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易经三十二卦怎么解释

  第32卦。恒、雷风恒!震上巽下、 4204  上六:振恒,凶、   〖释〗   上六居恒最高位!静极思动!违反恒卦中道长久的原则!虽与九三相应,但经常动荡摇摆!有危险、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释〗   六五与九二相应、但有九三、九四纠缠!然因居中正之位,所以能恒心坚守德行,有贞节,此时像妇人一样柔顺会吉祥!像男人一样阳刚会起冲突危险、     九四:田无禽、   〖释〗   九四不得位,虽与初六相应、但有九二!九三阻扰!且居停滞之位、所以完全没有收获、就像田里没有长出作物!没有禽鸟来觅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释〗   九三得位且与上六相应原本贞祥。但恒卦讲求长久。而九三却阳刚好进!没有守住恒的德性。因而承受羞辱、德行蒙羞!     九二:悔亡!   〖释〗   九二虽不得位,但因为中正!且与六五相应!所以消除悔恨?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释〗   初六在开始的位置!一开始就追求深奥永恒的道理?立功心切对德行有凶险、就像虽与九四相应但有九二、九三纠缠!不利发展,      恒卦辞总结论: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释〗   恒久!亨通。坚持恒久不停息的正道。没有过错,有利德行!有利前进发展、!

易经人死后鬼魂能拿人间的东西吗?

  易经讲阴阳对立。是两个极端的世界、不能有所往来。若按书中所说、灵魂属阴只能得阴物。阳物是拿不了的!只能是将阳物变为阴物灵魂才能接触到!这是书中所说!电影里的鬼魂可以隔空取物都是人想象出来的。,

易经的解释谁的书比较好?

  说实话、易经至今为止。没有那个大家能读懂!也没人敢说读懂,要读它、只有自己参阅当时一些文献猜测、,

易经里刧财怎么解释

  139****8191 :你好,   四柱八字中之六亲:   生我者:正印?偏印(枭神)   克我者:正官!偏官(七杀)   我克者:正财。偏财   我生者:伤官。食神   同我者:比肩、劫财   易经八卦之六亲:   生我者:父母   我生者:子孙   克我者:官鬼   我克者:妻财   同我(比1844肩)者:劫财!败财   论【劫财】:如乙见甲为劫财、   十天干有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   乙,丁。己,辛、癸为阴!   五阳见五阴为败财、主克妻害子、五阴见五阳为劫财。主破耗!防小人。不克妻。   男命见劫财多克妻,女命见5312伤官多克夫!    六亲应用需灵活、谨慎,通盘考虑。、

易经申如何解释 申字

  时间daibiao7yue人代表马星爱动。五行之气为金方位为西方、!,!!、。!

易经59卦346变卦怎么解释

  卦象发过1033来看下!

易经算卦不显卦象应该怎样解释?

  这个就是古之圣贤的只会,因为文字所能代2740表的是很有限的!所以古人都会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方式,比如画画!乐器等之类的、都是要用心去体会的,如果用文字的话就印证了孔子的那句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卦象可以根据你不一样的处境做出不一样的选择、你需要5660去了一下,一时也不能说清楚的,意思很简单!但是也是奥妙无穷的!。

怎样来解释“易经”这两个字?“易”为何意?“经”为何意?

  一!《易经》名字的解释:   《易经》一般又称为《周易》,   !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有很多种说法:   1,有人认为:“周”6072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因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笼罩万事万物、所以卦爻的含义。自然是周延普遍的,   2、有人认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周易》的“周”字就是朝代的名称、   !关于“易”字的解释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2!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   3!蜥蜴变化为易,“易!即蜴!蜥蜴因坏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曰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4、化繁就简则为易,《简易道德经》:“简则简,易则易!简则简之易。易则易之简!万物皆在一简一易中矣,"   5、《系辞》则说:“生生之谓易”。   6!清代的陈震著《周易浅述》则将“易”的定义分为两种:   ⑴、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⑵。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7!此外!“易”历来有一名含三义的说法:   ⑴,简易!即“易”虽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简化的公式或“模式”,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模式”里,都可以用这个“模式”来说明。即“大9008道至简是也”?   ⑵。变易,即“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辨证法”的,   ⑶。不易!即9818“易”虽讲变化,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究竟“易”为何义,下面我们不妨从“易”字的由来?及其形体的发展变化!来作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于“易”字在我国文字6985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对其形体变化和其字义的理解基本有以下两种意见和观点:   1、第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象形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就像头朝上的一条“蜥蜴”。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就更像“蜥蜴”的样子了!   ⑶!“易”字在小篆中的形体,与金文相似,   ⑷、“易”字是现代楷书的写法和形体、   此种观点认为:“易”字原指“蜥蜴”之“蜴”、其本义为“变化”、当“易”字被假借为“交换”,由“交换”又引申为“改变”之义之后。那么当“蜥蜴”讲的“易”就写作“蜴”了!“易”字还可以当“容易”讲,   这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蜥蜴变化为易”观点的理论依据!   2,另外一,

梦见自己的另一个自己鬼魂

今天你不会给自己安排什么硬性的任务、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性子来。同时、具有异国气息的东西更能打动你。你往往能从5960这种风情差异中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求知的慾望也被调动起来、读书的朋友不妨利用这一点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吧 、

易经中的困卦卦辞是什么?怎么解释?

  困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七卦、   泽水困(困卦)困境求通   中上卦   象曰:时运不来好伤怀,撮上押去把梯抬。一筒虫翼无到手。转了上去下不来、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兑)相叠!兑为阴为泽喻悦,坎为阳为水喻险。泽水困。陷   入困境、才智难以施展?仍坚守正道!自得其乐!必可成事!摆脱困境,   《困》卦谈的是君侯遭遇困境的卦。此卦与《需》卦《坎》卦颇有些类似之处!所区别的是《需》卦是承《乾》卦的“潜龙勿用”而来,谈的是如何等待、《坎》卦是沦入坎陷囚笼之中。谈的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而《困》卦谈的则是陷入困境以及如何处理困境中的问题!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就是其作者申述的《困》卦虽“困”。但它却有令人“有言不信”的亨通的无灾祸的利于“大人”出现与崛起的一面。这种深邃的辩证观点实在是颇有见地的!   ?坎下兑上   ?困①: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②、   ?初六。臀困于株木③!入于幽谷④、三岁不觌⑤。   ?九二、困于洒食⑥,朱绂方来⑦。利用享祀⑧!征凶⑨!无咎、   ?六三、困于石!据于疾藜⑩、入于其宫。不见其妻⑾,凶!   ?九四!来徐徐⑿。困于金车⒀!吝。有终,   ?九五,劓刖⒁。困于赤绂⒂,乃徐8764徐有说⒃!利用祭祀,   ?上六!困于葛藟⒄、于臲卼⒅,曰动悔有悔⒆、征吉⒇,   注释:   ?①困:六十四卦卦名之一、乃论述“君子”“大人”处于困境及如何摆 脱困境之卦。   ?②有言不信:指一般普通人不相信这个道理。   ?0380③臀困于株木:屁股卡在树木之中,   ?④入于幽谷:困在深山幽谷之中,   ?⑤三岁不觌:“觌”(di敌)!见面,指三年不得见人面。形容困陷之深。   ?⑥困于酒食:实犹今天说的陷于酒色亨受之中、   ?⑦朱绂方来:“绂”(fu服)。古指祭服、又指祭服的蔽膝!“方”, 古祭祀名,如《诗.小雅.莆9374田》“以顶以方”!“朱绂方来”一语指祭祀,   ?⑧利用享祀:指利用祭祀这种仪式摆脱“困于酒食”一事、   ?⑨征凶:此处“征”当按征象讲比较妥、即此种迹象很凶险, 2345  ?⑩困于石,据于疾藜:困于石缝之中。卡于疾藜之内,亦实“初六”爻 的“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之义,   ?⑾入于其宫、不见其妻:言老窝被人抄没! 8350  ?⑿来徐徐:悠然自得之貌,   ?⒀困于金车:犹困于财帛之中、言胸无大志。   ?⒁劓刖:割掉鼻了。剁掉脚。   ?⒂困于赤绂:指整日困于祈祷祭祀之中、它有别于“利用享祀”一义, 前一种是浑浑噩噩的迷信之义,后一种虽也有虔诚之义、但可以说把祭祀仅当作一种仪式。   ?⒃说:脱,   ?⒄4537困于葛藟:“葛藟”(lei垒),植物各。一种葡萄类藤木。此句为6832困绕于藤条之内!   ?⒅臲(nie聂)卼(wu务):荡动不安!   ?⒆曰动悔有悔:重复词。实动有悔,即被葛藤缠绕、愈动愈紧之义!   ?⒇征吉:此处指当出征才能摆脱困境之义,   ?   ?全卦内容:    ?此卦由水下泽上组成。   ?卦辞的“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前半句是说作为围 困。急难。窘迫1485的《困》卦!但它实际上却有亨通。贞正、并对“大人”很 吉祥以及无有灾祸的一面!这里有一个辩证性的东西?后半句是说。可惜的是这种道理一般人并不相信。   ?“初六”爻辞的“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是说《困》卦 所阐述的困境就如屁股被卡在树木中间。也有如深隐于幽谷之内、其时有长达三年之久不得见人。   ?“九二”爻辞的“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为享祀。征凶,无咎”! 前半句是说当国君困于酒色享受之中?就不妨取来祭服去作祭祀,好......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