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蒙古族有哪些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很多、有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元节。那达慕、祭敖包节!祭3867成吉思汗陵,其中别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是“鲁班节”“那达慕”大会和“祭祖节”。。

蒙古族有什么节日?

  1。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8755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1873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4739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3170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3445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6621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7671齐/发、先到达5963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2,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2803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3!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7867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8571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4、过年   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希/恩/吉/尔"!即新年!也有称"白 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族春节的 来历说法不一。一是3344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 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

蒙古族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一,蒙古文字和语言   在蒙古国建立以前、聚居于蒙古地区的各部落!因居住环境不同、来源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一致。彼此之间无统一语言、亦无文字。凡世系事迹、或口相传述、或刻木为记!直至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蛮后,始以畏兀儿字拼写蒙古语?并令塔塔2310统阿教太子!诸王子弟等识字、以这种文字发布公文。信件、玺书。牌札等!这是蒙古国使用文5918字的最早记载(详见前)③、世称为畏兀儿字蒙古文,   畏兀儿字蒙古文有21个字母。盛行于蒙古族聚居区一带、汉、契丹。女真。畏兀儿等族聚居区内!则通行汉字和畏兀儿字!汉字文书!诏令。由耶律楚材负责,畏兀儿字文书!诏令!由镇海管理、④   由于多种文字同时并行,给发布命令,驿使往返造成很多不便。于是。忽7421必烈即位后!决定命吐蕃萨迦派喇嘛帝师八思巴,创制统一使用的新文字,新文字是根据藏文字母改制而成的!共有字母41个、辅音34个,元音5个!介音2个、   1269年(元至元六年)颁行、忽必烈下令规定,“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①。新字因为八思巴创制而成!故又称之为9519“八思巴字”,   “八思巴字”颁行后!实际上并未被广泛应用!除官方文书。官方造发的印篆、碑刻。牌符,钱钞等方面使用外、民间仍使用畏兀儿蒙古字?1282年(至元十九年)!还违反诏令刊行以畏兀儿字翻译的《通鉴》,   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又以畏兀儿字翻译累朝实录,元朝衰微后、“新字”逐渐被废弃!仍行畏兀儿字书!现今使用的蒙古字。就是在改革畏兀儿蒙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蒙古字的创制和推行,对于蒙古族共同语言的形成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1648年(清顺治五年)!卫拉特蒙古高僧咱雅班第达为更好地表达卫拉特方言的语音,使文字更接1381近于口语。又创制了托忒文字。“托忒2865”意谓“清楚”,共有15个字头、每一字头有7个音,共105个音。右行,直下!②此后它一直流行于卫拉特蒙古各部中!   二。蒙古宗教信仰   (一)萨满教   蒙古族人原来大都信奉萨满教!4970凡遇有重大行事!都必需先向天祷告!请天护佑,所谓“每事必称天”!③蒙古语称天为“腾格里”。为了祈求天神的保护!他们总是叨念6686“托着长生天的气力”,④每有征战。则常常要取羊胛骨进行占卜,以断吉凶!若出师前听见雷声,便以为是上天发怒、发出叫声!不敢出兵!他们对,

古尔邦节节日风俗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   “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   古尔邦节是宗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伊斯兰教使用的历法!分太阳历和太阴历!太阳历用于农耕,一年365天或者366天!与4573公历基本相同,太阴7056历用于教事!一年354天或者355天?跟四季的轮回8501总相差十来天,先知穆罕默德入主麦地那的第二天(公元622年7月16日)为伊斯兰教历的元年元旦。由于古尔邦节与肉孜节的日期与公历之间的差异,使这些年节有时候是在冬天。有时候却又是夏天。季节不同!节庆的色彩也不同,这就使得年节也异常的多彩,   古尔邦节起源于一个伊斯兰教故事:真主为了考验先知伊卜拉欣的忠诚,在夜里降梦给伊卜拉欣。叫伊卜拉欣宰杀自己的儿子献祭,伊卜拉欣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在他要用刀子害断亲生儿子伊斯玛仪的喉管时。真主便派使者用一只黑头绵羊替代了伊斯玛仪、因为有此渊源。在过古尔邦节的时候每户穆斯林都得至少宰杀一只羊!有的还宰牛!骆驼!马(3279萨克族与柯尔克孜族)。家里实在太穷的也得宰杀一只鸡!但是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现在的城市穆斯林只好在市场上购买宰杀好的牛羊肉了,   临近古尔邦节的时候,家家户户的主妇就忙碌起来了、她们要制作大量的油炸馓子和各7805种精美点心,为节日期间来家里贺节的亲朋好友和远方的来客准备好充足的美食,盛大的节日也是主妇们的手艺与持家德行5946的大展示和大竞赛,   古尔邦节期间大家都要相互串门贺节,每到一户!主人必会为客人端上来一盘清炖大块羊肉!而客人即吃得再饱!也得尝尝主人家的羊肉。亲朋好友相聚!视歌舞为饭食1575的新疆各民族人民、就会弹起琴、唱起歌,跳起舞。到处是一派欢乐的景象!   大聚礼之后、各家各户都要到墓地去祈祷、怀念并祝福死去的亲人!   古尔邦节这一天清晨的礼拜,是一年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礼拜!所有的成年男人都得去当地的礼拜寺参加聚礼。场面蔚为壮观!最著名的有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大寺前的大聚礼!聚礼之后,乐师们登上艾提尕尔清真大寺的门顶、敲起纳格拉(铁壳鼓)!吹起苏奈依(唢呐)。大寺前广场上的男子们就跳起了热情奔放的萨满舞。   维族古尔邦节!

西南地区彝族的、白族的节日风俗

   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如蒙古族的献哈达!藏族的雪顿节。西南地区彝族。白族的火把节也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比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 豫剧。浙江的越剧!四川的川剧、藏戏则4148被称为藏文化的精髓,    参考资料:,。!,,、。,无!

哈萨克族的风俗

  各地Қазақ 习稍微一点的差别!哈萨克人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宗法封建关3227系占统治地位!男性家长享有绝对的权力。妇女处于无权地位!哈萨克牧民的住所为便于拆卸和携带的“突厥式”圆顶帐篷。用木3975杆和毡毯搭成,冬季住平顶土房。设备十分简陋、饮食多用米5879面调制,有馕!抓饭,“包尔沙克”(即用羊油或牛油炸成的面团)、喜食抓羊肉。民间创作丰富,如传奇故事!抒情诗歌,讽刺性曲艺等! 哈萨克族服饰多用牲畜皮毛加工而成、妇女夏季穿长花布连衣裙,喜用银元或银制品作装饰。冬季外罩对襟大衣,大4093衣多用冬羊皮缝制。妇女头戴白布盖头!外披3690白布大头巾、长及脚跟、头巾左上端有饰品装饰。年轻女子头戴圆形花帽。冒顶由猫头鹰羽毛作帽缨、冬天男子多穿羊皮、狐皮、狼皮大氅和用驼毛絮里的大衣!腰束皮带、右侧佩有小刀。裤子多用牛皮缝制。名曰“夏里巴尔”!因经常骑马。男女都穿长统皮靴、哈萨克人是传统1385的游牧民族,终年住在可移动的圆顶帐篷里(即蒙古包),其构造是可拆卸的木架,上面覆盖毛毯、哈萨克人按季节移居为3681其牲畜(包括马,绵羊。山羊、牛!和少数骆驼)寻找牧场,日常食品主要是乳制品辅以羊肉?发酵后的马奶(koumiss,马奶酒)和马肉极为珍贵!但通常只有富人才享用得起!毛毯紧贴在蓬架上、使使帐篷内外舒适整洁!并且可用来做斗蓬!皮革用来做衣服!容器和皮鞭、马毛可编绳而牛羊角可做勺子和其他用具。 哈萨克人自认来自同一祖先!始祖有三子、因以形成大。中,小三个哈萨克游牧部落,分别占居原先的哈萨克汗国(今哈萨克)的东。中。西三部分,游牧部落再分为更小的集团、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大家庭。不仅包括父母和未婚子女、也包括已婚儿子及其家庭成员!一起在帐篷聚居,部落中各层次的集团均在传统上设有首领,但作为全民族?甚至一个游牧部落。难得联合在一个共同的首领之下, 由于定居后的农业侵占了牧场,哈萨克人的游牧生活逐渐衰落!19世纪!更多沿边境的哈萨克人开始种植庄稼、俄国工人阶级的十月革命后许多富裕的哈萨克人带著牲口逃往中国新疆或阿富汗!留下的游牧民终于组织起畜牧集体农场而定居!绝大多数的哈萨克人现在成为定居的农牧民。畜养羊群和其他牲畜及种植庄稼.,

蒙古族服饰特和蒙古族的生活特点

  8163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其式样和颜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异、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盘肠","云卷"图4305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既美观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鄂尔多斯等地的蒙古人还喜欢在袍外套穿长短不一的坎肩      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欢穿长袍,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袍身宽大,束有腰带,因性别不同,样式和颜色也不同、一般女子所穿的蒙古袍比男子的窄些、多以红!粉。绿、8916天蓝等为主色、逢节庆之时。还要配戴用玛瑙。珍珠、珊瑚!宝石。金银玉器等编织的头饰、男子则多喜欢穿棕色和蓝色的蒙古袍   蒙古族生活特点,你百度一下蒙古族就行了,。

西双版纳的风俗

  主人卧室不可以进。3165和尚头不可以摸,在老人前面走路要慢点记得低头,好朋友来的时候不可以进寺庙!喝酒前记得用酒滴几滴在桌子边上敬主。进寺庙和一些特别的地方记得脱鞋、!

搬家有什么风俗

  (一)「六组物品」先入宅 迁移(搬家)前要先准备下列六类日常生活之必须品:   1.米:用「米桶」装八分满的米.米桶裏放一个红包,内藏纸币,茶叶及九个铜钱(或硬币).   2.水:用「水桶」装七分满的水(水要从「旧居」处取).   3.碗筷:为家中每人准备一套新碗筷,双数为吉.   4.畚箕,扫帚一对,上面绑红布.   5.为家中每人准备一套新的内衣裤,枕头及床单.   6.旧有火炉,锅子及风扇.   搬家时将上述六类日常用品於择定的吉时先搬进新居的厨房,然后其他物品才可搬进新宅.如恐迁移后水土不服,另可携带一块旧居的泥土及姜入新宅.而要远行(出国)之人带点米及泥土随行,对克制水土不服听说颇为灵验的. 乔迁离开旧宅之前,互在房间留下一个「旧的钱包」,内放五枚硬币,在厨房留下「两个鸡蛋」及「一封红包袋(利是)」(「红包袋」(利是)内放「柏叶」及双数币值的「纸币」一张).「最后一件物品」或「最后一个人」要离开旧宅时,记得在旧宅之门前先洒一些米,然后才锁门离去.     (二)祭拜新宅「地基主」搬入新宅后,当天下午黄昏时分,依习俗通常要祭拜「地基主」(第琪子).听说「地基主」为「土神」或「宅神」,每栋房子都有,祭拜「地基主」能保家宅平安.或说:「地基主」为宅地的先住者,俗称「开基祖」.因后来宅第被别人侵占或沦落别人居住,俗信应祀拜之,始免於祸害.传说中的「地基主」,身材不高,祭拜时要在厨房门口或新宅之「后门」处,且摆放供品的桌子不宜太高.     祭拜「地基主」的供品如下:   1.家常饭菜(俗称「便菜饭」):一碗饭,一肉,一菜及一汤.   2.酒三杯.   3.红烛一对.   4.三柱香.   5.寿金,刈金及土地公金等「纸钱」.   待「三柱香」已燃烧三分之一以上时,即可在新宅大门口旁,焚烧「纸钱」(寿金,刈金,土地公金).烧完纸钱,收拾供品,祭拜「地基主」的仪式即算完成.   四,迁移(搬家)民俗喜忌   人们於「婚丧喜庆」时为祈求吉祥徵兆,自古以来民间即流传著一些喜忌的习俗.迁移(搬家)时,亦有一些   应注意的民俗喜忌:   1.搬家当天尽量说些吉祥话.   2.搬家当天家人不可哭哭啼啼的,不可乱发脾气,不可打骂小孩子.   3.搬家时不可和别人打招呼.   4.搬家当天不可午睡,也不可在新宅午睡,否则日后易生病.   5.搬家当天晚上,就寝前,应先躺下五分钟左右,随即起床再工作一下,表示「睡了还要再起床」(平常小孩睡新床亦然,先躺一下,就要其起床,不可直接入睡,表示「躺下还要再起来」),否则日后易生病.   6.搬家当天,宜在新宅煮一些开水及将电风扇在家中四方吹拨,以求「风生水起」.   7.当天晚上宜煮些甜汤圆,甜品,全家共食,表示一家团圆,甜甜蜜蜜之意.   8.搬家时要严防动到「胎神」.家中妇女有身孕时,尽量不要搬家.   万一非搬不可时,要让有身孕的妇女先行离开旧宅现场,且在旧宅每搬动一物,先用「新扫帚」扫一扫,如此可避免动到「胎神」.(「通书」均有记载每日「胎神」所占的位置,可参阅「胎神逐日所占游方定局」) 四,结语为应忙碌,异动,日趋频繁的现代工商社会,人们迁移(搬家)之需,整理「迁移(搬家)入宅择吉」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准备迁移者有所帮助,都能避凶趋吉,阖家平安.,

乌孜别克族的节日风俗

  乌兹别克族的传统节日   圣纪节   又称毛吾来提节。圣纪节是阿拉伯语“冒路德”的意译!是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举行!相传穆罕默德的出生和去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   节日这天首先到清真寺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之后。穆斯林自愿捐赠粮,油,肉和钱物,并邀约若干人具体负责磨面、采购东西!炸油香。煮肉。做菜等、勤杂活都是群众自愿来干的,乌兹别克族把圣纪节这一天义务劳动视为是行善做好事,因此、争先恐后、不亦乐乎、   仪9086式结束后。开始会餐。有的地方经济条件较好!地方也宽敞。摆上十几桌乃至几0575十桌饭菜?大家欢欢喜喜,一起进餐。有的地方是吃份儿饭!即每人一份。7792对于节前散了“乜贴”,捐散了东西,而没来进餐的!要托亲友。邻居给带一份“油香”去品尝,   肉孜节   肉孜节又叫“开斋节”。“尔德节”!肉孜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也是我国回族人民的年节、时间伊斯教历的十月初!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在我国新疆地区!开斋节称肉孜节。“肉孜”是波斯语。意为“斋戒”、有的民族称开斋节为“尔德节”。“尔5078德”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节日”?   每年伊斯兰教历九月,称为斋月。封斋的天数有时为二十九天!有时为三十天。斋日期间。穆斯林们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日出之后的整个白天!无论怎样饥饿。不准吃一点东西、喝一口水!平时抽烟折人也要暂时戒烟。谓之封斋(或把斋)!此外、还要求穆斯林在斋月期间禁房事,克制一切私欲?断0357绝一切邪念,以示笃信真主安拉。小孩和老弱者可以不封斋!妇女在经期中也可以不封斋。但要节制饮食。绝不能在公开场所吃喝。有病、赶路的人可以不封斋、但日后要补斋、不能补的以交纳财物作为罚赎。到了晚上,当封斋将要结束时分。清真寺开斋的钟声当当响起。情况就与封斋时0097完全不同,人们可以饮食说笑?左邻右舍可以团聚一桌,0279甚至行路的陌生人感到饥饿时?随便走到素不相识的人家、都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   开斋节的庆祝活动,盛大隆重。早在开斋节到来之前、人们9624就粉刷房屋?打扫庭院,理发洗澡等!青年男女常常选择节日期间举行婚礼,   ...............................................................................................................................................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原本的意思是「献牲节」。在回族中称为「忠孝节」!新马地区称哈芝节、又称「大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该节日是为了纪念先知易卜拉欣(基督教翻译为亚伯拉罕)忠实执行真主命令,向安拉献祭自己的儿子易司马仪(基督教翻译成以实玛利)、而后又用羊羔代替的这一事件。它是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各民族5870在该节日会进行不同的庆贺!主要包括宰牲。朝觐!叨羊等、   古尔邦节的宰牲!起源于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的传说。据《古兰经》记载,安拉为了考验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祖先易卜拉欣!命令他把儿子杀死献祭。他完全服从!将儿子带到耶路撒冷现在岩石清真寺内的一块目前作为圣物的石头上!准备将儿子杀死9152烧掉献祭给安拉!安拉达到考验......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