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姓氏“何”的来源

  何     拼音:HE 2008-03-09     一,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封于韩。灭国、其后裔韩武子(另一种说法是韩武子是晋同族曲沃桓叔后裔,即周成王弟姬唐叔虞之6088后)仕晋,封于韩原,以地为氏,后来与赵!魏三家分晋!成为诸侯!秦始皇灭六国。韩氏族裔遁逃江淮之间!因改姓何。   2,他氏改姓,东汉灵帝大将军何进异父弟朱苗为车骑将军,改姓何。另有南方郝姓由于古代语音流传后来书写作何,郝姓原为北方姓氏。亦为南方郝。杨,刘三大姓之一(见《新唐书·南5253蛮传》)!郝古音按《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从音壑、(见《康熙字典》)古代语言相传较多。书写较少,南方语音音调更有曲折变化、因此郝,何同音。经过历代流传?因此南方部分郝姓渐渐被改为何姓!   3、赐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鲜卑姓贺拔氏改为汉姓何氏、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归顺明朝、世袭河州卫指挥同知!赐姓何氏,   4。以国名为氏!唐朝时中亚地区有九个突厥族小国。史称“昭武九姓”! 后来内迁中原!各以国名为氏、!

“常”这个姓氏的来源

  常(Cháng)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康叔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为西州时卫康叔支庶子孙、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周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封、卫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的始祖!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常7959氏出自姬姓。卫康叔支孙食采常邑,因以为氏、”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国于前254年沦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为秦所灭。周初。周公大肆分封诸侯,诸侯又分封采邑。卫康叔把他的一个儿子封邑在常(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卫国灭亡后、其后裔有以国为氏姓卫,也有以邑为氏姓常的、史称常姓正宗!同时、也不能排除殷商后裔有改姓卫或常的!是为山东常姓,   2、出自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之后。相传祖姓常氏!《姓氏考略》载:“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常姓当此出,”相传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以常为氏的古人相当多。相传周族与商族的首领高辛氏次妃为常仪。以善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帝王纪》说她是帝喾之次妃。生帝挚。因古代“仪”与“娥”同声通用!故后世的嫦娥奔5612月故事有可能是由常仪占月附会而成,《史记·五帝本纪》有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的记载,常先曾被黄帝任命为大司空(掌管工程的官)这是见于史载的最早的常姓。清人张满《姓氏寻源》说:“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先为大司空!常0597姓宜出于此、”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8560省新郑市西北!帝喾的都城在今河南省偃师市。故中国最早9992的常姓出于河南!因此。常姓应该说五千年前就有了!是为河南常氏!   3、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吴王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吴王封其支庶于常(今江苏省常州一带)、其后以封邑名为氏。是为江苏常姓,另一支“常”姓出自战国时吴国公族之后裔?也源于姬姓,即南宋罗泌《路史》所云“吴后有常氏”。又据《姓氏考略》所载:“吴后有常姓”!吴国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大伯和仲雍、建都于吴(今江苏省苏州)。但吴国公族后代何人何时因何而得为常氏!未见古籍记载,尚待进一步考证,   4。出自恒姓、为避讳改姓而来!据《通志·氏族略》载!古代“恒”!“常”同义!北宋真宗名赵恒!因避名讳之故,恒姓改姓常。恒姓本是楚国公族恒思公之后,此即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又有恒、

姓氏任的来源

  任姓(“任”作姓时念rén)!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 任氏是一个6415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人口约五百三十二万余人、在《百家姓》中排第58位!   任(rén)姓源出有:   源流一:源自黄帝   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等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又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芊等八姓,这些是远古有代表性的一些姓,   《国语·晋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   《史记》载0948:黄帝!少典之子!任姓出自黄帝少子禺阳的后代,属于帝王赐姓,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记载!任氏是五千余年前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姓纂》:「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氏!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   《通志·氏族略》:「或云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世至奚仲封薛,又云黄帝之孙颛顼少子阳封于任!故以为任氏、又任为风姓之国、实太皞之后、主济祀。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之任,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   隐公十一年左传疏:「任姓!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言此十国皆任姓也,」   因黄帝造车、任姓自称5572轩辕氏。人皇!皇族!又因6031奚仲造车!尊称奚3657仲为“皇祖”,西周初期,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祝氏。终氏,泉氏、毕氏、过5372氏这十个姓氏!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国、是由任氏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十个姓氏,为西周贵族大姓,因此不敢与其争辩,可见当时任氏族的显赫,   源于风姓、太皞。伏羲氏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暤与有济之祀。”   任姓6520乃太暤之后,出自太皞(伏羲)之后裔的封地任国(即任城)!属于以国名为氏、任姓专门负责祭祀太皞和济水!精通伏羲八卦!天文历法,河流祭祀,擅长琴瑟!《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初期。周成1839王寻找上古帝王太皞氏(太昊)的后裔!分封于任(今济宁任城),宿(今山东东平)、须朐(今济宁)!颛臾(今山东平邑柏林乡)四国、后来在春秋晚期。鲁国执政上卿季孙想要讨伐附庸的颛臾国。还被孔子讥讽为“祸3889起萧墙”。春秋战国时、弱小的任1822国先后游刃于鲁!宋!齐等大诸侯国,直至战国末期的七雄之间依然顽强地存在,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方废黜了任国而置任城县。   又少皞(少昊!生于穷桑。活动于任城!曲阜。微山一带)。名挚、有挚国!任姓,少皞封百鸟为官。善弹琴瑟,死后乘凤凰上天封为西方白帝、人称少皞0039金天氏,为五帝之一、     源流二:源于天干第九位“壬”   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据天意、两两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铸十鼎、永铭天德、其中!皇族标记“丁壬”!   皇(丁壬)!任地(今任城)为大本营!壬人首领称“皇”!皇手持规矩!由此衍生其他重要部落、壬娶丁!壬丁合文。诞生“皇”字、丁+壬=皇=车,自称规矩皇族、人皇、轩辕(因皇族是造车的,皇祖奚仲为夏车正),规矩或车是皇族任氏象征图腾,皇族发明了车!为纪念皇族功德,将壬丁合文!又创造了新字“车”、由此。轩辕皇族。名震华夏、壬所生的人,将壬加人。自称“任”!壬人又称仲、为何。任氏以壬为父!以丁为母。将“壬”“丁”两字叠加镶嵌合文,又形成“中”字,壬+丁=中。“中”......余下全文>>!

向姓氏的来源

  5731姓氏起源1   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神农氏有裔孙名向、被封为诸侯!其后代子孙以向为姓?遂成向姓。 姓氏起源2   出自祁姓!为帝尧的后裔!以国为姓,周代有向国,故址在今山东莒县南部!后来国灭。向国国君的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向姓的一支! 姓氏起源3    出自子姓,为汤王的后代。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桓公有子名肸(音b)?字向夫、世代为宋国卿士、其后亦姓向。成为向氏, 姓氏起源4   出自司马复姓。起因:因诸葛亮借地不还(现为湘西地区),囤兵赶跑当地的土家族。其首领2787将军姓司马、诸葛亮赐其向姓(向:意思为向着太3721阳的窗户),并长期居住、此首领后生九子。分别行成现在的九支向姓,湘西地区现存住要为其中的四支、四川重庆现在其中的一支,还有一支在贵州、其他几8539支现存已很少!无法考证, 姓氏起源5   出自相。湘西土家向姓,相传改自相姓!有相单程、有土家首领人物, 姓氏起源6   相传这土家三神之一的巴务相后代。现今湘西还有众多的向王天子庙!正是供奉的巴务相(向王天子!向佬官人)。。

姓氏山的来源? 30分

1。出自烈(一作列)山氏之后!相传!炎1144帝为上古时姜姓部族的首领。是少典娶7040有蟜氏女而生!原居于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5167原地区!炎帝出生于烈山,故号烈山氏、他的后代有的就用"山"作为姓氏。据《风俗通》载, 2、周代有山4451务之官!掌管山林!后代以官为氏。周代掌管山林开发管理的官员叫山师。也有称山虞的!有人世袭山师!子孙便姓山,称为山氏!3860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 3,出自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楚国有个高官叫叔山冉、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叔山”的郸字为姓,世代相传! 4,古代有复姓吐难氏、北魏时改为山氏!据《魏书.官氏志》载。 5!回族中的山姓、早期见于元朝官员山僧(晋宁路总管),其先祖为康里人、显然是人关后才使用的山姓。现今山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宁夏。 ,

郭氏姓氏来源

  1。源于姬姓、西周时期、武王封其叔虢仲于西虢(虢通“郭”)、周平王东迁时,西虢迁于河南。改称南虢!9746春秋时灭于晋!留在原西虢者史称小虢,春秋时为秦所灭!周武王封其叔虢叔于东虢!在今河南荥阳北,周平王东迁后。把东虢之地给予东迁有功的郑国,东虢后裔虢序北迁山西平陆。史称北虢。后灭于晋、赵简子开拓晋阳前后(即公元前497年前后)、虢序后裔辗转徙居晋阳及以北地区(今山西太原至忻州、原平一带)。西虢!东虢。南虢等三国和北虢郭公(虢序?郭序)之后均有郭姓。但郭公之后的郭姓是中华郭氏最大和最主要的支派。[3][4]     郭1772氏始祖   2、源于任姓、黄帝子部落禺虢为任姓,任氏族也是黄帝时代12个重要氏族之一。地处东夷族。禺虢生禺京,其后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国、公元前670年被齐灭掉!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国、[5]   3!源于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居于外城的遂以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后代多改姓单姓郭氏,这类郭姓主要发生在先秦时期的北方地区!也无法弄清其族源和姓属,[6]   4,源自少数民5161族   ①回族,回族郭姓的祖先是西域波斯人伊本·库斯·德4350广贡·纳姆,汉名叫做郭广德!“库斯”与“郭8845氏”谐音?这就是回族人汉字姓的由来?泉州和惠安回族以及迁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多为郭广德的后裔、[7]   ②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郭尔0713罗斯氏,郭尔罗特氏,郭齐里氏!其汉化姓氏均为郭氏、    ③源于满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郭珲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贵益昆部落,汉义“钩子”!居黑龙江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姓为郭氏、其他还有满族郭佳氏!郭勒本氏、托勒佳氏。郭齐里氏等、。

李的姓氏来源20字数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1445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李!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1985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姓氏‘庆’的人为何那么少呢?谁能告诉我姓氏‘庆’的来源?谢谢啦!

  庆(Q4015ìng )姓!源出有二。一是出自姜姓。为春秋时公孙庆克之后!以父名为氏、二是出自妫姓、为春秋时陈桓公五世孙之后有庆姓、据《潜夫论》载。庆姓为春秋时陈国公族之后,而又有为陈桓公五世孙改妫姓为庆姓、称为庆氏。姓氏源流  1.据《通志·氏族略》载:“贺氏即庆氏、姜姓、齐桓公之支庶也,汉时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讳改为贺氏!”齐桓公之子无亏生公孙庆克,其子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春秋时、齐有庆封。晋有庆郑,皆齐桓公之支庶!庆封于齐灵公时任大夫,庄公时与崔杼同为上卿、执掌国政,后二人再升为左右相国。因崔杼家内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其后庆封将政事交儿子庆舍处理。而自己则荒淫无度、引起了满朝对庆氏的不满?后庆封亲信卢蒲癸与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庆舍、庆封见势不妙。逃至吴国。吴王将朱方(今江苏省丹徒县东南)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自此。庆氏富于吴、至西汉末!其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至汉代时!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姓多改为同义的“贺”姓,   2.出自妫姓,陈国有庆虎、庆寅。   3.出自姬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为鲁庄公弟弟、在鲁国制造了一系列的祸乱,   4.出自姬姓唐叔。"栾!郤。胥,原!孤。续。庆!伯,降在皂吏",庆为晋公族、晋有庆郑。 迁徙分布  庆姓出自姜姓?起源于春秋初期,齐桓公的裔孙名公孙庆克!其子名庆封,从他以后!他的家族就以“庆”为姓,因此。贺姓起源于庆姓!贺姓郡望广平!会稽!贺姓南迁的源头可以6012追溯到庆封!庆封与齐国大夫6683崔杼一起、在齐灵公死后,珐除公子牙,立公子光为齐庄公,但是不9485久又弑齐庄公!改立齐景公,于是激起了齐国贵族的不满!他们首先煽动庆封杀死崔杼、随后又进一步发动政变、屠杀庆氏宗族,庆封出逃吴国。受封于朱方(今江苏省镇江东部),后来,残存的庆氏宗族也辗转南来!另一支为春秋时陈桓公五世孙之后!有改妫姓为庆姓的。在汉朝时。因避讳汉安帝的父亲刘1429庆的名讳?而改姓贺、也有改5950姓荆的!庆姓是当今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上海之松江、嘉定,福建之浦城。广东之吴川、安徽之淮南。云南之马关!山东之平邑!新泰,东明。河南之驻马店。山西之太原,汾阳、江西之丰城、湖南之湘潭!浙江之义乌。台湾之台北!四川之武胜,泸定,陕西之韩城,西安。北京等地均有此姓,庆姓5448望居广陵(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故城在今天江苏省杨州市一带)、河内5136(楚汉之际置。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

魏姓氏来源

  由来:     在西周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中,有一个毕国。统治毕国的君主是毕公高、到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万在晋国做官、晋献公把魏国的旧土地赐给他!作为2557他的封邑、命为为大夫。   2098晋献公死后,毕万家族势力强大!他的子孙用封邑作为姓。称为魏氏、公元前225年,亡国以后的魏国国民、为纪念故国、用国号为姓氏、又形成一批魏姓居民,     魏氏早期主要是在现在的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居住到湖北,湖南省境、东汉时、江南一些地方已经有魏姓居民!    魏姓人才济济?秦末有个被陈胜起义军立为魏王的魏咎、他的弟弟魏豹作为汉初诸侯王。西西汉有大臣魏相,隋末有个河北农民起义首领魏刀儿!唐代!魏姓有魏徵。,魏元忠。魏知古。魏暮、魏扶等6人先后任宰相,北宋有个诗人叫魏野、南宁有个名将魏胜。学者魏了翁,明代有个戏曲音乐家魏良辅还有专断国政的宦官魏忠贤。清代有个治程和朱理学的保和殿大学士魏裔介!刑部尚书魏象枢、还有散文学家魏禧!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魏源。文学家7292魏秀仁现代有个作家叫魏金枝,     魏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居在第47位、。

百家姓 姓氏胡的来源

  胡姓的由来   胡姓:以谥为氏     胡姓为当今中国第13大姓。占总人口的1.31%!  1333 关于胡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主要的两种说法均与陈地有关:一是以陈胡公谥号为氏、二是以国为氏、春秋有胡国!子爵!其地在3170陈国附近?是附庸于陈国的一个小国!   古代姓氏学著作认为!以谥为氏是胡姓的主要源头、唐代林宝《元和姓纂》上说:"胡?帝舜之后、胡公封陈、子孙以谥为氏。系出妫姓,"林宝所依据的是出于汉代的《世本》一书!《世本》中对胡姓来源的解释是:"周武王封虞满于陈,谥胡公。因氏",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妫满为什么得了一个"胡公"的谥号。或者说!"胡"字包含着一个什么样的美好意义、   关于妫满谥号"胡公"的由来,我们从周代的谥法中也许能找到一些线索,《逸周书·谥法解》云:"0485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胡,即是年老高寿的意思、也就是说!妫满年高寿长、人乐其寿、故以其寿而谥之曰"胡"、   但是!是谁最先以胡为姓的,遍查古代姓氏书籍。难以考究,广州市胡海先生为调查全国安定《胡氏族谱》。从1991年8月到1996年9月,自费踏 13省。遍寻资料。历千辛万苦、从民间浩翰的家谱史料中?做出结论!认为陈国最后一个国君陈胡公20世孙陈闵公亡国后,他的两个儿子逃往阳武户牖避难。其中陈衍、生子二:长4529子名琏。次子名玙、琏以国为氏!姓陈。玙以胡公谥号为氏。姓胡。玙生澄、于是有胡氏一系。此为一说,但从胡公妫满到其21世孙玙。其间相距六百余年、若以胡公谥号为氏。当在胡公孙辈三。四代之间、不一定会延续到21世。有的胡氏族谱上说,胡氏始于陈胡公长子申公犀侯!胡公有二子!长子名犀侯!为申公。以胡公谥号为氏。姓胡,次子名皋羊。继兄即位。为相公。此又为一说!   对胡氏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源于胡子国。以国为氏。春秋时有两个胡子国、一为7465姬姓胡国、在今河南郾城一带?与郑国相邻,与陈国不远。一为归姓胡国?在今安徽阜阳一带,与陈国相邻!这个胡国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小国!而是陈国的一个附庸国!《左传》载,"十五年吴王僚使公子光伐陈,取胡。沈而去,"这里的胡国和沈国、都是附庸于陈国的子国,陈国后期国力衰弱。自顾不遐,胡国先为吴国所掠,后亡于楚国、归姓胡国亡国后!后人分为两支!一为胡姓、一为归姓!   关于胡公的这两个来源,宋代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说:"胡氏,子爵、其地7782在今颍州汝阳西三里胡城是也、春秋定公十五年!楚灭之、其后以国为氏,或云:胡公满封于陈、其后7689亦为胡氏,"他在这里提出了两个来源!但最早的姓氏书籍!早在汉代的《世本》认为胡姓源于陈胡公。且大多数胡姓族谱均记为源9408于陈胡公。所以我们还是取胡姓以胡公谥号为氏,与陈姓同源之说!     胡氏家谱源流甚早。现有确切文字可查的是宋代修的族谱,朱熹有《胡氏族谱序》存于世、《序》云:   胡氏之先自周武王封舜后胡公于陈!子孙以谥为姓、历汉文恭公!以迄晋关内侯质为立谱之鼻祖!相传二十五世,中间序昭穆。别疏戚!因流溯源、由本达枝!作谱以传,庶几不忘本也,胡氏子孙继此能自振于时,则斯谱之传愈久愈光?由一世及千万世,莫可量也!   胡姓的郡望在唐代以前。主要在安定,新蔡两地,其中安定声望最高!安定郡在今宁夏固原。安定成为胡姓著名的郡望是在两晋时期。据《元和姓纂》记载,西汉时胡建始居安定。胡建曾任安定太守?"出门名户。占系陈国"!即为陈国胡公满的后裔。东汉时!太尉胡广......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