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莫的姓氏来源8

  莫姓、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源于高阳氏,出自上古颛顼帝所建的鄚阳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颛顼是昌意之子!黄帝之孙。是炎9288黄部落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     莫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2653流的古老姓氏?在2013百家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99位、人口约二百三十三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左右。人口第一大省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来宾市,其次为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广东省东莞市、再者为湖南省。贵州省、浙江省。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

“常”这个姓氏的来源

   常(Cháng)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康叔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为西州时卫康叔支庶子孙、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周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封、卫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的始祖,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常氏出自姬姓、卫康叔支孙食采常邑!因以为氏、”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国于前254年沦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为秦所灭!周初!周公大肆分封诸侯!诸侯又分封采邑、卫康叔把他的一个儿子封邑在常(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卫国灭亡后、其后裔有以国为氏姓卫。也有以邑为氏姓常的,史称常姓正宗,同时、也不能排除殷商后裔有改姓卫或常的!是为山东常姓!   2,出自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之后!相传祖姓常氏,《姓氏考略》载:“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常姓当此出、”相传0201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以常为氏的古人相当多、相传周族与商族的首领高辛氏次妃为常仪,以善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帝王纪》说她是帝喾之次妃。生帝挚、因古代“仪”与“娥”同声通用,故后世的嫦娥奔月故事有可能是由常仪占月附会而成,《3047史记·五帝本纪》有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的记载。常先曾被黄帝任命为大司空(掌管工程的官)这是见于史载的最早的常姓、清人张满《姓氏寻源》说:“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2366先为大司空。常姓宜出于此!”黄帝所居之轩辕丘!0721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帝喾的都城在今9084河南省偃师市,故中国最早的常姓出于河南,因此!常姓应该说五千年前4453就有了。是为河南常氏、   3!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吴王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氏考略8900》所载。春秋时吴王封其支庶于常(今江苏省常州一带),其后以封邑名为氏!是为江苏常姓,另一支“常”姓出自战国时吴国公族之后裔、也源于姬姓。即南宋罗泌《路史》所云“吴后有常氏”。又据《姓氏考略》所载:“吴后有常姓”、吴国始祖是周文王姬昌1402的伯父大伯和仲雍!建都于吴(今江苏省苏州)?但吴国公族后代何人何时因何而得为常氏,未见古籍记载,尚待进一步考证!   4!出自恒姓、为避讳改姓而来、据《通志·氏族略》载!古代“恒”!“常”同义。北宋真宗名赵恒!因避名讳之故、恒姓改姓常。恒2656姓本是楚国公族恒思公之后,此即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又有恒,

齐这个姓氏的来源?

  齐(Qí 齐)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太公之后.以国名为氏.   据和所载.炎帝之裔.太公望子牙被封于营丘.建立齐国(故城在今山东省临淄).子孙以国为氏.Tong志.氏族略>载:[太公望封于齐.子孙以国为氏."   齐姓始祖为姜太公子牙.是炎帝之后.发源于山东省营丘(今临淄).姜太公封齐的故事.流传很广.主要是说炎帝的后裔四岳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国(在今河南省南阳).商朝末年吕国出了一位很有才干的人.姓姜名尚.字子牙.以国名为姓.称为吕尚.当时商朝几代君主不昏即暴.所以.吕尚虽有满腹经纶.毫无用武之地.吕尚年过七十.仍在寻找显示才华的良机.这时.西方周围的西伯姬昌广招贤士.吕尚听说到消息.立即赶去.但他没有马上去拜见西伯昌.却于渭水支流兹泉河边用直钩下钓.而且口中念念有词:[短竿直线守潘溪.这个机关谁人知?只钓当朝君与臣.何尝意在水中鱼."见者无不惊讶可笑.有一天.西伯昌外出打猎.进行占卜.说此行将得一位辅国贤才.西伯昌听说吕尚直钩垂钓之事以后.料定他决非等闲之辈.必有天才.于是躬身前往.来到渭水之滨.上前同他攀谈.西伯昌听了吕尚很有见地的谈吐.即恭清吕尚同坐一车.亲自执鞭驾驶.回到宫中.封为国师.号称[太公望".太公望为西伯昌出了许多好主意.使周的实力和声望大大提高.西伯昌死后.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对他更是言听计从.在吕尚的辅佐下.周武王终于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称为霸主.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蔡国.齐国疆域扩展到山东东部.西到黄河.东到大海.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尽属齐国.春秋末年.齐国国势衰危.君权逐渐为大臣田氏所取代.姜姓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称为齐氏.     2.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大夫齐子之后.以祖字为氏.   据和所载.春秋时卫大夫齐子之后.其名不可考.齐子为其字.其子孙以祖父之字命姓.成为齐姓一支.     3.出自是姓.为唐代宣城郡司马齐光之后.改为齐姓.   据所载.唐代宣城郡司马齐光.原姓是.其后代改姓齐氏.     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① 据所载(下同).武都氐人有齐姓.   ② 清满洲八旗姓喜塔喇氏.齐佳氏等均有改为齐姓者.   ③ 清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有齐姓.为纳西族.   ④ 今满.赫!

宇文姓氏的来源

  根据《周书》所述。宇文部的形成要追溯到一位叫葛乌菟的首领、他“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6093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而从此处亦可显示宇文部的先祖并非鲜卑人!葛乌菟的后代有位叫普回的。在0561一次打猎时拾得三个玉玺?上有“皇帝玺”的字样。普回认为是上天授与!当时该族的习俗称天为“宇”、称君为“文”。所以自称宇文国。并以为其姓氏、《周书》认为此为该部名称之由来!不过、后世亦有史家认为这纯粹是附会之说!普回之子宇0782文莫那。自阴山南迁至辽西!被后来南北朝的北周尊为献侯?并奉为始祖、 莫那之后数代。史书不载,一直到约西晋时期以后才有记事,《魏书》记载当时的习俗“人皆剪发而留其顶上!以为首饰。长过数寸6879则截短之!妇女披长襦及足、而无裳焉,”从这里可得知该部族之人已有髡发习俗,妇女则是穿著连身的长袄而与汉族下身做长裙的打扮大异其趣!另外、族人在秋3428天的时候,会去采收一种称作“乌头”的有毒植物制成毒药。做为5846射猎禽兽之用、 宇文部在这个时期的数位首领!与拓跋部鲜卑关系较佳、二部有时通婚。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后,并依附势力强大的后赵、相反地、宇文部与慕容部鲜卑之间却是不断争斗、而连续数位宇文部的4734首领宇文莫圭。宇文逊昵延!宇文乞得龟,宇文逸豆归皆曾为慕容部所败。在344年(根据《资治通鉴》)或是345年(根据《魏书》)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中。宇文部终于被慕容部后来建立的前燕政权灭亡!部众被迁移后散灭!后世 宇文部虽然消散,但并未完全自历史舞台中消失,据《周书》所载!北周皇族宇文氏即系宇文部鲜卑的后裔。西魏太师,北周的奠基者宇文泰就是逸豆归的五世孙、 除此之外。宇文部有一旁支后来在南北朝时发展成库莫奚族!该族于隋朝后被称为奚族、而另外一支迭剌部也在南北朝时发展成一个在后世颇具影响力的部族-契丹、。

夏侯这个姓氏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夏侯(Xià hóu)姓源流单纯   源出有:   源于姒姓、夏侯1787为中国复姓!周2360武王克商之后!封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今河南杞县),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国、杞国国君杞简公的弟弟姒佗逃往鲁国,鲁国国君鲁悼公(前468年—前431年在位)因为他是1767禹的后裔?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意为6711夏禹后裔的侯爵,以后便成为了姓氏,因为夏侯得姓始祖为姒佗,后人称姒佗为夏侯佗。   历史名人:   夏侯婴:西汉沛县人。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从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   夏侯郎:隋代学者!开皇时。曾绘《三礼图》!   夏侯审:唐代御史,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夏侯始昌:汉代鸿儒。甚为武帝器重。官至太傅、   夏侯嘉正:宋代词赋家、江陵人!太平兴1915国中进士、著作佐郎!使于巴陵。为《4520洞庭赋》!   等~,

纳西族“禾”姓氏来源?

  和姓!纳西族第一大姓!古代纳西族四大支系“禾!束!叶。梅”之首“禾”的后裔?以族名“禾”为姓氏![1]    历史上和姓名人众多?包括和仲、和叔,和令,和洽、和峤等、   当代和姓名人也极其众多!如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和佳,云南省省长和志强!体操运动4306员和雪梅,第一个把五星红旗插在南极极点的人和煜东等。   和(Hé)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族名!源自纳西族始祖崇仁利恩,6265古代纳西族四大支系“禾。束。叶。梅”之首“禾”的后裔,以族名“禾”为姓氏、     [1]   源流二   源于祝融氏、出自远古时期祝融氏重黎的后代,属于以官职名称为氏?唐尧时、重7973黎原的后人羲和为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其后人以祖上职官为荣!即以首任此官的祖先羲和的名字命姓、遂成和氏、据史籍《通志0605·氏族略》记载:“羲和,尧时掌时天地之字,和仲,和叔因以为氏!6680在农业社会里?四季气候是很重要的,因此“和”是很重要的官职、地位很高。家族也很昌盛、他们的后代遂以其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和氏、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军制官吏和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和令!是西周初期在军队中设置的旗令官!以示军纪军威?通常由武艺高强之军官担任。负责把守军门。古代、军营大门至统帅大帐之间一般有三百步左右距离(一百八十米),营门至大帐门之间的通道。称作辕道、为高级军官。探作(侦察兵)的专用通道、辕道上距大帐之间五7292十步距离的道两侧竖有两杆大纛旗!左为朝廷标志旗!右为统军将领(元帅。司马)标志旗!两旗之间称5189“和”!就是“军门”。亦称“垒门”,军门以外二十步之内称“辕门”?凡召集下级军官布置7019作战命令!以及处罚违令将士,就在辕门区域内、而不是某些书籍上注释的在7582军营大门外,排班值站于军门的军官,就称作和令官、由中级将领中选拔出来的军官当值!负责内外军令。情报的传递、以及警卫等工作!在典籍《周礼·夏官·大司马》中记载:“以旌为左右和之门?军门曰和!今谓之垒门。立两旌以为之。”   在和令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和令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和氏,   和姓郡望代郡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6427期内廷官吏受和!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受和、就是御厨史。亦称内膳令。为两周时期设置的官吏、专职掌管君王、王妃。太子们的膳食、并负责君王进膳前的口味品尝和安全检查,受和隶属于天3952官府司管辖?为君主亲信中的亲信担当、在典籍《周礼·天官》中记载:“受和、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馐之割烹煎和之事。”   在受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受和氏!   源流五   源于子姓、出自9456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宣王的弟弟子和、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宋国有国君宋宣公子力。他逝世后由其弟子和继位,是为宋穆公,子和执政九年(公元前728~前720年)!临死时遗诏传位给宋宣王的儿子子与夷!而让自己的儿子离开宋国!到郑国去做事。子和逝世后。子与夷继位!即宋烈日殇公!因为子和在做君主时贤良和气、所以宋烈日殇公给叔叔子和加封谥号“穆”。史称宋穆公。在宋穆公的支庶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和氏、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穆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和氏与穆氏、戴氏同宗同源。和氏读音作hé(ㄏㄜˊ)!   源流六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卞和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卞氏。春秋时楚卞和之后!”卞和!著名的春秋时期楚国荆人(今湖北襄樊南漳),一称和氏。是“和氏璧”的发现者?他因献玉而闻名古今!   3716在卞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卞和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和氏!卞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huó(ㄏㄨㄛˊ),今音读作héé(ㄏㄜˊ)亦可,   和......余下全文>>,

姚和姬姓都是上古姓氏吗,来源是怎么样的啊?

  从上古八姓来看,可以证明是从母系社会发展来的.   远古时期,姓从母,氏才从父.   司马迁那老东西把两者混为一谈了,所以后来就乱了套了.!

姓氏 胡 来源是什么? 主要讲下福建省这儿的

  胡姓探源   以谥为姓   胡公满本姓妫。名满。胡公乃是他在西周所得的谥号。公当为爵位。而妫是舜所得之姓!据说殷革夏命。分封舜的后裔于陈!西周仍旧承认这一事实,胡公满后裔有以其谥号为姓者!为胡姓,这一支为胡姓的5803主要来源。   以国为姓   春秋时期、在今天0847的安徽、河南境内曾经建立过两个胡国!一个为姬姓胡国。另一9257个为归姓胡国!胡国灭亡后!子民以国为姓!   改姓为胡   由他姓改从胡姓,是胡姓的另一来源,李唐皇室的后裔胡昌翼为胡三公拯救于危急之中。其后发达,遂为明经胡氏。随着少数民族的汉化、贵姓胡氏者甚多,最初见于史1621籍记载的北魏之纥骨氏取华夏之姓,为胡氏!此外、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人改姓为胡的,、

万氏姓氏来源和名人和历史人物

  万(Wà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是以祖父的字作为姓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朝有大夫受封于芮国(在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城南!姬姓诸侯国!公元前640年为秦所灭)。史称芮伯!春秋时、传至芮伯万!曾一度官至周王朝司徒,但后因芮伯万宠姬太多,便被母亲芮姜赶出国去!住在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其子孙以祖父的2551字“万”为氏、   2。亦出自姬姓,以祖父的字“万”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毕万、乃毕公高之后。因辅佐晋献公有功!受封于魏(今山西省芮城北、原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功灭,把他封给了毕万)!又称魏万,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称万氏,   3。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北魏有鲜卑族复姓叶万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6516为汉字单姓万氏?一说代北(泛指汉。4433晋代郡和唐以后代州以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山西。河北省北部一带!)三字姓万纽于氏改为万氏,又据《齐东野8814语》载“方臣山。名岳,为南仲丞相、幕客赵父名方、乃改姓为万”!方岳乃宋理宗赵葵的参议官。   4。其他源流,史载,周武王因“以4033万人而服天下”,其后就有人以“万”为姓氏。   5、古代有弈叶的人,曾居住在阴山北面的万纽于山,他的后代以居住地为氏、5830取山名的第一个字“万”作为姓氏,   得姓始祖:芮伯万。周初!成王封同姓族人姬良夫于芮(今山西省芮城和陕西大荔一带),遂建芮国。芮国是一个诸侯国,其国君人称芮伯、芮伯传至春秋时,出芮伯万、因其宠姬众多,风流成性。致使母亲芮姜极度不满!将其驱至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其子孙有以万为氏者。称万姓。并奉芮伯万为万姓9648得姓始祖、   万 章:齐国人,战国时期孟子门下的得意弟子!是最早扬名于历史的万姓先人。关于他的事迹、史2002书是这样记载的:“孟子去齐。绝粮于邹薛,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万 修:茂陵人,东汉名将。光武帝时历任信都令。偏将军等职!因功封0359槐里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万 回:唐代高僧,曾预言安乐公主将被诛。玄宗可作五十年太平天子等事、其神异类此,传其一日忽求阌乡(今2518属河南省)河水。饮毕圆寂、   万 胜:元黄陂(今属湖北)人!初从明玉珍起义!后任玉珍所建夏政权之司马!因功升右丞相!玉珍去世后!万胜被珍子明昭矫旨缢杀。   万 泰:明末浙江省鄞县人,崇祯年间举人!明亡后。隐居不仕、着道士服、工文学书法!尤善诗,著有《寒松斋稿》。   万 表:定远(今属安徽省)人,8796明正德年间武进士。通经术,熟知先朝典故、为明代武臣通儒之佼佼者。著述甚丰,有《海寇议》,《万氏家钞济世良方》!《灼艾集》等,   万 川: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著1406名画家兼绘画理论家?博学能文。擅画花鸟!用笔含蓄!色调5569柔和清新。著有《绘0798事琐言》,《绘事雕虫》等,   万 树:宜兴(今属江苏省)人,清代文学家!戏曲作家!造诣于词之格律方面。编《词律》二十卷、另有传奇、杂剧二十余种!   万 经0782:归安人?清代杰出学者!康熙年间进士,博通金石性理及金石家言、著《分隶偶成》等。   万安国:代(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人,北魏官至大将军!大司马。封安城王。   万宝常:隋代音乐家。擅长诸多乐器、尤精琵琶、曾奉诏造诸乐器,以自制的水尺为律尺,以调乐音,撰有《乐谱》,   万敬儒:庐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唐代大孝子、据传其母亡。住墓旁、刺血写佛经!二指断。母复生。时人称奇、   万寿祺:明末书画家!万历年间举人。明亡后!仍以遗民自居!著儒士服。戴和尚帽!人称“万道人”、与阎尔梅同称“徐州二遗民”。著有《隰西堂集》!   万承纪:江西省南昌人,清代著名画家,官至河南同知加知府衔,   万斯大:清朝经学家、他一生精于经学!对《春秋》、《三礼》尤有研究,为万斯同之兄、   万斯同:清代著名史学家。博通诸史。尤精明史。他讲求志节!坚决不愿在清朝为官。。康熙间、应邀以布衣参修《明史》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年表》!   万家宝:笔名曹禺,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现代史上杰出的文艺家。戏剧作家、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欧阳姓氏的来源、在百家姓里排第几?知道的帮个忙把、谢谢。

  应该排在448位?   一,姓氏来源:关于欧阳这一姓氏的来源!欧阳修认为:欧阳复姓出自姒姓。欧阳姓为禹王的后代、禹之子启建立了夏朝、传至少康封支庶子于会稽,建立越国、战国2591时期越王无疆亡国于楚。无疆之子蹄受封于乌程的欧余山之阳、为亭侯,故称欧阳亭侯、其后代子孙遂为欧阳氏、   二、迁徙分布:主要分布在江西吉安。永丰。万载、湖北枝江!荆州!潜江。广东广州,河源,河南新郑。四川绵阳,四川遂宁、安徽阜阳。滁州。湖南长沙盯浏阳、隆回!贵州!广西滕县等地   参考资料:来自百度,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