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周易》,《论语》,《道德经》谁对中华文化影响最大

  个人认为是《周易》、其实《周易》只是《易经》的一种,《易》有多种。现在已知的《易》至少有四种——连山(夏易)、归藏(商易),周易、汉易(焦京之易)。8986什么是《易》!其实用现代语言讲!非常简单——就是哲学。 《易》在古代中华上古文化背景里面的含义就等于现代文化背景下所讲的“哲学”、《论语》是孔门弟子对孔子言传身教的总结——通过孔子言行的个案。以一种“解构主义”的形式宣讲了儒家的伦理哲学、而《周易》(乃至所有类型0663《易经》)其实是以“解构主义”的形式宣讲(现代人所谓的)哲学——天地之道,孔子研究《周易》,7209做《易传》等十翼!这实际上是他借助周易的哲学内涵,为自己的伦理观找到了“道”的依据,例如。《论语》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种观点的“天道”依据(即哲学上的合理性),孔子在《周易》的“地山谦卦”!“火泽睽卦”中找到了依据。孔子从《谦卦》易理中看到了为学。为弟子之道在于山在地下——即“不显山露水”,高大的山处于地下而不显、这样是合乎天道的。于是“谦谦君子有终吉”、但同时、孔子也从《睽卦》中看到了一种3867人对原则的秉持!在学习他人时必须坚守自己的原则与底线、不能失去理智和判断力。也就是不能迷信——“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在《论语》中这个道理表述为“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倒与西方一句名言相佐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道德经》是道家对天道认识的第一部总述!其中的基本思维模式还是来自《周易》(乃至其他《易经》)!比如《道德经》所讲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周易》中“泰卦”的意象,《泰卦》上坤下乾。外阴内阳。正是负阴而抱阳!地气(阴气)居高而下沉!天气(阳气)处下而上升。本来相冲(先天八卦图上、乾坤相对即相冲)的二气相交、由冲转化为合,此即“冲气以为和”!之4900所以是吉利的、因为这是对立事物的一种“建设性”的相处方式、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双赢格局”。又如《道德经》所讲的治国。治民的管理之道在于“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其实是取自《周易》的“火天大有”卦的卦意。离在上卦。对应于心脏部位的五爻之位为阴爻(虚)。而内卦代表内腹则三阳而实!而这个中虚的离卦却是象征光明的,正是这种易理激发出了道家一个很关键的思想——在道理取用的关键点上用阴。尚柔。因为阴是虚静、而这是光明之本——何为“虚其心”?就是弱化其“自主意识”(也就是佛家所讲的“无我”),“弱其志”——则表示减少0088纯粹的空想!好高骛远,从领1451袖君主到人民。都要“虚其心”。不要固执己见!以自我为中心,减少空想。何为“实其腹”!“强其骨”。就是强调务实行动(行动才能吃饱)、获得实际收益。孔子也看到大有卦这个内涵!在《彖传》中解释道:“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上下应之!正是因为上下都虚心无我(这是“文明”一词古老的真正含义。)。而关键一点正在于“行”——行动而不是空想、这也正和后世所说的“知行合一”相符、《道德经》还提出“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观点!这种思想根源其实是来自《周易》的“天山遁卦”,如此等等、!

求教:周易和圣经,到底哪个年代早?

  《周易》早。《周易》是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姬昌所在年份为前1152年―前1056年。《旧约圣经》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 11 至公元前 2 世纪。《新约》书卷基本上于公元一世纪下半叶写成。到三世纪初就已经基本确定!最终定稿则为四世纪末、所以《周易》成书时间更早。   《旧约》诞生的文3011化背景是独特的神文化社会!在犹太人看来。神的存在是真实的!无处不在的、神就是真理和历史。《圣经》中的叙事都是真实发生的!这就是犹太历史观的独特之处!   、

道德经、周易、阴符经。这三本部书哪本最厉害?

  道德经 和周易 2861这两本书最好,不过也最难、   素书,这本书只闻其名。未认真读过!!。不过作者名头2016挺大的!应该不错!   菜根谭!则是一本格言集,里头的文字倒是通俗易懂。基本上是对句!比较适合初学者!、

谁可以把道德经给我翻译了.

  道德经》译文 道”是自然规律抽象的反映。“德”是先天的资质?它如同天平的支点。起着协调作用、它与智慧不3799同之处就在于!智慧是运用的过程反映、而老子的 “德”是先天的反映。这个“德”就是天德。是神化的“德”,属于天地的理性,老子认为。人的智慧只有同神化的“德”相呼应、才体现出智慧来!概言之。道德二字的意思是规律与调节的结合!德是本质!智是表象!其实。天不存在理性问题。因为天地的运动是恒定不变的,不具备调节功能,6950它的所谓调节。均在运动中体现出来,如四季的变化。日夜的更替。今天读老子!一定要用历史的眼光批判的认识,对前九章进行了初略认识! 关键词:道德经 《道德经》之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是可遵循的抽象的运动法则,但又不是一种恒定不变的抽象运动规律、根据事物的特性来冠以名称,是事物面貌的反映? 但这种面貌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名称是天8835地形成的本源,有名称是区别万物的基础!因此!人类常常假借抽象的无来达到了解万物的奥妙!通过具象之有来达到认识微妙的道,这两方面是同时产生的,然而名称又不同?都可5667以称之为玄妙的学说。这种神秘而深7509邃的理论?是各种学说的基础、 ——“常有。欲以观其徼”,说明“道”属于形而上的学问,“有”为原始之“有”。“无”在此基础上得以认识。万3967物之有是新的物质形式之有,6526要认识这个“有”,得以整体之道为依据、 《道德经》之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人5609都明白美好是最值得称道的。这是由于有丑恶的区分和存在!都明了善良是最珍贵的、这是由于有邪恶的区分和存在。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等。这些对立关系正是自然法则的再现?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永恒的真理,因此,圣人为了实现有为的理想,采取无为的方式来4547看待当前的事业,推行一些道的教育、万物生长不会逆向发展,生长过程总是不断变化的!取得成就的人也总是不会停留在已有的功劳上。只有不甘于已有0954的功劳!才会有新的成就、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对立的运动形式、这里的“无为”是觉得眼下无为?属于君子自1581强不息的心态!只有这样!才有新的成就。 《道德经》之三章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对国家的统治而言,要让国家安定!就得让民心纯朴、要使民心纯朴?就得让民众不崇尚才智和地位。才会使民众不至于形成争强好胜之心。也不要让民众向往珍物稀宝!社会上才不会出现偷扒现象,更不要让民众产生贪欲之念!才不犯上作乱。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方针就是:让国民思想空虚而能填饱肚子。淡化民众的理想而又能使身体强壮!总之,经常让民众保持既无知识又无欲望的状态,而让那些真正的聪明人又不敢不替国家效力,这样的话。 国家就一定会治理好! ——从国家的稳定认识!要一切听从我的意志,才好治理!于是后来就有了法律。可老子将这种认识扩大了,没有注意领域的区分、 《道德经》之四章 6574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是以对立形式产生作用的, 它混沌的充满天体万物之中。取之不竭。不去利用!也不会过剩!它深奥莫测、最难领会把握 。然而。它好像是万物形成的根本所在,它能缓和锐气、解决纷争。调和明暗、容纳污垢。它是最公正的。也是清澈明静的!它有时好像又有客观的实在!我不知道她是从何而来,它的形成好像还在“帝”的前面! ——有天体的运动!就有“道”的的存在,现在称之为环境对局部事物的影响。老子将环境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了形而上的抽象认识,这也是一切科学研究所运用的方法,不过,他对这种认识还比较朦胧、至于“挫其锐、解其纷”,属于“德”的范畴,属于运动中的自然调节! 《道德6851经》之五章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本无仁慈可言,仅仅是将万物视为一个受它支配的玩物、不予理睬!具有大智能的圣人也无仁慈可言!仅仅将如何管理百姓视为第一要务!对人民的痛痒3780也不闻不问。 天地之间就如同一个容器、里面越空虚。所盛东西就越不会出来(屈与出相呼应) 。 若是经常去4156搬弄它、即便没有多少东西、也3458很容易让其中东西掉出来, 百姓一旦见多识广,7052君主对付的办法就会越来越少、不如让百姓安守现状。君主也安守现状,就能使国家太平, ——自然界无所谓感情,你这能顺应自然,圣人所操劳的是天下大事,对百姓的个别事务没有精力去关注,圣人追求的是大仁大义!第二层意思与“烹小鲜”的意思是相同的、这一章实际是告诉人们君主的治国方略。不要顾及小事,不要事事操劳、用一个比喻。形象地表明了这个意思。 《道德经》之六章 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渊深的神道!它与天地共生存、不存在生死问题,这即是所谓玄妙的阴道运行,这些道学理论是研究天地的根本所在。它绵绵不绝、似有似无,即2497便得此法之人。用起来还是不能娴熟、 《道德经》之七章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之所以能永存于世。就在于它不顾及自我的生存、正是由于大智慧的圣人也能做到这一点!对自身顾及得少!反而有利于自己!考虑身心以外事多,反而能使生命达到长久、正因为他们具备无私的品德!所以能在客观上成就自己。 ——天地不能同人类比。就像石头不能与昆虫比一样!其实,人的价值越大,自我圈就越大,正由于他们不注重“小我”。故能成就“大我”。 《道德经》之八章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高级的慈善就如同流水一般的境界、流水只一味的滋养万物!3527而不会同万物相抗争,流水总是处于低洼之处?与众人积极向上,谋求发展的精神相背逆、自然遭人们的厌恶、水所处地位就如同无为的“道” 相仿,人要找一个优良的环境居住!要善于去研究一些渊深的学术、与人交往要善于讲求仁道!当政要善于管理。所做事情要能充分发挥你的能力!办大事要善于选择好的时机!但不要与人相争、才不会有错! ——众人追求的是自我小利益、有能力者、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他们平时善于注重信誉!注重团结他人、不入俗气、生活中,“让”的概率是较大的。但他们善1271于把握最佳的时机来发展事业!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味地强调“不争”,也是错误的。“争”需要协调。没有协调的争。就会国将不国。 《道德经》之九章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当一旦得到的东西已经很丰富了。就不要贪得无厌,不如停下来、你所占有的金钱地位多了!别人就会眼红。终究是不能“长保” 的!人一旦发富发贵!往往会骄傲自大?这样反给自己栽下祸根。人一旦有所成功,就得知足,懂得功7079成身退。就把握了自然的法则! ——平时所说“树大招风”就是这个道理!这其实是安全与名望的对立性、越有名望,越不自由、因2212为他的安全系数差!老子强调的是知足、这有一个对自身能力的理智认识问题!超越了能力范围!才是“盈”。这时、只有“功遂身退”!才是理智的选择、 《道德经》之十章 原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修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人类的行为和思3839想总是承载在一起的(先天的元神和后天的精神相连)?二者又可能分离,这是因为现实行为与思维有时总是会背道而驰、一味崇尚阴柔,也不可像婴儿一样软弱、即便人类的理论成果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但现实中还是可能出现问题,爱民与治国的关系要处理好需要智慧。自然之理就在于一开一合的对立之中,不能光强调“阴”的一个方面、要深谙这些道理!就需要知识与智慧,要根据这些道理生发出应对方略,不断地积累经验。所生发出的应对方略不是照搬前人和别人现成的经验、一旦成为经验,它可以长久应用,但也不能一成不变。这就是与自然相呼应的深奥的智慧学问?。

周易是谁?

  周易不是人名。是我国古代一部用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哲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根源。,

道德经第一章,第二节的有无相生等等,你是怎么理解的?

  有无相生,有“有”才能生“无”、也正是基于这一哲学思想,老子才能为人类指明“1819长生久视”之道,老子的朴乃精气所化、是“物形之”。遵循的道路是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返朴。宗教哲学之所以否定人生、寄希望于来世!陷于唯心主义泥潭?缺乏的正是“有无相生”的对立统一思想!、

易经,金刚经,道德经,这些都是说什么的,教导人什么?_?

  《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6259》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9712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5772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易经论语哪个是基础

  如果说哪个是基础,易经是群经的基础,是中华文华的基础.易经有天道,地道,人道.何谓道,一阴一阳谓之道.   老子道德经,只是易理的一部分,得谦退之道而已.   论语重在为人处世的哲学,从政之道,然对于天文地理却少有见地.   然而,易经虽说基础,却也最高深.悟通或许不易,但悟性足够高的人,却也不难,感而遂通天下也.   说来说去,还是觉得道德经较易入门吧.我也是先读这个的.开始虽然不太懂,但里面很多话也是以前似曾相识的,比如,大智若愚,大道无形,上善若水,功成身退,祸福相倚等,也是比较亲切的.   然后再看易经,易经先粗看一下,再重点研究大象传,系辞上下,序卦传等.估计易经学会要用一年以上的.   如果上面两个搞得差不多了,论语其实也很容易了.、

读道德经,易经的好处?

  道德经为万经之首、易4287经为玄学至尊,学会读懂可修炼成仙、白日飞升!易于迷糊中睡着。,

孩子掉牙早是由于什么原因

  儿童从6岁左右到12岁期间、乳牙会陆续发生理性自动脱落!到12岁左右就会全部被恒牙替代?孩子以后的牙齿是否整齐健康!与换牙期的日常护理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小编建议在小孩换牙期间。家长要经常观察孩子的牙齿发育情况,并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孩子顺利度过换牙期!长出一口漂亮健康的牙齿、下面是换牙期儿童牙齿日常护理的五大关键,   关键一:重视乳牙龋病。5岁前的龋齿大多发生在咬合面上。而替牙期牙齿清洁不干净、食物残渣残留牙缝的话!两牙之间就会开始烂牙!很多父母忽视孩子的乳牙龋病,认为乳牙反正要脱落、不会影响恒牙。其实!乳牙龋坏如果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影响恒牙生长甚至带来恒牙严重畸形,   关键二:恒牙萌出、乳牙不掉需拔除一般恒牙萌出前、乳牙会自动脱落,但有些孩子会出现恒牙已经长出来,而相应的乳牙却顽固如初不肯"让位"的情况。迫使恒牙从乳牙的内侧长出。形成"双层牙"!林医生指出、出现双层牙时!应把乳牙拔掉、否则会令牙齿排列不整、咬合不正!   关键三:饮食均衡!据了解,现在多数小孩出现"双层牙"的原因主要是3711饮食过于精细!牙齿咀嚼功能下降,颌骨发育较差、咀嚼食物能促进乳牙牙根的生长发育以及自然吸收!脱落。因此、家长应当让孩子多进食蔬果、如芹菜,花生,苹果,甘蔗等耐嚼食物!   关键四:让孩子改掉舔牙齿等坏习惯、儿童换牙期较长,一般需要6~7年、在这较长期间里、如果儿童有一些不良习惯!如咬唇、舔唇!咬舌,伸舌。吮指,咬指甲等,可造成牙列不齐、咬合错乱和面部不对称等畸形、影响牙齿功能和面部美观、所以、要时刻注意纠正他们的这些不良习惯!如果存在自己不能纠正的习惯,应尽早到口腔3629科就诊?配戴矫治器以协助纠正,   关键五:口腔清洁要做好!要特别注意的是牙齿的保养!保持口腔清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对已出现牙齿拥挤!8830扭转或牙间隙过大!或发生龋齿等齿病者!应及时就诊、   儿童换牙的时间与顺序   人的牙齿有乳牙和恒牙两个阶段。乳牙期贯穿了幼儿和儿童阶段!而在接替乳牙的恒牙却几乎能够陪伴人走完一生。乳牙20只,通常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3岁长齐!恒牙28-32只(智齿的数目0-4)!通常6岁前后开始长出、12-13岁长齐28只(智齿因人而异),那么换牙期通常是在宝宝6-12岁期间、   换牙有一定的规律。简单来讲就是"一定时间、一定顺序!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左右对1319称先下后上是对于同名牙而言的? 第。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