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莫的姓氏来源8

  莫姓,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源于高阳氏,出自上古颛顼帝所建的鄚阳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颛顼是昌意之子。黄帝之孙、是炎黄部落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     莫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2013百家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99位?人口约二百三十三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7805数的0.18%左右,人口第一大省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来宾市!其次为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广东省东莞市!再者为湖南省!贵州省!浙江省。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

姓氏“何”的来源

  何     拼音:HE 2008-03-09     一,姓7966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封于韩!灭国。其后裔韩武子(另一种说法是韩武子是晋同族曲沃桓叔后裔,即周成王弟姬唐叔虞之后)仕晋,封于韩原,以地为氏,后来与赵!魏三家分晋、成为诸侯、秦始8083皇灭六国!韩氏族裔遁逃江淮之间!因改姓何。   2、他氏改姓!东汉灵帝大将军何进异父弟朱苗为车骑将军!改姓何。另有南方郝姓由于古代语音流传后来书写作何、郝姓原为北方姓氏。亦为南方郝、杨,刘三大姓之一(见《新唐书·南蛮传》)。郝古音按《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3992黑各切、从音壑!(见《康熙字典》)古代语言相传较多、书写较少!南方语音音调更有曲折变化!因此郝、何同音,经过历代流传。因此南方部分郝姓渐渐被改为何姓!   3!赐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鲜卑姓0752贺拔氏改为汉姓何氏,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归顺明朝!世袭河州卫指挥同知,赐姓何氏、   4、以国名为氏!唐朝时中亚地区有九个突厥族小国!史称“昭武九姓”, 后来内迁中原。各以国名为氏,、

“常”这个姓氏的来源

  常(Cháng)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康叔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为西州时卫康叔支庶子孙、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周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封,卫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的始祖。所以、《新唐8105书·宰相世系》说:“常氏出自姬姓?卫康叔支孙食采常邑、因以为氏!”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国于前254年沦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为秦所灭!周初、周公大肆分封诸侯。诸侯又分封采邑!卫康叔把他的一个儿子封邑在常(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卫国灭亡后、其后裔有以国为氏姓卫!也有以邑为氏姓常的。史称常姓正宗,同时。也不能排除殷商后裔有改姓卫或常的。是为山东常姓?   2。出自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之后!相传祖姓常氏!《姓氏考略》载:“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常姓当此出。”相传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以常为氏的古人相当多、相传周族与商7566族的首领高辛氏次妃为常仪?以善6550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帝王纪》说她是帝喾之次妃。生帝挚、因古代“仪”与“娥”同声通用?故后世的嫦娥奔月故事有可能是由常仪占月附会而成、《史记·五帝本纪》有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的记载!常先曾被黄帝任命6847为大司空(掌管工程的官)这是见于史载的最早的常姓,清人张满《姓氏寻源》说:“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先为大司空。常姓宜出于此!”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帝喾的都城在今河南省偃师市、故中国最早的常姓出于河南,因此!常姓应该说五千年前就有了。是为河南常氏!   3!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吴王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吴王封其支庶于常(今江苏省常州一带)、其后以3961封邑名为氏!是为江苏常姓。另一支“常”姓出自战国时吴国公族之后裔?也源于姬姓,即南宋罗泌《路史》所云“吴后有常氏”、又据《姓氏考略》所载:“吴后有常姓”、吴国始5682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大伯和仲雍、建都于吴(今江苏省苏州)!但吴国公族后代何人何时因何而得为常氏!未见古籍记载,尚待进一3530步考证。   4、出自恒姓,为避讳改姓而来?据《通志·氏族略》载。古代“恒”!“常”同义。北宋真宗名赵恒!因避名讳之故!恒姓改姓常、恒姓本是楚国公族恒思公之后、此即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又有恒、

姓氏代的来源

一! 姓氏起源 代姓来源与戴姓相同、是戴姓的白字,来源有四: 1, 黄帝乃代姓之鼻祖, 2! 出自子姓!为0749商汤的后裔!以諡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諡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諡号“代”为氏,是为1505河南戴氏, 3、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1688时有戴国、为姬8994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6724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戴”为氏! 4, 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二!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戴氏主要在其发祥地豫东一带发展繁衍、到了汉代,戴氏开始有迁居豫南。江浙!山东等地的!三国至南北朝时。戴0802氏又有迁居安徽!湖北者、如西2074汉时的戴遵为慎阳(今河南正阳县北)人。戴崇为沛(今江苏沛县)人,又如东汉时的戴就为上虞(今属浙江)人,戴巨集,戴封均为刚(今山东宁阳县北)人!唐初!戴氏开始入闽、据《元和姓纂》所列当时戴氏聚居点有济北(今山东长清县西南)!谯国(今安徽亳州)、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魏郡斥丘(近河北成安)河东桑泉(今山西临晋)等?清代初年时。广东焦岭县一支戴氏后裔迁往台湾屏东!其后分布于高雄,桃园。新竹等地。清代以后。还有福建戴氏陆续迁往台湾,此后!又有戴氏族人迁往海外、 ,

姓氏"陈"的来源?

  一、来源有五     1,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洒洒     2。出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6128国为氏?就是陈氏,除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   一,陈哀公之子留,避居陈留!   二,陈泯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   三,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9696寔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3、出自白永贵之后、 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之陈氏!   4、刘矫的后裔也有改陈姓的?   5,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     二,迁徙分布     自陈国内乱后、陈氏有几次外迁?分别为陈留!阳武户牍乡和固始。唐4364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有两次南迁福建,     一是唐高宗总章二年、朝廷派陈政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蛮獠啸乱",陈政卒后。其子陈元光代父领兵!平定局势后,设置了漳州郡,因之被后人称为"开漳圣王",其子孙称为"开漳圣王派"。     二是颖川陈实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1765至福建同安!其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为陈氏入台始祖,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煚,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传8世13王。历时175年。   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去的水手。此后有的在琉球群岛落户,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谋生。例如!陈臣留率亲族百余人迁居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另有一些人迁至菲律宾!泰国。印度0412尼西亚和美、英!法,澳大利亚等国家,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把黄帝之1748后封于蓟。帝尧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     【郡望】 颖川郡:秦时置郡。此支陈氏、其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     广陵郡:西汉置国、此支陈氏、出自汉武帝之子刘胥之后所改陈姓后裔、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匈奴族陈氏,   武当郡:北魏置郡、这一支出自陈寔之后、   冯翊郡:汉武4413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陈宣帝之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   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唐代迁居!

王字姓氏的来源及文化内涵 10分

  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6507源自姬姓!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探究起姓氏的来源!从中可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1,源出姬姓,    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和王子侨!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3465遂以王为氏,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   姬姓王有三个分支:    ①源出东周毕公之后,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任晋国司徒,受封于魏,战国时魏!韩,0214赵三家瓜分晋国,秦灭魏后!后裔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做官,被封于1671兰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后!故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   ②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6400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   ③源出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   2,源出子姓、   商朝末年、纣5251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为氏!1454从先秦至汉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3、源自妫姓、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武王灭商后。虞舜的后代妫满被封于陈,1335至陈完在齐国任官后!改为田氏!秦灭齐后、齐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由田姓改为王姓。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汉朝王莽就源自此支王姓。   4,源出燕国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   5。出自少数民族、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外族用王姓的主要有:汉时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时高丽人,鲜卑族人!隋唐时月氏人,唐朝时回纥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朝时女真人,北宋时西夏党项人、元朝时蒙古人。清朝时满洲人等、这7151些外族王姓随着时间同化为汉族王姓,我国北方地区多王姓与北方民族改用汉姓时优先使用王姓有密切关系、   2014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王姓人口达到94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中国东部地区占了王姓总人口的38.3%,中部占了王姓人口的26.0%?西部占了王姓人口23.5%。东北占了王姓人口的12.2%。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区。!

姓"起"的姓氏来源和,姓\“起”的大概有多少人?

  ‘茅’\、湖南湘潭一带,大部分人弃\“5337起”姓不用?‘启’2891等姓为同族分支,都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姬郑的后世子孙、现主要聚居在陕西西扶风,河南宜阳;“起”姓(五行\、‘齐’;“木”10数)!六百年前始有记载。与‘毛’、

岑姓氏的来源?

  岑(Cén)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为0108周代周武王堂弟姬渠之后?以国名为氏,上古周朝时。周武王将其堂弟姬渠封于岑(今陕西省韩城一带),建立岑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算起来已经有了3000年的悠久历史!关于岑姓氏源流、6103是见诸秦相吕不韦所著的那一部自称“有能增减一字者即以千金赏之”的《吕氏春秋》!该书指出:“周文王封其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其地也、今梁国岑亭是也,”另外。《通志氏族略》也指出:“周武王封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这两段考据文字、内容上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唯一的不同!是前者认为岑子是周文王所封、而后者认为是周武王所封、这一点差别。目前虽然无从弄清楚!好在不管1968是何人所封!得姓的年代都差不多,所以不妨认为无关宏旨!不必在这上面多加推敲、3000年前,周朝的开国天子把同父异母的兄弟之子渠封为岑。子孙以国为氏!就产生了“岑”这个古老的姓氏!当时的岑邑!根据考证。是在今陕西省的韩城县境内!可见得后世姓岑的汉人!最初都是发源于这个地方。   2!出自小数民族中有岑姓。根据《姓氏考略》所记载的:“望出南阳、又、两越娌人多岑姓”,则南方、是有很多姓岑的外族的。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的西南有一县名为岑溪,贵州有一个叫做岑巩的地方、可能跟当地的众多岑姓,不无关系、不过、源自古公亶父的汉族岑姓,后来主要是繁衍于河南省的南阳一带!所以只要按着自己家族的播迁经过逐步推溯。今日岑姓的人士也不难找到自己的真正血统和来处。    岑姓始祖:岑彭!新野位于南阳盆地中心、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形成部落!春秋属楚国,秦时属穰县!西汉初置县,这里既是岑氏宗亲的祖居地、又是汉室中兴的策源地和三国蜀汉政权的发祥地,影响久远!新朝末、刘秀起8979兵新野!在以岑彭为代表的一批文武英贤辅佐下。建立了东汉政权,岑4718彭持军有方。英勇善战!是被汉明帝册封的二十八宿之一!汉以后的华夏岑氏族人。遂尊奉“舞阴侯征南大将8469军”——岑彭为岑氏的得姓始祖。!

姓氏‘庆’的人为何那么少呢?谁能告诉我姓氏‘庆’的来源?谢谢啦!

9491  庆(Qìng )姓!源出有二、一是7922出自姜姓,为春秋时公孙庆克之后、以父名为氏。二是出自妫姓!为春秋时陈桓公五世孙之后有庆姓!据《潜夫论》载。庆姓为春秋时陈国公族之后。而又有为陈桓公五世孙改妫姓为庆姓,称为庆氏。姓氏源流  1.据《通志·氏族略》载:“贺氏即庆氏!姜姓,齐桓公之支庶也。汉时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讳改为贺氏!”齐桓公之子无亏生公孙庆克,7259其子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春秋时,齐有庆封、晋有庆郑。皆齐桓公之支庶,庆封于齐灵公时任大夫、庄公时与崔杼同为上卿,执掌国政、后二人再升为左右相国!因崔杼8385家内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其后庆封将政事交儿子庆舍处理!而自己则荒淫无度,引起了满朝对庆氏的不满!后庆封亲4662信卢蒲癸与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庆舍、庆封见势不妙,逃至吴国!吴王将朱方(今江苏省丹徒县东南)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自此!庆氏富于吴、至西汉末,其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至汉代时、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姓多改为同义的“贺”姓。   2.出自妫姓!陈国有庆虎,庆寅,    3.出自姬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为鲁庄公弟弟,在鲁国制造了一系列的祸乱,   4.出自姬姓唐叔、"栾。郤,胥、原,孤!续,庆。伯、降在皂吏",庆为晋公族!晋有庆郑、 迁徙分布  庆姓出自姜姓!起源于春秋初期。齐桓公的裔孙名公孙庆克,其子名庆封、从他以后,他的家族就以“庆1413”为姓,因此。贺姓起源于庆姓,贺姓郡望广平?会稽、贺姓南迁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庆封!庆封与齐国大夫崔杼一起、在齐灵0092公死后?珐除公子牙。立公子光为齐庄公、但是不久又弑齐庄公、改立齐景公,于是激起了齐国贵族的不满!他们首先煽动庆封杀死崔杼、6485随后又进一步发动政变?屠杀庆氏宗族。庆封出逃吴国,受封于朱方(今江苏省镇江东部)、后来。残存的庆氏宗族也辗转南来。另一支为春秋时陈桓公五世孙之后!有改妫姓为庆姓的、在汉朝时。因避讳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而改姓贺、也有改姓荆的。庆姓是当今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上海之松江,嘉定!福建之浦城,广东之吴川!安徽之淮南。云南之马关,山东之平邑、新泰、东明。河南之驻马店,山西之太原、汾阳,江西之丰城,湖南之湘潭。浙江之义乌!台湾之台北,四川之武胜!泸定,陕西之韩城,西安!北京等地均有此姓!庆姓望居广广陵(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故城在今天江苏省杨州市一带)、河内(楚汉之际置,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

姓氏孙的来源

  一,姓氏来源   远古帝喾高辛氏之孙玄元、有功于唐尧!受封为路中侯!其后子孙便以路为姓,世代相传,   二、郡望堂号   汉置内黄郡!现在河南省内黄县、   三、历代名人   路博德——汉朝平州人,以右北平大守从西汉名将霍去病去打匈奴、吃苦耐劳,杀敌勇猛。屡立战功!被朝廷封2240为符离侯!路敬淳——唐朝临清人?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9924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0168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8377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名汝悌!字友于,山东诸城人。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后因病归国。嗣任北京《益世报》编辑、民国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张作霖逮捕遇,年32岁!   「路」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帝挚子玄元。 尧时于中路、夏代为侯国。子孙以国为「路」氏。   二: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有潞子国!在今(唐代)上党潞县!子孙以路为氏!参看「潞」氏条。又《姓氏急就篇注》云:「路」,水名(9508即今山西浊漳河)?因以5676为县(即潞县)?居者氏焉,   三:为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云: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三字姓「没路真」氏、进入中原后改为路氏、家族名人路振。字子发!宋代湘潭人!淳化年间(公元990 - 994年)进士。历官太常博士,左司谏等。振文词秀美、尤善词、多警句!科举时。宋太宗试《卮言日出赋》。应试者数百、名人亦有难色?时3683振尚不知名,然其赋典故尤丰,7946太宗十分赞许、   路博德   西汉西河郡平州人、任右北平太守?随霍去病出征有功,封符离侯、后封8933伏波将军,伐破南粤,地望分布河北大名县?河南襄城县、河南开封,河南洛阳市《姓纂》的有关路姓记载是这样的:“炎帝之后!黄帝封其支子于潞,春秋时潞子婴儿是也。今上党潞县、子孙以路为氏。望出阳平,襄城、陈留、东阳、河南!”由此看来。路姓始祖的繁荣滋长于潞子一带、已经有了悠长的5000年时间、他们当初是由于潞水之名而得姓、潞水却由于路姓人士的世代绵延而闻名,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异常?   源自上古炎帝神农氏的路氏。到了1100多年以前的唐宪宗元和年间(姓纂系此时之作)。便1424已经从山西潞水的老家,逐渐迁到了陕西的阳平,安定。以及河南的襄城。陈留等地!可见得路姓子孙的播迁、也跟其他许多古老的姓氏一样、是自北而南,然后遍及于全国各地的。   不过。我国后世的路氏,并非仅仅只有源自炎帝神农氏的一支。他们的组成份子较多!有的是帝喾高辛7096氏的后裔,有的来自五胡乱华时期的外族!有的则是满洲旗2389人的后代!至少有5种不同的来源!   这个集天下精英于一堂的古老姓氏。很早便在我国历史上出人头地!汉代路温舒和路博德的事迹足以说明?路温舒是一位了不起的法律学家,他在1900年前的西西汉宣帝之时!就主张“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则太平之风可兴”!堪称法律之学的先知、路博德,则是汉武帝时随霍去病六击匈奴建立不世奇功的名将,曾被封为符离候显达异常、   唐代真是路氏的一段黄金时代。路群,路岩父子在唐懿宗咸通年间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