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河图洛书的起源与传说

  关于河图洛书起源的学说!古今认识不一!传统一般认为“河出图!洛出书”。《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礼记·礼运》:“河出马图”!先秦也有持否定观点:伏羲受河图、画八卦。《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1146以作《易》,”《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黄帝受河图!作《归0754藏易》!《竹书纪年》:“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0363”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路史·黄帝纪》:“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故曰归藏氏、”帝尧得龙马图,《宋书·符瑞志》:“帝在位七十年,修坛于河!洛、新闻5565社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省龙马衔甲赤文?绿龟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专绳、”帝舜得黄龙负河图。《宋书·符瑞志》:“舜设坛于河!黄龙负图。图长三十三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大禹受洛书。《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陈注:“当尧之时、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事……洛书2416龟书是为洪范,2059”《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成汤至洛得赤文,《宋书·符瑞2674志》:“汤东至洛!观尧坛,有黑龟,并赤文成字。”文王受洛书。应河图!成王观河。洛、得龙图!龟书。然河图。洛书究为何物。宋以前古籍文献一直未载!至宋陈抟始将失佚两千多年的河图。洛书6374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于后世!对此历代均有争议、围绕其来源。后世还有以下观点:①来源于道家炼丹养生术,②来源于对天河即银河星象的观测。③来源于对古气候、方位的观测!④来源于北斗斗柄指向及由此而产生的古代历法、⑤洛书起源彗星的气体尾巴轨迹、⑥河图数导源于《周易·系辞》“天地之数”、洛书亦导源于《周易》,以上诸说尚属一4312家之言,均未得到公认。其他传说之一相传在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6921活条件。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人们称之为龙马!这就是后人常说的“龙马负图”、伏羲氏见后、依照龙马背上的图点,画出了图样!接着、又有神龟负书从洛水出现!伏羲氏得8495到这种天赐的用符号表示的图书。遂据以画成了八卦,这就是《易·系辞上篇》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即伏羲氏“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故后人在伏羲氏龙马负图处修建了负图寺。以纪念伏羲氏开拓文明的功绩、6001其他传说之二据传在黄帝时?黄帝体察民情。亲自劳动,0313受到人民的爱戴,同时也2549感动了天神!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一天。天神告诉黄帝说,洛水里有龙图龟书、你如果得到它!4183将会把天下治理的更好?7744于是黄帝便带领众头领、巡游于洛水之上、一日。时值大雾。隐约看见一条大鱼被困于河滩上!黄帝非常同情这条大鱼的遭遇。但又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法。便命人杀五牲、祭天帝、并亲自跪下向天帝求助!天帝感动。连下大雨七天七夜,致使洛水暴涨。大鱼得以解救。大鱼走后!黄帝在洛水岸边得到了河图洛书!即《河图视萌篇》,上面用象形文字记载着人类所需的各种知识。这就是传说的“洛书鱼献”。据传、得书的地点在洛阳汉魏故城南、9129旧伊洛河汇流处!其他2353传说之三唐尧时?尧带领众酋长东游于洛水,在太阳偏西时,偶然把玉璧沉入洛水!忽见洛水上光芒四起!有灵龟出而复隐。于是,尧便在洛水边修了一个祭坛,选择吉日良辰郑重其事的将璧玉沉入河底!稍倾!河底便光芒四射、接着又飞起一团云雾,在云雾中有喷气吐水之声。一阵大风过后,云开雾散,风平浪静,水上漂过一个大龟壳,广袤九尺!绿色赤文!壳上平坦处文理清晰,上有列星之分、七政之度、并记录着各代帝王兴亡之数、此后、易理文字便在人间传开。这就是传说的“灵龟”。其他传说之四传说虞舜时,舜习尧礼,沉璧于洛水!水中有7986赤光忽起。有龟负图书而出。接着一卷甲黄龙、舒图书于云畔?将赤文篆字以授舜、这就是传说的“黄龙负书”!其他传说之五传说禹时!禹治水来到洛河。见神龟负文。列于背、有数自一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畴,《册府元龟*帝王部》也说“夏禹即天子位!雒出龟书。六十五字。是为洪范。此所谓雒出书者也”?这是说、大1246禹因治水有功!有德于天下。故万民称颂!上天赐瑞,洛河出神龟!龟长1.2尺、龟背上有65个赤文篆字!有的说。此即《尚书》里的《洪范》篇!是治理国家的九种大法、唐代诗人李矫在《咏洛》诗中有:“神龟方锡瑞。绿字重来臻”之句。一歌颂洛龟负书给汉族带来了光明、龟书、可能就是我们现4673在所说的“甲骨文”。、

风水学的起源是怎么来的?

  风水术是中国古代人环境选择的学问!又称山水。堪舆、青乌等!强调的是龙砂穴水的山川之形态与气惯环绕的半虚半实的境状!乃至无形、无状。无味的所产生神气凝聚的哲思认知体系、由于认知的差别,也没有标准化的答案!江湖术士便便充斥其中。把这种堪天舆地与大自然和谐协同的方法。推之玄之又玄?借以混世、所以,风水术如易经。卜筮类一样。自古就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风水是择吉避凶的术学、从考古遗址中发现?远古人择居地形!地貌!方位、有惊人的一致性、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表明、选择在背坡面水、处河流沼泽边缘的聚落遗5385址最为普遍,无论仰韶时期,还是龙山时期均是如此,从遗址发掘来看,多是重向阳取暖性好!水草茂密高台近水之地,为使隐蔽、安全又便于自下而上猎取食物或便于农耕!总之是以择吉避灾为总则,这些选择至今仍然不失其合理性?   风水从字面上来理解,“风”是流动着的空气 ;“水”是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人群就能生活。风水好的吉祥地总是生气勃勃,欣欣向荣!风水坏的地方总是暗伏危机、一片荒凉、充满恐怖,风水又称“堪舆”。什么叫“堪舆”呢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已有“堪舆家”的专门名词!《汉书·艺文志》中也有《堪舆金匮》的书目。在中国古代的文意里,“堪”是天道!高处 ;“舆”是地道!低处!“堪舆”是指研究天道!地道之间、特别是地形高下之间的学问!它是以当时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当时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布建环境的艺术之中,   风水发生于中国!它和《易经》关系密切!《易经》是中国的一部最为伟大的书?要研究中国的学问、谈中国的文化。不能不研究《易经》。中国文化思想的深厚,广大及细密。其一切思想哲学基础都与《易经》息息相关,《易经》应用于天道!例如天干!地支,气象与节气 ;应用于地道,大地!山川。河湖!道路、城镇、村落与住宅 ;应用于人道!人们的伦理观念与行为准则等、阴阳、五行是《易经》的基础。风水这门选择。布建人们生活环境的学问、是以《易经》为其理论基础的!用《易经》的观念来指导人们选择、布局和建造周围的环境、认为人要配合天,效法天才能兴盛发展。违0503背天理人情、违背自然法则就会失败遭殃,所以风水在选择与布建生活环境时、总是要把城市!村落!住宅等与天象结合起来、“法天象地”,力求“天助,人助”,“万物兼育而不相害,、

“宅”的起源

  中国建筑风水起源!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动!《尚书-召诏序》云:"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这是相阳宅,《孝经-丧亲》"卜其宅兆而厝也"这是相阴宅!这就是用占卜的方式择定地点! 先秦的贤君盘庚、公刘,周公在相地实践中都作过贡献、风水师很3550推崇秦惠王的异母兄弟愕里子,传说他曾经预测自己的墓地两侧将会有天王宫殿!并已应验了, 先秦相宅没有什么禁忌、还发展成一种术数。也没有那么多迷信色彩。汉代是一个充斥禁忌的时代!有时日,方位!太岁,东西益宅。刑徒上坟等各种禁忌!墓上装饰有避邪用的百八,石兽。镇墓文!还出现了《移徙法》。《图宅术机》、《堪舆金匾》,《论宫地形》等有关风水的书籍! 魏晋产3962生了管辂、郭璞这样的宗师、管辂是三国时平原术上、占5793墓有验而闻名天下。现在流传的《管氏地理指蒙》就是托名于管辂而作、郭璞的事迹更加神奇!在1621《葬书》注评中有详细介绍?隋朝宰相杨恭仁移祖坟时,请了五六批风水师前往相地、其中有个叫舒绰的猜中了地下之物、受到重赏。当时相地最有名的是萧吉,他曾给皇后择吉地!他撰《相地要录》等书、 唐朝时。一般有文化的人都懂得风水,出现了张说。浮屠泓、司马头陀、杨筠松。丘延翰、曾文遄等一大批名师、其中以杨筠松最负盛名。他把宫廷的风水书籍挟出,到江西一带传播,弟子盈门,当时、风水在西北也盛行、敦煌一带有许多风水师。当地流传一本《诸杂推五胜阴阳宅图经》书中提倡房屋向阳,居高。邻水的原则、 宋徽宗相信风水。曾听信9637术上之言、垫高西北地势。以便得到多子之兆。宋时老百6448姓普遍讲究风水!宋代的风水大师特别多!赖文俊、陈抟,吴景鸾、傅伯通、徐仁旺,邹宽,张鬼灵,蔡元定!厉伯韶等都很有名。 传闻明代刘基最精于风水、有一本《堪舆漫兴》就是托名于他! 纵观历史先秦是风水学说的孕育时期。宋代是盛9287行时期、明清是泛滥时期、本世纪以来,风水学在旧中国是大有市场、解放后理论上受到沉重打击。实践中却还不断在加以运用、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风水的重视以及它的适用性、使风5361水这门古老的学科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说当代是3874风水整合更新时期!应取其精华!剔除糟粕。结合现代自然科学?实事求是地做出科学评价和阐释!从而更好地让其为人类造福。、

姓氏起源

  1。源于上古、相传、古帝唐尧生于伊祁山、他出生时,寄养于伊侯 长孺家,他的后代便以伊为姓!称伊氏、   2,伊尹之后。商朝大臣伊尹。曾居在伊川、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居 住地名'伊'为姓,伊尹后来佐商汤灭夏!商初辅佐四代五王,氏上古 有名得贤相。历史1195上的伊川!在今河南的伊河一带。伊尹之后。有莘 氏之女采桑伊川!以地为姓、   3!为历史上伊娄氏所改、《魏书.官氏志》有记载云:后魏鲜卑族有 可汗拓拔邻,以其六弟为伊娄氏!后分为二姓、搐姓伊,一姓娄、 伊姓望族居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

修姓的起源说法

  3930(一)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谱谍学研究学会李吉同志说:(该同志是专门研究搜集谱牒的专家、出版了多种专著)修姓来源有三支!一支为满清入关后!原满族“休佳氏”改为汉姓“修”!二支为自古代少昊氏、少昊氏其子修文为帝喾时的玄冥师。其后人以修为姓!(注:玄冥、古代人称雨神。水神为玄冥。玄冥师。即为管水利与气候的官员、)又说,熙为修之辅佐、(注:即熙协助修管理水的问题)修与熙7008的后人皆姓修。第三支!出自“己姓”!高阳氏之后有“脩及熙”(注:高扬氏即歂顼)脩为帝喾的掌水官!号玄冥氏、脩!1390熙后人皆为脩姓、(二)《左传》一书上说:“少昊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修及熙为玄冥……’”(三)《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书中说:“修氏!《英贤传》曰:‘出自少昊氏子修!为帝喾玄冥师、掌水官、其后氏为焉’!”(四)《淮南子·修务训》一书中说:“有封浠、脩蛇、又作修蛇、则修蛇部落与修鱼?修羊!修氏部落一样系修部落的分支。”(五)《史记》一书中说:“秦国的祖先姓赢。其后代分封各地。一封国的名字为姓氏!其中有‘修鱼氏’,”(六)福建长汀修姓谱书上说:修姓“系出自天水玄冥之佐为修氏。”(七)台湾出版的《姓氏大辞典》中说:“修氏为炎帝的后代?”(4184八)2006年在修姓网站上作者修杨标说:“庐陵以前的世系图,其中有‘修氏出自天水、元冥之9613助为修氏’。”说法与福建长汀谱书相同、对以上八种材料的分析(一)先把与少昊氏的血统搞清楚、按《史记》及《辞海》的说法少昊氏的血统从皇帝算起是:皇帝!玄嚣:①歂顼(即高阳氏)②蟜极:生帝喾、帝喾生子少昊、还生有另四个儿子名为:该!重,修。熙,这四位也是少昊的四位叔叔,(二)关于“玄冥师”,玄冥师即掌水之官员。一种材料说少昊的儿子修文为帝喾时的玄冥师!有一种材料说、高阳氏(即歂顼)之后有“脩及熙”脩为帝喾(即高辛氏)的掌水官(即玄冥师),帝喾当时为帝!他生一子少昊。少昊儿子修文为帝喾的玄冥师!即为5643其爷爷当管水官!9369帝喾还有四个兄弟!即该、重,修、熙,修和熙也是玄冥师?熙为修的助手?这就是二个少昊的叔叔即少昊的儿子都是玄冥师,这样看来,帝喾为帝时有三个人为他的玄冥师、一个是帝喾的孙子修文(少昊之子),另二位是帝喾的兄弟修和熙!看来当时水的问题是个大问题。后来才出了大禹治水!(三)关于有关古籍中说的修蛇。修鱼!修羊等部落其后代均为修姓。也可能是修姓的一个来源。(四)关于长汀。庐陵两地谱书上说的“修氏出自天水?元冥之助为修氏”与“出自天水玄冥之佐为修氏”这两本谱书上说的是一回事、意思是说:修姓出自管理雨水额玄冥师的助手!而玄冥师修的助手就是熙,熙的后代也姓修、“玄冥”与“元冥”相同。清朝为避清圣祖玄烨之讳!一律把玄该成元。清朝修谱时即会把玄字改成元字!“天水”可能指的不是今天的天水市。因从汉朝才设天水郡、“天水”可能指天然之水即雨水,“天水”也可能因此得名!(五)关于说修姓出自炎帝的后代!此说甚少!只台湾《姓氏大辞典》一家说,不过炎帝又称神农氏、正是古代中国农牧渔业大发展时期!书称炎帝姓姜在今山东曲阜一代建都、与少昊氏活9809动地方相同,炎帝后代有的分支部落转为修姓也有可能。总之。修姓可能不只是来自少昊氏!(六)关于满族修姓,满族修姓历史较短,来源也十9431分清楚!是满族原休2960佳氏改为修姓?北京市一带长见满族修姓。综合以上材料、汉族修姓来自少昊氏证据最多,可靠性最大,具体说来。可集中在少昊5277儿子修文与少昊两个叔叔修与熙上、他们都是帝喾的管水之官员、另外修姓有来自以修字为称呼的别的部落也有可能!古汉语“修”字有治理的意思、修鱼,修羊有治理!管理鱼羊或者是以捕鱼?牧羊为生的......余下全文>>,

韦姓的起源

  源流一源于姬姓大彭氏。出自颛顼帝曾孙吴回之子陆终的儿子篯铿(彭祖)之后。《竹书纪年》2649:“伯靡(彭祖曾孙)杀寒浞!少康自纶归于夏邑(乙巳年)”少康复国,封伯靡(彭祖曾孙)之子元哲于豨韦(今河南省滑县)立国,因善于养猪。并用猪皮制2486作大鼓!被称为豕韦国!《国语·郑语》记载“大彭、豕韦为商所灭矣”!《竹书纪年》:“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五十年,征豕韦!克之。”至商武丁四十三年打败大彭氏灭其国!武丁五十年灭豕韦氏!子孙四散逃难、其后,豕韦国子孙以国名为氏,称韦氏,汉丞相韦贤诗曰:“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绂,四牡龙旂!”《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只载这支说明韦氏在唐之前源流少。在唐代、多为其后、韦氏族人大多尊奉元哲为得姓始祖源流二出自韩姓?为汉初韩信之后裔,为避难简改为韦氏、据明末小说《樵书》传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吕后所杀。韩信一族遭灭门之灾!萧何暗中派人将韩信的幼子送往南越王那里(今广东!广1337西一带)躲避,为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世代相传下来,主要在广西。还有唐代碑文!源流三出自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有韦氏,据史籍《汉书·西域传》记载,汉朝时期,西域少数民族中疏勒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中有韦氏部落!但不属于匈奴民族的别支、而是出自古代韦国灭亡后融入西羌民族的韦氏族人,亦有从杜陵沿丝绸之路进入西域0937地区的汉化韦氏人!源流四出自赐姓而来,《新唐书﹒桓彦范传》:“加赏彦范特进一职,封扶阳郡王,赐姓韦”。《朝野佥载·卷三》:隋开皇中。京兆韦衮有奴曰桃符、每征讨将行。有胆力,衮至左卫中郎?以桃符久从驱使、乃放从良。桃符家有黄牸、宰而献之,因问衮乞姓、衮曰:“止从我姓为韦氏、”符叩头曰:“不敢与郎君同姓、”衮曰:“汝但从之,此有深意!”源流五源于蒙古族,出自清朝时期察哈尔蒙古章佳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章佳氏,亦称张佳氏。张家氏、斋佳氏,为察哈尔蒙古的主体部落成员。以地为氏,其中、元朝成吉思汗后裔之一,今有分支在今山东省费县,源流六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时广西庆远府,贵州贵阳府定番州?湖广施南古巴地和海南东方市及仫佬,苗、瑶、水等许多少数民族均有韦姓,明、清时期!广西庆远府、贵州贵阳府定番州、湖广施南古巴地和海南东方县等地区!在仫佬族、苗族,瑶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韦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韦氏、世代相传至今,始祖 :元哲7185为彭祖玄孙(彭祖生潈!潈生寿,寿生靡,靡生元哲)!彭祖为颛顼五世孙。颛顼为黄帝孙(第3代!孙),故属黄帝后裔、韦氏先祖伯寿!伯靡均有史载,将韦2303氏可考历史推至4000年前,比较古老的姓氏,形成于夏朝少康时代。发源于今河南省滑县!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在商朝时发展为东方大国,上古五霸之一?被商武丁灭国!子孙以国为姓、子孙北上经3103华北进入东北?蒙古高原!称豕韦。失韦。室韦、融入北方各族中!向南进入荆楚、云贵川!岭南地区。分布韦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韦孟四世孙韦贤被封为扶阳节侯!又徙京兆杜陵!这样一来、汉代韦姓已是分布于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韦姓人除避战乱者有南迁情况外,大部于原籍繁衍生息、“京兆郡”即在此时产生了。成为以后韦姓分支的主要源头!隋唐时期。韦姓的繁衍仍以“京兆郡”即陕西一带为盛,盛唐时韦姓名人如韦应物!韦庄皆出于“京兆”!另外、因韦姓显赫之家多居于陕西长安县、而设韦曲镇,可见唐朝韦姓的主要0861居住地为陕西。同......余下全文>>!

周易的起源与兴起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种种坎坷与考验、或褒或贬。时衰时兴!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式和方法上。好象1905专论阴阳八卦,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9048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   《周易》内容十分丰富!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4844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周易》是我国预测学!信息科学的起源与基础,书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不仅系统地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反映出来的、潜藏的,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   《周易》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1958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周易》内容累积甚多之人生经验?以数理逻辑、汇萃万物。其哲理可应用一切人事时地物上之措施。故上能探求宇宙本体而知天命、下可指导人生之行藏、而成为一部人生重要处世与行事之宝典、故人称“书中之王。群经之首”。1038是一部天下人间的大经大法?   ..   一。《易经》的闻世   ..   早在远古时代!燧(sui)人氏仰观斗枢,以定天极四方之位!先人(伏羲)则之以画先天八卦、仰观俯察、远求近7007取而作后天八卦、卦的起源为河图。洛书!八卦图告诉人们关于宇宙自然中的理。象!数。以后对《易经》的研究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2297  ..   二?《易经》的历史延续   ..   《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到了近古时代,即殷商末年!经过周文王的整理和注述。取名《周易》一书!便成为流传后人的一部经典。“4320易”为“简易”之义?另一说7547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7484问事之变!借以释疑、“1821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   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等儒家学派的研究和传述!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作为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今天我们2350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经”经文分为“上经”,“下经”两部分。一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组成。六十四卦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重叠济变而来,每个卦画都有六行,爻分阴阳,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卦象)、解说卦象7281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3426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爻5292辞是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孔子曰“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所谓太极者,乃天地万......余下全文>>!

郑氏起源

  郑氏起源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西周时。周宣王的同母弟友,封于郑、为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预见西周将亡!就把部族国人迁到东虢川guo]和郐[kuai]国之间。郑3451武公继位后,先后攻灭了东虢和郐国。成立郑国,建都新郑。春秋初年成为强国、战国时,郑国被韩国所灭!其子孙播迁陈国与宋国之间!以原国名“郑”为氏!。

随姓的起源

   这位兄弟、 你好!+天计诌≡,

中国回族的起源

  3715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4940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7197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