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办公室风水 >风水禁忌

汉族的民族风俗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0399夏”或“诸夏”!   习俗  5223 传统礼仪   坐礼:正坐是从古代汉族流传的坐姿?动作是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而现代坐在凳子上、双脚纵向下来的坐法,实际上在南北朝以前不视为正式场合的坐法!是从当时西域国家传来的!当时称为胡坐!   送礼:汉族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典型的9631互惠型社会关系!通常社会关系的不同是通过类似家庭称呼来表达的!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被称作“关系”!联系感情、华人的社会关系通常是通过互相送礼来进行!自古8956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说法。表示礼物的价值在于送礼者的善意和心意!而非礼物本身的价值、尤其是定情信物,   丧葬:中国传统葬礼的主色调为白色。故亦有白事之称!与红事(喜事)相对!随死者的信仰和经济情况!整个过程中经常混杂有关的佛教。道教或风水仪式!   婚姻习俗   汉族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重要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传统中式婚服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8641妻结合的意思婚後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称呼习俗   在中国?汉族传统3689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1005四代晚辈,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 孙”的“九族”血亲关系、这就是九个层次、如果把旁系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亲属系统。   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亲属称呼也用于社会上邻里之间或素不相识9025的人之间,以表示亲切和尊敬、一般地说!注意层次、掌握角度!在称谓的运用中十分重要。年龄层次不同,称谓也不同,特别是信封上的称谓!   生活中!为了表示对人的尊敬!也有不注意层次的特殊现象。如:某家有一位受尊敬的长者。家里晚辈称之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等,街坊邻里不分男女老幼,可能都称其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不过称谓前常常冠以姓名!如“红楼梦”里的刘姥姥,“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有时在称谓前加上“他(她)”字。如:他大伯。她二婶、他姥姥,她李二哥等!类似的称呼,在今天还广泛使用、   丧俗习俗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6070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后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2896扎人像伴葬!   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4570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8919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余下全文>>、

汉族人民过年风俗

中国春节习俗 祭 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7629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上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4178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9641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紮成的纸3179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着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上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2722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6584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壮马!有草料, 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2818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上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钜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馀下全文>> 、

中国汉族的 新年风俗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0238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0103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6773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0558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8492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喻姓是汉族吗?

  源于姬姓!4967出自远古黄帝时代医官俞柎、属于7134帝王赐姓改姓为氏,据史籍《姓苑》记载、远古黄帝时,有个医官叫俞柎。他就是喻氏的祖先。俞柎的后代相传姓俞! 经三千多年到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年)!俞氏一族后代有个5299叫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精通世故,无所不知。宋高宗赵构喜欢他“佯佯知喻”,就将“喻”字赐给他为姓氏。从此以后。俞樗的后裔子孙就称喻氏、世代相传至今、,

新疆的风俗

  服饰习俗   少数民族的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华丽堂皇!种类繁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爱着彩色连衣裙,戴鲜艳或洁白的头巾,喜爱耳环!耳坠。项链,手镯!戒指等装饰物!显得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男性爱穿西服!绣花衬衫或袷袢等!维吾尔族男子还多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戴绣花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共同爱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异。如维族男女都喜欢戴绣工精致的小花帽。哈族姑娘喜戴猫头鹰羽花帽,柯尔克孜族青年妇女则喜欢戴红色丝绒圆顶花帽,塔塔尔族妇女尤喜欢戴镶有彩珠的花帽等,蒙古族男子爱戴呢料大沿礼帽。显得潇洒大方、回族男性则为黑白小圆帽。显得整洁庄重、各兄弟民族男女都喜欢穿长统皮靴,每逢喜庆节日,各民族都穿上民族盛装!色彩斑斓!令旅游者目不暇接。   饮食习俗   饮食习惯西域香味浓烈。各种食品色香味俱佳。烤羊肉3687串已风靡全国。烤全羊是新疆一大名馔?吃法别致的抓饭。手抓羊肉是少数民族最喜欢的食品。也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必备食品,脆香而薄的烤馕!烤包子!拉面!油馓子、油塔子 !薄皮包子,奶茶。则是少数民族的传统食品。牧区的少数民族能将牛奶!0666羊奶加工成八九种奶制品。或香或甜或酸!都带有浓郁的奶味!营养丰富。可饱口福!用马奶发酵而成的马奶子0215酒微喷酒香,清凉适口、沁人心肺!隆冬时节!寒风刺骨、但你可以看到街头不少人身披雪花、围着火炉在吃西瓜。这是最富有西域风情的饮食习俗。   哈萨克族   1、家庭与婚姻3832: 哈萨克族的家庭组织!是以夫妇为基础的小家庭制? 哈萨克族的结婚仪式,一般要经过四个程序:第一步、订婚礼!在女家举行、双方协商有关事宜?第二步、确定“吉尔特”期的婚礼、在男家举行!从而确定正式的亲属关系!第三步。又在女家举行!男方要将协商的财礼的半数送到女家,此后。新郎就可以住在女家,与姑娘同居!叫做“看门”!第四步、又在男家举行。这是正式4735结婚仪式!   2、日常生活服饰:明显地反映了牧区生活的特点、为了骑马方便。服装一般都比较宽大 结实。男性喜在腰间束皮带!上系小刀!2360便于随时切肉食用,男性内衣衣领较高,多绣花边,套西式背心,妇女喜着鲜艳花布!胸前绣纹花,多穿连衣裙, 饮食:由于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牧业生产,因此、在饮食方面带有强烈的特区特点!主食主要地牛,羊!马肉!其次是用面粉制成的馕和面条以及抓饭等。他们最喜欢的食物有“金特”:用奶油混合幼畜的肉。装进马肠里。蒸熟后食用。喝的主要是牛奶,马   奶,奶茶。更喜马奶酒, 居住:哈萨克族人民多数从事畜牧业。为了迁移方便!他们居住是轻便而简易 的毡房、牧民在春。夏、秋三季居住。冬季则居住土房和木屋、   3、喜庆日与游艺 哈萨克族的喜庆日,有“肉孜节”(通称小年)。“古尔邦节”(通称大年) 以及带有浓厚民族风味的“拿吾鲁孜节”等。 在游艺方面,他们最喜爱唱歌!青年男子喜欢摔跤、赛马,刁羊、还有青年男女共同取乐的“姑娘追”。舞蹈比较盛行、多和游牧生活有关。如挤奶舞,剪羊毛舞 。绣巾舞、制毡舞!走马舞!斗熊舞以及婚礼舞等、   达斡尔族婚俗   新疆的达斡尔人主要聚居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县的一些乡村!人口只有6300多人(1997年的统计)。是自治区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就像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一样!也有着独特的婚姻习俗?   在达斡尔族的民间,青年男女要想结为伉俪。首先要经过媒人搭的喜桥。有意思的是,媒人去提亲搭桥时!头上要戴一顶帽子、帽子右边挂一块儿红布条、手里还要拎着“提亲酒”,别人一看这种装束。就知道是到女方家提亲说媒的媒人、媒人第一次去女方家提亲,往......余下全文>>、

汉族有什么民族习俗

  在中国!汉族传统0702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4591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3688”的“九族”血亲关系?这就是九个层次,如果把旁系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亲属系统 。这里仅选其3707中的一部分、6779以显示其层次关系?     第一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长二辈)     第二层: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叔父。婶母、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姑父,姑母。岳父、岳母(长一辈)     第三层:(本身)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妹妹,妹夫。堂兄,堂嫂!表兄,表嫂!内兄、妻妹!襟兄(同辈)      第四层:儿子,女儿!侄儿。外甥。内侄。侄婿(晚一辈)     第五层: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侄孙、侄孙女、孙媳,外孙媳(晚二辈)     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哥哥比弟弟大几岁,哥哥的孩子又比弟弟的孩子大几岁!几代之后!3488大门的后代与小门的后代相比,同辈人可能差上几十岁、并不因此而影响辈分关系!常常会有长胡子的孙子或怀抱着的爷爷,所以、汉族常“大门转小辈”之说,     亲属称呼也用于社会上邻里之间或素不相识的人之间、以表示亲切和尊敬!例如:邻里间同龄人常以兄。弟。姐,妹相称!年轻人称父辈同龄人为大伯(大爷)!叔叔、大妈(大娘)。婶婶、姑姑。姨等,称祖父4220辈的同龄人为爷爷、奶奶!姥姥!老爷等、一般地说,注意层次,掌握角度、在称谓的运用中十分重要!年龄层次不同、称谓也不同!特别是信封上的称谓、如儿子给爸爸?妈妈写信、信内应称“父母亲大人”或“爸爸妈妈”、4602而在信封上的称谓则有角度问题了!称Ⅹ先生或职务为宜。      生活中!为了表7448示对人的尊敬!也有不注意层次的特殊现象!如:某家有一位受尊敬的长者、家里晚辈称之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等。街坊邻里不分男女老幼!可能都称其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不过称谓前常常冠以姓名,如“红楼梦”里的5814刘姥姥,“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有时在称谓前加上“他(她)”字,如:他大伯。她二婶、他姥姥。她李二哥等!类似的称呼。在今天还广泛使用、   婚姻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2280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9867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 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丧葬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人死了!要先沐浴!然后入殓,“殓”的仪式分为小殓和大殓,小殓是给尸体裹上衣衾、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要尽量做得好。有的富贵人家是用珍贵的木料(如楠木)做棺材、还要油漆彩画、办丧事要隆重,举行数日甚至十几日的吊唁祭奠活动,还要请和尚道士念经。为的是让死者的灵魂早日升天!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4295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8092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余下全文>>!

文莱有哪些风俗禁忌?

  文莱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穆斯林人相互间多为握手礼!他们对老年人很尊敬!晚辈见到长辈时,要恭恭敬敬地将双手抱于胸前、低头欠身!实际上。这是把合十礼与作揖礼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礼仪形式。   当地马来人与人握手时,通常会把手收回到胸前轻触一下、以示真诚!从有身份的人或长辈面前经过时,要把手下垂并贴着身体!侧身轻步走过等、   参观清真寺或到马来人家作客时!进门前要脱鞋示尊重和清洁、不要从正在做祷告的教徒前走过、非穆斯林不能踩清真寺内做祷告用的地毯,   在指人或物时,不能用食指!而要把四指并拢轻握成拳,大拇指紧贴在食指上。在正式场合下、不要翘二郎腿或两脚交叉、   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在6674接送物品时要用右手!招呼人或出租车时也不能用食指。要挥动整个手掌!   不少马来人不愿与异性握手。所以。除非他(她)们先伸出手来!不要主动与他(她)们握手。不要用手去摸他人的头部、此举被认为将带来灾祸,   文莱人6118心地善良,不论是什么样的人!只要对方有问候、必须给予恭敬的回答。不管多么忙!8119只要有客人来访!必须停下来!热情迎接客人!还不能让客人知道是忙些什么。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就把家里好吃好喝的拿出来招待客人!   长辈如果要召见晚辈、晚辈必须仪容端庄、举止谨慎地立刻应召,不能吸烟,如坐时8703要双腿并拢,如坐席地、男子要盘腿、女子要跪坐、传递物品必须用双手,   文莱人对客人热情,举止温柔。经常是面带笑容?说话声音不大?特别对说脏话的人很是反感,他们的家教意识比较强、传统教规也很多?所以处处要注意教规教义!经常选择吉祥之日办事、特别是出海打鱼时。一定要选好日子。好时辰!   文莱人传统服装多以热带人经常喜欢穿的长宽2269大的上衣和沙笼为主!由于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喜欢出国、旅游等接触外界事物多!所以他们的服装多以西装为主、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女士多以裙装为主。当然她们的裤子是很宽长的,男士多穿西服,与其他国家的西服没有什么区别!老年人、特别是不愿出门的老年人还以传统服装为主!!

汉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 节 旧时称为元旦!俗称过年,时间从初一至十五日。初一零时起各家各户燃放鞭炮?辞旧迎新!天刚破晓,乡间妇女到井(河)边“抢新水”、这一天。一般不走亲访友,不杀生。有的人吃斋。城乡都有贴春联,贴门7802神的习惯,人们出门相遇,互道“新年好”!“恭喜发财”!从年初一开始、城内就开展舞龙舞狮活动、舞龙的标名“祥龙”,舞狮2421的叫“瑞狮”!龙狮出发前就给各商号、大店送帖!通知有龙狮队来拜年!龙狮队一到门前、店主先在旁边放一串鞭炮!待大狮靠后。小狮子上前时。便燃放鞭炮向小狮子掷去、俗称“烧狮”!烧完狮后!武术队上前表演武术、接着户主在高楼窗口伸出一条竹杆。挂着一个大“利是”连同一棵生菜,让舞9758狮的人边舞边爬着自带的大竹篙,或叠成人梯,到顶上由狮子衔取,俗称“抢青”、取下“1672利是”!又燃放一串鞭炮,以示送行。也有入屋舞狮的!名曰“扫荡”!意为把污晦邪气扫掉?每年舞狮舞龙活动持续到元宵节。乡村中7084的青年男女多结伴到外游玩。观看舞春牛和其他娱乐活动,年初二,各家各户清早起来杀鸡热粽供神,叫做接财神。乡间称为祭,即“开年”、亲戚朋友互相来往拜年。一般是晚辈携带礼品到长辈家里拜年,出嫁的女子也在这天偕丈夫和孩子一起回娘家贺年、所携带的礼品须有大阉鸡、外家也备粽子,年糕!米花糖、油糍粑等食品回送、名曰“送年茶”!9076如果女儿未生小孩,娘家须送慈菇。并且祝贺说:“今年添个慈菇蒂”(即生男孩)!如果是新6733娘回来!还要加上两条甘蔗!意为祝他们夫妇生活5641从头甜到尾、初七是人日,老人说这是众人的生日、这天早上,各家各3994户煎年糕、炒粉利,热粽子吃。晚上还杀鸡饮宴,乡间在十二日?十三日这两天,欢聚在庙里观看演春傩和师公戏!十五日元宵节!乡间杀鸡备肉祭祖先!合家饮宴、城里闹花灯,白天有“偷青”之俗?即到别家的菜园里偷摘青菜,特别喜偷葱。蒜或芹菜!认为吃了会聪明伶俐和勤恳。据说如果偷青时被人发现叫骂!那么身上的晦气就转到那骂人的身上了、所以园主就是看见了也不吱声、   土地诞节 二月初二、乡间汉族杀鸡杀鸭去祭田头和到福德祠(即土地庙)拜土地爷、上尧一带汉人在这一天!把土地公神位安立于村前溪水出口处拜祭!以保佑村9783中财气不外流。城市里一般都在自家门前脚下用红纸写上“门官土地之神位”、作为土地爷来供奉!   清明节 清明前后几天!各家各户做五色糯饭。备上祭品去拜山(即扫墓)!以祭祀先人!现在人们还到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扫墓!4845缅怀革命烈士的光辉业绩!   糍粑节 四月初八!邕州官话有句民谚:四月八、吃“腊萨”(即垃圾)!相传此日又为神农药王诞期。0603神农氏尝百药、治百病、所以一些妇女在这一天到近郊采摘臭藤,白头翁、野艾之类的植物!以糖及大米粉制油糍粑!名曰吃“腊萨”?说是可以治百病。   端午节 五月初五。亦称“端阳”。“端午”!“端五”。这一天,各家用苇叶把糯米包5553成羊角粽。又名凉粽或三角粽。人们还用艾绒制成猴状或三角符状的香囊、挂在小孩胸前以防病!有的用红绒丝织成的小网兜装着一颗臭珠(即臭丸)!有的则用雄黄。臭黄,朱砂等中药包在一只小布袋里、袋里用红绿绒绣以各种动物图案和吉祥字样。称为香包,小孩胸前挂着香包!由长者带去河边观看龙舟竞赛,所以南宁有童谣:“团团转!菊花园。阿妈背我睇(看)龙船……”晚饭后,各户就用当天从街上买回来的香蒲草。艾叶枝。酒饼果叶,路边青等草药来煮水洗澡。说是3802可以治皮肤病及去邪气?还饮雄黄酒、说是可以解毒、或以朱砂粉点于小孩额中、说是可以防生疮痱,   六月六 六月初六、乡间各家各户用新米煮饭吃、称“食新节”、初六这一天。还杀鸡煮肉。到田头祭祀田祖,祈求晚造丰收!人们还把家......余下全文>>、

一切与白事有关的风俗

以京津两地为主..................... 天津传统白事风俗分南礼!北礼之别,“大户”与“小康之家”之别, 准备工作就很麻烦?人一咽气(这里指的是丧家老人死亡、够得上大办白事的人而言)丧家7442马上找到近亲近友研究办理!所有一切准备不外是花钱的路数,包括请、设,找。赁。订,购,制以及其0929他各项? 顺序: 1.请总管 总管是为了筹备操持好这项丧事的人,他必须有办此种事的经验。并能与社会有关行业联络,还要配备几位副手听总管(有的叫总理)的调遣,以有条不紊地挑起担子!丧家的白事能否办得顺当,与总管关系非常大! 2.设7602账房 丧家一般是找亲友担当账房、他专管白事当中的各种开支,并设立账目!包括登记亲友送来的奠仪和挽联,祭幛,匾额。花圈。纸活及送的“唪经”等等、其后还要算清开销!付给劳务费! 3.找槓房 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尸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寿字!架凳两个上面也有金花图案! 4.刻棺木 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本宅早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后现由丧家到材铺看成棺或材料,选好原料运至家门口现由材铺工人制作、寿材式样也有南北之分,旧社会的土葬仅在棺材这一项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钱!最讲究而贵重的(也是少见的)为阴沉木、其次是金丝楠木,柏木。一般能说的出的是8631用杉木十三圆、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殓,然后再7915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8898以后还要在棺头写字(白色扁字)?棺后画莲花! 5.找棚铺 白事搭棚分几种、有的只搭平棚,讲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带花活。有的搭暖棚、两面包细席!设天井子,吊蓝团鹤天花板。大门口的棚要搭过街楼、起楼子及过脊。挂五彩网,院内棚安装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门带栏杆。月台(灵台)锦地锦带栏杆,棚内宽敞亮堂。可挂祭幛!挽联及唸经时的“水陆”!此外为招待弔唁亲友,在胡同开阔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价颇贵。 6.租赁桌椅 白事所用桌椅凳!并在灵桌上摆的五供盘!茶壶!茶碗等用具。要从白货铺租赁! 7.找茶房 大办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们表5648面上是来侍奉客人,但实际是在丧家停灵的若干日子内?一遇唪经等举动5882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茶房必须通晓丧事的程式及各种礼节!又要了解带孝的男性与死者的关系,在唪经!入殓、接三!送路!成服、祭门。发引等等2052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数?茶房头在这些活动中最应谨慎行事、每一个节骨眼儿上全要做到合乎礼节要求!不能稍有疏忽!主家有几种亲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专门爱“挑刺”!过去有一大家办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礼和成服的礼节中出现漏洞。结果姑奶奶打了茶房头一个耳光子1所以有些较3360有名声的茶房头轻易不敢应大户的活!不7701过他们却赚钱不少?一场大白事下来、他们可分到千数元钱(几个8216茶房分)?他们在每一种4559活动中都算钱,如送孝服算一份,唸经行礼又一份!祭门!送路。接三等等只要有一项活动就拿一份钱、 8.找白货铺 即在白货铺租赁丧事过程中用的东西。如丧榜架!以及出殡时一切旗、锣、伞!扇,雪柳及0785各种出殡时仪仗用具?用物! 9.请吹鼓手 吹鼓手有两种、一种是吹奏“大乐”的班子、使用唢呐!长号,大鼓。大锣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种是细乐班子!乐器有笙,管!笛,云锣等。俗称“十番乐”。 10.订扎彩 即扎制纸人纸马等、有的扎制精细。高如真人!着丝、麻!绸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银山、树木!以及房屋!室内全堂家俱等等!都按需要的情况订作。 11.找裁衣店 大家讲究在人还没死预先将孝服赶作好,孝服有区别。本宅应带孝的人孝衣下䙓秃茬不收边、7084外姓亲戚孝服都收边,另外本宅内的男女仆人都给孝衣一件......馀下全文>>、 !。

汉族的习俗

0877  坐礼:正坐是从古代汉族流传的坐姿?动作是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而现代坐在凳子上、双脚纵向下来的坐法!实际上在南北朝以前不视为正式场合的坐法、是从当时西域国家传来的!当时称为胡坐!送礼:汉族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互惠型社会关系,通常社会关系的不同是通过类似家庭称呼来表达的、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被称作“关系”!联系感情!华人的社会关系通常是通过互相送礼来进行。自古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8749重”的说法。表示礼物的价值在于送礼者的善意和心意!而非礼物本身4306的价值!尤其是4042定情信物、丧葬:中国传统葬礼的主色调为白色。故亦有白事之称!与红事(喜事)相对、随死者的信仰和经济情况!整个过程中经常混杂有关的佛教、道教或风水仪式, 汉族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重要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传统中式婚服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後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在中国。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的“九族”血亲关系!这就是九个层次!如果把旁系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亲属系统, 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亲属称呼也用于社会上邻里之间或素不相识的人之间、以1092表示亲切和尊敬!一般地说,注意层次。掌握角度、在称谓的运用中十分重要!年龄层次不同、称谓也不同,特别是信封上的称谓, 生活中,为了表示对人的尊敬、也有不注意层次的特殊现象。如:某家有一0583位受尊敬的长者、家9909里晚辈称之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等!街坊邻里不分男女老幼?可能0141都称其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不过称谓前常常冠以姓名。如“红楼梦”里的刘姥姥!“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有时在称谓前加上“他(她)”字。如:他大伯、她二婶,他姥姥!她李二哥等!类似的称呼!在今天还广泛使用,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后7013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 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8414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6335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做官的也3067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 汉族主要从事农业。主食以小麦。玉米。稻米等为主、辅以蔬菜!豆制品和鸡!鱼。猪、牛。......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