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汉族的风俗和习惯有哪些?

  4175春节守岁?元宵灯会!清明扫墓!上巳回门。端午祭屈!七夕乞巧、中元祭鬼!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冬至祭祖!小年祭灶、。

其他民族的风俗有哪些?

  各民族风俗习惯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0674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5368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1864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2108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2712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4827——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彝7187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7696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

中国汉族的 新年风俗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2896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1641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1788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0283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2834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3564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冬至有什么风俗?

  冬至习俗:北方吃饺子 南方煮汤圆 !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明天就是冬至了!大家可别忘了吃饺子啊,有一0397句民谣是这么说的,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要说这冬至可是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在北方,冬至这天吃饺子!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留下的。据说当时张仲景辞官回乡正是冬季,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用面包成耳朵样的一种叫“娇耳”的东西煮熟给大家吃,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不仅如此,在冬至这一天,很多地方还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惯,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而在南方则是煮汤圆,吃米团和长线面的习俗。一到冬至。那真8536是“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有的地方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冬至可以说7221是仅次于过年的一个节日!   在养生7522学上来讲!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5359“气始于冬至”,养生的重点要注意少量多餐,戒怒戒躁、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合理用脑、防6893止过度疲劳。同时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   参考资料:百度快照、

搬家有什么风俗

  (一)「六组物品」先入宅 迁移(搬家)前要先准备下列六类日常生活之必须品:   1.米:用「米桶」装八分满的米.米桶裏放一个红包,内藏纸币,茶叶及九个铜钱(或硬币).   2.水:用「水桶」装七分满的水(水要从「旧居」处取).   3.碗筷:为家中每人准备一套新碗筷,双数为吉.   4.畚箕,扫帚一对,上面绑红布.   5.为家中每人准备一套新的内衣裤,枕头及床单.   6.旧有火炉,锅子及风扇.   搬家时将上述六类日常用品於择定的吉时先搬进新居的厨房,然后其他物品才可搬进新宅.如恐迁移后水土不服,另可携带一块旧居的泥土及姜入新宅.而要远行(出国)之人带点米及泥土随行,对克制水土不服听说颇为灵验的. 乔迁离开旧宅之前,互在房间留下一个「旧的钱包」,内放五枚硬币,在厨房留下「两个鸡蛋」及「一封红包袋(利是)」(「红包袋」(利是)内放「柏叶」及双数币值的「纸币」一张).「最后一件物品」或「最后一个人」要离开旧宅时,记得在旧宅之门前先洒一些米,然后才锁门离去.     (二)祭拜新宅「地基主」搬入新宅后,当天下午黄昏时分,依习俗通常要祭拜「地基主」(第琪子).听说「地基主」为「土神」或「宅神」,每栋房子都有,祭拜「地基主」能保家宅平安.或说:「地基主」为宅地的先住者,俗称「开基祖」.因后来宅第被别人侵占或沦落别人居住,俗信应祀拜之,始免於祸害.传说中的「地基主」,身材不高,祭拜时要在厨房门口或新宅之「后门」处,且摆放供品的桌子不宜太高.     祭拜「地基主」的供品如下:   1.家常饭菜(俗称「便菜饭」):一碗饭,一肉,一菜及一汤.   2.酒三杯.   3.红烛一对.   4.三柱香.   5.寿金,刈金及土地公金等「纸钱」.   待「三柱香」已燃烧三分之一以上时,即可在新宅大门口旁,焚烧「纸钱」(寿金,刈金,土地公金).烧完纸钱,收拾供品,祭拜「地基主」的仪式即算完成.   四,迁移(搬家)民俗喜忌   人们於「婚丧喜庆」时为祈求吉祥徵兆,自古以来民间即流传著一些喜忌的习俗.迁移(搬家)时,亦有一些   应注意的民俗喜忌:   1.搬家当天尽量说些吉祥话.   2.搬家当天家人不可哭哭啼啼的,不可乱发脾气,不可打骂小孩子.   3.搬家时不可和别人打招呼.   4.搬家当天不可午睡,也不可在新宅午睡,否则日后易生病.   5.搬家当天晚上,就寝前,应先躺下五分钟左右,随即起床再工作一下,表示「睡了还要再起床」(平常小孩睡新床亦然,先躺一下,就要其起床,不可直接入睡,表示「躺下还要再起来」),否则日后易生病.   6.搬家当天,宜在新宅煮一些开水及将电风扇在家中四方吹拨,以求「风生水起」.   7.当天晚上宜煮些甜汤圆,甜品,全家共食,表示一家团圆,甜甜蜜蜜之意.   8.搬家时要严防动到「胎神」.家中妇女有身孕时,尽量不要搬家.   万一非搬不可时,要让有身孕的妇女先行离开旧宅现场,且在旧宅每搬动一物,先用「新扫帚」扫一扫,如此可避免动到「胎神」.(「通书」均有记载每日「胎神」所占的位置,可参阅「胎神逐日所占游方定局」) 四,结语为应忙碌,异动,日趋频繁的现代工商社会,人们迁移(搬家)之需,整理「迁移(搬家)入宅择吉」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准备迁移者有所帮助,都能避凶趋吉,阖家平安.。

最有畲族特色的风俗,畲族有哪些民族风俗

  畲族 (shē zú)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1984年6月30日建立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亦称“乌饭节”。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

什么民族有什么节日

  苗族:龙船节 四月八节 吃新节、   基诺族:打铁节 新米节!

彝族的风俗

  要图3537文并茂?就得去百科看了:   baike.baidu.com/view/2731.htm?fr=ala0_1_1。

汉族习俗 汉族都有哪些禁忌

  在中国,汉7714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的“九族”血亲关系,这就是九个层次,如果把旁系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亲属系统 。这里仅选其中的一部分、以显示其层次关系,      第一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长二辈)     第二层: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叔父、婶母!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姑父、姑母!岳父!岳母(长一辈)     第三层:(本身)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妹妹。妹夫。堂兄!堂嫂!表兄。表嫂,内兄。妻妹。襟兄(同辈)     第四层:儿子。女儿、侄儿!外甥、内侄!侄婿(晚一辈)     第五层: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侄孙!侄孙女、孙媳。外孙媳(晚二辈)     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3137哥哥比弟弟大几岁,哥哥的孩子又比弟弟的孩子大几岁。几代之后。大门的后代与小门的后代相比、同辈人可能差上几十岁,并不因此而影响辈分关系、常常会有长胡子的孙子或怀抱着的爷爷!所以。汉族常“大门转小辈”之说,     亲属称呼也用于社会上邻里之间或素不相识的人之间!以表示亲切和尊敬。例如:邻里间同龄人常以兄!弟!姐!妹相称!年轻人称父辈同龄人为大伯(大爷),叔叔、大妈(大娘)、婶婶。姑姑!姨等。称祖父辈的同龄人为爷爷、奶奶。姥姥、老爷等!一般地说,注意层次!掌握角度。在称谓的运用中十分重要,年龄层次不同。称谓也不同!特别是信封上的称谓。如儿子给爸爸!妈妈写信、信内应称“父母亲大人”或“爸爸妈妈”,而在信封上的称谓则有角度问题了、称Ⅹ先生或职务为宜!      生活中!为了表示对人的尊敬,也有不注意层次的特殊现象。如:某家有一位受尊敬的长者,家里晚辈称之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等。街坊邻里不分男女老幼。可能都称其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不过称谓前常常冠以姓名,如“红楼梦”里的刘姥姥!“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有时在称谓前加上“他(她)”字、如:他大伯。她二婶。他姥姥、她李二哥等、类似的称呼!在今天还广泛使用。   婚姻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 新娘9504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丧葬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人死了!要先沐浴!然后入殓,“殓”的仪式分为小殓和大殓。小殓是给尸体4202裹上衣衾、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要5764尽量做得好、有的富贵人家是用珍贵的木料(如楠木)做棺材!还要油漆彩画。办丧事要隆重、举行数日甚至十几日的吊唁祭奠活动。还要请和尚道士念经。为的是让死者的灵魂早日升天,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4501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9349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余下全文>>、

苗族有哪些风俗。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2150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8707国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7095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   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中!中国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苗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黄传说时代?当时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了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而在甘陕黄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0999辕氏为首的另两大部落集团!至今苗族人民中还广泛流传着蚩尤的传说,他们始终信奉蚩尤为其始祖!   苗族的主要自然崇拜对象有天。地!日!月。巨石。大树、竹,山岩、桥等,在云南的金平麻栗坡等地的一些苗族中,每当农作物抽穗时都要祭“天公地母”。祈求天地使农作物丰收。这是苗族崇拜天、地的遗迹!   苗族先民有自己崇拜的图腾,由于苗族支系繁多。分布广、他们崇拜的图腾有多种。如凤凰。枫木、蝴蝶、神犬(盘瓠)!龙,鸟!鹰、竹等。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先民把枫木作为图腾进行崇拜,认为自己的祖先源于枫木?另外他们还把蝴蝶作为图腾、认为其祖先姜央是“蝴蝶妈妈”所生,湘!鄂!川、黔交界地区的苗族先民还以盘瓠为图腾,至今这一带还5649保留了不少盘瓠庙!辛女宫、而贵州西部苗族则以鸟为图腾。   时至今日、苗族中还十分盛行祖先崇拜,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从最早崇敬枫木。蝴蝶转为崇敬人类的始祖姜央,认为他是苗族的祖先。每个鼓社都设“鼓石窟”。7554供奉“央公”,“央婆”,湘西苗族崇拜的始祖是“傩公”!“傩母”,为了祈求祖先神灵的庇佑、各地都有规模较大的杀牛祭祖活动、如黔东南的鼓社节,铜仁、松桃叫“吃牛”或“椎牛”!黔西南和安顺,镇宁等地叫“砍牛”,湘西有“还傩愿”!祭祀“傩公”!“傩母”!每逢节日。苗族群众也都要举行祭祖仪式,许多苗族地区,家家堂屋正中都供有祖宗牌位、平时天天祭祀,   苗族信鬼尚巫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仍很普遍。所信的鬼神多达几十种,他们把鬼分为善、恶两类:认为善神能赐福于人,为此应该经常祭献、恶鬼则与人作祟。降灾降祸、应当祈解和驱逐。认为要达到此目的,就要通过巫师实行巫术!巫师是沟通人与鬼神的中介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受到苗族群众的敬重,巫师实行的巫术主要有占卜、禳解、招魂等,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后汉书》中就有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 。   苗族妇4241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5599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3838  苗族有两种姓氏、一种是苗姓。一种是汉姓!苗姓是原本固有的?汉姓2732是后来输入的,   苗族文学 可以简单划分为民间文学和官方文学。   苗族诗歌讲求音韵,有五言体、七言体!长短句!语言简练和谐,匀称。通俗易懂!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苗族民间文学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使用9642范围极广、如至亲好友迎来送往,男女间谈情说爱!甚至做媒说亲。调解纠纷。制订乡规民约。教育子女,叙述家谱!家规!有时也用诗歌表达!劳动时也用诗歌来助兴,劳动之余又借诗歌来消除疲劳!   苗族历法从信风历、斗柄历!连山历。天索易历!候虫历,候鸟历,物候历、星象历发展到太阳历、太9183阴历和阴阳合历!一脉相承。   苗族居住的山区药物的资源种类之多、产量之大!品质之好、是许多平坝地区所不能及的!常见的药可达1500种之多,常用的约200种!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4518舞最为普遍!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动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动作!很受群众欢迎,   苗族音乐可包括声乐和器乐两种!苗族声乐一般都是真人声歌唱、不用器乐伴奏[20] ,   苗族民歌根1149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几类,曲调各不相同,飞歌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特别的民歌演唱形式、一般在山上放声歌唱。其曲调高亢,豪迈奔放。余音震山梁!非常有特点!其内容有情歌、时政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等,   盘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对方表达心愿!显示才能的一种古老的对歌方式、在盘歌中!一般是男的先唱,双方通过对唱、显示自己的才能、如果男的输了,女方便用水将男方泼走。泼水在苗家不是恶意。而是一种善意的洗礼,如果以方对答如流、唱得情投意合,还可以唱到定婚!但是如果女的盘输了!还可继续盘歌,这样的盘歌一直盘到定婚为止!定婚那天,女方的父母要及时为男方备办喜酒、一一敬给参加歌会的乡亲,最后以一对牛羊角当杯,敬给这对即将结合的青年,然后吹起芦笙跳起舞,通宵达3991旦为这对青年人贺喜、   苗族的乐器通常有芦笙!唢呐,箫笛!胡琴、月琴等!   在苗族。青年男女的自娱性集体歌舞多被称为“踩堂”、但由于“踩堂”舞蹈离不开芦笙的伴奏、所以如今“踩堂”这一传统名称已基本被人们改称为“芦笙舞”了!   男吹芦笙!女作舞。是苗。侗民族的传统习俗。苗族青年男女、每当年节喜庆时就会自动聚到一起。边吹芦笙,边跳“3856芦笙舞”,   苗族由于特有的迁徙历史、在建筑选材和房屋构建形成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苗家7821人喜欢木制建筑、一般为三层构建,第一层一般为了解决斜坡地势不平2047的问题、所以一般为半边屋。堆放杂物或者圈养牲畜。第二层为正房。第三层为粮仓,有的人家专门在第三层设置“美人靠”供青年姑娘瞭望及展示美丽,以便和苗家阿哥建立初步关系!   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   苗族饮食习俗自有其特点。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为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麦,燕麦等为主食!副食种类很多、肉类有自家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蔬菜有豆类!菜类,瓜类、此外还采集野菜和从事渔猎等以补充!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   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7364常见的饮料、部分地区的杨姓苗族有不吃猪心等禁忌!除此之外苗族无过多的食物禁忌和要求!中国苗族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糯米饭是苗族主食之一,在苗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男女老幼喜爱之食品,   在苗族村寨。只要家中来了贵客!他们都会炖制出香喷喷的小黑药鸡让客人品尝!这一美食不仅香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清肺排毒!散寒止咳。滋阴补肾!行血通经”、一直被丘北苗族同胞奉为款待上宾的佳肴和大病体虚的滋补良药?小黑药别名草三角枫!属常年生草本,生3428长于阴凉潮湿的山地。其根!茎!叶皆可入药。苗族同胞常用它治疗肾虚!腰痛!哮喘等病症、其炖制出的鸡不仅香味独特!肉嫩汤鲜、而且还具有滋补!治病等特殊功效、苗族孕妇产后补身重要食物!   生活习俗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9167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0206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风病,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苗族的禁忌。据不同的支系各有不同。   产忌:产妇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误入者!出门时须洗脚、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产妇忌3349吃老母黄牛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有些苗族地区!忌孕妇与孕妇会面,亦忌去别的产妇家、否则会被认为延长产期,   农事禁忌:苗族人每年第一次往田里送粪归来时忌见外人!若遇之、忌打招呼、栽秧时若见秧田有鱼时忌说鱼、否则鱼会吃秧根!有些村寨、收获小米时留下穗小的不收!若孩子问及、忌说“不要了”!要说“它们未长大”!否则以后小米因伤心而拒绝再长?在田中忌提及老鼠!惟恐其听到前来糟蹋庄稼。只能以“他们父子”来代称之。忌戊日。正月立春后。凡遇戊日忌动土挑水,   丧葬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认为时辰不对、死者须再要一异性死者相伴!故死时不适,丧家常请巫师念咒“改”!同时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同葬。示已有伴、忌棺内放铁、铜等非银金属及棉花和涂有桐油之物,以为如是死者在回东方的路上买不了水喝!铁!铜还会折腾死人。在些8940苗族地区!村寨死人当天,可以劳动、但忌下田。是日!同村人忌挑柴回家,否则挑柴者会有灾难,停柩期间。家属忌吃蔬菜。入葬后1月内,家中任何东西不得出卖或借人!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   1!农事活动节庆、   2,质交流节庆、   3!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   4,祭祀性节庆!   5!纪念性、庆贺性节庆,   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   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华0721夏称为三月三街节)?   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华夏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   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芈姓屈氏)!亦称屈原节!歌师节。   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华夏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   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   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   7月(猴月或申月)1531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   8月(鸡月4629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   9月(狗月或戌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   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除此之外!苗族因支系不同以及地域文化差异。还具有本地方本支系的一些独具特色的节日。诸如花山节等!。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