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羊触藩篱成语典故

  羊触藩篱 [yáng chù fān lí]   生词本   基本释义   羊角勾挂在篱笆上。形7713容既不能进!也不能退!   出 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一回:“前无所往、退无所归!羊触藩篱,进退两难!”   百科释义   【词目】羊触藩篱【拼音】yáng chù fān lí【解释】羊角勾挂在篱笆上、形容既不能进!也不能退!。

易经是怎么产生形成的?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这里展现的是乾元变化!万物化生的宇宙起源和变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儒家学者继续不断地提出和丰富儒家的宇宙学说。如汉唐诸儒将太极规定为“天地未分”之前的“元气”!孔颖达说:“太极6564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6629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宋初周敦颐则将《周易》的学说作进一步的发挥。他所作的《太极图说》、即建立起一个十分完整的宇宙起源学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这是一个完整的宇宙论、尽管它的目的似在于为儒家伦理完成其“寻源探本”的工作。即其自然法则是服务于人文法则。但是,它毕竟是一个具有科学价值的宇宙论体系!并能引导人们对宇宙演化生成作出进一步的科学探索?南宋1221朱熹曾对宇宙自然的化生过程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他所提出的天体演化学说,包含了更多的科学思想内容、他说:   “天地初间,0333只是阴阳之气,这一4350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在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   据科学史家证明。朱熹在此所论述的宇宙演生过程、是一种极有科学价值的天体演化说。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就天体演化问题!提出了著名的“星云假说”,推测太阳系的形成!在西方关于天体演化学说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9472可以发现他们的想法非常接近,只是朱熹的学说要早产生数百年之久!由此可见、尽管《周易》!周敦颐,朱熹等在讨论宇宙起源等自然科学问题时。均是为了论证仁义道德的人文法则与宇宙天地的自然法则的根本一致、但是他们提出的有关宇宙起源?天体演化的学说,已经具有了大量科学思想的内容。!

周公吐哺的成语典故

  【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成语典故《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3278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典源译文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6663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5755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8450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释义“然吾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哺、口中所含食物、意谓洗发时多次挽束头发停下来不洗、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同源典故一饭三吐 三哺 三握发 吐哺周公 吐哺握发 吐捉 吐握 周公下士 周公吐哺 周公发 哺应为吐 握周公发 发一握 发握三用典示例东汉·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 周公 大圣?以贵下贱、吐哺握发、惧於失人、”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三折:“虽然做不得吐哺握发下名流。也是喒的风云凑!” 相关资料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成语典故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zhòng guā dé guā。zhòng dòu dé dòu[释义] 得:得到、收获。种瓜就会得瓜!种豆就5527会得豆、比喻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自己付出多少努力。就会7304收获多少成果? 有一个寓言是这样的: 一次!渔夫出海。偶然发现他的船边游动着一条蛇,嘴里还叼着一只青蛙!渔夫可怜那只青蛙。就俯下身来从蛇口救走了青蛙,但他可怜这条饥饿的蛇。于是找了点3949食物喂蛇!蛇快乐地游走了。渔夫为自己的善行欣慰?时过不久、他突然觉得有东西在撞击他的船,原来,蛇又回来了!且嘴里还叼着两只青蛙。 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奖励得当!种瓜得瓜,奖励不当,种瓜得豆,经营者实施激励最犯忌的,莫过于他奖励的初衷与奖励的结果存在很大差距、甚至背道而驰,、

比较经典的四字成语,能找到典故,意思,寓意,越详细越好

  1.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7544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7755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4408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3176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9279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9742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6688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4829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0990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6882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5071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8603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9934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1236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9361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9460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2747学到一点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5 13:29   9.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1251《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2668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10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1787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2915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8774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5752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4103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5137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1593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1494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4721寻找事物、(完)   11.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4823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12.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7718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2987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13.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4803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2513各地巡访,请楚王不0161必着急、他尽7744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2153拉着盐车,很吃2607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5259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14.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3120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1450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不3291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15.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6390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8950佐朝政!可是!周厉2667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5448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1839“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16.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8057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7452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9520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7172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7298领   17.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7474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5304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3697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用字的典故

  古代名人学士不仅阅读时字字推敲,反复研究!而且在写作时、更是字斟句酌,一丝不苟,     1卢延让写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2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3唐朝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贾岛!有一次,他正琢磨着一句诗!不觉骑驴闯了官道、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那就是诗中第二句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推”一字,他觉得不太合适,不如改为“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也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去了、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3618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一词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要经过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定稿!     4王安石巧“绿”江南岸   王荆公(王安石)绝句云:“京口瓜州1772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3712”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洪迈《诗词改字》)   王安石开始用的“到”、“过”,“入”都是动词,只是客观地说明春风来了、没有9439其他内容,后来用0888的“满”?“绿”是形3591容词用作动词!“满”仅仅描写了春风吹拂的范围之广?面积之大。而“绿”字则把春风吹来大自然发生的可喜变化描绘出来了!当然“绿”字要好得多!     5任翻(人名)题5769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为“半”字?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李东阳《麓堂诗话》)   唐代诗人任翻为改一个字。跑了数十里的故事。也很动人!“前峰月照”一定会出现“峰掩月”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半江水”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     6苏小妹用字逸闻趣事!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6072‘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6017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姓氏“平”的典故是什么啊

  姓氏源流   平(Píng)姓源出有三:   1,源出姬姓,以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战国时期韩国君韩哀侯?将少子诺封于平邑(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他的子孙就以封地为姓。相6184传延续姓平!另一支在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韩哀4469侯的后代由平邑迁往下邑(今安徽省砀山县)!以原邑名平为氏、   2!源出战国时齐国相晏平仲的后代,以其父名为姓,相传姓平!平仲的先祖!可追溯1316到黄帝?平仲的父亲叫晏子。晏子的祖上是晏安,晏安是远古氏族领袖陆仲的后代。而陆终是黄帝的嫡传后代,   3!源出陕西平姓,本支为大元太宗英文皇帝窝阔台长子定宗简平皇帝贵由后人!帝崩!是国内忧外乱,三岁无君!后人深受迫害,东渡黄河移居河北省邯郸地区、后因战乱,西西迁进河南博爱县!至大明洪武年间!族人不堪迫害2695汉姓为平,黄河发水,西迁至今山西省临汾市!后4411入陕西省定居,、

什么是玄学,怎么产生的?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主要观点?

  玄学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是1856在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主要8581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魏晋时期!由于汉代以来农民起义的打击,统治阶级所尊奉的天人感应的儒学思想和阴阳谶纬的神学思想已经丧失了欺骗人民的作用。玄学便应运而生,玄学是揉合儒道两家学说而形成的新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玄即深奥!玄妙之意。当时士大夫将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周易》称为“三玄”。并以此为根据探讨一些抽象,玄虚的问题!因此他们所6210谈的内容称为玄学!进行辩论的形式称为“清谈”?玄学是以老庄的“贵无”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儒家的纲常名教!为士族门阀的根本利益进行辩护的唯心主义哲学、因此!玄学是士族门阀应付时变的理论和扼杀农民起义的工具、、

火是怎么产生的

  火是物质燃烧产生的光和热、是能量的一种!必4800须有可燃物?燃点,氧化剂并存才能生火。三者缺任何一者就不能生火,火就是介于气态。固态、液态以外的等离子态!火是由等离子体(plasma)状态的物质组成的,plasma是由英国物理学家Sir William Crookes在1879年确定的物质的第四种状态(其它三种是固态,液态,气态),   电子离开原子核!这个过程就叫做“电离”!这时。物质就变成了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一团均匀的“浆糊”,人1548们称它离子浆。这些离子浆2026中正负电荷总量相等。因此又叫等离子体!   而我们通常看到的火是电离的电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放出的光子、不同能量的光子有不同能量的颜色,   火有重力吗,答案是有的,因为火在无重力太空舱中的形状是球状的。它的形状受到重力的影响!   初中化学中定义火是物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发热发光的现象。5676那么又做如何解释呢,那是因为初中化学是从宏观现象来解释火、而现代物理在进入研究微观领域之后更注重从微观粒子角度解释现象,   从宏观定义的物质上来说。火是物质。因为从哲学的宏观定义上来说!物质的状态也是物质。物6534质和状态并不矛盾,   火是饮食烹饪任之根本!应该说!有了火、才有了6833饮食文化、在火没有诞生之前!先民们只能过原始的!禽兽一般的生活、所谓“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如《韩非子》所说:“民食果菰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自火诞生后,才使“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火之发明者!中国一致的传说是钻燧取火的燧人氏。考古者从周口店北7771京猿人所用石器初步推测?中国猿人开始自觉用火!大约在五十万年以前、   中国历史上有三皇五帝说、三皇之称。起码有四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伏羲、神农,黄帝3285(《世本》!《帝2517王世纪》)?一种说法,是伏羲!女祸。神农(《三皇纪》,《风俗通》)。一种说法是伏羲费。神农!祝融(《白虎通》)。还有2411一种说法。就是伏羲。神农,燧人(《白虎通》)。燧人氏肯定在伏羲!神农之后!因为据中国民间传说!自伏羲之后、大9668庭氏王才有天下!伏羲之后!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节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燧人氏,皆袭谥庖牺氏(即伏毅)之号、   《尸子》:“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4868木以为火。”按阴阳五行说!火生于木、故燧人用木取火、《路史》中说,燧人是观乾象、察辰心而出火、作钻燧!“辰心”、按古人所说为“心宿”、即“大火星”。所谓“五木”,是指当时认为五种应天时可以取火的木材!即“榆、柳青,故春取之、枣:杏赤,故夏取之!桑:柘黄!故季夏取之。柞:(木酋)白、故秋取之,槐。檀黑!故冬取之。”   燧人作钻燧取火后。其钻木工具称燧!后人又发明利用金属向太阳取火?于是又有“木燧”和6192“阳燧”之分!《淮南子》记:“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阳燧。金也!日高三四丈、持以向日、燥艾承之寸余。有顷!焦吹之则得火!”《古今注0504》:“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景倒。向日生火。”   在汉以前,用阳燧取火!称作“明火”。用木燧取火。称作“国火”!按《周礼》中《大祝》!《大司寇》的说法。阳燧取之于日、近于天也。故占卜与祭祀时用之!木燧取之于五木。近于人也,故烹饪用之。汉以后,用金属与石相击!也可磨擦得火,于是,简单的铁片就可成为阳燧!人们一出门,一般腰间都左佩阳燧、右佩木燧,以随时取火用?另备有艾加上硝水制成的火绒。当磨擦得到火星掉在绒上燃烧时。再用“发烛”接引得火,所谓“发烛”,是用褪皮的麻秸做成的小片状!长五、六寸、流硫磺于首、遇火就燃。   有了火后,就有了灶!创造灶者。一说是炎帝、《淮南子》:“炎帝于火而死为灶、”注:“炎帝神农。以火德王天下!死祀于灶神,”一说是黄帝:《续事始》:“灶,黄帝所置,”于是《事物原会》就称:“黄帝作灶!死为灶神、”而火神,按一般说法是祝融。《淮南子•时则》注:“祝融吴回,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神、托把于灶。”《史记•楚世家》:“董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祭先师!”原4098始的灶的形态!是在地上掘坑。今西安半坡遗址发掘出的灶,为双连地灶。即挖在地表的两个火坑、地表上两坑相隔,而在地下则两坑相连相通,一坑为进柴处,一坑为出人处。两0724坑相通的洞口就是灶门?西安半坡至今有六。七千年历史!其发明者!当应是炎帝而不应是黄帝、据推算,黄帝主政的时间、距今约四千六9729百多年?炎帝在黄帝之前传七十世,9762以二十年一世推算!大约距今六、六千年,至战国时、灶的制作已非2330常完美。《曾连子》记:“一灶五突(突:烟囱)。分烟者众!烹饪十倍、” 6392  以火而烹饪。古人马上注意到了火候对于烹饪之重要。2109古文中首次谈及火候对于烹饪之重要的。是《吕氏春秋•本味篇》!其中伊尹这样告诉商汤:“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放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味。酸而不酷。成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月侯〕,”这段话翻成白话的大意是:大凡味之根本。水为第一,依酸甜苦辣咸这五味和水木火这三材来施行烹调,鼎中九次沸腾就会有九种变化。这要靠火来探制调节。有时用武火,有时用文火。清除腥,臊。膻味。关键在掌握火候!只有掌握了用火的规律、才能转臭为香!调味必用甜酸苦辛咸这五味,但放调料的先后和用料多少!它们的组合是很微妙的!鼎中的变化。也是精妙而细微!无法形容、就是心里有数也难以说得清楚。就像骑在马上射箭一样。要把烹技练到得心应手!如阴阳之自然化合、如四时之自然变换。烹饪之技才能做到烹久而不败,熟而不烂!甜而不过!酸而不浓烈!成而不涩嘴、辛而不刺激!淡而不寡味.。肥而不腻口、   袁枚后来在《随园食单》中、专门有一节关于火3948候的论述,他认为,烹饪食物、关键是掌握火候!煎炒必须用旺火。火力不足!炒出来的东西就会疲软、煨煮则必须用温火!火猛了,煨成的食品就会干瘪!要收汤的食品,应该先用旺火!再用温火。如果心急而一直用旺火,食物就会外焦而1362里不熟!他认为。腰子!鸡蛋这类!越煮越嫩。鲜鱼、蚶蛤这类!则稍3415多煮就会不嫩、猪肉熟了就要起锅,这样、颜色红润、起锅稍迟就会变黑、做鱼要是起锅晚了!则活肉都会变死!烹饪时。开锅盖的次数多了、做出的菜就会9299多沫而少香,如果火灭以后再烧,则菜就会走油而失味!袁枚说,传闻道人必须经过九次循环转变才能炼成真丹!儒家6070则以既不做过头,又要功夫到家为准,厨师要正确掌握了火候,谨慎操作。才算基本掌握了烹调!掌握了烹调的厨师!做出来的鱼,应该临吃时还是色白如玉、肉凝而不散!这种肉是活肉、要2659是色白如粉?松而不粘者。就是死肉!   古人认为。火有新火。旧火之分!温酒炙肉做菜用的石炭火。木炭火。竹火!草火!麻gai〔上草字头下亥〕火 (麻gai火:用麻根燃烧的火)。气味各自不同!清人《调鼎集•火》中!就列举种种火配以种种食物烹制:“桑柴火:煮物食之。主益人。又煮老鸭及肉等,能令极烂,能解一切毒。秽柴7340不宜作食!稻穗火:烹煮饭食、安人神魂到五脏六腑?麦穗火:煮饭食!主消渴润喉、利小便。松柴火:煮饭,壮筋骨、煮茶不宜。栎柴火:煮猪肉食之、不动风,煮鸡鸭鹅鱼腥等物烂,茅柴火:炊者饮食、主明日解毒!芦火。竹火:宜煎一切滋补药、炭8447火:宜煎茶、味美而不浊,糠火:砻糠火煮饮食。支地灶,可架二锅。南方人多用之,其费较柴火省半?惜春时糠内人虫,有伤物命!”   而元人贾铭在《饮食须知》中,却告知:“宜用阳燧火珠、承日取太阳真火。其次贴钻槐取火为良。”他认为!“其戛金击石(即用铁器击火石生火),钻燧八木之火皆不可用。八木者:松木难瘥(瘥:疫病,意思是:用松木之火。得病难愈),柏火伤神多汗,桑火伤肌肉!柘火伤气脉、枣火伤内吐血、桔火伤营卫经络。榆火伤骨失志、竹火伤筋损目也。”   顾炎武也反对用石取火。认为用火石取火都会影响寿命!但他认为,应按四时五行之变取木之火。他说:“人用火必取之木!而复有四时五行之变、《素问》黄帝言:壮火散气!少火生气,1817《周礼》:季春出火贵其新者!少火之义也,今日一切取之于石。其性猛烈而不宜人!病痰之多!年寿自减。有之来矣,”   古人称火为“阳之精”,《后五行志》:“火者、阳之精也、火性炎、”《河图•汴光篇》:“阳精散而分布为火、”古人把人称为五行之一!认为它有气而无质!可以生杀万物!神妙无穷!古人认为、独有火在五行中有二!其它都只有一。所谓二者!是指火有阴火和阳火之分!古人又把火分成有天火。地火。人火三种,认为天火有四,地火有五!人火有三,天之阳8250火有二?太阳!真火,星精!飞火,天之阴火有二:龙火(称龙口有火),雷火,地之阳火有三。钻木之火,击石之火!戛金之火、地之阴火有二:石油之火(古人称油贮存到一定数量会自然起火)、水中之火(古人称江湖河海!夜动有火)。人之阳火有一!丙丁君火(就是心。小肠的所谓离火)。人之阴火有二,命门相火(谓起于北海,称坎火、游行三焦寄位肝胆),三味之火(纯阳。乾火)、总共阳火六,阴火也六、共十二!    中国取火之工具,一直非常落后!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使用原始的“发烛”?到唐宋问、发展以松木制成比较精致的“发烛”,《委巷丛谈》:“杭人削松木2489为小片?其薄如纸、镕硫磺涂其锐!名曰‘发烛’,”宋以后。又称“火寸”,《清异录•器具》:“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松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即神之。3674呼‘引火奴”,今遂有贷者。易名‘火寸’”   据说南宋时。就有专造“火寸”的作坊。日本人因此而早时称火柴为“磷寸”。发明火柴者!据说是瑞典人!1833年、他们开始用黄磷作磨擦火柴,但黄磷有剧毒。且易自燃,不安全。1855年、有伦塔斯脱姆发0365明用赤磷代替黄磷!从此有了世界上第一批安全火柴!火柴从1880年起进入中国、当初英国人理查在上海开办了第一个火柴经营处!1890年。瑞典人在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个火柴厂“瑞商洋行”、中国第一种生产的火柴的商标印有慈禧半身像!据说出中国第一合火柴时正值慈禧六十大寿?因为火柴是从国2370外引进的?中国人就称之为“洋火”,   【huo】 火   ammunition?anger!fire!urgent!   水!   火huǒ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4657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同本义 [fire]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8048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火灾;发生火灾 [fire (as a disaster)]   凡四遭火、――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5)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lights;torch]   江船火独明。――唐•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光芒 [brilliant rays;radiance]。如:火眸(火眼金睛)   (9)热;热气 [heat,steam]。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五行 [fire]――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huo,a military unit]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Mars]、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1333•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指枪炮弹药 [firearms]、如:军火   (15)比喻战争 [war]!如:交火;开火;停火   (16)[中医]∶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internal heat]。如:上火,败火   (17)古时通“伙” [ancient var.of 伙]、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出自《易经》的成语有哪些知道吗

  多元输入0856法(多元汉字与图形符号输入法)可以打出《易经》的所有卦符?今据网上搜索1421到的资料!配上八卦和六十四卦符。整理于下:   【☰·䷀】自强不息。群龙无首,云行雨施、九五之尊、保和太和《易经·乾卦》、   【☱·䷹】商兑未宁、介疾有喜、朋友讲习《易经·兑卦》、   【☲·䷝】正大光明《易经·离卦》,   【☴·䷸】申命行事《易经·巽卦》。    【☵·䷜】设险守国《易经·坎卦》!   【☶·䷳】止所当止《易经·艮卦》,   0380【☷·䷁】厚德载物?防微杜渐,天地玄黄《易经·坤卦》,   【䷶】事业未竟《易经·未济》,   【䷚0472】虎视眈眈。舍尔灵龟《易经·颐卦》。 2455  【䷎】谦谦君子《易经·谦卦》?   【䷇】王用三驱《易经·比卦》、 6538  【䷘】勿药有喜《易经·无妄卦》,   【䷈】反目成仇《易经·小畜卦》?   【䷯】井泥不食,劳民劝相,井冽寒泉《易经·井卦》,   【䷒】以上临下《易经·临卦》。   【䷬】不戒不虞《易经·萃卦》。   【䷷】鸟焚其巢《易经·旅卦》。   【䷗2747】出入无疾。至日闭关《易经·复卦》,   【䷑】乱极必治《易经·9198蛊卦》。   【䷱】我仇有疾,正位凝命《易经·鼎卦》!   【䷊】物极必反。三阳开泰《易经·泰卦》,   【䷰】治历明时《易经·革卦》,   【䷮】居易候命《易经·困卦》!   【䷌】类族辨物《易经·同人卦》!   【䷉】幽独之贤《易经·履卦》。   【䷛】枯杨生华《易经·大5681过卦》,   【䷋】否极泰来《易经·否卦》、   【䷄】不速之客《易经·需卦》、   【䷦】王臣蹇蹇《易经·蹇卦》、   【䷽】飞鸟遗音《易经·小过卦》!   【䷔】威明相济《易经·噬嗑卦》,   【䷕】文过饰非《易经·贲卦》、   【䷩】风雷激荡《易经·益卦》!   【䷻】节以制度《易经·节卦》,   【䷣】用晦而明《易经·明夷卦》,   【䷼】翰音于天《易经·中孚卦》,   【䷓】观国之光《易经·观卦》、   【䷶】日中见斗《易经·丰卦》、   【䷪】有戎勿恤《易经·夬卦》!   …………、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