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满族的风俗、礼仪、民族禁忌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0034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1644年清4064军入关!统一了中国、形成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满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17世纪四十年代。6322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满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猎,战斗的活动演化而来。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妇女则喜欢穿旗袍。梳京头或“盘髻儿”,戴儿环!腰间挂手帕、满族入关后、其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习俗   满族人孝2850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传统9587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5106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忌讳: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 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婚俗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 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 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6221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7781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放定:即递财礼。分放大定和放小定两种!放小定是未来的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亲时!得到财物。放大定叫做“过大礼”,俗称“下大菜”、就是选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 结婚前一日。送亲的要喝“迎风。

满族有哪些饮食风俗?

  满族的饮食习俗。是随着满族历史年代!社会生产。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形成和发展的!满族先民们长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之间、除了“多畜猪!食其肉”外。捕鱼!狩猎。采集是他们的主要的生产方式、鱼类,兽肉及野生植物。菌类则是他们的食物来源、猪肉在满族的食物构成中、是和鱼!鹿肉等不相上下的肉食,   吃祭神肉是满族的一项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食俗。在民间,新年祭索罗杆(神杆)时、都要做血肠(即后来的白肉血肠)、昏夜祭七星时的祭品。后来则演化成七星羊肉。在满族的祭祀中、多以猪为牺牲。称猪肉为“福肉”、“神肉”。祭祀后众人分食?   满族喜爱粘食?喜食蜂蜜。爱喝糊米茶等等习俗。也是他们在长期从事狩猎。采集、饲养。农种、养蜂等经济生产的影响下?并通过祭祀活动的祭品被习惯地认定下来、当然,形成这种食俗。还有地理,气候。生活环境的制约因素,   满族入关统一中国后、虽然其饮食习俗受汉族影响较大?但还是保持着传统的惯性、从民间的风味小吃,三套碗席到清朝宫廷御点,满汉全席。构成了满族饮食的庞大阵容。它不仅是满族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祖国烹饪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一。满族的几种风味小吃:   慈禧小窝头  0936 当年!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慈禧太后逃难时、曾5286吃过玉米面窝头!感觉很好吃。回到北京后!一天!又想起吃窝头的事?就叫厨房做窝窝头!厨2401工用新鲜玉米面。豆面做成小窝头?并配上满族人爱吃的蜂蜜。于是小窝头就成了清朝宫廷点心!   豆面卷子   满族喜食粘食!甜食!豆面卷子,或称豆面饽饽、多在春季食用、做法是将粘米面入锅蒸熟,擀成薄片!再将炒熟的黄豆面均匀地撒在上面,也可加上芝麻盐、卷成长卷!切成一至二寸长。色泽金黄,粘而香,   苏子叶饽饽(粘耗子)   这也是满族人喜爱的粘食。夏季!将糯米浸泡后磨面。按成圆饼、内包小豆豆馅。外裹鲜苏子叶,蒸熟、去叶(或带叶)食用!味清香!   酸汤子   这是满族人夏季爱吃的一种食品,做法是将玉米泡开。磨成面!发酵后可制作、将发酵面挤进“汤筒”(或凿有小洞的猪哈拉巴骨),使之成面条状漏入沸腾水锅中,煮熟加佐料即可食用,夏季可加蜂蜜,芝麻做为甜食、甜中带酸!味美适口   萨其玛(又名糖缠)   用水和鸡蛋(或奶油)把白面和好,赶成薄片。切成细条。用油炸熟。再用砂糖或冰糖熬成糖稀与之搅拌!倒入事前铺好芝麻、青红丝。瓜子仁的8263木槽内!将其压平,取出切成方块即可食用。1665其味香甜适口!清代关外三陵祭祀、也以其为供品?可见5691满族对其重视喜爱!现为全国各地、各民族人民普遍欢迎的糕点、   小肉饭   即满族传统主食扬子饭!用炒猪肉丁与高粱米焖制。再多放些水、就会做成鞋子粥!    龙虎斗   用大米,小米,小3848豆合煮的饭、“斗”即“豆”谐音、大米,小米喻之龙,虎。故称“龙虎斗”、   秫米水饭   将秫米放水中煮熟,捞到冷水中浸凉即成、多在夏季食用。   二!有典故的满族菜肴:   努尔哈赤黄金肉   相传努尔哈赤小时候!曾在明朝辽东总兵李成良手下当差!总兵府规矩是:每日膳桌必有八菜一汤、有一天大厨生病,七个使女各做一个菜后。再也想不出第八7577个菜了!努尔哈赤说第八个菜我包了!于是做了一个色。香、味俱佳的肉菜,日后、2676努尔哈赤做了老罕王,黄金肉便成了象征帝业成就的清宫名菜,   乾隆豆付波菜   乾隆四6944次下江南时!有一天,在乡村中走失迷路了?时值中午!肚子饿得咕咕叫。这时候。看见一位老太婆在做菜、红绿黄白的波菜豆付煞是好看,于是。叫人去要了一盘!乾隆立刻吃个精光?他连说、天下的菜肴、这是最上等的了、于是叫人问,是什么菜、老太婆笑着说:这是“金嵌玉印红嘴绿英哥”。于是。一道农家菜进了御膳房!   它似蜜(蜜汁羊肉)   这本是清......余下全文>>!

满族的“二月二”有什么风俗

9931  二月初二、亦称龙抬头的日子、在满乡新宾居住的满族人十分重视这个9385民间节日!如同过年或过大节一般。妇女们在头节就忙着筹备东西!首要的是“山房草”(亦称苫房草)!以及各色布块,五彩绒线等!二月初一动手串龙头。龙身,做龙尾!她们把山房草叶去掉、将秸杆剪成大则二寸有余,小则8621一扁指宽的节骨!再把各色花布剪成食指指甲大小的圆布。先将二寸来长的山房草杆。串成不超过手掌大的盖帘、用剪刀剪成椭圆形圆帘子!这就是6006“龙头”!   将红!绿!黄!蓝及各色小圆布串起,每个中间串连山房草骨节,作一大一小两个龙身,再把各色布剪成四寸或二寸长的小布条条!将各色布条串拢在一起、也作成两条龙尾,将这两条龙尾、龙身用五彩线串在帘子式的龙头上、整个龙就做成了、大龙即满族老人讲的山苍龙、小龙标志着蛇、大人把它戴到孩子大襟上、祈祷在夏天老天打雷天龙行雨时吓不着孩子;上山采菜,捡木耳、采榛子!捡蘑菇、有龙岗山大苍龙保佑、据说各色布龙身子和五色线避邪。孩子受不着灾。人人健壮结实、个个平平安安。。

苗族的风俗

  苗族传统节日   苗族0236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5382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苗年      苗年?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地的苗族人民欢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传统节日,一般在6365收获季节以后。有的在农历十月亥日,有的在农历九、十、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节日早晨,晚辈将做好的美味佳肴。虔诚地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些酒以示对其辛苦耕作一年的酬谢、姑娘们身着色彩鲜艳。风格各异。刺绣镶边或挑花的蜡染衣裤或长短百褶裙、佩戴着引人注目的耳环,手测钏等多种银饰物、与英俊的小伙子们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芦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入夜、大铜鼓声传遍整个村寨,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马灯吹着笛子来到村寨附近的“游方”场去游方(又称“坐妹”。“坐寨”,“踩月亮”等、即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村村寨寨歌声不断、通过对歌,钟情男女便由定情之物--绣有鸳鸯的锦花5548带连接在一起、     苗年若与“吃鼓藏”年相遇,更为隆重“鼓”为“大家族”之意、“鼓藏”是由家族人共同举行的祭祖仪式,若干年举行一次、七八年。十来年不等!“鼓藏”前!将“鼓藏”牛(为鼓藏神喂养三年的大牯牛)排队角斗,届时。大家推举的“鼓藏头”一主持仪式,杀牛祭祖。还要杀鸡鸭、全鼓的亲戚都要赶来参加!活动持续十余天,     吃新节     也叫“新禾节”?“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节日之一,没有统一的规定日期,按照习惯!在收获的季节里!找一块稻谷长势最好的田、大家就在这里欢庆“吃新节”、相传很古的时候,人间没有谷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谷子国有谷子,人们只好打猎为生。为了得到谷种、苗族的老祖先告劳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珍禽异兽到谷子国换了九斗九升九碗谷种,放在仓库里、等来年开春播种。可是有一天晚上,胳膊很长很长的阿乌友、手扒着天边,0050借着天灯的光,踩着石头,舂蕨粑根,不小心将天灯打翻,恰恰掉落到木板仓顶上,结果起火。火越烧越大!谷种5715在仓里哭喊连天?最后乘着烟飞上了天?跑回了告呼家、告劳去找告呼。6060请他劝回谷种,可是告呼硬说谷种没上天,没办法、告劳又和告呼商量,再拿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珍禽异兽去换回谷种、嘴巴磨破了九层皮!嗓子说干了九坛水。告呼死活不答应!告劳想了九天九夜、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等谷子成熟的时候。派一只狗到稻田里打几个滚。让谷子沾2209在毛毛上带回来,古历七月十三日早上,狗要出发了、告劳又交待:要取谷子杆有五尺高、谷穗有五尺长的谷种!但因狗走的太急!到南大门时,不小心绊了一跤!把告劳交待的话记颠倒了、结果跑到只有五寸长的稻田里,赶忙打了几个滚就往回跑,计策被告呼识破了。当狗走到天桥时、告呼早派了九十九个彪壮的武士一把守桥头!他们把狗打落到天河里、他们想天河又宽又深,狗只有死路一条、可他们万万没想到,狗落入天河后赶紧把尾巴翘得高高的露出水面!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游过7933天河回来了!尾巴上还沾有九粒谷种。告劳有了谷种、赶紧犁田撤种!到了古历六月六日这天?秧尖上抽出了一串狗尾巴一样的谷穗。一个月后!金闪闪的谷穗成熟了!古历七月十三日?正是取得谷种一年的日子!告劳这天摘了九升谷子!煮了一大锅香喷喷的白米饭!他先舀了三大碗给狗吃了,然后自己才尝新。剩下的谷种、年年播种!使人们都吃上了白米饭。为了记住取谷种的日子!将七月十三日定为吃新节?一直传下来、节日这天,家家都用新谷做饭、天刚破晓!......余下全文>>。

为什么叶赫那拉氏为满族所忌讳

  “关0278于叶赫那拉氏的起源,有一个故事:相传元末明初的时节!在东北的叶赫河边!叶赫那拉家族便已世居在此。但是某一天、草原上忽然燃起了烽烟、叶赫那拉家族与来犯的爱新觉罗家族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当时,爱新觉罗家族的头领为了使叶赫那拉氏臣服,就指着大地说道:“我们是大地上最尊贵的金子(“爱新觉罗”就是“金子”的意思),”而叶赫那拉的首领听后则发出一阵大笑!他指着天上的太阳说道:“金子算什幺。我们姓它。”爱新觉罗的头领在言语上并没有讨到便宜!于是恼羞成怒、下令立刻发动战争,但是叶赫那拉的子民也不甘示弱!双方就在叶赫城外开战!最后,叶赫那拉氏打败了爱新觉罗氏、并成为当时东北最大的一支部落。从此。叶赫那拉氏也就成为了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但是,到了明末、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之间再度爆发了大战。叶赫那拉却不幸败给了爱新觉罗!从此不仅草原上的形势骤变、就连日后入主中原的天子都变成3618了爱新觉罗氏了,由于当时的战争相当激烈、8315双方死伤惨重!某些野史上甚至说努尔哈8779赤曾经深恐叶赫那拉的报复,努尔哈赤当年派了额亦都对抗叶赫将领布斋的来攻、结果布斋战败,建州人把布斋的尸体劈成两半!一半归还叶赫、一半留在建州,从此建州与叶赫结下不4227共戴天之仇。而努尔哈赤从此认为”灭建州者必为叶赫”,不过蔡东番的《清史演义》里头讲说努尔哈赤修堂子挖出一个碑,上头有几个字、“灭建州者叶赫”,清朝后来果然就灭在叶赫手里头、慈禧太后是叶赫那拉氏!光绪那个皇后也是叶1202赫那拉氏!。

容姓是汉族还是满族

  是汉族   容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三十六位门阀,在周朝,6282掌管礼乐的官也曾被称为容。这些官吏的后代就以此官名为姓。史书上又有一说、古代有容氏国!这个国度的子民大多以“容”国名为姓的。源自上古的容氏家族!数千年来,繁5145衍于南方吴地。当初以国为氏,或以官为氏。容姓的望族居住在敦煌(今天的甘肃省敦煌)。,

满族名字满语翻译

  应该是“用满文怎么写”、   有一个满文转写软件!输入拉丁满语、会看到转写后的印刷体满文?   搜索“满文转写工具”?。

满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满族的传统节日     1.颁金节:   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2.上元节:   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3.走百病:   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4.添仓节:   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1839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5.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9613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3131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6.虫王节:   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4405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7.中元节:   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1100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8.开山节:   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

甄姓是满族吗?

  二.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舜帝,出自舜帝指点东夷部落掌握烧陶技术后留子孙在甄城做甄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上古的时候!舜帝品德高尚!处处以身做则,当他听说东夷部落的烧陶技术落后的情况后!就亲自到东夷部落去帮助烧陶,   在4249舜的指点之下?东夷部落很快掌握了烧陶的主要技术!而且成了著名的陶器产地。由于经济的发展。东夷部落的所在地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城邑。这就是甄城。   舜的子孙有的留在甄城做甄官。掌管制陶业,后来甄官的后代便以这一官名为姓氏,称甄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上古部落首领皋陶儿子仲甄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上古部落首领皋8309陶是虞舜时造律的大臣!皋陶“5921甄”字的本意。也就是古代做瓦器之人的意思,   皋陶的儿子仲甄在夏王朝做官!后来被分封到甄(今山东鄄城)、他的后4494裔子孙于以祖先的封地和名字,将自己0503的姓氏定为甄氏、   如果甄氏是少子仲甄的后代、则是以王父字为氏。甄氏至今已有四千多年了!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三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郁都甄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鲜卑民族中有郁都甄氏族部落。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在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进行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改为汉姓甄氏!逐渐融7328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富森氏,亦称敷臣氏、满语为Fuse Hala,汉义“孳生的”!世居开原(今辽宁开原老城镇)!后多冠汉姓为甄氏!珍氏, 0791  ⑵.满族尼珠珲氏,亦称尼竺浑氏、满语为Nijuhun Hala,汉义“珍珠”。世居长白山区地,后多冠汉姓为甄氏?尼氏!。

满族和回族的习俗个是什么?

  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西炕不许随便坐人。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等!   满族禁忌   满族禁忌较多!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8497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俗!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回族分布较广,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差异很大!各地回族的食俗!食品结构及烹调技法也不完全一致,4951回族的饮料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抽烟喝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