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为什么生活当中,不少人不具有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总是孤立静止的思考问题?

 6989 同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不是把自然界看成彼此隔离!彼此孤立,彼此不依赖的各个对象或现象的偶然堆积、而是把它看作有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其中各个对象或现象相互有机联系。依赖。制约!   同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不是把自然界看成静止不动、停滞不变的状态,而是看作不断运动和变化、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状态,其中始终有某种东西在产生和发展,某种东西西在破坏、衰颓!   同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不是把自然界看成简单的增长过程,看作量变不引起质变的过程!而是看作从不显著的、潜在的量2115的变化到显露的变化。到根本的变化,到质的变化的发展!在这种发展过程中!质变不是逐渐地发生!而是迅速地!突然地发生!表现为飞跃……   同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的出发点是4747:自然界的对象?自然界的现象含有内在的矛盾、因为它们都有其反面和正面。都有其过去和将来……对立面的斗争,新东西和旧东西的斗争!、

买《地理五诀辩证,》黄笛,联系电话,地理风水

  《地理辨证》蒋大鸿著:才是风水宝典,采纳,

地理五诀辩证三合风水应该有多少局

  五诀就五局!龙砂穴水向、

《周易》是怎样一本书

  1!伏羲依照“河图”之启示而演成八卦!形成了《易经》典籍的核心内容?《易经》之五大规律也出自于“河图”之启示。   2。《易经》以宇宙间万事万物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用“阴”和“阳”两个基本要素、描述了3081一个阴阳变化的系统!“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 两仪是3262对太极的细分!八9179卦是对阴阳的细分。六十四卦是对八卦的细分、每卦及卦爻的含义有单独的章节进行释义。   3!以《易经》规律为源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在用而未被今人全面了解的中国文化之核心,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和这些规律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谐意识!   4、《易经》规律运用之“无我”和“有我”的二重境界:!

关于周易

  楼主的联山写错了吧!应该是连山9575易   找到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   《连山》《归藏》名称由来考   --------------------------------------------------------------------------------   作者:王宁   《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8245自汉代以来倍受重视!被尊为“群经之首”、根据《周礼·春官·大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此说自汉代以来!不知倾倒了多少痴迷的文人!虽然他们大多数没见过《连山》,《归藏》为何物,却纷纷凭猜想立说(这看看清代马国翰《玉函山8768房辑佚书》辑《归藏》后的《附诸家论说》就可明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如杜预《左传注》中所云:“《连山》!伏羲。《归藏》,黄帝”、另一种说法如《周礼•春官•大卜》贾疏所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宋代朱震《汉上易传》则综合此二说云:“《山海经》曰:‘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但是今本《山海经》中无此文!此文句与其经文不类,疑系误记或伪托!这些说6913法都是凭空猜测!良不足据。因为《连山》、《归藏》二书名在秦汉以前是否存在。尚是一大疑问、   《连山》!《归8956藏》二书名。最早见于《周礼》,在刘歆“发现”《周礼》之前的众多先秦及秦汉古籍中从无提及!《周礼》这书很早就有人怀疑是汉代刘歆造的伪书、郭沫若云:“原来《归藏》之名、仅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卜》。与《连山》。《周易》共合为所谓‘《三易》’、但《汉书·艺文志》中并没有《连山7830》和《归藏》的著录?我疑是和《周礼》一样。乃刘歆所伪托的东西,不过那伪托品没有流传便化为了乌有。”[1]   刘歆把秦汉以前的一些古书或资料拿来经过重新编辑、删改增损。作成了《周礼》,虽然不能说里面的内容全是他伪造的(实际上里面大部分的内容还是先秦传下来的古代材料)!但其中肯定有他伪托虚造的成分、笔者认为。《连山》,《归藏》在汉代的刘歆以前根本没有这两个书名,其名目0205正是刘歆自己拟造出来的!但也并不是毫无根据、其根据就是当时还流传着的一些古《易》书残篇和《山海经》。   一,关于《连山》的问题   《连山》这书在历史上有好几部。比如梁元帝有《连山》三十卷,隋代的刘炫也伪造过《连山》,宋代出现的《古三坟书》里的《山坟》也称作《连山》!这些都是后出之书、可以不论、但是。在这些《连山》之前!的确还曾经存在过一部《连山》!因为晋代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两次引用过它:   1、《连山易》曰:“禹取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余,”(《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五引《帝王世纪》引)   2、《连山易》曰:“鲧封于崇、”(《史记·夏本纪》索隐引皇甫谧曰引)   由此可以知道,在晋代还有一部叫做《连山》的书在流传?而且这部书所载的故事和夏代有很大的关系。关于这部《连山》5223的征引。我们能知道的最早者就是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在此以前的书里我们就找不到了、汉代人的著作里当然更找不到!   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引用了两条《连山》文字!兹录于下:   1。《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2780”(《淮水注》引)   2,《连山亦(易)》曰“启筮亭(享)启筮神于大陵之上。”(《颍水注》引)   其中第二条的文字是有讹误的、孙诒让云:   “此文‘连山亦曰启筮亭’七字有误,考《御览》八十二引《归藏易》云:‘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初学记》二十四亦引其略)!此文疑当8924作‘《连山易》曰: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盖《连山》、《归藏》两《易》皆有此文!抑或本出《归藏》!郦氏1167误忆为《连山》?皆未可知,今本‘连山亦’!‘亦’即‘易’之误(易、亦音相近)、‘启筮亭’三字又涉下‘启筮享’三字而衍(亭?享形相近)。文字传讹。构虚成实。遂若此。”[2]   6599其说甚是,马国翰把这条文字辑入《连山》是对的?但是没有注明出处?2307其所本者即此?马辑文作“阳文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 “阳文”二字乃衍文、郦道元的时候《归藏》已经在社会上流传很久了,他无由把《归藏》误为《连山》,唯一的可能就是《连山》中的部分内容和文字与出土的《归藏》相同!那么说明其作者在制作这部《连山》的时候,也使用了当时还有所存留的《归藏》残篇,   所以,这本《连山》当是郭沫若所说的“乃刘歆伪托的东西”,或者是刘歆6614以后的东汉人伪托的东西?桓谭《新论》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又说“《连山》藏于兰台”!应当是确有其事的?说明东汉的时候的确有部《连山》,但并没有象郭老说的那3885样“没有流传”?而是有流传,只是流传不广、桓谭看到了!把它写进了《新论》。皇甫谧看到了、在《帝王世纪》中引用了!北魏的郦道元也看到了,在《水经注》里也引用了。后来就逐渐式微!终于!

周易的学术研究

  《易经》讲道。而对于道讲得最早。最系统的是道家4147鼻祖老子!辩证法思想萌芽于《易经》体系建立于《老子》,陈鼓应指出:“老子由万事万物的对反现象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发展规律!从而建立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性的辩证法——它发端于《易经》而体系的建立则完成于《老子》”!《周易》的性质学界长期以来存在分歧,原因在于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周易》随着政治变迁!理论需求以及自身地位变化。性质也有所不同。 一:《周易》产生及早期、是一部筮书、7191为人们提供行动的准则!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落后!先4588民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当遭受意外的天灾人祸后、就萌发出借助于神意预知横祸或自己行为会带来何种后果的需求。以达到趋3826利避害,基于此,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当时《周易》只是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预测的需要、这种一直持续到春秋战国时期? 二:经过演化、成为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典籍。汉代,《周易》的性质有所变化,在保留原有占筮性质的同时得到了充分发展、易学家们克服了大衍法的种种局限、创立了比较完备的新筮法,焦延寿作《易林》创立焦氏筮法。其弟子京房更胜一筹!对筮法进行了彻底变革!创立纳甲法,因而在汉代筮法趋向完备、另一方面。《周易》也有了新的功能!因为《周易》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经过《易传》解释和发挥!其哲理化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周易》遂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也正是这个原因!《周易》得到了汉代统治者0644的青睐。由原来卜筮之书、而成为官方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之书、被称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思想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变成了统治者治国的理论根据。自此以后。《周易》包含了二重性!一方面在历代统治者加封之下、其理论指导作用日益显露和光大!另一方面。民间术士不断更新!完善筮法体系,一直到今天。《周易》二重性还是十分明显, 《周易》编次在古代十分混乱!各种版本编次存在很大差别!通行的编次是阮元所刻《十三经注疏》中的《周易正义》编次!或后人篡改的朱熹《周易本义》编次,其编次特点经传混合!把《易传》解释《周易》卦爻辞的有关部分放到对应的地方、《易传》中凡3548属于总论。或者无法分割的部分!放在《周易》古经之后、 古代对《周易》编次的意见不尽一致,但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是经传合!另一派是经传异,战国时。《易传》十篇成书,《周易》经传分离?到汉代。《周易》与《易7242传》合称《易经》,但《周易》经传是分开的,一段把《易经》分为十二篇:《周易》古经上下两篇?《易传》十篇、西汉末!费直首次以《易经》解经。经过郑玄,王弼传费氏易、将9708《易传》分割、附到《周易》古经相应的地方,并在书中称有“彖曰”。“象曰”。这就是如今通行的编次、 唐孔颖达采用了王弼本作《周易正义》!使王弼易本定为一尊。但也有人认为这个本编次不完善!还应该把其它传再分、如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又在王弼本基础上把《序卦》分割、逐条放到每—卦经文之前。0549也有按照王弼本的乾卦的分法?将《易传》有关部分附到每一卦之后,宋代有许多易学家不同意这种方法,恢复了汉初《周易》十一篇、让《周易》经传不相混杂、如吕祖谦。朱熹等人都是采用了经传分离的编次!朱熹的《周易本义》后经人篡改。次序被打乱。《周易本义》多是被篡改次序的本子。将《周7137易》经传合?有利于对照传文解释《周易》古经、可以节省时间!这是有利的,但不利的一点是容易使经传不分!特别是打乱了各自的体系、不利于对二者的体系及各自的特点进行研究、而把《周易》经传分开、保持了《周易》经传原貌,克服了以上的缺点。但是,不能直接对应经传读《易》、二者各有千秋, 从易学发展史上看,先秦易学发展到老孔时代,形成了道家易,儒家易及术家6214易三支!其後秦始皇焚书,易以卜筮之书独存。然易学至此盛极而衰、三支易学的这一总趋势、到先秦以下乃由隐而显:透过淮南子,道家易的趋势明朗化。透过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儒门易的趋势明朗化、透过占断灾异之学。术数易的趋势明朗化 、《周易》的解释学传统至汉代而一大变!汉代对《易》的解释最重要的学派有三:一是以孟喜和京房为代表的象数之学。一是以费直为代表的义理学派!一是以严遵为首的黄老学派。孟喜、京房之易以奇偶之数和八卦所象征的物象解释《周易》经传文!同时讲卦气说、并继承今文经学的传统,利用《周易》讲灾变。费直易学解经多取道德教训之意,用《彖》!《象》。《文言》中所讲的道理发挥《周易》经传文!严遵著《道德经指归》。以《周易》之义解释《老子》。这三1476家最重要的是孟,京一派的易学、此派易学最重要的是卦气说和纳甲说,将《周易》的卦与二十四节气及七十二物候相配、和干支。五行相配!将《易》坐实为一个定型的框架、这个框架可以装进不同的内容!框架的各个部分也可以由其规则推论而知,削弱了《周易》通过比喻、暗示,象征等进行范围广阔的意义诠释的有效性,汉易的象数传统对后世易学影响极大, 魏晋时代的王弼易学则转一方向。尽扫汉易象数学中滋蔓出来的各种学说,恢复义理学传统。他在解释《周易》经文中引入老庄哲学4629和东汉古文经学的传统、在解易体例上主取义说,一爻为主说。爻变说!适时说等、这在0647他介绍注易体例的《周易略例》中有详细说明?王弼非常重视《周易》的解释学传统、如他在《明象》中提出“得意忘象”说。主张通过卦象获取卦义,而获取卦义后就可忘掉卦象。这一说法的核心在通过解释学即象以见义!而一义能表现为不同的物象,故象不可拘泥执定! 程颐的《周易程氏传》是王弼《周易注》之后一部以义理方法解易8204的名著!在这部书中、解释学的方法得到了更为广阔的运用。程颐认为、《周易》是对宇宙万物的摹拟。但所要表达的、不是可用数量摹画的外在相状,而是一7183种道理!世界是一种道理和法则的宣示!《周易》也是一部道理和法则的宣示!六十四卦是这个总的道理在各卦所代表的特殊境遇中的体现、虽然代表六十四种境遇、但它经过解释、可以代表天下无尽的境遇!在3932《周易程氏传》中,对于易学、理学的0255概念和范畴有很多解读!这些解读主要围绕如何重建儒家道德形上学的思想体系!从而服务于“内圣外王”的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在《周易程氏传》中!从道德形上学的“理”、到践履完成它的工夫“诚”。都有一定的诠释,这不仅充分体现了程颐高度推崇、弘7936扬儒家人伦道德,王道政治理念、而且还为人们从本体到工夫。从明道3001到行道?提出了一条非常可行的实现“内在超越”之路径? 朱熹在评论程颐《易传》时说:“《易传》明白!无难看。但伊川以天下许多道理散入六十四卦中,若作《易》看!即无意味,唯将来作事看,即字字句句有用处、 ”就是说、《周易程氏传》将《易》来做个载体讲他所见的道理。或者说是借《周易》卦爻发挥他自己的哲学思想!故无一句讲到卜筮、通篇皆在讲事理、朱熹还说:“伊川见得个大道理、却将经来合他这道理,不是解易、……他说求之六经而得?也是于濂溪处见得个大道理。占地位了。 ”这也是说。程颐先熟读六经,尤其于周敦颐处特有颖悟,以此中义理为基础。然后5479借《周易》发挥所见?不是伊川解释《周易》、而是《周易》解释伊川!程颐的这种易学观、7944对王夫之影响很大。王夫之以《周易》为道德训诫之书、就是在程颐这一基调之上继续延伸!朱熹不同意程颐以《周易》为言理之书,作《周易本义》?欲恢复《周易》本为卜筮之书,后来的易学家从中发挥出道理这一本来面目,强调《周易》的卜筮性质。王夫之吸取了朱熹的看法,不废卜筮而讲道德训诫,重点放在知得卜筮结果之后君子何以自省。何以接受道德教训而避凶趋吉, 现代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哲学史研究领域。《周易》一直被视为占筮书而难8340登大雅之堂?一方1903面承认其为传统社会官学典籍,另一方面又弃如蔽履,20世纪60年代末?台湾劳思光在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一卷中、介绍了《易经》中的‘宇宙秩序’观念”、80年代、《周易》开始为大陆学术界所注意,从中国哲学史研究队伍中分离出专门从事《周易》研究的学术群体、以《周易》流传本及出土《周易》竹书、帛书5606文本为主。相继出版和发表大量高质量专著、论文!另一方面从逻辑学研究队伍中分离出来的专门从事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学术群体、7651从逻辑学的角度审视和分析《周易》。相继出版和发表了一些专著8706和论文?并在21世纪初!将《周易》的逻辑思想作为中国逻辑史的起点,编写入国家级重点教材!由教育部研究生办公室推荐为高校研究生教学用书!!

周易可以自学吗

 3045 要先入门,可以选一些入门的书籍、推荐些相关书籍。让你少走弯路、成为大师级高手,     易学。进门后一定要学会出得了门、正如紫钦天老师在《太极博弈原理》里面 “信息对抗:命越算越薄!知命与宿命” 提到的!其实现在才最真实的,人要克服的是未来信息对现在的影响,很多人能懂一点点了。以为天下无敌,但是如果未来的信息。没有百分百准确。都是误导人的!最怕三分真、七分假,人依然会迷茫,犹豫、错失。   另外。易曰:知得也要知丧!当你得到了一些东西的时候。你也会失去一些东西!诚然!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绝1593对的好。坏、善!恶!而在于你的选择。为什么还要特别提醒呢!因在现实中接触不少易友。一学什么易或练什么功。就顾及不到其他方面,给家庭社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古曰:平常心是道、不要把自己标榜成与别人不一样,否则你会一事无成,要明白你只是一个凡人,不要以为自己学易了就有什么了不起、法。侣、财,地(简单讲就是方法,同道!财力!环境)是学好功法。其实也是学好易经的最好指导!千万不要指望学易来发大财,否则你将走上不归路、以此为职业的人、是有宿因的,8702薄迦梵歌曰:要把成与败!得于失等同看待、患得患失不是学易人应有的心态,好好工作!养家糊口、业余修习、平凡一生这是吾师给本人的开示和指导,希望易友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最后以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最为紧要。     1。基础书   (1)周易原文注解类:   如果不读周易原文!而想彻底搞懂周易基本是不可能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越牢,对后面的学习帮助越大、   建议采用中国易经协会会长!哲学教授刘大钧著的《周易概论》。其他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较大的出版社出版的《周易》都是比较可靠的、   南怀瑾老师倡导的儿童经典导读中心出版的原文《易经》,可以帮助大家认识和听懂一些难读的字,   (2)周易精华思想融汇类:   应该说,目前只有紫钦天老师的《太极博弈原理》一书能做到这点,全书中是没有解释卦象的!但是如果对于一个研究周易几十年的学者来说。一看这书。应该明白其实里面是是蕴含了周易的推演过程,也就是即是你不懂周易,没有看过周易相关的书籍、也能从中培养到周易的思想。对理解现在所有文化(玄学,易学)都会个统一的思路。增强第六感判断力。可以说,这本书的研究意义十分珍贵、建议入门。进阶。和自我升华阶段研读一番。     2!易理及梅花六爻类   不懂易理!术数水平要想真正提高!绝不可能。学习易理有助于你搞懂自己学习的目的!     (1)易理类   张延生是一个易学实力派人物,张延生6061的作品(易学入门?易学应用。易象延!易与和谐。心易。气易6864)是研究易理者的首选,相信可惜能真正6999看懂的并不多。   易理方面建议还是看一些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出版的古籍影印本,原汁原味、     (2)梅花3491类   梅花的古籍可以看《梅花易数》!现代的可以看大陆的紫钦天老师《太6931极博弈原理系列》?黄鉴老师的《易魂》!邓海一老师的《俏梅花》系列,台湾的梁湘润,王士文!都推荐阅读。     (3)六爻类   六爻的精华在古籍中很多!尤其是七大经典《易隐》!《卜筮正宗》,《增删卜易》、《易林补遗》。《易冒》,《火珠林》!《断易0139天机》!   推荐7389书目:陈圆《周易预测学入门》,邵伟华《周易预测学》或者《周易预测学讲义》。李洪成《六爻预测技术入门》。     日本人著的《高岛断易》是海外研究六爻和易理必读的一本好书!无论是作者还是译者水平都很高,    需要读现代人的书提高水平的可以看李洪成,王虎应、曲炜。李顺祥。吕文艺等人的!都属于畅销品种,     3。四柱类   就是八字,以现代人为主!可以看陈圆《四......余下全文>>、

周易有多少卦

  “周”。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1417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所以、就文献而言。“周”应该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还是问题、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   据传、《周易》的诞生地3750就是现在的世界遗产城市安阳市!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4912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2516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6429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0547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7881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5674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8949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5504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4201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目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4601神秘主义,上述状......余下全文>>!

周易怎么才能看懂

  学习周8934易 国家周易协会副会长宿志刚老师他这么说单击[,

周易和周易全书是一个东西么?

  额!。,根本不是   周易全书可能是一本解释周易的书,周易这本书有两部分,一部分叫《易》还有《易传》是解释易用的   《周易》一共2万字、差饥多薄薄得一本。比较厚的就不是周易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