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鄂温克族的人口

  鄂温克族是跨越中国!俄罗斯居住的跨界民族。在俄罗斯境内曾被称为通古斯人,现定名为埃文基族!约有5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区,中国鄂温克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其他散居在陈巴尔虎旗!额尔古纳左旗。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扎兰屯市和黑龙江省讷河县等地!多与蒙古、达斡尔!汉,鄂伦春等民族交错杂居 、鄂温克族乡 查巴奇鄂温克族乡(属阿荣旗) 得力其尔鄂温克族乡(属阿荣旗) 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族乡(属阿荣旗) 杜拉尔鄂温克民族乡(属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巴彦鄂温克民族乡(属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鄂温克民族苏木(属陈巴尔虎旗)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属扎兰屯市!旧名“布特哈旗”)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属根河市。旧名“额尔古纳左旗”) 兴旺鄂温克族乡(属讷河市) 中国境内的鄂温克人有3个分支:索伦部!通古斯部和鄂温克使鹿部 !、

鄂温克族民族的节日都有那些?

  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4. 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5. 苗 族 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 6. 彝 族 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7. 壮 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8. 布 依 族 贵州省, 9. 朝 鲜 族 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10. 满 族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11. 侗 族 贵州省!湖南省。广广西壮族自治区, 12. 瑶 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 13. 白 族 云南省,贵州省、 14. 土 家 族 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15. 哈 尼 族 云南省!!

鄂温克族服饰的介绍

  鄂温克族属于通古斯人种、其服饰的原料主要为兽皮,满洲!锡伯族等通古斯人也即是如此!大毛上衣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短皮上衣。羔皮袄。是婚嫁或节日礼服,鄂温克族8570无论男女、衣边,衣领等处都用布或羔皮制作的装饰品镶边、穿用时束上腰带。喜爱蓝。黑色的衣服、皮套裤外面绣着各种花纹。天冷时穿在皮裤的外面。男子夏戴布制单帽。冬戴圆锥形皮帽!顶端缀有红缨穗、鄂温克族妇女普遍戴耳环,手镯,戒指。或镶饰珊瑚、玛瑙!已婚妇5314女还要戴上套筒,银牌!银圈等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申报鄂温克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彝族的风俗有哪些

  待客习俗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2895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3944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烤茶相亲习俗  8765 烤茶是我国高山峡谷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由于气候寒冷干燥。缺少蔬菜,故常以喝浓郁热茶的方法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所谓“每日必饮三次茶”、烤茶8895种类多样?咸甜苦辣!人生百味!既是艰苦劳作的能量之源,也是节庆待客的灵性之物!   据说在当地、若学不到一手烤茶技术!到姑娘家烤不出好茶。老丈人会认为你没本事、而不愿将姑娘嫁给你。因此。当地小伙十五六岁就要学烤茶!都有一套自己的烤茶绝招!   彝族人还流传着百灵从无量山百丈高崖衔来茶种为人治百病的故事,为纪念灵鸟。客人饮茶时!少男少女总会模仿灵鸟翩翩起舞,而糊米罐罐香茶的每道工序也和百灵有关。[2]   婚俗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彝族的婚恋奇特而有趣,最有趣的是。举行过“换裙礼”的少女、方可在“玩场”中与心上人结交恋爱、以及媒人说亲和吃酒定亲。让新娘挨饿,8653亲朋通宵哭嫁、向迎亲者泼水!抢背新娘!洞房博斗等传统婚俗、   少女换裙带礼   彝族姑娘进入成年时(一般多在15岁)。依俗要举行隆重的“换裙礼”!换裙礼仪式上,姑娘要让姐妹们把她原来的单辫子改梳成双辫子?盘于头顶、还要把原先佩带两耳的白坠片或穿耳旧线扯下、换上红玛瑙似的珊瑚珠或银光闪闪的耳坠、以示吉祥!最后。姑娘脱去原5505先的红白两色童裙,换上绣了花边的上衣和黑。蓝,黄!白等五彩相间的有褶拖地长裙,换上新裙后、姑娘便可到“玩场”跳舞唱歌、参加社交活动、开始寻找自己的心上人了。   背新娘   按照彝家俗规。新娘出阁时。双脚不得落地沾土,否则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须由接亲的小伙子来背新娘!并扶她上马!迎娶归途上还有种种规矩:倘山高路窄无法骑马时!须由接亲的小1363伙子轮流背负新娘而行,过河涉水。更得由人背过河!新娘的绣花鞋万万不能沾水。    泼水接亲   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选派未婚伙子去接亲时,既要1369身体强壮,又要精明能干!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往往在推荐人选时反复审议,择优录用,有的不惜长途跋涉。选拔良才、   彝族的迎亲是通过"抢"的方式完成的!在“抢亲”的头一天晚上、姑娘们向小伙子展开了猛烈的水战!姑娘们用泼!淋!灌、射等各种方式凶猛地攻击小伙子。使来“抢亲”的小伙子难以招架!于是、聪明的小伙子便在天黑以前找到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减9950轻“水灾”的袭击、   经过一晚上的水泼,当早晨来临时。“抢亲”便0391开始了。这时、姑娘们拥着新娘!小伙子们前去“争抢”、姑娘们防守严格。小伙子必须机灵多变、乘一瞬间出现的漏洞,抢走新娘便跑!直跑出一二里山路才改为行走,可见!把新娘“抢”到婆家是多么的......余下全文>>!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春节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如春节源于腊祭、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春节源于鬼节说等![4] 但其中被普遍接3174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8387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风俗习惯     传统民俗   福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春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4191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0414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9411井神等诸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春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7557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3009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春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春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1]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7887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7264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3119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拜年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3263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7]   贴春联   对联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6589的后蜀时期!是有史为证的,春联1902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8153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余下全文>>,

白族的风俗有哪些? 30分

  白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为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绝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语言!通用汉语文,元明时5256曾使用过“僰文”(白文),即所谓“汉字白读”、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采!善于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传统饮茶方式。   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羌0816人有渊源关系!早在公元1世纪(汉代)以前就分布在洱海一带!公元2世纪。汉武帝就在这里设置了郡县。公元3--4世纪、由于战乱。不少汉族人曾避难来到白族地区!部分与其融合;公元715年由云南东部迁到洱海地区的大量各族人民融合于白族。14世纪前后有不少屯军的汉族人在此地!后来也与当地白族人融合、3399后来部分彝族、阿昌族人先后也有融合到白族中去的。特别是大理国时期?白族便形成了一个大体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接近,居住地比较固定的古代民族,唐代以后、大理臣服中央政权!受到内地汉民族文化!经济的更多影响,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进一步发展!到了元代、这里己是很繁华的都市,大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白族人民以他们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大理白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1253年、元朝在云1802南建立行省、在大理地区设置大理路和鹤庆路,明朝改为大理府!鹤庆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清代继续延袭明代这一政策、但在边远山区委任了一批土官和土司!   古代白族有音乐舞蹈相结合的踏歌、民间流传的《创世纪》长诗,叙述了9395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追述8228了白族在原始社会“天下顶太平”,“不分贫和富”,“百姓肥胖胖”的没有阶级压迫剥削的平等生活。南诏白族诗人杨奇鲲的《途中》!杨义宗的《题大慈寺芍药》、《洞云歌》等诗被称为“高手”佳作。收入《全唐诗》中,《望夫云》,《蛇骨塔》!《杀州官》,《钩曰头》等文学作品,歌颂了古代白族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南诏有名的《狮子舞》,在唐朝时已传入中原?《南诏奉圣乐》在唐朝宫廷里被列为唐代音乐14部之一,《白族调》是流传甚0567广的“三七一五”(前三句七言!后一句五言)的格律诗,15世纪中叶,有些文人应3435用这一民歌形式写下了有名的诗篇,如杨黼的“词记山花碑”!白剧“吹吹腔”是在早期“大本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重要节日   白族的节日颇多,除了和汉族0121一样的春节,元宵!清明!端阳、中元。中秋等节日外,还有一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如绕三灵,小鸡足歌会、三月街、渔潭会!栽秧会!火把节、石宝山歌会等。其中以石宝山歌会最富于情趣、   (1)石宝山歌会   每年农历七月末尾三天?剑川以及邻具云龙、洱源!兰坪,鹤庆、丽江等县的禾族,达数万人、汇聚到剑川石宝山的石钟寺,宝相寺,海云居和金顶寺四个地方的漫山遍野中!甚至在肃穆的寺内神像前、弹唱以白族情歌为主的对歌。有时歌逢对手!常常对唱几天几夜,难舍难分。歌会使原来并不相识的未婚男女青年结为终身伴侣、偶尔能见到自古遗流下的青年男女“野合”的习俗。   (2)白族火把节   每年农历6月25日、是白族民间的盛大节日——火把节!   这一天。除举行划龙舟。赛马外!最有特色的活动1271要数耍火把,火把是用干树枝一类扎成或劈成的,凡洱海之的白族村寨。每村都有一棵大火把,扎火把的柴火和工作是由当年适逢有喜庆的一些家庭来组织的,火把节前几天!几家人便凑到一起......余下全文>>,

朝鲜族的风俗,文化和历史

  服饰风俗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朝鲜族服饰。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饮食风俗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朝鲜族泡菜   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7710料凉食,其味9133鲜美可口,    朝鲜族饮具器皿别具风格。一般一灶两锅,其锅邦深底阔、特别铁盖。便于焖饭。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锅饭,一锅汤、桌中间一盆饭,一人一匙,并备有凉水。器皿讲究卫生,女人用坛罐顶水(现已不见)、   居住风俗   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鲜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风格的室内设2809计日渐减少,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丧葬风俗   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里摆上供品、这时赶制寿衣、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男子戴麻制丧帽。女戴麻制丧圈!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吊丧5408者向遗体三叩首!同时带去礼物。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并把尸9211体用麻布捆三处入棺?下葬时家8778属抬着死者的灵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 近年1854移风易俗、也出现了深葬!火化等,   礼仪风俗   朝鲜族礼节很严、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

意大利的风俗礼仪

  意大利人在路上见面一般是握手或简单打个招呼。称呼大学毕业生要加上他们通用的头衔,进行商业会晤要提前安排!但不一8442定准时!因为在社会活动中!准时并不被认为是意大利人的美德!意大利人热情好客!如果你被人邀请,则不能拒绝,那样做4888是不礼貌的!午餐在一天中是最丰盛的一餐。时间一般持续两三个小时!在意大利、互相赠送商务性礼物也是很普遍的、意大利人交谈的话题一般有足球!家庭事务!公司事务以及当地新闻等、避免谈美式足球和政治。意大利饮食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以各种面食类如葱卷、馄饨、通心粉。炒饭等作为菜用。而3924不当粮食食用,吃著名的意大利通心粉的时候!千万不要用餐刀把通心粉割成小段食用。也不要用匙把粉送入口中!最合理的方法是用叉子把通心粉卷成团再吃。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一种很有名气的面食——皮扎饼,它是用发酵的白面烤成的!上面带馅,其在意大利普遍的程序,就好像油条!麻花在中国一样、,

满族的风俗有什么?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1355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了中国!形成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满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17世纪四十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满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猎!战斗的活动演化而来。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妇女则喜欢穿旗袍!梳京头或“盘髻儿”。戴儿环,腰间挂手帕。满族入关后。其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习俗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忌讳: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 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婚俗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础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 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6349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 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0430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5407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放定:即递财礼、分放大定和放小定两种,放小定是未来的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1901家至亲时,得到财物、放大定叫做“过大礼”、俗称“下大菜”!就是选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 结婚前一日、送亲的要喝“迎风酒”!新娘则离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称1794“打下发”。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车送亲。由其哥哥护送,彩车到新郎家时!洞房门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让喜轿车抬着新娘从火盆上经过,俗称"过火避邪"。为赶走或杀死随轿而来的鬼怪,新郎要向轿门虚射三箭!也有实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轿底射,以免伤着新娘,接着、新娘被人扶出轿5177来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拜完北斗后举世闻名8675行“撇盏”仪式!即头戴红盖头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猪肘一方!酒三 盅!尖刀一把、5222萨满单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满语念经!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抛向空中!同时端酒盅3773齐把酒泼到地上!主要目的是乞1703求上苍保佑新婚夫妇,使他们子孙满堂、白头偕老,举行完以上这7822些仪式后。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搀进洞房!新娘过门坎时、在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新娘必须从上面跨过去、新房的床铺必须全科人铺设!洞房铺好后要在房内奏乐、称 “响房”!新娘入洞房时,一9667小女孩手拿两面铜镜,对新娘照一下、然后把铜镜挂在新娘的前胸后背、接着!另一小女孩递过两只锡壶,里面盛有米,钱等。新娘或抱在怀里!......余下全文>>、

关于藏族的重大风俗和节日。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中国藏族“雪顿节   每年藏历6月29日是藏族“雪顿节”、一般为期5天。“雪顿”是藏语“吃酸奶子”之意。后来这个节日活动逐渐演变为以藏戏会演为主、又称“藏戏节”、它形成于公元17世纪中叶、过去是西藏三大领主寻欢作乐的日子,民主改革后!广大藏族人民在“雪顿节”除了会演藏戏。还观赏其他专业文艺团体和业余文艺宣传队的演出,     中国藏族“望果节”   “望果节”是中国藏族人民预祝农业丰收的传统节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