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关于月亮的民风民俗

  在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的苗族男女青年中。流传着一种传统的恋爱方式——踩月亮、这里的踩月亮与黔东南的“游方”大同小异、   踩月亮就是每当清风明月时!小伙子们拿着芦笙或木叶便走9048出家门?三三两两地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趁着0841皎洁的月光,吹起动听的芦笙、木叶。优美动听的乐曲呼唤着寨内的姑娘出来赏月!颇有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味道、小伙子的芦笙或木叶吹 过三遍之后!9657仍不见姑娘的面,就说明姑娘已有对象或不喜欢这位小伙子、小伙子也不必再吹!若在吹则被认为不礼貌、   乐曲如呼唤来的姑娘,二人可通过对歌交谈、次数多了!就产生了感情。感情通过对歌来诉说,爱慕之情通过歌来倾吐、等到二人情意相通时。也就是有了感情基础!可互赠礼物表示定情,一般地说,小伙子送给姑娘的礼物是木梳,口弦或银器之类、3553姑娘回赠的是自己亲手织绣的花布带等,   这种恋爱方式是在月光下进行的饿,故叫踩月亮、   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0460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3823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4551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8608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1647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蒙古族“追月”、、

满族的民风民俗作文450字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4806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2328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 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8600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1921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 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0217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9576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2559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2290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4737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7141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3424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3441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0463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9004戴皮制马虎帽!他6960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7724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3076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关于满族的民风习俗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8255的花饰!鞋底中央5997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5577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7376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6272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0396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满族的习俗

  满族生活中有6184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传说、当年汗王遭难时!狗有救驾之恩?满族视之为恩祖而加以保护和珍爱,西炕不许随便坐人、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   还有尊卑。等级关系上的忌讳和规矩,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长辈吃饭!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7455视为不敬不孝。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过去满族妇女旗袍长至盖脚背、袖长至手背后?与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径庭。   满族有敬老尊2419上的风尚。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9408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有人1582冲父母状况!子女必须起立回答、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 请安礼!男有"问安","打千儿"、"叩头"、"问安",是请小安!垂手站问好,"打千儿"是请大安、也叫"单腿跪"!满语为"埃拉塔拉米"、即先敏捷地掸下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头与身略前倾。"叩头礼"。即磕头、一跪三叩或二跪六叩、新年请安"首必四叩,至三则跪而昂首。若听命者然!尊长者以好话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则不起也"(《柳边纪略》卷四)、   对神佛!祖先,帝王则三跪九叩!女人礼仪不同于男人,有"蹲安礼",俗称"半蹲儿"!即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状。妇女平日相见,以右手抚其额,点头为拜。俗称"抚鬓儿"、即手指从眉上额头鬓角连抚三下!随后点头目视!    妇女相见!兴手拉手之礼、俗称"拉拉礼"!与汉族妇女拜见礼有别!至亲久别相见彼此抱腰接面。然后执手问安!是谓抱腰接面大礼!如幼辈见长辈,两手抱其腰,长者用手抚其背,老年夫妻相见有"顶头礼"。老夫妇久别重逢,老伴迎上去用头顶住老头胸脯。老头轻轻抚摸几下老伴后脑勺或后脖颈、   满族人!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长辈先行!长者也很客气地说0863:"谢谢阿哥,请上马先行"!青年人才可上马赶路,   儿媳妇对公婆更是恭敬。要端庄恭谨,每日给公婆装烟三次、一日三餐要站着侍候。早晚还要送上洗脸水和洗脚水。新媳妇头一年不能上炕吃饭、在公婆面前不许穿短衣服、不许大声责骂孩子。儿媳妇外出!临走要给公婆装烟。说声"请阿玛。额娘看家"、 来了客人,儿媳妇要扎上围裙听婆母在炕上吩咐!每喊一声媳妇要答应" !再去干活、即使媳妇年岁很大,在年岁小的长辈面前也要恭敬侍候!   满族有重小姑习俗、满族未结婚的姑娘地位很高,公婆上坐,小姑侧坐,媳妇则侍立于旁谨慎侍候!   满族人民8757大方好客。恪守信义,在满族聚居地方,有人路上拾到东西要设法找到失主,找不到要招失认领。有以"窃人之财为耻"的风习。"邻里相处!有难必帮",一家缺米大家凑、一人打柴大家烧。为乡间邻里平常之事。互相借贷!不需立契。只凭口头相约?恪守信义。   旧时农村旅店少、过路人只好找民宅投宿,主家热情招待,酒足饭饱后7344自然留宿,由于满族居室一屋三炕!常是同居一室,男女不相回避、但客人入睡时6183必须背女主人和衣而卧、方为有礼。   次日客人上路,不需留报酬!只需向男主人行"擦肩大礼"表示谢意即可赶路?如路人入室而主人不在家。可自己动手做饭吃?饭后收5313拾干净!物放原处、临行时拿来草放在门前!草稍朝所去方向!主9085人回来后会感到很荣幸,   满族之家!有0717祭祀或喜庆事,要杀牲吃福肉。要请亲朋作客?让于南炕上坐!家人要将福肉敬献尊长客人、肉是白煮!不准加盐,特别嫩美、客人用刀片吃!佐以咸,酸菜!酱,客人进门向神主叩头、转身入座吃福肉。吃完就走不准道谢7015和擦嘴?否则是对主人不尊重!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满族八大姓有哪些?

  满族姓氏繁多,其中最显赫的有佟(佟佳),关(瓜尔佳),马(马佳),索(索绰罗),齐(齐佳),富(富察),那(纳喇),郎(钮祜禄)八姓,俗呼"满洲八大姓".此外,尚有把伊尔根觉罗,舒穆禄,费莫,董鄂,辉发,乌喇,兆佳等姓氏列入其中的.下面将这些姓氏的情况介绍给同胞.   (1)佟(佟佳氏)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佟佳,地名,在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境,其人以地为氏.氏族甚繁,世居马察(吉林省浑江市西南),加哈,巴尔达,佛阿拉,佟佳(均在辽宁省新宾县境),扎库木,雅尔呼,长白山,瓦尔喀等地.   早在明朝,该氏族就有以"佟"为姓的.后来,该族多以此为姓.还有冠汉字姓童,董,高,赵,俞等.开国元勋扈尔汉曾蒙太祖赐"觉罗",其族所冠汉字姓可能是"赵".   著名人物:太祖元妃,顺治孝康章皇后,康熙孝懿仁皇后,康熙孝懿仁皇后,道光孝慎成皇后,道光孝全成皇后,咸丰端恪皇贵妃.   太师佟养正祖父达尔哈齐,孝康章皇后之父,少保佟图赖,内大臣兼都统,一等公佟国纲,总理事务大臣,一等公隆科多,孝懿仁皇后之父,一等公佟国维,孝慎成皇后之父三等公舒明阿,道光孝全成皇后之父,一等男颐龄;太祖大福晋哈哈纳扎青之父塔本巴颜,十六大臣清三国舅;札尔固齐,三等男巴笃里,管旗十六大臣孟阿图;开国五大臣,太祖养子,三等子扈尔汉(赐国姓),管旗十六大臣萨木什喀,户部尚书雅赖;刑部理事官罗察;户部侍郎岱松阿;国初典仪乌进;都统阿敦;都统,杭州将军玛哈达;尚书,内大臣,绥远将军永庆;川陕总督,刑部尚书齐世武;副都统,一等男席特库;都统兼工部尚书,二等男蓝拜;兵部参政,都统巴都里;刑部尚书希佛;漕运总督托特;湖南巡抚图尔炳阿;领侍卫内大臣穆福;二等轻车都尉胡密啬;礼部侍郎兼副都统介福;侍郎伊龄阿;四川总督常明;宁夏将军保成;西安将军达凌阿.    汉军八旗有:兵部尚书佟国正;三等男佟镇国;兵部尚书,两广总督佟养甲,佟拱;副都统佟三略,额驸,总理汉军事务,二等子佟养性;三等轻车都尉佟学文.   (2)关(瓜尔佳氏)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代旧姓夹谷,加古,古里甲.俄国学者史禄国说,对于瓜尔佳的含义,满族人也不甚了然,他认为与满语"捣乱,懦弱"有关,还可以翻译为"?

回族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回族分布2122在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各地习俗也略有不同,但整体都有相同的习俗:   1.基本信仰伊斯兰教、宗教的法规融合于民族传统之中   2.围绕清1166真寺而居!凡是有回族的地方一般都会有清真寺。供回族穆斯林礼拜真主。   3.按照教义同族同信仰的男女通婚,一般不与汉族等民族通婚, 9767  4.吃清真食品。忌食猪、马,骡、驴!狗!猫!猴等蹄子不分偶数瓣且不反刍的兽类等、自死而非阿訇宰杀的牛羊驼家禽等,以及动物6739的血液等?同时禁忌饮酒,回族小吃众多!经常制作各种油炸面食,以及拉面,酿皮。烤饼!羊杂碎。泡馍7564等风味餐饮?西北地区回族喜欢喝八宝茶,   5.普遍说汉语,各地回族说各地方言,言语中保留大量来自阿拉伯!波斯和突厥的词汇、尤其在解释宗教文献的时候使用频繁,回族见面问候常说:“色俩木而来空”。回答问候则说:“瓦而来空色俩木”!   6.普遍使用汉字。部分西北地区回族还用阿拉伯文字母拼写汉语、但此法已逐渐失传。   7.4097衣着服饰普遍和汉族相同,男性带白帽(也有黑!红,绿等颜色帽子)、女性戴白色的大帽子3800将头发全部包裹进去,也有在头上别手帕盖住头发、还有的女性戴盖头整个包裹头部只露出面部、云南和西北地区回族还穿长袍、   8.回族普遍为逊尼派穆斯林教徒!受苏菲派影响而有四大门宦以及各种小教派、教派的区别大多在宗教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上区分。唯有哲合忍耶教派的人戴的帽子非常特别可以一眼分辨出来,   9.回族的主要宗教节日为:开斋节(大尔地),古尔邦节(小尔地)、圣纪(先知穆罕默德诞辰纪念日),阿舒拉日工登宵夜等,其中开斋节之前的一个月里为斋月、斋月中回族成年健康男女要4853在太阳升起前封斋,太阳落山后开斋,在白天禁止一切饮食等、古尔邦节是麦加朝觐的最后一天,回族家庭会在古尔邦节这一天宰牛羊分发给亲友,邻居和穷人等,、

关于广东春节的民风民俗的作文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4459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讬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5513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9074是贴在窗户上的?7833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5089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1794“福”字指福气。福运!寄讬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讬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4277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9924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0453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1877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馀下全文>> ?

汉族民风民俗

  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2966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   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汉族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食俗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主食 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和北方种植稻类地区。以米食为主。种植小麦地区则以面食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粮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谷类!薯类作物作为杂粮也都成为不3583同地区主食的组成部分,汉族主食的制作方法丰富多采、米面制品、各不少于数百种、现在。中国东南方仍以米食为主!1680大米制品种类繁多?如米饭,米糕。米粥!米团!米面,糍饭。汤圆!粽子等!东北!西北、华北则以面食为主,馒头,包子,面条、烙饼,馅饼。饺子等都为日常喜爱食物,其他如山东煎饼。陕西锅盔、山西刀削面,西北,华北抻面!四川担担面。江苏过桥面等都是有名的面制风1902味食品!   菜肴 汉族在饮食习俗方面形成菜肴的众多不同类型,是因为受到多方面的条件影响。首先是原料出产的地方特色!例如东南沿海的各种海味食品?北方山林的各种山珍野味,广东一带民间的蛇餐蛇宴!其次、还要受到生活环境和口味的制约!人们常把汉族和其他有关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虽然过于笼统!并不准确,但也反映出带有区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异和区别、再次、各地的调制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调味!烹调技术的不同要求和特点,都是形成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各地在民间口味2487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有特色的地区性的菜肴类型,最后发展成为较有代表性的菜系!汇成汉族饮食文化的洋洋大观,   饮料 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除酒和茶两种主要饮料、某些水果等制品也成为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人们的饮料、   节日食品 节日食品是丰富多采的,它常常将丰富的营养成分,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比较典型的节日饮食文化、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在旧时代的宫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庆典等仪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代汉族的多数地区、这种现象早已结束,只在少数偏远地区或某些特定场合、还残存着一些象征性的活动,   二是供人们在节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制品,这是节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例如春节除夕!北方家家户户都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各地则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习俗,另外、汉族许多地区过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鱼,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传承不衰。中秋3265节的月饼,寓含了对人间亲族团圆和人事和谐的祝福!1536其他诸如开春时食用的春饼、春卷,正月十五的元宵,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寒食节的冷食、农历二月二日吃猪头、咬蚕豆,尝新节吃新谷。结婚喜庆中喝交杯酒!3326祝寿宴的寿桃、寿桃、寿糕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的特殊的......余下全文>>。

满族起源

  明代女真叮为建州、海西(扈伦)。东海(野人)女真三部、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族号、改称“满洲”,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朝鲜、汉。呼尔哈!索伦等多个4514民族纳入同一族名之下?满族自此形成?作为血统最为“纯正”的组成部分,建州女真人被称为“佛满洲”(旧满洲)、其他 人则被称为“依彻满洲”(新满洲)。、

南京的民风民俗 5分

  * 立夏尝三新   农历四月初,春去夏来,天气日渐暖和,万物欣欣向荣。三麦油菜已经成熟,樱桃、青梅、枇杷等鲜果陆续上市,各种菜蔬也应时而生!这时,人们自然需要换换口味,南京就有“立夏尝三新”的习俗。“三新”指樱桃,青梅、   鲥鱼,樱桃又名含桃,有朱樱?紫樱两种,味甘美,能调中益脾,美人面颜,古时常用以祀宗庙,作贡品,朝廷...   * 送夏   进入夏季,天气不仅转热,各种传染病也增多,有的人消化力锐减,会因此不思饭食,即所谓“疰夏”!南京风俗有“送夏”(父母向出嫁的女儿送凉枕!羽毛扇,夏服)!称体重(据说立夏时称过体重之后,便不会疰夏)。南   京人还喜欢吃豌豆糕,《金陵岁时记》称:“立夏叫小儿骑座门槛,食豌豆糕,谓不疰夏,”...   * “蚕月”闭户   农历四月江南人还称之为“蚕月”,因此时正逢蚕儿上簇作茧,南京郊县的养蚕人家,为免除蚕5081儿疾病,立夏期间家家闭户,禁忌往来,有“蚕家忌客门门闭”之俗,...   * 吃“乌饭”   农历四月初八,南京郊县农民一般都要蒸煮江南特有的乌黑发亮,清香可口的青精饭,俗称乌饭,又名“阿弥饭”、它是用南天烛(即青精树)茎叶捣烂后浸泡糯米,再晾干蒸煮而成!古人做时6152要“九浸九蒸九晒”,米粒紧缩,   碧如坚珠,每天煮食一碗,能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被誉为“仙0682家服食”!传说四月初八是浴佛节(释迦...    * 江心洲葡萄节   江心洲,南京城西南畅长江中的一个岛、风光旖旎。景色优美。每逢7月至8月,岛内千亩5434葡萄园硕果累累、游人登洲观大江风貌。享天然氧吧、尽情体验采摘葡萄的野趣!...   * 南京:六朝古都的市民气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喜欢南京的理由:亲切!朴实、安宁。茂密的梧桐大道、隐秘的艺术沙龙、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不远不近的人际关系…… 在这所有的8034理由中!最让人着迷的、是这座城市特有的!垂挂着浓重水分子的温暖    和忧郁。 在这所有的理由中、最让人着迷的、是这座城市特有的、垂挂着浓重水分子的温暖和忧郁、它不仅滋...   * 汤山文化村节目简介   明皇祭碑仪式是一场大型的古装剧!该剧由35人身着明代皇宫服饰进行演出?每天早晨9:00准时开场!讲述的是皇帝与皇后分别身穿龙袍、凤袍、头戴皇冠!凤冠!在太监7697与宫女的随行下到“阳山问碑”举行隆重的祭碑仪   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