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周易是哪个朝代的人?

  周易、从字面理解是指周代的易,但实际是《易经》和《易传》的合称、而易传是解释易经的著作。易经相对于《礼记》所载的有关易的另两部书: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可看作是周代的易,而易传的成书年代基本可以肯定不会是周代!而应该是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

《周易》属于哪个朝代谁写的?

  《周易》撰写的时代   从商末一直到东周的“三家分晋”之前。前后至少七百年!基本上《周易》的4379思想主张(六十四卦象的象辞、《周易》的大框架)及大部分对《周易》思想主张的解说(384个爻的爻辞)最早是在西周初期周成王分封诸侯后完成(在分封诸侯之前完成的可能性较小)!而对爻辞的修改补充、至少至“三家分晋”之前一直都有人在做!   《周易》的作者   肯定不是一个人写的。由多人共同完成、文本的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即六十四卦象的全部象辞和384个爻的爻辞)的完成时间最早应该在周成王分封诸侯完成之后。而一直到东周“三家分晋”之前。都有人对依附在六十四卦象上384个爻的爻辞进行小的修改和补充,此外,撰写《周易》的作者一定都掌握“从一阴一阳出发!持续!不间断地演成六十四卦象”的方法(即《系辞传》中“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一段的描述、具体方法没有文字传世)。这些作者在七百年间应该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说、即使是对384个爻的爻辞进行小的修改和补充的人!也是掌握“从一阴一阳出发、持续、不间断地演成六十四卦象”的方法的。。

周易是哪个朝代谁写的

  《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箱。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8316百家之源”。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周易》,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至到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9703周易》的词语,《周1260易》是一部古代经典!是关于人类思想和宇宙本质规律的学问!其原理在得到正确认识后!对未来世界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成书很早、随着3437时代演变。文字含义已多不为世人所理解!《易》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周易》的作者究竟是何人?至今尚未有定论!据《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 发明“文王八卦”。流传于世!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周易》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周易》的起源为河图、洛书、传说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依此制定出八卦,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后在春秋时期!圣人孔子著述《易传》!可见《周易》是不同时期由不同的人写成的!《周易》三圣的说法认为,《周易》乃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所著。,

姓蓝的祖宗是哪个朝代的

   寻根溯源。蓝姓来源有四:   1、出自!据《姓氏考略》!《竹书纪年》所载!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蓝即蓝田(今属陕西)!子孙以地为氏。   2、据《战国策》,《通志·氏族5443略》所载,中山大夫蓝诸之先祖食采于蓝田!因氏!   3,出自。据《百家姓考略》所载,楚公族食采于蓝邑、子孙以邑为氏、   4,出自他族、今壮!畲!回、满!瑶等民族均有此姓!!

《周易》对我国哪一朝代(或时期)的审美文化影响最为深刻明显?

  影响审美文化的最基础文化应该是诗经。论语、礼记,周易影响的应该是另外的文化!比如宗教!政治等!非要与审美联系的话那就是宋代!   周易是周文王写的!周朝的   周易为经之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就是4069因为周易打下的基础、周易中的忧患意识。孝文化、爱好和平。勤劳等等都是目前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对儒家,道家。中医,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影响深广!是世界上传承非常完整。绵延不绝。生生息息的文化活化石!   《易经》运用简单卦符系统对宇宙万物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摹拟。找到了事物间的抽相关联。比之研究具象关联的现代科学,其奥妙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易经》的阴阳学说及其极变规律。先后天八卦思想对道家影响深远、是道家学说的思想根基。被道家崇为“三玄之一”。《易经》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等思想的重要来源、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易经》阴阳学4793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基础。   《易经》的实时定位思想。与时偕行等思想对中医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一人一方、因病成方的治疗原则皆源于此!同时对子午流注,八纲辨证、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等学说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的影响很大、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运用八卦取象的观念!明确了中医用药原则、张仲景《伤寒论》把阴阳学说和太极含三为一发1248展为六经学说!创立了六经辨证的原则、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

古代朝代名人的名字

 7442 春秋:老子?孔子、孙子、左丘明。伍子胥   战国:荀子、蔺相如,廉颇。李牧,白起   秦:李斯!蒙恬,赵高、尉缭、王翦   汉:张良。萧何!韩信,陈平、周勃   三国:刘备,曹操!孙权!陆逊、诸葛亮   晋2434:杜预。王浚。羊祜,谢安!桓温   南北朝5736:陈庆之。萧道成!侯景。韦睿。檀道济   隋:韩擒虎、李密、张须陀!贺若弼,杨坚   唐:李白,杜甫!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五代十国:朱温!李存勖。王彦章。郭威!柴荣   宋:赵匡胤!文天详!包拯、杨业,0638岳飞   元:王保保,郭守敬。忽必烈!关汉卿。赵孟頫   明:张居正、于谦、史可法、唐伯虎,戚继光   清:和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胡雪岩、

一八四一年是什么朝代

  清朝道光皇帝当政时期为公元1821年至1850年!公元1841年3321为清朝道光21年左右,,

壬亥年,是那年、那个朝代!

  按干支纪年法。每六十1359的有一个壬亥年。光清朝有就好几个壬亥......!

活人陪葬是哪个朝代的事

  起源:   中国的人殉制度始于何时有待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它在中华史前文明时期就己经存在?现代考占发掘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即有人殉!其后的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皆发现人殉!这就是说。早在母系氏族社会就有人殉,同时,既然作为一项制度被发明出来(大汶口文化以后)!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它的不存在。应当推定它是存在的!儒家经典中之所以未见三代人殉的记载。当是儒家“修改”历史的结果、因为人殉不符合儒家的伦理标准、   兴盛时期(远古~秦)   国家产生以后。人殉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厉,通常认为夏是中国国家文化的开端、二里头文化的人殉证明夏代有人殉、不过、人殉最兴盛的时代当是商周时期、据考占发掘!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武官村   郧县乔家院墓地   殷7989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1976年、在河南安阳市西北郊发掘的一座中型墓中、墓6938的四周密集地排列着人祭坑,共1400余个、殉葬的多数是未成年的儿童,有的被砍头或锯手,足等。许多殉者还带有刑具。考古发掘发现西周殉人墓80余座、墓主多为贵族工侯。共有殉人200余人。从遗物分析殉者多是墓主内侍!宠妾,婢女!护卫!杂役等。   式微时期(汉~宋)   人殉制度的式微当在汉以后,式微表现在二个方而:一是一次殉葬的人数减少!一是殉葬9026强制力的降低、二是殉葬发生的概率降低、当然、汉以后殉葬还是存在。汉代刘彭祖将死之时“令能为乐奴婢从死”。三国时东吴名将陈武战死合肥之战,孙权“命其爱妾殉葬!”、魏国叔孙建死时28岁,其配偶当也很年轻!太宗说,“夫生既共荣!没宜同穴、能殉葬者可1391任意”!“可见殉葬已经披上了“自愿”的外衣、至唐时!0472人殉很少发生、但仍然存在,隋末的杜伏威造反!与隋兵战。“所获赀财。皆以赏军士。有战死者、以其妻妾殉葬……”杜降唐后被封为吴王。以此可以确定两点:一是隋末仍有殉葬法、一是杜伏威就下过殉葬的命令。阿史那社尔为突厥处罗可汗之子!后率军内属、被招为驸马,在征龟兹中掳龟兹王!深得唐太宗赏识、他请求太宗死后以身殉葬、“高宗遣使喻以先旨。不许”。可见唐初人殉遗风仍在、否则不会有请求死后殉葬的事发生、只是出于太宗的仁慈才避免了这次人殉悲剧!事实上、唐武宗死后就发生了王才人殉葬的事,宋继承了唐的传统,只发生过个别7334的人殉!宋高宗赵构死有二才人殉葬。   2920上述史料表明!汉以后人殉逐渐式微。唐宋时作为普遍性法律制!

卜性来源哪个朝代

  卜姓源起庞杂、历史悠久、时至今日。连卜姓也很难说出己出自何支!卜姓的名人各朝各代均有不少、如今,卜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安徽,广西、广东,内蒙古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卜姓约占全国汉族卜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二位8730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四。   源流一  6502 书籍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夏启属下巫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师。在夏、商王朝时期掌管卜筮,周王朝时期,掌管卜筮的官员称卜正、其子孙便以职官为姓、世代称卜氏!据史籍《通志》记载:“卜氏。周礼卜人氏也、鲁有卜楚丘!晋有卜偃、楚有卜徒父,皆以卜命之。其后遂以为氏。如仲尼弟子卜高徒是也!”卜氏系以职官!职业为姓,属于以技为氏一类,皆出于古代从事占卜职业者。史籍《路史》也记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又据史籍《风俗通》记载!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东南),因其弟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   对卜氏起源最早的记载是宋朝学者罗泌所撰著的《路史》!据《路史》记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的儿子叔绣(周武王之弟)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周文王之子滕叔绣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代有卜氏!古代大凡出猎,征战!风雨!年成,祭祀。婚丧,疾灾待事,都想预知吉凶、便采用卜甲和卜骨的形式来进行占卜!卜甲多用龟的腹甲或背甲,卜骨多用牛!羊。猪的肩甲骨、先把甲或骨钻上眼、然后再用火烧,从甲或骨上裂开的纹2509路来看是吉或是凶!据史籍《姓苑》记载:“周礼卜人之后!以官为氏,”又据史籍《风俗通》记载!“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   商,周朝廷中专管占卜的长官称太卜!其地位相当于大夫。其属从官员称为卜人。他们的后裔8391有的以卜为姓。称为卜氏、故谓“氏于事者”、就是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   源流三   源于匈奴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须卜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须卜氏,原9449为汉朝时期匈奴民族的一支,属于南匈奴四大贵族姓氏之一。即须卜氏!呼延氏!贺兰氏,丘林氏。东汉初期、南匈奴大多归附汉王朝!逐渐汉化!形成汉姓(卜,呼延。兰。乔),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须卜氏流居于代北地区!后为鲜卑拓拔部所吞并。因联姻关系!成为鲜卑贵族部落之一、   北魏王朝建立之后!在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过程中?须卜氏再一次汉化为单姓卜氏、此后、该支卜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春秋时期卜筮官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记载、春秋时期,晋国的卜偃!秦国的卜徒父、鲁国的卜楚丘等!皆为卜筮官,名称显0314赫一时!其后裔族人9709多以先祖官称为姓氏?皆称为卜氏。  6511 源流五   源于布朗族、出自明朝时期云南缅中军民宣慰使!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朝初期,王朝政府控制西南地区!在云南边地一带设4227有六个宣慰使司,即:①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八莫、开泰以北。伊洛瓦底江以西、8469那伽山脉以东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孟养?②木邦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治7032所在今缅甸兴威?③缅甸军民宣慰司、即阿瓦王朝(今布朗族)。其地在木邦以西。孟养以南。今缅甸曼德勒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④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⑤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云南西双版纳!⑥老挝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老挝境内!当时、明政府授与当地上层分子以宣慰使的职衔、这些土司则接受明王朝的封号!服从云南三司即都挥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统辖节制。在缅甸......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