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节”、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鲁班节   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的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   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

蒙古族的来历和风俗

  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2815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当1477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 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是7931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双手略举、鞠躬互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闻烟味、品完再互换,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下辈脆足。用两手接过!各举起闻嗅,然后再互换!    在蒙古民族的习惯中?骑马。坐车到牧民家作客,接近蒙古包时!就要轻骑慢行的!以免惊动畜群,在进蒙古包以前马鞭和马棒要放在门外!如带入包内!则被看作对主人的不尊敬!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车。上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车上马!在包里作客。主人躬身端奶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包内西北角为供佛的地方!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角。不宜用烟袋或手指人头,锅灶不许用脚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脚,否则等于侮辱灶神。蒙古包内。若有了病人。便在包门的左侧缚一条绳子!把绳子的头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来访6506者就不应进门、   岁时风俗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7815一般进入腊月十五!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从腊月三十1793到正月初五,是过大年最欢乐的几天。大年三十夜幕降临后。人们便聚集在最年长者家中!开始除夕“乃日”(宴会),全家人尽情享受“守岁”,除夕宴会上应备办“三锅”一锅是奶茶锅,二锅是羊背锅、三锅是肉汤饭食锅!宴会中最少唱三首歌!   初一!开始拜年,首先要祭天、家里留一两位老年人或妇女,其余人身着节日盛装。手提银壶奶茶、端着奶食品、来到用雪堆成的敖包上!将供品撒进点燃的火堆里,然后叩头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接着是家庭内部拜年、晚辈向长辈问安叩拜!老人手捧哈达。壮年人用小幅绸子。青年人则用色泽鲜艳的长条3060绸子叩拜!长辈赐给子孙食物和钱,   家1754庭内部拜年结束后。人们9851首先到最年长者家中。进门时依年龄大小而先后进。拜完年后至少献两首颂词、三支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诵祝词。歌手待诵词完后将哈达揣进怀里,接过奶食盘让其他歌手品尝!。

蒙古族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祭敖包也算是一个。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把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5319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把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遭!求神降福、蒙古族牧民沿袭祖先的原始宗教信仰、以为山的高大雄伟,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高山又是幻想中神灵居住的地方!因而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礼仪风8142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5656饮饱餐、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0295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5365布乎利”的!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7334罗游记》中所写, 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递鼻烟壶也有一1490定的规矩?如果是同辈、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近现代、鄂伦春人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宗教信仰也淡出了鄂伦春人的思维、“莫昆”大会和“奥米纳仁”已被篝火节所取代,鄂伦春族受其他民族的影响、也过中秋节!端午节、新年等节日。春节对于鄂伦春人来说是庆祝狩猎丰收!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因2589此鄂伦春人对春节十分重视 、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主要分布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鄂(è )温克族(2万7千人)和土族(24万人)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人的分支。   蒙古的总人口大约有280万人(2006年7月统计265万人,),其中80%是喀尔喀蒙古人、   俄罗斯有大约90万蒙古人!   另外。分布在阿富汗,伊朗等地的哈扎拉族人(近四百万人)有可能是蒙古人和中亚其他民族的混血后代!   其中9357云南有1.3万人、聚居在通海县新蒙乡。分中村,下村!白阁、交椅湾和陶家嘴5个自然村!是元朝初年随忽必烈征战遗留在云南的蒙古族后裔(yì )、通海蒙古族从祖国西北大草原来到云南高原的通海杞麓(lù )湖畔、凤山脚下。已有740多年的历史,700多年来。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凭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把杞麓湖之滨,凤凰山之麓建设成了鱼米之乡、   民族习惯   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 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蒙古族待客十分讲究礼节和规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时!一般在将羊的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送给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则以一块带肉的脊椎骨加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送给客人。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8866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3035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蒙古族习俗有哪些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0327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3590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1310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尊老爱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6208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唱歌: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   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客来敬茶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5576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语称交和......余下全文>>,

蒙古族的饮食习惯

  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1071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哪些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花街节!

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如蒙古族的献哈达,藏族的雪顿节,西南地区彝族、白族的火把节也有着独具 5分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2818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可是泼水节由来的传说却有两种。:很早以前!一0862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2165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2455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3807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3575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而位于丽江华坪地区的傣家泼水节的故事却独具特色、这里的傣族人是中国乃至亚洲纬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们的故事0643是这样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3487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功,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8182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7224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贵州有什么传统节日

  祭萨岁   侗族   龙图   2 月 7 日     芦笙节   苗族   榕江岑最   2 月 7-9 日     芦笙节   苗族   榕江巫极   2 月 8-11 日     祭萨岁   侗族   占里   2 月 13 日     千三节   侗族   黎平茅贡   2 月 17 日     芦笙节 ☆   苗族   翁义   2 月 9-11 日     芦笙节 ☆   苗族   鸭塘   2 月 12-13     芦笙节 ☆   苗族   新光   2 月 13-15     芦笙节珐☆   苗族   大中   2 月 16-18     芦笙节 ☆☆   苗族   长角苗   2 月 16 日     芦笙节 ☆   苗族   石青   2 月 19-21     龙灯节 ☆☆☆   苗族   台江   2 月 21 日     芦笙节 ☆   苗族   龙场   2 月 21-22     芦笙节 ☆   苗族   舟溪   2 月 25-26     花炮节   侗族   从江   3 月 5 日     芦笙节 ☆☆☆   苗族   南开(小花苗)   3 月 19- 22     姊妹节 ☆☆☆☆   苗族   施洞   4 月 19-22     四月八   苗族   黄平   5 月 12 日     芦笙节   苗族   大花苗   6 月 8 日     龙舟节   苗族   施洞   6 月 28 日     爬坡节   苗族   香炉山   7 月 21 日     喊天节   侗族   黄岗   7 月 17 日     芦笙节   苗族   翁项   8 月 14-16     芦笙节 ☆☆ ☆   苗族   重安江 (农历九月二十六)   最近几年重安办得很好、推荐,   10 月 24-26     芦笙节 ☆☆ ☆   苗族   谷陇 (农历九月二十七)   10 月 25-27     苗年 ☆☆☆☆   苗族   雷山   11 月 8-12、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