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如何解读《周易》中的天人合一

  中国目前社会的发展是以“和谐”为中心进行推进的。而一提到“和谐”自然不可绕过“天人合一”这一主题。如今嘴上挂着?笔下写着“天人合一”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但究竟什么是“天人合一”、它的深刻内涵又是什么呢?这恐怕真正领悟的人并不是太多。 下面就从《周易》的四个方面来谈谈天人合一的关系: 一。《周易》的“天人合一”观!既追求天与人的和谐统一。同时又肯定天与人的区别、 《周易》的特点是:它自身是认识的主体与认识的客体之间的中介、它一头联着客体。描摹着客体、恰如《系辞传》中所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书是以天地为准则,所以能包罗天地万物的规律)!“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3611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易》书所包含的道理十分广大,从远处说则没有止境。从近处说!则止于一身即可验证。从天地间的事物说!6490则无所不备)。“夫《易》何为者,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易》的作用是什么。它是用来揭示事物内在的道理以判断事体,概括天地间的规律?如此而已),“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总之、是用《易》来明白天道!细察民事的)! 这些论述!都说明《周易》是认识对象的反映!它以描摹客体为务!而它的另一头又是联系着认识主体。是主体赖以认识客体的依靠。又恰如《系辞传》中所言:“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易》书的产生、是“圣人”穷极了深奥的抽象理论!所以才能开通人的思想、唯其研究8964了极其微细的运动变化?所以能够判定天下的具体事物、唯其变8998化之快,所以不急走却迅速。没有看到行动却早已达到了目的),“圣人”就是这样利用《周易》所揭示的事理。去认识世界!《周易》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中介。就反映了《周易》把“天”和“人”是区别开来的、这正是《周易》明显有别于先秦其他著作的突出特点, 二。《周易》的“天人合一”观。既肯定天与人的区别!同时又重视天与人的联系! 对于天与人的联系。道家也十分重视!但其性质大异于《周易》!道家强调天与人的自然性,意在迫使“有思有为”的人回到自然的状态中去、像庄子所主张的那样“万物一体”、而《周易》则强调天与人的规律性。无论是天的运动,还是人的活动。9041都不是或不可任意而为的!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豫卦·彖传》有这样的话:“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豫”卦所言的顺其事理而行动。天地的运动都顺从这个客观规律、更何况建侯封国。行师作战一类的事呢。天地顺其固有的规律而运动,所以日月运行不失其常规之法度、四时的循环变化没有差错。“圣人”顺其事物固有的规律而行动。则刑罚分明,万民服从!这说明无论天道还是人事!都须“顺以动”、“豫”的意义重大啊! “天地以顺动”!是指天地的运动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而且其动是自然的。“圣人以顺动”!说明了人的活动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但人是有意识的。非自然的!在遵从“规律性”这一点上!天与人都是不可违背的、类似这样的论述、在《周易》中有多处。如《观卦6225·彖传》?《恒卦··彖传》, 《恒卦·彖传》:“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9634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这话的意思是说?天地客观自然规律!总是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的、有始则有终!有终则有始,终始相因!往复不穷、日月照耀大地。这是恒久不变的。但这个恒久不变的照耀、又是以得天作为它的存在条件!没有天这6962个客观条件的存在!日月照耀就不9390能恒久(强调了恒久不变的现实性与相对性)。5034四时的运转总是处在变化过程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停顿、万物由此生生不已!“圣人”经久地掌握和运用它!推行教化。来成就天下人。 三!在《周易》全书中?强调了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有意识的!而作为客体的“天”是无意识的、 这个观点,通过《系辞传》!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表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4832字不能完全表达语言!语言也不能完全表达思想、如此说来“圣人”的思想认识岂不是见不到了吗、孔子回答说:正因为语言。文字不能完全表达思想,“圣人”才确定用形象的东西来表达他的思想!设计出卦来反映他认识的虚虚实实。再在卦下系上文字说明来作为完全尽意的话,加以变通来得到全3699部好处,从而使百姓受到鼓舞而不倦于事业。这就收到了阴阳变化不测的神妙作用,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爻。言天下之至颐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功而不可乱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圣人”看到天下事物最复杂!从而用卦爻来比拟它的形态!象征它6797的事物所宜,所以叫作象。 由此看来。“圣人”有思有意!通过立象!设卦、系辞。变通和鼓舞。把“思”与“意”表达出来。说明“人”是有“意识”的!至于说明作为认识客体的“天”是无“意识”的!请看下面的文字: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天地无思无为!自然而然。“圣人”有思有为,却主动设计、《周易》肯定了“人”的主动性,先秦道家,老庄者流、重天轻人。视人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却失去了主体的意义,《周易》在天人关系中!则重天更重人!人是认识的对象、更是认识的主体、此外!《周易》也与荀子不同,不言9076胜天的问题,它认为天与人本来6048就是统一和谐的,人的任务是从实践和认识这两个方面!来实现这种统一与和谐。 四!《周易》“天人合一”!是“合”于“生”而规避“死”的、 在《易经》六十四卦“吉凶观”的基础上!《易传》衍生出了关于人的“生死观”,这就使卜筮中的“天人合一”、发展到了先秦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智慧高度!卜筮以人之生为吉、以人之死为凶!其思维与情感的流向总是趋吉避凶,而当发展为哲学的“生死观”时。《周易》则突出表现为“重生忌死”,在《易传》中、处处谈“生”,由此看来!《周易》在生死观上,是重视“生”而轻视“死”的! 《周易》把关于“生”的思想,与“天人合一”对接在一起!认为8300“天人合一”,就“合”于“生”,“天”下生为“人”、“人”上应于“天”,天、人格外。人情化。而人!天则化!天道化。《周易》以“生”为内容的“天人合一”!是0644与生殖崇拜思想密切相关的, 《系辞传》下说:“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是说。天地阴阳二气交融在一起。最后7579凝聚变化?形成万物的形体。男女或动物两性形体交合?万类才能生化。 乾坤为天地、天地又是男女。9550男女又是乾坤,这就是“天人合一”,这种哲7903学智慧,就其思维的品格,就是从男女的交合去比附天地的“化育”!就是将“人”纳入了“天地”运行发展的整体动态大系统之中、却仍然是从人的角度来理解“天人合一”的关系和境界。而有生命的延续和进化!才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周易中的一句话

9666  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为“大地之势宽厚和顺,君子应增进美德。容载万物”。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他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周易》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逐渐演变成为清华的校训。如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精神财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周易中名句探求

  周易中应该没有这样的句子。   你这句最像的古代名句就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这句不6691是周易里面的,   道德经里面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有点像!   周易里面好像只有顺应天道!没有说人定胜天的说法!!

周易五行中的幸运数字6是什么意思

  1、2对应甲乙属木!3!4对丙丁属火!5!6对应戊己属土。7。8对应庚辛属金!9,10对应壬癸属水,另外、天一生水!在河图洛书中。1为水!是生命的源头!按此,6又属火、看情况、依据不同的环境,具体推算,!

周易中 伏 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伏、就是旁通!也就是如乾对坤、乾3407三阳对坤三阴?夬一阴在上、五阳在下、而剥则一阳在上、五阴在下、则阴变阳。阳变阴!这两个卦就是旁通!古人也称为伏象!   你是不是在看《周易尚氏学》、我也在看!

周易中的“三合”如何理解?

  所谓三合就是三合局。指的是地支三合:申子辰合水局!巳酉丑合金局!亥卯未合木局。寅午戌合火局。三合有合化与合0437绊之分?有天干1062引荐为合化、没有天干引荐为合绊,合化是原来的五行化为化出的五行、合绊就是绊住的意思!使该五行不能发挥作用。,

《周易》中的“巽”象征什么

  老年女人,沼泽!木,风,东南方。

周易中9是什么意思

  9在后天卦中为离卦。为火,南方等等。

请问<周易>中,易有几个意思.

  易 变易 不易   ============================   南怀瑾: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很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巫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0392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的轻薄的讽刺,   无可否认的。《周易》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了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3960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   “易”的内涵?包括三个意义:   (一)易、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那样简朴而平易的、   (二)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时在交0147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但是这种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虽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变化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   所谓“易更三世”,是指(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伏羲时代的易学是《连山易》、首先以艮卦开始,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黄帝时代的易学是《归藏易》、首先以坤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意思是8639指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为主!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   周代人文文化的开始!便以现在留传的《周易》为宝典!首先先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7609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

周易中测一个人前世的职业是怎么算出来的?

  周易有时候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算不出来的地方!比如地球的未来!连所谓的叫兽都要猜测半天!而周易是很难预测的。就4472算预测出来,那这个人必须要付出至少5条生命的代价,一个人前世的职业更难!除了史书记载、也就无人能算出来,因为那都是过去了的。除非他还有前世的一些零碎记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