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齐这个姓氏的来源?

  齐(Qí 齐)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太公之后.以国名为氏.   据和所载.炎帝之裔.太公望子牙被封于营丘.建立齐国(故城在今山东省临淄).子孙以国为氏.Tong志.氏族略>载:[太公望封于齐.子孙以国为氏."   齐姓始祖为姜太公子牙.是炎帝之后.发源于山东省营丘(今临淄).姜太公封齐的故事.流传很广.主要是说炎帝的后裔四岳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国(在今河南省南阳).商朝末年吕国出了一位很有才干的人.姓姜名尚.字子牙.以国名为姓.称为吕尚.当时商朝几代君主不昏即暴.所以.吕尚虽有满腹经纶.毫无用武之地.吕尚年过七十.仍在寻找显示才华的良机.这时.西方周围的西伯姬昌广招贤士.吕尚听说到消息.立即赶去.但他没有马上去拜见西伯昌.却于渭水支流兹泉河边用直钩下钓.而且口中念念有词:[短竿直线守潘溪.这个机关谁人知?只钓当朝君与臣.何尝意在水中鱼."见者无不惊讶可笑.有一天.西伯昌外出打猎.进行占卜.说此行将得一位辅国贤才.西伯昌听说吕尚直钩垂钓之事以后.料定他决非等闲之辈.必有天才.于是躬身前往.来到渭水之滨.上前同他攀谈.西伯昌听了吕尚很有见地的谈吐.即恭清吕尚同坐一车.亲自执鞭驾驶.回到宫中.封为国师.号称[太公望".太公望为西伯昌出了许多好主意.使周的实力和声望大大提高.西伯昌死后.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对他更是言听计从.在吕尚的辅佐下.周武王终于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称为霸主.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蔡国.齐国疆域扩展到山东东部.西到黄河.东到大海.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尽属齐国.春秋末年.齐国国势衰危.君权逐渐为大臣田氏所取代.姜姓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称为齐氏.     2.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大夫齐子之后.以祖字为氏.   据和所载.春秋时卫大夫齐子之后.其名不可考.齐子为其字.其子孙以祖父之字命姓.成为齐姓一支.     3.出自是姓.为唐代宣城郡司马齐光之后.改为齐姓.   据所载.唐代宣城郡司马齐光.原姓是.其后代改姓齐氏.     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① 据所载(下同).武都氐人有齐姓.   ② 清满洲八旗姓喜塔喇氏.齐佳氏等均有改为齐姓者.   ③ 清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有齐姓.为纳西族.   ④ 今满.赫?

莫的姓氏来源8

  莫姓,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源于高阳氏。出自上古颛顼帝所建的鄚阳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颛顼是昌意之子,黄帝之孙!是炎黄部落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     莫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2013百家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99位!人口约二百三十三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左右。人口第一大省为广2514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来宾市!其次为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广东省东莞市。再者7603为湖南省、贵州省,浙江省!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

姓氏“何”的来源

  何     拼音:HE 2008-03-09     一?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武王0923之子封于韩?灭国、其后裔韩武子(另一种说法是韩武子是晋同族曲沃桓叔后裔!即周成王弟姬唐叔虞之后)仕晋!封于韩原、以地为氏、后来与赵!魏三家分晋。成为诸侯。秦始皇灭六国!韩氏族裔遁逃江淮之间!因改姓何,   2。他氏改姓。东汉灵帝大将军何进异父弟朱苗为车骑将军?改姓何。另有南方郝姓由于古代语音流传后来书写作何、郝姓原为北方姓氏。亦为南方郝!杨、刘三大姓之一(见《新唐书·南蛮传》),郝古音按《广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从音壑,(见《康熙3943字典》)古代语言相传较多。书写较少!南方语音音调更有曲折变化、因此郝,何同音。经过历代流传,因此南方部分郝姓渐渐被改为何姓!   3,赐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鲜卑姓贺拔氏改为汉姓何氏!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归顺明朝、世袭河州卫指挥同知,赐姓何氏!   4,以国名为氏、唐朝时中亚地区有九个突厥族小国,5829史称“昭武九姓”、 后来内迁中原。各以国名为氏、,

郑姓氏的来源

  1.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华县东,居棫林!徙拾)、史称郑桓公,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占据!郑人奔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氏。就得郑氏! 哗   2.出自少数民族。回族中较有影响的郑姓人、出自明朝皇帝朱棣赐姓!主要是明代航海家郑和养子郑赐后代。原是来自西西域的外族人。因同化改用汉族人通常所用姓氏!土家,朝鲜。瑶、京,纳西。白。哈尼。裕固等民族均有郑姓!、

有谁知道“秦”姓的家谱?还有姓氏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后就怀孕了。生下了儿子大业!大业之子大费(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3391帝舜赐他姓嬴!伯益的后人有个叫大骆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陇西秦亭为附庸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秦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进一步统一了全国。秦灭后。王族子孙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秦氏,   2、出自姬姓。为文王的后裔。以邑为氏、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后裔食采于秦邑!其后有以邑为姓!称秦氏、史称秦姓正宗。   3!古2082代大秦人来中国,有的就以"秦"为氏。大0948秦即罗马帝国!东汉、晋朝1595时大秦皆曾遣使来中国通好,有留居不归者!以"秦"姓传也、古时西域称中国为秦!后来西方国家通称中国为支那。即"秦"音之变,   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秦氏主要分布于今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河北等省,西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迁徙关1374东大族充实关中!秦氏有一支自鲁徙居扶风茂陵、这支秦氏人丁兴旺!官宦众多,西汉时有秦袭等5人同时任郡守一级的官。故世号"万石秦氏"、秦末有秦同。从刘邦击3269项羽有!被封为彭侯!是知山东秦氏于西汉处有迁至今江苏者,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秦氏还分布于今甘肃?四川、山西等省。宋。元,明时期!秦氏有迁至今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历清至近现代。分布地更广、还有不2657少人移居海外,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三贤堂":因孔门七十二大贤中有秦祖,秦商、秦非,秦冉四位、三,不是普通地说一二三!而是指多数的意思!   "乐善堂":孔子因为看到七十二大贤中、姓秦的竟占了四位。夸奖秦氏好道乐善、所以又叫"乐善堂",   "养真堂":秦氏好道乐善,能注重养真(本性的善)。所以又叫"养真堂"、   "忠孝堂":秦琼的后人因为秦琼是唐朝开国元勋?既忠且孝,因名"忠孝堂"、   "淮海堂":宋代词人秦少游的后人因为秦少游著有《淮海集》传世!所以叫"淮海堂"。   "五礼堂":清刑部尚书秦蕙田。立朝30年、刚介自守。9429著有《五礼通考》!因名"五礼堂"!  2288 【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 3253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   四,家乘谱牒   上海:陈行秦氏支谱初稿、练川秦氏宗谱十二卷、泗泾秦氏宗谱四卷   江苏:秦氏支谱六卷?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无锡陡门秦氏宗谱十卷、洞庭秦氏七修宗谱五卷首一卷末、

请问姓氏:宁的来源

宁姓 一、姓氏源流 宁(Nìng 甯)姓源出有三: 1!出自嬴姓。以諡号为氏。据《姓纂》和《急就篇》记载:“宁氏与秦同姓!秦襄公2768曾孙諡宁公!支庶因以为姓、”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襄公有曾孙去世后諡号“宁”,其支庶子孙有以其諡号“宁”为氏、世代相传姓宁! 2。出自姬姓、来源于封地。以邑名为氏,上古周朝时!卫国有位公族叫卫成公、卫武公将其儿子姬季亹(Wěi 音伟)封于宁邑(今河南省修武县)。他的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称宁氏。世代相传姓宁!据《元和姓纂》四十六:“甯!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季亹、食采于甯,弟顷叔生跪。跪孙9715速生武子俞!俞生殖。殖生悼子喜。九世卿族、”又《潜夫论》引《世本》云:“甯氏出自卫武公子季亹、食采于甯。因以为氏,”再《姓氏考略》:“甯。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季亹。食采于甯!以邑为氏,望出齐郡,又与宁通!汉甯成!史记作宁城。”据此。宁氏发祥于春秋时代距今两三千年前的河北!河南一带古老家世、始祖卫康叔是周武王同母弟、当时被封为诸侯的5186周文王众多子弟之中、相当出类拨萃!卫武公则为卫国第二任国君,其在位时间相当于公元前812-758年, 3,出自满族复姓所改,清满族有宁佳氏!宁古塔氏!入关后有从汉姓习俗、改单姓为宁氏! 1644得姓始祖:季亹,宁氏的远沮乃是周文王第九子姓姬名封!因他初封于康。后人称他为康叔、周武王灭商后。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今河南省安阳)周围地区分封给他!国号“卫”。定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成为西西周卫国的始祖?传至卫成公时,其子姬季亹分封于宁邑(今河南省修武县)、后来他以邑为姓氏、其后裔世代相传姓宁。这便是宁姓的来源!到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其后裔宁相!宁渝!宁喜等,皆为卫国史籍有名的大夫,其中一名甯戚者。从卫国迁去齐国的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居住、也当上齐桓公的大夫。后来世代为官!故宁氏后人尊季亹为宁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宁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宁姓0256出自姬姓:春秋时期?卫成公将小儿子季亹封在宁(今河南省获嘉县?一说今河南省修武县)!季亹的后代中有的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称宁氏、 三、历史名人 宁 俞:卫国大夫!就是大名鼎鼎的卫武子!贤明忠勤。于卫文公有道之时,无事可见,当卫成公无道之日?却不避艰险、被孔夫子极口讚美为“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 戚:春秋初期卫国人。修德不用而商贾,宿于齐国的东门之外。有一天。率先称霸诸侯的齐桓公夜出!听到他饭牛扣牛角而歌,从歌词中,知道他的贤德,就命管仲迎拜为齐国的上卿,表现得果然高明、后来还进一步继管仲9488为齐相?千古垂名。 宁 越:战国时中牟人,他家世代种田为生?但他感到种田太辛苦、便问朋友说:“怎样才能免除种田的辛苦、”他的朋友说:“如果你能立志求学,苦读30年、就6825不用再种田了、”他说:“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不休息!别人睡觉的时候,我不睡觉,我苦读15年。应当有所成就、”他刻苦1360读书15年,因为品学兼优。周成公就聘他为师。终于实现了他的志愿。 宁 成:西7070汉官吏?南阳穰县(今河南省邓县)人、他任济南都尉时。执法严厉。后来任关都尉时,出入关的人都哀叹:“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后辞官回乡经营!果然大富大贵。家族昌盛。 宁 玉:元朝将军。能拉强弓,力大过人,为朝廷立功而当大官,他虽是武将。但很有修养。谦虚待人!深受讚扬! 宁原悌:壮族历史上最早的史学家、钦江县人、出生宦海门第!曾祖为廉州刺史。父封谏议大夫!少年时勤奋好学,才识过人,唐武后永昌元年(689年)会试考取进士。又参......馀下全文>> ,

朱的姓氏来源

  朱姓的来源和演变   朱姓起源主要有五大支系:朱襄氏之裔?曹姓!狸姓!子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朱襄氏,朱襄氏族是以蜘蛛为图腾。亦有认为是以赤心木(一种树心为红色的树)为图腾。活动于河南淮阳一带的部落、其后有朱姓。有5 000多年的历史、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舜臣朱虎!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孙表现不俗,西周的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名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在先秦时一直活跃在冀鲁豫地区!   第二支出自曹姓!黄帝之裔高阳氏0761颛顼之后?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的第五子安、曹姓,曹部落以枣为图腾。始居于陕西周至,后东迁河南灵宝东的曹阳,舜。夏至商初、曹人一直居于曹阳,商朝初再东迁河南滑县东的漕邑。殷商初!曹人被迫东迁于山东定陶!曹部落中有一支朱氏族,居住在曹阳之西南的朱阳?朱人随曹人而迁移,商朝时迁移到河南淮阳原朱襄氏居住过的地方、春秋时为陈国的株邑、西周初、周武王封女婿妫满于陈!夺株邑并入陈国,并封曹姓朱人的后裔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建立邾国,为鲁国附庸。公元前614年4196迁到绎!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一部分邾人南迁朱方!今江苏丹徒东南、战国中叶,楚宜王灭邾国。并迁邾人于楚的邾地,今湖北黄冈西北、邾人遂以邾为氏、继而去邑为朱姓!曹姓朱氏是朱姓中最主要的成分、在先秦时期,曹姓朱氏一直活动于豫鲁苏鄂地区。曹姓朱氏的历史也有2 400年。汉朝时沛国(今江苏徐州)成为朱姓最重要的繁衍中心和发祥地,   第三支9493系出自狸姓?帝尧之子丹朱之后!以名为氏、因丹朱封在丹水流域!在今河南淅水地区,古号丹朱!舜封丹朱为房邑侯。故称房侯,别为狸姓、丹朱部落被舜打败后、族人四散居于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湖南等地,其中一支以丹朱的名为氏!隋唐时期!其后代在沛国相县发2290展为望族。狸姓朱氏的历史也有4000年之久,   第四支源自子姓!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祀,战国后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居于江苏砀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后代以先祖名为姓、秦汉之际徙于河南南阳。东汉时已发展成朱姓大族、直到唐宋时期!南阳朱姓仍是朱姓中的著名望族、子姓朱氏的历史有2 300年。   第五支系外族和其他姓氏的改姓,从三国以来!重要的由其他姓氏改姓朱的有施!康,李!范,舒,邱!胡等姓。尤其明朝帝王的赐国姓朱,其人数之多,数目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魏晋隋唐时、北方战乱和民众大迁移、中原百姓中融入了0460大量外族的血液。朱姓中也流入外族人的基因!最主要的有:西汉的南越族的朱氏!北魏时鲜卑族慕容部的可朱浑氏族,宋朝金国的女真人兀颜氏族,清朝满洲八旗的乌苏氏?朱佳氏。珠锡哩氏等氏族的集体改姓朱!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最终同化为汉族。     朱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二十大姓之一!尤其在江浙皖地区中极有影响!朱姓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1.3,即每1 000个中国人中姓朱的人至少有13个。总人口大约在1 500余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朱姓历代名人653名,占名人总数的1.44,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一位、朱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92,排在第二十一位、朱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9,排在第十二位、   我国朱姓产生过许多世家大族。出现过无数名人,先秦以来,朱姓称帝者25人、先后建3524立了高句丽,后梁!明等政权,杰出的人物有:西汉大臣朱买臣、高句丽国君朱蒙!东汉大将朱儁、三国时魏国名僧朱士行。东晋名将朱序!南朝梁国大将朱异!唐朝2835宰相朱敬则。名将朱环、割地称秦的朱沘。割地称冀王3599的朱滔。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宋朝医学家朱肱、词人朱敦儒,诗人朱弁,南宋理学家兼教......余下全3384文>>。

唐氏的姓氏的来源

  唐姓系承叔虞 源起山西翼城唐   关于唐姓家世渊源、《姓纂》一书上面记载得很清楚:“帝尧陶唐氏之后裔封唐侯,周成王灭唐,子孙以国为姓!”另外,《姓源》和《姓氏考略》等书、也都   异口同声地指出了唐姓是“唐尧之后”!   帝尧!是帝喾高辛氏的次子?算起来1940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徙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在公元前2357年、由于其兄帝挚不贤。他就被诸侯拥立为天子,开始以“唐”为国号!   帝尧以唐为国号!那么他的子孙是什么时候开始以唐为姓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学者的考据结论是这样的:帝尧把天下禅让于虞舜之后,传0659到夏王孔甲的时候?帝尧的后裔御龙氏封为唐侯,经过1243殷商一代?到了3000多年前的周武王之时,唐侯起而作乱、而于公元前1106年被武王的儿子成王所灭,把唐国之地0679改封给其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并且被降了一级、从侯国变成了伯国、这时候!帝尧的后代也按照当时的习惯!开始有了以唐为姓,   不过、被周成王所灭的唐国、当时的位置并不在帝尧原来所居的河北省唐县,而已5023改在今山西省翼城县的南方!这个地方。后来又产生了另外一支唐氏,所以!山西翼城跟天下的唐姓是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   这另外的一支唐氏!根据《姓氏考略》和《世本》的记载、是周成王灭唐而将其他改封给唐叔虞之后、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有的就姓了唐。后来、传到唐叔虞1089的儿子樊父的时候?徙居到晋水之旁。改称为晋。现在山西翼城的唐国之地,也在晋国的掌理范围之内!换言之,当时唐国的名号虽然没有了,但那个地方,仍然是唐叔虞的后代在繁衍!实质上并无不同!   因此!天下的唐姓。是应该有两个主要来源的。一支是圣君帝尧的后代!一支则自周文王的姬姓。不过。如果再进一步推溯!则两支唐氏根本都是源自黄帝轩辕氏!仅仅是“同根异枝”而已!   唐姓的出现,不管是出自帝尧的一支,或是源自唐叔的一支、都是在3000年以前的西周初期,所以!从周代开始!这个姓氏就锋芒大露!杰出的人物不绝于史书!!这就是唐的起源和分支、

陈姓的简短来源

  1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沟!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到了陈闵公时!陈国被楚国灭、亡国后的陈国4570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有了陈的姓氏、   2陈林. 陈友谅. 陈胜. 陈平. 陈友谅   3根据统计。陈姓的有8千万人口   4陈姓族谱顶级观念森严!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大书特书!惟恐不详尽!而对一般的陈姓子弟、仅写上姓名。没其他介绍!。

魏姓氏来源

  由来:     在西周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中。有一个毕国!统治毕国5925的君主是毕公高?到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万在晋国做官,晋献公把魏国的旧土地赐给他。作为他的封邑!命为为大夫,   晋献公死后!毕万家族势力强大、他的子孙用封邑作为姓,称为魏氏、公元前225年!亡国以后的魏8531国国民,为纪念故国!用国号为姓氏?又形成一批魏姓居民。     魏氏早期主要是在现在的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居住到湖北,湖南省境、东汉时。江南一些地方9611已经有魏姓居民,   魏姓人才济济!秦末有个被陈胜起义军立为魏王的魏咎、他的弟弟魏豹作为汉初诸侯王。西汉有大臣魏相,隋末有个河北农民起义首领魏刀儿!唐代,魏姓有魏徵、、魏元忠。魏知古、魏暮,魏扶等6人先后任宰相、北宋有个诗人叫魏野。南宁有个名将魏胜。学者魏了翁、明代有个戏曲音乐家魏良辅还有专断国政的宦官魏忠贤!清代有个治程和朱理学的保和殿大学士魏裔介,刑部尚书魏象枢。还有散文学家魏禧。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魏源、文学家魏秀仁现代有个作家叫魏金枝!     魏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居在第47位,、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