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百家姓喻的来历,有什么历史名人吗?

  喻氏得姓考   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却又人数较少的姓氏?其最初的源头虽然不像某些来源复杂的姓氏那么头绪纷繁,但也并不像那些来源单一的姓氏那样简单清晰,根据各种古代文献和各地旧谱的记载相互参证。追本溯源、现在可以确知喻氏的得姓源头有两个:即姬姓之喻和俞姓之喻。另有所谓芈姓之喻和吕姓之喻,只在疑似之间、而有些姓氏书籍中还所谓愈姓之喻,则当是出于误传,?   一。源出姬姓之喻   源出姬姓之喻与周代的王2243室是同宗!也就是说、这一支是从周王朝的宗室中衍生出来的。其最初的得姓是姬姓。而后才在周王朝的“胙土命氏”中或直接。或间接地被另立为氏!所以!它并不是原生意义上的姓,1384而只是姬姓的一个分支,不过,因为姬姓又是由黄帝轩辕氏衍出的、所以这一支也就可以肯定是中华民族人文共祖黄帝的直系后裔!?   在现在的整6351个喻姓中,这一支的人口最多、支系也最为复杂,因为各种姓氏书籍和各地旧谱中记载的具体得氏之祖不同!所以同出于这个源头的喻氏。又可以分为两个大支:一为春秋时期郑国的公族之后!一为西周时的祭(zhài)国祭公之后,前者又包括四个分支!其中前两个应该是肯定的,后两个则可能只是出于误传!充其量也只在疑似之间、后者只有一支,但是不是属实,0656也还多有疑问,另外,少数旧谱中还有以先祖之名为氏和因食采而得氏的说法,不可信!?   1.出于郑公族而由谕改姓的第一支    源于郑公族的第一个分支。是多数旧谱中所记载的:初于周代得氏为谕!后至汉代改姓为喻、?   相传周宣王姬静封其异母弟姬友于棫林(今陕西华县东!汉以后又称咸林。喻姓和郑姓各地旧谱中多作咸林)、为郑桓公。到其子武公!有的说是几代以后、分支赐姓、其中一支姓谕!到东汉和帝时有谕猛(有的旧谱作孟)!字骄孙!永元己丑(公元89年)官苍梧太守,为清白吏!以“谕”与“喻”两字字形相近、而且读音常常混淆不分。喻字又比谕字少四笔(指繁体),因而改姓为喻。到唐代有喻迪冲!字赳夫、号伯洪。武德三年为关西道团练观察处置使、后被加封为都统天下大元帅!其后派分两支?到宋代有喻从政(有的谱中作闻政)、字成夫。生子九、再衍九派。关于这一支的源流,各地旧谱中所载虽然详略不同,对于究竟是在郑武公时还是在其后得氏说法不一,有关从政九子之说也存在歧异。但源出郑桓公之后!最初得氏为谕。而后由谕猛改姓为喻的说法,则是一致的,这种说法与南宋郑樵所著《通0146志??氏族略》,清王相笺注《百家姓》等,

百家姓雍姓的来历

  雍(Yōng 壅 雝)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周朝刚建立时!周文王的第户三个儿子,也就是周武王的兄弟。被封于雍地。就是现今河南省沁阳县一带!这位王子又封为伯爵,所以人称雍伯、4342雍伯是雍国的创始人,其后人以国名为氏。称雍氏,世代相传、形成了今天的雍姓、   2,出自姞姓。以邑名为氏!据《古今姓氏辩证》记载说。黄帝的后代中、在商,周之间有的食采于雍邑这个地方,就以邑名为氏。称为雍氏、因此雍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得更早。望族居于6133京兆郡,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以东!   得姓始祖:雍伯。雍氏出自姬姓。是3000多年前周朝王室的后裔、得姓始祖是周文王的第十三个儿子雍伯!周成王继位之后,雍伯被封于雍国,成为周天子的诸侯,古代雍国的所在地就是在现在的河南省沁阳县东北与修武县接境的地方。根据《通志·氏族略》山东记载!雍读去声。原来是雍伯受封之国,雍伯的后裔称为雍氏!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也指出!周文王的第十三个儿子雍伯的后代以国为姓。称为雍氏!     二,迁徙分3780布   (缺)雍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雍姓8414出自姬姓,上古周朝时!武王姬发打败纣王得天下以后,分封诸侯,将他的弟弟。周文王的第十三个儿子封在雍(今河南焦作市一带,一说河南省沁阳县一带)为伯、人称雍伯,雍伯的后代中有的以封地名作姓氏。!

百家姓中的姚的来历

  百家姓中的姚的来历:姚姓是中国最早的姓不是氏,据《说文解字》所载。虞舜居姚墟。因以为姓。姚墟在今河南省濮县南。古时只有女字旁的姓可称谓姓!余者则为氏,姚姓是女子旁?也就是正宗的姓,而不是氏,姚姓中的姚字,以女字与兆字组成、古代氏族的图腾为氏族的族徽!姚姓图腾中兆者为桃、炎帝氏夸父支以猴(举父)为图腾,以桃木为邓木、以桃棓为权杖。在桃林塞(灵宝)步天逐日、以阳平为桃都,以大桃木为日晷[gui]天杆!天杆日影运行作S形。即兆的儿、四季各有天地交午、记作X符,与儿合交作兆?桃都即姚虚、相传帝舜生于姚虚!得姚姓!实是夸父氏女系祖先的姓!虚是实之反、由于年代久远没落为墟!姚墟时为母系姚姓久居之废墟。也为今姚姓起源之地!《说文》载:“姚,虞舜居姚虚。因以为姓!从女、兆声、或以为姚!娆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姚。姓。虞舜生于姚虚、因以为姓”。《通5461志.氏族略》载、“姚氏、虞之姓也。虞舜1706生于姚虚。故因生以为姚,后7464世亦有以为氏者”,!

百家姓中有姓晏的吗?来历?

  来源于姜姓、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弱被分封于晏、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所以他以晏作为自己的姓氏。他的后代也沿用晏姓!形成了晏姓的以支?     5950来源于陆终氏?是陆终子晏安的后代、传说中的古帝颛顼的第五个儿子叫做阳安,他的后代便以晏作为姓氏、并且在春秋时期与高,国、鲍一起成为齐国4938的四大望族、世代在齐国做官,     来源于唐尧时期的大臣晏龙、晏龙被认为是晏氏的始祖。   参考资料:bk.baidu.com/view/107627.htm、

除夕的来历和传说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关于年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4973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9369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五四节的来历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0707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中国结的来历

  中国结的来历:   中国人相当久以前便学会了打结,而且“结”也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5882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结之所以具有这样的重要性、主要的原9614因之一是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这可以从许多史料和传统习俗中见出端倪:最早的纪录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也就是周口店山顶洞人文化的遗迹中、便发现有“骨针”的存在、既然有针!那时便也一定有了绳线、故由此推断,当时简单的结绳和缝纫技术应已具雏形!、

招财猫有什么来历?

  招财猫源于日本!自古以来被日本视为招财招福的吉祥物、

何姓的来历……

  何姓来源   ⒈源出于音讹!是“韩”的4597误读   何,作为姓!源出于音讹!是“韩”的误读!因此,韩厥既是韩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何,韩原本是同姓是唐以后的有姓氏书及姓氏学者的共识、唐朝林宝的《元和姓纂》、6422宋代郑焦的《通志·氏族略》以及《广韵》?《氏族大全》,《古今姓氏书辩证》。明代的《万姓通谙》!《氏族博考》。《姓(角崔凹)》!直至近人岑仲勉,孙望的《元和姓纂》四校记,无不记载“何氏为韩氏”、何韩为一家。   司马迁在《史记·韩世家》里记载。韩姓的先祖,出自西周王族,姬姓,如果我们继续刨根究底、追本溯源、可知周王室属于黄帝的后代、何氏家族的许多谱系也都是把他们的祖先追寻到黄帝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华夏子孙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1159根源所在,具体说来,西周成王的一位弟弟叫唐叔虞!他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韩原(现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与稷山1一带)这个地方!说是让他侍奉晋国。此人世称“韩武子”,名韩万。其实。他并不姓韩!之所以称之为韩是因其封地而得名,韩姓的得来、是在韩武子后代三世的时候,韩武子的三世孙名韩厥。按照周王朝的册封!自厥起、他和他的后代才是真正的韩姓了。因此、韩厥该是韩姓始祖,该是天下何氏第一人、   韩厥之后。势力8833日渐壮大起来,晋景公十一3556年 (前589年)、韩厥与另一位晋臣邵克帅军大败齐国,奠定了韩的政治地位!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韩与赵。魏!知氏灭了范氏。中行氏,晋出公二十二年 (前453年)韩又与魏,赵联合!打败了知氏。并三分其地!而此时,韩的力量已达到一个鼎盛时期!与赵!魏一起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到了晋0015烈公十三年、也即韩景侯六年(前403年)!韩国历史发生了一次划时代的巨变、这一年韩与赵!魏共同瓜分了晋国,晋幽侯时、晋侯反朝于9115三家之君,公元前375年!已是韩厥的第十代后人哀侯执政时期、哀侯二年。因郑恃魏而轻韩!韩国一举灭掉了郑国!郑自公元前806年封国?至此、结束了430余年的历史!   公元前230年?也就是韩王安在位的第九个年头,这时韩国的内外部环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内有严仲子与相国侠累的争权结冤!导致了聂政刺侠3216累的内讧动荡、外有秦国经过变法改革、势力日益强大起来!不断地攻城掠地!进4077攻周边国家!韩国的境况也越来越不好。也就在这一年!秦派内史滕大举攻。

易筋经的来历是什么样的?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筋经后于易经!易经是先秦卜卦的用书。其中蕴含了众多哲理?易经深广的哲学玄思在易筋经中体现得很有限?只是一个 5524小缩影!并不全面、易筋经也只是采用易经中部分利于宣扬其教义的相关内容。并没有很广的去吸收。。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