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云南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景观:从’99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口岸,云南有10个国家级风景区,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海拔6740米终年积雪的高山东省!至今无人能够攀4301登顶峰,不古0283老茂密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喀斯特岩溶地貌开成的石林以及九乡溶洞5062等奇观!     绕三灵     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三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三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     彝族踏歌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的动物舞!以及抒发情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三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的。     同时。“三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     白族风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

关于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的野兽"年"威胁!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桃木板,门口烧火堆。1621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1439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每2479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关于羌族民风民俗的手抄报

  春节舞龙?舞狮!在惠州的历史已十分悠久。自古以来!从正月初2788一至正月半(即正月十五)?龙队!狮班穿街过巷,天天热闹非凡,颇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搜索   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由民间自发组成!多为一街一龙!武班,乡村舞狮!   民间的舞龙具有典型的广东风格。所舞的龙自己扎造!龙头主骨架由竹料扎成!外表糊纸上漆,彩布作龙身!整条龙长1403达13丈,约合42米!舞龙时。最前面由日月牌。匾额、宫灯。扮色队(化装成历代的民间故事人物),鳌鱼。凤!狮。杂水(由人扮装的鱼虾蟹蚌等)在前面引路。最后才是活灵活现的龙、一路鼓乐不断, 一3433路鼓乐不断?人数从多、浩浩荡荡,穿街过巷,满城轰动!龙过之处、不时有长者带子!孙在龙的肚子下钻来钻去。谓“钻龙架”。 意思是望子成龙,舞龙时的“钻龙架”!“猎龙公”,“派龙贴”等民俗。颇有的地方特色,   民间的舞狮活动与舞龙有相同的特点。把狮扎好后。先到元妙观“开眼”,并进行“抢青”活动。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各路狮队由师爷携匣领路,狮子!锣鼓镲钹,手持各种冷兵器的武术队伍依序表演!所到之处!店家。住户鞭炮相迎、并封红包。热热闹闹,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才告一段落,

汉族的信仰,禁忌,婚嫁寿诞,衣食住行等民俗特色 最好精简一些 通俗一点的

  汉族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民族色彩浓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礼仪!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称之9824为“六礼”、   “纳彩”即男家请媒人向女家提亲、后人叫“说媒”?“问名”即双方变换年庚、近代称之为“换龙凤帖”!然后卜卦“合婚”、“纳吉”即为“7906订婚”、“纳征”为男家向女家下聘礼。俗称“彩礼”、“请期”就是选择好婚期吉日征求女方意见、“亲迎”即为迎1038娶新娘,   从古至今。婚俗虽因时代变化,或贫富相异而有繁简之别。但基本仪式程序相似。即使到了现代。自由恋爱兴起,仪程更趋简化!不过媒人(介绍人)通言。相亲。定亲和迎娶等习俗仍有一定保留,   “六礼”中以“亲迎”内容最为丰富多彩,主要习俗有铺房!哭嫁。撒谷豆,“举火”!“泼水”、障面。穿红衣。新娘足不履地,坐花轿、“跨马鞍”、拜堂。撒帐,交杯,闹房等!两千多年来。这些“亲迎”习俗经久不衰。近代随着社会的进步虽有所革新和演变,但基本方面变异不大。   在婚制方面?古代汉族7445虽通行一夫一妻制,但纳妾现象3597较为普遍,近代俗称“讨小老婆”或“娶姨太太”!而寡妇一般不准改嫁、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理学兴起!规矩甚严,有的基本要终身穿素服守寡,   在婚姻形式方面。旧时除明媒正娶外!还有买卖婚、表亲婚!换亲婚。转房婚、招养婚(俗称“入赘”)、典妻婚。童养婚!指腹婚。4333孝婚以及冥婚等、、

鄂温克族的民风民俗是啥??

9367  鄂温克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居住在萨马街的鄂温克族群众每逢喜庆佳节!就会穿起民族服装!跳起欢快粗犷的“努给勒”或“阿罕伯”舞!并涌现出一大批舞蹈。声乐。文学创作等各种人才!   (1)服饰   旧时扎兰屯地区鄂温克族猎民的服装主要以狍皮等兽皮制作的衣服为主。除此以外。桦树皮夏帽为该民族服饰的一大特点。桦树皮帽为一方块桦树皮卷成锥形,用麻9787线连缀起来,状如斗笠。主要用于遮阳御雨!   如今鄂温克族居民的服饰与汉族相同、但部分年长者仍愿穿着传统的皮袍。逢喜庆节日或重大场合!年轻人了着民族服装!但面料多为绸缎!   (2)饮食   鄂温克族猎民喜食肉食!主要是野兽肉。其中多为狍子肉,其次是鹿。犴。熊和野猪肉!食肉方法很多。如“达拉嘎兰”(烧肉)、将肉扔在火炭上烧。“席拉兰”(烤肉),把肉切成大块或条放在锅里煮?“阿期根”(生吃)!主要是生吃狍、鹿等的肝。肾。“库呼乐”(晒熟肉干)?将熟肉切成块晒干。如今鄂温克族猎民的饮食同当地汉族居民渐趋相同,但仍喜欢食用野兽肉和野菜等。   (3)居住    扎兰屯市鄂温克族猎民旧时住山林和靠近江河的地方!主要以游猎为主。无固定场所。一般多住“木刻楞”。定居后!1295所住房屋与室内装饰等与当地汉族居民基本相同?   (4)礼仪   鄂6059温克民族十分讲究礼节,老年人普遍地受到社会的尊重。6745年轻人见到长辈、首1242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落座让长辈先坐。喝酒请长辈开怀。吃肉让长辈先动刀!起程让长者先走,如骑在马上则下马问安!然后侧身让老人先行。长幼之间恪守严格的礼节!见面相互问安!相互尊重、以大欺小!以强凌5508弱为本民族所憎恶?   鄂温克人十分热情好客。他们常说:“外来的人不会背着自己的房子走”、因此!不论对本民族客人还是其他民族客人。来到自己的家,主人都认为是大喜事?热情地将客人让到屋里!让客人坐在贵宾座位、敬茶递烟!对远方的来客!还要用丰盛的肉食和好酒款待!   (5)姓氏   鄂温克族历史上曾分为三大部分、即从事游猎生产的“雅库特”,主要从事牧业生产的“通古斯”和嫩江流域从事农业生产的“索伦”。他2529们的姓氏根据本氏族的名称而来,6685又因居地不同有所区别,萨马街鄂温克人的主要姓氏有:俄格都涂格敦!尼格混涂格敦简姓涂,俄格都杜拉尔、尼苏混杜拉尔。谢盼杜拉尔。左然杜拉简姓杜!那哈塔、卜勒吉格勒7426简姓卜,萨马基尔简姓萨。蒙古勒达图。黑格特达图简称代。俄格都何音。依格吉日何音简姓何、伊格吉日简姓伊、白格日简姓白。瓜尔佳简姓郭等,   (6)传统艺术   >>>舞蹈   鄂温克语也称“额黑勒格”,“额黑勒仁”。鄂温克族的主要舞蹈有《鄂温克舞》、《哲辉楞舞》、《爱达哈喜楞舞》等。这些舞蹈节奏性强,动作有力,脚的动作和上身的姿态和谐优美,加上有节奏的呼号声。构成鄂温克舞蹈的特点!   还有一种被称作《努经勒》的舞蹈,多由鄂温克妇女参加!这种舞蹈动作有力,节奏性强,脚的动作比较突出,鄂温克风格比较浓厚。   >>>歌谣   鄂温克人长期生活在森林、草原,田野之中。创作大量反映狩猎,采集!种植以及社会交往!男女爱情。婚丧嫁娶、宗教仪式等歌谣——“扎恩达仁!其中包括猎歌!牧歌,情歌,酒歌,萨满歌等、此外2174还有逃婚歌。反抗征兵歌等。内容比较丰富!鄂温克歌谣比喻优美!抒情真挚感人、诗句朴实豪放。韵律以押头韵为主。双句一韵。每首歌谣韵律多变,易2872于即兴演唱,   (7)婚嫁   鄂温克族基本上沿袭一夫一妻制。所不同的是有“氏族外婚”和“姑舅表亲”现象。“姑舅表亲”就是姑表兄弟姐妹......余下全文>>!

大理白族民居民风民俗的作文800字

  白族民居民风民俗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每朵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白族也是有趣的一个民族,   白族人的服饰与我们汉族截然不同, 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重、大理地区的白族7154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领褂。下身穿宽桶裤、系拖须裤带!有的还喜佩带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其他一些地区的白族男子。则比较喜欢头戴瓜皮帽、穿大0403襟短上衣!外套羊皮领褂或数件皮质和绸质的领褂、谓之5309“三滴水”!显得敦厚英俊,洒脱大方。   一直以来享有“金花”美誉的白族妇女的服饰、更是色泽鲜美。绚丽多彩!大理一带的妇女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2015浅蓝色上衣配丝绒黑坎肩、右衽结纽处挂“三须”,“五须”的银饰。腰间系有绣花飘带?上面多用黑软线绣上蝴蝶、蜜蜂等图案。下着蓝色宽裤、脚穿绣花的“白节鞋”?手上多半戴纽丝银镯!戒指!已婚妇女梳发髻。未婚少女则垂辫或盘辫于顶、有的则用红头绳缠绕着发辫下的花头巾、露出侧边飘动的雪白缨穗。点染出白族少女头饰和发型所特有的风韵!洱源西山及保山地区的白族妇女。常束发于顶、上插银管、再7425以黑布包头!穿右襟圆领长衣,系绣花腰带,衣袖和裤脚喜镶绣各色宽窄不同的花边!   白族的饮食也十分有特色!   因远白族的卷粉以本地品种“因远红谷米”为原料。并以手推磨磨成米浆在长宽约二尺的框内。架空于沸水7037锅上面熏蒸而成、其厚度薄如纸!软而具韧性。无论煮食或凉拌!味道都异常可口,8259米干由卷粉晾晒后可分别做成丝或片!由于它便于储存!携带。是白族民间馈赠亲朋好友的慰问品,   用“因远紫米”及糯米饭舂成的染色粑粑!晾晒后加盐、白酒浸蚀,再用刀切成粑粑果或用推刨刨成粑粑片,把粑粑糊放进镌刻着花鸟鱼龙!福禄寿禧等图案的模板内!压制而成的压模粑粑是因远白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特征。压模粑粑是白族春节?清明节。祭祖节及三月会等庙会必备的节庆食8962品和祭品。   各地白族的服饰虽呈现出某些地区性的差异!但色彩明快。映衬协调!挑绣精美!古雅端庄等!则又是共有的特征。  0124 因远白族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饮食文化!既显示了白族雅而不俗的饮食文化气氛、也衬托出白族勤俭持家!热情好客的文明礼貌风格,。

汉族民风民俗有那些?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3147为“满堂红”!3938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习4700俗——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8656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7527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0329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0628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7107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4654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8220”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1840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节习俗——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1205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8030“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5214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余下全文>>、

瑶族的民风民俗?

  云南瑶族民俗风情   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如有“绿色宝库”之称的江华瑶山、号称为广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国,“杉木之乡”的金秀大瑶山……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有390种。如盘瑶、蓝靛瑶,红头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受居住地域限制,4024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瑶族妇擅长织染,刺绣、服饰花纹图案精美。富于变化、支系称谓大都以服饰而定、如头饰内以板支托者。称顶板瑶。穿靛蓝衣服的称蓝靛瑶!瑶族语言支系复杂、有多种方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瑶族为了纪念先祖、农历10月16日定为“盘王节”瑶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寨神、家神、山神!风神等!对生活和生产中的活动也要占卜吉日,祭祀神灵。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教,1248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异?   【礼仪】   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进入5865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8944典型礼节?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0233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尤其对丰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饭座次也有讲究: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瑶族在3232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   瑶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礼,腊肉,1820山珍野味和土特产!是瑶家待客最常见的菜式、客席上。金黄厚实的腊肉奉为上品,主人会热情地把大块腊肉夹给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欢,都应当接受。4249这样主人才会高兴!   瓜箪酒是瑶家招待客人的特制酒!这0386种酒用糯米制成、它酿成糊酒后,掺上清泉水或凉开水,饮用时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连液带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用餐时,由家里最年轻的姑娘斟酒盛饭。主人则频频向客人夹菜敬酒,此时!客人不必拘束过谦!应大大方方开怀畅饮,这样、主人认为客人看得起瑶家、就会越发高兴!备加亲热。如果拘谨见外?反而不受欢迎,   在达山瑶中、也喜用油3117茶敬客、遇有客至,都习惯敬三大碗!名为“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瑶族老人也喜欢饮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饮料。款待客人时!鸡、肉,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无论主客、必须依次夹吃、不得紊乱,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 盐在瑶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瑶区不产盐。但又不能缺少盐!盐在瑶族中是请道公,至亲的大礼,俗叫“盐信”!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服饰】 2621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余下全文>>、

高山族的民风民俗要描写好的,用几种说明方法。 要求很高,谢了

  高山族。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5246仅以幅布遮阴。毛皮围腰。但接1158触汉文化以后!逐步形成男穿长衫女着裙!讲究服饰美!衣服除兽皮!树皮外、多用自织麻布并加彩6134纹装饰,男子衣饰类型。北部常见无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带、中部常见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见对襟长袖上衣,腰裙,套裤。黑头巾等。女子衣饰类型包括短衣长裙和长衣短裳、雅美人服饰简单,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着筒裙!冬0857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为常吃食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山区以粟,旱稻为主粮、平原以水稻为主粮!平埔人还特产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肠内草浆伴上盐即是)!昔日饮食皆蹲踞生食,现在饮食,烹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烟酒!食嚼槟榔.   高山族过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处、或辟竹编茅,架木为屋,现在住宅类型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顶地下房屋等。但十分讲究造型和实用相结合、大都呈长方形或四方形!有门无窗,   高山族还有黥面、文身!凿齿、涅齿,穿耳!除毛,束腹等身体装饰习俗!身体装饰一般出于成年!美观,联姻!纪功。尊贵等目的,    高山族的婚姻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亲结婚。男女大多自由恋爱结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爱情?有的阿美妇女到男方家赠物表示相思,丧葬形式、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多行屋内葬,埋尸于死者床下。排湾人。雅美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将死者埋1510葬在屋前后空地,对恶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有许多禁忌:妇女怀孕后,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猫,穿穿山甲和并蒂果实等、忌生双胞胎,忌见蛇、山猫。鼠!横死者及其葬地!忌见动物交尾、严禁放屁!喷嚏、同族相奸、禁忌吃动物头尾!禁忌男人接触女人专用的机织。麻织品,小锄及猪圈!禁止女性接触男7312人专用的武器!猎具!会所等等   白族:风俗习惯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7260婚后即行分居!父母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4480喜喝烤茶?   苗族: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6301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6495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   传统地讲。苗族对一些巨形或奇形1891的自然物!往往认为是一种灵性的体现。8075因而对其顶礼膜拜,酒肉祭供!其中比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岩洞。大树。山林等,此外!苗族认为一些自然现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苗族语言往往鬼神不分、或者两词并用、多数情况下。鬼被认为是被遗弃或受委屈的灵魂和工具所变成的、常给人类带来灾难,病痛,瘟疫或其他不幸!比如所谓东方鬼、西方鬼!母猪鬼,吊死鬼,老虎鬼等!被称为恶鬼、而有灵性的自然现象常......余下全文>>,

了解民风民俗

  全国各地过年习俗大盘点京城古韵  在京城!除夕。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爆竹竞响、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能撤去。每到除夕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6723压岁钱”、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纸炮!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纸不断至丈余,供于祖前!谓之“阡张”。焚之!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  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闽粤风采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9806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另外。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了下来,  7687广东: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3124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5523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1603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橘。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0105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7886敬茶祝福! 西北劲风 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除夕到了、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关中耍社火!陕北扭秧歌。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5723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甘肃:新年舞社火、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3836为角色,正月打秋千:秋千是娃娃们的阵地。又是小媳妇。大姑娘的天下了!临夏山村的正月!就这样飞在了3927秋千上!天天飞,夜夜飞、直到正月十五,正月十六、秋千的主人爬到树上!把秋千卸下来、一年一度的8470打秋千就结束了,东北瑞雪   东北的年俗,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7526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  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遍天银花锈......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