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学入门 >风水学

河图洛书的起源与传说

  关于河图洛书起源的学说!古今认识不一、传统一般认为“河出图!洛出书”、《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礼记·礼运》:“河出马图”。先秦也有持否定观点:伏羲受河图!画八卦,《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汉书5969·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竹书纪年》:“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2221”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路史·黄帝纪》:“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5624所谓《归藏易》也!故曰归藏氏!”帝尧得龙马图、《宋书·符瑞志》:“帝在位七十年,修坛于河,洛!新闻社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省龙马衔甲赤文。绿龟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专绳!”帝舜得黄龙负河图、《宋书·符瑞志》:“舜设坛于河。黄龙负图,图长三十三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大禹受洛书!《竹书纪1171年》:“帝禹夏后氏!”陈注:“当尧之时,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事……洛书龟书是为洪范。”《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成汤至洛得赤文,《宋书·符瑞志》:“汤东至洛、观尧坛,有黑龟!并赤文成字!”文王受洛书!应河图,成王观河!洛、得龙图!龟书、然河图,洛书究9747为何物,宋以前古籍文献一直未载。至宋陈抟始将失佚两千多年的河图。洛书及4568先天图,太极图传于后世、对此历代均有争议,围绕其来源、后世还有以下观点:①来源于道家炼丹养生术。②来源于对天河即银河星象的观测、③来源于对古气候、方位的观测,④来源于北斗斗柄指向及由此而产生的古代历法、⑤洛书起源彗星的气体尾巴轨迹?⑥河图3644数导源于《周易·系辞》“天地之数”!洛书亦导源于《周易》,以上诸说尚属一家之言、均未得到公认,其他传说之一相传在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2616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人们称之为龙马,这就是后人常说的“龙马负图”,伏羲氏见后,依照龙马背上的图点、画出了图样,接着,又有神龟负书从洛水出现。伏羲氏得到这种天赐的用符号表示的图书、遂据以画成了八卦、这就是《易·系辞上篇》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即伏羲氏“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7847之情”!故后人在伏羲氏龙马负图处修建了负图寺、以纪念伏羲氏开拓文明的功绩!其他传说之二据传在黄帝时,黄帝体察民情。亲自劳动!受到人民的爱戴!同时也感动了天神、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9286居乐业?一天,天神告诉黄帝说、洛水里有龙图龟书、你如果得到它。将会把天下治理的更好!于是黄帝便带领众头领。巡游于5454洛水之上,一日。时值大雾!隐约9516看见一条大鱼被困于河滩上,黄帝非常同情这条大鱼的遭遇?但又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法!便命人杀五牲。祭天帝,并亲自跪下向天帝求助、天帝感动。连下大雨七天七夜,致8751使洛水暴涨。大鱼得以解救、大鱼走后!黄帝在洛水岸边得到了河图洛书、即《河图6823视萌篇》。上面用象形文字记载着人类所需的各种知识!这就是传说的“洛书鱼献”。据传,得书的地点在洛阳汉魏故城南、旧伊洛河汇流处,其他传说之三唐尧时。尧带领众酋长东游于洛水!在太阳偏西时、偶然把玉璧沉入洛水。忽见洛水上光芒四起,有灵龟出而复隐。于是。尧便在洛水边修了一个祭坛、选择吉日良辰郑重其事的将璧玉沉入河底、稍倾!河底便光芒四射、接着又飞起一团云雾!在云雾中有喷气吐水之声!一阵大风过后。云开雾散。风平浪静,水上漂过一个大龟壳。广袤九尺!绿色赤文!壳上平坦处文理清晰,上有列星之分,七政之度。并记录6533着各代帝王兴亡之数!此后!易理文字便在人间传开,这就是传说的“灵龟”。其他传说之四传说虞舜时。舜习尧礼、沉璧于洛水,水中有赤光忽起,有龟负图书而出!接着一卷甲黄龙!舒图书于云畔!将赤文篆字以授舜。这就是传说的“黄龙负书”,其他传说之五传说禹时!禹治水来到洛河,见神龟负文。列于背。有数自一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畴、《册府元龟*帝王部》也说“夏禹即天子位!雒出龟书、六十五字,是为洪范。此所谓雒出书者也”,这是说,大禹因治水有功,有德于天下。故万民称颂,上天赐瑞。洛河出神龟!龟长1.2尺,龟9604背上有65个赤文篆字。有的说!此即《尚书》里的《洪范》篇,是治理国家的九种大法。唐代诗人李矫在《咏洛》诗中有:“神龟7119方锡瑞?绿字重来臻”之句!一歌颂洛龟负书给汉族带来了光明!龟书,可能就是我们4903现在所说的“甲骨文”,,

什么是风水学

  风水学是我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风水学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这在我国大量的现存古城镇!古建筑!园林,民居及陵墓中得到印证!     风水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其它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具0920有了我国古代哲理!美学!心理。地质,地理!生态!景观等诸方面的丰富内涵。中国风水学的核心内容是天地人合一、中国风水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     风水是这样一门艺术。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5344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施加影响、它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祥之气、从而促进健康!增强活力,风水是中国闻名于世的一大文化现象。风水术乃古建筑理论之精华。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的艺术!     风水。作为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可以说是中国5216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自然知识、人生哲理以及传统的美学。理论观念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实际上,风水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神圣的环境理论和方位理论。风水理论、在景观方面、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在环境方面,又格外重视人工自然环7533境与天然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风水理论的宗旨是、勘查自然!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选择和创造出适合人的身心健康及其行为需求的最佳建筑环境,使之达到阴阳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的至善境界。在自然环境!自然方位上。风水理论总结了与建筑相关的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自然知识和相应的生活经验,如!把“背山。面水。向阳”看作是最好的自然方位,把适量的“前低后高”看作是最佳的宅院地势。重视住宅建筑中“水口”(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和“气口”(包括门,窗)的自然方位!主张居室空间的高矮大小,室内采光的阴暗程度均应适可而止等、这些环境因素!都是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否则。把住宅建在有自然危害之地。或者把居室建成采光?通风!温度、湿度都很糟的人工环境、任凭2347多强壮的人,住久了也是要生病的,从环境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也是值得认真地加以研究和借鉴的!在文化环境!文化方位上!风水理论则是以河图、洛书。八卦!五行等易学文化为基础、通过建筑布局。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运用、图案选择等隐喻和象征手段、来实现其对于身心之和的环境追求、     综合认为,风水是从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体。风水可分为阳宅和阴宅两大部分,阳宅是活人的居住活动场所!阴宅是死人的墓穴、风水理论有形势派和理气派之分?前者重在以山川形势论吉凶。后者重在以阴阳,卦理论吉凶、风水的核心2100是“生气”!它的概念十分的复杂?涉及龙脉。明堂。穴位、河流,方向等、它有许多禁忌!对时间。方位、地点都有讲究!     风水是古代6056先哲们研究天文地理与人类休养生息的一门学问?其核心是气场的优选和优化组合,北京故宫等古代建7913筑不断博得国际友人的赞叹、其设计理论就是风水学,。

堪舆的起源

   那么何为堪舆!《淮南子》中有:“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即天,舆即地、堪舆2644学即天地之学,它是以河图洛书为基础、结合八卦九星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运行和地气流转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结合6363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论体系。从而推断或改变人的吉凶祸福、寿夭穷通,因此堪舆(风水)与人之命运休戚相关。从之所以叫风水上又可以看得出,风和水在整个堪舆界学术理论中的重要性!其实。研究风和水的根5340本目的!是为了研究“气”,《黄帝内经》曰:“气者、人之根本。宅者、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顺之则亨。逆之则否。”《易经》曰:“星宿带动天气、山川带动地气,天气为阳。地气为阴!阴阳交泰,天地氤氲、万物滋生,”因此!可以看出气对人的重要性。但为什么要研究风水呢。其实,气与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古书载: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7521为次等!”《水龙经》也有“水飞9480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等等!都说明了风和水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从宏观上讲。靠水的地方就比不靠水的地方要发展的快!比如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在二十世纪中叶。亚洲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得风气之先。于六。七十年代经济飞速增长、一跃而成为亚洲经济的排头兵、给整个亚洲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为世界所瞩目!被称作亚洲四小龙。然而当你去研究他们时发现,他们所处位置不同!语言文化不同、经济体制也不同!但是却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环海地区,这种现实情况与风水理论不谋而合,而今。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我国!也是沿海地区较内陆发展更为迅猛、当然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风水理5002论的真实性和实效性,黄泓露先生更是在国内让算命和风水回归科学,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人们对堪舆认识不清,常把堪舆和封建迷信,卜筮算卦等同起来。甚至视为禁区,很少有人深入研究。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堪舆研究逐渐兴起!1984年全国第一次周易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促进了堪舆研究的发展,之后、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为堪舆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0年8月,中国第一个周易研究会——安阳周易研究会成立!标志中国堪舆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堪舆研究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并影响了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堪舆已经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同、学习堪舆1444更是不乏其人、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80后90后。甚至国外的一些中国文化爱好者!均对堪舆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据2012年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发起和编撰的《中国传统文化名家大典--易学卷》收录!当代知名堪舆学者、爱好者就有二百二十七位。也系统地展示了当代易学堪舆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中国当代易学研究的代表人物!象邵伟华!唐明邦。廖墨香、张志春!曾仕强等老一7979辈学者,同时也收录了一大批青年学者。是当代堪舆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人物辞书,更是堪舆研究的时代鉴证 ,!

我想知道生肖的起源?

  十二生肖的起源   长期以来。不少2414人将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4997二时辰?   《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   《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其中有一个讲述干支来历的故事:“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遨游、遇到女娲、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女子!玄黄说:‘这是0466天干革命地支神、来治理乾坤的。’于是!为他们分别取名、配夫妻,成阴阳、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这一创世神话故事!讲干支、讲玄黄神,女娲神,讲乾坤阴阳!将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远,    古代历来以天为主,地为从。十天干又叫十母,对应的十二地支则别称十二子,汉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桡是黄帝时代的大臣。这里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数!干与支按顺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为第六十对?正好干。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开始!这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其中!每个天干出现六次、每个地支出现五次、   十二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体验着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   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纪年,问则曰‘我见青草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   宋代孟珙《蒙鞑备录》也记:“其俗每草青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   后来。又有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来丈量岁的长短,发现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一发现。是初期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

中国姓氏起源 郑氏起源

  我国最早的姓氏出现在什么时候,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生活在远古时期的原始人。由于血缘关系的不同。也会分为一个个部落。各个部落为了相3330互区别。也会有各自的名称,这种名称无疑是姓的雏形!但那时候还不曾出现文字。部落的名称只能靠口头传说下来、经历无数世代以后!开始有了文字记载!人们才能把这些最早的姓氏记录下来,   我国的夏代以前、曾有许多部落或者部落联盟活动在广阔的国土上、这些部落各有不同的始祖?他们是各部落的开创者。被后人奉为神圣!当做本人本神的英雄!如我国的黄帝,炎帝。唐尧等人。曾为开创各自的部落做出过突出贡献,不仅被本部落的人当做神明看待!而且名字也被用来当做部落的代号。这些代号无疑是做原始的的姓!后来各自部落又进一步繁衍为许多支族!这些名称显然也就是最早的氏、   我国最早见于文3257字记载的姓氏?一般认为出自商代的甲骨文中、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看、有“帚秦”、“帚楚”、“帚周”!“帚庞”等。其中的帚即后来的妇字,上述的秦,楚。周。庞等、也都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姓氏的一部分。   商周以后。由于人口增多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姓氏渐渐多了起来!5613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这些3472姓氏经过进一步的发展就成为今天我们使用的姓氏,   郑氏属地】   荥阳郡、即现在的河南省荥阳县西南一带。   【郑氏来历】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幼弟姬友于棫林(今陕西省华县东)!建立了郑国!姬友即郑桓公!周幽王时,朝政腐败、郑桓公听从一个名叫太史伯的人的计策,打算6631把家室和财产安置于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虢(今河南荥阳东北),郐(今河南密县东南)两诸侯之间的一大片土地上!但这一切还未完成,郑桓公就在“犬戎之乱”中被杀,其子郑武公继承其父遗志,在帮助周平王东迁之时立了大功!被赏赐了虢!郐之间的土地!建立了新的郑国。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亡国后的郑国贵族散迁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陈(今河南淮阳)、2549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了纪念故国。便以原国名为姓氏!即郑氏。   【郑氏名望】   郑姓发展历史中,名人相继,累世不绝、入《二十五史》者就达443位之多、先秦时!郑姓便出了一位水利专家郑国!他为秦国所修建的“郑国渠”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促进了秦国的繁荣富强、东汉时经学家郑玄集汉代经学之大成!其学说被称“郑学”!流传甚广、在唐代,郑氏有九人曾任宰相一职、还有诗人郑谷、画家郑虔。名将郑畋等,到元代,即有4162著名的戏剧家郑光祖,郑廷玉。明朝时代!航海家郑和曾创下了七次通使西洋的壮举,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明清之际,民族英雄郑成功横渡台湾海峡?从3884荷兰人手里夺回了宝岛台湾!给外国侵略者一记有力的打击,清朝的画家郑燮(号板桥)!以诗书画三绝名扬天下!是“扬州八怪”之一、 今天。以人口多寡来算。郑姓7550在百家姓中位列二十三位。!

王的姓氏的由来起源

  起源源流   始祖姬晋   1,源出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和王子侨,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4-5] 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5167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3]   姬姓王有三个分支   ①源出东周毕公之后!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任晋国司徒、受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秦灭魏后、后裔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做官、被封于兰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后!故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6] [7]   ②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8] 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3]   ③源出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6469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3]、

五行阵的阵法起源

  相传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6604开之际,有6951一颗灵根生成在西牛贺洲。有地仙之祖名曰镇元子。云游至此时发现此灵根!甚为爱之!遂于灵根旁建一五庄观、从此在此修行,那灵根渐长、开花结果、唤名“草还丹”、又2799名“人参果”、此果子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只结0534得三十个果子?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1000活四万七千年、盖为天5212地间精气所在也!而天地万物皆由五行化育而成,人参果更是集五行之精于一身,故其又与五行相畏: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话说佛祖为保当世取经大业可成、特从人!妖、仙三族中各选中一干深具潜质的“天命者”穿梭是空前来、以助取经众人回归正道。造福苍生,然此举名曰顺应天命!实乃逆天之行、其所带来的危害。便是佛祖亦未可知!如今因“天命者”日益增多!已令当世之五行紊乱,人参果灵根五行涣散,流落四方!若任由此状况持续。则人参果树枯萎之日,便是万物灭亡之时?为此!镇元大仙派遣弟子四出寻找失落的五行灵根!以期延缓人参果树枯萎之势、争取更多时间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庄弟子风亦寒奉师命来到长安寻找五行灵根。发现每隔七天的戌亥相交之时会有大量灵根碎片在大唐东、大唐南聚集。为求尽快集齐五行灵根以抢救濒临枯萎的人参果树,风亦寒广邀六大派弟子定时前来协助找寻四散的五行!。

河图洛书的起源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2873无差别、河图四象!28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必被发掘、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8332古星图!其言不虚,【释义】 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如下:北1818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9571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以上为《河图》!其中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此乃8322风水象形之源也, 1。天地之数:河图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其中1,3。5,7。9、为阳。2,4,6。8!10!为阴,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相加共为55数,所以古人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数为55、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即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而已!2!万物生存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5417方能成。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也。3,五行之数:五行之数即五行之生数,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数,一。三。五、为阳数!其和为九、故九为阳极之数。二!四为阴数,其和为六、故六为阴之极数,阴阳之数合而为15数,故化为洛书则纵横皆15数、乃阴阳五行之数也!4,大衍之数:大衍之数50即五行乘土之成数10!同时也是天地之数的用数!天地之数55、减去小衍之数5得大衍之数50,其中小衍为天地之体数、大衍为天地之用数,所谓大衍之数50其用49。就是用大衍之数预测的占筮之法:以一为体?四十九为用,故其用四十又九,5!天干交合之数:河图之数十。乃十天干之数也、交合之数7850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德!正是万物生存之数。所以甲己合为一!六共宗、乙庚合为二。七同道。丙辛合为三!八为朋、丁壬合为四,九为友。戊癸合为五!十同德。十天干经交合之后,化为天干交合之五行!将河图五行之体化为天干五行之用,6、六甲纳音之数:天地之数55加上五行之数5!合化为60甲子五行纳音之数,十天干之阴阳五行与万物相交!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各发出12种声音、无声无音不计、按河图北,东、南、西。中成象五位五行共60纳音?乃天地五行声音之数也,7, 河图洛书和二十八星宿!黄道十二宫对照图河图洛书和二十八星宿有密切联系?和西方的黄道十二宫也是相同自然规律的不同表述:河图洛书是《周易》的基础,虽然东西方文化有差异!但是天上的天体运动都是相同的!。

阴阳鱼的起源

  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老子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5712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太极图无不跃居其上,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1191“阴阳鱼太极图”。“太极图”既然流行得如此久远。如此广泛!自然它的起源和流变问题就成了人们的兴趣焦点!在考察它源流之前。应弄清楚“太极0083图”的名称和图形的关系问题。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名称,却指不同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除了阴阳鱼图形外。还有五层图形(即习惯上所称的“周敦颐太极图”)。空心圆图形!黑白半圆图形等(实际上后几种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时间大大早于前者)!一是同一图形、却有不同的名称、如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五层“太极图”又称“无极图”!“太极5632顺逆图”,“太极顺生图”、“丹道逆生图”等(当然两类太极图的图形各自都稍有差异)。本文仅对阴阳鱼太极图(下文简称“太极图”)作一考察!有关五层太极图的考证将另撰文!现代有不少人认为太极图起源于原始时代、甚至有人认为是太古洪荒之时外星人馈赠地球人的礼物、或本次人类文明以前上一次甚至两三次文明毁灭时遗留下来的唯一信物,太极图又是根据什么演变而来的呢?陈立夫先生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乾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诸如陕西永墨韵9807太极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乃使用毛笔中锋所画!竟早于孔子四千年!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关于太极图的一些问题》)陈先生将双龙相互缠绕之图直接称为“双龙太极图”、双龙缠绕图实际上就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交尾图”!此外有人认为太极图来源于“ ”,“ ”符号(青海民和县和乐都柳湾,辽宁翁牛特旗石棚山、广东曲江石峡中层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都刻有这种符号)。双鱼纹样图形(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双凤纹样图形(新石器时代骨刻与陶绘。河姆渡文化中有这种纹饰),近前有人声称太极图来源于河南洛油伏羲台下黄河与洛书相汇后形成的“涡漩”(见《郑州日报》1993年3月8日第八版)!这些图形到底是。

汉字的起源

  摘自百度百科   汉字的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6259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9633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8672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1447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8526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