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德昂族服饰的德昂族饰品

  1,德昂族人民很喜欢银饰、青年不论男女都喜欢戴银项圈、银耳筒!耳坠等!2。德昂族有纹身的习俗,一般在手臂!大小腿和胸部刺以虎。鹿!鸟,花。草等自己喜爱的图案!德昂族男子过去一般在胸部!臂部或其他部位刺以虎!鸟、花草等动植物图案。以为装饰,3。5412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9805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腰箍大多用藤蔑编成,也有的前半部分是藤蔑。后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银丝,藤圈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绿等色!有的上面还刻有各种花纹图案或包上银皮,铝皮。这一独特的习俗是唐代德昂族先民——茫人部落以“藤篾缠腰”为饰习俗的延续、其来历!传说德昂族的祖先是从葫芦里出来的,刚出来的时候!男人们都长得一模一样。女人到处乱飞!后来天神利用智慧将男子的容貌区分开来、男人们为了6535拴住女人!就用藤蔑编成圈将她们套住。女人们再也飞不动了!只好同男人生活在一起!从这个神话可以看出、腰箍的起源有一定的功利目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象征意义失去了,腰箍变成了一种装饰品,成了一种美的标志、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因此、成年妇女都佩带腰箍并以多为荣。青年男女在恋爱期间!小伙子为了博得姑娘的爱。也往往费尽心机!精心制作刻有动植物图案花纹的藤蔑腰箍!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于是腰箍又成了她们爱情的信物?4。此外,在德昂族的装饰品中五色绒球尤为引人注目,妇女们在缝制新衣时、要在下半部用红!黄,绿等色的小绒球镶上一周长方形的空格、中间再绣上些花,不论是妇女或男子的包头!两端也都钉上一 些绒球、青年男女的耳坠上也饰以绒球。挂包的四周用小绒球装饰,更为显眼的是,3506青年小伙子胸前挂上一串五色绒球、而姑娘们则装饰在衣领之外!犹如数十朵鲜花开放在他们的胸 前和项颈间、鲜艳夺目、5!挎包:德昂族称挎包为“喝巴”?“喝巴”通体均用自织(腰机)土布缝制、底色各地各支系所用不一。过去所谓“黑崩龙” “花崩龙” “红崩龙”等他称,皆为根据各支系德昂族(原称“崩龙族”)服饰的花色而名之!尽管如此!德昂族挎包和服饰一样!都有一种饰物必不可少,这就是人们称为“崩龙花”的彩色绒球?小小绒球、一到了德9508昂姑娘手里、立刻活了:不同色彩 不同排列 不同位置 不同饰式,皆可怡然成趣!德昂族的头饰德昂族的头饰和五色绒球饰是其服饰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各地区各支系的德昂族男子头饰大同小异、均留短发。通常缠两端饰以各色绒线球的黑色或白色4564布包头?他们认为缠戴包头是成年男子庄严而神圣的事情,所以在传统婚礼上要举行隆重的取戴包头仪式、仪式一般在婚礼的第三天举行。届时。一对新人在歌手们的簇拥下!返回新娘4748家领取包头?到新娘家大门口时,男媒人拿出洁白的包头?放在祭盘上、然后唱起悦耳的“对歌调”:“新郎咋个不露头、莫非是看不起我们的破竹楼。嫌我们织不起花枕头!”歌手对答道:“新郎不露头、是他怕害羞、只要把洁白的包头交到手。他一定拿它紧紧裹着头,哪个敢抢它,就尝到长刀的锋刃……”伴着歌声。新娘在媒婆的陪同下向父母?亲属,宾客等敬拜!赠物、赠礼仪式进行到尾声时、由新娘家一位长者,把包头缠系在新郎头上、以此来祝贺新婚夫妇和睦相处、万事顺心、各地德昂族妇女的头饰略有不同?过去妇女剃光头!裹黑布包头、有的已婚妇女留长发。但许多姑娘都蓄发裹两端坠有彩色绒球的布包头。有的也用白色羊肚毛巾包头,德宏地区的妇女剃光额前头发,脑后留长发,梳成大辫、包黑蓝色镶有花边的布包头!将大发辫由脑后缠于包头之上!有的地区妇女蓄长发。梳发辫盘绕于头顶!不过包头、......余下全文>>,

德昂族有哪些礼仪及禁忌

  德昂族有哪些风俗呢,德昂族人1003把尊重,爱护与赡养老人视为美德!每当年节、年轻人都要把家里最丰美的饭菜送一份给村里的高寿老人。以示敬意!过泼水节时,幼辈还要给长辈举行洗手洗脚礼。吃饭时、请老人坐上座,给老人送东西须双手捧给,见面时要互相问好,并敬奉烟茶!客人来访。必热情接待。谁家有困难。亲友邻居都要前往帮助!德昂族有哪些禁忌呢、德昂5347族人用的被子的头和尾不能颠倒盖,不能坐在帽子。上衣和枕头上、忌拍摸男子的肩头和妇女的包头,衣物、借宿时,即便客人是夫妻也不得同居一室。供奉的大青树!禁止砍伐,凡有子女者,不得再直呼其名、须按其子女的名字称其为某某的父亲或母亲!、

德昂族相关资料

  德昂族!现有人口1.5万(1990年)、为云南独有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潞西县与镇康县?少数散居于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耿马等地、与傣族、景颇族,佤族等民族杂居在一起!   德昂族[1](又名崩龙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5462人,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   西(今芒市)和临沧地区镇康县,其他分布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龙陵,耿马等县。与傣族、景颇族,傈僳族!佤族,汉族等民族交错而居。   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德昂族自称“德昂”!居住在镇康、耿马等县的则自称“尼昂”或“纳昂”!“昂”为民族自称!意为“山岩”,“岩洞”的意思!“德”!“尼”,“纳”为尊称的附加语,   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文字流传不广,主要用于记载本民族的历史、道德!法规和书写佛经等、1829不少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   编辑本段民族概述  中国史书多认为德昂与佤。布朗等民族是汉晋时5676期云南濮人的后裔、唐宋时期被称为扑子、茫人、元明时期被称为金齿!蒲人!自清代起!2101史籍乾隆《东华录》!光绪《永昌府志3366》等书称他们为“崩龙”?当地汉族又根据他们妇女服饰的特点!分别把“别列”支系称为“红崩龙”。“汝买”支系称为“黑崩龙”?“汝波”支系称为“花崩龙”!   解放7065后民族识别时沿用了“崩龙”这个名称、后来根据本民族意愿!并报国5365务院批准、自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起正式称为”德昂族”。说起濮人!在古代他们多住居云南的西南部地区。即史书所说的古“哀牢国”旧地!是个“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的广阔区域。包括现在的大理、保山、德 4007  德昂族   宏。临沦。西双版纳等地!州!     濮人在古代是个人口众多的族群之一?也是较早0211开发云南西南部的古老民族之一,因此一些江河!物产的名称上都留下濮人的烙印、现在的元江,古称“濮水”、永昌郡内的大龙竹则称为“濮竹”、曾是古代濮人朝觐中原皇帝的贡品!从文献记载及其他民族的传说故事中?都反映了德昂先民濮人是永昌郡内的古老民族、他们充分利用这里”土地沃腴!宜五谷蚕桑”的优裕条件。种植水稻和纺织木棉布、远在4805汉晋时期他们的社会经济就有了发展?中原封建统治阶级,一方面积极发挥濮人的先进生产技术的作用,一方面大量收敛濮人的财富,使濮人困苦不堪!6051不断起来反抗、永昌郡内的濮人虽多、住地较辽阔。但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地处交通沿线或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则较快!文化也较高!有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纺织业不发达!缺少衣着!古代史学家把这部分濮人称为“裸濮”!德昂族在历史上曾有过兴盛的时代!过去他们有很多支系、如汝旺、汝果、汝峨,汝进!汝本。汝波、汝别牙、汝买阿。汝昂。汝腊。汝王,汝科。汝别列,干得别列,汝不峨。汝布冬,汝孟丁。汝孟得丁!汝格若等等、历史上的德昂族曾在滇西一带以武力称雄。特别是在12—15世纪时!德6109昂族的先民建立了金齿国!更是称雄一方,后来逐渐走向衰落。以致在很长时期只能靠租种别人的耕地维持生活,6041直至1949年以后。他们才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德昂族先民住居的滇西南!4772其地理位置十分得宜?是古代中国通往印度的道路-“蜀毒道”的必经之地、远在公元前数世纪,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西昌!会理!云南(祥云)。下关!保山、德宏至印度的中印古道就已开通,从这8556条道上输往印度的有蜀锦!生丝及铁器!因此人们又称它为“西南丝路”。  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唐宋时期被称为“朴子”,“茫人”!元明时期被称为“金齿”、“蒲人”。   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是开发保山,德......余下全文>>、

穆斯林的传统节日

  伊斯兰教主要0761节日之一!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波斯语称“肉孜节”,与“宰牲节”。“圣纪”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开斋节是中国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视开斋节为盛大节日。时间是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是日早晨沐浴盛装。喜气洋洋地赴寺参加会礼,并按规定交纳开斋捐、藉以完善全月斋功!周济贫穷、共度佳节,会礼结束时,互道“色兰”!表示节日祝贺。并依礼俗宴请宾客,互赠节1250日食品、穆斯林有的在家诵读《古兰经》!祈2630求真主赐福。有的游坟诵经、悼念亡人,新疆地区突厥语系及其他语种的各民族3881穆斯林称此节为“小尔德”!此间除举行上述仪式外!还依照民族习俗欢歌载舞、以示庆贺, (1)衣净,礼拜时必须穿干净的衣服、(2)水净。用洁净无染的水作大净和小净、(3)处所净。礼拜的地方必须是干净的!(4)举意、礼拜者要在心中立下意愿、(5)认时、礼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6)朝向正!礼拜的朝向是麦加!在中国是西向。 每一个礼拜动作又有六项仪则!称为“六仪”,或称“拜内六件天命”!“六仪”是“抬手!端正,诵经!鞠躬、叩头、跪坐”等、由于教派,教法学派的不同!在礼拜的某些细节上也有差异!礼拜使穆斯林身心同时受锻炼,对修身养性!保持心灵纯洁、提高思想和5738认识境界,具有积极意义,1935年底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曾在西宁参观回民“开斋节”!当时!北风凛冽、寒风刺骨。而会礼的回民都席地而坐!静听宣讲!没有丝毫浮动现象!上万人自动排班!有条不紊!行列整齐,动作一致。没一人喧哗早退、他在所著《中国西北角》一书中写道:“回民真是一个守纪律、服从领导,万众一心的好民族”。

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和习俗

  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5033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9953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2143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5961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6729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0787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9588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7717年何处看、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余下全文>>、

傣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浴佛节      浴佛节(傣语“栓兰”)。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2183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浴佛节一般在大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被政府宣传为“泼水节”,每年都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吸引了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德宏地区!浴佛节仍然只是一个宗教节日!     入夏节   入夏节(傣语“豪洼”)、又称“关门节”,源于古印度佛教徒的雨季安居习俗?随南传佛教传入傣族地区。   入夏也是雨季的开始,也就是稻作农业社会进入农事繁忙的季节,古代佛教僧侣们为配合信徒们的农事生产活动!停止了到处传教扰民的活动!集中到寺庙或某处修行!逐渐形成惯例,而佛教信徒们也在僧侣集中修行期间、停止了到寺庙佛屋的一切活动、集中精力搞农事生产!并形成一种习惯、后来,僧侣和信徒形成的这种默契关系被上部座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固定下来!这种宗教形式随上部座佛教传入傣族地区!   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的傣族一般在大傣历9月15日(农历6月中旬)举行入夏仪式,入夏仪式这天就是“入夏节”,傣族村寨的佛寺都要击鼓为号!告诉人们节日已到。佛爷们集中到佛寺念经。信众们准备食物!鲜花。纸币等到寺庙“赕佛”,而后。便进入为期三1820个月的“结夏”!结夏期间!禁止僧侣外出讲经、禁止信众远行不归,禁止男女谈情娶嫁、禁止大型庆祝活动、僧侣要安心诵经、民众要专心生产,     出夏节   出夏节(傣语“昂洼”)、又称“开门节”、与“入夏节”相对应?   “出夏节”一般在大傣历12月15日(农历9月中旬)举行!象征着三个月的“结夏”期结束,可以解除“入夏节”以来的一切忌禁,僧侣可以出寺传教募化。男女也可以谈情娶嫁!出夏节这天、傣族民众们都会身着盛装。带着食物。鲜花。腊条、钱币等到佛寺拜佛听经!并举行盛大的1956庆祝活动!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9923笼环游村寨,燃放烟花、点孔明灯、跳象脚鼓舞等各种娱乐活动。!

维吾尔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维吾尔族。一代又一代世袭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前两个属典型的宗教节日、新疆电视台举办晚会的有三个节日: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现在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传统节日都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其中最著名的是“开斋节”!“古尔邦节”。过节时、维吾尔族人会穿上节日盛装!互相登门拜访、庆贺节日,而诺鲁孜节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历史!内容与汉民族的春节相似!。

盘点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朝鲜族:   在延边! 朝鲜族传统的节日有春节(岁首节)、正月十五。清明、寒食!端午,中秋。冬至等、6月1日儿童节!8月15日老人节?9月3日“州庆”也是朝鲜族群众非常看重的节日,此外、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   回甲节是朝鲜族为诞生六十周年举行的纪念日,回婚节是朝鲜族为结婚六十周年举行的纪念日。每到回甲节或回婚节时!儿女。亲友、邻居都要向老人祝福祝寿!   “岁首节”即朝鲜族的春节!这是朝鲜族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之一、以前朝鲜族在过“岁首节”的时候。常常要进行拔2580河比赛?青少年射箭或打“石战”、姑娘们跳跳板?荡秋千。儿童们放风筝,亲戚朋友也尽量聚在一起,吃饭喝酒!唱歌跳舞。尽情娱乐。春节是朝鲜族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初一先祭祖。而后儿童们穿着华丽的衣裳给老人和长辈们拜年、正月十五。朝鲜族不论男女老幼都吃“五谷饭”!喝“开耳酒”。   农5737历六月十五?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流头节”。众多朝鲜族群众聚在一起?依照习俗举办祭祀。舞蹈、洗头等活动,祝愿风调雨顺,身体健康、,

珞巴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珞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仅有300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最0473为集中, 珞巴族内部部落众多、主要有“博嘎尔”。“宁波”!“邦波”!“德根”、“阿迪”!“塔金”等!“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

朝鲜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朝鲜族传统节日介绍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流头节春节,正月十五、清明节!端午节!除夕节等,最为重要的当属春节!流头节!正月初一天亮之后、先向祖先祭祀?而后儿童们穿着华丽的衣裳向老人和长辈磕头跪拜!祝他们健康长寿,正月十五不论男女老幼食"五谷饭"!喝"开耳酒"、喝"开耳酒"寓意新的一年能够听到更多喜讯,流头节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名录。 每年的农历6月15日流头节这一天朝鲜族男女老少身穿民族节日盛装,举行流头荐新。祈求丰收。流7723水洗头沐浴!净身除鬼!祝寿尽孝、流头竞技!享流头饮食,赏流头歌舞等活动、 流头节起源于朝鲜族古代农耕社会、“流头\”一词为“东流水头沐浴\”的简称,主要活3857动是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日!朝鲜族妇女到向东流的河里洗头沐浴。祭拜农神祖先!净身驱除杂鬼、求丰收求健康!黑龙江省牡丹江宁安一带从事农耕的朝鲜族群众一直保持着过“流头节\”的习俗!历史悠久, 其他的有"9.3"民俗节 ,。!来源:1952年9月3日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之日、每年这一天、延边各族人民都有庆祝活动。久而久之已成为全民的一个节日。从1992年开始。在州政府的直接筹划下。这一单一的州庆日逐渐转化为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多彩的集庆典活动,文体活动,民族风情展览会!经济6413贸易洽谈会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节。。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