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易经中“象曰:.....”中的象 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易传》(孔子作的对易经解释说明的十篇文章。称为《十翼》)中的《象传》、后世为研究的方便将易经的经文(卦爻词)与《易传》合起来形成一本书!称为一本书,即通常所说的《周易》、《象传》是专门对卦象。爻象解释的文章、它又分为两部分?解释5104卦象的称为《大象传》?解释爻象的称为《小象传》、2133但一般书中将《大象传》,《小象传》都写作“象”,简单的说!“象”就是指卦爻象!不好意思!啰嗦了点!真的希望能讲清楚一点、请见谅:)!

易经中的 象曰 和九三等 数 是什么意思 5分

  先说说数。每8574个八经卦都有一个数!乾卦1!兑卦2。离卦3、震卦4,巽卦5、坎卦6!艮卦7,坤卦8、这些是先天卦数、你写的九三数指的0838是每个六爻重卦的爻的阴阳及位置、九代表阳(阴阳),三代表第三爻(位置)。六爻从下面开始往上数。   象指的是卦的大象!即象形、八经卦和六十四龚卦都有一个大象!比如巽卦,5988上面两个是阳爻!下面一个是阴爻!好像是一个倒放的葫芦、看到葫芦的时候就可以起巽卦!再比如离卦,中间是一个阴爻!上下两头是阳爻!就好比是一个外面硬壳,里面是空的或软芯,核桃!西红柿!水壶。房子,车子都是、另外!六爻的重卦也有大象、如风4200火家人卦、就是家和万事兴的意思,用到中药里,就是干草这味药!因为干草药性和百家!与哪儿味药都能搭配。大象的意思就是和!与卦爻辞的解释是一样的、!

小过卦的《象》曰:

  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8587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从或戕之!凶如何也。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密云不雨,已上也!弗遇过之、已亢也,。

易经里面为什么总出现《象》和《彖》这两本书里面的内容?这两本书是谁写的?哪位学者大大给我详细解释一

  姽婳霓裳:你好。   易经六十四卦!每卦有【彖】辞。彖者:断也、断定一卦之义、故、六十四卦有六十四彖辞!   六十四卦!每一卦9412又有象辞!象辞解释每一卦明万物自然之形象、卦象辞。又称大象辞,每卦有六爻(乾,坤各七爻)。每一爻。又有小象辞!   彖辞!象辞为孔子及其徒弟综合所著!为儒家的杰作、    夫子十翼: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6877系(辞)五!下系(辞)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   系辞,大象辞。小象辞均与经文联系在一起!读经的同时。也就一起念了,。

泰卦的《彖》曰

  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0502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彖传〕《彖传》说:泰的卦象征了亨通太平!阴柔之7770气离去!阳刚之气到来、故吉祥顺利,表明了天地的阴阳交合,才有万物的生养畅通、君臣上下的交流沟通,方能志同道合,内心刚阳而外表阴柔!对内刚健而对外柔顺,内养为君子而外现是小人!君子德行之道发扬光大,小人卑劣之道路尽途穷。。

易经的(取象)是根据什么规律定的。

  取象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这种思维方式是从古至今普遍地被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着的又颇具神秘色彩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发展形成于《易经》!是易学文化精神在现代思维方式中极具价值的部分。   取象思维方式本文界定为: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物象!以想象为媒介!直接比附推论出一个抽象的事理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的核心是以具体事物为载体、靠想象去推知抽象事理,其本质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直接推论的逻辑方法!它起源于原始时代。发展形成于《易经》、    原始人处于人类文明的史前期、他们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已经具备了原始的取象思维能力!其思维水平如同孩童一样。头脑中只是存有特定的实物的物象!所使用的词都是他们所接触的实物符号!在他们的语言中,没有包括同一性质的物群的种属词汇,也没有表示一般概念的语词,例如!他们只有这个人、那个人的有所指的概念、而没有“人”的一般概念,只有不同种的某一棵树的概念。而没有“树”的一9751般概念?随着思维5521的发展,他们逐渐地把某些专用名词移用到相关的物类!表示物类的共同性质,由此产生了表达取象思维的用语、其特点是语言中尚没有这个语词,而找一个与之3558相近的?在某方面有关的实物表示出来!例如:“像石头”表示“硬”。“像太阳”表示“热”!“圆”等等。这里“硬的”!“热的”,“圆的”等表示抽象的语词。是从他们印象最深的石头、太阳这些实物中抽取出来的,这是取象思维的初始阶段。    取象思维的初始阶段,就已表明人类思维已经进入到了简单的比附推论的阶段?比附推论是取象思维方5510式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方式在《易经》中得到了发展!完善、使之逐步成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   《易2820经》中的卦象是其推测所占之事吉凶的主要依据。如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等等、并试图以此表现出宇宙万物的变化。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卦爻辞也大多运用取象思维方式来阐释抽象道理,如《困.六三》9338爻辞:“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这是说一个人被石头绊了一跤!伸手又抓在蒺藜上面、回到家中、又不见了妻子。故筮遇此爻凶!这是把人处坎坷境地、又依靠坏人,必无好结果的抽象道理。寓于对具体事物的表述中、使人由具体的事象联想到抽象的事理、而有所感悟、   又如《乾》卦写龙隐龙现。《井》卦写井谷射鲋。《大壮》卦写羝羊触藩等等。通过对“龙”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意在阐释与之有一定相关的抽象事理,即不是为了说明“龙”等具体8296事物本身、而是通过对这些具体事物的描述。启发人们想象,去悟知出一个抽象的事理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取象思维方式!   取象思维的本质是一种比附推论的逻辑方法,所谓比附推论是指通过想象!由具体事物直接推知一个抽象事理的逻辑方法!除上述分析外,又如《易经.大过》九二爻辞:“枯杨生 、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这里将自然界的枯杨生 ,与人间8245的老夫娶少女联系起来。取其相似点、进行想象、然后比附推论出“无不利”的结论。意在告诉求卦者!所占问之事将大吉大利!《易经》设卦观象。通过想象这一媒介。比附推论出“意”,象及卦爻辞是可见的、而“意”是不可见的、不好说清道明的!对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9049人们只要运用取象思维方式便可得到!这正是“3147得意忘象”!“得意忘形”!“得鱼忘筌”的思维秘密所在,所得的“意”便是事理,所忘的“象”,“形”便是所选取的具体事物!而其思维过程是比附推论,思维方式是取象思维!   取象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与整体思维的互补,二是具有很大的模糊性!    取象思维与整体思维的互补、建构了《易经》的思维框架!《周易》古经,以它特有的表达形式、充分注意到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和自然看作是一个互相对应的有机整体!八卦及六十四卦是构成这一整体的基本框架、在这里!人和自然是处在完全统一的结构之中的。这一整体观与取象思维方式互相补充。也就是说。在取象思维过程中。有整体思维、而整体思维赖以形成的基础又是取象之辞及卦象和卦的排列组合!而这当中也离不开取象思维、例如《乾》卦、以“龙”为具体取象物,通过龙的“潜”,“见”,“跃”!“飞”,“亢”等不同处境的描述!揭示了事物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这里取象思维和整体思维是互补的、缺一不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得意忘象”是指“意”尽得而忘“象”、“得鱼忘筌”是抓到“鱼”而忘“筌”,尽得的要求就是全面、整体!。

解签:近贵人,次卦因祸得福之象,凡事营谋吉利也,中箭贵人指引贵人乡,解曰有意兴变,到底安然若问用事

  看你所测何事!所求之事。前期困难阻力颇大,进展困难、中途遇1127到贵人解厄,终吉利有成、、

火象星座克制什么象星座

 0415 火象星座的成员,几乎都有着追逐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使命!他们的4461人生里,“我”的高度高于一切!太过自我的表现有时候会显示出过度的自私自利!那么这样一个唯我独尊的火象星座、是否有完克他们的人群呢、3348答案是:水象星座?

易经中的彖辞、象辞、爻辞各指什么

  “彖(tuàn)辞”即指“总括之辞”!“概括之辞”、即概括一卦涵义之辞。或注解一卦之辞。彖辞是用来解释卦辞,其余六爻的筮辞就是爻辞!爻辞只断定0179该爻的吉凶!彖辞则断定整卦的吉凶!古人把“彖”唬释为“断”。就是“断定”(吉凶)的意思,这种断定是根据整个卦象来进行的!所以《系辞上》说:“彖者。言乎象者也。”   “象辞”、乃是周文王引用商代《坤乾易》(象辞易)做为佐证的部分辞句!   爻yáo辞,《易经》中六十四卦每卦爻题下所系文辞、爻 9128辞是组成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

行人见日气难吞 忽有灾事勿近前 此卦鸟巢鹊林之象 鸟破林巢无所宿 可寻深处稳安身 凡事到底应心也 (解曰

  十五签 商君不听赵良7156言 下   行人跘曰气难吞,忽有灾5405事勿近前、巢破0422林鸟无所宿。可寻深处稳安身!   【白话浅释】:   与人口角的怒怨之气最难以吞咽、却不知祸从口出!细想卵破巢空之后哪里还有栖歇之地!自保之道只在於修身养性罢了!   此卦鸟鹊巢(离)林之象、凡事到底应心也,   解曰:若人得怨!何时可伸。好言不信。守旧待时!   家宅→先凶后吉!自身→谨防!求财→吉、交易→成。婚姻→阻滞。六甲→男!行人→顺、田蚕→利,六畜→旺、寻人→见、公讼→有理,移徙→远可。失物→难见!疾病→还愿!山坟→吉、   详解:   此签有”自食恶果”之意,奉劝当事人、勿一意孤行。有些人的个性直接、作风霸气,做事或说话不留情面,常让人因此尴尬愤怒!下不了台。明知有人不满。也毫不在乎、须知举止过於强悍不留余地最易与人结怨。让人怀恨在心,日积月累、得罪的人越多。对5597自己越是不利。凡事都应谨言慎行。保持柔软低调的身段。兼顾法理情。对於身边亲朋好友的劝谏、务必虚心接受!认真思考不是处并加以改进。切忌当成耳边风我行我素、免得届时陷入无人愿意出手相助、有理说不清之境。后悔也为时已晚。   也是网上找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