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常”这个姓氏的来源

  常(Cháng)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同母8382少弟卫国康叔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为西州时卫康叔支庶子孙。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周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封,卫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的始祖!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常氏出自姬姓。卫康叔支孙食采常邑,因以为氏!”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国于前254年沦8070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为秦所灭。周初,周公大肆分封诸侯。诸侯8650又分封采邑!卫康叔把他的一个儿子封邑在常(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卫国灭亡后、其后裔有以国为氏姓卫。也有以邑为氏姓常的!史称常姓正宗!同时,也不能排除殷商后裔有改姓卫或常的,是为山东常姓、   2,出自黄5020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之后、相传祖姓常氏、《姓氏考略》载:“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常姓当此出。”相传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以常为氏8695的古人相当多,相传周族与商族的首领高辛氏次妃为常仪、以善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帝王纪》说她是帝喾之次妃、生帝挚。因古代“仪”与“娥”同声通用。故后世的嫦娥奔月故事有可能是由常仪占月附会而成!《史记·8554五帝本纪》有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的记载。常先曾被黄帝任命为大司空(掌管工程的官)这是见于史载的最早的常姓,清人张满《姓氏寻源》说:“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先为大司空!常姓宜出于此,”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帝喾的都城在今河南省偃师市、故中国最早的常姓出于河南!因此,常姓应该说五千年前就有了?9640是为河南常氏!   3!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吴王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氏考5606略》所载?春秋时吴王封其支庶于常(今江苏省常州一带),其后以封邑名为氏。是为江苏常姓。另一支“常”姓出自战国时吴国公族之后裔?也源于姬姓。即南宋罗泌《路史》所云“吴后有常氏”!又据《姓氏考略》所载:“吴后有常姓”,吴国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大伯和仲雍,建都于吴(今江苏省苏州)、但吴国公族后代何人何时因何而得为常氏。未见古籍记载。尚待进一步考证,   4。出自恒姓。为避讳改姓而来!据《通志·氏族略》载!古代“恒”。“常”同义,北宋真宗名赵恒!因避名讳之故?恒姓改姓常。恒姓本是7016楚国公族恒思公之后!此即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又有恒。

姓氏“何”的来源

  何     拼音:HE 2008-03-09     一!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封于韩。灭国。其后裔韩武子(另一种说法是韩武子是晋同族曲沃桓叔后裔、即周成王弟姬唐叔虞之后)仕晋。封于韩原。以地为氏、后来与赵。魏三家分晋。成为诸侯、秦始皇灭六国、韩氏族裔遁逃江淮之间?因改姓何、   2!他氏改姓!东汉灵帝大将军何进异父弟朱苗为车骑将军、改姓何,另有南方郝姓由于古代语音流传后来书写作何?郝姓原为北方姓氏。亦为南方郝、杨!刘三大姓之一(见《新唐书·南蛮传》),郝古音按《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从音壑。(见《康熙字典》)古代语言6758相传较多。书写较少、南方语音音调更有曲折变化,因此郝。何同音、经过历代流传、因此南方部分郝姓渐渐被改为何姓!   3,赐姓。514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鲜卑姓贺拔氏改为汉姓何氏。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归顺明朝、世袭河州卫指挥同知,赐姓何氏、   4!以国名为氏、唐朝时中亚地区有九个突厥族小国,史称“昭武九姓”! 后来内迁中原!各以国名为氏!!

姓氏任的来源

  任姓(“任”作姓时念rén)?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 任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人口约五百三十二万余人!在《百家姓》中排第58位,   任(rén)姓源出有:   源流一:源自黄帝   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等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又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芊等八姓。这些是远古有代表性的一些姓,   《国语·晋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    《史记》载:黄帝!少典之子、任姓出自黄帝少子禺阳的后代,属于帝王赐姓。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记载、任氏是五千余年前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姓纂》:「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氏!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   《通志·氏族略》:「或云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世至奚仲封薛,又云黄帝之孙颛顼少子阳封于任。故以为任氏。又任为风姓之国。实太皞之后、主济祀,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之任、任5255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   隐公十一年左传疏:「任姓?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言此十国皆任姓也。」   因黄帝造车,任姓自称轩辕氏、人皇!皇族、又因奚仲造车,尊称奚仲为“皇祖”。西周初期,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祝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这十个姓氏。都是8934任氏后裔的封国,是由任氏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十个姓氏。为西周贵族大姓!因此不敢与其争辩。可见当时任氏族的显赫!   源于风姓、太皞、伏羲氏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暤与有济之祀,”   任姓乃太暤之后、出自太皞(伏羲)之后裔的封地任国(即任城),属于以国名为氏!任姓专门负责祭祀太皞和济水、精通伏羲八卦!天文历法,河流祭祀。擅长琴瑟!《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初期。周成王寻找上古帝王太皞氏(太昊)的后裔!分封于任(今济宁任城),宿(今山东东平),须朐(今济宁)、颛臾(今山东平邑柏林乡)四国!后来在春秋晚期,鲁国执政上卿季孙想要讨伐附庸的颛臾国、还被孔子讥讽为“祸起萧墙”。春秋战国时!弱小的任国先后游刃于鲁、宋、齐等大诸侯国!直至战国末期的七雄之间依然顽强地存在。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方废黜了任国而置任城县!   又少皞(少昊。生于穷桑。活动于任城!曲阜、微山一带)!名挚,有挚国。任姓。少皞封百鸟为官。善弹琴瑟。死后乘凤凰上天封为西方白帝。人称少皞金天氏。为五帝之一,    7987 源流二:源于天干第九位“壬”   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据天意、两两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铸十鼎、永铭天德,其中、皇族标记“丁壬”,   皇(丁壬),任地(今任城)为大本营?壬人首领称“皇”!皇手持规矩,由此衍生其他重要部落!壬娶丁!壬丁合文。诞生“皇”字,丁+壬=皇=车、自称规矩皇族!人皇、轩辕(因皇族是造车的!皇祖奚仲为夏车正)。规6512矩或车是皇族任氏象征图腾。皇族发明了车!为纪念皇族功德,将壬丁合文。又创造了新字“车”!由此!轩辕皇族、名震华夏!壬所生的人。将壬加人、自称“任”。壬人又称仲。为何,任6428氏以壬为父,以丁为母,将“壬”“丁”两字叠加镶嵌合文。又形成“中”字。壬+丁=中、“中”......余下全文>>,

姓吕的和什么姓氏的最配

  姓吕的和什么姓氏的最配。——有两种可能性。1.你是男的、2.你是女的、   下面先从整体上说:   我们通常称华夏民族为炎黄子孙?炎帝是姜姓、黄帝是姬姓!都属主流姓氏!   吕姓的主要来源就是姜姓、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1.你是男的、   你可以娶姬姓之女,由于炎黄两族上古时期累世通婚一直延续到周朝,还在继续。早就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所以你还可跳出圈子。娶另一族也不错的妫姓之女,妫姓之女以陈姓为佳?   2.你是女的?   你如果嫁的非姬姓,那后代就不属炎黄子孙范围了、姬姓以郑姓为佳!因为郑姓属中古五大姓之一的,品行也不错。   具体该怎样把握、就看你自己了。   本文属专业人士指导。不采纳,隔天删除!、

李姓氏的来源,简单点

  第一种说法: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   第二种说法:指李为姓说。《史记·正义》引《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此说以老子为李姓得姓始祖。   第三种说法: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5039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7433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第四种说法: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第五种说法:李树图腾说!直至今天、在我国个别少数民族中仍可找到以氏族图腾为姓的事例,如云南克木人中的野猫氏,水鸟氏和虎氏等     第六种说法:源于虎图腾说。此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   第七种说法:源于老姓说、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   第八种说法: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第九种说法: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欧阳姓氏的来源、在百家姓里排第几?知道的帮个忙把、谢谢。

  应该排在448位,   一!姓氏来源:关于欧阳这一姓氏的来源、欧阳修认为:欧阳复姓出自姒姓、欧阳姓为禹王的后代。禹之子启建立了夏朝!传至少康封支庶子于会稽、建立越国、战国时期越王无疆亡国于楚。无疆之子蹄受封于乌程的欧余山之阳!为亭侯。故称欧阳亭侯?其后代子孙遂为欧阳氏,   二。迁徙分布:主要分布在江西吉安。永丰!万载!湖北枝江、荆州!潜江。广东广州!河源,河南新郑、四川绵阳。四川遂宁、安徽阜阳!滁州。湖南长沙盯浏阳、隆回。贵州,广西滕县等地   参考资料:来自百度。

姓氏侯的来源

  侯的来源:     一,出自姬姓,以爵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晋国哀侯及其弟?侯皆被晋武公所杀。子孙逃奔他国、以1903原封爵位"侯"为氏、魏国侯场即为其后裔,     二。出自姒姓,据《姓氏考略》云:夏后氏之裔。受封于侯国、子孙以为氏、     三。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侯奴氏,侯伏氏,7170进入中原后皆改为汉字单姓"侯"氏!!

关于唐姓氏的来源

   《说文》:“唐、大言也!” 构成汉族唐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祁姓,姬姓。第一支出自祁姓、有4000多年的历史!第三支0465出自外族的改姓,这包括汉朝的南蛮,三国时的羌人,元朝西域人的唐姓。清朝满洲八旗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氏族。当代唐姓的人口已达780余万,为全国第二十五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2%?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二省。大约占唐姓总人口的35%,唐姓的郡望主要有晋阳,鲁国、北海。晋昌等!唐的堂号除了与郡望名相同外!重要的堂号有禅让!   唐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5.6%、A型占29.6%、B型占26.7%!AB型占8.1%,!

洪这个姓氏的来源?

洪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佔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六, ▲寻根溯源 洪姓来源有六: 1、出自共工。据5624《元和姓纂》及《尚书》等所载,共工之后本姓共,后因避仇改洪姓。 2!共国之后所改!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西周有共国(故城在今河南4588辉县)!子孙以国为氏!后加水成洪, 3。据《路史》所载、相传帝鸿(即轩辕氏)之后有洪姓。 4、周时扬侯国,因建都洪洞、又称洪洞国!子孙以国为氏、 5!避讳而改。据《百家姓考略》所载!豫章巨集姓,常州弘姓为避唐明皇讳而改洪姓,据9513《姓源韵谱》所载!五代刘弘昌。刘弘果为避宋太祖之父讳而改洪姓! 6、出自他族改姓,清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洪佳氏、巨集义氏等后全部或部分改姓洪、裕固族克孜勒氏!汉姓为洪,清高丽人姓、凡四派,出南大门。得州!易州。开城府等地。今满,朝鲜。蒙古、壮、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共工,上古炎帝的后裔,黄帝时任水官、史书云:“共工!人面!蛇身、朱发。”是把共工神化的一种描绘,其活动中心应在黄河中游?近伊,洛流域。据古史记载!他曾与颛顼争为帝。怒而撞不周之山!使支援天7025的柱子被撞断?地的四角也裂开?所有这些8959神话般的描绘都是在说明炎黄两系争权斗争的激烈、为了怀念这位先人!遂有共姓!后因避仇。又因共工有水德。成洪姓,尊共工为洪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上古时期的共工,于四千二百年前被虞舜流放到幽州。洪姓形成后。直至汉代、主要是在其发祥地今河北。河南。辽宁一带2712发展繁衍?据《元和姓纂》所载!三国东吴庐江(今属安徽)太守洪矩是宣城人!唐代有“清河丞洪孝昌,代居舒州(今安徽舒城)。状称矩后……”,由此可见!三国时期洪姓已有徙居安徽者、唐高宗总章年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随从陈氏父子戍闽的中原将士两次共约七千人。六十四姓,其中有洪姓落籍福建,这当是洪姓最早入闽者。唐玄宗时、豫章巨集姓为避讳改姓洪、加之唐末世居徽州婺源(今属安徽)黄荆墩的洪姓为避战乱行徙于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之东,凡七百馀家,世代读书耕桑、逐渐昌盛为洪姓豫章郡望,《姓氏考略》说洪姓“望出敦煌、豫章。宣城”!望即郡望或地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这说明唐代及其以前、洪姓不仅称盛于安徽,江西!而且甘肃还有一支比较兴旺、常州洪姓由洪察而改,子子舆。孙经纶皆显贵于当朝,并沿袭洪姓未改,隋唐以后、洪姓称盛于皖赣一带、北宋初,江西乐平的一支洪姓入迁福建宁化。后又派分出两支,一迁广东海阳汤田、旋迁嘉应州。一迁丰顺布心。再迁梅县石坑玉坪(奉洪贵生为开派祖)、明初!山西洪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陕西。湖北。江苏等地,清代、南方各省含台湾、北方各省含甘肃,新疆皆有洪姓人居住。如今,洪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江苏,浙江等省为多。上述两省之洪姓约佔全国汉族洪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 ▲郡望堂号 洪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宣城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2、豫章郡,治所在南昌(今江西省会)!3、敦煌郡、治所在敦煌(今属甘肃)。 ▲堂号:“义居”,“招隐”、“平山”。“敦煌”等,、 、。

廖氏姓氏来源是怎样的

  廖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四,?     寻根溯5526源 1!出自己姓!据《左传·昭公二九年》及《风俗通》等资料所载、颛顼帝后裔叔安夏朝受封于廖国(又作蓼国,今河南唐河县南)、故称廖叔安。6828其子孙以国为氏、是为河南廖姓!2。出自尧!舜时贤臣皋陶之后,《潜夫论》云:“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今河南固始县)!子孙以国为氏,”春秋时英、立等小国、即皋陶后人所建、被楚所灭。国人有以廖为氏者。3、据《小溪廖姓祖祠房谱廖姓考源》所载!商末!有缪、颜为躲避殷纣暴政而隐于黄河西北(今陕西与山西交界处黄河段),改姓廖。4!出自姬姓!据《广韵》。《姓氏考略》等资料所载!周文王之子伯廖受封于廖、子孙有以封邑为氏者!5,出自张姓,据《1686廖氏大宗谱》所载、明代福建人张元入赘廖家、改姓廖。子4844孙遂为廖姓、6,赐姓或其他。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湾土著七姓、其一为廖、仫佬!瑶!水,苗等族均有廖姓、     得姓始祖 廖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东南)!为南方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廖国!故称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所灭。国人以国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始封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     繁衍播迁 廖姓最早发源于河南省境,廖姓历史上最大郡望“汝南郡”早期即出此地。当时河南3886廖姓之昌荣、自不必言、秦汉之际。廖姓始有迁往周边地区者。伯廖一支形成巨鹿郡望、另有汝南廖姓后裔廖惠避秦之乱而迁河南(据《廖氏源流序》)。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永3900嘉之乱”始,北方廖姓大举南迁、此期!廖惠后裔廖化自襄阳0584(今湖北襄樊)迁入四川!是为入蜀始祖!传自廖世璋,居江苏南京,其二子分别入居洛阳!浙江永嘉,传自廖延龄!任武威(今属甘肃)太守!另有晋代隐士廖堂!将乐(今属福建)人!为最早6637入闽者!唐时、入闽者甚众。唐初有廖姓随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唐末有廖姓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廖惠一支传至廖崇德。任江西虔化令、其后人又有迁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寨,进而迁上杭等地者。宋代!廖姓已是福建大姓。名士辈出,元代以前廖惠一支迁徙情况,《兴廖氏族谱》所述较为明晰:“其先祖世居汝南。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战乱,5860播迁于江南各地,唐时。其祖由江西雩都!避唐末之乱,迁于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寨。后子孙因乱、又迁顺昌。廖氏居于闽者益众,至宋末,再由宁化经长汀,上杭、永定!而入广东——大埔。梅县、兴宁。五华等地区。”明代!山西大槐树廖姓分迁于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等地,清代、闽粤廖姓有入台进而移居泰国、新加坡等地者!?今日廖姓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廖姓约占全国汉族廖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     郡望堂号 廖姓郡望有:1!汝南郡!治所1756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2,巨鹿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     堂号:“汝南”,“中乡”,“果烈”。“紫桂”、“武威”,“世采”,“垂裕”!“清武”!“崇远”,“承?”等,?     宗族特征 1!廖3476姓源于北方。历数代演变、成南方姓氏、2,廖姓堂号多系出有典,如“果烈堂”因关羽主蒲廖化做事果敢刚烈而来。“紫桂堂”因宋代廖君玉在桂山建书房命名而来。3。廖姓名人横贯政。经。文。史等领域。尤2819其近现代史上表现出色!如廖仲恺。廖承志父子、4,廖姓字行辈份排列规整、读之肃然、如廖春生所纂《廖氏族谱》载有江苏廖姓一支字行为:“清善正坚、明良式发,和平希廷!兴家昌国!”     名1853人精粹 廖扶:襄阳(今属湖北)人?东汉学者、满腹经纶。精通天文,谶纬风角推考之术,廖湛:平林(今湖北随县东北)人!王莽新朝末年绿林起义军将领。在进攻汉中王刘嘉时、失败......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