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桃花风水 >姓名测字

古代人的名称

  1、祖辈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2342”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1776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6110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0861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   (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1388“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0498祖辈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3010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7187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4306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6975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5,与父亲相关的亲属   (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  4781 (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或简称“伯”。“叔”,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余下全文>>、

古代人的名字

   :“名字”一词、在古代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5450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   “飞”是名! “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   “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1229易”是因,“乐3181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8121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4074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是一3973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2702始取号。对此!《周礼》解释说。号5685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意思是说!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早期的号具有这一特点,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如7059老子别号广成子,范蠡别号鸱夷子皮等!先秦时期有名字又有号的人并不太多。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取号的人仍不很多,名载史籍者仅有陶潜别名五柳先生,葛洪别号抱朴子等数人、但是,到了隋唐时期,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强盛和文化的高度发达。在名、字之外另取别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皆属此类。到了宋代!取号之0091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熟知的《水浒传》108将个个都有别号,正是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气!明清人更把取号视为一种时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几乎人人有号!正如清人凌杨藻在《蠡勺编》一书中记载的那样。其时“闾市村垄、嵬人琐夫、不识字者莫不有号!兼8633之庸鄙狂怪、松兰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则必‘水’!伯‘松’则仲必‘竹’,不尤大可笑也哉。近闻妇人亦有之!向见人称‘冰壶老拙’,乃嫠媪也”!甚至一些落草为寇的盗贼也有别号。如上述书中举了一个县官审7303案的例子。弗十分能说明问题,这一例子说、一位县官在审理一桩窃案时,责难犯人为自己开脱罪责,犯人突然说道:“守愚不敢。7621”县官不解其意!一问左右,才知道是犯人在自称别号。      在用字上,取号与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数多少的限制!从已知的历代别号来看,有2字号,也有3字,4字号。甚至还有10余字、20余字的别号!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别号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至于宗教界的一位叫释成果的法师,别号的字竟达28个之多,即“万里行脚僧小佛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饷不醒乡侯”,一个人的别号竟然用了近30个字?真可谓古今一大奇观!     因......余下全文>>,

为什么古代人都会给自己的房子取名字呢啊?.

  古人多谦逊有礼。对别人家一般尊称为府上、尊府或者贵府!而对自己的家又谦称为寒舍、舍下、草堂或者敝庄。   而文人墨客为了表达自己的喜好或者志向!不管自己家书房大还是小,豪7387华还是简陋!往往要起个独特的名字!不仅风雅别致、而且妙趣横生,   例如陆游晚年的书斋为“老学庵”!表示活到老学到老之意、蒲松龄书房名为“聊斋”、有闲谈鬼狐。聊以排遣寂寞这样8547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8695胡适的“藏晖室”。周作人的8784“苦而斋”,姚雪垠的“无止境斋”!梁实秋的“雅舍”!孙梨的“耕堂”!贾平凹的“静虚村”,丰子恺的“缘缘堂”、冯亦代的“听风楼”?

古代人是如何写生日贺语的

  瑞雪纷飞?北国风光无限!祥云飘渺、家园情意浓浓、   今逢伯父半百寿诞!犹子感慨良多!古语云:“行年五十。当知四十九年之是非。”而观伯1601父为人、才华横溢!可比子建东坡,容貌昳丽。不逊徐公潘郎,胸怀报国之志,心忧黎民之苦。两袖清风。不染一粒尘埃!秉性刚正。未收半吊铜钱、居要职不思贪腐,处官场不5363恋声色。如花中之荷。出淤泥而不染!似林中之松,受0334劲风而不弯!其德之高!如同孔圣、其心之善、可比释迦。 6024  古语云:“大德之人。必得其寿。”吾望伯父而信哉,琴剑书画!无其不通。诗词曲赋、无其不精。无阮籍之疯癫!有郊岛之苦吟。不喜刘伶之爱。却嗜陆翁之好。心有君子之量,胸怀大将之风!吾常欲效其道、竟难如之!虽幼依5048其而习。至今竟未能达其一二。愧之,   今逢伯父初度之辰、比儿愿以此文表述心中慕仰之7635意及贺寿之情!愿效竹林之美誉、堪得兰玉之盛赞?恭祝伯父身康体健,寿比日月,、

我要取名字

   要取名字可以去找取名中心。或到网上查也可以、

古代人取名带施是什么意思

  施   shī   【动】  0497 (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1]旗飘动   旖施,柔顺摇曳之貌!——《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   施。旗貌!——《说文》   旖旎(7787施)从风!——《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     [2]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施,予也!——《广雅》   德施普也。——《易·乾》、释文:「与也。」   施其功事,——《周礼·内宰》。注:「赋也。」   齐侯好示务施,——《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施舍不倦、——《左传7331·昭公十九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施予(给,给别人恩惠,财物)、施生(施惠于人,给人生路),施人(施恩于人),施香(施舍香火钱),施食(施舍食物)!施报(有所施与。则有所报答)。施赈(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施遣(施舍赠送),施泽(给予恩惠)、乐善好施     [3]设置。安放   施于中林!——《诗·周南·兔罝》   施三川而归!——《史记·韩世家》。正义:「施犹设也!」   秦政不施、——《汉书·蒯通传》。师古曰:「施。设也,立也,」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施髟(安上假发)。施灵(设置灵堂)?施关(设立关卡)。施置(处置、安排)     [4]施行、实行、推行  4354 施于有政,——《论语·为政》。包注:「行也!」   仁义不施而5902攻守之势异也、——汉·贾谊《过秦论上》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7031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施为(施展,作为)!施巧(施展巧技)?施令。施6665命(施行政令)!7618施张(施行),施呈(施展),施敬(施行庄敬之教)     [5]散布!铺陈   云行雨施。——《周易·乾卦》   阴谢阳施、——潘岳《闻居赋》,注:「布也!」   又如:施布(散布,传布)!施散(布施散发)、施属(散布连缀)      [6]加、施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7]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红楼梦》   又如:施肥?5842施朱(涂以红色)、施粉(涂粉)!施检(加印密封)     [8]判罪   施生戮死!——《左传·昭公十四年》,注:「行罪也!」   又如:施行(处决。执行死刑!处置、发落)     [9]陈尸示众   及文公入,秦人杀冀芮而施之。——《国语·晋语》   君子不施其亲、7433——《论语》   为大戮施之,——《国语·晋语》     [10]用。运用   施则行!——《礼记·礼器》,疏:「用也、」   爪5251牙之士施!——《荀子·臣道》、注:「谓展其材也,」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靡计不施!迄无济、——《聊斋志异·促织》     施   shī   【名】     [11]恩惠,仁慈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又如:报施(报恩)     [12]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楼烦以星施。——《逸周书》     [13]姓!施琅ShīLáng(1621-1696)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0616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政府所采纳,封靖海侯     ====〖简释〗====     施   shi1(ㄕˉ)   [1]实行:~工、~政!设~、~展、~教、~为(w唅)。~威、实~,措~(办法)、发号~令!   [2]用上!加工:~肥。~粉!   [3]给予:~......余下全文>>!

古代人裴度属什么生肖

  属蛇   765年、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永泰元年、干支纪年为乙巳蛇年、   裴度(765年-839年)!唐朝名相、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德宗贞元五年进士!宪宗元和时累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视行营中军!还朝遇刺伤首,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穆宗时数4131出镇拜相?官终中书令。。

古代人怎样才能考上状元

  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经过第一次童子试后都称为童生或儒童!之后以童生身份参加第二次考试—院试。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第三次1499考试叫乡试,只有获得秀才资格才6043可以参加、所有通过乡试的叫举人!被荐举之人,其中乡试里边的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3632称为亚魁。第四次考试叫会试。由有举人功名的人参加,通过会试的称为贡士!进贡给天子的士子,贡生里边的第一8728名叫会元!到皇帝那儿的考试叫殿试、通过殿试的叫进士。进士里边的第三名探花。第二名榜眼、第一名状元、、

古代人给死人摆酒席叫什么

  喜丧,“喜丧”是“福寿全归”(“全”字应作“圆满”解)!即全福、全寿!全终。   《清稗类钞》“丧祭类”载:“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全福。生前自家门内确系“螽斯衍庆”。人丁兴旺、形成一大家族!本身是大家族的家长、甚至已被尊为祖者   全寿!亡人满八九十岁!甚至突破百岁大关、最低也须超过“古稀”(七十岁)之年!年纪越大、越老。越符合“喜丧”的条件。故其全称为“老喜丧”、   全终,亦称“善终”、意为4101圆圆满满地结束了一生!民间以为、死者生前积德行善。广做功德、临终则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无疾而终”,自然老死,此即被3169视为“喜丧”的根本条件!如果2403只具备上述第一!二两项条件,但不是正常死亡的!如意外的天灾人祸致死,则不能算作9166“老喜丧”,!

中国古代人对爱情的认识(看法)

  月风花:中国古代的爱情(讲座) 6469  谈恋爱我是外行!但谈论恋爱我还可以!其实象1311我这样的年龄站在这里与你们探讨这个问题我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似乎谈恋爱应该是年轻人的专利,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有些人来讲,他们一生都在谈恋爱、比如、少年人有早恋?2676青年人有热恋!中年人有婚外恋!老年人有黄昏恋。世界上一些大人物在这方面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象雨果,歌德,罗素。萨特、郭沫若、郁达夫、李敖,毕加索也可以、希腊船王奥科西斯等等。雨果5岁就开始谈恋爱。歌德80多岁的时候还爱上了一个18岁的姑娘。生命力真是旺盛,而且有些人生来就似乎是为谈恋爱来的,比如徐志摩!叶塞宁,这些人好象都是男生、不过女的也并不逊色比如伊莉莎白泰勒,索菲亚罗兰,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乔治桑。莎乐美,刘晓庆!   好了。咱们书归正传。我要谈的是我们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的爱情问题,我没有见过这方面的资料、不知道是不是有专著。我只是通过我的阅读范围来谈这个问题,从总体来看、中国历史上的美好的爱情少之又少,乏善可陈。我们可以数得上来的也就几个,象范蠡与西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梁鸿与孟光,李隆基与杨玉环。李清照与赵明诚,陆游与唐婉。沈复与芸娘。即使是这些人,也并不真正美满?象范蠡与西施这一对。传3711说的成分大一点,再说即便不是传说。那他们俩人为了国家的利益自己牺牲得太多太多,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传说的成分也不小、而且据说后来司马相如还变了心。梁鸿与孟光两口子在我看来都很难说有爱情,因为梁鸿当初娶孟光是冲着孟光的丑去的!孟光是中国古代出了名的丑女!后3145汉书上说她黑肥丑绝!梁鸿这种动机很可疑!他是以丑为美呀!还是这个人本来就有点变态。不论哪一种、他们夫妻之间是否有爱情都让人不敢肯定,再说李隆基与6982杨玉环,这一对也很可疑、因为杨玉环进宫的时候是28岁,而李隆基已经62岁,一个少妇与一个老翁能产生爱情吗。也许杨贵妃有特别的嗜好那就另当别论了。陆游与唐婉最后离了婚,使2820唐婉郁郁而死、李清照与赵明诚,沈复与芸娘,这两对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中年丧偶!赵明诚和芸娘早早死了、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他们这些人的爱情美则美矣、満却未必。就是说美而不満、当然美满的爱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还是随处可见的。   下面我把中国古代的文学和历史的爱情问题归结了几个方面,我们分着谈。   1。 早熟与早衰。   在爱情上我们中华民族其实是一个早熟的民族!得出这个印象是我读《诗经》的结果、这种早熟可以分三个方面、一是情感模式上、我们的老祖宗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基本上完全具备了我们现代人所具有的所有的爱情情感模式、   比如追求象《关睢》,《蒹蕸》,《汉广》!   比如思念象《卷耳》!《君子于役》!《采葛》。   比如热5460恋象《木瓜》、《野有死麕》,   比如一见钟情象《绸缪》。   比如约会象《静女其姝》,   比如男女相互欣赏的象《伯兮》。    比如弃妇诗象《谷风》!《氓》。   比如悼亡诗象《绿衣》!   比如讲男女忠贞的象《柏舟》、   比如失恋3840诗象《狡童》。   一是我们古人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十分成熟深刻。这与同时期的西西方相比!非常明显!这种成熟深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贞《柏舟》?对对方的尊重《关睢》,认识到美好的爱情可遇不可求《汉广》《蒹蕸》!爱情4013要以物质为基础《木瓜》!《静女其姝》,(西方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的故事。)   一是对于爱情的表现,也非常之成熟!诗经的高度的艺术成就9169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的爱情除了早熟之外还有早衰呢!因为中国历史发展到宋朝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礼教也发展到了最成熟最完备最严格也最残酷的地步、尤其是对妇女的控制限制和压迫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是大!男女授受不亲等等都出来了。中国妇女的裹脚就是从紧挨着宋的五代开始的、从此,中国4231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勇敢?大胆,健康!奔放。饱满、酣畅。淋漓的爱情故事了!文学中不少,但其中的主人公多是下层社会的人物!象范蠡与西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这样属于社会最上层的人物的恋爱故事再也不见了、回肠荡气一唱三叹的故事也有,象《西厢记》。《红楼梦》等!但与诗经里边的爱情比,其大胆热烈的程度是差得很远了。从北宋开始!这个界限非常明显、唐传奇中的爱情还让人感到十分痛快,决绝、过瘾。一到了宋。立马就显得疲软了、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牛郞织女?梁祝、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全部出在宋之前!就很说明问题,   2, 悲剧与喜剧,   从中国古代历史的角度看,5219爱情悲剧多于喜剧!从文学角度来看!爱情喜剧多于悲剧、二者合起来。单纯从数量上看!是喜剧1814多于悲剧?如果从对于人们的震撼力来看!悲剧要远远大于喜剧、   先说悲剧?上面提到的的四大民间爱情传说无一例外地都是悲剧,另外象《孔雀东南飞》!《搜神记》中的《韩凭妻》!唐传奇中的《霍小玉传》、《长恨歌传》。《莺莺传》,《任氏传》,《步飞烟》等!明三言二拍里的一些故事。最著名的当然是杜十娘!再加上清朝的红楼梦。数量并不多。这些作品里所展现的爱情悲剧基本上或则是美丽的爱情不能成就美满的婚姻、或则是男子始乱终弃!或则是恶势力硬生生拆散爱侣、   再说喜剧,简直可以说数不胜数、唐传奇里的有一些、元杂剧里有一大批!明戏剧小说里有一大批。聊斋志异里有一大批?最著名的有西厢记!牡丹亭等、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喜剧的剧情结构给人的感觉都是一9909个模子,   奇怪的的是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有许多根本就没有爱情!象西游!三国。水浒。金瓶梅,封神演义!隋唐演义,岳飞传!醒世姻缘传,三侠五义!境花缘,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还有一些公案小说等等,清朝的一些才子佳人小说里面好象有一些爱情!但在我看来都是一些伪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象平山冷燕、玉娇梨、好裘传!绿野仙踪!野叟嚗言、儿女英雄传等等!   为什么喜剧7888对人的震撼力不如悲剧大、我认为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的现实社会中根本没有高质量的?和谐美满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的案例,反映到文艺上,文人们只能通过虚构来弥补现实的贫乏、那些喜剧中的大团圆?或是通过科举高中!或是通过灵魂不灭、或是假托狐鬼神仙、或是借助皇家或大官的权威来成就,没有一个是完全通过主人公自身的努力而造成,也因之,人们从虚幻中得到的满足总不如在现实中受到的挫折对自己的印象深。这是爱情悲剧之所以比爱情喜剧更能震撼人的1424一个原因。   3! 开放与封闭、(见与不见)   在7758中国的古代爱情作品中。呈现出这样一个现象,他们所描写的爱情是开放与封闭并存的。或1434者说开放与封闭是中国古代爱情的两面!一种爱情是如红楼梦里所描写的那样,当事双方遮遮掩掩!羞羞搭搭,吞吞吐吐,腻腻歪歪、就是不明说!在行为上表现得极为小心谨慎拘谨封闭!一种爱情是如三言二拍里描写的那样,男女双方见面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同居再说!聊7049斋志异里也有一大批这样的!而这两种爱情描写结合的最典型的是西厢记!在西厢记里。张君瑞和崔莺莺交往的过程中,先是崔莺莺谨守礼法,8890对张丝毫不加辞色!甚至加以斥责、后来又忽然主动地投怀送抱、表现出极为强烈的反差、   这一点我想也是与中国古代的封建礼法有关的、中国古代对于妇女是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有十四藏六亲之说,男女根本没有见面的机会。这造成两种后果,一是男女双方对对方因不了解而产4668生的恐惧感!尤其女方对男方(大老虎)。另一后果是因长期的阻隔而产生的极度的对对方的渴望、对于受封建礼法禁锢较深的官家上层女子来说!恐惧感会占上峰!对于受教育较少的下层妇女来讲、渴望的成份要更大一点!因4394其受束缚少故也、   我们看古代的爱情小说,心理描写极少、几乎没有。这与古代男女交往少有很大关系,中国古代是先结婚后恋爱。哪里会有那么多的爱情心理呢!直到红楼梦才开始有了一些、但与西方同类小说比,就太小儿科了。   所以。中国古代爱情小说中出现的开放与封闭的矛盾是由当时社会的见与不见的现实造成的!这在现在看来。当然是0028不好的!但反过来讲、男女长期不见也未必全是坏事、两个人谈恋爱。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尤其一个单位的!再好也会觉得乏味了――怎么又是你,西施也0691看成东施了。相反,如果不经常见面!会给双方以充分的想象的空间,那3235么东施也会被你想象成西施!这也是网恋的吸引人之处!所以、我认为古代不发生爱情便罢,一旦发生!其质量必高于现代人!因其干6945柴烈火故也,象卓文君新寡。以前与司马相如见都没见过、就跟着人家跑了。现有!汉乐府民歌里的上邪!有所思说的多绝!也是这原因!初唐1897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李白诗有名言:“相见不相亲!不如不相见、”唐传奇《步飞烟》里的话:“生得相亲,死亦无恨”――不在乎天长地久,只3456在乎曾经拥有,这样的话到了宋以后就已经没有了!只有衣带渐宽终不悔、天崖何处无芳草!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了,到现在更只剩下:曾经有一段真正的爱情摆在我面前……这叫什么、爱情正在经0965受调侃,,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