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周易有怎样的辩证思想

  舜缘居士孔令棣孔老师论周易:   肯问路不会走错路。肯问事不会做错事!   易经算命是中国五千年流传下来的魁宝文化,是任何人都无可置疑的!大家都应该以科学的眼光!站在科学的角度去看待易经算命,既不能因为某些没水平的预测师打着周易算命的旗号骗财骗色就一味的以为周易算命就是迷信?也不能因为某些精通五术、精通命理的预测师算的准就愚昧的相信算命就是神仙!毕竟算命也只是一门技术。预测师掌握的命理知识直影响到预测的准确性,   所谓命、就是一个人生下来!这一生要做什么、是当农民呢、还是做官。或是商人……这就像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宝马汽车,或者是自行车一样!是注定的!而运呢、运就是人在世界上所经历过的各个时间段,运又分大运!小运、大运五年一更换。小运一年一换,流年则是我们所2199经历过的每一年,命运合在一起就像是一辆车行驶在路上一样,所经过的路就是大运,路是平坦的!就顺。崎岖不平的就曲折坎坷!   有人说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也有人说命运是注定的!是改变不了的,这两种观点只能说是各对一半,如果命运真的是能靠自己把握的,试问天下间除了傻6848瓜跟精神病患者以外。有谁不想好好把握自己的命运出将入相,光宗耀祖。光耀门楣! 易经是中国流传了五千多年的魁宝文化、是任何人都无可置疑的。周易算命不是为了简单的了解自身的命运?而是在知道命运的基础上还要知道去做到如何趋吉避凶。破祸成福。比如某人八字金旺木衰!最宜行东1527方木运、事业方位上也最适合在自己出生地为准的东方城市发展!所谓财在东方人往西,走错方向失良机、如果这个人不懂周易的。又往出生地的西方发展、加上大运不好的那不是破财就是疾病!就算大运很好的,本来应该一年赚1千万的。可能只赚了5百万。方位差一线,富贵不相见、可见算命的境界不在于算得准,而是应该在算得准的基础上如何做到改变命运,趋吉避凶。少走弯路,以尽快求得属于自己命中的最大富贵。!

《白话《帛书周易》》最新txt全集下载

  白话《帛书周易》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应该是全本了,

周易的主要思想

  古代中国学者的哲学思考!通过对易经的研究得到启发!哲学思辩能力也多数是在对易经的分析阐解和不同意见的争鸣中得到训练和提高,老子将易经的思想精华融入《道德经》中、创造了一个以辩证思维6827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在经卦阴阳相抱三爻成卦的组合方式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183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6171生万物”的万物起源图式。揭示了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种种势力的对立统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相抱这一思想在易经还是一目了然的符号图。到了老子便有了种种具体的事物形象的分析!其间流传后世对中国哲学影响最大的命题莫过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对立的双方、必有一方为主、另一方为次。物极则反,对立面相互转5558化的思想!在易经是通过爻辞、对爻象在卦体中的不同位置使用吉凶等结语加以反映的,而在老子这里,已经到了社会。政治,伦理等一切方面、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认为委曲总是由保全转化!屈枉总是向伸直转化,卑下总是1507向充盈转化!蔽旧总是向新1793奇转化、9583这种辫证思维方式!是老子观察世界的方法,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他运用这条物极则反原理。对世间万物进行着辩证概括!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他又用这一条法则。提出了一系列处理问题的具体办法!老子这些从易经中得到启发而形成的辩证思想谱写了中国哲学史上颇有特色的一页华章!   孔子深得易经之道了!最显著者有二:一是关于正名这一政治主张,二是关于举一反三类推思想,9599在易经的推论规则中。有一条8575是关于阴阳爻与阴阳位是否一致的“当位律”,这一条思维规律要求在自然递进推演时!每一爻的阴!阳性质必须与所在位置的阴阳属性进行对照、一般而言。凡阳爻居阳位。或阴爻居阴位即“当位”表示此爻所象符合(顺)事物发展规律。倘若阳爻居阴位!6687或阴爻居阳位!则不当位,即此爻不符合(逆)事物发展规律、孔子把这一条推演规律扩大到了社会政治领域、提出了“9723正名”学说!在他看来社会政治领域中人与人7151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应当如同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那样当位才能使一个国家秩序井然局面稳定,否则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不仅不能越位,而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能产生不当位思想。孔子这一思想又被后人推广。   被考定成于战国中期的“周易大传”,是当时学者在总结前人认知易经的成果基础上,对易经卦爻符号体系及卦爻辞所作的一整套注释和阐解、其中既有老子!孔子这些哲学大家的思辩成果。也有更多古代优秀哲学家的思辩结晶、正是他们使易经这部古典在哲学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源处!   先秦6926时期百家争鸣,所有学派或多或少都受到易经影响?之后的古代哲学发展每个重要时期!易经思想都充当着轴心角色!到了唐代,易经不仅受到学者重视、也得到了统治阶级如唐太宗的青睐,钦命孔子后裔孔颖达博采众长主编《周易正义》,推动了以易经研究为中心的哲学研究的开展,因此之后不少学者纷纷自注易经,   宋代哲学家如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朱熹等人对易经都有很深的造诣、邵雍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译。构造了一个宇宙构造图式、创立了被称为“先天学”的理学象数学派,周敦颐根据“易传”和道家思想指出了一个简单而又系统的宇宙构成论《太极图说》,朱熹在《周易本义》中深入探讨。认为易经的核心是讲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1661易只消阴阳二字括尽,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在《周易外传》中将哲学研究2168和易经研究更进一步,提出“实道而器虚”的命题!明确指出“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就是说,一般原理存于具体事物中,而不是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矛盾双方相反相成、相互转化、杂因纯起。即杂以成纯,变合常全。奉常以处变、则相反而固会其通杂和纯变和常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在推理时即要推出情之所必至,也要推出势之所必反!即要存其通、即掌握一般的相通之理、又要存其变即因时、因地等不同条件而灵活推论。只0662有把握了这种相通之理!才能行于此而不碍于彼这易经所特有的思维方法!用以指导行为!必无往而不胜,   易经之于中国传统1121哲学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部古典著作所不可及的、这可能就是其列为群经之首的根本原因! 《周易》中有多处关于法律问题的论述!还有讼与噬嗑两卦专门讨论法律问题。   第一!君权神授思想。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最集中体现!而这种体现!首先表现在立法权上,“君权神授”必然要求君主为立法的主体!人民没有立法权。也没有司法权!法律面前不平等!与之相应的是专制,“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正是这种意思的集中表达!《易传》的根本思想是专制、“法自君出”就成4368为题中应有之意、所以《易传》中反而没有对此加以论述,   第二!“刑罚清”与“刑罚中”,   豫卦的下体是坤!上体是震、坤的性质为顺!震的性质为动!上下结合形成顺与动的特点!而顺是动的前提条件、自然界的日月星辰。昼夜交替、四时更替、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先后出现的,这才保证了自然界的正6742常运转?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必然产物、法律的实施也要依此而行!这应该是自然法思想的最早表述!不过,近代自然法思3757想的出发点是强调一切权利来自于自然!《周易》强1618调“法权君出”!与人们所讲的8407自然法完全不同。而是从司2820法的角度,要求各级官员应仿效自然界的运行特点来执法,   第三、明罚敕法与明慎用刑。   噬嗑“大象”:“先王以明罚敕法!”这是从立2904法的角度讲的!因为要实现“明罚清”与“明罚中”。前提是“明罚敕法”。也就是成文法或法律的公开化问题。把定罪与量刑以成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公之于众,使天下民众清楚明白、知道其可为与不可为之事!尽可能不触犯法律。即2641使触犯法律、也因为有明文规定而定罪量刑适中!民心折服,以尽量避免执法者的主1934观随意性、显示法律的公正性。所以。“明罚敕法”的重点不在于罚!在敕不在法。在于育民教民,不在于制民刑民,与法家的思想根本不同!这是“为政以德”的延续、主张德教为先。先教后刑。德主刑辅。   第四。息讼思想。   《周易》4677中专门有一卦———“讼”讲诉讼问题的,但卦义却不鼓励人们争讼,更不教人们如何取得诉讼的胜利,作为一个忠实诚信的人、即使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和委屈、也应保持内心平静,戒骄戒躁、能不诉讼就不诉讼。如果迫不得已非要诉诸法律时!也要保持冷静!不可采取过激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获吉,“终凶”。卦中指上九!上九有终极其讼之象?也就是说,把3203官司彻底打到底的意思,这种行为无论胜诉还是败诉!皆凶!在《周易》看来,无讼为最理想境界、虽有争讼出现、但经过调解而平息争讼也不错,不听劝解把诉讼进行到底最不好、“利见大人”,需由有德有威望的大人物听讼———即由德才兼备的法官断案,才能息讼,“不利涉大川”、大川是大险大难!这是说、当某人陷入争讼的旋涡时!不可涉险其它危险之事,因为此时的人心浮气躁!运时不佳,涉险其它!很容易出其它问题,“君子以做事谋始”、与“终凶”对应,从另一个角度告戒人们!与其争讼不止?不如一开始就谨慎从事、理顺各种关系。从根本上杜绝诉讼, (一)两仪与经济,   周易在经济上的重大启示。是阴阳两仪的动静观念、依据阴阳两仪的动静观念?人类经济活动总源头太极的第一个创化。是从消费者的主观价值中找出稳定合理1516的主观价值!其后分别有私有及公共消费财的后续创化!经济学认为,一切最终财货都直接或间接充当生活欲望的手段,凡能满足人类生活欲望的财货便是具有效用!个体的消费理论及资产选择理论。即建基于此、经由交换交易。再加上交易市场竞争6784性的提高,可衍生出合理稳定的客观价值之创化、客观价值不只可以适用于消费者与生产者等微观经济的测量分析。也能适用于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测量分析,宏观经济的客观价值、通常只是微观经济的直接叠加,   由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价值流汇集起来所得到的产业关联价量模型合理的两仪解析,还可印证周镰溪《太极图说护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的“太极动而生阳”,此外!根据厂商的活动?经济环境对厂商无言的弱约定,及厂商对员工有言的强约定,经由就业与投资市场致中和之力的解析、也能指出中和是中华文化的分析观念、不只可以包容均衡!亦可以包容“为道也屡迁”之各种动因!   中华文化中虚实亦是阴阳两仪互动对待概念!可用来说明商品与货币之关系。桑弘羊《盐铁论·力耕》即说:“以末易其本。以虚(货币)荡其实(商品)。”北宋周行己《浮址集》亦说、物为实。钱为虚。元初赵孟颊也说:“古者,以米!绢民生所需,谓之二实,银。钱与二物相权!谓之二虚。”   (二)三才与经济。   《周易··系辞上》:“六交之动!三极(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世界受天地人三才之主宰、因而三才是有意志,有意识。有感情的!要主宰就必须有精神作为!因此三才亦有为精神性万事之本的涵义,   经济学假设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所以每一位消费者追求主观直接效用的极大,就是精神性的天!但受到消费支出预算的客观限制?是精神性的地,同理。社会集体消费追求社会福利的极大是精1676神性的天,但受到政府消费支出预算的客观限制是精神性的地、每一位生产者追求客观利润的极大是精神性的天。但受到生产技术限制是精神性的地、   若将消费活动的正而问题再视作天位阳交。政经领导下社会集体消费的正面问题视作人位阳交。生产活动的正面问题视作地位阳爻,然后联立起来,已十足展现出乾卦的卦象。若再将消费活动的对偶问题视作天位阴爻,政经领导下社会集体消费的对偶问题视作人位阴爻、生产活动的对偶问题视作地位阴乏!然后联立起来!则十足展现出坤卦的卦象、八卦以乾坤象征天地。而定上下之位,这就是易经说卦的天地定位,   (三)五行与经济?   《春秋繁露·五行对》论述!五行相生循环是一种生!长,养,收。藏的生产性循环,而由藏再到生!其实就是反者道之动!所以生产活动不与消费!投资活动合理连结,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活动因果循环,   对于因果循环的五行逻辑推演!一个成功的应用是企业小循环上,任何企业的劳动与资本(或资金)投入是生产活动最基本的投入。因为劳动投入是动因、故主“动”!为阳仪!资本投入是条件!故主“静”、为阴仪。而附加价值计算概念令其有专业经营以提高生产力的能动、故主动与冲刺,为经营理念之阳仪。生产毛额的计算概念可令其有企业分散风险综合理财以力求稳健之另一能动。故主静并求稳定,为对应之阴仪?若将劳动投入之阳仪与专业经营之阳仪结合,其所取之象符合事物实际发展状况,是为实象。劳动投入之阳仪与综合理财之阴仪结合。其所取之象是虚假之象。是为假象!资本投入之阴仪与综合理财之阴仪相结合,是为用象。资本投入之阴仪与专业经营之阳仪相结合、是为义象、   、

结合既济卦、未济卦,谈谈周易的核心思想

  在六十四卦中?既济卦是一个最为理想的时态模型,也是从事决策管理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杂卦》曰:“既济,定也,”定是安定!稳定的意思、所谓“既济!定也”。其实质性的含义就是指一种和谐的秩序。以保持社会系统的稳定平衡,是整个《周易》哲学的核心价值观.周易六十四卦,以未济卦为终,蕴含着对“易者,变也”这一义理的归结?全卦大旨在于说明:当事未成时、若能审慎进取、促使其成!则“未济”之中必有“可济”之理!《序卦传》以为六十四卦终于未济卦。是表明“物不可穷”,即事物的对立、变化无时休止!这体现了《周易》另一思想——变易,。

为什么一般人都无法逃脱“先入为主”的思想而且没有自

因为你还不够老道、我现在看到新的东西不会用潜意识思考!这样就不会先入为主了 !

厚黑学属于什么家思想?法家?道家?儒家?

   应该不属于古代的诸子百家、而独成一家,   【《厚黑学》简介】   厚黑学的发源起始于李宗吾先生、而其影响则应《厚黑学》而来!要想了解厚黑学就应该读读《厚黑学》以及《心理与力学》、《厚黑学》是解放前讽刺官场弊病的轰动全国的一部力作。作者李宗吾、四川自贡人,他提出的“厚黑”二字当时不绝于耳? 脍炙人口,本书被人们称为不可多得的奇书。八十年代又成为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的畅销书,、

简介王弼的儒学思想

  一!生平   王弼,字辅嗣!三国时代魏山阳高平人(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生于魏文帝黄初七年(公元226)。卒于齐王芳正始十年(公元249)。享年二十四岁,   王弼的祖父王凯是王粲的族兄、外祖父刘表!是荆州经学的领袖。长于易学。蔡邕是东汉著名的藏书家,十分赏识王粲的才学,后来将毕生藏书送给了王粲,而王凯8577的儿子王业!过继到王粲家,这些藏书后来便由王业继承、他就是王弼的父亲!王弼家除了继承这些丰富的藏书外!也承袭了易学的家学传统,王粲的祖父王畅,是易学名家!也是刘表的老师,所以清人焦循认为:“弼之学盖渊源于刘〔表〕,而实根本于〔王〕畅、”   王弼天才早慧,享年才二十四岁。就注解了《周易》及《2615老子》这两部思想名著,后来都成为魏晋玄学的经典之作、这样重要的思想家。陈寿《三国志》却没有他的传记、只在<钟会传>里说:“弼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年二十余卒,”短短二十几字!非常粗略。何劭的<王弼传>则比较详细地纪录了王弼的生平!性情、交游、以及他跟当时2254名士清谈的言论?纪录了王弼这个天才思想家与裴徽!何晏,刘陶,锺会,荀融等清谈名流交光互影的片段!   二、所属流派   王弼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曹魏正始(240-249)年间、何晏!王弼阐发《老子》,《庄子》和《周易》的思想。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流派,因《老子》等三部书后来被称为“三玄”,故这个流派遂被称为玄学?何、王以探究宇7044宙本源为主要课题、从《老子》的“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发,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晋书.王戎传从8457弟衍附传》)意思是说!“无”是超越物质性的世界本源,它不仅创造万事万物。而且是人生的根本、贤者能因之成就高尚的道德、不肖者能因之明3596哲保身、同时!他们走上综合儒道的道路。宣称名教出于自然(“自然”即“无”),尊卑名分是自然的必然结果、他们一方面著书立说!另一方面举行论辩来阐释玄理、后一种方式即所谓“清谈”。清谈一般分主客双方、谈主阐述自己的见解、谈客提出质疑,经过数番诘辩,这是玄学发展的特殊方式!由于何、王出身高贵。身居显职,而言及玄远。神采飘逸。博得官僚士0976族的赞誉和竞起仿效!玄学之盛还在于魏晋之际曹氏。司马氏之争愈演愈烈!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为了避祸。名士们谈玄以逃避现实,阮籍“言及玄远,而未曾评论时事、臧否人物”(《晋书.阮籍传》),嵇康虽稳居林下!拒不仕晋,但平时“无喜愠之色”(晋书《嵇康传》),十分谨慎、他们在生活上则放荡不羁!颓废没落!及时行乐!玄学对于打破儒家9906思想的禁锢有一定作用!玄学的思辩形式也刺激了中国哲学的发展,但玄学亦强烈反映了门阀士族的腐朽性、   三、主要思想简介   王弼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以无为本”!与老子的492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不同,带有思辨玄学的色彩,他把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发展为有无何以为本的本体论玄学。4520他认为“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这就是其“贵无论”。   贵无论    王弼的哲学思想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在有形有象的事物背后。有一个无形无象但是更加重要的东西在支配着它们!王弼把这个无形无象的东西称为“无”、是本,那有形8896有象的称为“有”,是末,二者比较,本比末重要,在中国哲学史上、这样的思想被称为“以无为本”,用于治国。那体现仁义规范的礼仪制度、有形可见。有名可称!因而它们3435是“有”!是末,那产生仁义礼制的东西,无形可见,无名可称!因而它们是“无”?是本,是比末更重要的东西、这个本,这个无,也就是道,只有掌握好这个无、0925才能做好那个有,为了做好那个有,就必须掌握好这个无,如果不掌握这个无。只是在有上致力!用功、那个有也是弄不好的、也就是说!要使儒学的仁义礼节发扬光大,就不能只是致力于那些礼仪的外在形式。注意人们的外在表现。而应该致力于那些产生礼仪的东西,注意人们的内心!使人们从心里真正理解仁义礼节的作用和意义!并且心甘情愿地遵守它们!只有这样,仁义的原则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儒学的礼仪制度才能得到真正的遵守。如果只注意外在的形式,只能导致虚伪,    王弼认为。那最8028根本的道理,和人们有形可见的行为、往往是互相反对的、比如有些人,看来非常遵守礼仪制度、其实破坏礼仪制度的恰恰是他们!有些人看来不遵守礼仪制度,甚至4561还抨礼仪制度!其实他们才是礼仪制度的真正维护者!儒者们常抨击老子,对老子否定仁义礼节的言论感到愤慨、但在王弼看来。老子不过是强凋要5679掌握仁义礼节的根本,要掌握住那无形象但又是仁义礼节本源的道、在王弼笔下!老子是儒家仁义暂原则的真正维护者!与“以无为本”相呼应,王弼强调礼仪规范应该合乎人的本!出于自然而然的原则、比如什么是孝,在王弼看来,主要不是按时向父母问寒问暖,在父母死亡时按照礼仪的规定哭泣。跪拜等等、而是自然的亲爱、   另外、在圣人论方面,王弼提出“圣人体无”!“圣人有情而无累”的命题、在思维理论方面,他提出“忘言!忘象以得意,得象”的理解和诠释方法!在本体论方面,他提出“崇本而息末”的体用观,在政治伦理方面!4930他主张“名教出于自然”?王弼吸取《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以“无”表述万事万物的宗主。本体、崇尚“无为”?“自然”、而又同时肯定孔子为圣人。不废弃“名教”。他认为圣人“体冲和以通无”。能体验“道”的冲灵境界、并跟一般人同样也有喜怒哀乐之情。然而。由于“体无”、所以能不受外物牵累,圣人是指孔子。孔子“体无”,而言必及有。老子则尚未达到圣人的境界,但是善于“言无”--说明“道”的精义!所以王弼认为读书明理应该“忘”--也就是超越语言文字或物象等具体的形?。“忘”不是弃0675置不顾、而是不执着,不拘泥!直接去把握事物的根源、本体。换言之!王弼将无!有的关系转化为本与末!形上与形下的“体用关系”,他循着这样的思维理路重新注释《周易》、《老1755子》等书?而对“自然”与1866“名教”的争议、提供了调和的基础!所以说王弼是正式奠立“魏晋5387玄学”思想根基的典范?为中国思想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之一。   四。主要著作   王弼的著作主要有《老子道德经注》2卷!《周易注》1卷。《论语释疑》3卷、《王弼集》5卷!《周易大衍论》1卷、《老子指略例》2卷等。现多散佚、   《周易注》   《周易注》在玄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把人的“情”,“性”问题与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密切相联系,使“崇本息末”而后“举末”这一空洞。抽象的玄学原则因为在人的“情”、“性”关节上找到了支点,从而变得更加切实。更为可信。二是把“崇本息末”然后“举末”这一原则所潜在的生动气韵揭示了出来、使以“无”为本的玄学理论所包含的刚健有为的一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正是基于对“性其情”及刚柔并济!“唯变所适”的特别强调,才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贵无论”玄学的本质。   《周易注》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否定了汉易象数学派的繁琐形式!扭转了汉易以宇宙论为理论根基的质实心灵,挺显了一个形而上的本体世界。二是“攘老庄虚无之论,专于人事”(晃说之语、见《玉海》卷三五《汉易传》),把儒家所重视的“人事”!亦即政治人伦视为末、把道家所重视的“虚无”之道视作本!从而把自然与名教有机地统一起来?完成了会通儒道的理论任务、关于此。笔者另有专文评论、我们要强调是,王弼在《周易注》所进行的工作是一种创造!这一创造是继承与革新的统一!又是理论与方法的统一,这是易学史上的一场革命,是玄理易对象数易的挑战!   《老子指略》   三国时魏人王弼撰、唐朝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已著录此书一卷。《道藏.云发七》亦节录此书!题作“老君指归略例”。此书乃是魏晋玄学名著,以本体论哲学阐述《老子》一书旨要!内称:“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所谓“本”,指世界万物的本体!亦即“道”或“无”。所谓“末”!则指世界万物!万物皆赖本体而存在、乃本体2819之表象?唯有认7309识本体。才能不为现象所迷惑?凡治国修身!皆须崇本息末,执一御多。若“舍本而攻末”。则偏其反矣。此书问世、掀起魏3739晋玄学之风?道家哲学因此而发生重大转折,从汉代黄老学宇宙生成论进至魏晋玄学本体论、   五,名言名句   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   无状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   六、王弼玄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王弼哲学对哲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言意论的影响上,   言意之辩是中国文论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而且根本上是一个哲学命题。魏晋南北朝之前的言意论有三个代表性观点:儒家经学中心主义的“立言”?道家自然主义的“无言”?《易传》对儒道两家言意观的折衷?《易传》的“言意观”我们前面没有讲述。它正是魏晋玄学开创者之一王弼讨论《易传》“言--象--意”关系时提出自己的言意观的基础!   关于“言意之辨”。在玄学而言,是玄学对于宇宙存在的本源进行理性思辨的方法、作为玄学的方法论、它代表着秦汉以来中国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思辨水9933平的提高!关于“言意之辨”在7469魏晋玄学中存在互相对立的见解!这个我们在前面的关于玄学发展演变的阶段中已经进行了梳理,其中!王弼正是继承《周易》之说。力主“言不尽意”。并8503接过《庄子》“得鱼忘筌”“得意象言”的美学命题、在他的《周易略例.明象》中提出了“得意忘象”之说、王弼是从两个角度来分析“言-象-意”之间的关系的、首先是从“3746作卦”,即创造的角度论,象生于意,意以象尽。意为4469象的内涵。象为意的形式或外观!言生于象!象以言著。象为言的对象!言是象的形式。其二是从“解卦”,即接受的角度来看。要寻言以观象!得象忘言!要寻象观意。得意而忘象,也就是说。要得意,需借言与象。但又必须舍言与象、9798不能拘泥于言与象。   得1675象忘言,得意忘象、是解读经典的新方法,也是正始玄学的要义!在文学理论上,此时期受言意之辨影响而探讨为文之用心的是西晋陆机的《文赋》,陆机就提出。“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陶渊明是受言意之辨影响的诗人,1503自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还有《饮酒》诗写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也是与玄学思想相通的。   七!社会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6438国思想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汉8541王朝的崩溃。农民大起义的兴起,豪强地主的割据!国家的分裂与民族的矛盾!使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之中?绝对的中央集权式的统治被打破了、因而为之服务的经学也逐步为玄学所取代,思想上儒家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了。道家黄5015老思想、原始道教思想以及从天竺、西域传来的佛教思想都来与儒家抢地盘、争高低、为专制主义服务的儒家处于危机之中。因而!这一时期成为思想解放的时期、各家各派相互辩论、论学之风很盛,成为继战国百家争鸣之后中国思想史上第二个繁荣时期、   魏晋玄学的兴起取代了经学的地位!玄学是黄老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的产物。它摆脱了庸俗的“天人感应论”的影响!着重9119于抽象的思辨、从自然本体论2956上升到认识本体论高度、王弼的“以无为本”的哲学理论标志着玄学的开始!反映了自然本体论向认识8583本体论的过渡。   在王弼之前,对自然和社会伦理的探讨占有支配地位。道家老庄思想注重对自然本质的认识,老子特别注重对宇宙的起始和本质的考察!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为宇6370宙的起始是一种浑沌无形的存在?无形的东西逐步发展为有形的物质。成为天地万物、万物又复归于“道”。庄子从相对主义方面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进一步阐明了人与自然!“心”和“道”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物我合一!同时又主张“不以心捐道”、强调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但这种自由又是通过“心”与“道”的合一获得的,   无论是传统的道家!儒家!还是合道于儒的董仲舒、探讨的都是“现实的存在”!道家是“自然的存在”,儒家是“社会的存在”、董仲舒是“自然社会对应的存在”。都是对现实问题的体验和描述,都未摆脱“自然”的羁绊!都未真正0060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研究问题,   王弼则开始从认识论的角度研究问题,把自然本体论上升为认识本体论。他的“以无为本”的“无”不同于老子的“无”,老子的“无”表示的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一8989个具体概念,是“自相”、王弼的“无”则是一个抽象概念。是“共相”。表示万物的本性?而不是宇宙初始的实体!   王弼的“贵无”哲学扫除了自然。社会和纲常名教对人的精神的束缚。提高了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人的精神的价值,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它使中6046国哲学跨入认识论的阶段,以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促进了哲学的发展。使哲学由实用的政治工具向独立的思想体系过渡,使中国哲学的真理性逐步打破了价值性支配地位,为认识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王弼的“贵无论”并不是单纯的本体论。还是人生观和方法论、这就必然会对儒家的名教思想产生冲击。当时“尚无”之风甚盛。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

如何看《周易》

  首先我要来介绍《周易》这本书。要介绍《周易》这本书我们就必须要回过去来讲中国传统的一些经典问题,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中6144国的文化传统当中!其实每个悠久的民族文化里面都有自己的经典性的著作!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同样有着经2801典性的著作。就中国文化来说,中国的文化有三教形成了它的基本思想构成、儒家。道教!佛教。其中儒家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主流、漫长历史时期当中的主流,在儒家文化里面有一些重要的经典!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所谓的四书五经。四书是在宋代以后确立起来的经典!是在五经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在6210宋代学者看来。四书可以用来人们理解五经思想的一个台阶。因为五经离我们太远,不是1571说离我们!离宋代人就已经比较远了、所以说宋代人离五经就感到比较累、所以宋代人就编了一个四书!把四书上升为经典、通过四书来理解五经,五经中间有一本经就叫做《易经》、其实《易经》本身无所谓是经!它本来就是《易》或者是《周易》!之所以成为经是因为在汉代!随着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正统。所以4107儒家传统的这几本书就上升到经典的地位?所以才被称之为易经,它本来的名称应当叫做周易、在传统儒家的著作当中!本来有六本书!《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乐》遗失了。只剩下五本!《周易》这部经典在这五本经书里头有它独特的地位和它的意义?差不多是什么样呢!我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的话!其他的几本经实际上涉及到的是我们公共和私人生活的一些具体层面,可是《周易》这部书提供的是所有这些公共和个人生活知识的基本层面的一个背后的总的知识的支撑!大家有没有听懂我的意思、就好比说在经典物理学时代,虽然有很多的技术!很多的工程。很多的知识。构成所有这些应用性知识背后的知识是牛顿的经典物理学!今天我们有新的很多的知识,然而在这些知识背后的那个支撑。我们可能把它理解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它是构成了一个时代知识最基础的东西、《周易》这部书其实就有一点这样的性质。它对8482于中国其他的经书当中所呈现出来的知识系统?这本书就构成了它的一个支撑的支撑。正因为如此,所以《周易》这9770本书又可以被成为众经之经?《周易》这本书由于这样的性质、所以它影响中国人就非常的深远!以至于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经说过。阴阳五行、五行是另外一个系统!指阴阳而言的。它是《周易》这本书里面的基本思想方法、阴阳五行构成了我们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定律、是不变的、

孟子的思想渊源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1102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指出:1993年出土的郭店简和1994年收购入藏的上博简出现了大量的佚籍,“使人们不得不提出重写有关学术思想历史的要求。在20世纪长期流行、似乎早已成为定论的若干观点?正在遭到动摇!甚至导致根本性的改变。” 谈儒家1616必谈“孔孟”,孔子在“战国中晚期孔子的‘圣人’身份已确立”! 而孔子逝后。“儒分八派”、如果视孔子为儒家第一代、那么、“孟子则在第五代。” 《孟子》又是在南宋才被奉为经书、这漫长的跨时空的浸润与沧桑流变。我们很难说自己2060所理解的孟子就是“真实”的孟子、在上世纪20年代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兴起的“疑古思潮”之后、人们对许多古书都产生怀疑,把孔子讲得只剩下一部《论语》还可以用。而李学勤先生在2005年8月却指出:“我3538们认为孔子不仅开创了儒学。也确实开创了易学,” “孔子是易学的真正开创者!是孔子真正把数术的易和义理的易(3825或者叫哲学的易)完全区分开来!于是才5066有我们所说的真正的易学,” 我们以为、这才是比较真实的孔子!孔子的易经哲学将仁。义。礼,智对举!确立了仁义!礼智等哲学范畴、孔子讲性善、《易传》(十翼)明确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传·彖·革》歌颂“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宋儒追慕崇尚的思孟学派受到了疑古思潮的冲击!人们怀疑曾子。子思、孟子一派的脉络。代表人物作品如章太炎的《征信论》和任继愈等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的“思孟学派考辨”专节等,原因之一就是孔子到孟子之间文献有断档、郭店简儒家著作的的出现、“刚好补上了此处的缺环” 。这个“缺环”主要指什么作品呢,我们回顾一下荀子的《非十二子》所言“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由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0465··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暓讙讙然不知其所非也,”不难知道这就是我们原来百思不得其解的《五行》,为与元素论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区别!我们称之为德性论五行(仁义礼智圣)、《五行》有马王堆帛书本(包括经!传两部分)和郭店简《五行》(只有经部),从《五行》传部有“世子曰”字样!李学勤先生断定此人为七十子弟子世硕。其实、孟子是一位深谙易道的易学家、关于这一点。清末大儒杭辛斋早有揭示,杭氏认为:懂得易学并不在于口道乾坤坎离。关键在于心法天道德义:“孟子继孔子之后。七篇之首!即揭明仁义大旨、而归体于性善及经正,孔子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及继善成性之嫡系也,安见孟子之不知《易》哉!” 孟子的“性善论”、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孟子高举义旗对墨家的反制。抨击!其理论资源全在于《易经》。不仅如此、孟子对孔子的易学(集儒学之大成)有继承,还有创新,我们知道!大易有医国!医人!医病功能,医国的问题已由《易经》解决、医病的问题也由《黄帝内经》解决,医人的问题则是在思孟学派创立了德性论《五行》学说后获得了解决,德性论《五行》比照元素论五行的五项、提出仁。义。礼、智!圣范畴。认为:仁!义。礼!智四行全为“9037善道”,仁,义!礼,智、圣五6092行全为“德道”、义!礼分别是对仁和智的节制。而“圣”端即是指会通天道!地道!人道的本事。思孟学派将数术引入儒家以会通天道,地道、人道的努力未被荀子理解、招来荀子的5446嘲讽和谩骂!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认为:“思孟学派这种将数术引入儒门的努力,4500高扬‘人道’主义旗帜的表现、是企图把儒家的道德条目加以自然哲学和生命哲学化的明证。其理论勇气是巨大的!对国人思维方式影响也是深远的、甚至可以说其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影响都是深刻的,自此,易学真正走上了医国!医人。医病的光辉历程。孟子曾言‘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隐含着终始交替的意蕴,由此看来,应是思孟学派开‘五德始终说’之先河!” 《童子问易》坚称:内圣外王思想“绝不是儒家真传” ,由庄子提出!宋儒导入!清儒发阐、现代新儒家精心进行体系建构的“王道”思想。是宣扬帝王将相君主专制的思想,是主张个人崇拜思想!儒家的真传应该是来自于《易经》的德道!所谓”德道“:就是博爱,厚生!公平,正义!革故、鼎新、文明、和谐、诚实、守信。民主!法治之道,这是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童子问易》还指出:洛克关于“自然权利”理论是孟子“革命权利”的变种!,

究竟是人的思想决定命运还是人的思想本身也是被命运所限制?

  都不是!能9015力决定命运、1,命运是人的生命的运动状态、包括幸运和不幸!理论影响命运!政策制约命运!智慧透视命运。能力决定命运、前两项是客观条件,后两项是主体条件。最后一项即能力包括物5576质要素。人生不能受神秘的“运气”摆布,人生要掌握自己的命运。2,在人生中!有至关重要的“四大决定”:①思路决定出路!②能力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命运”和“知识改变命运”的观点都是错误的)③细节决定成败、④态度决定一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