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关于月亮的民风民俗

  在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的苗族男女青年中!流传着一种传统的恋3596爱方式——踩月亮?这里的踩月亮与黔东南的“游方”大同小异。   踩月亮就是每当清风明月时!小伙子们拿着芦笙或木叶便走出家门,三三两两地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趁着皎洁的月光?吹起动听的芦笙,木叶,优美动听的乐曲呼唤着寨内的姑娘出来赏月!颇有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味道!小伙子的芦笙或木叶吹 过三遍之后、仍不见姑娘的面,就说明姑娘已有对象或不喜欢这位小伙子。小伙子也不必再吹。若在吹则被认2356为不礼貌!   6016乐曲如呼唤来的姑娘,二人可4548通过对歌交谈?次数多了、就产生了感情!感情通过对歌来诉说、爱慕之情通过歌来倾吐?等到二人情意相通时。也就是有了感情基础!可互赠礼物表示定情、一般地说,小伙子送给姑娘的礼物是木梳,口弦或银器之类,姑娘回赠的是自己亲手织绣的花布带等,   这种恋爱方式是在月光下进行的饿,故叫踩月亮,   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0558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7416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2745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3148回天四个阶段!   蒙古族“追月”、,

白族50字以内的民风民俗的资料

  白族风俗习惯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的民风民俗资料(短一点的)

  推荐参考:     白族风俗习惯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0054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7885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5765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白族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本主有的是自然神,有的是南诏!大理国的王子。有的是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佛教约于唐代晚期盛行于洱海地区!最初传来的3687是“婆罗门”和瑜珈密宗!密宗僧人称“阿闺黎”、所以又??名“阿阉黎(阿叱力)”教!元明以后!内地禅宗传到大理!佛教寺院遍布各地,使洱海地区很早就有“古妙香国”的称号!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川、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新中国成立后,三月街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6693火把节”是另一盛大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它是白族人民在秋收前预祝五谷丰登。人富兴旺的活动、这天晚上!每家门前都竖有火把一柱、村口有全村公共的大火把,上插红绿纸旗!书写一些吉5838祥语句,村民们则高举火把在田间游行一周,以表捕灭虫害、此外还有“绕三灵”,“耍海4953会”等节日活动?     【建筑特色】白族民居往往注重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以及正墙的彩绘装饰,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门楼建筑艺术水平的高低!可以确实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稜艺术建筑!白族门楼建筑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有的地方整个门楼不用一颗铁钉或其它铁件!而联结却十分牢固,几十年风雨如故,再装上两扇较有厚度的铁黑色木大门,甚是庄重威严、 白族居民门窗木雕、无处不闪现着剑川木匠高超的手艺,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以及几何图案、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 室内清洁!整齐、左右为卧室、当中为客厅,放有嵌镶彩花大理石的红木桌椅和画屏......余下全文>>。

请问满族的民风民俗?

  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8987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0842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0745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汉族民风民俗的资料

  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所以风土人情多姿多彩、丰富异常、 尚农务本   汉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自古以来农业人口一直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尚农风俗源远流长,从远古起。汉族就视农业为本业!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提出了“以农业为本”的主张、他说:“仓禀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韩非子·诡使篇》!在尚农思想的影响下。汉族社会形成了“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商君书·画策篇》!“男耕女织”可说是一幅典型的汉族社会风土人情画,只是到了现代!特别是解放后才有了较大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是汉族农历特有的重要部分。它的形成和创立与汉族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习俗密切相关胆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换、农事和农活的内容也随着变化!二十四节气名称本身的含义、都明6723显地反映了这一点、至今汉族农民仍习惯按节气进行农事,安排农活、   与尚农风俗相关的是汉族对土地神的崇拜。《白虎通义》7345云:“地载万物者,释地所以得神之由也。”土地神崇拜的形式是“社祀”!土地神称为社神或社主、祭土地神的地方称社,《礼记·郊特牲》云:“壮,祭土。而主阴气也……壮。所以神地之道也,”发展到后来!汉族社会层层都有社祭,民间对土地神的信仰十分广泛、解放前土地庙几乎到处可见!尊祖敬老   尊5826祖敬老是汉族的千古遗风,尊祖即是对祖先的崇拜,商代时即信上帝与祖先合一的一元神,周代则信上帝与祖先分开的二元神!而崇拜祖先神是更为重要的传统,汉族的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祖、   崇祖习俗直到近,现代!民间尊祖的祭祀活动仍十分隆重。有时祭。堂祭。节祭。岁祭。房祭!祠祭等。逢年过节有的还要瞻仰历代祖宗遗容面像,以表不忘祖宗,并与祖宗共享喜庆或求祖宗赐福保佑、汉族供奉祖先的地方叫祖庙或宗庙,祖庙、宗祠遍布各地、   与尊祖习俗相关,在封建宗法制的长期影响下!汉族喜聚族而居、定期纂修宗谱、由于聚族而居!汉族自古多三世同堂!及至五世同堂,有的累世同居长达几百年。8355真是“长幼济济,风礼著闻”,这种世代同居共财的宗族,0367俗称“义居”或“义门”。明代时浙江省浦江县郑氏甚至九世同居!明太祖就曾9289诏旨特敕建造郑义门给予旌表,如今家庭形式虽趋向小型、但三代同堂的家庭乃较普遍,   从尊祖延伸而来的敬老习俗在汉族中根深蒂固!《诗经·大雅·既醉》云:“孝不匮、永赐尔类、”意即孝子敬老的孝意无穷无尽!势必经常感化影响整个家庭!乃至整个民族。汉族民间敬老习俗、相沿至今,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

藏族和白族还有哈尼族过什么节日

  1!藏族   藏族节日繁多。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节日!藏历元月。是节日最多也最隆重的月份。在这个月里!几乎天天都在过节,藏族节日是藏族文化最主要的表现、藏传佛教在中国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成为藏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西藏的节9836日由于受其深刻影响。而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的已演化成纯粹的宗教节日 。   雪顿节。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藏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是藏语译者!意思是“2107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0446酸奶的节日!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为禁期,大小寺庙的喇嘛不许外出、以免踩死小虫!待七月三十日解禁之后方可下山!喇嘛下山时,农牧民拿出酸奶敬献、形成雪顿节 ,   大佛瞻仰节。是西藏的日喀则僧俗民众每年藏历五月间在扎什伦布寺举行大佛瞻仰节!扎什伦布(藏语音译“吉祥须弥山”)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第四大寺、在西藏日喀则尼色0635日山下,为历世班禅的驻锡地 。   祈祷节是藏族地区最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动!也是民间性的节日活动、藏语叫“莫郎切波”!在州内藏区。有两类这种盛会、一是格鲁派的祈祷节,一是藏族原有的宗教,本3731波教的祈祷节。这两个祈祷节相同,每年举行两次、一次是在农历六月十五。一次是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正月的祈祷节比夏季的祈祷节要隆重,州内还有本波教的寺庙和信徒、他们至今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宗教的习俗。前来参加盛会的人们、在正月十三或十四要去转一圈尕米寺后的圣山--小西天、正月十五一早、寺里僧侣喇嘛。披上新袈裟。由寺内乐队吹响的大!小铜号。随后全寺和尚齐聚经堂诵经!并由活佛安排这一天各人的责任、近12时、和尚们9656向前来朝觐的各地香客和观众,表演“跳神”节目(也称访仙舞)、跳神的内容既有歌颂历史上藏汉团结的故事。也有根据本波教经典故事而编跳的舞等。   2。白族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9989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火把节、农历六月二0347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绕三灵、农历四月下旬、为期三四天、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的在石宝山石钟7099寺举行三天!剑川骡马会!本主节。蝴蝶会!茈碧湖歌会,海西海歌会!朝鸡节。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耍海会!农历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葛根会、农历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

彝族民风民俗的资料

  历史】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六七千年前   !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为单位,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形成“六夷”!“七羌”、“九氐”、即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劳浸”、“靡莫”等部族,当古羌人游弋到西南时,西南地区已有与其先后到达的两大古老族群——百濮族群了百越族群?古羌人到西西南后!他们了百濮、百越长期相处!互相融合!并吸收和百濮。百越的南方文化!魏晋以后!昆明人与焚(濮)的融合发展为对僚人的融合?汉至六朝,汉文史籍把0395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称为叟人、有时则以叟,濮并列,   隋唐以来。彝族先民地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乌蛮系由昆明部落发展而成。白蛮系以叟。濮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1441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3622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   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会已出现游牧部落与定居农业部落的分化。东汉至魏晋时期。各彝族先民地区继续分化出一批叟帅!夷王,表明在征服濮人等部落的基础上!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占有制度的过渡!    8世纪30年代。蒙舍诏统一六诏!云南彝族,白族先民联合各族上层建立了南诏奴隶制政权,统治中心在今云南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统治范围达到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与四川南部!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布地区、   南诏奴隶制王朝曾长期统治彝族先民地区。不能不对当地奴隶制的存在4352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唐天复二年(902)!南诏奴隶制王朝的覆灭,不意味着彝族先民地区奴隶制随之消亡,两宋300多年中!戎(宜宾)。泸(泸县)、黎(汉原)3州的彝族先民,处在宋王朝与大理政权的相互争取之中,出现了奴隶制经济相对繁荣的局面,与之相配合!奴隶制生产关系出现了强大部落奴役小部落的情况。   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蒙古2432骑兵自四川分三道进攻云南、经彝族地区、促使处于分裂状态的各彝族地区出现比较松散的反蒙古联合、开始统一于罗罗族称之下!与之相对应!蒙古贵族加强了对各地彝族兹莫即土长的争取工作,发4167展为在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分封各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土司制度!自1263~1287年,相继在今越西!西昌、屏山!大方。昭通、威宁等地设立彝族土司。   明代276年间。地跨云,贵,川三省的水西(大方)!乌撤(威宁),乌蒙(昭通)、芒部(镇雄),东川(会泽)!永宁(叙永)。马湖(屏山)。建昌(西昌)等地各彝族土司(兹莫)连成一片!相互支援。保4411持着基本上相同的奴隶制度,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各彝族地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土司及黑骨。白骨与家奴3个等级!在上述等级关系的基础上。明代水西。建昌。乌蒙等地彝族的土司制度仍然是奴隶制的上层建筑。   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在彝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给土司,土目,奴隶主势力以沉重打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地区比较迅速地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编辑本段]   【文化艺术】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山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彝族舞蹈......余下全文>>、

宁波有哪些民风民俗

  过冬了!先整条过冬的风俗吧!     宁波人过冬至风俗:旧时各家以芦穄粉搓圆子,叫芦穄汤果,后渐改为糯米粉圆子,加番薯粒!叫番薯汤果、先供灶神!再全家吃!俗称“冬至小年夜”,俚语“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谢年”、这天长辈嘱咐小孩不可啼哭,大人也不打骂小孩!不可摔坏东西,否则视为不吉利,大族开祠堂门、7103具牲礼神祭祖。按丁分麻饼(吉饼)或分碗,女性不计在内,大户人家在家祭祖,做“冬至羹饭”。祭祀陈设禁8732用红色、烛用绿色,馒头盖蓝色戳子,谓可“压火”保安。冬至前夕。称“冬至夜”、出嫁女儿须回夫家。俗谚“嬉嬉夏至日。睡睡冬至夜”,因冬至夜最长!夏至夜最短、是夕、睡前须洗脚、说是夕洗脚。冷天不开裂,这夜要比平常睡得早!以祈好梦!谓“冬至前夜梦最灵”,冬至早晨相互传梦、长者为小辈“圆梦”。亦有赶至慈溪清道观(今慈城、道观毁于“文化大革命”)求梦者。冬至正时辰、抛掷萝卜至屋瓦上、经雨淋日晒成干后、收集挂壁上、俗称“冬8240至萝卜”?说可治痢疾!以上习俗多已不行!但冬至后民间仍视为吃补药!服补品的进补季节!     再贴些别的。呵呵。     庙祀  8509 民国《鄞县通志、舆地志,庙社》载:“今之庙!即古之社也、古者,人民聚落所在必奉一神以为社。凡期会要约。必于社申信誓焉?故村社之多寡、即可觇其时民户之疏密!此讲地方史者所当注意也!兹编所载!虽不尽如上所谓、然神庙多处!其民居亦盛。村落凋亡地、其神庙亦多废圮、于此亦可考见地方今昔兴衰之故!盖神社虽亦属迷信之一!而其起源则与僧寺。道院绝殊。不可不表而出之也!”约在1933年!鄞县城乡共有517处庙祀、其中当时城区(一区至五区)有159处,这是崇神,信鬼、好祀的民间习俗的表现!《鄞县通志》所载“庙社一览表”的栏目!有名称,地址。所祀之神!庙社组织!建修年月!庙下(庙脚2351)户口。庙会报赛,地图纵横线交点!备注、在城区社庙中!庙下(庙脚)户口在千户以上的摘录于下:     新水仙庙 在惠政镇偃月街,祀水仙渊灵侯!庙社组织分周!韩、林,江。施五堡。宋时建、郡守7942赵以夫撰有碑记、清乾隆四十九年重修!全祖望撰有碑记!咸丰十一年毁于兵!同治二年重葺。庙下户口一千四百余户!六千余人、旧例元宵灯祭,八月十五日为神诞期,演戏致祭、今皆停止。是庙。传为阿育王龙神之行馆。  9743   汤君庙 在清洁镇惊驾桥下,祀敕封明济侯汤华,庙社组织分仁,义!礼,智。信五柱、唐元和间建,清雍正十一年重建,乾隆四十七年重修?嘉庆四年重建,道光十八年!咸丰九年。光绪二十七年1852三次重修?庙下户口约二千数百户,夏历六月五日为神诞期、演戏。奉牲祭神、庙内旧有壁画!     栎木庙 在栎木镇栎木巷!祀鄞令张峋。庙社组织分潜龙漕、仇毕。舟孟桥。荷2940花庄等十八堡!每两堡推委员一人、共九人主持庙事,明时建。清代屡有修葺,董沛有记、庙下户口约数千户。夏历二月十二日为神诞期!致祭演戏,八月十六日神像出巡每堡。今已停止!相传9412神有功翦马!今各营于中秋日设祭,6075谓张峋有功德于民,民故报以庙食、     白马庙 在栎木镇李家桥(旧名李家庙桥)畔,祀神失考,惟据卢友炬撰序、谓与西街白马庙神同(祀宋窦公)。庙社组织与栎木庙同、建于清光绪间、堡下王鹤亭重修、民国年间被风所毁?里人毛佑清,陆熊飞,林康年等募捐修葺。庙下户口与栎木庙同3848(约数千户)、夏历十月二十四日里人奉牲祭祀!今仍相沿不改、庙仅一楹。其半为行人憩息所!      显德庙 在泗州乡南偏。祀敕封灵徵侯王姚器。庙社组织分东南西4252北四堡四柱、元大德间都漕运万户卢荥捐址建,明2998成化元年卢禹!卢常大加修葺、清乾隆五十七年重修!同治五年又修,民国三年四堡又捐资重建。庙下户口一千三百八十六户,五千八百四十余人。堡下岁时致祭。   ......余下全文>>、

中国有哪些民风民俗

  北京人的祭灶   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是很有兴味的, 所谓春节、是指中国阴历正月初一,它预示着6818新的开始?天地万物复苏、春天降临,一9301年的农事也将着手进行?所以、向来为中国人所重视?后来。公历推行!国家以公历的一月一日为   “元旦”、阴历的“年喜”,只好在名义上退而求其次。改8295称“春节”!然而。对春节的庆祝!丝...     广州民俗节日   广州是一个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民族风情的南粤名城、广州近年来在欢度春节?元旦。五一节、国庆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的基础上、开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广州特色的八大节庆活动:春节期间的迎春花市和元宵节、2705农历二月的波   罗庙诞会!端午节(期间有盛大的节日庆典——龙舟节)!番禺荷花节...     当地特色: 茶馆   “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你走进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   虎灶,紫铜壶、还有那堂倌跑堂...     节日   成都灯会正月十五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1912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居住   西双版纳的傣族、大多在平7821坝傍水而居!或在河谷6034依山傍水而居,住房为“干栏式”建筑竹楼!个人成分族称居住的楼房为“很”, 7611傣族对当地的地名、寨名的命名尤为考究,一般都是根据当地的自然风光,环境特点以及   历史传说来命名?有些地名和寨名又往往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如允景洪、傣语意为“黎明之城”?相传,那是...     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务,男子一般穿无领大襟!对襟小衫!袖窄。下身着长裤!用白布或兰布包头?妇女上装穿浅色紧身紧袖短衫、下装穿6634花筒裙,逢年过节或遇喜庆日子。傣族妇女都要绸缎。尼龙,灯蕊绒精制有衣裙,盛装打扮,小   卜小(小姑娘)外出时。均喜2520欢带上一把小花伞、 傣族妇女4991很讲究发饰!大多挽长发于头顶、也有的束发垂于脑...     饮食   西双版纳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尤其喜欢吃糯米?有不少家庭均以糯米为主食!副食大多爱吃酸味和水产,傣族还喜欢饮酒。甜米酒更是男女老幼都喜爱的饮料,米酒巴一般都是自己酿制。 傣族还是喜欢吃竹筒板。竹筒饭的做   法是:用一节午竹或甜竹。把一端挖通待装米。做竹筒把的米、大多用陆稻香米或紫米!米洗干净泡水后!既可直...     婚姻   傣族青年男女寻找终身伴侣。完全是自由恋爱,变恋爱的方式既多而又独特,如小卜冒(小伙子)串小卜少(小姑娘)!丢包等恋爱方式!充满着诗意, 小卜冒串小卜少!每当月明风清的夜晚!缅桂花发出幽香、这时。“等   待群蜂绕花枝”的恋爱活动就开始了,正录青春妙龄的小卜少,收拾打扮后!带着自己的小纺车、坐在竹楼阳台上...     家庭   傣族的家庭生活,一般是在青年男女结婚有了孩子以后!就从家庭里分出来!另盖房子居住!夫妻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经济是独立的。双方都有自己的财产和收入,都可自由支配、不受对方约束,家庭开支4310共同协商,子女长大   以后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如饲养养猪、鸡!种植蔬菜!水果的收入。都归自己所有、 傣族的性格温柔、家庭和...     取名   傣族有名无姓!一个人一生中有好几个名字,小孩时有乳名,男童进佛寺当和尚有僧名,还俗后取还俗名,结婚以后有了孩子双称“之父”、 傣族一般以“岩”。“玉”区分男女性别?男性以“岩”字当头!如“岩糯”。女   性以“玉”字当头。“玉罕”、 乳名有以下几种取名的方法: 安排行顺序取的“如”岩三“,即第三个儿.......余下全文>>,

汉族民风民俗有那些?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0889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1490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剪纸是一7997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6116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0705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4463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节习俗——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4071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3825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3121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1713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