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墓地风水 >阴阳风水

阴阳五行与天干地支

  阴阳:阴气。阳气、    五行:木,金。土!火、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中国古人采用干支纪年法。直到现在!我们还经常提到某某年的天干地支是什么、比如今年是戊子年、去年是丁亥年、其中子和亥分别表示了这两年的属相鼠和猪、因此很少有人不知道9438天干地支是什么?但很少有人了解干支与阴阳五行之间的密切联系,实际上!每个天干每个地支都有它自己的阴阳五行属性!正因为干支自己具有独特的五行属性。人们用干支表示的生辰八字才得以跟五行联系起来,由命理学者根据五行生克来推理出人的命运!   既然讲命理,那我们就从最基础的东西讲起、先来认识一下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干支,顾名思义!是主干和枝丫的意思,有干有支!这才是一棵完整的树!因此天干在上地支在下,这样组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古人最初对天干地支的命名确实有这层含义。但是在八字命理学中。地支倒2917更像是植物在地下生长的根须?为了方便进行下一步学习!大家不妨这样理解!天干地支的组合就像一棵树,天干是树木在4145地面之上的枝干部分,而地支则是树木在地下蜿蜒生长的根部,这样的比喻,在命理学上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大家会慢慢体会得到、   干支1255诞生的年代已经相当久远了,具体不详、但可以确定!在商之前一6526定已经存在了!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商朝的帝王们都喜欢取一些与干支有关的名字,比如太甲,天乙等等、一年十二个月。恰好有十二地支,由此我们容易想到,古人最初是用地支来记月的,但是后来就开始用天干地支组合起来的六十甲子记年、月。日。时、也就有了完整的干支纪年法,年月日时各取一天干一地支也就有了我们平时所说的“生辰八字”! 8152  天干是十个。五行是五个,但金木水火土又分阴阳,于是二五一十。正好配上了十天干!比如甲是阳木。乙是阴木!丙是阳火。丁是阴火!具体有歌诀写道:“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十天干在单数位次上的属性为阳!在双数位次上的属性为阴!一阴一阳相互交替、邻接的天干又是五行属性上相生的关系?比如甲乙木生丙丁火、丙0207丁火生戊己土、等等,   这样一来!十天干的五行属性甚至方位含义都一目了然!非常简单明了?但是十二地支就远比天干要复杂,我们知道,地面之上的东西都清晰明白?很容易看得一清二楚、地面之下的东西西却隐藏得很深入。根须嘛!容易交错纠缠难以分辨,这样!地支的属性也就随之变得复杂难辨起来,   我们把十二地支分成三组!每四个为一组!分别是四旺!四生!四库!   四旺、这是最简单的一组!它们是子、午、卯、酉!它们的五行属性十分“单纯”。即。子是阴水!午是阴火!卯是阴木!酉是阴金!由于在十天干中癸表示阴水、所以我们又说、子中藏癸、同样的、我们0487说午中藏丁,卯中藏乙。酉中藏辛、这个“藏”字。多少有些蕴藏储备的含义!地支在地下嘛、自然是藏起来的部分,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认为子是癸水的根,午是丁火的根、卯是乙木的根,而酉是辛金的根,地支、本来就是天干遗留在地下的根须。只不过子午卯酉这四条根并未经过纠缠!十分单纯而容易分辨,   四生。这一组也相对简单!分别是寅!巳、申!亥,寅!这条根是由三段根须缠9905起来的!它们分别是阳木,阳火和阳土,也就是甲丙戊。其中甲木的根要粗一些,我们称甲木是寅的地支本气。巳、也是由三条根缠起来的!分别是阳火。阳土和阳金。也就是1060丙戊庚!其中丙火是巳的地支本气、申、同样是三条根互相缠绕而成!分别是阳土,阳金和阳水、也就是戊庚壬,其中庚金是申的地支本气、亥。这个比较个别、是两条根缠绕起来的。它们是阳水和阳木,也即壬甲,其中壬水是亥的地支本气、   我们容易发现两条规律:第一,这组地支的藏干全是阳性的、没错,甲丙戊庚壬正好全是阳性五行。并且计算起来!除......余下全文>>?

天干地支,阴阳五行?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生肖。阴阳五行分别为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弗中方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这只是简单回答。详细还请上网搜索或者看书学习,、

阴阳五行学说的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汉族哲学思想的结晶、这一不朽的结晶不但不随岁月的流逝!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她的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的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她非但不是某些人无情扣上的的朴素认识论?反倒是现代思维哲学的集大成。不由得让我们5043萌发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真正发源地恰恰是我们中国?阴阳五行学说主要由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两个相对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与关系所组成。其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简单的说属于系统的理论逻辑与逻辑认识方法的关系!换一句话来说,现代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其实都是在证明或阐述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性、如果没有阴阳五行理论的系统逻辑、那么,现代哲学阐述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就是一盘散沙!比如说!现代哲学其实就是以矛盾为立论基础、对立统一规律,质量6624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其具体铺垫的思维方法、也是客观世界普遍遵循的规律!有道是!任何理论都是抽象的?若未采9712取特定的思维艺术或与具体事物结合之前!不但不能具备具体的含义。而且也无法形成完整严密的思维体系。所以、尽管现代哲学在所有单个的认识层面很深入也较全面!但其毕竟未能采用阴阳五行学说那样的思维艺术。所以。它的不同认识层面就无法有机的衔接,形成一种反映事物在一定的存在形式中,能在时空上一脉相承的动态变化的思维体系。 《周易》一书经过千百年的演变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的一种哲学思想,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对人们有很5283大的影响,所以要对周易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参透其中的道理!在周易大全中!周易的基础就是阴和阳。中国人认为。宇宙间有两大势力!一为阳,一为阴,这样的思想,明显是从4002感性直观中抽象而来的!就人生活的空间而言。有天,有地!就一整天来说。有白天!有黑夜!就一个白天来说!有中午阳光四射的时候。又有晨曦微露和黄昏日落的时分。就人的生命来说,有朝气十足的青年、又有迟钝的暮年?就7381人的事业而言!有顺利的时候。又有处于逆境的时候!等等!中国人将诸如光明的,正面的,处于控制地位的力量、概括为阳,将阴暗的、负面的。处于从属地位的力量概括为阴!阴阳这两大势力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阴气的作用。光凭阳气是无法化生万物的、反过来也一样!二者之间相互影响!阳对于阴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阴对3698于阳也是如此,二者相互作用,宇宙间因此有了活力、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阳气是开,阴气是合!一升一降。一开一合、构成了宇宙的动势!一切变化的根源就来源于这二气的作用、 要把阴阳概念解释清楚我们必将要懂得认识的基本方法、如果我们把感性认识层面!理性认识层面,理性具体认识层面-------这些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混淆在一起,如一时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一时又热为阳、寒为阴、气为阳、血为阴!从表面上看仿佛都是对的!实质上在自己的意识中依然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这也是传统上把阴阳五行理论引向朴素认识论误区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阴阳五行学说中的阴阳概念属于理性认识范畴的概念!是阴阳五行1823学说立论的基础?在这个确定的认识层面简单地说,阴阳就是一种定性的矛盾分类方法。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等等就属于对阴阳的具体定性表达(即理性具体认识范畴的哪方为阳!哪方为阴的具体表达、且在具体运用中双方的属性不能任意的颠倒或混淆?否则就将带来认识的失误)。所以。理性认识范畴的阴阳概念与矛盾概念一样,自身没有具体的含义,只有利用它分析和认识具体事物时。它的意义才有可能随着我们对事物在实践中的认识而彰显出来-----这个过程也就是理论又回到实践的过程!阴阳可以2057互相转化。同时二者又是相互......余下全文>>,

风水中的阴阳五行指的是什么啊?

  “木!火!土,金,水” 五种物象表达的相生相克关系就简称为五行!   五行的基本含义是指无论是事物内部或不同事物之间!都可归纳成一种“对我有害、对我有利及其我对其有利!我对其有害”的矛盾利害关系的基本模式。把这个模式中的我抽提出来,并用土的物象来表达、那么对土有害的物象就是木。对土有利的物象就是火。土对其有2293利的物象就是金!土对其有害的物象就是水!不难得知!有利或有害其实就是相生相克的同义语、在现实中与这种矛盾利害关系模式无关的利害关系都是不6957存在的,所以五行所表达的生克制化模式属于万事万物内部及其不同事物之间矛盾利害关系的基本模式,据此我们不难理解传统上所谓五行是一种分类方法、或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一类的解读为什么是一种朴素的认识方法的所以然了,   资料引9058自:[,

阴阳五行究竟是不是迷信

  阴5056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8270阳说必兼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框架。、

如何记忆阴阳五行八卦?

  什麽硬背?   要根据它的意思去理解,才能背下来的.   比如5080说五行生克,为什麽土生金呢?因为金赖土生土多金埋...   八卦,有2个次序图,可凭这两个图来记忆.   有些比较难背的,还特意设计了一些歌诀.这些歌诀可帮助记忆.!

阴阳五行起源于什么时候?

  求阴阳五行的源头就象追求长江的源头一样.长江的源头始于一滴水,而中医的形成始于远古人类的生活实践.阴阳五行理论就象长江的堤岸,规范和形成了伟大的中医学说.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更好的理论来代替这个理论,我们只好无可耐何的来接受它并象用现代化手段改造长江堤岸一样来改造它.一味追求它的源头,对于医疗实践是没有意义的,那是哲学家的事情.?

阴阳五行散怎么吃有什么功效

  哪个庵里炼的!别乱吃!吃了成仙了就坏了。、

阴阳五行怎么看?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5149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7622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6385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6623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758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5272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1678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根据五行学说。“木6273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6834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以五行的特性对事物进行归类,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及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后。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267阴阳与五行的关系 阴阳学说主要说明事物对立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关系,五行学说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乘侮规律、以说明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中医学里、二者4780皆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其物质基础!都是从宏观自然现象(包括)人体的变化规律、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来分析,研究。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及人体内外的各种关系!并指导临床辨证与治疗,,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