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蒙古族有什么节日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5417“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3989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   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有8465娱乐或游戏之意!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5932后俯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放映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   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的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从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学会了建筑技术,他们修建的房屋?不仅造型别致、美观。而且经久耐用、颇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就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节日这天,6229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无论路途远近都要赶回家里来欢度节日、各村寨都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人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拾着。敲锣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大家汇集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跳时!先由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群分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0822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且歌且舞、场面十分活跃、   燃灯节、每年1321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现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在燃灯节的—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蒙古族有哪些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很多。有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元节。那达慕,祭敖包节。祭成吉思汗陵!其中别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是“鲁班节”“那达慕”大会和“祭祖节”。、

蒙古族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一。蒙古文字和语言   在蒙古国建立以前!聚居于蒙古地区的各部落!因居住环境不同!来源不同,经济!文8069化发展水平不一致!彼此之间无统一语言!亦无文字。凡世系事迹,或口相传述!或刻木为记、直至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蛮后。始以畏兀儿字拼写蒙古语、并令塔塔统阿教太子,诸王子弟等识字!以这种文字发布公文!信件、玺书。牌札等、这是蒙古国使用文字的最早记载(详见前)③!世称为畏兀儿字蒙古文!   畏兀儿字蒙古文有21个字母、盛行于蒙古族聚居区一带!汉,契丹。女真。畏兀儿等族聚居区内?则通行汉字和畏兀儿字、汉字文书,诏令、由耶律楚2579材负责!畏兀儿字文书。诏令。由镇海管理、④   由于多种文字同时并行、给发布命令,驿使往返造成很多不便,于是。忽必9725烈即位后,决定命吐蕃萨迦派喇嘛帝师八思巴。创制统一使用的新文字,新文字是根据藏文字母改制而成的、共有字母41个。辅音34个、元音5个!介音2个!    1269年(元至元六年)颁行,忽必烈下4189令规定。“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①,新字因为八思巴创制而成。故又称之为“八思巴字”!   “八思巴字”颁行后?实际上并未被广泛应用。除官方文书。官方造发的印篆、碑刻、牌符。钱钞0780等方面使用外?民间仍使用畏兀儿蒙古字、1282年(至元十九年)、还违反诏令刊行以畏兀儿字翻译的《通鉴》? 9467  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又以畏兀儿字翻译累朝实录。元朝衰微后。“新字5029”逐渐被废弃!仍行畏兀儿字书,现今使用的蒙古字,就是在改革畏兀儿蒙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蒙古字的创制和推行!对于蒙古族共同语言的形成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1648年(清顺治五年),卫拉特蒙古高僧咱雅班第达为更好地表达卫拉特方言的语音,使文字更接近于口语!又创制了托忒文字、“托忒”意谓“清楚”,共有15个字头。每一字头有7个音。共105个音,右行!直下,②此后它一直流行于卫拉特蒙古各部中。   二、蒙古宗教3935信仰   (一)萨满教   蒙古族人原来大都信奉萨满教,凡遇有重大行事!都必需先向天祷告!请天护佑!所谓“每事必称天”、③蒙古语称天为“腾格里”,为了祈求天神的保护,他们总是叨念“托着长生天的气力”,④每有征战,则常常要取羊胛骨进行占卜。以断吉凶。若出师前听见雷声!便以为是上天发怒。发出叫声、不敢出兵!他们对!

高山族的风俗

  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高山族社会的发展比较缓慢!有的到现在甚至还处于原始状态!仍生活在贫困之中!据记载。在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都曾实行过海禁。强迫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搬到内地,不准他们和沿海诸岛人民进行联系、这样,孤悬海外的高山族人民。便和祖国大陆人民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过程。但是他们的族源。文化及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仍和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从前清时期开始,放弃了原来的“番”姓、改为和大陆移民相同的姓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风俗!集体居住的地方叫村社、每一个村社包括若干个不同的家庭和家族!这些村社,分别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外人不能侵犯!   高山族人民居住的一般是茅草顶的木板房。也有的屋顶是用树皮。石板或竹子盖起来的,住在台东兰屿岛上的雅美族人民。到现在、还采用挖地穴的办法建造房屋、室内比地面低很多。挖出的土堆放在周围就成为屋墙!他们以芋头,甘薯为主食!平时男子大都只在腰间挂一个“丁字带”!妇女也仅在胸前和腰耽系一块方布!随着台湾旅游业的发展。兰屿已成为台湾一个旅游区!一部分雅美族人已摆脱愚昧落后和衣不避体的陋习,   高山族人非常尊敬老年人、还很爱喝酒、由于他们经常进行打猎活动,所以特别喜欢自己的猎狗,就像汉族人民重视自己的耕牛一样?   高山族人民也有传统的文化艺术!并特4446别喜欢跳舞,著名的杵乐、就是他们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民间歌舞,   高山族人民按其居住的地区分布和语言的不同,分为许多支、除早已定居平原并与汉族融合在一起的平埔族外,高山族分为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曹族)、排湾族,鲁凯族,阿美族。卑南族、雅美族!邵族等十大族群,一共40多万人,占台湾2300万人口的1.7%,属于弱势族群!但是代表的却是台湾本土文化最典型的表现!这十大族群中前六个族群的居住地多在无法耕种的山区!阿美族和卑南族居于东部平原!雅美族则居于太平洋上的兰屿岛,据此。长期以来!8260把这十大族群统称为高山族?看来也不是很恰当的、但是沿用时间已久也就习惯了,   高山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   节日与习俗   高山族一般每年有两个主要节日。一是播种节,一是丰收节。后者的规模特别大,差不多等于汉族的春节,各家届时都要屠宰家畜、酿酒、做糕等!祭祀祖神、饮宴作乐!一般延续10天左右!他们特别崇拜祖先!相、

蒙古族习俗 蒙古族信奉什么教有什么来历

古代的蒙古人最早信仰的就是萨满教!萨满教崇拜神灵,把世界分为三5160种:天堂在上,诸神居之、地为之中、人类居之!地狱在下!恶魔居之!2762掌教的巫师则宣称自己集万能于一身,除了能役使鬼魅为人祛除灾难外!还能占卜吉凶,预言祸福。萨满教的祭祀有:祭天。祭地。祭敖包。祭火。答等活动、元朝时期,佛2947教开始在蒙古族中流传,蒙古族信奉的佛教为藏传佛教。是大乘佛教的一支。藏语把僧人称为“喇嘛”(意为上师)、因此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忽必烈时期!虽然对各种宗教都相容幷蓄,但已开始偏重于喇嘛,1260年八思八为忽必烈灌顶。被尊称为帝师,并封大宝法王、喇嘛教自此地位日尊。元朝宫廷贵族均喇嘛教信徒。而在民间仍以信奉萨满教为多! 。

少数民族节日风俗资料

  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1307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4451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0815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4715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7422一年更美满幸福。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3062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胡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初二祭山神。初四送7479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每年春节初二日午后。农民要把牛牵出来,绕着寨心走几圈。在它的额上戴红布扎的花朵!表示对它一年贡献的敬意、还喂它米饭和肥猪肉!表示对自己亲密伙伴的慰劳、撒尼人从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从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东西,。

春节前后有哪些重要的节日和风俗?

 7387 春节前后的节日和习俗: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0232陈”谐音。7996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3668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6300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8975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8267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5149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0764燃放爆竹?以3711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9997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6911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4139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1895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3849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0191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7774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 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4931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2283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1742“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3072过一岁!   7,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6506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9,舞龙  8256 舞龙,又名3639「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8996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关于舞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0252每逢乾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10!舞狮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在我国、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0203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这种舞狮由8630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   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在春节时舞狮呢、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有人建议用狮舞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旅行,有哪些值得参与的节日和要注意的风俗,禁忌

  大年30风俗禁忌   俗称“年三十”“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夜守岁”“灯长开不关”“开口吉祥不说脏话”“晚餐留省饭”“除夕夜不大小便,见到阳光后再大小便”!。

蒙古族不吃什么呢

纯蒙古族是忌口一下东西的!伪蒙古族则就不一定了。1.蒙、藏同属游牧民族!佳宴有手抓羊肉和牛肉,同是也忌讳吃狗肉、狗是对蒙藏人民来说是人的朋友,看家护院是狗的任务?2.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 等等!还得因人而异、 、

白族的风俗

  日常生活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7765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你)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6989说脏话?不准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5062女从上面跨过,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不洁、     婚丧与生育     白族妇女怀孕后!以系合页双屋围裙。并将头页对折别7877在腰间作为有喜的标志,外人见了、要懂得注意重点保护、倘若误伤了孕妇、要担保到产后母子平安为止,有些地方3586的白族。怀孕妇女不能进入新郎,新娘的洞房、婴儿落地后、谁第一个跨进产妇家的门!谁就是踩生、白族认为。谁来踩生、将来孩子的脾气就像谁。白族最忌讳戴孝的人来踩生!所以婴儿降生后,家人要立刻用白石灰在门口撒三道弧线!并在门槛上缠一道青篾子,若是生男孩,还要1303在青篾子下加一只草鞋!有的还在大门上钉一个甑笆底!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送一碗新鲜稠米汤,红糖!鸡蛋。甜白酒和一土锅猪蹄子炖韭菜根给产妇吃,产后第三天早上?产妇家要请粥米客或称稀饭客!到5004白族人家做粥米客、要用竹篮提着鸡蛋!红糖。小孩的衣帽等前往恭贺!大理、剑川一带的白族!妇女产后,主人要请第一个进家的客人吃荷包鸡蛋汤圆,客人不能拒绝!否则主人会生气!      食俗     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养麦、蚕豆、薯类。雪梨,柑橘和论茶1715是著名特产!居住在湖。河地区的白族以稻麦为主粮,居住在山区者!以玉米。养麦,马铃薯为主粮。吃大米饭、包谷(玉米)饭及各种米面制品后于脑制牛!羊,9170猪肉及各种咸菜!洱海盛产鱼类!弓鱼最著名、喜食砂锅菜。酸菜等。口味以酸、冷。辣为主!     白族日常饮食以一日三餐为主、农忙或节庆用则增加一次早点或午点、平坝地区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常吃玉米、洋芋和养麦!主食一般蒸作干饭、下地携带。此外也喜爱粑粑,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等!。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