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易经和佛经的区别是什么

  易经是道家的经典、而佛经是佛8648法经典?易是以修身为主、佛是以修心为主,易是一生为归、佛是生生世世!佛法是维护自己的法身慧命、生生世世得大利益、当然也能通过修心得到身心快然!、

佛经为何和易经是相反的。

  喔。佛经与易经相反。这个结论还是很新鲜!   可以问问楼主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吗。   小佬看过8777佛经也看过易经!虽然至今仍没有入门!也看出了这两个经都是指月的路标。只是路标上用的词汇有些差异罢了!   佛经一部《大藏》太过浩瀚!只举《金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易》曰:周流六虚变动不拘!此两句都是说一个人如果要真正得彻底的大解脱大自在、心就不4724要执着任何人。事,物,   具体方法上!佛家如上座部通过九次第定(或禅宗参禅)达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易(或说儒家)通过闭目养神达到:“寂然不动4600感而遂通”,这里的“通”是指通达“六十四卦周而复始无终点、没有一卦是全吉从而知道都不可执着”这个结果!   这种对一切自然现象2812中的人!事,物都不执着。“境来相应境去不留”,不正是佛家的大圆镜智吗!这种心境。佛家称做:“空”。儒家(易)中称为“虚”、不就是个同体异名吗,   佛经三藏!易六十四卦!都是为了说明这个心态而不厌其烦地6346没完没了的解释来解释去、可惜!解释的越多。引入的概念越多、把人都给搞糊涂了。所5420以绝大多数学佛学易的人都被经中一词一句困惑一生。不得其解。这也是佛与圣人没有想到的结果吧、   离开了实修实证、0412无论头脑如何聪明如何能思辩!想要5054看懂佛经和易经,真是9674难于上青天啊,,

易经和佛经哪个更早出现的?

  易经更早   传统的说法   周易的成书时间历来颇多争论。传说远古的伏羲创八卦,夏禹将其扩充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记载在《连山》一书。《连山》以“艮”为第一卦!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记载在《归藏》一书!以“坤”为第一卦!   依据司马迁《史记》的记“文王拘而演周易”,后人因此认为《易经》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时候确立!是周文王奠定了《易经》以“乾”为第一卦。并为每8764一卦写下“卦辞”(卦象的解释),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则被认为是“爻辞”(每一爻的解释)的创立者,卦辞和爻辞的内容不单影响周朝的历史,也影响到“诗经”的文学风格。   《十翼》被认为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弟9532子与再传弟子作品、它是对《易经》的诠释!有十篇,包括:一。彖上传!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但根据记载、《十翼》的分类方法尚有其他方式,分类方法并未达致统一!到了汉武帝以后。《十翼》被称为《易传》。并被视为《周易》的一部分!   [编辑] 现代的说法   在近五十年、出现了新的《易经》历史研究。西方和中国的学者根据商、周朝的占卜用的兽骨和龟甲上的甲骨文,青铜器上的钟鼎文以及其它史料研究!1973年!湖南长沙的西汉马王堆出土了将近完整的,公元前1230二世纪的《易经》!《道德经》和其它书籍,是现存《易经》的最早版本、并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认2672为是孔子所著的〈系辞传〉上。下。但并不包括《十翼》其它的部分!   当代的学者怀疑周文王、孔子并非《易经》的作者?部分学者更认为六十四卦的概念比八卦更早形成。学者比较过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易经》和周朝的钟鼎文之后,认为《易经》不可能是周文王所著!最可能的成书日期应是西周后期!大约公元前九世纪末?现时一般认为《易经2535》并非任何一个传说或历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时期占筮用的文字编纂而成、   至于《易传》!宋代的欧阳修3969即已怀疑《易传》不是同一人所作,当代的学者认为《易传》里面的篇章最早出现于中国战国时期。但亦有部分篇章是西汉年代所著、清初学者惠栋说:“栋四世咸通汉学、以汉犹近古,去圣未远故也!《诗》。《礼》毛。郑。《公羊》何休,传注具存,《尚书》、《左传》,伪孔氏全采马。王,杜元凯根本贾。服,唯《周易》一经!汉学全非、”[3]   佛教由古印度的释迦!

怎样读佛经

  印光大师法语:读经须知   何谓恭敬、印光大师云:“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凡欲阅读经典,须先洗手漱口,洁净几案!端身正坐、合起双掌、然后以拇指与二指翻开经本,慎重小心保护经文。勿令染污,勿使损毁,一则保持经文寿命、二则保持经文完整!三则能生福德及智慧性。四则远离诸过也!   何谓不恭敬!印光大师云:“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也!”例如将经典放置不净几案上。或置于世间杂乱书中。1905或放置最底处,或床头上、或置衣物中,或用指甲划经页翻阅!令经篇上有指甲划痕。或用口涎沾于指上来翻经页,或用二指及中指夹起经文翻阅。或穿鞋时用手指提鞋。4125再用此手翻阅经典、或眼看经文,心思经文,双手无事!则闲摩其脚及脚指隙,然后再用手翻阅经典?2286或正在观阅经时,咳嗽、打喷嚏!打呵欠不用手掩口。或正阅经时,未将经覆盖便与人谈话、及大说大笑!或不端身正坐。及半坐半卧。并斜身翘起脚来阅读!或将经置于腿上翻阅、或将经书卷起!当小说唱本看等等,以上各举不敬经典有十五种!若详举则无量矣,   祈缁素大德!于观览经文之时!必须仔细思量、对7542于三藏圣教灵文,恭敬与不恭敬之福罪为要、,

《易经》与《易传》有何区别么

  《易经》与《易传》有区别。《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7717》有时称为《易经》或《古经》!是在专门从事卜筮的巫史们长期经验和记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传》是战2410国时人对《经》的解释说明,又称《易传》,《易经》部分分六十四卦,《易传》分为七种十篇,汉代学者称之为“十翼”,“翼”即副翼经文之意,其中!《易传》是《周易》的组成部分!亦称《十翼》。包括《彖9276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史记》称《易大传》、是儒家学者对古代占5782筮用书《周易》所作的各种解释!旧传孔子所作。不足信!大抵是战国末朞或秦/汉之间的作品、、

谁能说出易经,儒学,道学,佛学的区别是什么?

  净空法师---觉悟有浅深!觉悟有偏圆。中国古圣先贤里面所说的觉悟2038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大乘佛法是肯定它达到究竟圆满、究竟圆满那得讲到过去未来、讲到此界他方。儒没有讲那么多。儒讲得比较浅显,因为是本能、因为是自性!是本性!所以佛才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中国古圣先贤2765告诉我们,人人皆可为尧舜,尧舜是圣人。人人都能够跟他一样,那为什么实际上人不能跟尧舜一样!不能跟释迦!弥陀一样、这是迷失了自性、所以!凡圣、众生跟佛的差别。迷悟不同!佛是究竟圆满的觉悟,中国人称圣是觉悟!其实圣人的意思跟佛陀的意思很接近!都是说觉悟的人。为9307什么当时翻译经文的时候不用圣人来翻?圣就是佛。贤就是菩萨、君子就是阿罗汉。这样翻的话、跟我们中国就一样了,确实觉悟是没错!觉悟有浅深、觉悟有偏圆!中国古圣先贤里面所说的觉悟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大乘佛法是肯定它达到究竟圆满、究竟圆满那得讲到过去未来?讲到此界他方。儒没有讲那么多。它讲得近。佛讲得远、儒讲得比较浅显!7050我们都能接受!佛法说得深。浅的能接受!深的不能接受。迷悟不同,。

《易》和《易经》的区别

  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照南怀瑾先生的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 !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这三者不同4211之处为:   第一、这三者始卦不同,《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   第二!这三者相传出现的时代不同!《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周易》是周朝的《易》,   但是由于《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所以通常所说的《易经》就是   指《周易》、!

十大经典佛经 150分

  华严经 楞严经 妙法莲华经(法华经)金刚经 心经 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药师经!

用哪部佛经能化解心胸狭窄

 2996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心经 知行万法皆空,岂能执着狭隘,   佛说善恶因果经......   太多了。

佛经经典名句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造塔功德经》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   一切1416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6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Fo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揣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Jue经>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杂阿含经卷二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2520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参考资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7601771.html?fr=qrl3!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