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哈尼族的民风民俗

  哈尼族风俗习惯六月年 哈尼族的民族节叫“库扎扎”!时间为夏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哈尼人不知道一年要分几个月。后来。太阳和月亮传授给哈尼人分月的办法、在人间栽了一棵年月树?一1664枝树干算一个!哈尼人分得了第六枝、从此、就在六月过“库扎扎”,又说。过去有七个仙女到哈尼寨,做了一个磨伙。她们轮流玩耍、把站在权上的小鸟也逗笑了!鸟儿欢乐地唱起歌来!0043歌声感动了天神?天神把福降给了人间……人们怀念七仙女、每年过“库扎扎”时都要打秋千,喜喝新谷酒 在每年的秋收前夕。居住在哀牢山一带的哈尼族。都要举行一次“喝新谷酒”的仪式!哈尼语称“长奴抽扎”或“车收资八都”。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8014 喝新谷酒。选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里,这天!各家割回一把即将成熟的谷穗。倒挂在堂屋右方后山墙上。采下百来颗谷粒,放进酒瓶2299里泡新谷酒!然备办美味可口的饭菜全家共饮!有的还请邻居3166长辈男子来喝新谷酒、席间。客人举杯唱起祝酒歌:   象黄牛寻找春天发出的青草,   我们爽快地喝着喷香的米酒,   红红3817的竹筷粘着黄鳝,  5617 花花的杯子盛满美酒!   丰收的粮食堆积成山。   白生生的大米吃不完……   全家老少跟着端起酒杯!喝上几口新米酒,即使是婴儿也要在小嘴上抹上一点。据说!这样0261可使全家老少无病无害?幸福安宁!包头巾 云南藤条江南岸的哈尼山寨里,人人都有自己做的包头巾,女的方方的一块、团溜溜包在头上,男的宽约六寸,长挂挂一条,宽绰绰1387缠在头上。小姑娘还不懂事时!戴一顶灵巧的两角小帽,长大了!脱下小帽,包上一块包头巾、用一截丝线箍着、表示这0210“然咪”(姑娘)成熟了、这时。村上的一些人看上了,就会来提亲、小儿子一落地,就戴个拼缝的小团帽、(因它形状团团的?哈尼人叫它“包嘟”)!人长大了。团帽6841又缝大一点,一直戴到结婚,结婚时。舅母要从自家的织布机上剪下一块两丈多长的布!然后染得紫蓝紫蓝的、送给新婚的外甥、祝愿他们男耕女织!勤劳动。来日美好的生活象包头巾一样长,   朴素简易的包头巾、是哈尼人敦厚朴实。勤劳勇敢的象征!姑娘的小帽 哈尼族支系的碧约人、每个姑娘都戴用黑色土布缝制的小帽,小帽有六个角、四周镶着小银泡!帽8028顶正中又镶一颗大银泡!大银泡下缝有一束红线?   碧约姑娘未成年0777戴一顶小帽。是表示对家4198中老人的尊敬?成年以后要戴两顶小帽(一顶是为情人准备的)、3435按碧约人的习俗!姑娘一旦被小伙子看中!小伙子为了表示对姑娘的爱慕之情!就把姑娘的小帽抢去一顶,如果姑娘也爱上这个小伙子,就顺从地让他抢去!反之!姑娘就把小帽要回来!   姑娘的小帽一直戴到婚后。怀怀了孕不再戴了?这时改成打包头、尖顶白头巾 滇南红河一带的叶车(哈尼族支系)妇女!不论在纺织,做饭。或劳动、串亲。赶场!集会。总爱戴一顶洁白的尖顶白头巾,它不但能防尘、遮日和护发、而且还是一4560种美的装饰,   尖顶白头巾是用宽约一尺!长二尺的家织白布缝制的,呈尖角状,酷似刚出土的白竹笋!头巾后尾部宽布长,被风一吹、飘飘荡荡。别有风致。帽的侧后处、有股白线带,有的还用红绿丝线在后尾边沿。绣上别致!鲜艳的图案、   据说!古代0569的叶车人,原住在一个美丽的湖滨草原上、后来人口增加了!就南迁到水草丰美的“叶车朗灰”(昆明滇池西山一带),不久。因和一强大部族发生冲突,只得四处流浪。若干年后!迁到“阿迷州”(现开远一带)居住、但那个强大的部族又追踪而来?善良朴实的叶车人忍无可忍?被迫应战。经过七十七天的浴血奋战。叶车人失败了,他们纷纷逃进红河一带的深山里、妇女们用自己纺织的白布缝成尖顶白帽罩在头上!9252并用头巾后摆住脸?使敌人无法辨认、后来。发现其他族的妇女戴尖顶白......余下全文>>,

关于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的野兽"年"威胁,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2688斗争了很多年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关于羌族民风民俗的手抄报

  春节舞龙、舞狮!在惠州的历史已十分悠久、自古以来!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半(即正月十五)。龙队!狮班穿街过巷!天天热0544闹非凡?颇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搜索   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由民间自发组成,多为一街一龙。武班!乡村舞狮、   民间的舞龙具有典型的广东风格,所舞的龙自己扎造、龙头主骨架由竹料扎成、外表糊纸上漆,彩布作龙身、整条龙长达13丈!约合42米,舞龙时,最前面由日月牌。匾额、宫灯!扮色队(化装成历代的民间故事人物)!鳌鱼。凤!狮!杂水(由人扮装的鱼虾蟹蚌等)在前面引路!最后才是活灵活现的龙、一7722路鼓乐不断! 一路鼓乐不断。人数从多!浩浩荡荡、穿街过巷、满城轰动!龙过之处、不时有长者带子。孙在龙的肚子下钻来钻去,谓“钻龙架”。 意思是望子成龙、舞2035龙时的“钻龙架”,“猎龙公”,“派龙3692贴”等民俗!颇有的地方特色、   民间的舞狮活动与舞龙有相同的特点。把狮扎好后!先到元妙观“开眼”。并进行“抢青”活动!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各路狮队由师爷携匣领路、狮子!锣鼓镲钹、手持各种冷兵器的武术队伍依序表演。所到之处、店家、住户鞭炮相迎、并封红包。热热闹闹、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才告一段落!

民风民俗的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6381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5610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满族节日民风民俗

  满族人民的节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其中有的具有历8748史记念意义,如最具民族传统的颁金节。中秋节、6731二月二龙抬头等,满族人是特别注重礼节的民族。   颁金节   满稜节日最具民族传统的是颁金节。即农历十月十日,因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颁诏废除女真旧名,定满族为族名?因此这一天就成了满族命名纪念日!   春节   旧历正月初一日,为一年之首!停止劳作,合家同庆!家家门上贴对联。按旗属分别挂红、黄,蓝。白不同颜色的彩笺!至夜!祭祀神佛、祖先。多面手合家吃水饺?初一3981早起在人孩子换上机关报衣放鞭炮!相互拜年祝福!   端午节   每年旧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当日凌晨、家家早起至郊外踏青、采艾蒿,折柳枝,插于门首!食糯米糕。戴香袋、荷包,孩子颈腕拴五色丝绳,穿绣五毒的鞋地。背心。   中秋节   又称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一天。又叫团圆节。入夜后!家家在庭院中没供桌,供瓜果、月饼,至月到中天、家人团坐拜月赏月!   腊八   腊八为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要熬煮腊八粥。主要以黄米,江米!绿豆、红枣等八种粮食干果熬煮而成,    其它节日 其它节日还有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节、中元节等!   风俗 满族2627人的后月的是扁平的!这是满族人的爱好!尤其是东北一省的满族人!他们从扁平脑!袋为美,小孩生下来以后,妈妈们就用小米、高梁米等做成小枕头,让孩子仰睡。其实!我们汉族也有这一习惯,,

民风民俗民族的特点。

  我国民族风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群众性,②民族性。③区域性、

呼伦贝尔盟的民风风俗

  鄂伦春族主要居住在鄂伦春自治旗。我市鄂伦春族约占全国鄂伦春族的半数、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的一通古斯语 族!与鄂温克语十分相似,无文字,使用汉文。解放前多信萨满教。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解放后!逐步实现了定居!在做好护林防火的前提下,由从事狩猎生产逐步转向护。养。狩猎并举,开展多种经营!1984年人口增4634加到2。105人。是解放6820初期的2.4倍。鄂伦春族是现今世界上少有的狩猎民族!男子擅长射箭打猎!女子以雕刻和刺绣见长!有“男人不怕山高。女人不怕活细”的民谚!鄂伦春族能歌善舞、音乐节奏明朗悠扬、舞蹈模仿动物动作。多表1870现生产和生活、本民族内同氏族禁止通婚!一般由男方托媒求婚、多为三次才成/人死后安放在选好的五尺高的树、权上,叫风葬!因急病故去者也可火葬,达斡尔族原居住在黑龙江北岸!十七世纪中叶迁至大兴安岭东麓。嫩江中上游。原以狩猎为主!后定居并转为经营3012畜牧业和农业,今大兴安岭以东地区的达斡尔族多以农为主,兼营林牧业、牧区的达斡尔族多从1786事牧业辅助性生产!兼搞多种经营、呼伦贝尔盟达斡尔族人数占全国达斡尔族人口的60%,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3968清代时用过满文?辛亥革命后至今普遍使用汉文!一少部分生活在牧区的达斡尔族兼用蒙文、 达斡尔族妇女擅长缝制各种皮衣、历史上。男子喜欢打“贝阔”(用牛毛或树根做的球人这种传统的体育活动就是现代曲棍球的前身、解放后,莫旗已成为著名的“曲棍球之乡”,向国家输送了一些优秀的曲棍球运动员,达斡尔族的民间文学!民间舞蹈广为流传,如边喝边舞的“路日给勒”等,达斡尔族有尊老好客的传统、在婚姻上!同姓、近亲禁止通婚!人死后棺殓土葬! 十五的月亮,升_上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呀云彩……《敖包相会》这首悦耳动听!扣人心弦的歌曲就是电影 《草原上的人们》的主题歌。这首歌就是在巴!彦呼硕敖包山上的敖包旁飞向全国全世界的!1956年夏天、一彪人马来到巴彦呼硕敖包山安营扎寨。他们就是《草原上的人们》电影摄制组、《草原上的人们》是内蒙古作家玛拉沁夫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头条处女作。后由北4379京电影制片厂著名作家,编居日海默改编成电影!电影拍得很顺利、只是主题歌还没产生,出生在呼盟鄂温克旗巴彦查岗的作曲家通福已经构思了许多优美动听的乐句。只是一时还没找到理想的歌词。他不得不按下一次又一次的创作冲动。八月十9122五中秋节的晚上。海默徜徉在巴彦呼硕敖包山上!头顶是一轮明月!男女、

历史上的羌和现在的羌族有什么关系吗?

  解读古“羌” 羌。中国最古老的部落,华夏民族的祖先之一、 华夏族是以夏!商。姬、姜四大族氏为主。融合其他一些民族部落而形成!其中、夏!姬、姜皆属古羌系列,商为东夷族、远古时代、西羌!东夷主政中华、西羌占了绝大多数!我们习惯上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汉族的始族是黄帝!羌人的始族是炎帝、羌是中华民族的起源8185始祖之一? 作为对一个人类共同体的称谓。“羌”字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即已经频繁出现、现在它仍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族称、这种三千多年一以贯之的“历史文化奇观”!世界民族史上独一无二。而“羌1024”族群的出现更早?当追溯到传说时代的炎黄部落时代之前,其影响之广泛、研究中国乃至东北亚。东南亚,西北亚0836世界民族史,都必须探讨与羌族的关系? 古代羌人并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古代汉人对居住在中国西部众多土著游牧部落的泛称,有专家指出。纳西族和三星堆的古族等很多5275民族都与羌有着直接的关系。 岷江上游地区是古代一些民族往来的走廊?秦汉时期这一走廊上经常能看8959到河湟一代羌人迁移的身影?经过一次次迁徒和不断的民族融合!变迁、这个古老的民族现在还剩下不到30万人口!主要居住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藩、黑水县等地羌族历史悠久,可溯源于3000多前年的古羌人!羌人中的一支约在春秋,战国时从甘肃、青海地区络绎迁居于岷江上游一带生息繁衍、与当地居民相融合。逐渐形成为今日的羌族, 我说楼上的 你自己是复制的 还说人家、!

澜沧拉祜族民风民俗作文

  5704桥是美的、风情园的桥、左拐右曲、这座桥有九个折曲、所以7299叫做九曲桥、九曲桥是棕色的!一路走去: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令人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放松!     0885水是美的!站在桥上往下看、河水清澈见底、像一面明镜,看着一只只鱼儿在水中欢快的游动着!不时溅起一阵阵水花,它们多么快活呀,可是、如果每个来这儿的游客都向这清澈见底的水中扔一片纸片、可想而知这儿会变成什么样,那些可爱的鱼儿就不能在水中欢快的9760游动着了?所以。游客们、当你正赞8585叹这一路山水时。一定要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啊,     走过这座桥!一个个铜人映入眼帘!他们有的在敲鼓,有2981的在吹葫祜丝。也8333有的在跳舞、真是说也说不清,写也写不尽啊。我再往里走,中心点就是那座人人皆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了。上面描刻着的都是英烈的名字、这时、我想。无论如何都要记住他们呀!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能无忧无虑的坐3574在教室里这么欢快的读书!不正是这些人民英雄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换来的吗!我想,这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人们心中永远伟大,     我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结束了这一天欢快的旅游,我走着相同的小路回家。在灯光的照耀下,风情园依然是那么的美丽!六年级:艾沮泪。

初一到初十的民俗民风

  正月初一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2488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3125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3685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0954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7086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7064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贴画鸡 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6280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禁忌初一这一天?民间讲究“水火不出门”,意即不借给别人任何东西!自家不扫地!不扫锅灶。水不外泼(没有井的人家前日需去别家挑满水)!主要3346取合家吉祥。团圆不破之意、如果家里死了老人!连续三年。称初一或初二为“新灵”(也叫新坟)、这天!亲戚要前去烧纸吊唁、   正月初二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9604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4784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7858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正月初三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9636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谷子生日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正月初四   迎神接神 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正月初六   挹肥 表示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正月初七   人日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8851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正月初八   谷日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顺星节 传说这一天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是长辈给儿6030孙认星星的时候!正月天寒地冻。在院中不能久站。真正认星星还是在夏天的晚上、这一天主要是从香蜡铺中请来的“星神马儿”上所列的星宿名号来了解“天文”了!顺星节祭星仪式在夜里举行!   正月初九   玉帝诞辰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只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他的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自午夜零食起一直到当天凌晨四时,都可以听到不停地鞭炮声、   正月初十   石头生日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1098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8199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   “子婿日” 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6153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6394子婿”?   正月十二   十二漏屎 人们自除夕开始?一直到今天,每天都是吃一些油腻的东西,吃坏了肚子、   十二搭灯棚 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   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0869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