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厦门易经协会会长是谁?

1834  姓名:赵星词   中华易经协会驻厦门分会会长   简介   一九七八年出生于山东诸城。现居厦门市!自小通灵!对神秘事物极感兴趣!自小便精研手面相,十六岁起研读各类经书。佛道文化等。曾得佛祖释迦摩尼梦中点化、悟透般诺波罗密多心经,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智慧灌顶。后又得隐世门派天人宗高人传承!习得天帝之道修真奥义。   曾任职3297过特约记者!企化部经理!营销部经理。人事部经理,副总经理等多种职业,现为出版级作家、中国十大手机门户站之一飞库网总编辑兼副总经理。同时也是天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风水顾问!目前算命的老客户中亦有演艺界的艺人, 跨国企业的老总、 政界要人的直系亲属等……   日上三竿我独眠!问世间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附:明心见性篇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如没有我,佛从谁成,因先有我、我心生佛!因此成佛。因先有我!我心生魔,因此成魔,故知佛魔,皆是我生,所以念佛,既是念我。若是无我。何须念佛,念佛之意!只在去妄,妄念既空,心净无生!所谓净土,既是心净、所谓往生。既是当下,心无妄念。念佛何为、何为佛法!法是无我、无我之时。自性出现。所谓性字!既是生心!心生万物,包括佛魔!所谓皈依!即归自性、生心不起!既是无我。既然无我。便无佛魔!一无所得、既是此意、以此空性,了知万物!皆由心生,明心见性。再无他说!   佛佗曰: 我所说法?比如筏者!筏尚应舍!何况非法!----就是说、所有的法。不过是过渡的筏子!你为什么还要抱着个筏子不放呢?什么这个门派那个宗的!全都放下才是啊!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连我相都不要。心里怎么还会有众生呢? 实无众生可渡啊。看到众生苦难,只是因为你心里还有苦的念头,0791心不平等罢了!我生了佛,又生了仙、假如没有我!仙和佛也不存在了,这就是众生灭尽!   原来成佛不在经典。只在胸中真知灼见、穷经皓首又如何。只把佛性污染!   由来佛法潇洒自然。不拘一切凡尘儒节,狗宗猫宗一切无踪!释迦牟尼独创无宗。      六祖慧能一字不识,顿宗9303照样荷担,大道从来无私。云何汝家独好?只因心胸狭窄。瞎子摸象自称尊!什么佛。什么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沐浴夕阳,衣襟晚照!痴痴笑笑!豪情了了,左参右悟!不如那不参不悟,讲因讲缘。不如那放下万缘,放不下、只因人间残梦有我!终日醉、无佛语,无道话、只是一颗平常心,因情醉,因情觉,觉有情,乐常醉,   清风一枕数万年!。

天津易经协会会长是谁

  孙寒潇 天津市易经研究会。

孔子为什么要五十才能学易经

  以前的时候对易经没有兴趣。后来才发现易经的智慧。   50岁是知天命的说法   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花甲!70古稀,

孔子的一部作品

  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8457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论语·学而篇   子曰:“396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555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知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1944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7908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曲阜小雪大埠南村庄由来历史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小雪镇大埠南村邮编是273150!

孔子多大岁数开始学的周易如题

  50岁吧。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孔子五十岁开始认真3327研究易经?

请问孔子是属什么生肖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宋平公二十五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齐庄公三年,陈哀公十八年!蔡景侯四十一年!曹武公四年,燕文公四年。吴姬诸樊十年,杞孝公十六年。许灵公1355四十一年,邾悼公五年!滕成公二十四年!莒黎比公二十六年。楚康王九年、卫炀公八年、晋平公七年。秦景公二十六年!郑简公十五年,薛献公二十八年。-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越姒勾践十八年,宋景公三十八年、周敬王四十一年、齐平公二年、2509陈湣公二十三年,蔡成侯十二年,燕献公十四年。吴姬夫差十七年。杞湣公八年。邾桓公九年,楚惠王十年,卫庄公二年!晋定公三十三年,秦悼公十二年、郑声公二十二年。赵简子三十九年!-479年),   孔子出生年份与1970年的干支是一样的。均为庚戍、据此、可推算孔子生肖属狗、,

有关孔子的故事 (只要故事的名字)急~~~

  一。满而不覆   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   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   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1602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二、善与人交   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1273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1036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5228与人交!久而敬之、”   三。君子之态   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3374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

跪求孔子对《易经》的注解。。不要其他乱七八糟的!有懂得的朋友请帮忙!

  孔子对《易经》的解读   孔子学习过《易经》,并且以《易经》教育学生.、这是有案可查的,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孔子到了晚年!特别喜欢《易经》,二是!不是一般的喜好、而是4065反复学习!把玩!以至简册的绳子断了三次,进一层的问题则是、孔子为什么如此喜欢《易经》!他对0703《易经》又是如何解释的?   关于这个问题、从《论语》中的两条资料可以找到一些信息、《述而篇第十七章》说:“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为什么要到五十岁才学易呢,联系到他在总结自己一生修养过程时所说的话,“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篇第四章》)。就会知道!五十岁是孔子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即“知天命”之年。这两句话是在不同时期说的。前一句话是五十岁以前说的。后一句话是五十岁以后说的。但两句话都以五十岁为一个重要时期、古人活到五十岁、就算是老年了、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这说明一个人活到五十岁很不容易、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显然将学习《周易》看成是一种很严肃2652的事情,认为只有到了人生阅历和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学习和解读《周易》,“五十”只取其整数!代表一个阶段。并不是只有等到五十岁这一年才开始“学易”。他在总结其一生修养过程时所说的话也应如此理解、   问题是、这两句话都提到“五十”!而前一句话是讲“学易”?后一句话是讲“知天命”,二者究竟有没有联系。如果有的话。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系。这正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事实上、二者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其关键便是“知天命”的问题。所谓“学易”而后“无大过”、其实际意义就是“知天命”之后可以“无大过”!因此!“知天命”才是关键。在孔子看来,《周易》正是讲“天命”与“知天命”之学。也就是“天人之际”的学问,   《周易》本是占筮之书、其中便有天人关系问题,原始易经中的天人关系,主要是人神关系。人类2693的吉凶祸福。由天神决定、筮者起沟通人神的作用、但是、经过孔子3299的解读!天的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他的言论中,虽然还保留着宗教神学的内容。但在更重要的问题上。已经将天解释成有生命的自然界!而不是至上神。这同当时天道观的演变有密切关系!孔子便是这一变革中的重要人物!   《论语•述而》记载:“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三十五章)古人遇到各种事情、都要祈祷,的ao 这是很寻常的事,孔子病重,学生子路请求祈祷,这也是很平常的!但是!孔子竟然问道:“有这回事吗?”这就有些不寻常了,这是以一种怀疑的口气问话。实际上正是对传统宗教观的怀疑。当子路回答说,有这回事、并引用诔文“祷尔于上下神祗”来证明时,孔子又说:“我祈祷已经很久了、”这究竟是相信有神还是不相信有神?从这句话很难找出直接的结论,如果说有神。为什么不通过正式的仪式去祈祷呢、如果说无神、为什么又说“我祈祷已经很久了”呢?但是在这两句话中,有7572一点是清楚的、即孔子并不主张举行祈祷仪式!而仪式是宗教神学中最根本的要素之一,如果说孔子真的祈祷过了!那也只是在心中祈祷罢了,心中祈祷和正式祈祷是大不相同的,不仅别人看不见,就是天神(如果相信有天神的话)能不能接受?也是有问题的,如果再联系到孔子开始的问话“有诸!”!7977问题就更大了?   总之!从这两句看起来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谈话中,能够看出孔子思想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即对天神从怀疑到否定的转变!这个转变与他对《易经》的解读是分不开的!这也正是孔子8564何以将“五十读易”与“知天命”联系起来,并以“无大过”为其诉求的真正原因、《易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5752为它正是讲“天人之际”的问题,而“天人之际”正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原问题。只有在这个终极性的问题上得到根本解答、才能避免犯7501重大错误、孔子在五十岁之前、认识到问题1422的重要性?而在五十岁之后、特别是到了晚年。才体会到人生自由的乐趣!   这不是说、孔子五十岁以前没有接触和学习过《易经》、像孔子这样很早就博学多识的人。如果说《易经》不在其学习之列。是说不过去的,正因为如此。有些学者对“五十4655以学易”产生了怀疑,有人将这句话改为“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冯友兰先生语)认为“易”字7866为“亦”字之音误,我认为,孔子的这句话似乎有更深的意义?对《易经》可以有不同层面的学习,有从占筮。数术层面的学习,有从人生意义和终极关怀层面的学习!孔子所说!很可能是后一个层面的学习!这实际上是人生学习过程中的一次超越,意义非常重大,因此不能等闲视之!   孔子的“知天命”?不是解决一般的吉凶祸福一类的问题!而是寻求人生的真谛、解决人生终极意义的问题!他要为人的德性建立超越性的形上基础,但又要依靠人自身的修养去,

大成国学:孔子为什么不算卦?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编竹简的熟牛皮皮条断了多次)、”《论语》说:“五十而学易”、孔子还作《易传》十篇,称为“十翼”、但是。孔子算不算卦!张成老师的回答:他一定算过,作为探索!也作为好奇。但他一定不信。因为不信!后来也就不算了。而且、这不信,还不是出于事实判断。而是价值判断!不是不认知、而是不认同!   古代的文献、记到孔子算卦的有四次:一次是《孔子家语·好生》、一次是汉代纬书《乾凿度》、一次是王充《论衡·卜筮》!一次是南宋杨万里《诚斋杂记》、纬书拉大旗9332作虎皮。胡编乱造!当然不能信!王充《论衡》本来就把此事作为民间迷信批判的。王充都不信,杨万里的记载不知4451有何根据,他离孔子那么远,中间那么多年没人说!他哪里知道的!所以还是不能信。唯一有点可信的是《孔子家语》的记载——那就应该属于孔子偶一为之作为好奇或探索了,   为什么说孔子不算卦呢!一,《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或学生的学生记录的孔子言行。里面竟然一次孔子算卦的记录都没有。恰恰相反!有4520关孔子反对算卦!祈祷的倒有几条,二,相关的史料。比如《史记》等都没有孔子算卦的记载,三、《易传》十篇没有孔子算卦的记载。   《易经·恒卦·九三爻辞》7201上有句话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意思是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地保持自己的德行!总要承受羞辱。孔子对此解释说:“没有恒心的人不用占卦、因为他总要倒霉、”(《论语·子路》)   孔子这里说的“不占”,后来被荀子总结为“善为易者不占”(《大略》)、善为《易》者、就是学2548走正道的人、《易》教给我们的!就是走正道,做正派人!如此、自然一切逢凶化吉,无需占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祸福。自作自受,祸福无门!惟人自招、与占卜无关、孔子就是这个意思。   《论语·雍也》还有孔子的这句话:“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人的生存依赖于正直。不7190正直的人生存?是侥幸避免了祸患。   正直而合乎正道!是生门,邪曲而走上邪道。是死门。   在生门中生,是常态,在死门中不死。是侥幸。   《论语》不仅仅是好人的读物,其实,如此之类的话,监牢中的贪官污吏,贼盗宵小读起来会更有体会!   人生的最高智慧!就是认知和认同正道。,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