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苗族有什么风俗、禁忌......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2645宰鸭盛情款待?2055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5127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0912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4333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3628女主人不登高上楼! 苗族禁忌   产忌:产妇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误入者、出门时须洗脚,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产妇忌吃老母黄牛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有些苗族地区。忌孕妇与孕妇会面!亦忌去别的产妇家、否则认为会延长产期、   农事禁忌:苗族人每年第一次往田8944里送粪归来时忌见外人?若遇之,忌打招呼、栽秧时若见秧田有鱼时忌说鱼。否则鱼会吃秧根。有些村寨,收获小米时留下穗小的不收、若孩子问及,忌说"不要了",要说"它们未长大"。否则以后小米因伤心而拒绝再长!在田中忌提及老鼠。惟恐其听到前来糟蹋庄稼!只能以"他们父子"来代称之。忌戊日、正月立春后。凡遇戊日忌动土挑水。   丧葬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认为时4269辰不对,死者须再要一异性死者相伴、故死时不适!丧家常请巫师念咒"改"!同时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同葬。示已有伴。忌棺内放铁、铜等非银金属及棉花和涂有桐油之物。以为如是死者在回东方的路上买不了水喝!铁。铜还会折腾死才!在些苗族地区,村寨死人当天,可上劳动,但忌下田。是日、同9179村人忌挑柴回家?否则挑柴者会有灾难,停柩期间,家5084属忌吃蔬菜!入葬后1月内!家中任何东西不得出卖或借人!   生活习俗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疯病!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1580坐一条长凳。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1219们喜自称"蒙"。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

苗族风俗有哪些?

  苗族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如:吃鸭节!吃新节,杀鱼节,采茶节等,过节除备酒肉外。还要必备节令食品,如:吃鸭节时,家家都要宰鸭子。并用鸭肉和米一起煮成稀饭食用?在吃新节时,要6731用新米做饭!新米酿酒。就连菜和鱼、都要刚摘,刚出塘、过杀鱼节时多在江边!由妇女带上饭。腊肉!香肠等酒菜。等在河边,只要捉到鱼,即燃起篝火!架锅煮鱼直到尽兴方归,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个卯日、历时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户都要备丰盛的年食,除杀猪,宰羊(牛)外、还要备足糯米酒、年饭丰盛、讲究“七色皆备”,“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请、互相馈赠。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吃“吃牯脏”。又称“祭鼓节”!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糯米饭是苗族节庆、社交活动中的必备食品,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湖南揣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许多地区的苗族常用糯米面做成汤圆、也作为节日期间的一种食品、无论婚丧嫁娶必须备有酒,酸肉!酸鱼!否则视为失礼、迎接贵客时,苗族人民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婚礼上!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

苗族有哪些风俗?苗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苗族的民风民俗: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970,000人,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6433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8078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6040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7506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习俗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9697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5512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8034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节庆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7607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苗家男。

关于民族风俗的资料

  壮族的节日     吃立节     “吃立节”是龙州。凭祥一带壮族特有的节日。据说中法战争时,当地壮族人民因忙于抗击外国侵略者而顾不上过春节,直到正月三十才凯旋而归。为了庆祝胜利。补过春节,当地人便把每年正月三十作一个节日来过。此后相沿成习。     歌婆节(歌墟)     壮族人民的歌婆节一般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十二举行,它是壮族4359地区传统性的群众活动,壮语称“窝埠坡”或“窝坡”。届时,青7143年男女从各地汇集在固定地点,每次一天或数天不等。一般有数百乃至数千人参加!各三五成群互相对唱、这一组同那一组问唱。那一对同这一对唱答!并多是触景生情!随编随唱。据文献所记。“歌墟”始于宋代,4193明代的“歌墟”已与今接近!     娅拜节     广西者宁!索乌的壮族每年4月属兔的那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48条鱼,到娅拜山上祭奠壮族传说中的妇女娅拜,9439礼仪十分隆重、相传,娅拜是壮族山寨的头领。她率领百姓与压迫他们的官兵打仗、失败后被残杀,众人把她埋在高山之巅!并将此山定名娅拜山,每年到她遇5360难那一天、壮家人都要祭奠她。表达怀念之情,     苗族的节日   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4388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苗族妇女缠头梳妆准备参加“四月八”庆9248祝活动     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又称“亚努节”!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同胞要举行吃黑米饭!喝米酒。唱大歌等活动、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0618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贵州台江苗族同胞喜过独木龙舟节     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1120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贵州苗族姊妹节举行“牛王争霸赛”!姊妹节竞渡赛龙舟     苗族人家欢度敬5807桥节 苗家“春社”日 浪漫相亲时 苗家欢度“新禾节”     藏族的节日   节庆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历为阴阳合历,以“五行”(指木,火。土,金,水)阴阳配合十二生属系年!每60年一周。以阴火兔年(丁卯)为始年,月有大、小建,一般三年置闰、藏历元旦是最重要的节日,藏历正月十五,当地群众有观酥油花灯的习俗、4月15日纪念佛诞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民间举行庆祝活动、藏族的节日还有萨噶达瓦节、雪顿节。花灯节和望果节。     藏历年 每年藏历正月初一?藏历年一般从藏历十二月就开始准备!置办年货,家家都要用酥油炸果子......余下全文>>,

汉族的民族风俗

  汉族是中国的2290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0188:“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1139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9034“诸夏”!   习俗   传统礼仪   坐礼:正坐是从古代汉族流传的坐姿、动作是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而现代坐在凳子上。双脚纵向下来的坐法、实际上在南北朝以前不视为正式场合的坐法。是从当时西域国家传来的。当时称为胡坐,   送礼:汉族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互惠型社会关系!通常社会关系的不同是通过类似家3021庭称呼来表达的,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被称作“关系”、联系感情、华人的社会关系通常是通过互相送礼来进行、自古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说法!表示礼物的价值在于送礼者的善意和心意,而非礼物本身的价值,尤其是定情信物,   丧葬:中国传统葬礼的主色调为白色!故亦有白事之称,与红事(喜事)相对、随死者的信仰和经济情况、整个过程中经常混杂有关的佛教,道教或风水仪式、   婚姻习俗   汉族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重要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8776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4763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8939传统中式婚服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9715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後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称呼习俗   在中国、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 0438孙”的“九族”血亲关系,0671这就是九个层次。如果把旁系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亲属系统,   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亲属称呼也用于社会上邻里之间或素不相识的人之间?以表示亲切和尊敬!一般地说、注意层次。掌握角度!在称谓的运用中十分重要、年龄层次不同!称谓也不同、特别是信封上的称谓,   生活中!为了表示对人的尊敬、也有不注意层次4229的特殊现象,如:2715某家有一位受尊敬的长者,家里晚辈称之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等。街坊邻里不分男女老幼!可能都称其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不过称谓前常常冠以姓名,如“红楼梦”里的刘姥姥,“骆驼9776祥子”中的刘四爷,有时在称谓前加上“他(她)”字。如:他大伯、她二婶!他姥姥、她李二哥等、类似的称呼!在今天还广泛使用!   丧俗习俗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6555多迷信的习俗!汉5661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后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   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8460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3187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余下全文>>。

去苗族要注意什么

  知道一些。但不是很多、最多的就是苗族旅游的相亲节目很是怕人,背到新娘子估计要舍财很多米才能够罢休、还有就是苗族盛行的下盅是不敢想的!祝你旅游愉快!。

要全国56个民族节日的风俗和习惯(每个族一个就行了)

  蒙古族介绍   现有人口4806849 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6062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景颇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 盈江、瑞丽、梁河五县!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州县!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先后出现了"峨昌","遮些 "!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认为景颇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2 0 世纪末叶创制了以拉丁字 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白族介绍   有人口1594827 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部分散居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由于白族风俗尚白,历史上曾有"白人","白王"、"白史"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大多数白族通晓汉语、并作为与其他民族的交际工具、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优秀作品。     保安族介绍   有人口12212 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8756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称!历史上曾被称作“回回”。“保安回”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保安族,保安族有本民5825族的语言!无文字、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家庭生活习俗及社会等方面与当地回。东乡等民族大体相同!保安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牧业和手工业,很早就会冶铁的保安族!有着高1557超的制刀技艺!1930他们制作的腰刀,锋利耐用!精致美观!在当地各族群众中享有盛名、被称作“保安刀”、     藏族介绍   有人口4593330 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2797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7841藏族的主要聚居地,5668在现有130 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 5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6583游两岸!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达斡尔族介绍   在中国东北富饶美丽的嫩江两岸!生活着一个以农业为主兼事畜牧业和渔猎业的民族--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有121357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达斡尔族长期和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大部分人兼通汉、蒙古!维吾尔!哈萨克。鄂温克语、"达斡尔"是达斡尔族自称!"达斡尔"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根据有关文献记载!传说以及达斡尔族的语言!地理分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研究,达斡尔族与古代契丹族有渊源关系,     朝鲜族介绍   有1920597人!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余下全文>>,

大理的民族风俗

  大理饮食饶有特色、其背靠苍山!凭苍山之优、干巴菌、树头菜。松茸等产量丰富,新鲜无比、味道更是别具一格,濒临洱海!借洱海之便、水产颇为丰富!弓鱼,田螺等等、 大理的小吃也非常有特色,著名的乳扇。奇妙的饵块、香酥的粑粑还有滑嫩的凉鸡米线!人民路的“梅子井酒家”是大理的饮食老字号! 大理特色小吃有砂锅鱼 喜洲粑粑 三道茶 乳扇 雕梅!大理酸辣鱼 !洱源乳扇 !祥云“姊妹七辣”!火烧猪肉、炒螺黄 树头菜炒火腿 ?活水煮活鱼 。冷冻8012白豆腐鱼。乳扇!高河菜。南涧锅巴豆粉等, 此外在大理还有各色的小锅用丝和米线。雪白小米糕。破酥粑粑。热豆粉!豆花,卷卷。蒸糕!粉粑等地方小吃、 三道茶提起大理!“三道茶”。洱源乳扇都是不能不说的。三道茶分别为苦茶。甜茶!回味茶,苦茶、民间又称为响雷茶、多为烤制,味苦、甜茶!则在茶中加入核桃片和红糖!喝完后口中回甘。第三道、加入蜂蜜、花椒、有的加入乳扇!故称回味茶。大理古城文献楼点!大理南诏文化城内。还有喜洲严家大院内的三道茶都1948是比较地道的?另有民族歌舞表演。 白族调白族调是白族人民在歌舞时随口兴唱的一种曲调,以白族话演唱。生活气息浓厚! 诵经调诵经调是白族人民在做本主崇拜。诵经时所演奏的曲调,主要乐器为木鱼等,曲调庄重。和谐,显得古老!深沉。但是它并不等同于洞经古乐、二者在音色以及曲调上还存在一定区别, 本子曲本子曲实际上是白族调的一种,分为独唱和对唱、独唱时,除了起头第一段外。往往把第二段无限重复?只在节奏与感情方面略作调整、对唱时、每人八句,反复进行! 吹吹腔吹吹腔俗名“板凳戏”!是白族的古老剧4372种之一、吹吹腔以大理为界限,大理以南称为南派、以北则称为北派。两派风格各有特色。吹吹腔讲究韵律。风格多样,表演生动。地方色3505彩浓厚! 大本曲大本曲又名本子曲,是白族特有的民间说唱曲艺。本子曲往往是以人演唱!一人以三弦伴奏!唱词内容多为白族民间故事以及汉族的文学作品!如《白王的故事》。《蓝季子会大哥》!《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本子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南腔。北腔和海东腔,南腔婉转!轻柔、北腔平直、顺畅、十三腔高亢!粗犷、 洞经古乐洞经古乐原为一种道教音乐、在明代时期由内地传入西南。随后!在长久的历史演化之中、这种道教音乐慢慢地为西南少数民族所接受,并逐渐融入了民族音乐与乐器。形成了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洞经古乐!  巍山洞经音乐与大理洞经音乐为洞经音乐的两个、

西藏民族在饮食文化风俗上有什么禁忌和爱好?

  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此外,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藏餐   藏餐是中国餐饮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藏餐分为主食、菜肴。汤三大类,藏餐的口味讲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盐巴3883和葱蒜,一般不放辛辣的调料。   糌粑是藏族的一种重要食品。制作很简单,将青稞炒熟后磨成面便成了糌粑。食用方式多样!最常见的是用手在小碗中把茶汁!酥油与糌粑、奶渣拌匀并捏成小团而食、   风干肉是西藏非常有特色的一种食品!初冬时节。将牛羊肉割成小条、挂在阴凉通风处、任其冷冻并逐渐自然风干,到来年二三月份食用时!不仅1075肉质松脆?口味也独特、   藏式宴席上食品的烹制及摆席方式很多,最古老的方法是根据客人社会地位的高低来决定用膳形式,还有素宴!荤宴之别,   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尤忌吃狗肉,鱼!虾、蛇。鳝等水产海鲜类食品。除部分城镇居民外。农牧区群众一般不习惯食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菜肴烹制技术和用膳形式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丰富,   酒文化   西藏的青稞酒是用青稞直接酿成的!度数较低、藏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9640节所必备的。   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极为丰富,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3912“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辈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捧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特2257别对长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杯、1751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弹一下、9691如此反复三次!表示对天,地,神的敬奉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祈祝。有时口中还要轻声念出吉样的祝词,然后再饮、   8139聚会饮酒时?歌是必不可少的?藏族酒歌曲调悠扬!优美动听、内容多为祝福。赞美之辞!一般酒宴上,男女主人都会唱着酒歌敬酒!盛大宴会上!有专门的敬酒女郎,她们穿着华丽的服饰、唱着迷人的酒歌、轮番劝饮。直到客人醉倒为止!   茶文化   酥油茶是西藏的藏族人不可缺少的饮料!做酥油茶离不开酥油。盐和茶、酥油是从牛羊奶里提炼的奶油、以夏季牦牛奶里提炼的金黄色酥油为最好、从羊奶里提炼的则为纯白色、藏民族饮茶时讲究长幼!主客之序、客人饮茶不能太急太快、一般以三碗为最吉利,   摘自《中国西藏:事实与数字2008》   文章来源: 中国网,

端午节吃粽子是哪个民族的风俗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9440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6733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2831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4060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8166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6238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