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周公诫子

  【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7164“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译文】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惟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1957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谦卑来保有显赫的官职,就能得到高贵、用警备之心来统御众多的人口,庞大的军队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是天子。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相关问题】   1.读了全文、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是周公劝诫儿子最关键的内容、并用现代汉语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答: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译: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5439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0915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2.文中、周公以“————————。—————————1430”(用原文填空)来形容自己的勤奋辅君!以此来教育儿子要以谦恭态度来治国安邦、   答: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3.文中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你从中看出周公具有怎样的品德,   答:谦虚谨慎!善于汲取人才,   4.周公所说的“夫此六者。皆谦德也”。你认为是不是一定要做到这“六者”才算是谦虚谨慎呢。谈谈你的看法,   答:我认为必须要做到这六点,因为只有用恭敬的态度,节俭,卑谦,警备之心,明智,渊博才能算是涵盖了谦虚谨慎的品德.真正做到这六点,可称为真正的谦虚谨慎.   5.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贵为君王者!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乃至精神内敛,重才不露、大智大愚。   6.本文的论证方法:正反论证的方法,增强说服力、   7.本文论点: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即告诫儿子不要怠慢,轻视人才!!

周公诫子翻译

  (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译文)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

与《周公诫子》有关的成语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博闻强记   是   比喻为在位者礼贤下士!殷切求才!   此典故现引申为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诫子书》提出了什么样的教育观点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7100应该)用静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淳养品德!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静心思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9608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懈怠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暴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龄随着光阴飞逝、志向随着年龄消退?最后精力衰竭学识无成、大多以不能承接先世的志向不为社会所用。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吗。那时候再有想法学习哪来得及啊,   :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用意是告诫儿子要注意6603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上文中!诸葛亮所提“德、志!学”发展至今。与我们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每个人接受教育的内容!可谓“德,智!体。美”等并无实质性差别,“德”当然指的是德育,也是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智”指的是智力教育,也即指的是学习成绩、“体”指的是体育锻炼、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够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美”指的是身心完美!形体的美与心灵的美,而这几方4484面又与德。智。体三项密切相关。所以,后来也不再过多提及,主要指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现在看来、每个人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都必须加强这几方面的培养和锻炼。每项内容都是极为重要的、否则,难以实现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性目标!。

周公诫子 问题 急啊

  1.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译: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8668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2.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3.谦虚谨慎!善2106于吸取人才!   后面一个,你应该自己写!

古文《周公诫子》和《诫子书》的中心思想

  周公诫子:教育儿子要有谦虚谨慎的美0724德   诫子书: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袁黄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启示

  袁黄的故事告戒3104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积德为善。改造命运。用自己的行动来把握自己的未来。   具体可分为四点:   第一,否定宿命论!肯定人的价值!注重人格的尊严,   第二,强调知廉耻,有过就改、以及为民族。为国家的整体主义理念?   第三,推崇仁爱原则。多多行善、   第四,以重视修养实践,崇尚理想人格作为根本追求,     袁黄初名表?字坤仪!初号学海!后改号了凡,袁黄是(浙江嘉善人。又有资料称其为江苏吴江人)。据日本学者酒井忠夫考证,袁家祖居嘉兴陶庄(明代并入嘉善县)、元末时家境富足!明初,因燕王朱棣夺取皇位,发生“靖难之役”、袁家因与反对燕王的人有交往。而受到牵连8551被抄家!袁了凡的曾祖的父亲幸免于被捕。开始四处奔走逃亡。后定居于江苏吴江,少即聪颖敏悟!卓有异才、对天文,术数。水利。兵书,政事,医药等无不研究!补诸生,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县辟书院!令高7914材生从其受业!万历五年(1577)会试?因策论违主试官意而落第!     贡献   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一位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他博学多才!涉足极广!在儒道佛学、农业、水利!医学、音乐、几何!数术、用兵谋略、天文历法和太乙六壬奇门“三式”绝学等,“莫不洞悉原委、撰有成编。”据不完全统计!袁了凡共计有著述22部,198卷、主要著述有《祈嗣真诠》、《皇都水利》、《评注八代文宗》!《宝坻政书》。《两行斋集》、《劝农书》,《史汉定本》,《群书备考》。《历法新书》等。   《嘉兴藏》的最早倡刻者   袁了凡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在许多思想领域都作出了贡献!闪着耀9332眼的光辉。袁了凡又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一部大藏经《嘉兴藏》的最早倡刻者!   影响意义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的传世名作!1341由“立命之学”,“改过7557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文章组成。在《了凡四训》里!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8913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当时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戒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积德为善!改造命运!用自己的行动来把握自己的未来!这些处世做人6048的规范训戒?是积极有益的、对后人有着极为巨大的警示意义,《了凡四训》还从四个方面说明了什么是道德及其价值:第一、否定宿命论。肯定人的价值,注重人格的尊严、第二、强调知廉耻、有过就改,以及为民族!为国家的整体主义理念,第三,推崇仁爱原则、第四。以重视修养实践?崇尚理想人格作为根本追求。   《了凡四训》被誉为“东方第一励志奇书”、蕴涵着中国文化的深邃和智慧,问世以来深受推崇。广为流传。印行传播足有几千万册,国外有几十个专门研究机构、香港中华道德学会赞美袁了凡先生以“改造命运的精神,创造自己的幸福、以及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光明前途,”称《了凡四训》一书“是创造幸福的宝典”,清代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读后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7075今日生也!’”并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胡适先生则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了凡四训》对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改造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劝善者   在中国慈善史上,袁了凡功不可没。他9119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是“善”的理论诠释者,是明末江南善举运动的倡导者?   理论诠释。所谓善书,就是劝人行善的书、明朝末年。江南社会变动剧烈。道德体系紊乱,作为社会精英的士绅阶层!为了教化民众,将劝善惩恶的诸多事例刊刻成书。通过宣讲、小说,说唱而流行于民间。宣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提高民众道德水平,维持地方社会秩序,善书因此开始广泛流行,   在善书的形成。发展和流传过程中、袁了凡的言行经历对善书的兴盛作用极大,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了凡四训》是善书中的经典之作、劝善是全书的重点2905和宗旨?“积善篇”占了全书一半的篇幅,阐明了善的含义,明辨善恶的标准、行善的道理和方法。该篇用10余个事例说明10个最基本的行善方法: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袁了凡对善书的编纂。流传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江南地区民间慈善事业的兴盛奠定了思想基础、    实践先驱   力行实践!袁了凡也是一位积极实践者!他毕生致力行善。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袁了凡通过记“功过格”的方法、把每日所做之事!按其善恶增减记数、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自律。功过格是最具中华文明特色的事物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人认识到可用自己的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吉凶、这是精神生活中划时代的成果!袁了凡提倡记功过格。宣传“隐恶扬善”、“迁善改过”,达9896到自我修养,完善人生的目的。这在当时官宦之间极受推崇、并且在社会上流行一时。   袁8302了凡之后!崇祯年间嘉善士绅陈龙正则是善的具体实践者?是江南民办慈善组织的开创者,他在嘉善倡举同善会、崇祯十四年(1641)又建立同善会馆!作为经办善业的常设机构和公所?同善会馆是江南最早兴起的民办性慈善组织、在中国民间慈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近代中国慈善组织的雏形。6644成为后来风行全国的乡村社会团体!引发了清代民间力量组织介入慈善机构的浪潮!   袁了凡对江南民间慈善事业起了指导作用、在当时家喻户晓!名噪一时!。

急需班昭《女诫》的全文。

  女诫   班昭著?全文如下: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2416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绌辱!2243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知免耳,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子谷负辱清朝、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也,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吾今疾在沈滞。性命无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间作《女诫》七章。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1579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远哉,   夫妇第二。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2595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睢》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事。其用一也、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4441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依此以为则哉,   ? 敬慎第三、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犹恐其虎。”然则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夫敬非它,持久之谓也,夫顺非它!宽裕之谓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宽裕者!尚恭下也。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媟黩。媟黩既生、语言过矣、语言既过。纵恣必作、纵恣既作,则8448侮夫之心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3614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节、谴呵从之、忿怒不止,楚挞从之、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义俱废,夫妇离矣,   妇行第四!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1574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   专心第五。《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行违神只。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故《女宪》曰:“9631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洁。耳无涂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 1790  曲从第六,夫“得意一人,是谓永华!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舅姑之心,岂当可失哉,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义3128自破者也。夫虽云爱,舅姑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4226然则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故《女宪》曰:“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叔妹第七,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3901姑之爱已也!舅姑之爱已。由叔妹之誉已也!由此言之。我臧否誉毁!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复不可失也、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自非圣人,鲜能无过!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而况妇人者也。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8221离则恶扬!此必然之势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之谓也、夫嫂妹者,体敌而尊、恩疏而义亲。若淑媛谦4012顺之人,则能依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援。使徽美显章、而瑕过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声誉曜于邑邻!休光0046延于父母、若夫蠢愚之人,于嫂则托名以自高。于妹则因宠以骄盈,骄盈既施,何和之有!恩义既乖,何誉之臻、是以美隐而过宣、姑忿而夫愠、毁訾布于中外,耻辱集于厥身,进6382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荣辱之本、而显4365否之基也?可不慎哉。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诗》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8872其斯之谓也,。

酬赠非炯诫开过什么,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8733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2908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7354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1167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9789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谕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9998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4096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

周公解梦:梦到锁子被别人砸坏

  解梦:   梦见锁坏了,预示着自己非常担心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