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满族风俗的满族婚俗

  满族办喜事接新娘要选一个良辰吉日!吉日订妥后、在结婚前!男方要给女方家老酒一坛。肥猪一只作为女子宴请亲朋好友所用!第一天。娶亲去的人6041为单数、即新郎,媒人、两个娶亲婆、一个压轿男孩、新郎到女方家、进院首先要到上屋面向西给老佛父叩头,然后有人陪着在一个单独的屋内住下?在这一天、新郎,新娘不能见面, 第二天,选定良辰。请新娘上轿,新娘在鼓乐声中挥泪与家人告别。母亲则把新娘的洗脸水泼在花轿停放过的地方,满族迎娶新娘时多用轿,但花轿不是用人抬的。1860而是用马拉的!花轿是在马车上扎成的。先固定好四框,然后用红绫子围上。上面也用红绫拉成翼状轿顶。轿门有红绫档帘,在轿顶上是有木刻的“5967麒麟送子”,有的还在轿的两侧装上透明镜、迎娶时,轿内要有压轿的孩9190子和娶亲婆。压轿的孩子一般是8至9岁的男孩子,娶亲婆是夫妻双全,儿女双全的土命人、 迎亲时、新郎骑马!领花轿至女家。新娘上轿、新郎骑马绕院子一周、新娘乘轿缓缓随行!名曰“引轿”;绕行一周后。新郎下马,进3283到屋中行跪拜礼。然后,骑马领轿返回。新1500娘身着红衣,头蒙红布,怀抱用红纸条捆成的二根麻秸杆端坐轿中?打旗的!打灯笼的以及吹鼓手走在前面、后面跟着是12匹对子马。马上坐着年轻的伴郎!在伴郎的后面是披红戴花的新郎,再后面就是接新娘所用的花轿了!这娶亲的队伍沿途每到一个亲友家!亲友都要给新1549郎送礼披红。 满族独特的婚礼仪式!新郎新婚时,须用喜轿迎娶新娘!在轿子将 至喜房门前时。新郎不待新娘下轿,须向新娘连射三箭、意为除新娘之 “红煞”,但为虚射、箭只射至轿前而已。接着新郎还要向喜房4874内之四角虚射四箭。射毕!才许新娘下轿迈马鞍(取平安之意),拜天地后、新郎须用所射之箭挑去新娘盖头,箭射新娘带有满族先人——女真人抢婚旧俗的痕迹。此婚俗在内蒙古凉城县曹碾满族乡及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较为典型,一直保存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到了新娘家之后、新郎不能立刻下马!要等小舅子来给新郎牵马,岳父上前给新郎揣压腰钱之后!新郎才能下马、新娘上轿时不许自己走,而是要由哥哥抱上轿、没有哥哥的,要由叔叔抱上轿,在新娘离开娘家之前,新郎要给岳父岳母留下“离娘肉”!然后才能动身。当娶亲的队伍回来后,新娘蒙红盖头!由两个伴娘从轿中搀出!新娘的脚不能踏在泥土上!要在地上铺上红毡。拜完天地、再搀入洞房!在洞房门口!放一马鞍、马鞍上放两串铜钱,新郎先跨过去!然后新娘再跨过去、当新娘子跨过去之后、伴娘便,

满族过年有什么风俗?

  满族的传统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一致。所谓“奉省岁事、满汉旧俗不同!久经同化!多已相类”(《奉天通志》卷九2225十八)、但“满汉旧俗不同”,满族年节有特殊的风情,你了解满族春节习俗吗啊?满族春节习俗有什么特点?满族春节有哪些习俗?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满族春节习俗。   满族的传统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一致,所谓“奉省岁事、满汉旧俗不同,久经同化,多已相类”(《奉天通志》卷九十八)、但“满汉旧俗不同”。满族年节有特殊的风情。   春节:节前要做满族传统糕点----萨其玛、张贴对联、窗花!挂笺(3555按旗属分别贴红?黄。兰。白色)!福字(沈阳市新民县辽滨塔村瓜尔佳氏家中有印福字的桃木印板),满族喜戴荷包。春节节前宫廷要例行赏赐王公大臣“岁岁平安”荷包、3818民间也互相赠送,除夕下午和元旦上午要祭祖?祭天!除夕要接神、接神后在大门口放一横木以阻鬼魅进来?除夕也挂门神。以驱邪避鬼,这是吸收了汉族风俗的结果,门神约分为“将军门神”,“福禄门神”,“判子门神”、“娃娃门神”等。今沈阳故宫7840藏有宫廷门神?除夕夜分发“神纸”,其后晚辈男子到族内各家“辞岁”、除夕半夜子时家家吃饺子,还要把几枚铜钱暗放饺子中。吃到者则“终岁大吉”,接神!2469辞岁要燃放鞭炮、除夕夜家家院内竖灯笼杆,高挑红灯,由除夕至初六,夜夜不熄。宫廷中于腊月二十四日4893挂“天灯”!每夕上灯!至次年二月初三日!   元旦,俗称大年初一。人家皆早起!穿戴新衣冠、互相恭贺新春!谓之“拜年”。   吃饺子叫"揣元宝" ,满族春节古称"元旦",满语称"阿涅业能业"!是满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一般为三至五天、旧时有的地区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于全国各地满族地区?   满族春节源于汉族习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进入辽阳。沈阳地区。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满族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7173皇太极即位后!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定都北京,大批满族居民迁移关内、与汉族杂居共处?在经济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天长日久!汉族许多习俗文化被满族人民所吸收。春节便随之而成为满族与汉族共俗的传统节日?   节前!人们积极地置办年货。清扫庭院、张贴对联、挂笺(亦称挂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初一凌晨子时!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辞旧迎新,同时!在自家西0677墙祖宗板下摆设供品!点燃鞑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

满族风俗的满族禁忌

  满族禁忌较多,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6790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3349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俗。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少数民族节日风俗资料

  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3482”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6275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8086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胡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每年春节初二日午后,农民要把牛牵出来。绕着4446寨心走几圈,在它的额上戴红布扎的花朵。表示对它一年贡献的敬意!还喂它米饭和肥猪肉?表示对自己亲3315密伙伴的慰劳,撒尼人从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从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东西,。

满族的文化习俗有哪些?

  满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传说、当年汗王7438遭难时。狗有救驾之恩,满族视之为恩祖而加以保护和珍爱!西炕不许随便坐人,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 1095    还有尊卑。等级关系上的忌讳和规矩。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长辈吃饭,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视为不敬不孝!大爷伯0167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过去满族妇女旗袍长至盖脚背,袖长至手背后,与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径庭、     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有人冲父母状况!子女必9162须起立回答!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请安礼,男有"问安"、"打千儿"、"叩头"!"问安"、是请小安,垂手站问好。"打千儿"是请大安,也叫"单腿跪"!满语为"埃拉3856塔拉米"、即先敏捷地掸下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头与身略前倾。"叩头礼"!即磕头、一跪三叩或二跪六叩、新年请安"首必四叩,至三则跪而昂首、若听命者然。尊长者以好话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则不起也"(《4099柳边纪略》卷四)!     1632对神佛!祖先!帝王则三跪九叩!女人礼仪不同于男人、有"蹲安礼"!俗称"半蹲儿",即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状!妇女平日相见、以右手抚其额!点头为拜。俗称"抚鬓儿"!即手指从眉上额头鬓角连抚三下,随后点头目视、      妇女相见!兴手拉手之礼!俗称"拉拉礼"、与汉族妇女拜见礼有别!至亲久别相见彼此抱腰接面、然后执手问安,是谓抱腰接面大礼。如幼辈见长辈!两手抱其腰。长者用手抚其背,老年夫妻相见有"顶头礼"、老夫妇久别重逢。老4417伴迎上去用头顶住老头胸脯,老头轻轻抚摸几下老伴后脑勺或后脖颈、      满族人?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长辈先行!长8310者也很客气地说:"谢谢阿哥!请上马先行"!青年人才可上马赶路!     儿满族文化非常发达!大量的神话、传说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是萨满教的精神核心及概括性展示,既有口耳相传的、又有经文记载的!按内容、满族神话可分为:①起源神话、包括人类起源,万物起源、文化事物起源等,4065②宇宙关系神话,在萨满族神话中、宇宙是一个喧嚣的多层的立体世界。即所谓“登天云,九九层、层层都住几铺神”!每层天中都有人和动?植物,有恶魔和善神,各层间互通、③灵魂神话!满族神话的特点!是动。植物神话,祖先神话。自然神话共融一处。并有图腾崇拜的遗迹,     《有"蹲安礼"!俗称"半蹲儿"。即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大米、秫米喻1841之龙虎。故又称“龙虎斗”!   [秫米水饭]:将秫米放宽水中煮熟、捞到冷水中浸凉即成?多在夏季食用。满族烹调以烧。烤见长,擅用生酱(大酱),蔬菜随季节不同而变化,杂以野菜(蕃蒿、蕨菜等)及菌类、满族先人好渔猎,祭祀时8948除用家禽?家畜肉外,还有鹿。麂。獐,狍、雁!鱼等。尤喜食猪肉、猪肉多用白水煮,谓“白煮肉”!设大宴时多用烤全羊。   常见的菜肴有:[白肉血汤]:将鲜猪血灌入鲜猪肠内煮熟!切片!与白水煮成的猪肉切片后同码盘中!佐以韭菜花,蒜......余下全文>>、

满族有什么特别的节日?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7076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清明节:上坟祭祖时不像汉族纸钱后在坟顶上压钱、而是在坟上插“佛朵”,“佛朵”是满语、译为汉语为“柳”或“柳枝”,根据满族的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1805是柳的子孙?为表明后继有人。要在坟上插柳、   采纳哦!

满族与汉族饮食文化的对比

  简单讲,汉族的主食来源3242多是农业、即米饭和面等,菜类中蔬菜也是农业生产出来的!肉食来自家庭饲养动物、而满族自称是金人后代(所以清朝前身叫后金)、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他们的饮食文化中游牧的色彩就重得多。奶酪等奶制品和牛羊肉类居多!这是差异!    也有相同的地方,因为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具体形式是迁徙?通婚、贸易还有战争。比4117如茶叶的使用!一般认为茶叶是汉族的特产。但是少数民族因为气候原因以及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人体所需的植物营养得不到满足,所以他们对茶也十分喜爱!“奶茶”等等就喝得多了、,

高山族和满族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及介绍他的一种民族节日,急求!

  高山族:   1. 高0722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大陆福建,浙6476江等沿海地区、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文、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高山3371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5837削竹和制陶等,   2. 过去在高山族各支系中普遍存在着身体毁饰的习俗、如拔毛,凿齿。穿耳。束腹,纹身等,40年代中期以 后?这些习俗逐渐趋于衰退,但其残余影响还在!   3. 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有:   播种祭。平安祭。7769“阿立”祖祭,丰年祭。竹竿祭日、猴祭与大猎祭,矮灵祭以及雅美人的飞鱼祭,等等、高山族的传统节庆通常与祭祀合一,纷繁复杂。   满族:   1.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2. 风俗有很多:   尊卑!等级关系上的风俗:请安礼   丧葬的风俗:满族人的棺材是起脊的、上尖下宽,满族人叫“旗材”或称“满材”   棺材不能白茬、要着色,一般是红土色   烧饭风俗:将“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   ?!、、!    还有好多?希望7354这些对你有所帮助!,

满族有什么习俗

  满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服9184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5421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3782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努尔哈赤为7995统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0028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0438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旗袍的外面还习惯套一件圆领!身长及脐,袖长及肘的短褂!因这种短褂最初是骑射时穿的!既便于骑马、又2727能抵御风寒!故名“马褂儿”、清初,马褂儿是八旗士兵“军装”!后来在民间流行起来。具有了礼服和常服的性质、其式样、面料也更加繁多!满族人还喜欢在旗袍0607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为棉。夹和皮数种。为保暖之用。样式有对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种!   而作为有清一代“时装”的满族女式旗袍、则多有发展、当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辛亥革命后。旗袍样式由肥变瘦?在20世纪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30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并突出曲线美?40年代又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广泛,棉!毛,丝、麻和各种化纤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长!短袖之分之外,还分皮,棉、单、夹数种,便便于在不同季节穿用?经过不断改进的旗袍、一般样式大致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讲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边上绣有各色图案的花边、如此既衬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显得文雅大方、具有东方色彩的旗袍现已成为中国妇女普遍喜爱的中式服装、   旗袍和“旗头”!“旗鞋”等搭配起来?就构成了满族妇女典型的传统服饰装束!   “旗头”指的是一种发式。也称发冠!类似扇形!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长约30厘米、宽约10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上即可!上面还常绣有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6920挂长长的缨穗!“旗头”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发冠,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身体挺直!显得分外端庄稳重,适应于隆重场合、   “旗鞋”款式独特。是一种高木底绣花鞋!又称“高底鞋”,“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等,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1846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穿这种高底鞋走起路来显得姿态优美,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   满族的帽子种类较多。主要分为凉帽和暖帽两种、过去,满族人常戴一9133种名为“瓜皮帽”的小帽、瓜皮帽!又称“帽头儿”!其形状上尖下宽,为六瓣缝合而成,底边1867镶一约3厘米宽的小檐!有的甚至无檐!3520只用一片织金缎包边,冬春时一般用黑素缎为面、夏秋则多用黑实地纱为面。帽8928顶缀有一个丝绒结成的疙瘩!黑红不一。俗称“算盘结”、帽檐下方的正中钉有一个“标志”!称“帽正”。有珍珠,玛瑙的。也有小银片、玻璃的,相传这种帽最早始于明代初期、因其为六瓣缝合,取“六合”。即天地四方“统一”之意!故盛行起来!满族入关以后!受中原文化影响、也取其“六合统一”之意!开始戴用此帽、而7631且颇为流行。现在。在有关清代和民国时8701期的电视!电视剧中,我们仍能经常看到它的影子!   早期满族男人多穿双脊脸的叫做“大傻鞋”的一种便鞋?鞋面多用青布,青缎布料!鞋前脸。镶双道或单道黑皮条!鞋尖前凸上翘。侧视如船型、妇女除“旗鞋”和平底便鞋(平底鞋鞋面上皆8385绣花卉图案?鞋前脸多绣有“云头”)外、还有一种“千层底鞋”。“千层底鞋”用多层袼褙做鞋底、故得此名,鞋面多为布料、一般不1973绣花卉等图案!多在劳动中穿用!   还有一种很有特点的鞋!叫乌拉(靰鞡)鞋,多为满族百姓冬季穿用!用牛皮或猪皮缝制!内絮靰鞡(乌拉)草。既轻便,又暖和。适于冬季狩猎和跑冰,   住行   满族0982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满族农村房屋正房3064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3236朝南便于采光,均在东端南边开门。形如口袋。俗称“口袋房”,便于聚暖。东西各有厢房、配以门房,这便构成通常所说的四合院、房屋多为起脊砖瓦房!俗称“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门向南开,高大宽敞,房内正对门一间谓堂屋。又称外屋,设厨灶锅台!水缸!灶通西内室火炕、火炕、满语称“土瓦”。从堂屋西墙开门为里屋,为南!北,西三面构成“万字坑”或“蔓枝炕”!满族尚右!西墙供祖宗牌位,西炕为窄炕!不住人!下通烟道。南北对面炕!上铺炕席。或糊炕纸刷油、炕梢置衣柜。柜内装衣物、柜上叠置被褥,梳妆用品,夜间长辈居于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就寝时。头朝炕外!脚抵墙、对防寒和呼吸新鲜空气颇为适宜,墙壁多贴有纸画!为御北方寒冷。有的还建有火地!屋外西1869山墙头砌有圆形烟囱(满语称为呼兰)、高出房檐数尺!烟囱根底有窝风窠。以挡逆风。南北墙上有窗。窗户纸糊在窗棂外!多2433“高丽纸”,纸上淋油或盐水。免得为雨雪淋湿脱落、窗棂及门上亮子窗棂构成各种图案?美观牢固。窗户分上下两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风!房梁上常悬有悠车,婴儿放在悠车里。炕上摆有长方形的炕桌、吃饭时围桌盘膝而坐、暖和方便。桌的左右铺有毡褥子以待宾客。房棂、椽!栋多有雕花油彩。厢房则设碾房和仓库(满语称哈什)!房外四周环砌围墙,院内东南竖“索伦杆”,杆上有锡斗、杆下放三块石,称为“神石”。杆后是6733一面用砖砌成的壁墙,墙头饰有雨搭、   过去。城中的富贵人家多住四合院。四合院大门多为三间屋宇式建筑。正房三至五间!东西厢房一般也是三至五间、四周围以砖墙!门房两侧设有石礅,称为上马石!有的四合院分为前后两院、满族的这些民间居所式样,大部分保留在东北的满族聚居区,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除很少一部分人建房仍保留传统建筑方式外。绝大部分已建造成更为宽敞明亮的现代式房屋。   为适应山区和林海雪原居住环境,满族聚居地区的传统交通工具主要有马车、爬犁。独木舟和桦皮船等,爬犁(满语称法喇)是雪上交通工具,将两根树干用火烤后弯成弓形!上端翘起!贴地部分宽约1米半、上面铺板或做成箱式!驾以马!牛!载人载物极为轻便,目前只在较寒冷的北部山0821区偶尔使用?满族的水上交通工具最早是独木舟(满语称威呼),由粗大原木凿空而成、可容数人、还有一种桦树皮船!制作较为麻烦!先做龙骨!里外附上桦树皮。一人可以扛着行走,相当轻便,现在已经不多见、被现代船只所取代,   礼仪   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满族人见6117面或拜见客人、有各种礼节。其中有打千礼、抚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等、其中!打千礼。抱见礼,磕头礼主要为男人所用!4569其他则用于妇女、打千礼用于晚辈对长辈。下属对长官、形式为弹下箭袖。左膝前屈、右腿微弯,左手放在左膝上、右手下垂。并问安!抱见礼是平辈之间用。晚辈对长辈也可用、不过晚辈要抱长辈的腰。长辈抚晚辈的背!等等、现在。有些繁琐的礼节已被简化,   满族尊老敬上的传统更为明显,晚辈每日早晚要向父,祖问安,途中遇长辈人要让路。吃饭时长辈先坐先吃。满族重感情讲信义、对宾朋真诚相待!有客人必设宴招待!所1553允诺之事必全力去做。   满族传统的婚1976姻仪式较为复杂、大致经过通媒!放定、纳彩、过箱,迎亲。拜堂!拜祖,分大小!回门等程序,   通媒即由男方家请媒人向女方家求婚。两家都同意后便放小定。即男方家赠如意或钗钏诸物为定礼!然后是定婚。即选择吉日,男方家及其亲戚往女家问名,女家设宴款待,男方家长致辞求婚、女方家5580则推谢再三,男方家坚持求婚,女方家同意后!才算定下婚事!此时男方要拜女方家神位及其长辈。定婚后7734要过礼?也是选择吉日,男方家送衣服?绸缎,羊。鹅等礼物!男方家还要赠银两钱财!此时要议定婚期、进入迎亲阶段。女方家在婚期前一天陪送嫁妆?俗称“过箱”?新郎要往女家致谢。迎亲时。新郎在迎亲5534队伍的陪伴下赶着彩车迎亲、在途中两车相错时、新娘的哥哥将新娘抱上新郎家的彩车,俗称“插车”(由于各地区满族风俗不同、也有新郎与迎新队伍直接到新娘家迎亲的。还有的地方有"旗俗不亲迎"之说),新娘至新郎家!换车乘轿!花轿落地。新6952郎要虚射三箭,新娘蒙红盖头下轿。与新郎站在事先摆在院中的天地桌前、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即拜天地!拜完后撤天地桌,新娘进入临时搭的帐篷、谓之坐帐!坐帐时“开脸”!换头型。坐帐后,新娘跨过马鞍进洞房,新郎用秤杆揭去盖头扔到房檐上。夫妻饮交杯酒。吃合喜面。子孙饽饽!众人闹洞房,在婚日当天晚上,新6665郎新娘要拜祖宗,婚后第一天。新娘给夫家亲戚装烟敬茶。拜宗族、认明辈分、谓之分大小、一般在结婚三日之后、夫妻同回9631女方家!拜见娘家人并拜祖宗,婚后一个月!新娘回娘家住一个月、谓之住对月!到了这时。婚娶仪礼乃告结束。   这些繁杂的婚娶程序在今日满族聚居地区已经简化,并且融合了现代形式,比如插车、演变为男女青年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各自由婚庆队伍陪伴。从自己的家里出发、行进至中途相遇时、两人交换自行车或摩托车。再一同到新郎家?还有拜祖宗、有的地方演变为新人拜双方父母。虽然有变化、但仍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另外、满族的婚姻仪式因居住地区不同而略有变化、并非完全一致,但主要程序大致相同。   满族的育儿习俗比较特殊、生男在门左挂弓箭!生女在门右挂彩色布条。娘家6411送一个悠车、生儿三天时!亲朋送贺礼,俗称“下奶”。并举行洗礼、称“洗三”!满月时要请客人来“做满月”?并将弓箭或布条取下挂在“子孙绳”上!百日时!要用从各家要的彩布条编成锁!称挂锁、周岁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让孩子“抓周”!一般在16岁时,男孩剃发,女孩盘发髻。至今在东北满族聚居区仍然保留“下奶”,“洗三”。“做满月”!“抓周”等传统习俗。    葬俗   满族的丧葬以土葬!火葬为主,土葬和火葬历史都很久远!在满族入关前以火葬为主,这主要是由4787于他们经常迁移?另外!八旗将士在清初战死较多,尸骨不便送回故里!6609所以多用火葬。满族入关后逐3668渐发生变化!从火葬与土葬并用发展为以土葬为主、丧葬仪式是。死者临终前穿寿衣!多为长袍。马褂,为单数,屋内停灵。一般在7日之内!用木板做成灵床,头西脚东。灵幡用3尺左右的红布制成,上缀以黑穗。悬挂在院中高杆上、满族人用的棺具形状特别!上部隆起!上宽下窄、称“旗材”!   停灵期内合家举哀!举行祭奠。入殓时棺内放金银等物、贫者用金银箔元宝代替、口含铜钱或玉器、灵具放在院内灵棚内!出殡多选阴历单日。抬灵有16杠。32杠。64杠之分、出殡后要2609感谢帮忙的人并请吃饭,下葬后!每7天2204到坟上烧一次纸,连烧7次,百2537日时要烧百日。周年时要烧周年,满族烧纸是将纸叠成口袋状。俗称烧口袋!清明节要上坟。烧口袋和插佛托。近30年来,满族的丧葬又改为火葬为主、但祭奠亲人的仪式仍然保留9888了许多古老传统!如清明节烧口袋,插佛托!烧七,烧百日、烧周年等!都依然如故、   禁忌   满族禁忌较多、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尚,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中国所有的节日和风俗

  春节   俗称“过年”,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早上吃饺子、中午摆家宴。晚上吃甜食、一天中不许斗嘴、不得摔碎碗盘,摔碎了。要马上说“岁岁平安。”以兆来年万事如意。合家欢乐!邻人见面。互说吉利话、晚辈向长辈磕头问候,长辈为孩子发压岁钱、   初二到初五!出嫁女子要娘家“拜年”!携带礼馍、礼条(带肋骨的猪肉)!四种鲜青菜(寓四季长亲)。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夕!7364正月十五晚上观灯!十五。十六两天有各项民间娱乐活动、家中用白面蒸出形似长虫,刺猬,口袋和枣山等大型蒸馍,象征来年好收成、   二月二   又称龙抬头,民间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禁忌、因此人们多等这一天剃头!以取吉利,家家摊煎饼!爆玉米花、炒大豆。   清明节   为群众性的祭扫祖坟的活动、在坟头烧纸,挂白纸条。以招幡扬魂!   端午节   6719俗称五月端午。家家门头插艾草。儿童戴香囊!脖子!手脖。4825脚脖系五彩线,日出前取河水洗脸,吃粽子,   中元节   俗称鬼节!在七月十五!炸油馍!上坟祭祖!   中秋节   即八月十五!节前带月饼,水0026果走新串友!晚上,全家团圆拜月!有“男不拜月,1874女不祭灶”之俗!   十月一  7087 俗称鬼节,上坟、为坟墓添土!户户吃油馍!俗语说“十月一儿。油唧唧儿,”   冬至节   二十6523四节气之一。从冬至起开始数九。家家户户吃饺子,俗曰: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   腊八节   俗称腊八儿。民间有“吃罢腊八饭!开始把年办”的俗语、腊八粥象征五谷丰登,还有人在树上涂腊八粥、并祈祷说: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   祭灶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摆设灶糖、送老灶爷上天!并让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以求来年合家平安、正月初一早上请回灶爷。“腊月二十三日去、新春初一五更来!”   除夕   全家团聚守岁,又称“熬福”!睡得越晚!来年越有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