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汉字起源的传说

   汉字起源:   1!考古发现   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贾湖刻符经碳14物理测定,距今约7762年(±128年)历史!还有七千年前的双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遗址刻符!连字成句的庄桥坟遗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尧舜时代的陶寺遗址朱文。夏墟的水书、早期的骨刻文就是丰富的文字系统、后期的属于初步成熟阶段。这些考古发现可能是汉字起源的重要线索、也可能是各种文字8773发展的不同源流。   2!旧说   汉字起源的旧说法有五种!即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结绳说:《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记录了一些原始社会部落,2366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   过去亦有学者据《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的论说,推断“文字起源于结绳”、   八卦说: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3671由是文籍生焉?”   河图说:《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I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揭开此说的神秘面纱、不难发现、它真实的核心就是算数、能对照“九宫”算法。所谓“九宫”!在谶纬家来说。是八卦加上中央、合为九(“五”位于中央,还可以和五行联系起来),在术数家眼中。则其数横!竖!斜偏!相加得数恒为15,   仓颉造字:“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吕氏春秋·君守》说:“仓颉作书。后稷作稼,”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更加盛行,许慎《说文解字·叙》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仓颉到底是什么人呢、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7465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9108颁布者!   图画、

汉字的来历和起源

  汉字是汉族祖先的重大发明之一。中国社会早在几千年前就进入了文明时代!汉字的发明毫无疑义是0691起了重大促进作用的。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1785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汉字的起源有哪几种说法?

  文字从本质上说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文字在发展早期都是图画形式的表意文字,发展到后期、除汉字外、都成为记录语音的表音文字,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到一百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力图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但关于汉字的起源仍旧说法多多!专家学者们至今莫衷一是、主要存在“八卦说”,“结绳说”。“书契说”和“仓颉造字”的传说!   关于汉字起源的问题,最古的记载!见于《易经·系辞传》:“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理!以类万物之情,……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八卦说”八卦源起于《周易》,《周易》这部书起源于殷周之际,伏羲做八卦之说。未必可信、但文王演为六十四卦是西汉以前学术界公认的做法?八卦是古代占筮的符号!共有八种!“—”为阳爻!代表奇数、“-   -”为阴爻、代表偶数!八卦的卦爻与数相关。是三个7465奇数或偶数的排列符号,因此,卦爻存在八种排列组合情况!分别是:奇奇奇,偶偶偶,奇奇偶!奇偶奇!偶偶奇、偶奇偶,奇偶偶,偶奇奇!这也就6641是八卦、任意两卦相迭合、便可得八八六十四重卦。筮者再根据重卦的卦象爻象分析,并结合易辞以占测吉凶祸福、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过去常用鸟兽骨头占卜事情的吉凶。方法是用正面。反面来判定可行或不可行、这和《周易》所采用的八卦演义中的阳爻,阴爻相类似,   但说汉字源起于八卦是值得商榷的?八卦本质是奇偶数的排列符号。与汉字的渊源关系不大。汉字中的确有个别文字采用了原始八卦符号作为构字偏旁、因为原始的八卦符号与数字符号都源于用算筹记数的古老记数法、例如。从甲骨文的2176数字看?八以内的数似乎都是用一至四根算筹摆成的。汉字中、跟原始卜筮术有关的一些文字。也采用了原始记数符号、但归根到底!大部分的汉字都不是由八卦演变而来,八卦和汉字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符号系统、我们不能武断判定汉字起源于八卦!“结绳说”   结绳有助于记忆!是原始先民普遍采用的辅助记事的方4771法之一,中国远古时代已有结绳之说、据考神农氏时代是用结绳的最后时代、但是具体的0037结绳的方法已不可考、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也多有结绳的传统,  1452 但是结绳不能够独立地完整地记录事情?更别谈表示语言中的读音了!它只能起到帮助记忆!作契约凭证!传递信息!起记事符号的作用!它既没有社会意义,也不是以语言的语音单位为基础的,没有和语言中固定的词联系起来!不能记录和传播语言!   正如原始文字可3068以采用筹策记数符号和一些八卦符号作为构字的偏旁一样!结绳符号也可以作为汉字的构字符号!例如、代表“十”和“十”的倍数的文字。都像结绳的符号、个别汉字的构字符号采用结绳形象只能说明结绳法对于汉字的起源有一定影响。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判定汉字起源于结绳记事!结绳之法只能够算是原始的记事法!而不具备文字的性质,“书契说”   “契”是在木条上或竹条上1303刻有锯齿!用来记数!“刻契为约”的办法大致产生于原始时代发明文字之前。那时人们在木块上刻划一些简单的缺口或纹路以帮助记忆,起作用与结绳相似,   木契上的简单刻划只能够起帮助记忆的作用。不能算作文字,但是契刻的这种形式很可能是最早的文字书写形式之一,先民们可以将一些带有某种意义的数字符号或者象形符号刻在陶器或竹片木片上,以6772此来传情达意。起到信息沟通的作用、这种方式至后来就极有可能演化成刻在青铜器上的族徽文字或是竹简木牍上的文书。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文字文献、就可行性而言!“书契说”较“八卦说”和“结绳说”更具有促进文字产生的条件、   “仓颉造字说”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传说!黄帝命仓颉造字......余下全文>>!

河图洛书的起源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无差别!河图四象、28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必被发掘,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3978则为洛书图像?距1288今约5000多年!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这说明邵5028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其言不虚!【释义】 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如下: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以上为《河图》,其中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 1!天地之数:河图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其中1。3,5,7,9!为阳,2、4、6、8!10,为阴!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7311相加共为55数、所以古人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数为55,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即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而已。2、万物生存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8265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万物有生数,当生之8670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也!3,五行之数:五行之数即五行之生数。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数!一。三、五,为阳数,其和为九,故九为阳极之数?二。四为阴数,其和为六。故六为阴之极数。阴阳之数合而为15数。故化为洛书则纵横皆15数、乃6870阴阳五行之数也,4、大衍之数:大衍之数50即五行乘土之成数10?同时也是天地之数的用数。天地之数55。减去小衍4328之数5得大衍之数50,其4120中小衍为天地之体数!大衍为天地之用数、所谓大衍之数50其用49,就是用大衍之数预测的占筮之法:以一为体,四十九为用。9965故其用四十又九,5!天干交合之数:河图之数十、乃十天干之数也!交合之数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德。正是万物生存之数、所以甲己合为一、六共宗,乙庚合为二、七同道。丙辛合为三、八为朋,丁壬合为四、九为友,戊癸合为五!十同德。十天干经交合之后!化为天干交合之五行?将河图五行之体化为天干五行之用,6。六甲纳音之数:天地之数55加上五行之数5。合化为60甲子五行纳音之数。十天干之0439阴阳五行与万物相交、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各发出12种声音。无声无音不计。按河图北、东!南。西,中成象五位五行共60纳音,乃天地五行声音之数也。7, 河图洛书和二十八星宿!黄道十二宫对照图河图洛书和二十八星宿有密切联系,和西方的黄道十二宫也是相同自然规律的不同表述:河图洛书是《周易》的基础!虽然东西方2286文化有差异!但是天上的天体运动都是相同的,,

万姓起源

  万姓源於周朝姬姓王室、他们的后裔中先后有两房人改姓为万、   周文王第十五个独生子阿高被周武6147王分封到毕地!人称毕公高,毕公高后裔中有个毕万毕万子孙有的改姓魏、有的改姓万!所以毕万成了魏姓。万姓始祖。、

有人说八卦是玄学,我说八卦不就是二进位制吗?

八卦不仅是单纯的一套符号。还有一套解释体系,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二进位制是计算技术中的一种数制! 八卦和二进位制是属于不同范畴的两样东西。 但是八卦的表示符号和用二进揣表示的资料有相似性。所以从二进位制的角度对其进行理解。研究。 。

农历是何时以及如何起源的

  农历是中国汉族传统历法!又有夏历。汉历!阴历等名称,是一种阴阳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均以农历计算,至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和民族多仍庆祝农历的传统节日,如农历新年。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农历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多有记载!今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8027般认为源自商代!1912年中国官方开始采用公历、而农历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一直广泛流传于民间、。

姓氏“何”是怎么起源的,

  何姓是以讹承讹,以谬袭谬而来的姓字。秦灭六国后!韩姓子孙散居各地。8556其中有一支流落在江淮一带?按当地人的口音“韩”字被读作“何”音!后来从读者误写为“何”?沿袭下来便变成了何氏,这便是何姓的由来、。

五行八卦的起源在哪里???

  起源于三界周天运行的规律!三界之内,一切事物都有五大因素构成,八卦是揭示三界内万事万物运行6335的数理规律的工具!,

姓氏连的起源

  一。姓氏起源   连氏的起源有三:   1 出自远古颛顼高辛氏。颛顼的曾孙陆终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惠连   、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们祖先的字作为姓、于是形成连姓!   2 从官职而得来,出自春秋时期的芈姓、楚国公族有连敖。连0713尹   的官职,后来这两个官职就作为姓氏传了下来,   3 出自姜姓!是春秋时期齐国公族的后裔、齐国大夫连称的后代   以祖上的名字为姓、称为连姓,     二!郡望堂号   郡望:   上党郡:秦代置郡,所在地为今天的山西西沁水以东的地区,《郡   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中有记载!连氏望出上党郡!   堂号:   清冻堂:宋朝的时候!连庶、连痒兄弟两人齐名、连庶很聪明、    也很清廉、人们称他为“连底清”!而连痒对事物看得很清晰。透彻   !象冰一样透明!处理事物很严肃!象冰一样叫人感到凉飕飕的!人   们称他为“连底冻”!清冻堂也有称5367为双贤堂。     好文章就要收藏:   上一篇:茹姓起源。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