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墓地风水 >阴阳风水

举例说明“阴阳学”与“玄学”有什么区别?

   基本阴阳学   元明两代地方设立的天文学校!元代开始设于诸路,后推及各府、州,9734教学内容为天文与术数,明代地方阴阳学官,府曰正术,州曰典术,县曰训术! 8302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7219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毁灭都是来自于这个根本法则),神明之府也(这就是自然一切奥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于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须从这0272个根本问题-阴阳上求得解决)”。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围,认为人体生理活动,疾病的发7736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因此!4670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   阴阳的含意及普遍性:古代思想家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这两个方面就称为阴阳、   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方面,例如,动!刚强、活跃。兴奋。积极,光亮。无形的、机能的、上升的!外露的、轻的。热的。增长,生命活动等,阴代表事物的具有静的,不活跃!柔和的!等属性的另一方面!例如,静,柔和。不活跃!抑制。消极。晦暗!有形的!物质的、下降的,在内的。重的、冷的。减少,肉体等。   当两件事物发生一定联系时、可以把它们分为阴阳。例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   若是以一个动物为例,则它的肉体为阴、生命活动为阳,它内在的脏腑为阴,外露的皮毛为阳!它向下的腹为阴?向上背为阳……?   由以上例子说明,阴阳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也是最高度的区别和概括,   二,阴阳变化的规7201律   阴和阳之间、并不是孤立和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相对,依存,消长、转化的关系!现分述如下:   (一)阴阳的相对性:阴阳是说明事物的两种属性,是代表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自然界相互联系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如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热为阳!寒为阴!阳电与阴电等,诸如此类!说明了不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存在宇宙间的!但是、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必须根据互相比较的条件而定!就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属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属阳,肝肾在下属阴、就肾而言。肾所藏之“精”为阴!肾的“命门之火”属阳。由此可见。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二)阴阳的互根:古代医学家称为“阴阳互根”,中医学有“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1399阳不长”和“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等论点、意思是说。阳依附于阴,阴依附于阳,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任何阳的一面或阴的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单独存在,以自然界来说!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如果没有上、外!白天!也就无6421法说明下,内!黑夜、以人体生理来说,机能活动属阳,营养物质(津液!精血等)属阴、各种营养物质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机能活动就表现得旺盛!从另一方面来说!营养物质的来源。又是依靠内脏的功能活动而吸取的,   以上说明二者是相互依傍,存亡与共的,如果没有阴,也就谈不上有阳、如果单8423独的有阴无阳!或者有阳无阴、则势必如《内经》所说:“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则一切都归于静止寂灭了,   (三)阴阳的消长:指阴阳双方在对立互根的基础上是在永恒地运动变化着、不断出现“阴消阳长”与“阳消阴长”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7510的过程!例如:四季气候变化。从冬至春至夏,由寒逐渐变热!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由夏至秋至冬!由热逐渐变寒。又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由于四季气候阴阳消长,所以才7777有寒热温凉的变化。万物才能生长收藏、如果气候失去了常度,出现了反常变化,就会产生灾害。   临床上常常以阴阳偏盛偏衰(即阴阳消长)来说明临床的不同证候、例如。寒属阴、阴盛则见寒证,如受冷后出现的胃寒腹痛。腹泻等,热属阳,阳盛则见热证,如一般的急性肺炎,有高热口渴。皮肤红等急性热病症状,有些虚弱的病症,其发病机制不是因为阴或阳的偏盛!而是因为偏虚!如果某脏腑的阴偏虚,称为“阴虚”,此为阴消、6184“阳”相对的突出、因为热属阳!故阴虚见热证!这种现象称为“虚热”,如果某脏腑的阳偏虚、此为阳消、称为“阳虚”,此时“阴”相对突出。因寒属阳。故阳虚见寒证!这种现象称为“虚寒”。   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常处于相对平衡的,如果“消长”关系超出一定的限制,不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时!便将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导致疾病的发生。   (四)阴阳的转化:指同一体的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当3175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双方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面转化,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转为阴,称之为“阴阳转化”,   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转化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素问》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时。便有可能向热的方向转化,热“极”时、便有可能向寒的方向转化、如某些急性热病,由于邪热极重,大量耗伤机体正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以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一派阴寒危象、这种病症变化!即属由阳转阴、若抢救及时、处理得当!使正气恢复、四肢转温,色脉转和,阳气恢复、为由阴转阳!病情好转、此外、临床上常见的各种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等病证变化!也是阴阳转化的例证。   三。阴阳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根据上述之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的规律。则人之皮毛3412在外为阳、脏腑在内为阴,头在上为阳,足在下为阴,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三)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症状来!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即阴)证。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另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失调、其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或双方1344都不同程度的低于正常水平,故出现虚证、阴不足。阳0697正常则阴虚生内热、阳不足,阴正常则阳虚生外寒。阴阳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不足、则虚寒。虚热并见或阴阳两虚。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阴阳两0700虚”证。   (四)阴阳在诊断上的应用:阴阳是诊断的总纲!疾病虽然很多、但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如从疾病发展部位来看!不在表(阳)!就在里0569(阴)!从疾病性质来看:热证(阳)。寒证(阴)。从疾病发展趋势来自看:实证(阳)虚证(阴)。总之。阴阳可以概括疾病的属性!   (五)阴阳在治疗上的应用:中药种类甚多!但就其性能不外阴阳两类、从药性来看:寒,热。温!凉!温热属阳!寒凉属阴!从治疗上总原则是“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这就是治疗的基本出发点!针对阴阳盛衰。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中医常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治疗原则。促使失调的阴阳重新恢复到相对的平衡!临床上借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使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临床具体用法:①阳虚和阴胜则寒,治法:寒者热之(用热药)。②阴虚和阳胜则热!治法:热者寒之(用寒药),③正气不足。治法:虚者补之,④邪气偏胜。治法:实者泻之,⑤阴不足,阳偏亢。治法:滋阴潜阳、⑥阴阳两者均不足,治法:滋阴助阳(阴阳双补)、   玄学:    玄学。 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其主要的思想基础和学术要旨是对道家的表达 !可以说玄学是道家的一种分支或改进、   “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言道幽深微妙、东汉末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正统儒家名教之学也开始失去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形而上的哲学论辩! 1288  魏晋之际,玄学含义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7592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可通称之为玄学,玄学家3509又大多是当时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它是在汉代儒学(经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   魏晋人注重《老子》 ,《庄子》和《易经》。称之为“3324三玄”!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魏晋玄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简言之!它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   魏晋玄学的基本特点:   ①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9583易经》。   ②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贵无派把“无”作为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统一性的基础!崇有论者裴頠则认为有是自生的?自生之物以有为体!   ③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贵无派把“无”当作“有”的存在根据,提出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 ,郭象则主张5591独化说?认为“有”是独自存在的、不需要“无”作为自己的本体。   ④以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其哲学目的、王弼用以老解儒的方法注《易经》和《论语》、把儒道调和起来、认3077为名教是“末”,自然是“本”、名教是自然的必然表现。两者是本末体用的关系,郭象提出了名教即自然的理论、认为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是一致的!阮籍、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表现出反儒的倾向 ,   ⑤以“得意忘言”为方法、针对汉儒支离繁琐的解释方法 。王弼,郭象等强调在论证问题时应注意把握义理!反对执著言 !象 、提出“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的方法!   ⑥以“辨名析理”为其哲学的思维形式、玄学家重名理之辨?善作概念的分析与推理,辨析名理是其思维形式的基本特征之一,    玄学就其哲学范畴来讲。可称其为形而上学、“形而上”简单来说既是抽象出来的意思、玄学也便是对一些抽象内容以生动的方式方法进行解说和发展! 而就其盛行时代玄学亦可称其为魏晋玄学,玄学产生于魏晋盛行于隋唐、这和当时的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魏晋说白了就是三国演义那段时间。我们看着1399三国鼎立一会你打我、一会我打你的,要是生4542活在那样的年代、可想而之,人们及当时的知识分子无不时刻存在朝不保夕的感觉。所以谈学说易成为在当时社会茶余饭9601后的主要活动!以此来暂时达到精神世界的满足、回避如此残酷的现实、有一句话可以概括玄学的特色:隋唐精神、魏晋风骨,这两方面原因加在一起、注定玄学,既带有神秘深奥的一面同时也有着满足精神世界慰藉心灵的作用、   后来玄学的内涵被不断扩充!不断被后世方术家所充实。产生了包括山,医!命。卜,相在内的五种体系、这些玄学体系的思想借鉴于先秦的阴阳学说!而这些思想并不是直接借鉴而来的,主要是由于汉时道教的兴起。在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的时候、除了引《道德经》为经典的同时!也把阴阳学说五行演德学说一起丰富起来、所以玄学同道教的渊源极为深厚、可以说都是国学思想组成和传承的一部分!   山所包含的内容是指修身养性。静坐内炼等,大略可以包括有:导引!内丹术!外丹术,武术等,代表著作有《太清导引养生经》。《伍柳仙踪》。《唱道真言》,《铜符铁劵》!太极拳,五行拳等,   医术则就是古代中医系统、治疗手段分为:针灸,汤剂。推拿、祝由等!代表书籍有《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脉经》。《针灸大成》!《本草纲目》!《汤头歌》等,   命理所指就是占算人生命运的学问、大略分有:四柱、紫微斗数!九星论命等。代表著作有3974《渊海子平》,《滴命髓》。《紫微斗数全书》等!   卜。所指5619就是占卜运程的行为!大略0789分有:六爻。梅花。六壬。奇门等!代表著作有《易林》!《增删卜易》、《梅花易数》,《皇极经世书》,《大六壬全书》,《奇门7201旨归》等。   相术观察人的面貌!地理环境等方法!大略分为:面相,手相,风水等。代表著作有9864《柳庄神相》?《麻衣神相》,《地理全书》等,  1140 谈玄之人!   1,以洛阳为中心、在何晏周围聚集的士人、王弼、钟会,荀融、   2。以夏侯玄为中心3473的名士、   3!正始中期以后出现的竹林名士。   玄学的理论问题!   1,圣人有情无情问题——何晏   2!本末有无的问题——王弼    3!声无哀乐的问题——嵇康   4。公私问1725题——嵇康   5。养生1806问题——嵇康   6!言意关系问题——荀粲   玄学的存在方式、   玄谈。著论、注7004释《老》《易》《庄》   为何谈老庄、   儒学衰微。经学自身没落,谈“老庄”为当时政治提供避难所!其他贵族名士的附庸,、

阴阳师里的玄学是什么意思

  楼下说的是“客观”的,    ……如果你问的是阴阳师游戏……那么请敲敲微博!搜搜阴阳师玄学,    因为召唤式神画符原因!网友闲得无聊开始琢磨到底如何画?画什么图案才会更有几率得到SR以至于SSR的式神、   然后……网上流传一大批奇葩绘法,因为几率渺小、听起来不太能相信、玄之又玄,所以戏称为“玄学”!

怎样区别周易中的阴阳

  所谓“阴阳”,不要看得太神秘。“阴”、“阳”按哲学术语来说!实际上就是相对立的两面、比如:一个人就同时包含阴和阳,你的手、也有阴阳两面:手掌为阴!手心为阳。甚至反过来也行,把“阴阳”当成相对应的一组符号就行了!。

玄学解梦

  哦。梦的寓意是你最近将遇到比较纠结的事,心里很矛盾的,不知如何处理解决好、 是吗,!

想要学习玄学

  《易》永远是玄学的基础,要学习玄学必看《易》,   当然3480《易》的博学广大!深奥幽玄8800也绝不是简单的解释能理解的,我们现在看《易》一定要仰赖注疏!一本好的易经注是必须的、现在这样的书太多了。我也说6750不准哪本最好?毕竟大家都是在学习嘛,不过你可以对比着看看、   其实,看懂是其次、我觉得要开始学习首先要真正懂得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你相不相信世间万物有一种秩序控制一切?但是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妨把它称作为“易”呢、——这就是我相信“易”的渊源,首先0826你要找到这一点,   然后找到自7073己的兴趣点——因为并不是每一本好书(这里不提那些滥竽充数的假道学)都是适合你的,   玄学本来就是“玄之又玄”。如果没有兴趣的话,那些深奥晦涩的文字会让你望而却步!而没有这些却又只能9623学到庸俗。就好像现在某些人拿易经算命——这里再1179插一句?我觉得人的命相的确也是被某种秩序所影响的,天地星城!地球引力的微小差别都能使一个人成为独特的个体。同时面相手相也不全是牵强附会——接下去我会说,只是现在人们只记住了一些结论!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而“用词不当”罢了,   所以要我推荐的话我会更推崇原文,但是这些对于初次接触的人而言一定会太难、如果要通俗一点、其实又是什么书都有,比如说阴阳。五行是什么、气又是什么。风水是什么、什么是形势。什么是形法,等等。就好像学英语。我们首先要“背”一定单词才能阅读一样的,这些单词你知道吗!如果不知道的话现在网络上都是可以查得到的。   然后,我并不是专家,因为我9180是学建筑的?所以相对的我就对风水比较有兴趣。如果你也对风水有兴趣的话,郭璞的《葬经》和《宅经》是可以一看的!《周易•系词》倒是可以理解的?这里再插一句!其实风水在历代的演变中也是不断变化的,而中国的书。特点就是互相参杂、我倒是挺像沿历史4424沿革推荐一遍的!不过我觉得你肯定不可能会都看。而且我也没有!。!所以还是只说这几本最经典的吧,如果你有兴趣!倒是可以去四库全书的书目里找子部的术数类来看?   最后,看到有人对我们老祖宗的文化感兴趣、再次感到万分开心,于是乎就欣然而就!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亦有责焉,”。我们每个国7165人都有保卫自己文化的责任,、

易经阴阳

  互相有联系!但不是这样判断阴阳!    静态茶杯!外面为阳、里面为阴!   动态茶杯,有水为阳!无水为阴、   茶水!进杯为阳、出杯为阴。   一杯茶水!容器阳刚为阳、容物柔弱为阴、自空容器为阴,填实容物为阳、   阴阳在不同的角度,6151为不同的身份阶段?互相转化、   男人打老婆为阳!下柜赔礼为阴、   阴阳顺逆妙7616难穷》》》》》》》》。

男20岁,我比较喜欢历史和玄学,最近就买了本周易看,刚看了几页,就觉得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你要是把易经自学弄懂了 你还真就是天选之人了… 其实这些书 你喜欢看也无所谓 但真别深陷其中吧 多懂点没啥坏处的?

什么是“玄学”,那些大学有玄学系?

  玄学是三国,两晋时期兴起的、以综合道家和儒家思想学说为主的哲学思潮。故通常也称之为“魏晋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   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综合儒道立论!把《周   易》,《老子》。《庄子》称作“三玄”。玄学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9601《老子·一章》中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9363总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道”,它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玄学家们用他们改造过了的老!庄思想来注解儒家的《论语》,《周易》。对已经失去维系人心作用的两汉经学作了改造!建立起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儒家的“礼法”,“名教”!“天道”、“人道”等思想,虽然也是玄学所讨论的内容!但其主旨却是道家的。即强调崇高的是“无”,“自然”和“无为”、   玄学所探讨的中心问题尽管仍可归结为天人关系问题,但在形式上,它已经摆脱了两汉经学章句笺注的繁琐破碎,在内容上!则抛弃了经学思潮的“天人感应”的粗俗的目的论之论证。   玄学家在多方面论证了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二4787者是一致的?他们一改汉代“儒道互黜”的思想格局!主张“儒道兼综”?孔子依然是最高的“圣人”,玄学所提出的或着重关注的有无,本末。体用、言意,一多,动静。自然与名教等一系列具有思辨性质的概念范畴?都是原始儒学和两汉经学所不具备或不重视的,玄学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玄学一开始是从古文经学内部产生的!先是出现了1488脱出郑玄之学而更尚简要!重义理的刘表!宋衷的“荆州之学”!稍后又崛起专与“郑学”立异的王肃“王学”?后来才转向何晏、王弼的玄学,玄学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玄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那是在曹魏的正始年间(240   ~248)。史称“正始之音”!当时出现了何晏、王弼的“贵无论”!何晏作《论语集解》!《道德论》。王弼注《1631老子》?《周易》。他们“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王衍传》)!认为“6815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故恒言其不足”2221(《三国志·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意即孔子高于老子!孔子口说“名教”。实是“体无”、老子是处于“有”而论“无”。   第二阶段:正始之后,随着司马氏集团夺取政权。各士族集团内部的斗争日趋激化,玄学思潮内部也出现了“贵无”与“崇有”、“任自然”与“重名教”等各种争论、出现了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名教不合自然”的“异端”倾向,他们与司马氏集团在政治上不合作、强调“名教”与“自然”对立。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轻视礼法。而乐广,裴{危页}“崇有论”基础上、郭旬以其《庄子》完成把“贵无”和“崇有”,“自然”和“名教”统一起来的任务,郭象提出名教与自然在理论上的一致性,他舍异求同。以“独化论”来解决这对矛盾、认为圣人“虽寄坐万物之上!而未始不逍遥也”(《逍遥游注》)、“圣人常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大宗师注》)。东晋以后!玄学开始与佛教中般若学合流。逐步变为佛学的附庸,   玄学是魏2942晋时期的一种“新学”,它“鄙视汉代‘象数之学’,抛弃阴阳五行等旧说的传统”!带来了学术思想的重大变化(1),陶渊明的思想便是在玄学这种新的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别是玄学中具有进步性的反抗名教4078的一派,如嵇康。阮籍。对陶渊明影响最深、   崇尚自然的思想源于老子,《老子》9530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应帝王》也说:“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老庄都是以自然为至高之境?   魏晋玄学继承老庄思想,特别标榜自然!但玄学家对待名教的态度、以及对名教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却有很大的差异。王弼以自然为体,名教为用。主张名教出于自然,5910他认为封建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是自然的产物。统治者应当顺应自然。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自然已足,为则败也!智慧自备!为则伪也。”(2)    嵇康!阮籍以自然对抗名教。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3)!认为设立名教之前的“鸿荒之世”才是合理的社会、阮籍说:“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君子之礼法!诚天下残贼乱危死亡之术耳”(4)。他们蔑视礼法。愤世嫉俗!过着佯狂任诞的生活!鲍敬言提出无君论,认为上古时代人性淳朴。没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界限。也没有尊卑贵贱的差别!人们“含铺而熙”,“8226鼓腹而游”,过着自然自得的生活!后来“智用巧生”。“背朴弥增”、“尊卑有序”!“君臣既立”!于是人们陷入了困苦之中(5),向秀!郭象继承王。何的思想。以儒道为一!认为名教即自然,而且是自然的最7908高体现:“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6) “君臣。上下、手足。外内乃天理自然!岂直人之所为哉!”(7)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直接继承了老子哲学,在玄学的各个流派中!他倾向嵇康,阮籍。以自然对抗名教、这是显而易见的,陶渊明的《杂诗》!《饮酒》。《拟古》。与阮籍的《咏怀》思想感情一脉相通,正如王瑶先生所说:“到陶渊明、我们才给阮籍找到0148了遥遥嗣响的人。同时在阮籍身上。我们也看到了陶渊明的影子。”(8)但陶渊明的崇尚自然、反抗名教。又有不同于嵇?阮的一面!嵇康、阮籍所处的时代正当魏晋之际、司马氏标榜名教,以孝治天下。名教成为司马氏排除异己。篡夺皇位的手段、嵇!阮反对司马氏篡夺。便故意破坏他们所标榜的名教,0514“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3811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9)所以阮咸长成亦欲作达、阮籍说:“仲容已预之、卿不得复尔!”(10)不肯让儿子学自己那一套,而自然!对于陶渊明来说、却是他终生信奉的人生哲学!他不像嵇康!阮籍那样佯狂任诞!他的思想、生活,一吟一哦!莫不出自真率!本于自然。陶渊明虽然也处5262于易代之际,但像司马氏那样以名教为武器大肆诛戮异己的事并未重演、他反抗名教也就不必采取嵇康!阮籍的方式。他可以从容地实践他的崇尚自然的主张,使他整个的生活和诗歌接近于自然化的境地!   魏晋玄学家“得意忘言”的思想方法,对陶渊明也有影响?汤用彤先生说:“汉代经学依于文句、故朴实说理、而不免拘泥、魏世以后!学尚玄远,虽颇乖于圣道、而因主得意,思想言论乃较为自由,汉人所习曰章句?魏晋所尚者曰‘通’?章句多随文饰说,通者会通其意义而不以辞害意。”(11)陶渊明就是用这种新的眼光和态度去读书的、他虽说自己“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12),但8225他并非章句之徒?他在《五柳先生传》里说得明白: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所8220谓“不求甚解”?就是不为繁琐的训诂、所谓“会意”、就是以己5336意会通书中旨略,这是与“破碎大道”的“章句小儒”大相异趣,而符合魏晋以来新的学风的,《世说新语·轻诋篇》注引《支遁传》曰:“遁每标举会宗!而不留心象喻。解释章句或有所漏、文字之徒多以为疑、谢安石闻而善之!曰:‘此九方皋之相马也,略其玄黄而取其俊逸。’”陶渊明读经也像九方皋之相马、支遁之解说。不肯拘拘于文字之间!而是从崇尚自然的观点出发!融会书中的意旨!以丰富自己的思想,   陶诗里有些地方引用《论语》、称颂孔圣!但往往已离开了儒家的本义、儒学经他的改造!被“自然”化了!如《答庞参军》:“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从字面上看,陶渊明喜欢儒家圣贤的经典。似乎是儒学的信徒。其实不然。全诗所抒发的是一个“幽居士”的爱好自然的思想!诗的末尾说:“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体素、就是道家的观念,意思是保持朴素自然的本性!《庄子·刻意篇》:“素也者、谓其无8165所与杂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嵇康《与阮德如》诗:“君其爱素德!”可见陶渊明是用道家的观点去理解儒家经典的。就连孔子本人!也被陶渊明道家化了,《饮酒》其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孔子在他笔下已不是其本来的面目了!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真’与‘淳’都不见于《论语》”!“‘真’和‘淳’都是道家的观念、而渊明却将‘复真’‘还淳’的使命加在孔子身上!此所谓孔子学说的道家化!正是当时的趋势,所以陶诗里主要思想实在还是道家,”(13)   当然,儒家思想中也有与崇尚自然的旨趣并不违背的成分。陶渊明可以方便地汲取过来融化到自己的诗里!《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曾暂言志目:“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董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皙)也!”这一章的思想是多方面的、但陶渊明只取其中爱好自然这一点意思。融化到《时5529运》这首诗里、表现了崇尚自然的情趣!儒家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提倡箪食瓢饮,安贫乐道,其中本含有顺应自然的意义、也被陶渊明吸0656收了过来!《咏贫士》等诗即带有儒家的意味,但陶渊明毕竟不同于那般章句小儒。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诚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豚。近于马2163队”(14)?陶渊明写诗讽谕。末尾说:“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15),7421分明表示与他们走着不同的道路,   以上所述是陶渊明所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必须指出、陶渊明对于玄学所讨论的本体论等抽象的哲学问题并无多大兴趣,他的崇尚自然的思想、是从他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哲学!社会理想和美学观念、这种思想的形成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所以陶渊明的诗与东晋流行的玄9072言诗根本不同!玄言诗脱离生活、纯是老庄哲学和佛教教义的说教、“诗必柱下3813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16)!陶诗却是来自生活的、表现了陶渊明对于社会和人生的认识、而不是玄学的注疏和图解!   此外、陶渊明崇尚自然还有他的新义和胜解、这就是提倡躬耕。并亲自实践、他认为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才最符合于自然的原则,这是他思想中最光彩的成分!《庄子》书中就曾肯定过躬耕劳动、《马蹄篇》说:“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天地篇》赞扬伯0924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盗跖6676篇》斥骂孔子“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但《庄子》对躬耕的意义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评价、陶渊明不仅长期从事躬耕。而且对劳动的意义提出了新的见解!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说: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人生所归!归向于道。但不管归向什么道、首先要吃饭穿衣!所以经营衣食是归道3862的起点、躬耕劳动是实践自4071然之义的开端!世人视躬耕为拙,同出仕相比这确8397实是拙!但他宁可8263坚守这个拙而不肯取巧,他在诗里一再歌咏自己的劳动生活:“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劳动中他找到了人生的乐趣!   陶渊明提倡躬耕也具有蔑弃儒家名教的意义、孔子鄙视劳动。樊迟问稼被他斥为小人!孟子2751也鄙视劳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被他说成是“天下之通义”,陶渊明不赞成他们!他在《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中写道: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意思是说孔夫子的遗训太高超了、我景仰之至!可惜难以做到?4212还是出力气种地吧!这不明明是宣称自己要走“小人”樊迟的道路吗?陶渊明所敬仰的古代的隐士,如长沮。桀溺、荷蓧丈人!陈仲子等人。都是名教之外的人物、他说:“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177293)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18) “蔑彼结驷、甘此灌园。”(19)他的心是在这批自食其力的隐士一边的?,

玄学和风水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风水在现代更多的被看做是环境科学。现代科学人认为风水学是古人根据多年得经验总结出的适合人生活的一些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行。玄学更多的是民间的传说。可信度引人而异了!呵呵!

风水到底是玄学还是迷信

  个人认为风水是玄学、迷信则是盲目信任、不知道,不了解而盲从、很难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