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作文“读易经,学自强”1000字 关于弘扬国学经典的

  自强不息的《易经》智慧   积极的。乐观的、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直接地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总是能从刚健运?的宇宙得到启示!得到鼓舞、从而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执著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这句话同样是几千年来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伟辞名句,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文化观。成为中华民族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易经》到底是本什么书。《易经》1225原来确实是占卜算卦的书!那是蒙昧初开、中华文明初露曙光之时,先民的文化创造。在那个时代!先民认为天地万物背后都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的命运。《易经》的占卜或者说算卦就是和这种神秘力量打交道?希望通过对它的考察认识来预测人间的吉凶祸福,再进一步通过和它的沟通互动来改善自己?命运?这种神秘力量说到底就是我们常说的鬼神!但必须2489指出的是,从孔子开始,就已经不把《易经》看成算卦的书!而是专门阐释里面的哲学道理,就是说。伴随着文明的进步。孔子能够与时俱进、不是把《易经》看成和鬼打交道的书!而是把《易经》看成和人打交道的书!这就空前地提高了《易经》的文化品位、荀子也早就讲过“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就是说真正懂得《易经》。善于运用《易经》的人是不拿它来算卦的,   其实!早在孔子之前!就有人提出吉凶由人。不相信算卦能决定吉凶!武王伐纣之前!命令主管算卦的官儿算了一卦?结果是大凶、姜太2247公却不信邪?扔掉蓍草、踏碎龟甲,说道:“枯骨死草!何知吉凶,”坚决主张出兵、结果大获全胜,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杼要娶寡妇棠姜为妻、也占了一卦!结果也是凶卦。但是崔杼也像姜太公一样不信邪?他说:“一个寡妇有什么危害。即使真的有危害!她的前夫已经遭受了,与我何干、”最后还是娶了棠姜!北宋大思想家李觏!更坚决地8326反对对《易经》作神秘主义解释,认为“八卦之道在人”(《易论》)!反对拿神秘的天意说事儿!   富于讽刺意味的是、算卦的自己从来算不了自己的命、拿古人来说、西汉有个叫京房的!算卦很有创?性!发明了所谓纳甲法!推算阴阳灾变,名满天下、汉元帝曾经非常赏识他?但也正因为他太能算卦了,最后竟然背2109上诽谤天子!攻击朝政的大罪。被判了死刑,说起来这个京房懂天文、晓音律、还是很有才的。但是就因为热衷于算卦定吉凶,竟然招致杀身之祸。他的老师焦延寿早就看出了京房乱算卦的危险性,曾经不无忧虑地说:“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果然不幸言中。   讲到《易经》算卦、有两个笑话、一个说!有位书生相信《易经》2994可以驱鬼,一天他到深山里读书。特意带了一本《易经》放在枕头下、用来驱鬼!夜里听到鬼叫。他就拿出《易经?拼命晃!越晃鬼叫得越响。闹了一夜、这位书生差点吓死、天亮了跑到屋外一看。原来是一条绳子,挂在树上、夜里大风一吹发出声响!你瞧。《易经》连一根绳子都吓不跑,还能吓什么鬼!另一个说。某人迷信《易经》!一天自家的房子塌了!他被压在一堵墙下,家人连忙要将他挖出来。他竟然制止、说:“赶快看看皇历,今天是否不宜动土!”迷信《易经》算卦、结果就是举手抬足都无所适从!还能做什么事、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决不应该再拿《易经》来算卦。街头那些摆摊算卦的是对《易经》的糟蹋!那些开口闭口阴阳八卦、装腔作势,故弄玄虚的溜谓易学大师其实都是些江湖术士。 那么《易经》的智慧。《易经》的精神到底是什么。《易经》经过孔子等先哲的创造性阐释,确实具有伟大的哲学意义和文化价值!因此被称为4421“群经之首”?在我看来。《易经》最可贵的精神有三条、前面都提到了,第一条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鼓舞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积极明朗乐观地开拓生活、第二条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培育了一种呵护天地万物的宇宙情怀,第三条就是讲“天地人”三才,将具有道德性的人类提高到和天地并生的崇高地位,从自然力的3076角度看!人在自然面前渺小得很、但是如果不从自然力的角度看!而是从人的道德尊严来看。那么!人生天地间就具有一种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精神气魄,   地震可以瞬间夺去数万人的生命,但是我们看汶川大地震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我们看那位年轻的母亲!她用整个身体护住自己襁褓中的孩子、孩子得救了,她被夺去了生命。后来救护人员在包孩子的小被里发现一个手机、4384上面有一条母亲临难前留给孩子的短信:“孩子。你如果活着!请你记住、你的母亲永远爱你,”读到这则短信!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我只觉得这不是一位母亲留给自己孩子的短信,这是一种圣母般的担荷人类苦难的大爱。还?一位青年教师!用7773自己的臂膀死死护住两位小学生,两位小学生都得救了、他却不幸遇难、这位青年教师生前9271最喜欢唱一首歌:“赠给你我的翅膀!供你自由飞翔。”这位青年教师用他的生命实践了他的诺言!他被夺去了无上宝贵的年轻生命、但是他同样留下了无上宝贵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道德!这种伟大人格和崇高道德,任何自然力量也无法摧毁、     有句话叫做“慷慨成仁易,从容赴死难”。历史上很多仁人志士、都用自己清醒的理性选择,5201超越生物性的求生本能,舍生取义,体现了人类道德选择的无6628比崇高和神圣、南宋丞6665相文天祥被俘后!四年间受尽折磨。也历经诱惑!但是始终坚贞不屈,最后以生命殉自己的政治气节。2538“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铮铮铁骨千古传颂。明初方孝孺,拒绝为2020篡夺皇位的燕王朱棣服务,朱棣威胁他说:“你就不怕诛九族吗。”方孝孺回答:“你就是诛我十族。我也不会为你这逆贼服务!”专制社会。诛九族已经是最残暴的刑罚、朱棣赌狠,就把方孝孺的学生朋友归笼为一族!凑成十族。方孝孺果然被诛了十族,据说行刑七日方止,死者多达八百多人?他却始终坚贞不屈?清末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本来有逃生的机会、但是他决5941心谢绝朋友的营救,用自己的生命警醒世人、终于将自己的一腔热血献给了变法事业、他在刑场上从容不迫地留1335下这几句话:“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墓碑上刻着他生前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正是孟子所说的舍生取义的道德抉择。使人成为可以和天地相比并称的三才之一、使人的道德性拥有灿烂星空一般的伟大?崇高和尊严。   当然,《易经》还有丰富的辩证智慧,例如“一阴一阳之谓道”!“无往不复”等!都可以给我们的现代生活提供深刻的启示!今天我们看着那些手指头夹满棍子。掐来算去的“易学大师”装神弄鬼。煞有介事,真的是很荒唐!很滑稽、让我想起胡适先生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描绘:“这遍地的乩坛道院、遍地的仙方鬼照相。”   《易经》拥有伟大的哲学智慧,它是滋养我们的精神资源?但是它和那些装神弄鬼的江湖术士毫无关系。!

国学经典也是传销吧!高价出售各种经典书籍,什么弟子规,易经,黄帝内经等等。还不是叫你买,说什么请经

 4953 哪不算传销,不一定要!网络上。可以搜得到电子版本的。播放器、其实也不用。自己有DVD 或者手机都可以播放 你的家人整天 着迷各种功德。抄什么经 有什么功德是吧!!

学习八字的经典书籍有哪些?

  八字方面的书籍主要有以下几类,   清朝 任铁樵的 《滴天髓阐微》算得上是经典,民国 徐乐吾的 《滴天髓补注》《子平真诠评注》都是经典、古代的《三命通会》《玉井奥诀》也都不错!《神峰通考》水平一般!可以不看,另外:《周易学》《慧缘风水学》《家居风水宜忌》《走马阴阳》《玄空飞星风水》《理气风水学》故宫秘本《鲁班经》 《入地眼全激》宋、静道和尚 《吉宅旺铺风水宝典》 《阴阳宅大全》白话全译本.学完这些差不多已经是行家了。,

易经应该怎么学,才能从新手到精通

  第一,掌握理解卦象、第二,要明白卦爻辞的含义,第三。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明白卦爻辞的每一个字的出处。也就是说。他为什么要给这个卦这个爻配上这个辞!这三点弄懂了。才算是学会《易经》了、、

找个指导学易经的老师

  学易就得想清楚自己为什么学!现在易学大致分易理和易象两派!易理、主要是研究周易哲学?易象0062则更多于预测,而预测学又是门户各异:9886梅花易数。六爻铜钱卦!四柱八字,奇门遁甲,六壬神课。太乙神数...非常的多!我建议你先从预测学入手。逐渐深入!学以致用!《易经》的作用更多是像字典一样。有必要背字典吗、易学最重要的还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运用,类象的取舍、就像用细胞去科隆个体一样,取身边的小象。来对应事物的发展宇宙的变化。此为易道。,

学易经为什么要趁年轻

  易经是帝王秘术、是成功学!没年轻人的冲劲儿、你就没法共鸣!难解其意。就算勉强理解了,你还能做什么、而且易经是个人专属的、一个人一本易经、在你专心研习时!要否定其他人的理解!哪怕赞成别人的想法也要说是"别人理解和我一样"而不是"某某人说…"、只有你是宇宙中心,你的主观感受是唯6655一真实?一般人看易经也是徒劳的。或者说没有借鉴意义,改变不了物质生活。因7276为他没有改天换地的勇气!!

易经培训班哪里好 为什么学易经没好下场

  0690不是学《易经》的没好下场!是假借《易经》之名骗人钱财、做的缺德事太多了、所以没有好下场!因果可畏,!

普通人能学易经命里吗

  不能、学了不是半桶水!就是啥的,即使学成了、以后寿命不会不会多长寿的、

谁有经典的阴宅风水书籍 5分

  呵呵个人意见.如果你没有高人指点,6702请不要去看.以免神经失常.你可以问问周边.风水非死学书.、

学易经到使用一个新手要学多久

  使用方法好学 最简单的几天就可以, 思维模式建立需要机缘、易理易象的经验积累需要长时间实践中进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