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女人面相 >面相命运

求参考书目: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对命运的理解看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

  1.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对命运的理解看古希腊中的命运观念,   答:在古希腊悲剧中!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常见的主题。按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知的!是不可抗拒的、是冥冥中的一种巨大的力量,而人的行为与意志、常常处于与命运的悲剧性冲突之中、三位悲剧作家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这一冲突,在埃斯库2514罗斯的剧作中。《俄瑞斯特斯》三部曲中的人物都被复仇神所控制。一环扣一环地将自己投放在血腥的家庭谋杀之中!这里的命运似乎是神的力量!因为复仇的最初原由是阿伽门农为了出征而杀女的事件、于是引起一系列的家庭悲剧!《普罗米修斯》三部曲中,对普罗米修斯来说?命运就是宙斯!由于他盗火给人类!又拒绝说出宙斯的秘密,因此受到宙斯的严酷惩罚?最终牺牲了自己。对宙斯来说。命运却是一个他不知道的秘密。这个秘密是冥冥中注定他被推翻的下场。从这两部剧来看、埃斯库罗斯的命运观具有两个因素,即神和某种神秘力量。它们支配着人和神的生命以及行为,   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是《俄底浦斯王》,被认为是希腊悲剧的典范!剧中!命运是一种超乎人类和神之上的抽象观念!是一种不可知但绝对邪恶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将正直、善良、勇敢的俄底浦斯投7264入杀父娶母的深渊。   欧里庇得9724斯则将社会因素与人的因素放进命运的观念中,《美狄亚》中!造成美狄亚悲惨下场的是伊阿宋的忘恩负义与男性文化对女人的蔑视!3871这种可见的男性社会力量!形成了作为女人的美狄亚的悲剧!   尽管三位悲剧家的命运观念不尽相同、但他们对命运的抗争却是一致的:悲剧主人公用不同的方式!面对落到头上的不公的命运。意志坚定!竭尽所能的进行了英勇的反抗,而在这种激烈的冲突中、显示5172了人的不甘屈服的精神、产生一种令人震撼的悲剧效果、   2!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对命运的理解看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   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常见的主题、按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其实!人与命运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与外界环境的冲突,它是人类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的情况下受自然摆布而产生的命运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差异就表明了这一点、包括支配神,在索福克勒斯心目中、命运虽是不可抗拒的?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欧里庀德斯却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3!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对命运的理解看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   答:①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剧作题材都取之于神话!悲剧风格却各有特点:埃斯库罗斯的风格是悲壮,雄浑、自豪而又充满信心!索福克勒斯则是悲愤!迷惘,上下求索。欧里庇得斯则是悲痛。憎恨和6864寻找出路?②5538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有人称希腊悲剧为“命运悲剧”,古希腊悲剧一般主要写主人公的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突,古希腊人认为在人与神之上还有命运主宰一切!它既支配人。也支配神、它是不可抗拒的。不可解释。难以捉摸的!悲剧主人公的结局是逃不出命运的魔掌而终于毁灭的、③所谓“命运”!其实质是客观规律的必然性、古希腊人限于思想及科学水平、无法认识!所谓人与命运的冲突!实际反6446映了人与外界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命运悲剧是古希腊人反映社会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④命运观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三个时期各有不同的表现。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但他双强调人的意志!索福克勒斯向命运提出怀疑与挑战、在他看来!命运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命运3203有捉弄人的邪恶性质!诗人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和坚强的意志、欧里庇得斯不相信命运!他认为命运在人的本身?强调事在人为,强调命运靠自己掌握,。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命运观

  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命运观:(1)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物。认为命运支配着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2)在索福克勒斯心中!命运不是具6666体的神物?3085而是一种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英雄敢于和命运抗争值得同情和歌颂。 (3)欧里庇得斯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讨论古希腊文学中的“命运观念”

  古希腊文学的命运观念是由于当时古希腊资产主义还未产生、6211正处于封建社会?同时宗教盛行、思想观念自然是宿命、神论等!这和中国古代的“一切皆有定数”是一样的、

李广悲剧命运的原因

  李广悲剧原因浅析李广一生七十余战?声名远播,胡人慕之,后人仰之!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诗为证、但就是这样一个骁勇善战的李将军、至死都未能封侯!并且最后是悲愤难抑。抽刀自刭、王勃曾悲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确令人嘘唏!究其原因,司马迁和后人多认为是汉朝统治者扼杀人才所致!这一因素确实存在!但笔者认为李广的命运和他自身的能力、性格和思想4432也有很大的关系、李广9224世世受射、人长,猿臂!是一个射箭的天才,一次还把箭射入石中。可以说是勇力过人、战斗中常常冲陷折关,斩将夺旗、匈奴称之为“飞将军”,可见其行动迅速、箭法高明,两军交战。取敌人性命是眨眼之间的事!如果说是6792一场或几场战斗!凭借将军这样的勇力,或许可以取胜!但对于两国之间。又是较为长期的作战。单靠勇力6569或许就不够了。则还需要谋略,而在这一点上。李广就有些欠缺了。诚然!3089李广是有一定的谋略的、如追杀射雕者后!自己的百余骑碰上匈奴的数千骑。李广表现0820得非常镇定、让士兵往前靠、并且故意下马解鞍、使匈奴认为他们是诱饵而不敢贸然进攻,最后得以逃生、还有后来的佯死逃跑等事件,都可以看出李广是有一定的谋略。但这些谋略只是小的谋略,或者说只是关乎个人性命的“雕虫小技”。距离指挥大兵团作战所需的谋略还远远不够。仍以这7148两件事为例?第一件事追究一下起因、是李广为了替中贵人出一口恶气,悄悄地离开大军追杀数十里、射杀二人!生得一人。但也一下子把自己和百余骑置入了险境,匈奴人是中计了!万一匈奴没有中计呢!不仅李广恐怕是必死无疑。连同去的士兵也很难幸免!幸好李广只是一个偏将!若5148是三军统帅的话,结1568果就可怕了!所以李广的行动显然是太唐突了!可以说是“逞一时之勇”!再看2757李广被俘一事!汉武帝时一次分兵四路向匈奴进攻、李广是其中一路的统帅!匈奴集中兵力迎击李广、一个伏击就打败了汉军!生擒了李广、虽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但这样容易就被十分畏惧自己的匈奴击败了!且自己还被活捉!不得不让我们怀疑李广的军事能力了,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不敢说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战时最起码的地况地貌还是应该要知道的吧!而李广则太令人遗憾了!清代黄淳耀曾说:“李广非大将之才也!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知意》引)说得很有道理!李广对下仁爱,比霍去病强、比李广利更强、但对上则自负其才,敢于顶撞通过关系爬上去的卫青。应该说,这是司马迁心目中理想!

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的区别是什么

  前者是客观!后者是主观。前者无法随人的意志变化而变化、而后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出现了问题的。

《家》中高觉新的悲剧命运是否存在偶然性?

  是必然的,   一!当时封建大家庭罪恶,   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她是旧式才女。与觉1463新青梅竹马!但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使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封建婚姻给0007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最终抑郁而死。   二!觉新性格优柔寡断。不敢反抗!!

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2147 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观念   跨入了二十一世纪,我眼前仍然晃动着许许多多茫然的眼睛!没有生活7294的目标、没有目标地生活。走不上人生正确的道路,没有4694正常的人生规律?这是现代人们的悲哀!虽然、人人都在走着自己的人生道路!然而在这些道路上、荆棘丛生、暗礁遍布!陷阱隐匿!法网环绕,很多人就在这个路上打圈圈、绕弯弯、直到死,也没有走上康庄大道。也没有弄明白这一切,这也是现代人生的悲哀、   其实。在公元前1070年时、殷朝属下的一个诸侯国——小邦周的君主周文王就意识到这些问题!并留下了具有相当强的洞察力及深邃智慧的《周易》一书、时过五百年,春秋时代的老子。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等人又留下了阐述和描写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探讨!对痛苦人生的思索和总结的《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荀子》等书、然而。所有这些著作。后来都成了汉朝董仲舒!宋朝朱熹等封建文人为了维护统治阶级“三纲五常”的有力武器,他们依凭着封建君主政权的力量!进一步把道家。儒家思想法典化,神秘化!教条化、从0027而对一切进步的?唯物的思想的存在与发展起了压制和阻碍的作用、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越到后期。这一文化思想上的专制主义的保守!反动作用就越明显、成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精神枷锁!这是人类2823的悲哀!   看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就要研究最根本的东西,5411才能解决问题、就如同研究植物一样!光3643研究它的枝叶花果!是永远弄不懂植物的,然而这两千多年来,人们只是从表面上研究所有这些著作、等于只是站在地面上研究植物的枝叶花果末梢,没有人去看看它的根怎么样,所以致使自《周易》以下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观念被一再误解和歪曲,《周易》成了占卦卜蓍的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成了封建礼教的八股文。《道德经》成了道土们的气功养身书!这亦是人类的悲哀,我不7731幸之中有幸。有冷清的闲暇、悲哀的心情、有奋不顾身的耐心,有顽强的忧患,犹如唐·吉柯德挥舞着手中的长矛(中国传统文化原解丛书)!与现代的大风车(习惯思维定势)。作着殊死的博斗、终于双手鲜血淋淋地刨开了封存得厚厚的泥土!挖出了最原始的根——《周易》!并对这些著作一一作了原解。即最原来的解释,现在一并奉献给所有的人!希望人们挤出一小点找钱找爱找乐找无聊的时间。从这些著作中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思想,观念4901及人生道路!幸福并快乐地度过这一生!   人。都是要追求快乐和幸福的、而快乐的精神是精神适意!安宁、自足!一个人的精神快乐并不需要荣华富贵和金钱女人,这3454些东西不属于性命本身的!真正的快乐是从生命的本性流露出来的,它源于自己的精神内部,自然而然地顺乎人性,是快乐的4396人格内涵?快乐是与对人生的憧憬!对未来的希望联系在一起的。而享乐则是缺乏生活目标、没有人生信念。更没有创造乐趣、享乐者认为人生8649没有什么信念和意义可言,人生就是为了吃喝玩乐,享乐则从来没有安宁和自足感、享乐的背后是病态和失望、旧的刺激刚过去又得马上寻求新的刺激。否则!享乐者就会百无聊赖!就惶惶不安!之所以许多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丧失了自我。甘愿把自己作为商品推销?失去人的本性。其根源是想以此换得金钱物质!以满足自己贪婪的欲望、远离了自然的本性、抛弃了赤子的天真。还自以为精明。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真诚!相互的理解和同情就成了空话。可悲的是。我们的社会以权谋为天秤!将纯真的人反而淘汰出局、可怕的扭曲的社会、成为了人性的地狱,人类在不知不觉中撬开了自己的坟墓之门、    给自己一个坦白的空间、扪心自问、我们曾有过多少的言不由衷,曾有过多少的良心折磨!这一切不正证明我们在愚弄歪曲着自己的本性吗,以此种痛苦伴随一生!我们会有做人5288的快乐吗,生命的根基迷失了、才会导致如5825此的痛苦、只有找回自然而然的生命根基、我们才7136会有快乐、人类才能走出误区、走向光明、   所以周文王(公元前1070年左右)率先写下了充满智慧的“建国立业的道路和规律”——《周易》一书。论述了建国立业的根本基础、《周易》根本不是用来占卜或问蓍的书!也根本不是迷信意义上的卜筮之书!而且也不是单纯的哲学著作、是我们的祖先0938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为求得一种生活上的指导而获得的关于周围世界的整体性认识,是古代人民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探索宇宙和人生奥秘的最早尝试,是首先揭露大自然运行变化的道路和规律之书,是周文王生活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记录!也是周文王对大自然现象的探讨与治理!对国家统治现象的探讨与治理的总结与记录之书、夏商崇神敬鬼,以大自然不可解释的神秘现象为鬼神、而周文王却是开祖先崇拜之先河,即对人的崇拜,因为只有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最先进的!所以、周朝八百年天下?没有崇拜鬼神的宗教诞生。时至今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鬼神。然而却有很多人迷信宗教,崇神敬鬼!这不是愚2455昧又是什么呢!因为一切巫术!宗教的诞生。都是人类以不可解释的自然现象拟人化!神秘化进行“说理”。从而取得很多人的相信。而演变成为宗教,然而大自然就是这样运行的、并没有想神秘、只是人类自己还认识不到而已、由此可见、三千年前周文王破除宗教迷信是何等地先进,然而三千年后又有人大骂“祖宗4338崇拜”,力图要人们去崇拜上帝。这难道是先进吗!否。这是落后、是愚蠢、周文王。孔子若泉下有知。必悲愤不已。《周易》全书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结构紧凑、爻爻相扣。首尾呼应、前后相连。每一卦都是主题明确,中心突出!其以自然现象为表,联系人事,挖掘出现象后面的本质的东西,具有相当强的洞察力及深邃的智慧,其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广大胸怀、跃然纸上、因此、那些关于“卦爻辞是占筮的记录或脱离卦爻象对记录的整理!卦名是依辞而题”之说!则不攻自破。因为人们总无法抹杀这样一个明摆着的事实!即不同的卦爻辞在不同的卦中各有所属、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固定而不能相混、而且其9114中还存在着一个何以此爻辞系于此卦而不系于它卦之原因!这是只有作者才能说清的,所以,现在重新认识《周易》!还《1103周易》的本来面目?也就非常重要了,   经过西周幽?厉时代的大混乱。这期间直到老子,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公元前550年左右),在这三百多年时间里!周国以及所有的诸侯邦国的人民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也没有真正地得到安居乐业!一直生活在战乱中!这一时期,即可称为第0625一次“文化断层”时期、老子由此而感到!很有必要说明一下“人与自然的道路和规律”。5763于是便写下了《道德经》,在《2103道德经》中,“道”字就是指道路、“德”字就是指规律。再也没有其它意义了、“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正因为这个道路太大!所以好象就不象了,若是相象!这个道路时间长了也就会变得细小了,正因为这个道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是人们平常走的具体的道路!所以它就不会象具体的道路那样会因为时间长久而变得细小,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不懂得这个   “道”呢,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这个“道”呢、就因为这个“道”是处于“无”的状态!虽然它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然而它却是“有”的,不能否7700认它的存在。它自古以来就有了。由于这个“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能靠人类的理性思维去把握、所以历来的哲学家们把这个“道”规定为无形!无声!无体的形而上之道、老子为什么要谈论道路和规律这个问题呢、哲学起源于人类的问题意识。起源于人类对4811自己生存的状况!环境条件和前景的困惑与疑问?是人类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一种学识体系?哲学所2672关注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类心灵与心灵?心灵与物的问题!即人类怎样认识大自然的问题、人类自从开始思维以来。首先就是对神奇的大自然的思考,智慧的“智”字、由知和日组成、其义就是知晓太阳、“慧”字由彗和心组成。其义就是用心领会天上的彗星,我们人类古老的祖先在漫漫长夜里用他们的眼睛注视着天上并开始了思索的时候,智慧的哲学便产生了,由于解释不了神奇多变的大自然、某些人就利用某些神奇的自然现象。称鬼称神!于是就产生了鬼神崇拜乃至于宗教崇拜。自从4624周文王起!人们就开始破除鬼神迷信和宗教崇拜,揭开了大自然神秘的面纱,重新认识了大自然、使神秘的大自然不再神秘,而老子则把天!地!万物,人类的道路和规律作了系统的描述,大自然7582由许多小自然构成,诸如0247人与动物。作物和树木。山与泽!水与火、风与雷,天与地等!凡此不同的存在物都有自己的道路!各自遵循自己的道路,每天的日出日落、月盈月亏。四季的交替!植物的生长!发芽。开花、结果!动物的出生、成长。死亡等等都各有其独特的道路、普遍性的大道由众多的小道构成、一切小道都有其自然之道要遵循。从开始到成熟最后到终点。因此。掌握自古以来的天和地的道路和规律,就能够知道宇宙万物的原始,也就能够知道了宇宙大道的纲领、头绪和要领、也就能使人类更好地生存下去!所以不承认这个道是不行的!因此,0325“道”是顺其自然而运行,依其本性而活动的,一切一切万物的各自独特的小道也是根据这个宇宙大道而顺其自然而运行,依其本性而1746活动的,但所有这些小道都要依照大道的原理。依据大道的规则!都要遵循自己独特的有生有灭的道路而运行而活动,   天和地既然有道路!那么所有的这些道路都会有其不同的运行变化规律!人类生活在这个天地间,生活在这个大自然间。就必须要懂得这个天地和大自然的道路和规律、而只有懂得了这1629些道路和规律!才能知道人类的道路和规律,才能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道路和规律,我们每个人都要走自己的人生道路。而每个人的生活道路都不是相同的!其规律亦是不一样的!有的曲折、有的平坦!有的艰难!有的苦难、各不一样!而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或快或慢,或停下来休息不走了!或者越轨了!甚至走上了岔路了!全在于个人自己、至于道路上出现的绊脚石。大山!河流!沟坎等困难,也是由自己去克服、至于道路上出现的财富、名誉,地位、也要看自己是否会辨别、是否去获取!去占据!因此老子用“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用“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来说明这些问题。从而使人们知道了天!地、万物的道路和规律!认清了人们自身的道路和规律!从而可以认清人类自己的使命。   之后。孔子开始系统地思考与阐述“人际关系的道路和规律”、孔子的学生们为什么要编纂这部《论语》,他们到底是想“论”什么“语”!自荀子以降、似乎再也没有谁弄清楚了。人类如何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4726世界上求得生存。不知道经过多少年代的探索和思考!人们终于意识到只有依靠群体生活!不但抗击天有不测风云的自然灾害。抗击其它生物的侵害需要依靠群体,而且种植和创造生活资料也必须要依靠群体!因此群体生活便成了人类生活的保障、并由此而产生了群体意识、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就要维护群体、为群体的利益而活着而劳动?而付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这就是人类1330由自然存在向自觉存在而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而人们的团结。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爱心!要想团结人。就必须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仁)。而要想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就必须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义)。而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就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礼),而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就必须要有智慧(智)!有智慧还不够。还要有诚信(信),如此、用诚信!用智慧。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选择到最佳行8606为方式。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这便是《论语》一书的重点,   孔子的教材是《诗》.《书》.《3305礼》.   《乐》。然而孔子的学生们在孔子去世以后、认识到《诗》.《书》.《礼》.《乐》已经不能适应现实、也就是说。《诗》,《书》、《礼》。《乐》的“说理”体系不够完善!不能说服人了、于是他们根据孔子的言行!编纂了《论语》?“论”,议论!衡量,评定。评论!辩析、研究、分析和说明事理。“语”、交谈。说话!古语,词语,合起来,《论语》就是一本议论。衡量!评定、评论。辩析!研究!分析和说明事理的“说理”之书!孔子之所以举了那么多人的例子、就在于说明人们的社会行为准则需要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和认可。而《论语》作为教材。显然是要比《诗》.《书》.《礼》.《乐》好得多了。因为它是从社会整体性上来把握怎样做人的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一种人文知识,而不是技能!工具性的知识,   孔子的学生曾子,感到孔子所说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修养自己的心身”、于是便写下了“正心诚意的道路和规律”一书——《大学》!明明德!即是明白那明明白白的人与自然的道路和规律,想要治理整个国家的人、先4351要在家族里实行平等。想要在家族里实行平等的人,先要修养自身!想要修养自身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性。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性的人。先要使自己意念诚挚!想要使自己意念诚挚的人。先要达到认识明确。而达到认识明确的方法就在于度量和衡量事物的原理。度量和衡量事物的原理而后才可以知道周密与周到!知道周密与周到而后意念才会诚挚,意念诚挚而后心性才能端正!心性端正而后自身才有修养。自身修养而后才能使家族里的人平等,家族里实行平等而后整个国家才能治理?国家得到治理而后天下才有太平,全部《大学》就紧紧围绕着这一人生“规律”主题而展开,详细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各个不同阶段,尤其强调了个人心性修养的重要性,   曾子的学生子思认为他的爷爷——孔子没有详细说明生活方式的问题。于是便写下了“生活方式的道路和规律”——《中庸》一书,中等的需要和需求的生活方式是根据天地万物的道路和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人们最需要遵循的一种生活方式、遵不遵循这种生活方式,全在于各人自己的意愿,因4652为只有遵循这种生活方式!人生才能够得到快乐和幸福!如果是勉强自己遵循这种生活方式而造成痛苦!那也就不对了。所以这个中庸之道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它、找到它。然而,子思并没有停留在个人的生活方式的问题上。他从个体延伸到了天地大自然、延伸到整个人类!天地化育万物,并没有想要占有万物!也没有要求万物回报!而2217人们却无视天地的本性而想要占有万物,想要万物都给予回报。无止境地向大自然索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所以他们也就7605迷失了本性?如果能够认识到天地本来就是如此。我也如此、那么就能尽到人的本性了!只有做到天下那周密而周到的诚信、才能够尽到本性!什么叫本性!就是本来如此。本来就是如此,还有什么诚信不诚信,本来如此的也就是诚信的!只有本来不如此的、才会有不诚信的。所以、天地能够尽到本性、人则能够尽到人的本性、然而很多人为什么不能尽到本性呢,那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天地本来就是如此。因此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必须维持在中等的需要和需求上。这就将中庸之道提高到全人类。如果人能够尽到人的本性。才能8922够尽到物的本性?就象天地对待人类一样!人类也是厚待万物!化育万物。不占有万物!不要求万物回报,那么。万物也就能够尽到万物自己的本性,   子思的学生孟子则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人们的行为方式的问题,于是便留下了“行为方式的道路和规律”——《孟子》一书。这是一本专门探讨人类行为方式的专著。现代心理学是这样定义的: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或7453简称之为心理!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表象、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人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8910某种态度!形成各0325种情绪?人在生活实践中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意志活动。冯特所0107创立的心理学只兴盛了三!四十年就遇到困难、问题出现在“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这个定义上,因为要承认这9859个定义!首先就要求承认意识的存在!但是!这不是心理学界所有的人都能同意的、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J·B·华生首先向冯特的心理学提出挑战、华生指出。心理学如果要成为一门科学。能和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处于平等地位、就必须来一场彻底的革命,就要放弃意识作为心理学的7049研究对象!华生说意识是主观的东西、谁也看不见,摸不到、更不能放到试管里去化验、这样虚渺的东西决不能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他认为科学的心理学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东西上面!人和动物的行为是可以客观观察的。因而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华生在心理学界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行为主义运动。   孟子的学生告子的思想就如同现代西方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一样、其理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以共证和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意识,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通常由各种环境刺激所引起。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确定刺激与反应间的规律。从而预测和控制人类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而不是内省法。后来美国又兴起一种“新行为主义心理学”(20世纪30年代创始于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有托尔曼、赫尔和斯2102金纳等)?它的理论继承了早期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保留了早期行为主义对人的行为进行客观研究,找出刺激与反应间规律的方法。试图建立关于人类学习或行为改变的严密理论、和早期行为主义不同。吸取了其他心理学派的一些概念、开始重视对肌体内部条件和行为动机的研究。重视行为的整体性、但仍未摆脱早期行为主义拒绝研究意识的立场!现在看来,行为主义的理论太简单化和绝对化了。不能因为头脑中的活动看不见,就否认人的9722思维和意识的存在,心理学毕竟要研究人的心理的内部过程、再者。人的社会活动极为复杂。不是简单的行为工程所能阐明的,7997而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的作用!其主要兴趣在于探讨人在生活中基本的心理动机,认为人的根本心理动机都是无意识的冲动、正是这种强有力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人的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根本作用!至于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则只是显露在表面的一些孤立的片断,近年的新精神分析已不再那么强调生物冲动的作用,而更为重视人际间的社会关系!在西方社会中精神病发病率很高!许多病因都与道德堕落有关,所以精神分7062析理论很容易就被接受了,   而孟子并没有停留在“行为方式”这个问题上?他在探讨人们的行为方式时。深入到人们的内心深处?提出了著名的“性本善”学说、也就是说。孟子认为人的行为是来自于心理活动,心里想什么、才会去做什么,心里想不到,也就不可能去做到!所以观察人的行为方式,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心理内容,而知道了这个人的心理内容!也就可以识别3102这个人的心理本性是善是恶了?为什么要讨论“性本善”的问题、这不是孟子!告子忽发奇想!而是孟子就探讨最佳行为方式的问题而顺理延伸下来的!人,既然要生活!要工作!就要有所作为!而人们的每一个!每一次所作所为,每每都要面临选择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是很多人感到迷惑和痛苦的事情!很多人在无法决定选择时,便胡乱行为、结果弄得事情一塌糊涂、事后悔恨不已、因此!孟子认为,行为方式问题在人的一生中占很重要的位置!本是好心、却办了错事、坏事、这就是源自于人们的教育程度不够,学识不丰。不肯思想、不能思考的原因,《孟子》一书所讨论的正是这个问题、   当然!从老9019子到孔子?再到孟子,他们所探讨的大部分是统治者的心理和行为、所以荀子感到有必要详细论述领导与管理的道路和规律!于是他纵览古今、包罗万象地写下了《荀子》一书,详细论述了领导人与管理者的行为方式!以4815及他们的领导与管理的道路和规律,在《荀子》中,与《论语》、《孟子》等著作不同的是。他对领导人的身份有好几种称呼!如“国君”。“君人者”!“君主”!“主”,“用国者”等!这些称呼并不专指统治者!而是对不同地位的领导人的不同称呼。荀子充分认识到!统治者!领导人和管理者是不同的。有着不同的职责。因此他从若干事例中论证了这之间的不同,并探讨了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道路和规律,这是一本即使是现代管理学也无法比拟的管理学专著,   从董仲舒开始,《论语》就3188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其他著作亦是如此?他为了汉武帝的封建统治需要。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所谓的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9334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由此,孔孟思想成了董氏的儒家思想!表面上看。“独尊儒术”是定孔子4351思想为至尊,以儒家文化为根本。但实际上、儒家思想已经是名存实亡。它们自身所存在的丰富发展的可能性和活力也在这一思想文化政策下被扼杀了!儒学的社会功能,教育功能!在被统治者们抬到吓人的高度后成为封建专制政治的工具和武器,虽然董仲舒举起了儒学的大旗、但却没有搭起“文化断层”(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更为激烈和频繁、规模也更大。到公元前222年、秦攻辽东!灭齐。中国统一!这期间又是两百多年,孔孟思想虽没有灭迹!但也少有人传承了。尤其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对这些思想的传承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这便是第二次“文化断层”)的桥梁,再到宋朝,2494公元后1150年左右、朱熹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发现了儒。道、佛之学的“破绽”,于是专心儒学、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他在董仲舒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上,糅释,道入儒。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统治阶级的阶级9958利益把朱学巩固起来!作为在上层建筑领域实行政治文化专制的理论依据。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1166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对孔孟思想起了变异的作用(这便是第三次“文化断层”)!1919年的“五四运动”!乃是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是企盼与要求自由。理性,法治与民主的实现与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全盘性反传统的兴起与泛滥。直到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仍然有全盘西化的思想在蠢蠢欲动?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斥儒学为封建糟粕、以为只有“科学”才能强国!才能救国、   “文化断层”标志着人类社会公理解释系统的崩溃?于是人——每一个地球生物,8900就只会用对“神灵”(未知领域里的神秘现象)的崇拜(宗教的说理体系),就只会用有限的解释先把自己封闭起来、自造一个心灵的“堡垒”,然后利用有限的知识和狭隘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其他人!其它事物,未知事物。对整个世界,对庞大而复杂的人类社会进行种种的自我猜测和解释。面对着现实生活中吉凶祸福等一系列生死攸关的问题。人们自然地以村落。地域和1464风俗习惯。特定的文化氛围等形成多种多样的解释法则。而由周文王,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建立起来的社会公理解释系统7426的崩溃、使历代的中国统治者在维护其利益时、首先是“6318私有”的!野蛮的、其次才是说理的!在这“文化断层”中!大多数中国人就因为“儒家”思想的被改毁!3962被窜造而不知所措,于是老百姓们在一家一户的独立的生产单位中。按照自然经济封闭模式而“自得自乐”,在自己狭小的自我中心基点上建构着自己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说理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梦想着美好的未来、    孔子依靠什么使他的学生们服从呢。就是依靠“说理”,依靠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公理解释体系!《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荀子》等书亦是如此、是议论!衡量,评定、评论,辩析!研究。分析和说明事理的“说理”之书、是对人类社会行为准则的说理。是对人类社会公理解释!价值取向的说理!是对人类行0006为方式的说理。也是人类自身素质得以提高的教材,这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如何看待中国旧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

  对于妇女的贞节。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说:“古代社会!女子多当作男人的物品,或杀或吃、都无不可。男人死后!和他喜欢的宝贝、日用的兵器一同殉葬、更无不可。后来,殉葬的风气渐渐改了,守节便也渐渐发生!但大抵因为寡妇是鬼妻。亡魂跟着,所以无人敢要!并非要她不事二夫,这样风俗,现在的蛮人社会里还有。中国太古的情形!现在已无从详考。但看周末虽有殉葬,并非专用女人?嫁否也任便、并无什么制裁!由汉至唐也并没有鼓吹节烈!直到宋朝,那一班‘业儒’才说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话。看见历史上‘重适’两个字。便大惊2058小怪起来?”、

李广的悲剧命运及原因是什么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述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苟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皇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排挤。终于8648导致李广含愤自杀,李广是以自杀抗议朝廷对他的不公、控诉贵戚对他的无理。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结合作品分析杜甫的悲剧命运。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9110顿挫的艺术风格   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诗歌史上现实主义的最高水平!他是中国诗歌史上集大成的诗人。   杜甫出身于儒学世家,少时便接受儒家修齐治平的传统思想,一心向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1045(《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但残酷的现8949实打碎了他的梦想!天宝六载的考试在奸相李林甫的操纵下。以“野无遗贤”为名拉上了可耻的帷幕,致使满怀远大抱负的诗人蒙羞受辱,落拓长安。过着极其困顿的生活!几年后的“安史之乱”,使诗人又经乱离之苦。险贼长安,亲见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亡国景象!体味了沧海桑田的巨变给人民心灵带来的创伤、从此!诗人转徙流宕。漂泊西南!终至穷愁而死, 6278  杜甫虽一介布衣、却始终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关注人民的生存状态、并以满含血泪的动地歌吟!传达着一个时代的苦难,传达一个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他的诗!以“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雄立于中国文学史,令百世而下叹为观止。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他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1664是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杨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后来,当他经历了干戈离乱!饱尝人民的艰难困苦!并于0481诗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怆情怀。创作日趋成熟后。再用“沉郁顿挫”来概述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表面是深沉郁结、表现为有节奏的抑扬起伏和盘曲转折、它涉及8432诗歌的内结构和外结构,涉及内结构的沉重的充实感!以及外结构上有控制的骚动感和弹性。其中。沉郁指文思深沉蕴藉,顿挫指声调抑扬有致,而“沉郁”又另有沉闷忧郁之意。才具有4288忧愤深广,潜气内转,抑扬顿挫和格律严谨。   一 情感内涵的沉郁深刻   杜甫的一生、是颠沛流1189离的一生,沦落潦倒的一生、“苦难”成了他人生的代名词!但杜甫并没有沉陷于个人的不幸,而是以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沉重5979和悲哀!反映了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   (1)对多难社会的深重描绘   杜甫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儒学世家。培养了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优良品质!他怀着悲愤沉重的心情,描0497绘那个“万方多难”的社会,   杜甫困守长安时期,曾陷入“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的困境!于是他从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中感觉到唐代帝国表面繁荣下隐藏的重重危机、他的《兵车行》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边还戍边”的无奈沉重地叹息中传达了人民对无休止的战争的厌恶之情。又用士卒“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梨、禾生陇亩无东西”的血泪控诉、揭示了开边战争给后方经济带来的巨大破坏、字里行间,传达出作者对深受战争之苦的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价值的深深疑虑?“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那悲壮的声情和巨大惨烈的的场面便令人震撼、特别是对家属们奔走拦道,牵衣顿足而哭的情景稍作几分速写,以大笔渲染出漫天黄尘、读之便觉车声、马嘶。人喊。在耳7445边汇成一片纷乱杂沓的巨响?诗歌通过提炼8218少量最典型的细节概括统治者多少次征丁造成的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场面。充溢着沉痛忧愤的激情,他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直接以自己在塔上观望所见预想了“泰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辩皇州”的残局、似乎唐王朝山河破碎、风雨飘2662摇的日子就在眼前,给人一种沉重之感!   “安史7235之乱”爆发、给社会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诗人为他的国家和人民痛心、他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变化、并沉重记录了这一社会灾难!   《悲陈陶》是一首记录唐军与安史叛军交锋而遭惨败的诗作。诗歌开头概括成场上的惨况:“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水中”。指出在战场上为国家英勇奋战。浴血牺牲的是良民、百姓、他们血染陈陶泽、全军覆没、致使原野因而显得格外空旷、世界因而显得格外寂寞!“野旷天清无成声”。不是因为和平宁静的生活,而是因为“四万义军同日死”的惨烈结局、这首诗。在天地同悲的氛围里、再现了唐王朝在平判中遇到的重大挫折!既有极强的概括力,又有悲壮的艺术审美感染力,    “三吏”、“三别”是一组有代表性的反映唐代内6804乱真实情况的乐府诗。史载。乾元二年。唐军九节度使在邺城围攻安史叛军、由于肃宗对郭子仪统兵心怀疑虑。未设统一指挥。致使邺城之战以唐兵大败结束!“东京士7809民惊骇。散奔山谷。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军南奔襄邓。诸节度使各溃归本镇。士卒所过剽掠,吏不能止!旬日方定。”但真实情况不止与此,事实上。由于邺城兵败?唐军兵力锐减!必须迫速补充兵员!于是。肃宗2394朝便开始了毫无节制和章法地征兵,士卒和官吏到处抓丁提人。无论男女老幼!但有可用之处、便成征调对象,一时之间。人心惶惶!扰民害民现象十分严重、此时的诗人!正由洛阳回华州住所!耳闻目睹了邺城惨败后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因而以高度地提炼和概括反映了残酷的现实!这组诗或写官吏喧呼点征中男(《新安吏》),或写妇人深夜被抓(《石壕吏》),或写新婚男子被抓(《新婚别》)!或写老者投林从军又无奈又激昂的情怀(《垂老别》)、或写二次被征入伍的士卒可别的悲凉身世(《无家别》)!全方位地反映了战争的灾难,朴实而悲痛的语言中传达着那个时代精心动魄的悲剧?“实录”的笔墨渗透出史诗般的力量、杜甫此类诗往往能让读者真正领路别一个忧道不忧贫的沉重儒者的高尚情怀!、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