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管姓氏的来源?

  一!姓氏渊源:   1!系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中国姓氏起源》及《广韵》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了周朝!封其三弟叔鲜。史称管叔在管(今河南省郑州市)。建立了管国,让他与4902蔡叔度一起管理商朝遗民?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因为成王年纪太小,就由周公旦主持朝政、管叔和蔡叔认为周公旦的统治不利于周王朝,于是联合武庚起兵发动了叛乱、很快就被周公8992旦平息?管叔0309于是被杀。管叔死后、他的后代就用以前他的封1815地名“管”作为姓氏,称管氏。   2,系自姬姓!为周穆王之后,以邑为氏!   据史籍《通志?3721氏族略》及《风俗通》所载!周穆王时。将其0023庶子分封于管邑,至管仲始显于齐,其后世子孙以邑为氏!周穆王之后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后来在齐国作了宰相。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管仲的后代也姓管、称为管氏、   3。出自他族改姓,   锡伯族瓜尔佳氏、汉姓为管!   傣族管氏,祖先原为汉族。明朝初期跟随林渶元帅攻打廲川王国(三征廲川),最后留守西南边疆、和当地的傣族通婚,逐渐变成傣族。   二。得姓始祖:管仲!   名夷吾、卒谥敬、亦名敬仲。颖上人(今安徽)、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乃周穆王之后!管仲原辅佐公子纠。并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公子小白通过装死才逃过一劫,后公子小白回国即位!即齐桓公,他不计前嫌、重3992用管仲为相、管仲感恩戴德。辅佐齐桓公实施改革?他通过通货积财!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4971五霸之首,管叔因叛乱被杀。身败名裂!而管仲声名显赫、德才兼备!又使穆王支庶之管氏扬名天下。故管氏子孙尊管仲为管氏的得姓始祖、   三!各支始祖:   管重和:管仲的第六十一世孙,元至正十七年由江苏常州郡毗陵(驿)(今常州市武进区)迁南通如东县掘港场?是为如东县掘港镇宾山管氏始祖、   管 进、管文正3198:是族旧籍山阳。宋靖康之乱徙苏州城东之东河。为苏州管氏始祖!始迁祖为进五世孙文正、明成化间迁邑之平江里龙潭上、又治宅于管家园、为吴县管氏始祖、   管新涵:元末自括苍龙泉州前东浦迁至黄岩新桥、为5895黄岩新桥管氏始祖,   管 御:北宋仁宗时自青州渡淮!先寓维扬,后徙洪州!元丰二年其子管炬卜居丹阳东永济乡之管山。后裔遂奉其为始迁祖,为丹阳管氏始祖、   管天龙。管思舜、管文绰:北宋时居浙江,五世祖管思舜迁溧阳,为溧阳管氏始祖,管思舜子管文绰!号西溪。南宋绍定间再迁邑之奉安黄雀花墩下,是为本支始7308迁之祖、西溪管氏始祖。   管 葵:宋末元初自浙之龙泉石马迁广丰齐川、齐川管氏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四,迁徙分布:   管氏主源两支。抑或文王之后!抑或穆王之后、两支均自姬姓、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在西周众多诸侯国中、管国立国早,消亡亦早。管叔鲜被诛。其子孙风流云散。到异地去栖生、时齐鲁富庶。多数子孙播迁山东、亦有南1194徙安徽、江苏北部和河南东部一带者。春秋时!管氏名人除管仲外!亦有同时代的管至父!亦为齐国人。可见此际管氏仍主要繁衍于山东,   西汉时见于史册之管氏有高祖妃2871管夫人,李陵军侯管敢。燕令管少卿、管氏郡望平原应在秦汉之际形成,东汉时农民军首领管亥。亦为齐人!中常侍管霸、顿丘人(今河南清丰)管伯,可见此际已有管氏在河南落籍。另东汉初年!有曾任山东副都军务的管思藏自豫章之带源徙居闽地宁阳招贤里羊岗坝(今福建宁化水茜张坊村)!三国时。北海郡朱虚人(今山东临朐)管宁!避居辽东三十多年。有子孙留居当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社会动荡、管氏避乱有西去秦陇!南及潇湘者、据《管氏宗谱》载:“齐鲁有管仲后裔!秦陇有管纯后裔!湖湘有管修后裔,辽东有管宁后裔。”南北朝时亦8379有管氏避居江南?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管崇即为晋陵郡人(今江苏常州)、   唐宋之际......余下全文>>。

姓氏“何”的来源

  何     拼音:HE 2008-03-09     一。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封于韩!灭国!其后裔韩武子(另一种说法是韩武子是晋同族曲沃桓叔后裔,即周成王弟姬唐叔虞之后)仕晋。封于韩原。以地为氏、后来与赵,魏三家分晋、成为诸侯。秦始皇灭六国!韩氏族裔遁逃江淮之间!因改姓何!   2!他氏改姓,东汉灵帝大将军何进异父弟朱苗为车骑将军,改姓何,另有南方郝姓由于古代语音流传后来书写作何!郝姓原为北方姓氏、亦为南方郝。杨。刘三大姓之一(见《新唐书·南蛮传》)、郝古音按《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7247正韵》黑各切,从音壑!(见《康熙字典》)古代语言相传较多。书写较少、南方语音音调更有曲折变化,因此郝、何同音、经过历代流传、因此南方部分郝姓渐渐被改为何姓。   3!赐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鲜卑姓贺拔氏改为汉姓何氏、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归顺明朝!世袭河州卫指挥同知。赐姓何氏,   4。以国名为氏、唐朝时中亚地区有九个突厥族小国。史称“昭武九姓”, 后来内迁中原。各以国名为氏。!

向姓氏的来源

  姓氏起源1   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神农氏有裔1805孙名向。被封为诸侯!其后代子孙以向为姓、遂成向姓、 姓氏起源2   出自祁姓、为帝尧的后裔、以国为姓。周代有向国、故址在5019今山东莒县南部,后来国灭,向国国君的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向姓的一支。 姓氏起源3   出自子姓。为汤王的后代!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桓公有子名肸(音b)。字向夫!世代为宋国卿士、其后亦姓向!成为向氏, 姓氏起源4 5996  出自司马复姓,起因:因诸葛亮借地不还(现为湘西地区)、囤兵赶跑当地的土家族!其首领将军姓司马,诸葛亮赐其向姓(向:意思为向着太阳的窗户),并长期居住、此首领后生九子、分别行成6289现在的九支向姓。湘西地区现存住要为其中的四支、四川重庆现在其中的一支!还有一支在贵州!其他几支现存已很少,无法考证, 姓氏起源5   出自相、湘西西土家向姓!相传改自相姓、有相单程。有土家首领人物、 姓氏起源6   相传这土家三神之一的巴务相后代。现今湘西还有众多的向王天子庙、正是供奉的巴务相(向王天子、向佬官人)!。

洪这个姓氏的来源?

洪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1507约佔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六, ▲寻根溯源 洪姓来源有六: 1,出自共工。据《元和姓纂》及《尚书》等所载。共工7343之后本姓共!后因避仇改洪姓、 2。共国之后所改,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西周有共国(故城在今河南辉县)、子孙以国为氏、后加水成洪、 3。据《路史》所载,相传帝鸿(即轩辕氏)之后有洪姓, 4、周时扬侯国!因建都洪洞!又称洪洞国!子孙以国为氏。 5。避讳而改!据《百家姓考略》所载?豫章巨集姓!常州弘姓为避唐明皇讳而改洪姓。据《姓源韵谱》所载?五代刘弘昌!刘弘果为避宋太祖之父讳而改洪姓, 6。出自他族改姓,清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洪佳氏,巨集义氏等后全部或部分改姓洪!裕固族克孜勒氏!汉姓为洪!清高丽人姓。凡四派。出南大门!得州!易州!开城府等地!今满、朝鲜,蒙古!壮。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共工、上古炎帝的后裔、黄帝时任水官。史书4811云:“共工?人面!蛇身、朱发。”是把共工神化的一种描绘!其活动中心应在黄河中游。近伊,洛流域,据古史记载、他曾与3743颛顼争为帝?怒而撞不周之山,使支援天的柱子被撞断、地的四角也裂开,所有这些神话般的描绘都是在说明炎黄两系争权斗争的激烈?为了怀念这位先人。遂有共姓,后因避仇。又因共工有水德。成洪姓、尊共工为洪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上古时期的共工。于四千二百年前被虞舜流放到幽州、洪姓形成后、直至汉代,主要是在其发祥地今河北,河南、辽宁一带发展繁衍。据《元和姓纂》所载。三国东吴庐江(今属安徽)太守洪矩是宣城人,唐代有“清河丞洪孝昌,代居舒州(今安徽舒城),状称矩后……”?由此可见、三国时期洪姓已有徙居安徽者。唐高宗总章年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随从陈氏父子戍闽的中原将士两次共约七千人,六十四姓。其中有洪姓落籍福建!这当是洪姓最早入闽者!唐玄宗时、豫章巨集姓为避讳改姓洪!加之唐末世居徽州婺源(今属安徽)黄荆墩的洪姓为避战乱行徙于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之东。凡七百馀家,世代7062读书耕桑,逐渐4283昌盛为洪姓豫章郡望。《姓氏考略》说洪姓“望出敦煌。豫章。宣城”。望即郡望或地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这说明唐代及其以前!洪姓不仅称盛于安徽。江西,而且甘肃还有一支比较兴旺、常州洪姓由洪察而改、子子舆。孙经纶皆显贵于当朝、并沿袭洪姓未改!隋唐以后、洪姓称盛于皖赣一带!北宋初!江西乐平的一支洪姓入迁福建宁化。后又派分出两支,一迁8096广东海阳汤田、旋迁嘉应州!一迁丰5762顺布心,再迁梅县石坑玉坪(奉洪贵生为开派祖)!明初。山西洪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陕西、湖北,江苏等地、清代。南方各省含台湾、北方各省含甘肃、新疆皆有洪姓人居住、如今,洪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江苏、浙江等省为多!上述两省之洪姓约佔全国汉族洪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 ▲郡望堂号 洪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宣城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2、豫章郡。治所在南昌(今江西省会)?3。敦煌郡。治所在敦煌(今属甘肃), ▲堂号:“义居”?“招隐”。“平山”!“敦煌”等,! !,

魏这个姓氏的来源是什么?

  魏姓才华杰出 功名显赫光彩     读过《史记》的人!一定会对书中那些姓魏的杰出人物!印象深刻。姓魏的人!在漫长的春秋和魏国时代,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出色人物!而他们!正是后来魏姓人的祖先、魏,岂不是一个显赫而光彩!足以傲视群伦的姓氏!     魏姓光彩的起源有二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5143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2363魏姓正宗? 2,外姓改姓魏。战国秦昭襄7376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9524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由此可见,5639魏姓是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原来是毕国的人!传到周文王的曾孙毕万的时候、到晋国7735做了官,食采于“魏”这个地方,他的历代子孙并且都是晋国的高官、后来权势日隆,到了0969魏斯的时候,乾脆与韩。赵两家同时瓜分晋国。自成为一个诸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春秋与战国的分野。就在此时、战国时代!魏国并被列为“七雄”之一!他们当时叱咤一时、不难想见,     战国时魏国的位置,大致是在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南部一带。因此。魏姓的最初发源地应该就在这儿,后来才逐渐繁衍到其他各地、现在。在河北省和山西省。魏家仍然是当地的望族,     谈起魏家早期的光荣历史,真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得完的!因此、只好举几个比较著名的例子!简单来说明魏姓祖先的杰出才华与显赫事功了,   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魏姓先人!可能要算是春秋时代的魏武子!也叫魏 ,当时、魏家仍然是晋国的大夫,还没有独当一面、而这位魏 ,却被“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倚为股肱之臣,为魏家以后的飞黄腾达,铺设了平坦的大道。魏 有两个儿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结束春秋时代、揭开战国之幕的魏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魏文侯。魏国是在他的手里、一跃而列为诸侯,并且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对于当时的天下大势!举足轻重、据《史记》的记载、他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结果四方的贤士都向他投归!他的声名也因而大噪!他并且曾派乐羊攻陷中山。派西门豹守邺。从此河内称治。为魏国奠定了强盛的基础,     战国时代!魏国在群雄争立的混乱局面中!仍晃∪灰倭ⅲ?潦尤郝祝?盖?昀慈巳硕贾??男帕昃??褪堑笔蔽杭业慕艹鲎拥堋?      魏征!则是人4729们所熟悉的唐代名臣。他是唐太宗的谏议大夫,唐太宗在位的那些年。是汉族声威最为远播的时期。不过!被四夷尊为“天可汗”的唐太宗、对于这位敢犯颜直谏的大臣、却显得有点敬惮,魏征的文才也非常好,曾经撰写《隋书本纪列传》、还撰有《类礼》二十卷,十分受到唐太宗的重视!曾命藏之秘府?奉为国宝。、

《石》姓氏的来源

  苗族的姓名   www.chiyou.name/page/whyz/mzxm/mzxm.htm   ----------------------------   苗族558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苗名。当婴儿诞生满月后!母亲就要背婴儿跟婆婆!妯娌们一起带些礼物去娘家请满月酒!并由外祖父母或舅父母给取名, 苗族的苗名、不论男女,都是单音名字。女名有“榜(bangx),欧(eb),妮(nil)”等等!男名有“宝(box),金(jinb)、翁(ongd)”等等!当长辈称呼晚辈时,可以直呼其单音名、如果引称其苗名时、就必须与其父相连成为子(女)父连名制的苗名,例如:子的单音苗名为“宝(box)”!父的单音苗名为“翁(ongd)”、那么“宝(box)”的引称苗名应当呼为“宝翁(box   ongd)”,如果是一5074般对称!则要在其单音名前加上尊称词“喋(dial)(哥)”!成为“喋宝(dial box)”!黔东南地区,除子(女)父连名制之外,还有个别地区采用子!父。祖三代连名制的!譬如:子名为“宝(box)”!父名为“翁(ongd)”祖父名为“里(lix)”!那么子名“宝”的引称苗名则为“宝翁里(box   ongd lix)”、这种子、父!祖三代连名的连名制使用的地区不广泛,如果以二十五年为一代,由子(女)父连名制的家族谱系追溯上去!就可知道某个家族延续至今的历史年代,? 湘西,黔东北和黔中等地区的苗族、不使用子(女)父连名制,而是使用以父系家庭为中心的血缘近亲集团的专用名称!这种专用名称!人们都认为是苗族支系的苗姓,例如,湘西地区的苗族内部分有“代卡”,“代瓜”、“代华”、“代晓”、“代略”!“代来”(“代”是词头)等等,如果“代卡”这个支系中有一个名叫“金玉”的人!那他的苗名就叫“金玉卡”即在这个支系人的名字后面连上支系专称“卡”!表示苗姓! 苗族现时使用的汉名汉姓、都是与汉人交往频繁之后产生的。在湖南的沅陵。叙浦。麻阳、城步等地的苗族。早在唐宋时期就开始使用汉名汉姓、在湖2430南五溪地区的腊尔山区苗族、大约在元代开始使用汉名汉姓。明代以后更加普遍、在贵州黔东南一带的苗族,也在明代开始有极少数人使用汉名汉姓。到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清王朝统治者认为“苗人多同名”。就饬令“各照祖先造册”、凡“不知本姓者。官为之立姓”。目前!黔东南的苗族是同时使使苗族的子(女)父连名制苗名和汉姓。

路姓氏的来源..

  寻根溯源 路姓来源有六:1,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据《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曾孙帝喾之孙曰玄元!因功封于路中!历虞夏称侯,子孙以7232国为氏!2,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封炎帝庶子于潞地(今山西长治一带)!春秋时有潞子婴儿、其后以封地为氏、后去三点水为路姓、3!出自女云姓、为陆终后裔(其实亦为黄帝后裔),据《困学纪闻》与《姓考》所载!黄帝裔孙陆终、第四子名求言(一名郐子),受封于路、子孙以路为姓?4。以县名得姓,据《姓氏急就篇注》所载。路、原作潞!初为水名、后为县名(故城在今北京通县东八里),居者有以县名为氏者。5,出自隗姓。炎帝之裔!黄帝封炎帝之裔于路!即春秋时赤狄潞子(今山西潞城一带)、后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疑与②同源)、6。出自他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没路真氏后改为路姓!今满,侗、景颇等民族亦有此姓!     得姓始祖 玄元?黄帝子名玄嚣。7442玄嚣生子帝喾、即高辛氏、帝喾有子挚!挚生子玄元。在唐尧0623时为部落首领!后玄元因功被5258封为路中侯!历经虞舜时期和夏朝、一直为侯爵。其子孙以国为氏!称路姓。并尊玄元为路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路姓源起十分庞杂、在两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路姓已经十分抢眼,如有巨鹿东里(今河北平乡西南)人路温舒。渔阳(今北京密云)人路人、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路建,陈留(治今河南开封)人路粹。太原(今属山西)人路佛……、可见在此际,路姓已分布于今河北,北京。河南、山西等北方大地,并且已有路姓落籍四川!魏晋7292南北朝时期。路姓繁衍得依旧兴盛,尤其在今河南省境,路姓就出0338现了五个郡望:即襄城郡!陈留郡,河南郡。内黄县、颍川郡。表明在今河南之襄城、开封。洛阳、内黄,禹县一带路姓人枝繁叶茂。风光显赫。除此之外,路姓人在今河北大名,宁夏固原,陕西西安一带也形成大的聚落、并且人丁兴旺!一直延续到隋唐两朝。尤可一提的是繁衍在今河北大名的路姓人、在此际竟现于史!名人不断、当然,此际剧烈的社会动荡。也导致数量众多的路姓人取道南下江南,并且在今浙江金华一带形成路姓东阳郡望,隋唐时代,路姓上述郡望依旧兴盛、并且以阳平等路姓郡望为中心扩展至今山东境内。如唐代宰相路岩为魏州冠氏(今山东冠县)人。其家族在当地颇具盛名!世代显贵、而且人口繁衍兴盛!后路岩因故被贬岭外、其子避地湖南,住永州祁阳!当为路姓入湖南之始!宋时、其后路振由永州祁阳徙居潭州湘潭(今属湖南)、明初!山西路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天津等地!此后至清。路姓由于仕宦。谋生、避灾等原因散居全国各地,如今!路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山东!安徽。河南等省7773多此姓,上述四省之路姓约占全国汉族路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     郡望堂号 路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阳平郡!治所在元城(今河北大名东)、2、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3,襄城郡、治所在今河南襄城,4,安定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5!东阳郡、治所在长山(今浙江金华)、6,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7,内黄县,治所在今河南内黄。8。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9!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     堂号:“五金”,“阳平”等。?     宗族特征 1!这个集精美于一堂的4592古老姓氏,虽源起庞杂!但标榜自己是正宗的6452炎黄子孙似无疑义?2!魏晋1366南北朝至隋唐,路姓形成了九大郡望,这在当今排名一百位以后的姓氏中独占鳌头、     名人精粹 路温舒:巨鹿东里人,西汉文士。少年牧羊,稍长成为狱中小吏、学律令!转为县狱史、后习《春秋......余下全文>>,

唐氏的姓氏的来源

  唐姓系承叔虞 源起山西翼城唐   关于唐姓家世渊源。《姓纂》一书上面记载得很清楚:“帝尧陶唐氏之后裔封唐侯、周成王灭唐、子孙以国为姓,”另外!《姓源》和《姓氏考略》等书!也都   异口同声地指出了唐姓是“唐尧之后”?   帝尧、是帝喾高辛氏的次子、算起来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徙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在公元前2357年,由于其兄帝挚不贤、他就被诸侯拥立为天子、开始以“唐”为国号。   帝尧以唐为国号。那么他的子孙是什么时候开始以唐为姓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学者的考据结论是这样的:帝尧把天下禅让于虞舜之后、传到夏王孔甲的时候、帝尧的后裔御龙氏封为唐侯、经过殷商一代、到了3000多年前的周武王之时!唐侯起而作乱,而于公元前1106年被武王的儿子成王所灭,把唐国之地改封给其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2246则被迁往杜国,并且被降了一级。从侯国变成了伯国。这时候,帝尧的后代也按照当时的习惯。开始有了以唐为姓。   不过、被周成王所灭的唐国、当时的6605位置并不在帝尧原来所居的河北省唐县、而已改在今山西省翼城县的南方、这个地方,后来又产生了另外一支唐氏,所以,山西西翼城跟天下的唐姓是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   这另外的一支唐氏!根据《姓氏考略》和《世本》的记载!是周成王灭唐而将其他改封给唐叔虞之后,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有的就姓了唐,后来、传到唐叔虞的儿子樊父的时候,徙居到晋水之旁。改称为晋!现在山西翼城的唐国之地,也在晋国的掌理范围之内,换言之,当时唐国的名号虽然没有了。但那个地方、仍然是唐叔虞的后代在繁衍!实质上并无不同,   因此、天下的唐姓!是应该有两个主要来源的!一支是圣君帝尧的后代!一支则自周文王的姬姓,不过,如果再进一步推溯、则两支唐氏根本都是源自黄帝轩辕氏,仅仅是“同根异枝”而已、   唐姓的出现!不管是出自帝尧的一支。或是源自唐叔的一支、都是在3000年以3281前的西周初期?所以!从周代开始。这个姓氏就锋芒大露。杰出2097的人物不绝于史书!!这就是唐的起源和分支、

"谭”姓氏的来源,郡望,还有同姓名人。 5分

  一、 姓氏源流   ??谭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递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据说鲧的妻7413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于禹、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谭国国势一直不盛,不久就沦为齐国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齐4401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4891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而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是为山东谭氏,   ??2。 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古的后代!望出弘农、是为云南!贵州谭氏!   ??3, 谈氏有避讳改姓谭氏。又据《万姓统谱》所载!谭氏有避仇去言旁为覃!今岭南(泛指五岭之南,大致相当今广广西大部分地区、   ??   ??二。 迁徙分布 谭氏起源于山东!汉代巴南(今川东、鄂西南部)少数民族中也有谭姓。巴南谭氏有可能是谭国遗民逃到巴南。融入当地民族形成的,谭氏早期主要在山东省境内繁衍发展,后因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离开故土、向各地迁徙,汉代时!谭氏已分布于河南,山西等地,南北朝时谭氏开始迁入广东!唐末时迁入江西,五代时!福建泉州人谭峭在嵩山从事辟谷养气炼丹之术!他提出要“均其食”!幻想一种“无亲。无疏、无爱。无恶”的“太和”社会。从宋代起!谭姓人物渐多见于史册。分布地更广、集中于江南地区。江苏、浙江。安徽及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大约从8326清代开始?闽!粤谭氏部分族人迁徙至东南亚?侨民于新加坡等国!   ??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善断堂”:唐宪宗时候。谭忠为燕的牙将!受燕的派遣出使魏。恰恰这时朝廷派大军越过魏国去伐赵,魏牧田季安要兴兵,谭忠说2509:“不可,如果兴兵,就是对抗朝廷、魏的罪就大了、”季安采纳了他的话。按兵不动。谭忠又说服燕牧刘济7031出兵帮朝廷伐赵、连克赵城饶阳、束鹿。魏和燕都受到朝廷表彰。大家都佩服谭忠善断。另外还有“济南”,“弘农”等堂号,   ??【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洛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齐郡:西汉时改临淄郡置郡,治所在临淄(今属淄博市)、相当于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   ??弘农郡:、

庄姓氏的来源

  庄。自古以来是一0878个代表端严肃敬的文字!而以庄8598为氏的家族,也名实相符!两千多年来备受尊敬。庄氏。《史记》云:“楚之先。出3089自颛顼高阳氏,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因其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重黎死、其弟吴回继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季连、季连。芈姓、楚乃其后也、周文王时。季连苗裔鬻熊事文王、成王时。封鬻熊之后熊铎于荆蛮之地!建楚、” 楚第六位国君庄王2093后代以谥为氏?始有庄氏、古时男子皆称氏不称姓。姓乃女子之谓也!如:庄周。庄氏!名周。世称庄子,   姓氏历史   这个可敬的姓氏,家世的源流也十分悠长,早在距今两千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得姓、这一点,熟悉历史的人士一定都很清楚、因为,在历史上5551的先秦时期。庄氏家庭就已经人才辈出!大名鼎鼎,像长久以来在传统学术界举足轻重的伟大思想家庄子、便是最为显著的例子,   这么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根据考证,是春秋时代楚庄王的后裔。像《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在介绍庄姓时就指出:“庄姓、楚庄王之后,以谥为姓!楚有大儒庄生,六国时为蒙漆园吏,庄周、著书、号庄子、齐有庄贾、周有庄辛”!把庄周的身世源流、记述得9814清清楚楚!   实际上、庄氏家庭正是这样来的!追本溯源、他们是楚国公族的芈姓后裔?而芈姓6695则传自上古的颛顼帝!换言之!两千多年来千千万万以庄为姓的人?毫无疑问都是9390最为光彩的炎黄子孙,   在庄氏的悠久历史中、曾经发生过两次对整个家族影响极为深远的大变动。一次发生于战国末期!一次发生于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明帝时!   原来、战国末期,当秦始皇以强大的军队横扫诸侯时!有一位楚庄王的后裔庄峤,在0451楚威王的座前官拜将军!受命经略巴,黔中以西诸地!庄峤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将领,他把势力扩展到滇池。以兵威把这块地方纳入楚国的版图、可是,当他准备归报这番功绩时!正好楚国的巴郡和黔中郡都被秦国所袭夺,塞断了他的归路,不得已!庄峤只好率其众在3099滇称王?一直到秦始皇灭诸侯。楚国的这一支后裔仍然为西南夷的君长,逍遥于暴秦的淫威之外、后来、刘邦统一天下。他们终于降汉,其地并被置为益州郡!重回母亲的怀抱!    这是史实,说明了后来历史上所谓的西南夷之中!有一部份6323是楚国的后裔!而且是由庄氏的先人带过去的。   庄氏和第二次大变动、影响更大、曾经造成了整个家族长时期的没没无闻。这项变动!就是《姓氏考略》所明载的:“汉明帝讳庄。故庄氏或改为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