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我为什么要学习易经,中医,风水和看相

要学习看相、风水、中医。最好先学易经。学好了用处大了、易经可以解惑,。 ,。

怎样将易经与中医结合起来

  易!医同源。二者都讲求阴阳,五行的平衡!   《易经》64卦皆源于数、那么从数中能否发现人体的健7670康信息呢!    推荐阅读张开新《数知道答案》,你会发现!《易经》64卦包含了大量的身体信息、。

《易经》对中医起作用?

  《易经》对中医防治学的影响很大,如坤卦初六“4189履霜坚冰至”,强调杜渐防微!和《黄帝内经》治未病的防治思想相一致,《易经·否卦》云:“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人在面临否卦的严重时刻?倘能经常保持“我将灭亡!我将灭亡!”的警惕。加强锻炼身体、这样不但不会灭亡!还会像根深蒂固的桑树一样长生! 《易经》十分重视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易经·萃卦》曰:“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即谓因病而唉声叹气、没有丝毫好处。不如扶病走动走动?虽有小吝,终究对病无大妨碍,也就是说。“即忧虑、又叹息。这样是没有什么吉利的”![6]《易经·无妄》说:“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得病之后不要胡思乱想、只要心情舒畅!不吃药也会好的”、《易经·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过度紧张却使我们长期而反复地处于超生理的紧张状态。如果不加警惕,将会危害身体健康”。中医心理学的观点与《易经》的看法相一致。情绪失调常常是疾病的先兆、忿怒能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易经》在养生方面的许多重要的富有哲理的见解!告诉我们必须注意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注意身体所发出的各种信号。多数严重的疾病往往是经过多年缓慢发展的结果。这对中医养生学也有直接的重要影响, 8007《易经》对中医治则的影响很大?机体阴阳失衡即为病态。调整阴阳为中医的根本治则,易道尚中、中医的理、法。方、药。都离不开“中”字。选方遗药、掌握药味!药性和药力、都以“中”病为宜、过与不及都不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既济》与《未济》二卦相对。相互对立转化!临床上心火与肾水未济,可致心神不宁。腰痛头晕等证!如水不涵木而致风火上窜,头疼目赤。用6292“滋水涵木”法治疗,可使水火既济,保持阴阳平衡?中医学维持机体稳态的治则!与易象卦理息息相通,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运用八卦取象比类和阴阳观念。4568总结前人用药经验提出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理论?明确了中医用药原则、张仲景《伤寒论》把阴阳学说和太极含三为一发展为六经学说、创立了六经辩证的原则。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秦国名医医和即曾自觉运用当时卦象成说解说。分析晋侯的病情(《左传·昭公元年》)、《易经》提出“八卦气验”、论及节气与疾病的联系!是中医气象医学之发源,如每年春分惊蜇前后!天气突变日数最多、人为祸事、空中或地面意外伤亡也是全年之冠、无明患病的频率,更是春分和秋分前后最为显著,由此、我。

怎样看易经

  《易经》是一个极其庞杂的体系,学习它,首先要考虑自己为什么学习!目的何在、因为如果没有方向。就无法决定学习的时候如何学习,想要学习易理!从而能够让自己在生活中逐渐变得有品位和德行,那么就重点学习《易经》的原文和诸家的解释,想要学习占卜,从而能够让自己在迷惑的时候找到方法!那么就重点学习易占,并没有什么想法!只是单纯的想要了解《易经》。那么就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地方就看到什么地方!以现在《易经》及其分支体系、就算一个天才从娘0273胎开始学,也没有可能去全部钻研。更不可能完全学透, 所以。你一旦下定决心要认真的钻研这门学问、你必须立下一个方向。不然你会完全迷失在浩如烟海的《易经》体系!确定方向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永远学不好、方向确定了!就是认真学习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不可能有速成的《易经》,想要学、必定是水磨功夫!就算领悟能4768力再强!那也不是一日之功!亦不可操之过急!孔子说要玩着学《易经》!不是说赶紧学会了如何、而是要时常把玩他!你今天思考这一句,有这样的理解!明天你或许有新的理解,不断的把玩。理解也就越7872来越深、人有不同,不同的人学习《易经》也会有不同的方法,我个人的经验是、不能抛开实践,也就是说!学习《易经》不能不学占卦!通过实践反过来在来回顾《易经》所说!久而久之、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刻!也会觉得《易经》越来6244越好玩,,

怎样认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与五行。最初都是一种生活概念,它是唯物的、在历史上起了反神权,反迷信思想的进步作用,祖国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承认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而且事物内部都包含着阴阳两种对立势力的相互依存和斗争!中4316医应用这个观点、指导防病治病的实践。在历史上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这是应当8757肯定的、》》》中医学说中的四大病因6370阴阳五行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相互关系与变化。它在历史上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临床实践中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限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摆脱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影响,特别是五行学说。由于它采用了直观的取类比象的方法、把一1001切事物全部分为五类!9166机械地纳入五行之中?从而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以五行相乘相侮来归纳一切事物1415之间 的关系!把事物本来的辩论法变成循环无端的周而复始的呆板的公式。从而掺入了形而上学的内容,所以,我们对阴阳五行学!既要懂5036得它的原意,更要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便更好地发掘祖国医学宝库,为我国乃至世界医学作出贡献。》》》中医五行之木,

中医五行之道有何精髓?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预测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道家学说中。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如果说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类似,但在偏重纯科学的近代。这种集哲学,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等诸多科学于一身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更谈不上汲取精华和发扬广大了。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4364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一)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①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1987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6587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②推演法。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5289属于水,   ③五行学说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7352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8472物质都与肝相关?   对人体来说,是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1185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   二)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5977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有“金”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3244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8239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2830)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三)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2613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1251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7363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2403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5954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4218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9187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五)四柱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   木: 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 胆,头, 颈, 四肢, 关节, 筋脉, 眼, 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 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小肠, 心脏, 肩, 血液, 经血, 脸部, 牙齿, 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 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大肠, 肺, 脐, 咳痰, 肝, 皮肤, 痔疮, 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 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脑与泌尿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肾,膀胱, 胫, 足, 头, 肝, 泌尿, 阴部, 腰部, 耳, 子宫, 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六)临床应用   祖国医学的五行学说、是将人体各部分归属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同类事物之间发生纵的联系:例如属于木的、有肝。胆。目!筋,怒!青!酸。风等,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是“肝开窍于目”。“肝主筋”,“怒伤肝”!肝病易生“肝风”等、望诊时!青色多属肝风,赤色多属心火,9477黄色多属脾湿!白色多属肺寒、3365黑色多属肾虚,   用药时。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等!各类事物之间发生横的联系:即运用生克。乘侮等变化来说明五脏之间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相互联系,例如某一脏有病!7127既可以因生克关系由另一脏传来!也可以通4402过生克关系传到另一脏、“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就是这个理论的具体应用!   而五行之中!火的攻击最强悍!水的缓和能力最好、木的治愈能力超强、金的冲击能力最强。土的防御能力最好。。

怎样自学中医

  完全没有中医基础。到书店看看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内科等教科书。 这个易懂!   其次深入一点,学阴阳五行!可以看看如《千里命稿》、《子平真诠评注》的阴阳五行解说。要搞懂五行生克制化,四季阴阳五0321行的衰旺变迁等等等等!这个了解后大致可7637以知道人体的五脏六腑的运行。然后学习经络理论,看伤寒论。金贵要略,黄帝内经等典籍,药学也要细看的!不懂药性药理也是不行的。中医派别很多!要广纳各家之言!、

中医把脉看病准吗

  中医把脉是中医诊断方式望闻问切中的切、中医看病都是四诊合参的。不是只依靠一种方式!至于准不准。我觉得你只要没遇到庸医,都是准的!中医不管怎样也是一门医学!要是没效果能流传这么几千年吗、,

八字食伤多泄身太过 如果用传统文化,比如中医 ,易经等辅助来影响日主是不是相当于 印 ?印制

  是这理论!比肩旺身!相当于多交朋友、自己就强大了,印枭制食伤,相当于孩子多不听话,可以请他爷爷管。。

帮忙起个中医诊所的名字!!!!

  一般个人的中医诊所都是以本人的名字做牌子的,   我们这就有什么“董氏中医研究所”   “吕宏图中医内科诊所”!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