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白族的风俗

  日常生活   9118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0171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你)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9966不准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2509会给家庭带不洁、     婚丧与生育     白族妇女怀孕后,以系合页双屋围裙!并将头页对折别在腰间作为有喜的标志?外人见了,要懂得注意重点保护!倘若误伤了孕妇、要担保到产后母子平安为止?6661有些地方的白族、怀孕妇女不能进入新郎!新娘的洞房,婴儿落地后!谁第一个跨进产妇家的门、谁就是踩生。白族认为,谁来踩生、将来孩子的脾气就像谁!白族最3165忌讳戴孝的人来踩生,所以婴儿降生后,家人要立刻用白石灰在门口撒三道弧线。并在门槛上缠一道青篾子,若是生男孩、还要在青篾子下加一只草鞋。有的还在大门上钉一个甑笆底,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送一碗新鲜稠米汤?红糖。鸡蛋。甜白酒和一土锅猪蹄子炖韭菜根给产妇吃。3486产后第三天早上、产妇家要请粥米客或称稀饭客?到白族人家做粥米客,要用竹篮提1234着鸡蛋!红糖,小孩的衣帽等前往恭贺,大理!剑川一带的白族、妇女产后!主人要请第一个进家的客人吃荷包鸡蛋汤圆、客人不能拒绝!否则主人会生气、     食俗     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养麦、蚕豆,薯类,雪梨,柑橘和论茶是著名特产,居住在湖,河5462地区的白族以稻麦为主粮,居住在山区者,以玉米!养麦、马铃薯为主粮。吃大米饭,包谷(玉米)饭及各种米面制品后于脑制牛。羊,猪肉及各种咸菜。洱海盛产鱼类、弓鱼最著名。喜食砂锅菜。酸菜等、口味以酸。冷,辣为主、     白族日常饮食以一日三餐为主。农忙或节庆用则增加一次早点或午点、平坝地区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常吃玉米!洋芋和养麦,主食一般蒸作干饭。下地携带!此外也喜爱粑粑。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5292芽粉制)等!、

蒙古族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1064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祭敖包也算是一个?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把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1260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把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遭!求神降福、蒙古族牧民沿袭祖先的原始宗教信仰。以为山的高大雄伟、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高山又是幻想中神灵居住的地方!因而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9611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1881”(祝您一路平安)!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 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1038着鼻烟的鼻烟壶,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是同辈!

白族最重要的节日是什么?

  life.sina.com.cn/art/2005-05-09/180574531.shtml   大理三月街   大理三月街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盛会、它既是云南西部最为古老而繁荣的贸易集市,也是大理州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民间文艺体育大交流的盛大节日、   三月街每年农历7815三月十五日开始在大理古城西门外举行、会期七至十天。结棚为市,万商云集。大宗交易各地土特产品。中草药材!骡马牲畜和日用百货!节日期间!举办传统的赛马,赛龙舟!射弩!打秋千等民间体育比赛以及大本曲演唱!洞经古乐!民族歌舞表演、年年如是!热闹非凡!   大理三月街号称“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这不但有着民间传说的依据!也有着确凿的史料记载:   从民间习俗和神话传说方面来讲、三月街起源于观音讲经庙会、相传大理苍洱大地原先被一个名叫罗刹的恶魔盘踞、他专以吃人眼为生。观音大士来到大理。巧妙施展法术。制服了罗刹!为防止罗刹东山再起,每年三月十五日聚集万人于苍山神祠前(也就是至今不变的街场)讲经说法!观音大士为了不让百姓耽误生计、让百姓可以同时做些买卖。因而也就形成一年一度的盛大集市?以至历来也常将三月街叫作观音市、   从历史记载方面来看,唐。宋!元!明。清。历代三月街演变的过程都有史料可资,唐代南诏国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就是南诏第六代王异牟寻于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与唐朝使臣崔佐时会盟于点苍山神祠!立铁卷一式四份、发誓与唐朝永远和睦相亲!异牟寻晓谕万民,每逢三月十五在神祠前的广场聚会!来纪念这重如苍山的盟誓,从此有了三月街,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月街也是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见证,   宋代大理国时期,三月街成了我国南方最大的马匹!药材交易市场。大理国第十七代国王段正兴(也就是段正淳的孙子,段誉的儿子)即位于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他在位的三十一年间!一方面积极主动与中原王朝修好。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当时大理国因出产1431良种马闻名中原!南宋王朝在广西邕州专门设立买马司!进口大理马、于是段正兴便把三月街变成马匹交易市场、0505每年成交良马1500多匹以上!   史籍记载。马市万商云集、来自湖广四川的商贩以丝绸?纸笔。胭脂花粉、人参等百货交换大理的马匹、刀剑,药材以及1860来自土蕃!西域各国的象牙。犀角、鹿茸等名贵特产,会期长达二十多天。大理国的相国高量成还!

蒙古族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一。蒙古文字和语言   在蒙古国建立以前、聚居于蒙古地区的各部落!因居住环境不同。来源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一致,彼此之间无2307统一语言,亦无文字!凡世系事迹,或口相传述、或刻木为记。直至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蛮后,始以畏兀儿字拼写蒙古语!并令塔3029塔统阿教太子,诸王子弟等识字!以这种文字发布公文,信件,玺书!牌札等!这是蒙古国使用文字的最早记载(详见前)③,世称为畏兀儿字蒙古文,   畏兀儿字蒙古文有21个字母!盛行于蒙古族聚居区一带,汉。契丹!女真!畏兀儿等族聚居区内、则通行汉字和畏兀儿字!汉字文书,诏令、由耶律楚材负责!畏兀儿字文书、诏令,由镇海管理、④   由于多种文字同时并行。给发布命令、驿使往返造成很多不便!于是。忽必烈即位后!决定命吐蕃萨迦派喇嘛帝师八思巴!创制统一使用的新文字,新文字是根据藏文字母改制而成的、共有字母41个!辅音34个,元音5个,介音2个,   1269年(元至元六年)颁行、忽必烈下令规定,“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①!新字因为八思巴创制而成!故又称之为“八思巴字”!   “八思巴字”颁行后。实际上并未被广泛应用!除官方文书。官方造发的印篆,碑刻。牌符。钱钞等方面使用外!民间仍使用畏兀儿蒙古字。1282年(至元十九年),还违反诏令刊行以畏兀儿字翻译的《通鉴》!   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又以畏兀儿字翻译累朝实录。元朝衰微后。“新字”逐渐被废弃。仍行畏兀儿字书?现今使用的3711蒙古字、就是在改革畏兀儿蒙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蒙古字的创制和推行、对于蒙古族共同语言的形成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1648年(清顺治五年)。卫拉特蒙古高僧咱雅班第达为更好地表达卫拉特方言的语音、使文字更接近于口语!又创制了托忒文字!“托忒”意谓“清楚”、共有15个字头,每一字头有7个音、共105个音!右行。直下!②此后它一直流行于卫拉特蒙古各部中,   二!蒙古宗教信仰   (一)萨满教   蒙古族人原来大都信奉萨满教,凡遇有6010重大行事,都必需先向天祷告!请天护佑!所谓“每事必称天”!③蒙古语称天为0740“腾格里”、为了祈求天神的保护?他们总是叨念“托着长生天的气力”。④每有征战。则常常要取羊胛骨进行占卜。以断吉凶。若出师前听见雷声、便以为是上天发怒。发出叫声,不敢出兵!他们对。

白族的风俗有哪些? 30分

  白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为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绝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语言,通用汉语文!元明时曾使用过“僰文”(白文)!即所谓“汉字白读”、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采。善于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传统饮茶方式!  3311 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羌人有渊源关系?早在公元1世纪(汉代)以前就分布在洱海一带、公元2世纪,汉武帝就在这里设置了郡县、公元3--4世纪。由于战乱、不少汉族人曾避难来到白族地区、部分与其融合;公元715年由云南东部迁到洱海地区的大量各族人民融合于白族,14世纪前后有不少屯军的汉族人在此地!后来也与当地白族人融合,后来部分彝族。阿昌族人先后也有融合到白族中去的,特别是大理国时期。白族便形成了一个大体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接近?居住地比较固定的古代民族。唐代以后。大理臣服中央政权!受到内地汉民族文化!经济的更多影响。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进一步发展!到了元代,这里己是很繁华的都市!大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白族人民以他们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多姿多彩9852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大理白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1253年。元朝在7890云南建立行省、在大理地区设置大理路和鹤庆路!明朝改为大理府,鹤庆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清代继续延袭明代这一政策,但在边远山6048区委任了一批土官和土司。   古代白族有音乐舞蹈相结合的踏歌。民间流传的《创世纪8512》长诗,叙述了盘古开4021天辟地的故事,追述了白族在原始社会“天下顶太平”,“9433不分贫和富”,“百姓肥胖胖”的没有阶级压迫剥削的平等生活、南诏白族诗人杨奇鲲的《途中》。杨义宗的《题大慈寺芍药》,《洞云歌》等诗被称为“高手”佳作。收入《全唐诗》中!《望夫云》、《蛇骨塔》,《杀州官》!《钩曰头》等文学作品!歌颂了古代白族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南诏有名的《狮子舞》。在唐朝时已传入中原。《南诏奉圣乐》在唐朝宫廷里被列为唐代音乐14部之一!《白族调》是流传甚广的“三七一五”(前三句七言,后一句五言)的格律诗。15世纪中叶!有些文人应用这一民歌形式写下了有名的诗篇。如杨黼的“词记山花碑”、白剧“吹吹腔”是在早期“大本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重要节日   白族的节日颇多?除了和汉族一1344样的春节。元宵。清明!端阳,中元。中秋等节日外!还有一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如绕三灵!小鸡足歌会!三月街,渔潭会。栽秧会。火把节、石宝山歌会等,其中以石宝山歌会最富于情趣!   (1)石宝山歌会   每年农历七月末尾三天!剑川以及邻具云龙、洱源。兰坪、鹤庆!丽江等县的禾族,达数万人、汇聚到剑川石宝山的石钟寺,宝相寺,海云居和金顶寺四个地方的漫山遍野中?甚至在肃穆的寺内神像前,弹唱以白族情歌为主的对歌、有时歌逢对手。常常对唱几天几夜、难舍难分!歌会使原来并不相识的未婚男女青年结为终身伴侣。偶尔能见到5010自古遗流下的青年男女“野合”的习俗、   (2)白族火把节   每年农历6月25日,是白族民间的盛大节日——火把节!   这一天。除举行划龙舟、赛马外,最有特色的活动要数耍火把!火把是用干树枝一类扎成或劈成的!凡洱海之的白族村寨!每村都有一棵大火把。扎火把的柴火和工作是由当年适逢有喜庆的一些家庭来组织的,火把节前几天。几家人便凑到一起......余下全文>>。

彝族人口,分布地区,节日,基本风俗,其他方面

  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 总3863人口约900多万,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5243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

春节前后有哪些重要的节日和风俗?

  春节前后的节日和习俗: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2137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2833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7766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5244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9397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8915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9998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3476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5298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0927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0823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 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2354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5965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2000”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观社火   除了庙会、9933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9510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1687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9454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1589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9。舞龙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关于舞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3832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4800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乾旱便舞3126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4668舞黑龙的规矩!   10、舞狮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舞狮开始0079于南北朝!在我国,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   1929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在春节时舞狮呢。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8553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有人建议用狮舞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当地百姓认为狮子3123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5个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

  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回族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部分经商,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酷爱养花。庭院中繁花似锦、屋内栽养盆花、讲究清洁卫生,饮食方面。肉食只限于牛。羊、驼、鸡,鸭、鹅,鱼!禁食猪。驴!骡。狗等肉、饮食有自己的特点。家庭饮食一般1342以拉条子!拌面!揪片子!蒸馍。烤饼和香豆子花卷为主!还有肉汤,羊肉泡馍,蒸肉,清汤牛肉面、凉粉等独具风格的食品、回族喜欢饮茶?主要喝砖茶、红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时!一般还在茶里加上白砂糖9947和红枣! 服饰方面。散居在城镇的回族穿着基本上和汉族相同。在回族聚居区!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衬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妇女爱穿纯朴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袄!已婚妇女一般都要盘头!戴白色,6725青色布帽或头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辫子、不戴头巾。中青年妇女有佩带耳环,戒指等金银首饰的习惯,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9272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蒙古族喜欢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饮酸奶子。奶酒,也喜欢喝茶,农牧区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种粮食和蔬菜!喜喝米酒。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欢穿镶边的蒙古袍子!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脚穿皮靴和毡靴!头缠红蓝布!现在除8554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节日或喜宴时才穿蒙古袍。妇女不论冬夏都喜欢穿裙子或连衣裙。用各色头巾包头, 蒙古族人热情好客。招待客人时、首先摆上奶酪!奶油!各种面制干粮和奶茶。喝完奶茶后还要敬酒!随后端上手抓羊肉!贵客则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荐骨连着尾巴放在盘子里,上面放上不带面颊的羊头。把小刀递给客人!客人把羊头的一只耳朵割下来、再切一块肉吃下!然后把刀还给主人,主人才动手切肉、请客人动手随便吃、为了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热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让3258在座的每个人都尝一尝。蒙古族特别尊敬长辈和教师!无论何时、对年长的人都称“您”、进门,入座。喝茶,吃饭!敬酒等都让年长的人领先、“巴格西”历来被作为贵客迎送招待。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牧民住的圆形毡房称3867为“勃孜宇”,夏4728季多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则迁居向阳山谷!定居的柯尔克孜族多住平顶方形土房!有壁龛和天窗、住宅周围种有蔬菜瓜果。柯尔克孜族牧民的食品也很丰富,乳制品有酥油,奶疙瘩等。枚民们喜欢牛羊奶!马奶。酸奶!奶茶、食牛羊马等各种肉食和米面细粮!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饮食方面,他们以面粉。大米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面0851粉烤制的馕,饭菜种类很多、有抓饭,肉粥,拉面!汤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欢吃甜瓜,西瓜。葡萄。苹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鸡!鸭!鱼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 维吾尔族的传统服装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2520男子普遍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女子喜着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戴耳环。手锡!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小辫。现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时装! 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0287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轻......余下全文>>!

白族的民族风俗

 7346 传统节日   火把节抢升斗   三月街!又名“观6596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农历三月十五至7112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   绕三灵、农历2891四月下旬,为期三四天!   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的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三天,   剑川骡马会   本主节   蝴蝶会   火把节   茈碧湖歌会   海西海歌会   朝鸡节,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   耍海会,农历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   葛根会,农历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内举行!   住屋形式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2062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婚俗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3503同姓不通婚。   白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活动比较自由,他们通常利用劳动、赶集,节日活动及赶庙会的机会谈情说爱,通过山8377歌试探对方!抒发感情。寻觅自己的意中人!   白族婚礼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恋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辱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斯间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白族好客,无论平时或节日,若有客至都要先奉沈茶!并且连斟三道,称三道茶,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9805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白族婚礼   白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隆重,热烈!按传统风俗、举行婚礼这天、新郎和小伙子们必须骑高头大马去娶亲、新娘娶回后要拜客。由新郎。新娘对家庭中的长辈一一敬拜、然后是请客吃饭、新郎。新娘要陪客人进餐!这时。客人们可向新婚夫妇出难题!也可以让他们表演节目,婚礼被喝彩声和欢笑声笼罩着。最有特色的是在婚礼上燃起辣椒粉、于是在欢声笑语中许多人都打喷嚏,咳嗽。热闹无比。   白族的婚姻共有三种形式:一是嫁女儿到男家!这种形式占大多数、二是招姑爷上门!这种情况主要是女方父母没有儿子。即9177使有也是痴憨病残等!所以才招姑爷上门。上门的姑爷必须改换为女方的姓氏?再由女方长辈重新取名!三是卷帐回门的形式。即0522男女双方结婚后七日!妻子带着丈夫携帐子、被褥回女方家居住、因为女方家虽有兄弟!但年龄太小,父母年迈。只好“卷帐回门来赡养老人和照顾年幼的弟妹!等弟弟长大结婚后、男5900方这才带着妻子回到男方家生活。这三种婚姻形式由来已久,至今沿用、但不管属于哪一种婚姻形式。婚期和婚礼的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只不过招姑爷上门是女娶男,而不是男娶女!双方的角色互换而已!儿子成婚后。一般都与父母分居、另外组织小家庭!父母和谁一起生活!由父母自己选择,一般选择与幼子一块生活的居多!因此,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是白族普遍的家庭组织形式!   按白族的习俗。如果丈夫去世、妻子可以终身守节,也可以另嫁!但另嫁时不得带走前夫的家产。在个别地区、还有转房的习俗,兄死后。嫂可以嫁给弟弟、称为叔就嫂、但这种现象已不多见!     日常礼仪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你)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尊敬长......余下全文>>、

白族民俗文化有哪些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2748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3276的“百节鞋”?6051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1897“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6214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