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星座运势

老子属什么生肖

  老子的生年众说纷纭!其中公元前571年是比较多人接受的说法。如果您接受老子生于公元前471年(庚午年)的说法,那1425老子的生肖就是马,以前我一直以为是公元前581年(庚申)!一直以为老子2650生肖是猴、、

古代老子的生肖是什么

  属虎、公元前571年或者属猪公元前574年!。

老子猜一生肖

  子,地支的第一位、十二生肖中为鼠。老子猜生肖即为老鼠、

作文:《老子》的思想在生活中的体现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2902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史记》)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3292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7164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结合老子三章写一篇感想

  [《老子心解》读后感(三)]五老子给人类开出的药方只有四个字:“修道、养德”大道至简至易!《老子心解》读后感(三),这个药方比霍金的药方要切实可行、但是老子在论道时告诉天下人:“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所以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洋洋五千言、但还是让人感到“若昧”、“若退”。“若纇”、有一种“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我者希”的感觉、其实、“被褐而怀玉”的老子已经尽力了!他把如何修道,如何养德的基本方法已经散落到五千言的各个角落,老子的“有无相生”是在告诉天下人:“无”不仅能生“有”,“有”还能生“无”!人是“有”、所以人能生“无”、“无”是什么。“无”就是“天下母”、“无”就是“一”!“无”就是“朴”!得“无”就是得7210“道”!得“道”并不难!因为“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这不是拟人而6645是真实!要想得道、首先,要“涤除玄览”(《道德经》第十章),清心寡欲,排除一切杂念、排除“令人目盲的五色”。“令人耳聋的五音”令人口爽的五味”。“令人心发狂的驰骋畋猎”(《道德经》第十二章)还要“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0876”等等。只有排除杂念。挫锐,解纷!和光、同7829尘才能“宠辱不惊”,才能“致虚极、守静笃”、因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静胜躁。寒胜热!清1007静为天下正”、如果万物“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其次、是如何养德!修道之养德与我们现在的道德修养有所不同、修道中的养德与得道后的养德也不相同,现在的道德观基本遵照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原则,而老子却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3585而乱之首”(《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老子的这种说法并不是象庄子那样贬低儒家的2605“仁”。“义”!“礼”,相反。老1337子认为大道被废之后,只有“仁”。“义”!“礼”才能支撑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礼”是忠信的不足5454也是祸乱的开始?当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连“礼”都抛弃了的时候,这个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会是一个野蛮人,一个没有人性6632的民族,一个丧心病狂的国家!在彬彬有礼的表象下干出“烧、杀、抢。掠的2772野兽勾当,那么老子为什么又提出要“绝仁弃义”呢。这是修道的需要。而不是大道废了以后的需要、现在的道德观要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智者治国!而老子却认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顺”。(《道德经》第六十五章)老子称修道之德为“玄德”、有人认为这是老子的“愚民政策”,也对。但从整章的意思来看。这是修道的需要!而不是治国的需要。现在的人们要求一个人从娘胎里就要学习,历经学前班!小学,中学。一7755直到大本乃至研究生,博士生、而且要“活到老学到老”!而老子却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范曾先生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最贴近老子:“这段话的标点!历来之学者作‘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使自己的解释陷入困境!其实老子的意思是必须和前面一章连起来看。才能明白……!”(《老子心解》35页)老子不仅要“为道!日损”、他甚至要“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当然老子也要“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报怨以德”与我们现在的道德观差不多一致!这是修道中的养德!得道之后。养德也非常重要、“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道德经》7730第四十九章)这一条,除了得道后的“圣人”可以做到!一般的“凡人”9019是很难做到的,善良6687的人我对他也善良这条能做到,但不善良的人我也要对他善良就很难做到.守信用的人我对他也守信易做到?但不守信的人我也要对他守信就很难做到、读后感《《老子心解》读后感(三)》。老子把这两条列为“德”的高度来认识!说明对得道后的“圣人”要求很高?“是以圣人常7476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这些都是对得道后的“圣人”之“德”的高要求。其三才是怎样修道!老子关于如何修1075道的总纲只有老生常谈的两句话: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一句话讲的是“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1432物昌”!这是自然法则、与第二句话相对应也称为“顺”,象溪水一样从高处到低处顺流而下,第二句3855话讲的是“反”也就是“返”?是“逆”、是“倒”或称“颠倒”、是道的法则、也就是说。把第一句话给它“反”过来,“逆”过来。“倒”过来!“颠倒”过来。0396就能得到真一混沌之气。也就是能得“道”,正如古人所言:“顺则凡,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只要在中间1095这个地方颠倒过来,凡人就能成仙人、在具体谈这个问题之前,不得不温习一下老子的第四十一章。老子把人们对“道”的态度上分为三种:“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前两种“上士”、“中士”不必多言。这第三种“下士闻道、大笑之”。笑什么。是开怀大笑,微笑,还是嘲笑、好像不是赞许的笑、应该是嘲笑!至少是冷笑!为什么笑、因为老子的“道”太可笑了、原来是这么个玩法。根本不可能!简直是耍笑天下人,怎么笑都无所谓、“不笑不足以为道”、还是看看老子是怎么说的吧。其实,老子的“反”、“逆”,“颠倒”的那个“中间”正在人体的中间,也就是性器官的位置,老子在第六章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玄牝之门”有很多译法,前面提到的河上公说是“口!鼻”为玄牝、不靠谱。现代有人译成“奥妙母性的生殖之门”。后者比前者显然进步6890了不少,似乎也不对。在这里老子的话并不隐晦!直译过来就是“玄牝之门、说的是天4133根和地根”!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玄8890牝之门”说的就是男根女根、即男女性器官。第三十二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2108之令而自均”!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顺”。我们知道!人类可以通过性达成人类的生息繁衍,古人认为、男人虽然为阳,但不是纯阳、阳中有阴、名真阴,藏于肾。女人虽然0367为阴但也不是纯阴!阴中有阳、名真阳!也藏于肾!这就是“负阴而抱阳”!男女交合时、真阴随精入女体、与女0412体真阳相遇!遂成真一混沌之气,这就是“冲气以为和”。遇真一混沌之气的男女双方瞬间挣脱宇宙的一切束缚进入虚空!呈无人无我、天人合一,实现《道德经》第廿五章之“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9119的状态。甘露者,真阴真阳也。平民百姓人人可得。这也是老子所谓“二生三”的过程、孕育后所产婴儿因秉父母真一之气,虽属凡胎、但其在婴儿未孩之前真一之气充盈、精之至。和之至也、也就是老子所言“含德之厚”这一时期,婴儿舌抵上腭、骨弱筋柔而双手握固----正在练功呢,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是不敢螫,不敢据!不敢抟也。不知男女交合之事但小生殖器能勃起、整天嚎哭而嗓子不哑,此乃小神仙也、后来。父母。再后来。亲人,教他说话、1683让他懂得大人的意思……、再后来,学会认字、学会数数。逐渐有了知识。有了智慧,“为学。日益”,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是从婴儿之已孩开始!由于智慧不断提高?知识面的不断扩展!真一之真阳之气渐减,阴气渐升!男16岁、女14岁左右!阴阳各占一半,人也进入成年!再以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阳气又减,阴气又升。阴盛阳衰……!当阳气消耗殆尽的时候、便变成一团阴气随风而去、这就是“顺”。“逆则仙”、就是在男女交合的时候,男人的真阴之气不送给女体,反过来把女人之真阳之气设法“盗”过来,故有“道”者“盗”也之说、男人遂得先天真一混沌之气、这就是得“天下母”、这就是得“一”!得“朴”。得“道”。于是乎便可以“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无为而无不为”。“治大国若烹小鲜”,于是乎便会觉得人类的智慧是何等渺小!于是乎会看到人类的能力是何等有限?于是乎会觉得自己是何等自在!何等神通……等等?等等,其具体做法老子没有详细论述、故不敢饶舌,但有一条必须说明:绝不是“房中术”!〔《老子心解》读后感(三)〕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0615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老子,猜一生肖

  yang羊羊4666羊羊羊羊羊!

道家"老子"那个时候是什么时期

你好,古代老子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开始。所以他应该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 ,

道德经中老子是对天道的理解还是对人道的理解

  《道德经》就是用《易经》中阴阳的法理。来讲解人世万物的,古人认为9087世间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生化而成、所以有句话很有名:”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是用阴阳爻来展现阴阳的核心变化规律。《道德经》是把万事万物中所隐含的这种规律讲述来、告诉人们怎样符合这种”阴阳之道“。  3644 所以《道德经》中有句话: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人对于名利情的牵挂太深。就不容7802易割舍?而阴阳之道!要清心寡欲。去掉私念的,天下之人,熙熙攘攘!为名利情而奔忙不已、要践行,《道德经》!易乎、。   这里朋友把人道和天0796道分开了!是不了解传统文化的缘故、古人认为,天,地。人是相贯通的、所谓”天人合一“是也、《道德经》中也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道德经》是统言宇宙和生命的经书,是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的?其中把天地人三才的道理都囊括在内了!而当我们思维层次比较浅的时候,就只能看到浅显的内涵、而思想深刻的人,就会看到更深的内涵。。

老子的道家和道教有什么关系?

道教与道家 “道家”与“道教”二词!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历史来看,这两个词指称过很多不同的内容,也3988曾混为一谈。现在也仍然有人主张将二者等同起来!然而。如果将道家理解为由老子!庄子开创。并在魏晋被重新发明的哲学思想流派,将道教理解为2413于两汉逐渐形成!后又有若干发展分化的宗教!那么、虽然道教在理论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为教主!但是二者还7536是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说道教理论就是8168道家思想!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道家作为一个哲学思想流派,其思想流变与代表人物应是它被解说时最重要的内容、魏晋之后道家思想的传5382承流变,现在看来还是模糊而难以说清的,但它对历代学者文人的影响却仍是依稀可辨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狭义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 道教神学与道家思想的异同,确实一言难尽。试举一例:道教所谓长生不老、成仙通神,老!庄并未言及、也不能视为老。庄思2652想的合理的引申,甚至可以说,与自然之道亦不无悖逆。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着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着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5224(《老子》第25章)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4446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 道教3404是在中国形成并传播的一种多神宗教?在中国古代影响仅次于佛教,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渊源 道教虽奉老子为祖师、但其主张与老子!庄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于汉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养寿的黄老道、道教的另一渊源是始于战国,盛4956于秦汉的方仙道、此外,亦可遥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道教在其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与当时正进入中国的佛教的互动(佛教对道教的影响以及道家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也很值得注意! 发展历程 道教的发展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4460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东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后来所谓《太平经》)出世,得到广泛传播!到东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0055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4215有影响!后来黄巾起义失败!......馀下全文>> 、

老子思想有什么特点?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6489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3948《史记》)《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3771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