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姓氏"李"的由来及简介还有姓李的代表人物的成就

  一,来源有六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5858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4,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的代有李左车!其后以李命姓。     5,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6。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7471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7553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三。历史名人     李 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李 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6619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4577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创3052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9356的贞观盛世,      李 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      李 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0314诗文之法作词,     李时珍:明代杰出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闻名于世。   参考资料:李氏吧!

常姓氏的由来

  一、姓氏源流   常(Cháng)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康叔之后!以封1827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为西州时卫康叔支庶子孙!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2458(周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封、卫康叔姓姬、名封、是7347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的始祖。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常氏出自姬姓,卫康叔支孙食采常邑。因以为氏,”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国于前254年沦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为秦所灭!周初!周公大肆分封诸侯。诸侯又分封采邑、卫康叔把他的一个儿子封邑在常(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卫国灭亡后!其后裔有以国为氏姓卫、也有以邑为氏姓常的。史称常姓正宗、同时!也不能排除殷商后裔有改姓卫或常的!是为山东常姓,   2,出自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之后、相传祖姓常氏、《姓氏考略》载:“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常姓当此出!”相传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以常为氏的古人相当多。相4235传周族与商族的首领高辛氏次妃为常仪,以善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帝王纪》说她是帝喾之次妃!生帝挚,因古代“仪”与“娥”同声通用、故后世的嫦娥奔月故事有可能是由常仪占月附会而成。《史记·五帝本纪》有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的记载!常先曾被黄帝任命为大司空(掌管工程的官)这是见于史载的最早的常姓!清人张满《姓氏寻源》说:“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先为大司空。常姓宜出于此。”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帝喾的都城在今河南省偃师市!故中国最5825早的常姓出于河南、因此!常姓应该说五千年前就有了,是为河南常氏。   3,出自姬姓!为7759春秋时吴王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吴王封其支庶于常(今江6367苏省常州一带)。其后以封邑名为氏、是为江苏常姓。另一支“常”姓出自战国时吴国公族之后裔,也源于姬姓、即南宋罗泌《路史》所云“吴后有常氏”!又据《姓氏考略》所载:“吴后有常姓”。吴国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大伯和仲雍、建都于吴(今江苏省苏州),但吴国公族后代何人何时因何而得为常氏。未见古籍记载、尚待进一步考证!   4、出自恒姓、为避讳改姓而来。据《通志·氏族略》载!古代“恒”,“常”同义!北宋真宗名赵恒!因避名讳之故、恒姓改姓常!恒姓本是楚国公族恒思公之后、此即南宋郑樵《通志·氏。

“李”字,这个姓氏是怎样由来的手抄报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0457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4536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4、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的代有李左车!其后以李命姓!     5。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6,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7、上古殷朝末年、有个贵族叫理利贞,为了逃避纣王的迫害。随母亲逃亡!到一处躲在李树下。又吃李子充饥,一生难忘。就改姓为李,李利贞的十一世孙李聃!就是大家熟知的老子!老子是思想家、后来被尊为道教始祖。,

姓氏宋的由来及分布

  姓氏源流 宋(Sò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周武王封殷王帝乙长子微2967子启于宋说、宋传国三十六世,后为齐,魏!楚三国灭而分之!子孙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有载:“宋民!子姓,商之裔也!”子姓源起为大众所认同, 2!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而来、 ①如《五代史》载,五代时辰州(今湖南省沅陵)蛮酋有宋姓。 ②清·贵阳府有宋姓土司。得姓于元朝, ③清·满洲嵩佳氏改宋姓,世居沈阳,牛庄。铁岭的满洲人改宋姓! ④清·高丽人(今朝鲜族)改宋姓。明时赐元人伯奇特兆尔姓宋名一诚, 得姓始祖:微子启!宋姓出自子姓,为商朝王族支属后裔,商朝传到帝乙时已走向衰败、帝乙长子子启、是商纣王帝辛的庶兄,最初封在微(在殷墟附近)!故称微子启,原为太子、理当继帝位、但帝乙废太子、立纣王为嗣、纣王继位后,荒淫无道。微子启屡谏不从、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见微子启很顺从周朝,于是封微子启于商丘?以奉汤王之祭!从而建立了宋国,微子启仁德贤明、深得人民的爱戴!宋国建国七百多年?到战国后期!即公元前二百八十六年!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宋国遗民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为宋氏。他们尊微子启为宋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河南商丘、是当时宋国的都城!也可以说,是7534宋姓的最早发源地!7794伴随着宋的兴盛衰败!宋姓民众逐渐播迁,在秦汉之前。5345宋姓人已散居今江苏,河北!陕西关中,湖北等地。汉初高1250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将关东(今中原一带)豪强势力迁入关中?宋姓豪强自然也不能例外。此期为京兆宋姓的开基之初。此后不久、京兆宋姓一支西迁入甘肃敦煌!一支东迁入虢州(治今河南省卢氏)!一支南迁入江夏安陆(今属湖北省)!与此同时,定居西河介休(今属山西)的宋姓一支迁往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一支迁往弘农(今河南8035省灵宝),其中广平宋姓在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因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在当时宋姓各望族中也就成为最为显赫的家族!宋姓入闽!始于唐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时名相宋王景。望出西河,从刑州南和(今河北省)迁河南光州固始!其中一子宋易曾任福建观察推官、宋易之孙宋骈也随之入闽居莆田!而宋骈弟宋臻也南徙迁居于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镜江落籍、成为镜江宋姓的始祖,五代时!有辰州5945蛮国南邺加入宋姓,宋时!有宋哲任丹阳而迁广平(今属河北省)!此6205系望出扶风?宋哲之后有宋军兄弟七人!“长、二分北京!江南,山东。三。四,七同迁江苏宋家埠!五!六子元东派发江西省?

荆的姓氏由来

  荆   一。寻根溯祖   1!出自芈姓。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今湖北西部)!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才改为楚国,楚文王以前的荆君有庶出子孙以国号为姓,称荆氏。   2!为楚姓所改。芈姓之后原有楚姓!一支居于秦国、因避秦庄襄王嬴1735楚之讳,4189以原国名荆为姓!改为荆姓,   3,庆姓也改姓荆,如战国时荆轲即是,   二。郡望堂号   【堂号】 "邠庆堂":宋朝荆嗣。累立战功、太宗时攻太原及幽州、4287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经150余战!未尝败北!   【郡望】 荆氏望出广陵郡、原为战国时楚国广陵邑,东汉时改为广陵郡,故址在今江苏省扬州一带、   三,历史名人   荆 轲:战国时齐国人。好读书、善于击剑!为人行侠仗义,受燕太子丹之使,献地图刺杀秦王嬴政!图穷匕见。事败被杀、   五代有画家荆浩。宋代有都指挥使荆葵,元代有辽东廉访访使荆元刚?明1620代有刑部侍郎荆州俊。、

“毛”这个姓氏的由来

  姓氏渊源   毛姓的发祥地、是周文8410王之子所得的毛国了,毛国所在地!根据人们的考证!就在今河南宜阳一带、毛姓以此为源地?一步一步地向外地播迁繁衍。很快就在山西的西河(今山西阳城一带)河南的荥阳两地发展起来,之后、又以此为中心。向全国播迁、    毛姓另一来源!是周武王封聃到毛邑、即现在河南宜阳灵宝一带。聃是周文王的一个儿子、是个伯爵!人称伯聃!其子孙亦以邑为姓。这两支4947毛姓其实同出一源、都是周文王一族后人!   周文王的这支后裔!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著名人物!较早的是周代的毛公亨、后来是战国时代的毛遂!以及传《诗经》的“大毛公”毛亨和“小毛公”毛苌等、   1.出自姬姓,以国为姓   姓,本姓姬!黄帝后裔,周武王母弟毛叔郑之后,毛叔郑于西周初年受封于毛国!本居钜鹿(今河北地区),一说毛国在今4999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后避难于河南荥阳,从以上资料可知毛姓出自周王族,后代以国为姓、   黄帝!是古代氏族少典氏之子!少典氏娶有娇氏部落女子为妻。生下了炎帝和黄帝。据考证,炎帝和黄帝不是同一个少典氏国君生的,母亲也不是同一人、炎帝母亲叫妊姒、而黄帝的母亲叫附宝。据古3623籍记载:一天晚上!附宝看见天上发出一阵阵强烈的闪电!电光围绕着北斗星。一闪一闪地把四野照得通亮、附宝受到了感应,因而有了身孕!怀孕24个月后生下了黄帝,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生而偿灵”,就是指的这个传说!黄帝降生地称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名轩辕!黄帝在姬水(今陕西境内)之滨居住成长,便以姬为姓!这样6048黄帝也就成了后世姬姓的始祖。   2.以封邑命姓   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伯聃(一作明)、受封于毛邑(今河南宜阳一带),爵位为伯。故世2175称伯聃(伯明),以封邑取2041名毛伯聃。在周王室任司空之职。负责土木工程建筑事务,为周成王六卿之一!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封地命姓。遂成毛氏!《通志·氏族略》载: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明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   3.赐姓及少数民族该姓   因功赐姓毛、《明史·毛忠传》载:毛忠初名哈喇!西陲人。正统三年(1438年)与都督蒋贵征讨尕儿只伯。大获全胜!升都指挥佥事。坚守边疆十年,皇帝为表彰他,赐予毛姓、另《明史·毛胜传》:毛胜,初名福寿。元代右丞相伯卜花的孙子!因讨还湖广,巴蜀6411等处有功!赐姓毛!、

姓氏(冯)由来的问题

  根据《姓纂》的记载?冯姓也是周文王之后、他们的老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毕公高,毕公高的后代毕万封在魏地!毕万有1517个孙子食采冯城,于是!这一支子孙就以采邑的名称为姓!以后统统都姓冯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冯姓虽然有好几位深具才华的人见诸史书?但是跟其他同样出自周文王的大姓比较起来,在事功上还是多少有点逊色!至少,在当时熙熙攘攘的群雄并立局面中,姓冯的人就似乎未曾扮演过“独当一面”的重要角色!   然而!这个姓氏却繁衍得很快!到了汉唐时期,就从原来发源的陕西、繁衍到了河南?河北。山西。乃至福建等地、冯姓的子孙在迁到这些地方以后,竟然青出於蓝。纷纷有了十分优异1396的表现、为他们不甚得意的老祖先,大大地扬7824眉吐气、   现在,冯姓的派别相当多,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大致如下:   出於颍川(河南省)的冯氏、是东汉光武帝的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后代,冯异就是著名的“大树将军”。曾经为光武帝平赤眉。击匈奴。军功彪炳!后5819来被封为阳夏侯、腾达非常、   上党(山西省)的冯氏?则系汉代左将军冯奉世的后代,冯奉世也是一位威震诸夷的大将、汉宣帝时。曾经出使西域各国!接连击败了8875莎车等国?后来又以破羌之功、被封为关内侯,   别外!福建长乐的冯姓、是宜都侯冯参的后代、京兆的冯氏、是燕王冯宏的后代、出自弘农(河南省)者。是西魏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自河间(河北省)者,则为唐监察御史冯师古的后代!   像这样把族系的出处考据得清清楚楚!脉络分明!在姓氏当中还是很少有的!姓冯的人士真是比别姓的人幸运了!   历史上知名的冯姓人物中,有一位比较为人熟悉的冯道!他是五代那个乱糟糟的时代的人!曾经接连做了唐,晋。汉。周诸朝的首相,不能不算是显赫万分?然而、他那4361种不把丧君亡国之耻放在心上的行径,却为后人所鄙视!不过、如果仅从才华上来讲,冯道倒不失为一代能士,   冯姓宗祠通用对联(009)   一、姓氏源流   冯(Féng 冯)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元和姓纂》,《后汉书7008》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2,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据《世5910本》所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后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长卿的后裔也称冯氏,是为河南冯氏。   3、还有出自其他方面的冯姓!如:出颖川者、为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者。为左将军6062冯奉世之后,出长乐者。为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者、为燕王冯宏之后?出宏农者!为西魏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河间者,为唐监察御史冯师之后!   得姓始祖:冯文孙!周文王昌之后裔、周文王有一子名毕公高!因随其兄周武王征伐殷纣时立下功劳、取得天下之后,被封于毕(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南)。他的后裔毕万西周时为晋国大夫,当时晋国刚被曲沃武公所统一,晋献公迁都于绛(今山西省翼城东南),陆续攻灭了周围许多的小国!其中包括西周分封于今山西芮城北的魏国。晋献公便把它封0624给毕万!春秋后期晋国六卿逐渐强大?互相兼并,到公元四世纪中叶毕万后代毕斯和赵、韩一起瓜分了晋国、建立魏国、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公元前四零三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同时还将毕万的一支孙(即冯文孙)、再封于冯城(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其子孙后裔以邑为姓。称为冯姓、冯文孙也就被其后人尊为冯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3074冯姓最初发祥于河南省荥阳、冯姓族人自得姓以来,历经繁衍发展而不断壮大。在春秋战国时期,有韩国上党守冯亭。入赵。拒秦而战死、此后其后人分散于上党潞县(今山西省潞城东北)和今河北省境内,且多为各国将相!家族2949也渐兴旺,先秦时期。冯姓已有徙居今山东者。至西汉文帝时,冯姓族人有车骑都尉冯1398唐徙居安陵(今陕西省咸阳东北)!其弟冯骞自上党徙京兆杜陵(2547今陕西省西安东南)!并且均在当地成为望族!至三国以前。冯姓族人经迁徙!发展、已经分布于今山西潞县,山东淄博,陕西西安。四川射洪。中江、渠县和湖北公安等地。人口众多,逐渐兴旺!3661同时另一支河南冯姓则广布于河南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及唐河,湖阳等地、其中湖阳冯姓成为当时著名的大族、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不断。各宗族都难以在此时安定发展、3122大的郡望也难以形成!只能处于不断迁徙的状态之中。冯姓也不例外、由于连年战乱,加上西晋时期的永嘉之乱?冯姓族人也大举南迁!进入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在当地生息繁衍!不断发展。还形成了一些著名的望族、唐宋时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繁荣、冯姓族人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出现了大批名人与高官、形成很多名门望族!促进了家族势力的扩大与广播。使冯姓在此期间进入一个发展巅峰、同时由于唐末北方战乱、五代十国时期各国之间连年战争!宋时2365外族多次入侵、冯姓族人在唐宋年间曾进行过两次大规模南迁,使冯姓散居于江南广大地区。在元明清时期、冯姓族人更加发展、也历经迁移、进入广东!福建,台湾等地。有的还远播于海外!从而使冯姓成为遍及我国各个地区的大姓,如今!冯姓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山东和云南等地。冯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七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四!。

姓氏孙的由来

  2161孙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为卫国国君康叔的后代!拒《元和姓篡》所载、周文王弟8子康叔为卫国国君、其九世孙叫惠孙。惠孙有个孙子乙,字伍仲,伍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孙氏。因此他又叫孙仲!2360孙仲的子孙世居汲郡?是为河南孙氏,     2,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孙叔敖时楚国   期思人!字孙叔、在他任楚令尹时。因教化民众!曾在期思开发水利有功、而深得楚人的拥护。其子孙便以他的字命氏!也称孙氏。     3。出自妫姓,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因事逃到齐国后!改姓田,田完的5世孙无宇次子田书!为齐国大夫、因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后来0038齐国内乱!孙书的后人出奔吴国、吴将孙武、其后也,是3273为山东孙氏?     二,迁徙分布   8435  出自姬姓的孙氏,世居汲郡!出自安乐的孙氏!至孙武时逃至吴国!其后裔一支留居太原。一支徙居清河、一支徙居2511汝州郏城!在唐代中原孙氏曾两次向福建移民!唐之前。孙6387氏世居河南陈留,唐僖宗时孙利定居于江西宁都。传至孙承事!迁居福建长汀河田!其后裔孙2692友松再迁至广东紫金县?其后孙殿朝又迁至翠亨村、孙殿朝既孙中山的高祖!他的孙子孙敬贤有三子:长子达成!次子学成。三子观成。达8933成娶妻杨夫人!生三子:长子德佑。次子德彰!三子德明、德明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据有关资料记载、台湾的孙氏皆来自福建泉州。而泉州孙氏系唐末自光州迁入,孙氏不仅在国内分布相当广泛、而且0697海外不少国家也有不少华人、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平治堂":因为孙叔敖把楚国治理得民富国强!  2032 "乐安堂":因为田书伐莒有功!被封于乐安。   "富春堂":大军事家孙武带着自己的13篇兵法见吴王,吴王用他为将、他带兵西   破强楚、北威齐、鲁、战功赫赫,吴王把他封到富春,因叫富春堂,和乐安堂同宗!  2385   "映雪堂":晋朝时候御史大夫孙康?幼时家贫、买不起油点灯,冬天下了大雪。他在院子里映着雪光读书,终于成了大名,    【郡望】   汲 郡:晋置郡?此支孙氏,为孙氏世居之地、为晋名隐士孙登之族所在、   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   太原郡:战7356国秦庄襄王时置郡!此支孙氏为富春孙氏之分支。其开基始祖为孙明的11世孙福?   乐安郡:东汉置郡、此支孙氏为兵家之圣孙武之族所在。   富春郡:秦置郡!此支孙氏为乐安孙氏8947之分支,其开基始祖为孙武次子孙明,     四,家乘谱4224牒   河北:孙氏家谱四卷!宁晋孙氏族谱四卷。   江苏:孙氏续修宗谱二十卷、孙氏族谱六卷。映雪堂孙氏族谱十卷、孙氏家谱十三卷!   孙氏世谱十卷!孙氏6252宗谱图咏十卷,富春孙氏   宗谱十二卷。常熟孙氏宗谱不分卷   浙江:孙氏梅东家乘一卷!孙氏世乘三卷、姚江孙氏世乘二卷!孙氏   房谱不分卷。下沈孙氏宗谱一卷,阳川孙氏宗谱十八卷   安徽:宣池富春孙氏宗谱十卷、新安孙氏重续宗谱不分卷。寿州孙氏支谱十卷   广东:孙氏族谱四卷!崖县孙氏族谱三十2230卷   孙氏宗谱不分卷、孙氏世系不分卷、孙氏宗谱四卷。严庄孙氏宗谱二十四卷、孙氏万   代世系表不分卷、竹圆孙氏宗谱十六卷     五!历史名人   孙 武:春秋末期伟大军事家。齐国人,应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编撰成《孙子兵    法》、成为当时乃至今后的战争具有指导意义的兵学盛典。   孙 膑: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后裔!受庞涓暗害!受膑刑、故称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孙仲谋:既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具有雄才大略,骁勇无比。后人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   孙思邈:唐初著名的医学家。著有《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后人尊为药王。  3340   孙阳:春秋时人。是最早在史书......余下全文>>、

姓氏“梅”的由来?

  关于梅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子姓。是汤王的后裔,殷商时,商王太丁封他的弟弟于梅(今安徽毫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商纣王时、梅伯在朝6466中任卿士?他忠直敢谏。对纣王的荒唐行径多次提出批评、结果触怒纣王被废黜,后又以酷刑杀死!周武王灭商以后!又封梅伯的后裔于黄梅!号忠侯!其支庶子孙便以封地命姓。称梅姓,   南方少数民族有梅姓!《魏志》记载 南蛮有梅姓! 。《旧唐书》记载 北狄奚酋长有梅姓 、     堂号   宛陵堂 :宋朝时宣城(古名宛陵)人梅尧臣。世称 宛陵先生 ,任尚书都官员外郎。工诗!与欧阳修为诗友、著有《宛陵集》!     历史名人   梅兰芳: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出生4753京剧世家,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0827装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并称 四大名旦 、代表戏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1961年逝世,终年67岁!   梅文鼎:清代天文数学家!以学识5827为康熙赏识!他曾系统地考察古今中外历法。指出《明史》历志初稿谬误五十余处!又介6912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著作达八十余种!富有科学价值、   梅尧臣:北宋文学家。与欧阳修为同僚,切磋诗文!推动了古文运动?其诗平淡朴素、含意深刻,与8390苏舜钦齐名!人称 苏梅 、   梅郎中:清代诗书画家,善诗书画、时称 三绝 、有《画带园集》、   梅 月:明代进士。嘉靖间。人川南道宪副。生平持躬谦让。人称长者、民间有 梅月双清 之谣。   汉代有列侯梅鍡。名士梅福。东晋有儒学家梅赜!宋代有三司户部判官梅询。明代有经学家梅鹗,戏曲家7113梅鼎祚,清代有画家梅清!古文家梅曾亮。,

黄的姓氏由来是什么?

  黄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吴回(祝融)之子陆终为得姓始祖!   黄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至2006年、黄姓人口约有27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2.2%。按人口算!黄姓排名从第8位升为第7位。   黄姓起源于中国北方,后迁至中原地区并建立黄国,黄国9162被楚国所灭后,部分族人9800开始南迁?两宋之后,黄姓广布到湖北!陕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当代。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等地,   主要源流   1。源自嬴姓。以国名为氏!有三种说法:   ①远祖可追溯到帝舜时代的东夷部落首领伯益,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其后裔中有黄氏者、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2]   ②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3] ,少昊金天氏后裔台骀、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4959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2]   ③远祖可追溯到远古掌火之官吴回(祝融)之子陆终,陆终后裔在周代时,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以国名为氏!称黄姓,[4]   “黄”汉字演变   2!源自官位!以官职称谓为氏。有两种说法:   ①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黄龙师。亦称黄龙。黄师!黄中官。龙师等。是伏羲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龙师4626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龙氏、后简称为单姓黄氏。龙氏等、[5]  3542 ②出自远古黄帝下属之官黄云、黄云、是黄帝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云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云氏。后简称为单姓黄氏!云氏等。[6]   3!源于改姓而来:   ①其他汉姓改为黄姓: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   ②回族改黄姓:今回族黄氏!是少数蒲氏回族人为避元末“反色目”诛杀之祸而改为黄氏的。   ③满族改黄姓:满族吴扎拉氏、发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人数很多,后分衍有四支汉姓,即黄氏!紫氏、红氏!白氏,[7]    5009 得姓始祖   陆终,吴回之子,周代时,其后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后被楚国所灭、后代以原国名为氏!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8]     迁徙传播     远古时期、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一带、为黄姓发源地之一,族人后跟随颛顼迁至中原地区!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7163批则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等地,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播迁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两个4353黄氏郡望。以此为基地向江南发展!“浮诸江南,以实海滨”。黄姓的足迹已经西达陕西和四川、东临东海、南入湖南和江西,东晋末、中原的林、黄。陈。郑四大姓率先进入了福建。   隋唐时期,黄姓主宗分流,有了新的向南发展的行动!一支由江夏向东南迁移!穿过江西!进入浙江,在金华地区形成了金华黄氏、另一支先由江夏北迁河南固始、再向南7572经安徽,江西。抵达福建邵武!形成邵武黄氏,由湖北迁到广西的黄姓与土著结合形成了今壮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中的黄姓先民,一部分进入了越南,成为当地的大姓!黄姓进入台湾地区是在明末时期?   由于黄姓主力在秦汉时期已迁离了北方、所以受中国北方几次战乱的伤害较轻。黄姓在中国南9539方得到稳定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宋,元!明时期。在赣浙闽粤四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