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周公解梦

清明节祭祖方式

  一、要文明祭祖。不要把祭祖搞成迷信活动!祭祖是对祖先的怀念,也是表6108达对祖先的哀思,应该提倡!但是。祭祖应有正确的表达方式。供奉三柱香。一束鲜花、磕头或鞠躬、一杯水酒!都可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之意,   二。要健康祭祖、不要把祭祖活动庸俗化。现在!一些商人为了迎合少数人的虚荣心态,把祭祖活动庸俗化,搞得充满铜臭。在祭祖过程中。把目前世上所有的东西通过纸钱表达出来。除了国内外的各种货币外,甚至还有纸糊的汽车、飞机!宇宙飞船,“三陪”小姐、这简直是对祖先的亵渎、对亡灵的侮辱。   三。要节约祭祖、不要在祭祖中铺张浪费。每年的祭祖、都会出现不3375同程度的浪费现象、有钱人会这样、没钱的人有时也会这样!特别是有钱人、以祭祖为名。请来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祭祖“队伍”、吹吹打打,哭哭啼啼。然后大宴宾客、大肆铺张浪费,搞得当地乌烟瘴气!虽然花的是自己的钱、但却污染了社会风气、   四,要安全祭祖!防止出现安全问题,因祭祖而4773引发火灾、交通事故等,是每年的清明节都都难以避免的事,特别是山区,这样的事故更是频繁出现!有的还酿成严重后果!在今年的祭祖活动中。应加强防火!交通等安全问题的宣传!并组织力量有所防范。尽最大可能防止事故的发生!祭祖的人员也应增强安全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过一个平平安安,文明健康的清明节,、

为什么清明节祭祖有前三后四的说法

8032  大约在每年四月四,五或六日、整个节气共七天、有前三后四之说、即清明前三天和清明后四天为祭祖时间.   清明扫墓是丽水人祭祖的重要习俗、5283扫墓的时间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群众称为“前三后四”。此外在阴9465历七月半及丈八日(指阴历正月初八日)也有部分民众到祖坟扫墓的习俗,扫墓时必备有蓬点心!也叫清明馃、在墓前设祭品茶!酒,饭及丰盛7711的菜看,点燃香烛,在墓旁另点一支佛香?是祭山神土地的,然后向先祖祈祷。以求先祖的护佑、使子孙平安、合宅安宁。事事顺利。祈祷毕!用纸马(烧纸)在坟上各处放置?用土块压住!俗称“飘坟”。飘坟毕、用弯刀砍除坟上草木并挖来草饼置放在坟头上,将茶!酒洒于坟前以尽孝思。并在坟前及土地神插香处!各焚纸锭、纸马和冥钱纸币,蓬点心散给前来看望的牧童及其他人。扫墓日,家中要在先祖灵位前做羹饭祭祖。祭品中必备有蓬点心!清道光二十六年《丽水县志》也有清明节煮蓬叶为汁和以米粉做成蓬叶面。再做成蓬点心!必献其先祖的记载、所以丽水人祭祖必备蓬点心,此俗至今仍存。丽水一些大户人家在扫墓时有分馒头肉的习俗!用祭田收入供家族聚饮称做吃清明”!聚饮在清明日前后!聚饮后由值祭户去祖坟扫墓,扫墓毕,凡参加扫墓的子孙?每人分给大馒头四只。另有猪肉一斤。清明扫墓、唐代已盛行!宋代人《梦粱录》载、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清《通礼》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坟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剪除杂草,故称扫墓”。。

清明节祭祖对亡者的称呼

  清明节祭7712祖如果是已故母亲!就叫先慈!已故的父亲,叫先严!已故的祖辈等都能统称为先祖。已故的兄弟姐妹都可以称呼为:亡兄!亡夫。亡弟,   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冯友兰曾说,“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4486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5539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谁都清楚。祭奠的酒馔“一滴何曾到九泉”!但我们却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我们的情意与祭奠。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诗意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传统与迷信的区别:   在科技理性成为人们基本意识的今天,推动清明节法定化!有必要对祭祖的传统进行厘清。祭祖并非承认鬼神存在的迷信活动!否则!祭祖传统就会同民间的鬼神信仰相混合,对亲人庄重的纪念、将异化为迷信活动,以前的祭祖活动之所以为人们所诟病、将其迷信化是主要原因。在今5075天“传统重建”的努力中。如果不能避免流俗。将会使祭祖传统重新误入歧途!,

清明节为什么要叫做清明节?

  清明节简介: 清明是0704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2830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8359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5459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0410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8728《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2223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9680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由来0692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1297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6369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4308”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7476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6650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2637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0798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1785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余下全文>>。

清明节是农历初几

  2017年清明节是公历: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农历:丁酉(2017)年三月初八日!   2017年4月4日日历     农  历:丁酉(2017)年三月初八   生辰八字:丁酉 癸卯 辛酉   甲子纳音:石榴木   公  历: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白羊座   距离今日:已经过去62天!

为什么清明祭祖?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3155一个古老节日?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1995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到先6821人的坟墓、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扫时、6799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烧猪,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0800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8393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国家与文明的历史!靠个人与家庭的传续来完成?没有个人与家庭的顶续!历史将是苍白,抽象而没有人情味的,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追远”不仅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我们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确定个体与时代的历史位置,在崇拜“新”与“未来”的今天!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

百家姓寻根祭祖姓白在哪里

  百家姓寻根祭祖、白姓发源于陕西、河南一带   白姓最早发源于陕西,河南一带、战国时期、河南白姓(白公胜一支)迁入陕西等地、据载、白公胜之子首先徙居秦国!在今陕西发展繁衍、秦时,始皇一统天下!封白起之子白仲于山西太原?其子孙遂世居太原、魏晋南北朝之际。白仲之后形成太原郡望,进而或迁陕西韩城。渭南!或迁湖北襄阳、或迁河南洛阳?皆在当地发展旺盛,隋代以后。白姓有更多新鲜血液注入(如“寻根溯源”所注)。使得白姓家族更趋繁茂庞大?唐时白仲后裔白温!迁华州下邽(今陕西省渭南东北)!白锽居郑州(今属河南省)。白锽之孙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阳(今属河南省)香山。为白姓迁洛始祖、其后代分衍河5802南各地。蔚为壮观,五代时。7909白姓迁于古时南阳,后繁衍旺盛,形成当地望族!且以“南阳”为郡望堂号,宋元时期!有白姓族人为避金人及蒙古军队南下,纷纷徙迁南方!但总体看来、白姓仍以北方为主居地。明朝!白姓作为山西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从清初开始、闽!粤白姓有陆续入居台湾、进而移于海外者!今日白姓以四川、山西!陕西、河南等省为多,4493这四省白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白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白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九!,

梦见去到别人住宅地祭祖

  远3551方亲人有事,

祭祖和扫墓意思一样吗

  不完全一样!   扫墓是祭祀的一部分!   乡间习俗。要扫墓!要烧纸、要上供品、要礼拜。   祭祀主要突出仪式、多用于书面语言。不仅仅局限于墓地!有时也在祠堂举行!!

清明节的特征有哪些

  【挂纸】“挂纸”时、先要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无主的孤坟!而受到破坏。墓纸分8524为白色?红色,黄色的古仔纸以及五色纸(红黄蓝白黑)两类!现在则多用五色纸,其用意是盖厝瓦或表示子孙已祭拜过!   【培墓】民间清明节扫墓可分成两种仪式。即“挂纸”及“培墓”,“培墓”也就是“扫墓”、又叫墓祭,祭扫或上坟、就是修墓与祭拜!一般俗信。祖先的坟墓和后代子孙的兴衰有很大的关连。因此。富有的人家年年“培墓”!而一般的人家除了吉凶葬的前三年要“培墓”外,其他则视情况而定?“培墓”的时间多利用清明节前夕。将坟上的杂草清除。并加以培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体模糊不清!则必须用银朱重新加以描写、使其焕然一新。   祖坟整修完毕后。开始祭拜!祭拜时、在墓前供奉牲礼(三牲或五牲) ,刈金!寿金!烛等。或十二道菜蔬(如韭菜。鱿鱼。春干!甜菜!甜芋、肉脯,蒿菜、莲子。枣子!竹笋!猪肠!鸡冠)(这十二道菜碗都代表着语寓都有很深的含意)和粿类(红龟粿、鼠曲粿或草仔粿)及刈金、银纸!往生钱。烛等、若是新坟。则必须供奉五牲(如猪头,鸡,鸭蛋、面粿!红龟粿)、祭品摆好后!点香向后土(坟墓的守护神)祭拜、妇人要在新坟前哭号,礼拜完毕!先烧刈金、寿金给后土,再烧银纸等给祖灵。纸钱烧完后,在纸灰上洒酒(称为奠酒),最后鸣炮礼成!   在收供品离开前、要将鸡蛋。鸭蛋在墓碑上打碎。将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或“蝉蜕”!表示新陈代谢!从前,还有将红龟粿!面粿分给当地的小孩子吃的习俗,称为“揖墓粿”(又称乞墓粿!印墓粿)。象征“祖德流芳”、台湾民间习俗若是家有长子如娶媳妇?添丁生子或置产等。一定要培墓,往昔在培墓时都要点7404“姓氏灯”、在祭拜之前于墓前燃烛祭祀后?不要熄火,将它小心的放在灯罩内、沿途不可使其熄灭,一到家里。立刻把灯放在祖先的灵桌前?相传这种小灯。具有“添丁发财”的含义、如果在回家途中一路不熄,则表示子孙繁茂的吉祥征兆!现在一般的扫墓方式已经较以前简化、大都以鲜花水果为祭品,!上香鞠躬、礼节简单隆重,   【踏青(起6458源于唐代)】踏青也叫行青,探春、寻春,郊游、清明节正当早春三月、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为0208了不辜负这良辰美景,于是大3347家带着野餐,车水马龙!拥向郊外、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清明节日,9268妇女穿新鞋(踏青鞋)!出行到郊外!称为“踏青”!因为古时的妇女平5787日不可随便出游,趁此机会到郊外领略一下大自然的景色、   【荡秋千(秋千)】秋千以前叫做“秋千”,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为了取得食物!常要攀藤上树!这就是秋千的雏形、秋千最初叫做千秋!是春秋时期北方的山戎所创、据说是齐桓公北征山戎时!把秋千带入中原!开始时只有一条绳子!5629用手抓住绳子荡来荡去?后来逐渐发展为用9770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到了汉武帝时!因千秋在汉语包含有人虽死去但永垂不朽的意思、为了避讳!所以把千秋改为秋千!到唐代、荡秋千已经十分普遍!并且成为寒食节及清明节的一项重要的活动、甚至被唐玄宗称为“半仙之戏”、正因为在清明时节到处有人在玩秋千!所以便有人将它称之为“秋千节”、   【斗鸡】斗鸡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到唐朝时,十分盛行、不仅在民间设有斗鸡场!让群鸡8851相户攻斗。就连皇上也喜欢玩斗鸡,据说唐明皇十分喜爱斗鸡,曾经不惜重金。在宫廷中设置一个豪华的鸡坊!6421还派人专门养鸡,作为斗鸡之用。可见唐代宫廷中斗鸡风气之盛,至宋朝之后!斗鸡的风俗才逐渐式微!   【插柳】俗谚说:“清明不戴柳、3436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