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金牌流浪狗给了我的启发

  鲁飞整天浑浑噩噩不好9417好念书,所以受到1777同学的嘲笑。老师的警告还有父亲的责备!而这些恰好形成恶性循环:学习不好招来父亲的责骂。责骂让鲁飞更加厌恶学习。厌学成绩当然提不上去。成绩不好又要再度挨骂!其实这种现象正是当下许多学生与家长之间存在的最大的问题、7501试想十几岁的孩子,不仅要承受学习上的压力、还有来自老师家长等多方面的压力。如果始终都不得肯定!那他们怎么还有学习的劲头呢?   大众影评网 金牌流浪狗 剧照   大众影评网 金牌流浪狗 剧照   大众影评网 金牌流浪狗 剧照   大众影评网 金牌流浪狗 剧照   流浪狗东东的出现,给了鲁飞前所未有的乐趣和改变,他将东东偷偷地养起来。并在班主任朋友谢耀的指导下开始练习飞盘狗、他瞬间满血复活了!对学习和生活都充满了信心和全新的看法!不仅赢得了本市飞盘狗比赛的名次、在班级的名次也大幅上升,练习飞盘狗对于鲁飞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开启了他生活的新起点!但遭到了父亲的阻止、他不能允许学习中的“开小差”!即使拿了奖,对于学业也是完全没有帮助的。   这和现实生活中的家长又是如出一辙、除了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都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它对于考试和上大学是无益的。浪费时间在那上面做什么?很多家长都把学业看的比学生自身还重,只一味让孩子学习?不懂得其他任何技能或特长。甚至生活根本不能自理!这样的教育方式实在有些偏激、虽说是社会环境所致,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3767特长和出路。孩子的想法和特长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要过。   当然。影片最终以大团圆结局,父亲亲自观看了鲁飞参加的全国飞盘狗比赛并为他喝彩;鲁飞虽然没有获得名次!但是却积累了一段非常可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并且真正地长大了。当然,除了东东。一直在身边默默支持他,对他不离不弃的谢耀!班主任以及同学们、都是鲁飞成长的强大后盾、这种师生情和同学爱都是学生时代最弥足珍贵的东西,可遇而不可求!一定要好好建立好好珍惜!   影片剧情清晰简洁。有教育学习,有励志成长、有人狗情缘,还有花样飞盘狗展示?没有故意煽情,或者浓墨重彩的悲剧背景,还算是一部非常8746小清新的作品,非常适合家长观看。!

从孔子读易经的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156 韦编三绝?"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反复学习!反复思考、才能得出更正确的结论、、

读了《会说话的羊皮》,你有什么启发?

我们遇到困难要学会勤动脑!善于思考。有句话说得好“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 、

易经的传说故事

  李斯与八卦台的故事   发生在秦朝的焚书坑儒一事,读过历史的人,几乎都能说个大概。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他自己持这样的观点倒也罢了、但还拿古制来说事,要求朝廷以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不仅对他的主张给予严厉的驳斥!并且主张秦始皇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4250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焚书”。第二年。两个术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此即7935“坑儒”!两件事合称“焚书坑儒”,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灭绝性的一页!割裂了中国7795历史的连续性,   有意味的是。在伏羲八卦台、“焚书坑儒”有着另外一个版本!这个版本与八卦台有关、在这里讲这样的一个故事,倒不是为了增加八卦台的神奇、主要是为了说明八卦在古人心里的地位和神奇,   说是秦时!秦7623始皇一心想长生不老,梦想寻找到长生不老药、一天。秦始皇问李斯长生不老药的寻处,李斯是上蔡人、小时候一心想做人上人。家中对他管教十分严格!整日关在家里读书。李斯小时候就计谋多端,他不愿再读书!想周游天下。一日!李斯分文未带!要饭来到陈国,天晚没地方住。就住在人祖爷的庙里,正是在这座庙里、他遇到了9755一个算卦的卦师、这个卦师说他有将相之命、后来李斯发愤读书、几经坎坷。果真当了秦始皇的宰相。如今秦始皇要寻找长生不老药,他对秦始皇忠心耿耿。如实说了他小时候的奇遇、秦始皇一听,很感兴趣。第二天7827就出发去了陈国,   让李斯料想不到的是、秦始皇来到太昊伏羲画卦台!了解到《易经》!八卦的厉害后、他不是想怎样利用它们的厉害!而是想到了那些掌握八卦,知道天机的人的厉害!遂心生一念,若是天下人知道了八卦。别说自己不能长生不老、恐怕连个全尸也难保,就这样,和李斯长谈之后。秦始皇做出了一个决定,在9214秦始皇三十四年!下令将民间收藏的《易经》一2106律烧毁!不仅如此!连《尚书》,诸子百家的著作也烧毁了、    到了汉代,人们从孔子住宅的夹壁里扒出了《易经》的孤本。才流传下来、成为历代帝王之学!   这种野史,也许只能8086博人一笑而已。但在当地,老百姓相信它就是真的。   梅山巫术之三文化与易经   在中国文化中。用“三6983”座山来指代“很多的山”!用“三”棵树来指代“很多的树”!用“三”根火苗来指代“很多的火苗”?用“三”个人来指代“很多的人”——这就创造出了“山”。“森”。“火”!“众”等汉字(在甲骨文中!“山”是“三座山峰”的象形,“森”是“三棵树”的象形!“火”是“三根火苗”的象形。“众”字下边是“三个人”)!在古汉语中,还直接以“三”(以及三个“三”即“九”)来表示“多”?   这种状况反映在中国古代数理思维的集大成之作——《易经》中、就是阴阳两爻的合数和易卦的“单卦”!“重卦”编码都受“三”的制约:首先。易卦的“阳爻”和“阴爻”相加之和为“三”,其次。易卦的八个“单卦”均由“三”根爻叠加而成。再次、易卦的六十四个“重卦”亦均由两个“三”即两个“单卦”进行不同的叠加排列而成、   古代的梅山人和今天的梅山巫术承传者们、在进山狩猎前要举行“安梅山”的原始巫术仪式,所谓“安梅山”、即给“梅山神”设坛并举行祭祀,安“梅山”要用“三”块石头或“三”块瓦片架在猪、牛踏不到的僻静地方!或安在“三”岔路口的古树下!表示梅山神在此!土家人安梅山大都选在屋角右侧空坪中的隐蔽洁净处!用岩石砌“三”面墙!上盖一块岩板,前面空着为门。猎人到了山上?如果发现野兽脚迹、要扯“三”根茅草?把草尖挽个疙瘩、放到“三”岔路口。拿块小石压上、这叫“封山(封三、)”,还有的猎人进山之后。随手折一根树枝、向这个山扫一下,向那个山扫一下,再绕自己所在的山头扫个圈(三座山)!然后盘腿而坐,口念咒语,名为“下法”。——传说这样做了。野兽就会“迷”路!总是在山里转来转去。不会逃走!   用“三”来“迷惑”动物的原始数觉特性,是梅山文化的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特征、这一特征除了在上峒梅山的山林狩猎活动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外。在中。下二峒梅山的水域平原农耕渔牧活动中也有反映,如。具有梅山神力的中峒“活梅山”在放鸭时。要用一根竹尖鸭梢“朝天划三个弧圈,再向前摇晃三下”、5828据说这样做了,鸭群就会朝着他指定的地点而去。而且到那里后!只“在鸭梢圈定的几块十几块田里的附近范围活动、从不越雷池半步”、下峒梅山巫术活动中“三”的运用要隐晦些,下峒“活梅山”在水田或水塘捉泥鳅时、首先要把捉到的第一条泥鳅的尾巴用口咬断?然后放回水里,据说这样做了。在捉泥鳅时泥鳅就会随手而来、但等到再捉到那条被咬断尾巴的泥鳅时、却不管这时捉到了多少泥鳅!整个捉泥鳅的,

“易经”的来龙去脉?

  易经yì jīng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5651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一!《易经》名字的解释:   《易经》一般又称为《周易》!   、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有很多种说法:   1、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因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笼罩万事万物,所以卦爻的含义。自然7411是周延普遍的,   2,有人认为:《周易》4192是指周朝。周朝6575为一般人所接受,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周易》的“周”字就是朝代的名称!   !关于“易”字的解释有很多、5559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上日下4296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2、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   3。蜥蜴变化为易,“易、即蜴、蜥蜴2675因坏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曰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4。化繁就简则为易。9076《简易道德经》:“简则简、易则易、简则简之易!易则易之简。万物皆在一简一3318易中矣,"   5,《系辞》则说:“生生之谓易”,   6。清代的陈震著《周易浅述》则将“易”的定义分为两种:   ⑴,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0665方之对待是也!   ⑵。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7,此外、“易”历来有一名含三义2006的说法:   ⑴?简易,即“易”虽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简化的公式或“模式”、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模式”里!都可以用这个“模式”来说明?即“大道至简是也”,   ⑵。变易,即“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辨证法”的。   ⑶。不易,即“易”虽讲变化,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究竟“易”为何义,下面我们不妨从“易7681”字的由来,及其形体的发展变化、来作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于“易”字在我国文字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对其形体变化和其字义的理解基本有以下两种意见和观点:   1,第一种观9657点认为:“易”字是个象形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就像头朝上的一条“蜥蜴”。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就更像“蜥蜴”的样子了!   ⑶,“易”字在小篆中的形体,与金文相似!   ⑷、“易”字是现代楷书的写法和形体、   此种观点认为:“易”6006字原指“蜥蜴”之“蜴”,其本义为“变化”!当“易”字被假借为“交换”。由“交换”又引申为“改变”之义之后,那么当“蜥蜴”讲的“易”就写作“蜴”了,“易”字还可以当“容易”讲,   这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蜥蜴变化为易”观点的理论依据、   2!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会意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1085中的形体。最初是左边三点,中间一条长弧线、右是半个圆圈!或左边是半个圆圈,中间一条长弧线。右边三点、(在古文中!同一个字!不少是正反互写的!)   其形义解释为:   ①!半个圆圈是半个太阳!   ②。中间的长弧线是一条挡住太阳的浮云!   ③。旁边的三点是从云缝里透射下来的阳光。(也可以说是表示多云的“多”、因为古人以“三为数之众。九为数之极、”)   是故、“易”字的原义是“乍晴乍阴”之意。   甲骨卜辞里常有“易日”!“不其易日”!“易日”是“好天气”、“不其易日”就是“天气不好”了、   “易”由其本义“乍晴乍阴”。后又引申5469出“变换”,“交换”、“更易”。“交易”等义,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是以甲骨文中的形体为基形发展过来的!半边的太阳,散射的阳光都没有变。4392只是把蔽日的浮云的长弧线?变为先向左拐!后向右弯的弧线罢了。而太阳里像“鸟的眼睛”的那一点、其实就是我们所见的日中的“黑子”。(此形乍看也像飞8655鸟之形,这也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观点的理论依据和由来、)   ⑶!在秦代的小篆中。“易”字的上部已经变成方形的“日”,弧线的下部和三点阳光已讹变为“易”下的“勿”了。   ⑷。于是“易”这个会意字,沿循小篆中“易”字的形体,发展成为汉代的隶书之“易”和现代楷书的“易”了!    综上所述、我个人比较赞成“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的说法,这是因为:   1,《易经》是揭示。论述,反映自然(天地)之大道发展。变化规律的经典书籍,   2。日月即1724代表天地。亦即代表阴阳。此种说法比较吻合《易经》八卦构成和排列的规律法则!及其内涵的核心思想,   3!无论哪种说法。观点、都不能否认“5680易”的“变化”之含义,日月象数蕴含交替、变化之义、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都是不错的、   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9184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经典。并称“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   !关于“经”字的解释:   1!,“经”字的由来及发展变化:   “经”字原是个象形字、没有“纟”旁、只有“巠”!   ⑴,在金文中、“巠”字的下部是织布时撑线时用的“工”,上部的5440三条曲线就是织布的“经线”之形!   ⑵、在小篆中,为了使其“经线线”的词义更为明确,所以又在其左增加了表意部分“纟”!这样“经”字就变成了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了,   注意:“纟”同“糸”、不能读作(sī)而应读(mì),由于人们误认为“纟”同“丝”。已经习惯地5918将“纟”也读成(sī)了。   “纟”字是个象形字,   a,“纟”字在甲骨文中!就像一小把丝柠在一起之形,   b!“纟”字在金文中、其形体和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大体相同!   c!在小篆中、其形体和甲骨文、金文中的形体也基本相同,   d,“糸”是楷书8397的写法!   e,“纟”是简化字的形体!   宋朝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徐锴说:“一蚕所吐为‘忽’。十忽为“丝”,‘糸’!五忽也,”   可见“纟”(糸)是极细小的丝(二分之一丝),   “纟”(糸)字的本义就是“细丝”!   《说文》:“纟!细丝也、象束丝之形!”   ⑶!“经”是楷书的写法、   ⑷,“经”是简化字,   2、“经”字的词义解释:   ⑴。“经”字的本义是指织布的纵线,跟“纬”相对,   《文心雕龙﹒情采》:“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其大意是:经线正,纬线才能成。文章的内6352容定好了!文辞才能流畅?   ⑵。后来从“经纬”之义又引申为南北东西之义、南北谓之“经”。东西谓之“纬”、   《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   ⑶、因为没有“经”正、也就没有“纬”成,所以“经”是主要的。人体气血通路的主干也就称为“经”、如:“经脉”。“经络”等。   ⑷、同理!也正因为“经”的重要。所以记载一定阶级最高思想道德标准的书籍、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或宣扬宗教教义的书籍、就称为“经典”,“经书”等,   《唐书﹒经籍志上》:“7093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甲部为经、”也就是说。古代在图书目录中。以甲乙丙丁为次序,甲部的书籍均为经典。   ⑸、古通“径”,   ……等等、   3、所以“经”字在《易经》中所蕴含的意义应该包括:   ⑴。通“径”字、路径。途径!门径、即辨别!反映、揭示、掌握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方法,   ⑵!事物1163发展变化的轨迹,规律。   ⑶、对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认识、心得体会。心经!   ⑷。论述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主要。重要的思想理论!经典。   二。《易经》的产生:   1,《易经》产生的年代:   关于《易经》的产生年代。目前说法不一。据学者们考证!应该是5153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   2。《易经》的起源:   而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则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2502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所以《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8647”的说法、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8418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   3。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 4664  ⑴。一曰《连山》,产生于神农时代的《连山易》、是首先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⑵!二曰《归藏》,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则是从“坤卦”开始的。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表示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   ⑶!三曰《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的《周易》!是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不同、   6316《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我们看到的易经也就只有《周易》一种了,   三,《易经》的成书时代:   1,成书于春秋时期:郭沫若说:天地对立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出现很晚,6225周金文中无八卦的痕迹。甚至无“地”字。乾坤等字古书中很晚才出现......。足见《易经5666》不能早于春秋时期,   2、成书于西周初年:张岱年根据卦爻辞中的故事。如“丧牛于易”、“4313丧羊于易”!“高宗讨鬼方”!和4703“帝乙归妹”,箕子之明夷”等。都是商和西西周的故事?周成王以6639后的故事!没有引用、推论《易经》成书0120不能晚于成王时代,   3,成书于殷周之际:金静芳等认为。《易经》是殷周之际的作品。他们肯定2633“卦出于筮”!古之巫史逐年总结占筮活动的大量记录?经过筛选整理、写成《易经》?有的学者还从中国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和殷商之际社会矛盾中考察《易经》的成书时代、也认为是殷周之际、   四,《易经》的内容: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8605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0909一卦由挂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   每个卦画都有六爻、爻又分为阳爻和阴爻!阳性称为1843“九”!阴性称为“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起说明题义的作用!爻辞8725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2!《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挂》,《杂挂》和《序挂》。   【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的。】   ⑴、《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⑵。《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   ⑶,《文言》则专门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⑷。《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义中看不到的思想,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的必读之篇!   ⑸。《说挂》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   ⑹。《杂挂》则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两两相对1170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   ⑺,《序挂》则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五、《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2608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经》中用乾、坤4064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9645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   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4169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之生命目的、   《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六!《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阴阳”!   《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3337《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   1、《易经》卦象的核心:   《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   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阴阳就是其核心、   2,事物的两个方面:   除了“卦”本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许多具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义、   ⑴、从自然现象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⑵。从7352社会现象来看:“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除以上两个方面8284的现象外、《易经》对自然和社会中共有的现象也以“阴阳”来解释、并赋予其“阴阳”的涵义,如:刚、柔,健。顺、进。退、伸!屈!贵,贱。高!低!等等、   依上述、《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8829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七、《易经》的根本精神:“生生之谓易”,   《系辞》中的“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对6483“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彻的说明,   1、“易”以8036“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易”就是“生”、而“生生”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它并没有由一个“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天地4271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2,“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   “易”5554的这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   宇宙1751是从混沌未分的“太极”发生出来的、而后7566有“阴”?“阳”!再由阴阳两种性质分化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等四象?四象又分化为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的特征来表示!   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非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成过程就完结了。实际上仍然可以展开!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但此一终结却又是另一新的开始,   八、《易经》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经》自古就有“变经”的说法,但变与不变却又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   1。 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    《系辞》说:“《易经》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易经﹒说卦传》:“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经》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六位的阴阳与六爻的柔刚,也就是“道”的常变、彼此交错。互相迭用。才构成了易卦的根本演变规律。   3,所以8729《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九!《易经》的两个指导6972人行为的概念:“时”与“中”、   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   2!“时”指与时势一致6319:   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9604重视来到身边的机会?   知时之行: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 6219  用时之机:把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要错过而后悔,   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   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   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易经》的这8340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时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保守的、奴隶的。闭锁的!内省的!平庸的生存方式的本质完全不同的。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品格!   参考资料:百度词典,祖行编著《图解易经》!   易经的流传与学派   据中国君友会文献记载: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1714斯将《周易》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京房!郑玄!魏晋时代的王弼!唐代的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   宋代兴起了易图的研究。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先天图,后天图!太极图(含阴阳鱼的饼图案)等,都是《0144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历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亦有人认为义理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后者如京房。邵雍、   明9400代末年、《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十七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布尼茨因汉学大师布维(Joachim Bouvet,汉名白晋!1662年-1732年)的介绍!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现在无7569论中国大陆!台湾和西方各国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经》、   根据江弘远《京房易学流变考》一书!自从《京氏易传》出现后。受朱熹、惠栋!以及《四库总目提要》的推波助澜!均认为此书及其条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书以沈延国论点加以延伸。确6469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统领的六十卦反复配六十钟律。八宫卦,纳甲、纳音则是由荀爽,虞翻,干宝等另一非京氏《易》学流派演变而来。从《京氏易传》出现后,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易经与保险

  保险都是好的!只要买到合2629适自己的保险才是最好的保障,

对易经的评价

   群经之首?包含了宇宙。鬼神莫测的智慧。是十足的“天书”!   如果真能把握好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定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有什么关于易经的小说

  3111《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筮书!经过历代哲学家的阐释、发展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   《易经》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易经》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7365某人阴阳怪气、9595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易经》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易经》研究被称为“易学”、早就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汉书·儒林传》3483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3221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易经》研究流派纷呈,他们互相争鸣!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长补短!春秋时期,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取象说!取义说、吉凶由人!天道无常说。战国时期出现过阴阳变易说!汉代有象数之学(卦气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唐时期称玄学、宋明时期!又出现五大学派:理学派,数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和功利学派!又有人笼统地分为两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儒家重乾卦。重阳刚!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修身以有用于社会,道家则重坤卦!重阴柔。讲“大道若水!弱能胜强、”强调精神自由,3787以无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道两家都从《易经》发展而来,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皆发源于青藏高原,   《易经》的科学内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尊敬、易学研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显学!尽管如此,《易经》里仍然有许多不解之谜,连孔子和朱熹都竟告阙如!

易经是泄露天机吗

  单说研究易经,绝对对你没有影响   9903上古时期?易经的原始,伏羲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9387万物之情。从而0104造福于民!到文王拘而演周易,这都是为人们服务的。只要上体天意,不用此为非作歹?那就是积德无数了   说句不好听的。你以此为生也就是糊弄。或者说是安慰一下那些心理有问题的人群、根本没什么泄漏天机可言, 不过我觉得你光靠易经是很难混下去的、你也得懂点医学啊。这是通过人们的面相也察觉他们的生活,   忘了告诉你, 我祖上算命,呵呵,同行啊,我也很感兴趣!不过我上大学了!不干这个了。跟你抢不了生意。

关于易经“承与乘”

  从引文看来,理解得不透。所4605以解释得也缠绕?5626无法拿来就用、   承乘。要根据其所处卦象大环境中的位置来取象、单独取象来说!比如:阳乘阴叫落实。阴乘阳叫被举荐。阳承阳叫合作、阳乘阳竞争之类,   再放到卦中看。比如艮卦。上一阳乘阴、表示独裁、阴承上这样的阳(就是接受这个独裁)是很有利的。会在巨大变革中产生飞跃,当然这也是很难的。都不止是被欺负的问题了。这就是历练!   以蹇卦为例、系统回答你的问题:   从蹇卦大环境上看!艮最终的结局是坎险。高处不胜寒、高处不胜险,要想取得艮成功、不是向外涉。而是须如水中磐石、高处之水必落!水落石出!   先了解九五,此爻深入险境。深通问题的本质和严重性,所以是大蹇。因为他抓住了1708矛盾的核心,所以一呼百应,人们相信他能带领大家成功!这是王,   现在说六二、二承九三,肩挑众6118人目标、以为己任,是臣。九三是众望所归的事业,目标,当有一个执行总裁来引领?三与五同功!三就在干五的事、   六二具体做事。是执行副总,承就是坚决完成任务。   二属阴!脚踏艮实地!但被阳所蔽,艮手挡!看不透事物的规律。找不到方向!艮手指向坎黑。什么也看不到!所以要用坎耳听,听从九五的号令、在大方向上、六二之阴要与坎心校准、时刻8321与中央保持一致,要二五相应、   九五知道坎险!偏离6281方向的地方都是阴。是陷阳的、只有一路走在点儿上、才能最终成功。艮为节点!坎如仪表盘。九三负责总是止在正确读数上,   而六二。要按照九三的艮步骤落实、最后要通1119通符合于九五的大原则,共损共荣。!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