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周公解梦

求一篇关于阴阳五行的论文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7655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木的特1080性: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0539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5434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2.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①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9359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②推演法!7090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0978”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 ③五行学说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现将自然界和人体的五行属性!列简表如下。 对人体来说,是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 3.五行的生克乘侮 (1)相生与相克。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

关于周易的论文

  一、谈谈《周易》理念的思维主线索   笔者认为,老祖宗们留下来的古老1781《周易》、本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变化过程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其占筮性的外壳,独特的卦象表现形式,简而零散的卦辞说明等等,就使得我们这些后来人认识其精髓要义非常不容易了,为给想继续对《周易》要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入门有所帮助、在此、在介绍《周易》核心内容《易经》之前!还得对《周易》学说的思维方式!认知思路作最直接的说明!这是因为、在表现学问的方法上?探讨认知的思路等各方面、《周易》与现代学说和方法完全不同、   首先、《周易》讨论认知的基本出发点是:世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特征就?quot;变化",也就是说,惟有"变化"才是事物的永恒性质。因此。承认这种特征?这种基本性质并用变化的目光。变化的观念认识事物、是《周易》作者们做学问的起始出发点。所以。《周易》理念的第一步就是:变化、   第二。从整体。宏观的0825审视方式出发,观察。总结!研判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性特征。   《周易》作者们所得出的结论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变化!都有变化方向异同的共性特征,《周易》就是沿着这个基本性认知结论。导出了《周易》专用的第一个概念:阴阳、   顺便在此对《周易》学问方法中的最重要的方式8093作点介绍,《周易》运用理性思维1756的方式?是始终对客观实在中事物变化现象!用深入挖掘内在本质原因和形象表现外在变化方向上的特征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所谓?quot;形而上"。"形而下"的区分和区别!   所以,《周易》中的第一个有明确内涵的"阴阳"概念、有多种含义:用阴阳8411表现事物变化中的变化方向上的外在表现特征、用阴阳反映事物变化内在的!决定外在的变化方向的本质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本1803文所说的"方向",也就是《周易》理念概念中"阴阳"概念的实质,并不是仅类似于几何学或现代各学科关于"空间"性质的含义!而是万事万物在变化时。可9876以通过观察,识别和区分出的任何互为对立的不同变化趋势的划分!如,人类和生物9943界中的男女,公母、雄雌之分、物体温度变化中的升高或降低之分?化学变化中的分解与4443聚合(化合)的对照。人的情绪变化中的哭与笑。悲与喜,男女之间是结合还是分手等等。也就是说。所?quot;方向"、并没有特定的具体内涵?   第三。对产生变化!以及变化方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4791挖掘和探讨,这就是所说的"阴阳"概念在"形而上"中的"相摩相荡"原理、就是在说!任何事物的基0015本性质中?都有内在的阴阳属性始终在"相摩相荡"!这种矛盾和矛盾斗争的存在和结果,决定了事物的"阴?quot;性质、外在表现特征以及变化的方向!根据观察得到的现象。可将客观现实中的这种"阴阳"属性分为三类:事物呈阳性特征!事物呈7623阴性特征!事物的"阴阳"属性呈中性、在上述划分中,就充分显示了向不同方向变化或保持原状的根本原因,   另外!对于变化方向上的类别和形态划分又可分为四类:   事物向阳性方向变化,   事物向阴性方向变化,事物呈对立事态发展?   事物呈阴阳融合趋势发展、这种分类就是所谓的变化形态的"四象!   二,从"乾""坤"两卦看《周易》是如何表现认知和学问的   现代认知体系表现学识见解的方法。8126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用语言文字表述,数7583学工具揭示和展现。图形图表描绘等等!同样。《周易》在这方面也表现出高超的技能和才华。他们是采用另一种极独特的方式!用卦象和卦辞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事物变化规律和自己对此的见解的、   应该简要告诉大家的是,《周易》的《易经》中所采用的卦象是用来揭示和表现事物变化的原因的、用卦象的内在结构原理和结构内容极其原因与内容中的"阴阳""相摩相荡"关系来展示!反映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和相应的变化过程形态,而卦辞则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表现特定类型的变化过程外在表现特征。包括变化过程的整体特征和过程中各个阶段性特征!而这里所说的所?quot;特征"!就是指事物在各种复杂性类型的变化中?变化方向上的不同特殊表现和特点,这就是被称之为是卦辞中的象辞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了卦名。卦。爻辞中的象辞组成!二是兆辞部分!本人习惯于"占断之辞"的说法、其含义将在下文中再议!   首先,应明白《周易》中的主要,核心内容《易经》所显示的八八六十四卦、其实是在展3020示各个复杂型事物变化过程的不同类别!比如说。一个男将、一个女将!本来是姓张姓李或叫维克多!施密特什么的在各过各。现在,由于一种叫结婚的把戏要把两个人搞到一堆去了,那么。在高高兴兴地喜接连理之际!这小两口今后的婚姻生涯究竟会怎么样呢!是从如胶3482似漆开始直至白头到老,双宿双飞、真的是恩恩爱爱一辈子,还是最后弄得个像本拉登与布什总统两人一样,都把对方恨得个咬牙切齿?水火不能相容的地步了呢,也就是说!结婚到底是好事还是不幸,4624谁都不敢在开始时打包票、下定论!请注意,这里的是好是坏。就是所谓的"阴阳"方向、因为夫妻之间的人生旅途就是复杂类型的过程。因此,看了《易经》后!大家就应该明白、这小两口今后的生活过程的可能选择至少有六十四种,   第二、《周易》作者们非常喜欢让后人去做一下脑力操、上面所说的婚姻幸福与否的多种可能性!是在用宏观,整体的审视目光。对整个人类的婚姻过程的全部内容而言的,如果就任何具体?quot;个案"而言?其具体!实在的过程在多种可能性和可选择性中、又是唯一性的、这就是六十四种可能性中的每个较具体的各个过程形态了,   谈《周易》,论过程类别是离不开讲卦象的。简言之!卦象的不同具体结构内容决定了与之必然相联系的过程特征、还是拿婚3172姻这种事例来说吧。是好是坏的关键在于当事人双方真正找对了人没有,一个要正而八经地去做女强人!一个又真心实意地甘愿去做上马石,后勤总长,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若一个老想着去发财,一个却实实在在地要做真正的雷锋。那还不双方丧感情麽、一个喜欢甜的,一个见了辣的就不要命、岂不老是要扯皮麽、卦象的作用就是在揭示这种各种各样的可能9666性中不同的!有决定性作用的内容和内涵!   有规定性意义的卦象内容2280一旦确立了(注:这种内容是可以在变化过程延续和发展中发生变化的,详见漫谈之四)!那么!将来的过程形态的外在表现2791特征的基本轮廓和各个阶段性特点也就明朗了!是怎样结合的小两口、就有大致差不离的婚姻经历、这种含较笼统,细节也模糊的过程特征!用象辞中的形0009象性事例表现出来!《周易》0612的作者们,就是用这种表示、表现方法!来体现认知结果和已取得的学识见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就以六十四卦中之首的"乾""坤"为例!细细再侃一通吧!   乾卦:   卦名:乾   卦名象征含义:乾。天也、天之性和特征是:运动,变化生生不息也。因此、本卦就意味着,这种过程至始至终都是流畅!顺达。在阳性方向上3138蒸蒸日上,   卦辞:元亨!利贞。   1!《易经》原文并无断句!本文所述其辞的断句!系本人的观点、   2、卦辞乃一卦之"殊途"类型的变化过程整体特征的评介和结论性看法。本卦无象辞,这是因为卦名已显示了天之道:天行健也,永不知疲。故直接下定论、再用象辞注释均为废话,    说明:元:齐!大。全也!至始至终之意。亨:流畅、通达之意,利贞,利、有利于!贞!有多种含义,本卦主要是:问。   评价:无象辞,说明本卦较明朗。过程在阳性方向上发生、发展趋势明显、无须多废口舌。   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1。爻辞主要是用某种,某件已有,已过往的事例显现某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过程阶段性的一些特征表现、   2,本卦过程以中国人过去的图腾崇拜之物"龙"表示本过程1192的特征!   说明:潜龙是象辞!潜龙、潜在之龙,未来之龙也、实指幼龙出世也!   评价:管他是龙是凤也好,或猛虎恶狼也罢,刚问世时。都跟小兔崽子一样。要妈妈,旁人的呵护!   九2662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第一个见。念现!显现。展示之意。   说明:见龙在田是象辞!表现龙在8714过程中已成长为少龙了?头角已开始展露!外人已知他是将来可上天入地的坯子了、   评价:虽7221已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此时遇高强的启蒙老师,师傅却极为重要。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说明:前两句为象辞,表明龙的成长已进入青春期。心花意乱、是2795整个过程中最危险的一个时期和阶段,父母,师傅,师2767长们操心的引导和管教,至关重要、否则!就可能使此9637龙夭折了!   评价: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不是指龙本身,而是指经验。5112阅历丰富的师傅,师长们、此时!龙就是龙!已决不是小兔9298崽子们可比的了!但此时之龙!既不知高低深浅!又表现出心猿意马!就只能是让他们多操心费力去了、   九四:或跃或渊,无咎,   说明:龙已安全度过青春危险期了、此时,是该去做事情的时候了、或作出成绩!或遭受挫折!是将来大成功的必然?必要。必备条件。   评价:或跃或渊。表面上看。是龙在展现上天入地入海的情景?实则是取得成果或遭挫折的写照。波6180动反复之过程形态表现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说明:龙是上天、下地。入海的三栖之物,能冲上天去!真有大本事了也、   评价:本阶段是整1332个过程中最突出和激动人心的区间、过程的阳势发展特征极为明朗,明显。   上九:亢龙有悔!   说明:亢。过度兴奋也!能想飞多高就飞多高。那还不"得意忘形"了麽、然而!一忘形、麻烦就有可能马上就要来了、。

天文论文

  乾卦六龙的天文科学含义新解 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乾卦六爻爻辞所说的"六龙"各种状态是苍龙星在一个回归年中所运动的不同天象、这种天象的观测年代!过去的研究都根0133据秦汉"二月二,龙台头"等记载认为是春秋秦汉的实际观测!我们认为,其观测年代至少应早于西周晚期以前的乾卦爻辞形成年代、并根据秦汉易学中"建子起乾龙""九二当太簇之月"的文献记载、甲骨文中"正月见龙"的记载以及仰韶文化时期的"羲和御龙"蚌塑图有力地证实了六龙天象的观测年代当与五帝虞夏的年代相当,同时认为!六龙天象的观测是先民们创制"六龙季?quot;的天文基础!"六龙季历"则是在古老的易占系统中流传的"易以三百六十析为期"的。创制于原始社会晚期的一种太阳历、   关键词:乾卦六龙?苍龙星!西水坡蚌塑龙,六龙季历!   一乾卦六龙天文含义新解   《周易》乾卦的七条爻辞中。有五条直接描述了龙的状态。另二条虽未出现龙字、但根据其所在爻位,可知它们也间接地描述了龙0272的状态!古人多认为这些运动的龙太反映了天之"阳气"运动在一年中所导致的寒暑、气候、节气。时令的变化,汉、唐大儒们又把六种龙态(用九爻除外)各配上月建。形成了一种六季十二个月的"卦气历"!如下:   2027初九:潜龙勿用,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子夏易传》曰:"龙,所以象阳也,"引汉马融曰:"物莫大於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动於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   初九潜龙为建子之月(夏历十一月)、最早见于西汉京房《京氏易传》卷上:"建子起潜龙,"至隋3904代何妥在解释《文言传》"潜龙勿用、阳气潜藏"时说的更明白:"此第三章!以天道明之!当十一月。阳气虽动!犹在地中,故曰潜龙也,"(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如果把"龙"理解为天上的龙星,则在十一月冬至时!其尚潜藏于地下。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文言传》:"见龙在田。时舍也?quot;时?9731当指四时或年、舍。止也,指"见龙在田"在一年中所占的一个时间段、唐孔颖达《周易正义》疏引汉"先儒"曰:   "诸儒以为九二当太簇之月、阳气发见!则九三为建辰之月!九四为建午之月、九五为建申之月,为阴气始杀,不宜称飞龙在天!上九为8105建戌之月!群阴既盛,上九不得言与3899时偕极?"(十三经注疏本)   太簇之月即夏历正月。《礼记月令》0853:"孟春之月,……其音角!律中太簇、"此汉儒以为九二爻当正月,九三爻当三月,九四爻当五月。九五爻当七月、上九爻当九月、但孔颖达根据当时的卦气说对九五!上九提出异义,是其对以360天为一年的卦气说不理解的结果?后面详论这个问题!   三国王弼注九二云:"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於地上。故曰在田!"(《周易集解》)据此、见龙在田反映的天象是。当夏历正月时,东方龙星的角宿在初昏时会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以上,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文言传》曰:"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何妥曰:"此当三月。阳气浸长。万物将盛,与天之运俱9043行不息也?"(《周易集解》)此爻未出现龙字,但以君子比龙?君子在此时正处在因时而惕,自强兢业的阶段,与处在见龙,跃龙之间、又"与时偕行"的龙星阶段一致,故陈久金先生认为!此时的"苍龙正处于从地平线处上升的阶段"!是很有3012道理的?照汉唐人的看法、这种卦气所代表的天象相当于夏历三月!  1603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隋何妥曰:"此当五月!微阴初起,阳将改变。故云乃革也!"此与"先儒"所说一致、"或跃在渊"的龙象当夏历五月(建午之月)!   又引4275晋干宝曰:"跃者,暂起之言!既不安於地。而未能飞於天?四以初为应,渊。谓初九甲子龙之所由升也,或之者。疑之也。"引东汉苟爽曰:"地下称渊也,"    照古人的解释?经过九二。九三已逐步升出东方的苍龙一下子又恢复到初九的地下之渊。准备再跃出来,这从天象角度显然难以解释,夏含夷先生对此矛盾?quot;好象"二字解释,认为"或跃在渊的意思,就是苍龙好象从地平线之下的渊水里跳跃起来"。使此一龙象变成了想象中的虚象,陈久金先生认为:"或不如释作域,或跃在渊。即在渊域跃!为从地平线处跳跃上天之义",其实是避开了苍龙为什么会退回地平线以下的"渊"的矛盾,此谜至今无人解开!   笔者在郑慧生先生的启发下认为!夏历五月"或跃在渊"的天空苍龙!!并未退回地平线以下。而且确实是在从"渊"中跃出!只是这个渊不是地下之"渊",而是天空之渊--银河、翻开星图表,可看到银河与赤道的交叉部位,银河突然鼓涨起来接近圆形!9368犹如一汪旋涡、《说文》?quot;渊,回水也,"可巧的是!就在这个部位,苍龙的下半身心,尾,箕陷在回水之渊,上半身角,亢,氐。房婉延向斜上方伸展,跃跃欲出。正是一副跃於渊而欲出的形象。所以此时的1478苍龙星经过九二、九三的四个月后(四个月120度,苍龙全长为75度,以角宿正月高出东方地平线10度计)苍龙尾部跃出东南地平线55度左右,也只有在此时、银河才能比较清晰的看出来!尾,箕陷在银河之渊,而房,心二宿此时接近中天,九四爻辞"或跃在渊"!形象4073地反映了夏历五月苍龙星所呈现的这种天象,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文言传》:"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quot;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何妥曰:"此当七月。万物盛长。天功大成!故云天德也,"引东汉苟爽曰:"飞者,喻无所拘!天者、首事造制,大人造法、见居天位,圣人作而万物睹,此其义也。"  5013 按古人的看法?"飞龙在天"当指苍龙在天空无拘无束的飞翔,陈久金先生认为必然指苍龙星位于"天顶或正南方"!未免过于拘泥。也不符合古人愿意。九四爻之渊为银河?到九五时银河已呈正南北或偏西,苍龙主体必然已位于西南方,所呈现的正是龙"无所拘"0766的天象。因此、"飞龙在天"指苍龙体陈列于天上即可。非必指在"天顶或正南方"、关于这一点、有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6000年左右的"羲和御龙"蚌塑图为旁证!详后、   上九:亢龙有悔、   夏含夷先生从"亢"为龙颈出发、认为是"龙头已入地平、龙脖在地平以上的星象"!陈久金先生从"九五时龙正位于天上的最高处"出发。认为夏先生的解释显然不正确,而应是"位于西南方、逐渐西沉的苍龙之象",其实!夏。陈二先生的解释均有可商之处,《周易集解》引王肃曰:"穷高曰亢。知进忘退、故悔也!"亢龙,即飞的极高已看不到的苍龙、"悔"字通"晦"、义为尽、月尽为晦,龙极高必尽晦,隋何妥解释《文言传》"亢龙有悔!与时偕极"时说4124:"此当九月!阳气大衰、向将极尽、故云偕极也。"(唐李鼎祚《周易集解》)阳气在这里比拟苍龙,苍龙"向将极尽"、也是指龙2503体已尽晦于西方地平线以下?故曰"亢龙有悔",实际天象是!夏7564历七月飞龙在天以后!太阳逐渐躔在角!亢……箕等宿!龙头!龙身、龙尾也逐渐没于西方地平线以下。至九月份。整个龙体在初昏时都看不到了、所以说夏历九月"亢龙有悔"?   孔颖达对"上九为建戌之月"提出质疑、根据是"8613群阴既盛,上九不得言与时偕极"!这显8874然是错误的!因为,只有阴盛阳衰时才会出现上九"亢龙"晦隐的局面、既然建戌之月是"阴气盛",那么。代表阳气的苍龙走到了"尽头"晦而不见,与九月节气之"时"反映的阴盛阳衰相偕同!是顺理成章的,刚好应该说九月群阴盛时!上九亢龙阳气尽衰而与节气偕同至极,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夏、陈二先生从"龙无首"的字面意义出发!认为这条爻辞是"明白无误地"秋分时(当为战国汉秋分时)的天象!因为当战国汉秋分时"日在角"(《礼记·月令》)。龙头角宿与太阳同时西落、故初昏时能看到龙身而不见龙头!这好象是不移之说。其实,在这里,夏、陈二先生忽略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为何称"群龙"而不单称"龙"!二是用九的含义及其为何是最后一条爻辞。、

传统哲学中普遍联系的观点论文

  普遍联系的观点   1.中国传统哲学是注重辩证思维的哲学、运动变化、全面联系的观点?系统或整体的观念、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9647重要组成部分、   2.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联系的观念!整体的观念是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早就4231有伏羲画八卦的传说!即伏羲创造了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现象的“八卦”。八卦的核心概念是阴阳,阴阳分别代替了宇宙问两种相依且相反的事物。性质、状态!功能!作用和力量!   3.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整合。万物一体思想5577的特点!在于天,地,人三者同处于一个“生生不息”的变化流之中,老子指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易经》中说:“立天之乎曰阴与阳。7353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7113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中庸》强调:“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董仲舒认为:“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三者相为手足。合为成体!不可一无也!”(反映了联系的观点)   4.中国古代哲人创造了“五行”观念!认为水、木!金,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形成了世界的万物、万物正是在阴阳的分合与五行的相生相克的有序关联中不断发展的、八卦与“五行”成为中国人用来说明2807世界及其演化的一种整体性的观念,老子认为,整个世界的演化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上的“多”由“一”演化而来。因而“一”与“多”是内在统一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中国古代哲人总是4974用整体的观念来看待天,地、人以及天下万物?把天。地!人看成是不同的系统、并肯定各个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感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所有这些思想!说明系统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就产生了!。

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的论文,急需!!!!

  浅析儒家“慎独本义及其现实意义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该概念本义1756的解读学界始终未有定论!从“慎独”传统解读和本义入手厘清其含义、认为“慎独”意在强调内心对于仁义礼智圣的专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慎独”在当今社会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现实意义、   何为“慎独” !“慎独”源于儒家的《大学》,《中庸》,《大学》有云0596:“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此之谓 自谦。故4532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舍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0243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 于 中!形 于外!故君 子必 慎其 独也,”《中庸》中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 闻、莫见乎 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东汉郑玄的解说中最早提出“慎独”一词,他说:“小人闲居而不善、无所不至也,君子则不然,虽视之不见,听之无声、犹戒惧恐怖自修正,是其不须臾离道也、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小人于隐者!动作言语自以为不见睹,不见闻、必肆尽其情也,若有觇听之者,是以为显见甚于众人之中为之。”由此可见,郑玄的所谓“慎独”就是指一个人在独居。独处时、在其行为不为他人所见所闻之处!也要时刻做到谨慎遵守道德规范、郑玄之说与刘向在《说苑 •敬慎》中的说法相似,之后北齐刘昼的《刘子 •慎独》。唐代孔颖达的《礼记正义》、南宋朱熹的《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中关于“慎独”的解读实际上都继承了郑玄对于“慎独” 的阐说、   而这其中朱熹虽然在一定意义上1175继承了郑玄的说法!但他的解读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慎独”的传统理解!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说:“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欲 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 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3381且以殉外而为人也。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 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 … …此6133言小人阴为不善!而阳欲舍之,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也!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然欲舍其恶而卒不可舍,欲诈为善而卒不可诈,则亦何益之有哉!此君子所以重以为戒!而必4947谨其独也、”在《中庸章句》中、朱熹又注:“独者,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 ,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 !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1012子既常戒惧 ,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6074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 通过对朱熹的章句集注以及其他文字的研习。我们不难看出朱熹除了沿袭自郑玄以来的6352传统看法。即认为“4848慎独”就是在独处时更要谨慎戒惧。在人所不知不闻之地加紧个人道德养成、不可自欺。要在个人修养上实当用力之外,还将“独”的内涵扩大了、例如。朱熹强调“‘慎独’之‘独’,亦非特在幽隐人所不见处,只他人所不知!虽在众中。便是独也”、朱熹还说“这独又不是恁地独时,如与众人对坐,自心中发一念、或正或不正,此亦是独处,”由此可以看出、朱熹的解读较之郑玄的进步之处在于使“独”包含了精神性与内在性的意义。在郑玄看来,“慎独”之“独”只是空间上的独处,是别人无法干预的地方!而朱熹理解的“慎独”之“独”除了上述之义外、还指一种内心 意念 刚刚萌发而众人不知我独知的“独”、由此可 以说,朱熹把“独”从个人独居的空间推致到了一个虽在众人中但缺乏外界舆论监督与压力 的空间?这是对于“独”的理解上的深化!   上述从郑玄到朱熹的关于“慎独”之义的传统解读!着力都在于强调“慎独”的实质是要慎重对待他人不知的隐蔽处之所作所为,努力地做到不欺暗室!不愧屋漏、   随着2O世纪 7O年代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篇及 20世纪 90年代郭店楚简《五行》篇的出土!学界在对简帛文献进行整理和解读的过程中。看到了与传统解读不同的“慎独”。由此对于“慎独”本义的讨论重新拉开了序幕、   清华大学的廖名春教授在其《“慎独”本义新证》一文中认为。庞朴先生《帛书五行篇校注》一书第 52到 54页的内容说明“帛书《五行》篇的‘慎独’说与《礼记 •礼器》篇,《苟子 •不苟》篇说同、而与《礼记 •中庸》、《大学》篇迥异,”并提出、“‘慎独’就是不重外表!只重内心”[3]52。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的梁涛先生通过对简帛《五行》篇原文和传文的解读与分析,认为该篇讲仁!义、礼、智,圣五行“……是形成于内心的、但它还有‘多’的嫌疑。还没有真正统一于心” ,所以!《五行》中的“慎独”实际是指内心的专注、专一,指内心专注于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的状态、在梁涛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大学》中的两个“慎独”,前一个是指“诚其意”。后一个强调只有“诚于中”、才可能做到“形于外”。由此可见“慎独”必须落实在“诚于中”上!这实际还是要“诚其意”、而《中庸》中的“慎其独”则从5600道人手,君子“慎其独”所需要戒慎的就是那个“不可须臾离也”的道,要时时保持内心的诚。这与《大学》的“0680诚其意”是一个意思、通过三者的对比分析,可以说三个“慎独”都是“诚其意”!强8552调要端正内心的意念、从本原上杜绝一切不善行为的出现、这些无一不在突出儒家“内省”的工夫,所以、《大学》《中庸》以及《五行》的“慎独”的本义均是指内心对于儒家涵含仁!义,礼!智!圣五行的完满人格的专一。指内在的精神状态、郑玄和朱熹的错误在于把“诚其意”的内在精神仅仅理解为“慎其闲居所为”的外在行为,把精神专一理解为独居!独处、因而造成整个意义发生改变!通过对“慎独”本义的追根溯源!以及对其传统解读的辨析。我们看到了儒家一贯的对于内省的重视,对于修己工夫的强调,   那么,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个人!在理3642解了“慎独”的本义后!我们该如何联系时代联系自身!深刻而又发展地理解它运用它呢?这个过程中我们既不能违背本义。也不必完全抛离传统解读,我们首先要确定这是一种强调内心对于道德境界和人生修养目的专一专注的功夫(本义强调对于仁义礼智圣的合一状态的专注)。是对内心的关照。它具有形而上的超越意义,同时、我们也可以于传统解说中汲取其合理的因素、那2688就是把“慎独”的形上意义下达到形下层面?每一个人都有独居!独处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注意“慎独”传统解读中对于闲居时道德自制力的强调。这样才能将“慎独”更好地融人到当今社会。也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个儒家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   “慎独”的现实意义、现在对于“慎独”的现实意义的分析大多是基于传统解读进行的!原因就在于《五行》篇中关于“慎独”的解释和郑玄,朱熹等人对于“慎独6372”的传统理解相比。在实践意义上缺乏可操作性。《五行》篇中将“慎独”归结为内心对于仁,义、礼,智!圣五行的专一与专注、进而统摄诸2961德而不失于性道之本质、这是具有形上意味的归结,在寻常百姓看来、这种说法不好理解难以践行!缺乏实践上的动力、而郑玄与朱熹的解读,强调闲居时要和有人监督时的行为相一致,这是将“慎独”下达到日用伦常层面后的一种道德自律!这样“慎独”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变为一般人修德修身时的途径。而不只是君子实现其圣人理想人4373格的专有门径,这显然比本义更能让世人接受、同时、在实践方面更具有效性、   那么!能不能将本义与传统解说结合起来指导我们的道4834德修养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将本义中内心对于儒家仁。义,礼!智!圣这一君子人格德行的专一、改造成对于现实中的完善人格与高尚的道德标准的专一与专注、以此形成一个牢固的内心信念,然后在这个诚于中的内心信念的统摄与驱动下、更好地形于外。这样我们就会不断修正自己在大庭广众下的显性行为!也会更为注重和调整独处时候的隐性行为。   这样一来,“慎独”就会成为一种随时随地都伴随我们的道德自觉和自律、成为3680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道德修养方法!有助于修身正心,培养“慎独”能力!实践慎独的修养方法、可以锻炼和加强一个人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控制力,使道德修养成为自我的内在要求?从而达到理想9266的道德境界,此外!我们还应做到慎独而不唯“独”。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有无人知晓。有无人监督时都同样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绝不因为无人知晓而肆意妄为。也不能因为有人知晓而做表面文章,要时刻专注于内心信念。   对于当今这样一个已经存在道德失范问题的社会而言,“慎独”的修养方法更凸显其必要性、只有当每一个个体都自觉地做到“慎独”时。7109社会的道德水准与道德意识才会得到一个很明显的提升,至少会减少坏人坏事的出现?这一点正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指出的“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 ’,不做任何坏事,”虽然刘2836少奇同志讲的是共产党员,其实这对于每一个平常百姓的意义与影响是一样的、当3940我们心中已经拥有一个诚其意!毋自欺而诚于中的道德理念、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到内外如一如是而行!做到时时处处符合道8926德要求,此外。朱熹把“独”从独居扩展到大众空间,9024对于当今社会更具现实意义?比较古今社会的外部压力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社会,一个人要完全摆脱舆论压力!只会出现在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独处时、而当今社会。由于人员流动性加大、我们很多时候都身处“陌生人社会”,没有熟人。也就缺少一种舆论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养成肆意胡为的习惯!认为反正做了不该做的说了不该8916说的也没有关系,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监督我,由此可见!“陌生人社会”虽在众人之中实际也是独!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注重“慎独”功夫。注重内心一念发动时别人不知我独知的独!绝不放松道德修养工夫通过“慎独”!我们要养成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凭借自己的内心信念,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依靠理性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付诸行动!   “慎独”。是儒家的传统观念与重要思想,是一种修养工夫、是一种自律品质。通过对“慎独”本义与传统解说的厘清!通过对“慎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现实实践意义的分析、我们看到“慎独”永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现实意义。!

八千字论文怎么办?

  上不同的网页进行搜索查找相关的内容啊。然后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截文说明一下。8000字不就出来了吗,   你可以去百度文库!豆丁网这些出名的网站上去寻找。

哈尔滨啤酒swot和五行模式论文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4818科学价值,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关于教育孩子的论文 起名字

  平凡父母的家教心得。

求从宗教角度看中西方禁忌语的差异的论文提纲

1696  西方宗教是基督教?

到底有没有中国八卦象数疗法的临床研究论文

  这个中国八卦象数疗法的临床研究的材料, 我挺多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