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生肖运势

八成人长得不像打一民俗名词(提示其中两字为生肖)

  谜面是八成人长得不像、打一民俗名词(提示:其中两字为生肖),谜底是十二生肖,意思是只有十分之二(两成的)人长得像,暗含八成人长得不像、十二: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分数时?可以译为现代汉语的十分之二、肖:意思是像。。

十二生肖的民俗

  生肖动物为主题的民俗丰富多彩,以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娱乐游艺。服饰饮食等方面为主。具有长期演变发展的历史性、因地制宜的地域性、根植传统的民族性,以需求为导向的功利性! 农历正月廿五为“填仓节”!粮商米贩祭“仓神”老鼠!清代潘1169荣升《帝京岁时纪胜》载: “当此新正节过!仓凛为虚、应复置而实之”!填仓节当晚不许点灯、当晚是老鼠嫁女,但老鼠嫁女日、各地并不划一!当天人们炒黄豆拌以红糖。撤于屋隅, 陕西一带在屋角撒盐巴米粒。称“老鼠分钱”, 苏南则脱鞋当迎亲花轿。果皮当礼盒, 老鼠嫁女也是年画和剪纸的重要题材,画面中花轿灯笼鼓乐队俨然人间嫁娶盛况、 抬轿奏乐的是鼠!唯新娘和新郎的模样各地不同,鼠形人形甚至有繁衍之神。鲁迅在《狗猫鼠》中回忆、“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 青海的“蒸瞎老鼠”,正月十四用面捏成十二只老鼠。不捏眼睛,用蒸笼蒸熟!待元宵节时6559摆上供桌,点灯烧香乞求老鼠勿伤庄稼。 鞭春牛又称“打春”。意在劝民农耕,《周礼·月今》载“出土牛以送寒气”?后固定于立春,人扮“句芒神”鞭打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礼,宣告新年劳作开始、后用纸牛,牛肚事先装入五谷!鞭后散落,象征“五谷丰登、谷流满地”, 清代每年给地方下发《春牛芒神图》。图中春牛各部位颜色根据当年干支与五行阴阳的关系设计,芒神的年纪,服饰、姿态也是如此?起到2050历书的作用! 椎牛见于葬礼。以彩花柱栓神牛!主人带领十几位手提长矛的青年!鸣鼓后!主人舅舅和青年依次刺牛,牛倒地后牛头向主人家方向为吉、 浙江金华喜斗牛。清代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云:“两家各令健者四人翼其牛!二牛并峙!王相注视!良久乃前斗!斗以角,来问抵隙,各施其巧”! 苗族有抢牛尾的婚俗?婚礼当天女方牵黄牛到场!新娘砍下牛尾、新郎立刻抢夺牛尾、需在女方父母到来前夺得,否则婚姻告吹, 人们认为虎是孩子的保护神。新生儿用虎骨水洗身以祛除疾病、孩子们戴虎头帽!穿虎头鞋!陕西。外甥满月舅舅送黄布虎。进门时折断虎尾寓意丢掉坎坷!山西、外甥生日舅舅送虎枕!也能当玩具、 端午节还盛行把布老虎给孩子当玩具。布老虎需突出老虎的勇猛。 东北鄂伦春族。小孩佩戴0782虎爪和虎牙以驱鬼辟邪、 8703“画虎于门”,以虎为门神来镇宅。自汉代就盛行、最早可追溯到周代、 旧0294时华北流行在正厅悬挂年画《镇宅神虎图》?6015上云“神虎下高山,降魔到人间。善家买了去!四季保平安”, 象。

中华民俗有哪些

  贮财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在除9101夕之夜,家中一切物件皆视为“财”都宜“贮”之、以保来年财源滚滚!吉利昌 盛,   抢银水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川东一带、川西一带。每年正月初一这天。人们争相早起担井水、称为抢银水!民间认为:谁最早担回水、谁这一年就会最兴旺发达、满缸清银水。象征财源涌进、有的地方还用抢回的银水烧茶!献于堂屋的神龛之下、祈求神灵7061保佑发财。     烧头香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四川部分地区!旧时春节期间、人们习惯于到3103寺庙上香。大年初一、许多人竟相赶早,争着到届里上第一柱香,认4648为这样可带来好运,     成都灯公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成都地区、每年春节前后举行、早在唐代,成都便已流行元宵5108赏灯的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产后,成都灯会集中到青羊宫举办。一年一次、新灯会在保留原来灯节特色基础上。从品种,式样,规模,影响等方面都大大发展了、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游乐的重要去处!     自贡恐龙灯会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自贡地区、2214每年春节前后举行。届时!自贡市人民公园内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在灯会使用的灯具中有传统的纸扎彩灯。绢花彩灯、玻璃彩灯!还有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制造的瓷器彩灯、霓虹彩灯、水下彩灯。低压流水灯!气体放电灯、程序控制灯等!9364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影视故事。民风民俗和科幻人物等。彩灯造形中。恐龙的形式是必不可少的!且最具特色和魅力,并蜚声海内外。亥习俗现仍流行!     成都花会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成都地区、每年6467春天举行,由成都0796花市演变而来,成都花市1918在唐宁时便十分兴盛、举办日期为农历二月十五日?民间认为这一天是百花的生日!百花盛开、最堪游赏。届时。远近的花农们把自已精心培育的名花异卉运到成都,集中0833展览和出售!花会期间!成都及附近区县的名小吃均入园摆摊设点、供游人品尝!     雨水节回娘屋 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川西一带,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7967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保尽快怀孕生子!该俗现仍在7281农村流行,     梓潼庙会 汉族节日习俗。又称梓潼大庙庙会!流行于梓潼县一带!每年农历的二月和八月的初一至十五日先后举办两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庙会一度被禁止,80年代以来、该习俗重新流传。活动内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观赏和参。

关于民风民俗的谚语

  民风民俗的谚语推荐参考:   1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道友(春联) 。 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2. 腊月二十三吃着年糕就数落: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窟窿堵!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倒有, 三十晚上坐一宿、 初一的饺子! 初二的面。 初三的盒子往家转…… 那年味多浓啊 !   3. 二十三。灶王爷上了天! 二十四,写大字, 二十五擂大鼓!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蒙香斗。 三十晚上坐一宿、 大年初一街上走。   4.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首,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5. 有一首旧北平的歌谣十分有趣 地道出了当时北京腊月的习俗: 老婆老婆你别馋。 过了1261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4397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白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宵……   6. 天津年俗文化(年前,年后的习俗)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帖吊酉。 三十的夜里闹一宿、 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盒子往家转(赚)。 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包饺子(捏小人)!   7. “小寒大寒,打春过年! ”民谚如是,童谣也如是: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8.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往家转。 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初六捏面团! 初七,初八炸年糕、 初九。初十白米饭! 十一。十二八宝粥、 十三,十四窜汤丸厂 正月十五元霄圆,。

传统民俗特色有哪些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古老,堪称与中国历史同步、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从西周后期开始!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时!每时分为孟仲季三个月,共十二个月。是岁时风俗的雏形期。而到了秦汉时期!节日基本定型,汉代是中国统2657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7611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我国大部分传统节日此时已经形成,与之相关的习俗也已经产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风俗中加入了更多人文因素,节日活动从最早的原始祭拜。禁3056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0746到了隋唐宋元时期,节日风俗基本定型,纵观我国传统节日的发展线索!不难看出节日0180的日期一旦固定下来?千古不变。尽管伴随着王朝的更迭,时代的转换。但是节日的时间始终不变、由于起源久远!很多节日起源的具体时间和原因都很难说清楚、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大特点!  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传统岁时节日在民众的时间分类中!被区分为人、鬼、神三类、人节有春节!端午、中秋,重在人伦活动。鬼节有清明节,中元节、十月一!为追怀亡灵!神节有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重在祭祀天神。我国的传统节日根据节日的类型又可分为农事节日!祭祀节日。庆贺节日,娱乐节日等、  我国传统节日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还体现在节日的时间上,每月的朔望日多为节日、像正月初一为春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十月十五日下元节等、月日数字重复的日子常被确定为节日、如正月初一的春节!二月二的春龙节,三月三的上巳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六月六的姑姑节。七月七日的七夕!九月九日的重阳节等,  传统节日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体体现在:清明节是中国人扫墓祭祖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缅怀先辈,激励后人!端午节源于屈原投江的传说、有浓重的爱国主0952义色彩、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有“庆丰收”,“人团圆”之意、并以赏月吃月饼的形式。把中华传统民族的真善美发挥到了极致、元宵节和重阳节则充分体现了保持家庭和睦,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3、重伦理观念礼节仪式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民族成员如果有对伦理性礼节的共同人文精神,有对民族!社会!家庭的责任感。有自我约束品格和遵纪守法的习惯、就能够保证行为选择的正确性和进步性!也就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增5917强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与民族整体的向心力?”  我国是!

回族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回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各地习俗也略有不同,但整体都有相同的习俗:   1.基本信仰伊斯兰教。宗教的法规融合于民族传统之中   2.围绕清真寺而居?凡是有回族的地方一般都会有清真寺。供回族穆斯林礼拜真主,    3.按照教义同族同信仰的男女通婚,一般不与汉族等民族通婚、   4.吃清真食品。忌食猪、马,骡。驴,狗。猫、猴等蹄子不分偶数瓣且不反刍的兽类等!自死而非阿訇宰杀的牛羊驼家禽等!以及动物的血液等、同时禁忌饮酒!回族小吃众多!经常制作各种油炸面食!以及拉面。酿皮。烤饼!羊杂碎!泡馍等风味餐饮!西北地区回族喜欢喝八宝茶,   5.普遍说汉语,各地回族说各地方言,言语中保留大量来自阿拉伯。波斯和突厥的词汇、尤其在解释宗教文献的时候使4599用频繁?回族见面问候常说:“色俩木而来空”。回答问候则说:“瓦而来空色俩木”,   6.普遍使用汉字。部分西北地区回族还用阿拉伯文字母拼写汉语?但此法已逐渐失传、   7.衣着服饰普遍和汉族相同!男性带白帽(也有黑,红,绿等颜色帽子)。女性戴白色的大帽子将头发全部包裹进去,也有在头上别手帕盖住头发,还有的女性戴盖头整个包裹头部只露出面部,云南和西北地区回族还穿长袍,   8.回族普遍为逊尼派穆斯林教徒!受苏菲派影响而有四大门宦以及各种小教派、教派的区别大多在宗教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上区分。唯有哲合忍耶教派的人戴的帽子非常特别可以一眼分辨出来、   9.回族的主要宗教节日为:开斋节(大尔地)!古9746尔邦节(小尔地)!圣纪(先知穆罕默德诞辰纪念日)!阿舒拉日工登宵夜等,其中开斋节之前的一个月里为斋月,斋月中回族成年健康男女要在太阳升起前封斋、太阳落山后开斋、在白天禁止一切饮食等。古尔邦节是麦加朝觐的最后一天,回族家庭会在古尔邦节这一天宰牛羊分发给亲友!邻居和穷人等、。

"元宵节"有哪些民俗活动

  元宵节民俗活动一。舞3908龙舞狮   舞龙灯,也称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2253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元宵节民俗活动二!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0516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6782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   元宵节民俗活动三。吃“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是我国一项传统习俗,元宵又称汤圆,“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过元宵节即流行吃一种新奇的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每当正月十五、各地民众纷纷制作元宵?以庆贺佳节。   元宵节民俗活动四、情人相会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9621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元宵节民俗活动五、赏花灯   赏花灯是老百姓过元宵节的一件乐事!也是至今仍广为流传的一项活动!关于元宵节赏花灯的由来!民间有许多说法,其中一个神话传说甚是有趣,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7772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犹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3114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一位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3860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4341 时至今日?赏花灯仍然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正月十五那天、各地庙会!公园便纷纷推出赏花灯的活动、届时天上繁星万点、地上火树银花、人间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元宵节民俗活动六!猜灯谜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经典民9979俗活动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节日文娱方式。灯谜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文人墨客,他们为了8970展现才华和闲来解闷儿!就制作出了“文义谜语”、他们一边把酒推盏、一遍吟诗猜谜,极富情趣。   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余下全文>>。

中华民俗老黄历的作者简介

  王庆革(王耀)、著名国学应用专家!中国象数派姓7904名学创始人,数字奇门预测专家。著名建筑风水策划专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总裁经理班特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健康管理学院特约教授!国学管理专家。人民政协报学术顾问。北京社科院城市管理研究基地顾问!现任中国国际易经运用研究院院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所研究员,美国国际企业家协会顾问、曾任人民日报时代潮双周刊专题部主任等职!主要作品:《周易大典》一至八卷。《牛年运程》,《人生运势5003587问》一至二卷?《中华民俗老黄历》!《聪明人和傻瓜的故事》、《发达开运姓名学》,《发达开运风水学》等?,

民俗的介绍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1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9279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中国古代民俗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7883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8632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0538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功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七6611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和凝《宫词》8835:"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4543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651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8850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8945《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 6320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2722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