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关于易经有关

   这不是《易经》里的原文!是五行四柱算命里面的口诀、   所以就是五段。 9629  分别对应的是正印,偏印(母。姨。婶)、食神、伤官(女:子孙!男:才华)、比肩!劫财(兄弟),正官,七煞(女:夫、男:子孙)、正财、偏财(那是妻财父)!,

怎样看易经

  《易经》是一个极其庞杂的体系、学习它。首6113先要考虑自己为什么学习,目的何在,因为如果没有方向!就无法决定学习的时候如何学习!想要学习易理,从而能够让自己在生活中逐渐变得有品位和德行、那么就重点学习《易经》的原文和诸家的解释。想要学习占卜,从而能够让自己在迷惑的时候找到方法。那么就4480重点学习易占?并没有什么想法,只是单纯的想要了解《易经》、那么就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地方就看到什么地方。以现在《易经》及其分支体系。就算一个天2503才从娘胎开始学!也没有可能去全部钻研!更不可能完全学透? 所以。你一旦下定决心要认真0114的钻研这门学问。你1301必须立下一个方向,不然你会完全迷失在浩如烟海的《易经》体系。确定方向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永远学不好、方向确定了、就是认真学习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不可能有速成的《易经》。想要学。必定是水磨功夫。就算领悟能力再强。那也不是一日之功、亦不可操之过急。孔子说要玩着学《易经》?不是说赶紧学会了如何、而6883是要时常把玩他、你今天思考这一句。有这样的理解,明天你或许有新的理解,不断的把玩!理解7169也就越来越深、人有不同,不同的人学习《易经》也会有不同的方法。我个人的经验是,不能抛开实践!也就是说。学习《易经》不能不学占卦,通过实践反过来在来回顾《易经》所说。久而久之、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刻!也会觉得《易经》越来越好玩、,

什么是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3140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即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无论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7292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3617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1705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现在流传下来的《周易》有两部分组成:     《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0420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3391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辞如同每章的题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个小节,爻题如同每节的序号。爻辞如9341同每节的内容。六十四卦共384爻。但为首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条爻辞!   《易传》:有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十翼9966》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在唐朝之前,《十翼》一般都认为是孔子作的!到了宋朝、欧阳修首先提出疑问!朱熹则深信不疑?现在已证明非孔子所作!吕绍纲先生说道:“《易传》已经是《周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离开《易传》研究《周易》,像汉人那样另搞一套?是一条绝路、没办法走通,”     《易经》包含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用阳爻“—”(一个长横)和阴爻“--”(两个短横)三个一组相叠构成八卦!六个一组相叠构成六十四卦,八卦分别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以及这八种事物内涵的特质,并借由以上特质可以取类比像万事万物、     《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绝非随意排列,而是象征了事物7673的发展过程?每卦的卦画也富有深意、首两卦乾和坤各象征天地、又不仅止于天地、抽象出了世界初始状态中纯阳和纯阴的性质。3654接着阴阳相荡、化生万物,接下来的一卦便是“屯”,描述了世界初生时混沌的状态......     至第六十三卦为既济!其卦画是阴爻与阳爻均匀分布、并且阳爻居于奇数位(阳位)。阴爻居于偶数位(阴位),意思是阴阳已发展至完全调和的平衡态?似乎世界归于静止了,但《易经》令人叹服......余5400下全文>>!

对易经的评价

5897  群经之首?包含了宇宙。鬼神莫测的智慧,是十足的“天书”,   如果真能把握好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定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易经全文

  易经》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2777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   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   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908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   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   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  5425 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   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①世而无闷、不见是而   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   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   子曰: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   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   子曰: 「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   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圣   人作,而万物□②、本6144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 何谓也、   子曰: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1198  乾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   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   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   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   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    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   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故乾乾。因其时   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0494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   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 3803  况於人乎, 况於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余下全文>>。

易经作者是谁???

  是的。虽然大家承认的有三位圣人、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样一本奇书、其编纂时间之长!跨时代修缮之久,绝对不可能是个人所为、这三位圣人的说法就是“人经三圣!世历三古”、分别是伏羲,周文王父子和孔子!。

《易经》是什么?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1] 《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2675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扩展资料:误区:很多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照南怀瑾先生的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相传《周易5572》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有部分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易经、

“易经”的来龙去脉?

  易经yì jīng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2194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一,《易经》名字的解释:   《易经》一般又称为《周易》、   。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有很多种说法:   1,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因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笼罩万事万物。所以卦爻的含义,自然是周延普遍的。   2。有人认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周2762易》的“周”字就是朝代的名称?   、关于“易”4700字的解释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上5129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2、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   3。蜥蜴变化为易!“易。即蜴,蜥蜴因坏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曰之易。取其4493变化之义,”   4、化繁就简则为易!《简易道德经》:“简则简!易则易。简则简之易、易则易之简!万物皆在一简一易中矣!"   5,《系辞》则说:“生生之谓易”。   6。清代的陈震著《周易浅述》则将“易”的定义分为两种:   ⑴!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⑵。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7。此外、“易”历来有一名含三义的说法:   ⑴!简易!即0929“易”虽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简化的公式或“模式”、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模式”里。都可以用这个“模式”7749来说明、即“大道至简是也”!   ⑵。变易,即1163“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辨证法”的。   ⑶,不易!即“易”虽讲变化。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究竟“易”为何义、下面我们不妨从“易”字的由来,及其形体的发展变化。来作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5972于“易”字在我国文字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对其形体变化和其字义的理解基本有以下两种意见和观点:   1!第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象形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就像头朝上的一条“蜥蜴”、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就更像“蜥蜴”的样子了,   ⑶,“易”字在小篆中的形体?与金文相似、   ⑷,“易”字是现代楷书的写法和形体、   此种观点认为:“易”字5437原指“蜥蜴”之“蜴”、其本义为“变化”。当“易”字被假借为“交换”!由“交换”又引申为“改变”之义之后,那么当“蜥蜴”讲的“易”就写作“蜴”了、“易”字还可以当“容易”讲?   这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蜥蜴变化为易”观点的理论依据。   2、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会意字!   ⑴、“6865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最初是左边三点。中7392间一条长弧线。右是半个圆圈。或左边是半个圆圈、中间一条长弧线,右边三点、(在古文中、同一个字,不少是正反互写的,)   其形义解释为:   ①、半个圆圈是半个太阳。   ②。中间的长弧线是一条挡住太阳的浮云,   ③。2529旁边的三点是从云缝里透射下来的阳光、(也可以说是表示多云的“多”!因为古人以“三为数之众,九为数之极。”)   是故、“易”字的原义是“乍晴乍阴”之意!   甲骨卜辞里常有“易日”!9232“不其易日”,“易日”是“好天气”。“不其易日”就是“天气不好”了!   “易”由其本义“乍晴乍阴”,后又引申出“变换”、“交换”、“更易”、“交易”等义,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是以甲骨文中的形体为基形发展过来的、半边的太阳、散射的阳光都没有变、只是把蔽日的浮云的长弧线、变为先向左拐!后向右弯的弧线罢了!而太阳里像“鸟的眼睛”的那一点。其实就是我们所见的日中的“黑子”!(此形乍看也像飞鸟之形!这也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观点的理论依据和由来!)   ⑶、在秦代的小篆中。“易”字的上部已经变成方形的“日”!弧线的下部和三点阳光已讹变为“易”下的“勿”了。   ⑷,于是“易”这个会意字。沿循小篆中“易”字的形体?发展成为汉代的隶书之“易”和现代楷书的“易”了、   综上所述!我个人比较赞成“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的说法!这是因为:   1!《易经》是揭示!论述,反映自然(天地)之大道发展!变化规律的经典书籍!   2、日月即代表天地,亦即代表阴阳。此种说法比较吻合《易经》八卦构成和排列的规律法则,及其内涵的核心思想,   3!无论哪种说法。观点。都不能否认“易”的“变化”之含义。日月象数蕴含交替!变化之义。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都是不错的!   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经典?并称“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   ,关于“经”字的解释:   1!。“经”字的由来及发展变化:   “经”字原是个象形字。没有“纟”旁。只有“巠”,   ⑴、在金文中。“巠”字的下部是织布时撑线时用的“工”!上部的三条曲线就是织布的“经线”之形!   ⑵。在小篆中、为了使其“经线”的词义更为明确。所2198以又在其左增加了表意部分“纟”。这样“经”字就变成了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了。   注意:“纟”同“糸”!不能读作(sī)而应读(mì)!由于人们误认为“纟”同“丝”、已经习惯地将“纟”也读成(sī)了。   “纟”字是个象形字。   a。“纟”字在甲骨文中。就像一小把丝柠在一起之形。   b。“纟”字在金文中。其形体和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大体相同。   c!在小篆中!其形体和甲骨文、金文中的形体也基本相同。   d。“糸”是楷书的写法,   e!“纟”是简化字的形体。   宋朝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徐锴说:“一蚕所吐为‘忽’。十忽为“丝”?‘糸’。五忽也、”   可见“纟”(糸)是极细小的丝(二分之一丝)!   “纟”(糸)字的本义就是“细丝”!   《说文》:“纟!细丝也。象束丝之形!”   ⑶、“经”是楷书的写法、   ⑷!“经”是简化字,   2。“经”字的词义解释:   ⑴。“经”字的本义是指织布的纵线、跟“纬”相对!   《文心雕龙﹒情采》:“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其大意是:经线正。纬线才能成,文章的内容定好了!文辞才能流畅、   ⑵。后来从“经纬”之义又引申为南北东西之义!南北谓之“经”!东西谓之“纬”、   《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   ⑶。因为没有“经”正!也就没有“纬”成、所以“经”是主要的。人体气血通路的主干也就称为“经”,如:“经脉”,“经络”等。   ⑷,同理。也正因为“经”的重要。所以记载一定阶级最高思想道德标准的书籍!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或宣扬宗教教义的书籍!就称为“经典”!“经书”等、   《唐书﹒经籍志上》:“四部者。甲乙丙丁7088之次也,甲部为经。”也就是说、古代在图书目录中!以甲乙丙丁为次序!甲部的书籍均为经典,   ⑸,古通“径”。   ……等等!   3!所以“经”字在《易经》中所蕴含的意义应该包括:   ⑴、通“径”字、路径,途径。门径、即辨别,反映,揭示。掌握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方法。   ⑵!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规律。   ⑶,对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认识,心得体会!心经,   ⑷!论述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主要。重要的思想理论、经典,   二、《易经》的产生:   1!《易经》3946产生的年代:   关于《易经》的产生年代、目前说法不一!据学者们考证,应该是五2062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   2!《易经》的起源:   而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则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7752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春5093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所以《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2264圣人完成,   3、历史9850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   ⑴。一曰《连山》,产生于神农时代的《连山易》。是首先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⑵、二曰《归藏》。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则是从“坤卦”开始的。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表示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   ⑶。三曰《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的《周易》,是从“乾,坤3332”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不同。   《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我们看到的易经也就只有《周易》一种了、   三、《易经》的成书时代:   1。成书于春秋时期:郭沫若说:天1349地对立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出现很晚。周金文中无八卦的痕迹!甚至无“地”字,乾坤等字古书中很晚才出现......。足见《易经》不能早于春秋时期、   2,成书于西周初年:张岱年根据卦爻辞中的故事!如“丧牛于易”。“丧羊于易”。“高宗讨鬼方”,和“帝乙归妹”!箕子之明夷”等?都是1573商和西周的故事,周成王以后的故事,没有引用,推论《易经》成书不能晚于成王时代,   3。成书于殷周之际:金静芳等认为!《易经》是殷6452周之际的作品,他们肯定“卦出于筮”,古之巫史逐年总结占筮活动的大量记录,经过筛选整理,写成《易经》。有的学者还从中国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和殷商之际社会矛盾中考察《易经》的成书时代,也认为是殷周之际!   四。《易经》的内容: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一卦由挂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   每个卦画都有六爻,爻又分为阳爻和阴爻。阳性称为“九”!阴性称为“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8805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标题与卦辞。爻辞7832的内容有关?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起说明题义的作用!爻辞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2!《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挂》,《杂挂》和《序挂》。   【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的、】   ⑴,《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⑵,《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   ⑶。《文言》则专门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⑷、《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0542》的整体评说。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义中看不到的思想,5883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的必读之篇!   ⑸,《说挂》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   ⑹,《杂挂》则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5228错的形态?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   ⑺、《序挂》则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五!《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0323经》中用乾!坤二0867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   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8612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2935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1185到人之生命目的?   《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六!《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阴阳”、   《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   1、《易经》卦象的核心:   《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   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1396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阴阳就是其核心。   2。事物的两个方面:   除了“卦”本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许多具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义,   ⑴!从自然现象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⑵。9523从社会现象来看:“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除以上两个方面的现象外、《易经》对自然和社会中共有的现象也以“阴阳”来解释,并赋予其“阴阳”的涵义、如:刚。柔。健,顺。进,退,伸。屈!贵,贱!高、低。等等,   依上述、《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七,《易经》的根本精神:“生生之谓易”。   《系辞》中的“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易”的3134根本精神的最透彻的说明,   1。“易”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易”就是“生”、而“生生”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它并没有由一个“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天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2、“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   “易”的这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   宇宙是从混沌未分的“太极”发生出来的。而后有“阴”、“阳”、再由阴阳两种性质分化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等四象!四象又分化为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的特征来表示!   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非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成过程就完结了!实际上仍然可以展开。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但此一终结却又是另一新的开始!   八!《易经》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经》自古就有“变经”的说法。但变与不变却又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   1、 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   《系辞》说:“《易经》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9200行的规律。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4641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易经﹒说卦传》:“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经》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3134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六位9294的阴阳与六爻的柔刚!也就是“道”的常变。彼此交错、互相迭用!才构成了易卦的根本3092演变规律,   3。所以《易经》认为3686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九!《易经》的两6104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时”与“中”!   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7124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   2!“时”指与时势一致:   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来到身边的机会、   知时之行: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   用时5803之机:把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要错过而后悔。   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   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   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易经》的这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时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保守的,奴隶的!闭锁的、内省的、平庸的生存方式的本质完全不同的!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9956取和待时而动的品格!   参考资料:百度词典!祖行编著《图解易经》、   易经的流传与学派   据中国君友会文献记载: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将《周易》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7930括汉代的京房!郑玄。魏晋时代的王弼,唐代的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   宋代兴起了易图的研究!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先天图。后天图!太极图(含阴阳鱼的饼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历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亦有人认为义理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后者如京房,邵雍,   明代末年!《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十七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布尼茨因汉学大师布维(Joachim Bouvet。汉名白晋,1662年-1732年)9967的介绍。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现在无论中国大陆、台湾和西方各国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经》。   根据江弘远《京房易学流变考》一书,9885自从《京氏易传》出现后,受朱熹,惠栋。以及《四库总目提要》的推波助澜、均认为此书及其条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书以沈延国论点加以延伸。确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统领的六十卦反复配六十钟律。八宫卦!纳甲、纳音则是由荀爽!虞翻。干宝等另一非京氏《易》学流派演变而来!从《京氏易传》出现后!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易经是谁著作的

  最多的说法是周文王 较次的是伏羲 再次的就有很多了 不过在周文王以前就有易经、已经有史料证明了 伏羲也很可能不是作者,因为根据史料。当时的社会背景根本不会出现像这样智慧的书籍 最贴切的说法是:易经是经历了历代易学家们的反复重卦。以及反复推敲才得来的,是大家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易经其实在古代不叫易经的!在周朝时叫归藏(殷)、还6456有(夏朝)连山,2755现在的易经叫周易)!

易经的各个卦象

  易经里面有八卦,乾、坤,坎、艮!震、巽。离!兑!乾三连?:连得三爻俱是单、为乾卦!一点为单。   坤六断?:连得三爻俱是拆!为坤卦!两点为拆,    震仰盂?:初爻单,二爻三爻俱是拆!为震卦。   艮覆5221碗?:初爻二爻俱是拆!三爻单,为艮卦、   离中虚?:初爻单。二爻拆,三爻又单,为离卦,   坎中满?:初爻拆。二爻单。三爻又拆。为坎卦。   兑上缺?:初爻二爻俱是单,三爻拆。为兑卦!   巽下断?:初爻折。二爻三爻俱是单、为巽卦,   !   由上八卦衍生:六十四卦   八5063宫六十四卦名、:   乾宫八卦俱属金,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遯(dùn}、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坎宫八卦俱属水。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宫八卦俱属土、艮为山,山火贲(bēn),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震宫八卦俱属木。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巽宫八卦俱属木、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yí)、山风蛊、   离宫八卦俱属火。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水火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   坤宫八卦俱属土。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兑宫八卦俱属金。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jiǎn)。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你所说的,飞龙在天。是”乾“卦的五1796爻的爻辞?潜龙无用是初爻的爻辞,你可以买本易经看看!、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