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河上公,王弼各是谁?

  河上公亦号“河上丈人”!实由传说中的黄老学者河上丈人敷衍而来!《史记·乐毅列传》太史公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①并胪列其传承系统。自河上丈人凡六传至汉初曹参!据此,生当战国时代、其传承体系亦出自齐地黄老学者,汉文帝好黄老刑名之言!东汉方士遂敷衍出河上公传道于汉文帝的一段传说,后经两晋人葛洪整理而成为《神仙传》中的内容!并由灵宝派吸收于托称“太极左仙公葛玄造”的《老子道德经序诀》中(二者及诸本文字大同小异)!这一传说的定型当在东汉全面神化老子和《老子河上公章句》成书之后!道教创立后的神仙传记大都本此! 据今本《神仙传》载:“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汉孝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时文帝好老子之道,诏命诸王公大臣、州牧,在朝卿士。皆令诵之。不通老子经者不得升朝!帝于6567经中有疑义!人莫能通,侍郎裴楷奏云:‘州河上有人诵《老子》!’1537即遣诏使赍所疑义问之。” 公曰:“道4031尊德贵?非可遥问也,”帝即贺(驾)幸诣之、公在庵中不出。帝使人谓之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民、域中四大、而王居其一。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能使民 还笃都”须臾,公即拊掌坐跃!冉冉在空虚之中。去地百余尺而止于虚空,良久,俯而答曰:“余上不至于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焉、君宜能令余 还笃 贱乎!”帝大惊悟,知是神人,方下辇稽首礼谢曰:“朕以不能忝承先业、才小任大。忧于不堪,而志奉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唯愿道君垂愍,有以教之!”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章句》二卷。谓帝曰:“熟研究之。所疑自解。余著此经以来千七百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示非人!”帝即跪受经、言毕,失公所在、遂于西山筑台望之!不复见矣,② 《老子道德经序诀》称:“论者以为。文帝好《老子》大道,世人不能尽通其议!而精思遐咸。仰彻太上、道君遣神人下教之便去耳,恐文帝心未纯信。故示神变、以悟帝意!欲成其道真、时人因号曰河上公焉,”③按:陕州系北魏以后建制、今本《神仙传》无“世人不能通其议……太上道君……便去耳”云云,疑《神仙传》“道君”一词亦系灵宝派道士所改、从这一1355故事透露出道教创立前期。某些道士蔑视专制君权,向3761往个人自由的情操?超脱君权羁绊!1237故有此河上公的形象,而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道士们对河上公其人其事的评论遂迥异其趣。 元道士赵道一称:“厥后文帝以恭俭化天下,后世议者谓汉文帝有三代之风、岂非河上公9860道德之化耶,‘4176并记’有河上公庙、在陕府之北!并文帝望仙台遗迹7483存焉”,④道教崇奉河上公为“河上真人”、《太极隐诀》规定诵《道德经》仪式。首先烧香整服礼十拜、心存玄中大法师老子。河上真人!尹先生!然后念开经蕴咒。叩齿!咽津、等等、 注: ① 《史记》第7 册2436页、中华书局、1959年 ②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9册299 ~300 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③ 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第1 册407 ~409 页S .57《老子道德经序诀》 ④ 《道藏》第5 册175 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国山阳(今2601河南焦作)!三国时期儒家学者!经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   [编辑本段]   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何晏曾叹称:"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注引6881何劭《王弼传》)据何劭《王弼传》载,王弼十多岁时,即“好老氏。通辩能言”!他曾与当时许多清谈名士辩论各种问题。以“当其所得、莫能夺也”、深得当时名士的赏识,王弼为人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正始中。大将军曹爽擅权。王弼补台郎。正始十年(249)。曹爽被杀,5343王弼受案件牵连丢职,同年秋天,遭疠疾亡。年仅二十四岁、   上弼好儒道之学。年未弱冠、就注解《周易》和《5223老子》。他虽兼重儒、道,同崇孔!老,但更重视的则是儒学和孔子、曾与吏部郎裴徽谈论:"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无所不足!"在哲学上!他将老子"有生于无"的宇宙生成论、发展为其"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主张"名教出于自然",反对何晏"圣人无情"之说!认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注引何劭《王弼传》)、   学术贡献   [编辑本段]   在儒学方面。王弼注《易》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和郑玄一样。王弼注《易》也以费氏《易》为底本!因此是古文《易》学的支0524流和东汉古文经学演变的新形态?西汉费直以"传"解"经",即用"传"的某些内容来解释经义,其经说仍是象数之学?带有神学色彩、王弼注《易》!虽沿袭费氏以"传"解"经"的方法,但尽扫象数之学。从思辨的哲学高度注释《易经》!他对"经"上下篇都作了注、计六卷!而对《文言》。《彖传》,《象传》加注,只突出"传"之义理以阐发"经"义、至于《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均不下注、后来由东晋韩康伯继续注完、   王弼《易》注的贡献、首先在于抛弃了费氏的经说,把象数之学变成为思辨哲学!这是《易》学研究史上的一次飞跃!汉人解《易》重象数!如把八卦视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象。用"马"来代表《乾卦》"健"的意义、用"牛"来代表《坤卦》"顺"的意义。等等、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指出:"义苟在健。何必马乎?类苟在顺,何必牛乎?爻苟合顷!何必坤乃为牛?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对象数之学机械性的解释提出批评、他强调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名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就是说,达意要通过象!明象要通过言。寄言出意,探求玄理!这样!从言与意的思辨理性上解释《易》。比机械比附的方法前进了一大步,   其次、王弼站在玄学家的7027立场上?把《易》学玄学化,玄学家的根本思想是"以无为本".王弼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论语释疑》)王弼就是用道家的本体论来释《易》的、如《彖辞》曰:"大哉乾元,万象资始。乃统天!"王弼注云:"天也者!形之名也:健也者。用形者也,夫形也者、物之累也!有天之形,而能永保无亏。为物之首,统之者岂非至健哉!"他认为!"乾"之义是"健",有形之"天"无非是"健"的表象、万物始于天!归根到底!"统之"于"至健","健"是无形的,是形而上的、   总之。王弼以言简意赅的论证代替前人的繁琐注释,以抽象思维和义理分析摈弃象数之学与谶纬迷信、在经学上开创了一代新风、清代"四库馆"学者评论道:"《易》本卜筮之书!故末派浸流于谶纬、王弼乘其极敝而攻之、遂能排击汉儒。自标新学。"(《四库全书总目·周易正义》提要)   王弼著作有:《老子道德经注》2卷、《周易注》1卷、《论语释疑》3卷!《王弼集》5卷!《周易大衍论》1卷。《老子指略例》2卷等。现多佚!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王弼集校释》?   后世影响   [编辑本段]   王弼《易》注、标新立异!有人出来责难、如荀融驳斥王弼"大衍义"、对此,他答曰:"夫明足以寻极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由于玄学家大多站在司马氏集团的对立面、势9076必遭到打击。王弼《易》注开始没有列入学官,只能流传于民间,为后来玄学者所好!两晋!南朝宋、齐!北朝。《易》学博士多是郑玄之学?及至南朝梁,陈时。王弼《易》注才与郑注并列于国学。梁武帝大力倡导儒,道,佛,以玄学讲《易》的风气颇盛!王弼《易》注开始盛行,郑学则渐微而殆绝?   王弼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以无为本”。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不同,带有思辨玄学的色彩。他把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发展为有无何以为本的本体论玄学,他认为“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这样。中国式的形而上之学在王弼手中已具雏形!王弼的贵无论对后世宋3159明理学影响很大!他的3390玄学对佛教中国化。本土化也起了重要作用,其“得意忘象”的思考方法对中国古代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理论也有一定影响、   caokao:百度百科!

晋书 王湛传译文

  原文:   王湛、字处冲。司徒浑之弟也。少有识度!身长七尺八寸、龙颡大鼻!少言语,初有隐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为痴,其父昶独异焉,遭父丧!居于墓次,服阕!阖门守静、不交当世,冲素简淡!器量隤然。有公辅之望、    兄子济轻之,所食方丈盈前、不以及淇,湛命取菜蔬、对而食之、济尝诣湛、见床头有《周易》。问曰:「叔父何用此为、」湛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3923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栗然、心形俱肃!遂留连弥日累夜!自视缺然,乃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之罪也,」既而辞去!湛送至门!济有从马绝难乘。济问湛曰:「叔颇好骑不。」湛曰:「亦好之,」因骑此马、姿容既妙、回策如萦,善骑者无以过之!又济所乘马、甚爱之,湛曰:「此马虽快。3858然力薄不堪苦行!近见督邮马当胜。但刍秣不至耳!」济试养之!而与己马等!湛又曰:「此马任重方知之?平路无以别也、」于是当蚁封内试之!济马果踬,而督邮马如常,济益叹!还白其父、曰:「济始得一叔。乃济以上人也!」武帝亦以湛为痴!每见济,辄3467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及是!帝又问如初,济曰:「臣叔殊不痴、」因称其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湛闻曰:「欲处我于季孟之间乎。」   湛少仕历秦王文学、太子洗马,尚书郎、太子中庶子!出为汝南内史、元康五年卒。年四十七,   译文:  0017 王湛字处冲。是司徒王浑之弟。从小就有见识器度。身高七尺八寸!龙额大鼻、不多说话、施德于人而不为人知、别人不理解、兄弟和宗族的人都以为他痴呆。只有他的父亲王昶认为他有奇才,父亲死后。他住在墓地守丧!服丧期满后、闭门不出。不9148与世人交往!淡泊简约、器量随和!有辅佐的才能。   王湛哥哥的儿子王济看不起他,饮食非常丰盛!却不给王湛吃、王湛让人拿蔬菜来。对面而吃。王济曾经5615到王湛处?看见床头有《周易》!就问:“叔父用这个干什么?”王湛说:“身体不舒服时。有时看一看。”王济请他解释?王湛便详尽地剖析书中深奥的道理。讲得精微深奥又有奇趣。都是王济从未听说过的。王济才气高超,对王湛没有一点子侄的恭敬、听了王湛的讲解后、十分惊惧!身心变得十分恭敬,于是停留了好几天!越   发感到自己的不足、叹息说: “家族中有名士,三十年都不知道?这是我的罪过、5701”接着告辞而去,王湛送他到门口,王济有一匹马特别难骑!他问王湛说:“叔父喜欢骑马吗?”王湛说:“也喜欢,”于是就骑这匹马、姿势非常美、驱马8004回转如绸带萦绕,善骑马的人也比不上他!王济非常喜爱自己的马。王湛说:“这匹5568马虽跑得快,可是耐力不够经不住苦行。最近看见督邮的马更好。可是又缺乏好马料?”王济试着养那匹马,确实和自己的马一样好!王湛又说:“这匹马的好处在负重的情况下才看得出来!平路上和别的   马没有区别、”于是在小土堆上比试,王济的7383马果然摔倒了。而督邮的马却如履平地!王济更加赞叹惊奇、回家对父亲说:“我刚得到一位叔父。是在我之上的人。”武帝也认为王5943湛痴呆!每次见到王济就调侃说:“你家里的痴叔死了吗?”王济总是无言以对,此时。武帝又像原来这么问。王济说: “我的叔叔根本不痴呆。”于是就称道他的美   德,皇帝说:“能和谁1457比?”王济说:“在山涛之下,魏舒之上!”当时的人就说王湛上比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王湛听说后说:“想要把我放在季!孟之间吗?”   王湛年轻时为秦王文学,太子洗马、尚书郎、太子中庶子,外任汝南内史,元康五年去   世,享年四十七岁,。

关于王弼:王弼的名言和小故事有什么?

  名言:   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故事:   十四五岁时,王弼对儒道两家的学说已有独到见解,常有惊人之语! 王弼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从祖父。4695就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 、原来、王弼的祖父王凯、与王粲是堂兄弟,两人为了躲避战乱。离开中原老家、向南到荆州去投奔刘表?刘表当时是荆州的“一把手”!有权有势。连刘备都曾跑来与他攀本家,刘表见两个有才华的青年来投奔他、心中大喜。欲在两人当中择一佳婿。把女儿嫁给他!      他发现王粲貌丑!而王凯貌美,那时的人们很看重男子的相貌!所以刘表就把女儿嫁给了王凯。王凯生王业!王业生王弼,王弼爱读书、而王家有万卷书可读。真是天公作美。王弼的祖辈都是研究古文经学的高手?所以,王弼从小受家学的影响,爱钻研。爱思考!古文经学,孔子老子,他都研究。     这样研究到十四五岁!王弼对儒道两家的学说已有独到见解。常有惊人之语,周围的人看他一副哲学家的样子。不迂腐。不呆板,都喜欢与他交谈,王弼喜欢老子的学说、还喜欢庄子的5909逍遥放任,常常游历山水。养成了旷达的性格, 这时候、他的音乐才能也显露出来,他觉得音乐很美、大自然很美。但社会很龌龊,很复杂、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社会与自然界总是这样不和谐呢。他苦苦思索着。一头扎进了哲学领域寻找答案!,

周易里的福泽永驻的驻,是这个驻,还是这个注?

  是这个驻.!

周易起名男孩叫王什么源好听

  王思源。

爱吃蟠桃弼马温是什么生肖

  用人使人是一门大学问。嘲笑看不起人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即使玉帝也做不好!当然看猴也一样。,

论佛骨表的注释译文

  (1)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作,韩愈时任刑部侍郎、佛骨: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表:文体名,古代臣子上给皇帝的奏章的一种。多2630用于陈情谢贺。汉蔡邕《独断》卷上:“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据新、旧《唐书》本传载、风翔(今属陕西省)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牟尼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塔、据说开则岁丰人泰。元和十四年正值开塔之年?正月宪宗遣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持香花迎入宫内,供养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韩7892愈反对佞佛?遂上此表加以谏阻!9199宪宗得表大怒,贬韩愈为潮州刺史!(2) 臣某言:表开头的一种格式,某是上表者的代词、(3)“伏以’’二句:谓我以为佛教本是来自夷狄的一种宗教!伏!俯伏。下对上的敬词,佛、此处指佛教、夷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此处指天竺(今印度)!法,法度。这里指宗教,(4)“自后汉’’句:据范晔《后汉书》载。后汉明帝刘庄派遣蔡倍到天竺去求佛法!得《四十二章经》和佛像,与僧人摄摩腾、竺法兰同回,用白马载佛经、永平十一年(68)在洛阳建寺、以“白马”名之。佛法从此流人中国。此为传统说法、据今人考证!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要比这更早!(5)“黄帝’’二句:黄帝与下文的少吴。颛顼!帝喾,尧、舜,禹,皆为传说中上古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他先后战胜炎帝和蚩尤!为汉族始祖、裴骃《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一岁!”《太平御览·皇王部··黄帝轩辕氏》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年百一十岁!”(6)“少昊(hao浩)”二句:少昊!姓己,一说姓赢!名挚。号穷桑帝、孔颖达《周易正义》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八十四年而崩、”(7)“颛顼(zhuan xu专须)”二句:颛顼!相传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后裔,号高阳氏,《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2794”(8)“帝喾(ku酷)”二句:帝喾、相传是黄帝之子玄嚣的后裔?号高辛氏、《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8291王世纪》:“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9)“帝尧”二句:帝尧:相传是帝喾之子。号陶唐氏!《史记集解》引徐广曰:“尧在位凡九十八年!”《太平御览·皇王部·帝尧陶唐氏》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年百一十八岁。”(10)“帝舜”2943句:帝舜、相传是颛顼的2070七世孙、号有虞氏,《史记集5030解》引徐广曰:“皇甫谧云‘舜……百岁癸卯崩!”’禹,姓姒、以治理洪水被人称颂!后建立夏朝、《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年百岁也,”(11)寿考:寿命长!考!老。(12)“其后”句:殷汤。又称商汤,汤、详见《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注(93)、《史记集解》引皇甫谧曰:“9716为天子十三年!年百岁而崩、”(13)“汤孙”句:太戊、殷2380汤第四代孙、殷中宗,《尚1870书·无逸》:“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14)“武丁”句:武丁、殷4646汤第十代孙。殷高宗。徐宗元《帝王世纪辑存》:“武丁……享国五十九年。年百岁而崩。”(15)“周文王”句: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末周族领袖,为后来灭商建周奠定基础。《史记集解》引徐广曰:“文王九十七乃崩。”(16) “武王”句:武王、周文王之子。名发,周王朝的建立者,《礼记·文王世子》:“武王九十三而终!”(17) “穆王”句:穆王,文王五世孙,名满!《尚书·吕刑》:“王享国百年,”(18)汉明帝:光武帝刘秀之子刘庄、东汉7153(即后汉)第二代皇帝、(19)十八年:明帝自公元57年至75年在位!(20)“其后”二句:后汉自明帝死,到献帝退位、共历一百四十五年,中经章帝!和帝。殇帝。冲帝!质帝!少帝。在位时间皆甚短促、此后的三国和西晋!东晋,皇帝在位年数亦皆不长!运、国运。祚(zuo坐),此指君位。(21) “宋。齐”三句:宋(420—479)、立国五十九年、经八帝,齐(479—502)!立5412国二十四年、经七帝。梁(502—557),立国五十六年、经四帝,陈(557—589)。立国三十三年!经五帝、以上为南朝!元魏,即北魏(386—557)、立国一百六十年,经十七帝。此为北朝、故云“年代尤促”,已!同“以”,谨!虔诚,促、短暂!(22)梁武帝:南朝梁的开国皇帝、姓萧,名衍。公元502年至549年在位。(23)“前后”句:据《南史·梁本纪》载。梁武帝于大通元年(527)。中大通元年(529),太清元年(547)三次舍身同泰寺作佛徒,每次皆由他的儿子和大臣用重金赎回。(24)“宗庙”二句:据《南史·梁本纪》载。梁武帝于天监十六年(517)三月,下令4042“郊庙牲栓(纯色全牲),皆代以麪(面食)!”牲、8921祭祀用的牲畜,牢、古代称牛!羊、猪各一头为太牢(也有称牛为太牢的)!称羊,猪各一头为少牢,(25)“昼日”二句:据《南史·梁本纪》载!梁武帝“溺信佛道。日止一食”。《三宝记》载、梁武帝“天监中便血味备断,日惟一食,食止莱蔬。”(26)“其后”二句:侯景,字万景。怀朔镇(今内蒙包头市东北)人,原为北魏大将!后降梁、不久又叛梁。破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攻人宫城!梁武帝被囚、后竟饿死、台城、即宫城、宫禁所在之处。当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名!(27)寻:不久!(28)“高祖”二句:高祖!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废隋恭帝,受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年号武德!据《旧唐书·傅奕传》!《新唐书·高祖纪》载,武德九年(626)太史令傅奕上疏请除释教!高祖从其言,打算裁汰僧!尼,道士,女冠、(29) “当时”句:指中书令萧瑀等人反对傅奕除佛的主张、材识不远、才能不高、识见短浅,(30)宜:谊、道理、(31)推阐圣明:推求阐发圣主(指高祖)英明的旨意!(32)其事遂止:4375实际议除佛教事主要因高祖不久退位而中止,(33) 睿(rui瑞)圣文武皇帝:元和三年(808)正月群臣上给宪宗的尊号!睿!聪明。圣,圣明,(34) 度:世俗人出家!由其师8786剃去其发须?称为“剃度”。亦单称“度”、意即引度人脱离世俗苦海,(35)御楼:登上宫楼、御。古代称皇帝的行动为“御”!(36) 舁(yu于)人大内:抬入皇宫里!大内。指皇帝宫殿、(37)徇(x矗n迅):顺从。随着,(38) 士庶:士大夫和平民百姓、诡异之观:新奇怪异的观赏,(39)焚顶烧指:指用香火烧灼头顶或手指!以苦行来表示奉佛的虔诚, (40)解衣散钱:指以施舍钱财来表示奉佛的虔诚,(41)业次:生业!工作、业,次同义!《国语·晋语》韦昭注:“次!业也。”(42)脔(luan峦)身:从自己8053身上割下肉来,脔!把肉切成小块,(43)佛:此处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之子。出生与5135活动的时期稍早于孔子!(44)法言:合8209乎礼法的言语!(45)法服:0775合乎礼法的服装?(46)容而接之!答应接见他!(47)宣政:唐长安宫殿名?在东内大明宫内含元殿后!为皇帝接见外国人京朝贡使臣之所!《资治通鉴》卷二四!注:“唐时四夷入朝贡者!皆引见于宣政殿,”(48)礼宾:唐院名!在长兴里北!为招待外宾之所。《资治通鉴》卷二四?注:“唐9084有礼宾院?凡胡客入朝,设宴于此!”设:设宴招待、(49)一袭:一套!指单衣复衣齐全者,(50) 凶秽之馀:尸骨的残馀,所迎佛骨仅指骨一节!故云!(51)“敬鬼神9207”句:谓对鬼神要尊敬、但不要接近!即“敬而远之”之意。语出《论语·雍也》、(52) “行吊”句:谓到别的国家参加丧礼!吊!祭奠哀悼死者,(53)“尚令”句:《礼记·檀弓下》:“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茹执戈、恶之也。9898所以异于生也,”注:“桃,鬼所恶、茹。苇苕!可扫不祥,”巫祝!官名!巫以舞蹈迎神娱神!祝以言辞向鬼神求福去灾,桃,桃枝、古人迷信。认为鬼怕桃木。茹(lie列),苕帚。古人认为可以扫除不祥,祓(m扶)除、驱除。(54)大圣人:指唐宪宗。(55)殃咎(jiu救):犹“祸祟”,祸害。(56〕鉴临:亲临鉴察。(57)无任:不胜,恳悃(kun捆):恳切忠诚!(58)诚惶诚恐:实在惶恐不安。为奏1624表结尾的套语!有时亦用在开头、 臣某陈说:我认为佛教不过是外国人的一种法术罢了!从后7971汉时传入中国!上古时从来没有。上古时。黄帝在位一百年。活7947了一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活了一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享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享年一百零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享年一百一十八岁!虞舜和大禹,也都活了一百岁。那个时候天下太平,百姓安乐长寿,然而中国并没有佛教!那以后!殷朝的商汤也活了一百岁。商汤的孙8221子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史书没有说他们活了多少年、推断他们的年龄。大概也都不少于一百岁?周文王享年九十七岁!周武王享年九十三岁!周穆王在位一百年?此时佛法也没有传入中国。他们并不是由于信奉佛教才活到这样的高寿,汉明帝的时候!中国开始有了佛教!明帝在位才仅仅十八年,明帝以后国家战乱,0153皇帝一个接着一个夭折,国运不久长,宋。齐、梁,陈!元魏以来,信奉佛教越来越恭谨虔诚。立国的时间和皇帝的寿命却更加短暂,只有梁武帝做了四十八年的皇帝、他前后三次舍身佛寺做佛僧,他祭祀宗庙、不杀牲畜作祭品,他本人每天只吃一顿饭。只吃蔬菜和水果、但他后来竟被侯景所逼迫、饿死在台城、梁朝也很快灭亡、信奉佛教4839祈求保佑、反而遭到祸患,由此看来,佛不足以信奉。是十分明白的道理!本朝高祖皇帝在刚刚接受隋朝天下时!就打算废除佛教!当时的群臣、不能深刻领会先王的旨意,不能了解从古到今普遍适用的治国措施。无法阐明并推行高祖皇帝神圣英明的主张!以纠正信奉佛法这种社会弊病,废除佛教这件事于是就停止没有实行,我对此常常感到遗憾、 我认为睿圣文武的皇帝陛下,您的神圣,英明。几千年来没有人比得上,陛下8230即位的初期,就不准许剃度人当僧尼道士、更不准许创建佛寺道观!我常以为高祖皇帝消灭佛教的意愿。一定会在陛下手中得以实现,现在1547纵然不能立即实现。怎么可以放纵佛教转而让它兴盛起来呢?如今听说陛下命令大批僧人到凤翔迎接佛骨,陛下自己则亲自登楼观看,将佛骨抬入宫内,还命令各寺院轮流迎接供奉。我虽然十分愚蠢,也知道陛下一定不是被佛所迷惑,做这样隆重的道场来敬奉、希望求得幸福吉祥的、不过是由于年成丰足,百姓安居乐业,顺应人们的心意、为京城的士人和庶民设置奇异9438的景观、以及游戏玩乐的东西罢了,哪有像您这样圣明的天子,而去相信佛骨有灵这种事呢?然而老百姓愚昧无知?容易迷惑难于清醒!如果他们看到陛下这样做。将会说陛下是真心诚意信奉佛法,都说:“天子是无所不通的!还一心敬奉信仰佛。老百姓是何等样的人。怎么可以更加吝惜身体!性命而不去献身为佛徒呢!于是他们就会焚灼头顶和手指?成十上百人聚在一起、施舍衣服钱财。从早到晚!辗0971转着互相仿效唯恐落在后边。老少奔波着!丢弃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和本分、如果不立即加以禁止,佛骨再经过各寺院。必定有人砍掉胳臂、割下身上的肉来奉献佛陀、伤风败俗!四方传为笑谈!这可不是小事啊!佛本来是不开化1194的外国人,和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样式不同、嘴里不讲先王留下的合乎礼法的道理,身上不穿先王规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懂得君臣仁义,父子之情!假如他至今还活着。奉了他的国君的命令!来到我国京城朝拜。陛下容纳接待他、不过在宣政殿接见一次、由礼宾院设一次酒筵招待一下、赐给他一套衣服,派兵护卫着让他离开我国境内!不许他迷惑百姓、何况他已经死了很久!枯朽的指骨,是污秽不祥的死尸的残留部分。怎么可以让它进入宫廷里!孔子说:“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却离他0102远远的,”6293古代的诸侯!在他的国家举行祭吊活动,尚且命令巫师首先用桃枝扎成的苔帚举行“祓”礼、以消除不祥、这之后才进行祭吊、现在无缘无故地取0433来朽烂污秽的东西、陛下亲临观看它,却不先让巫师消除邪气、不用桃枝扎成的苔帚扫除污秽、群臣不说这种做法不对。御吏不指出这种做法8381的错误,我实在感到羞耻,我请求将佛骨交给有关部门。扔进火里水里,永远灭绝这个佛僧骗人的根本。断绝天2561下人的疑虑!杜绝后代人的迷惑。使使天下的人知道大圣人的所作所为,远远地超出普通人之上?这岂不是大好事吗!岂不是十分快乐的事吗,佛如果真5315的灵验!能降下灾祸的话、那么,一切的祸殃、都应加在我的身上!老天爷在上面看着!我2107绝不后悔埋怨!我不胜感激恳切之至、谨奉献上这个表章让陛下知闻。我4617真是诚惶诚恐!、

刘长卿的送别诗及译文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官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①、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②上、日暮欲何之③,   【注释】   ①独立句:意即3963威振三边!三边:汉幽,并、凉三州,   ②江汉:泛指江水!   ③何之:何往!   【评析】    ??这首诗是赠送退伍军人李中丞?赞扬他久经沙声,忠勇为国。感伤他老来流落的境遇!首联先写李氏曾是十万大军将帅。而老来流落,三。四两联写他廉洁奉公和忠心耿耿。末联写江汉茫茫!年纪老迈。将“欲何之”,全诗对久经沙场!晚沦江汉的老将。寄予无限的同情,、

周易古今经注

  孔夫子旧书网搜索结果: 8588  [,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作者:老子TXT下载

  道德经原文   第一章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chén、通假字9673“沉”)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tuán)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jiàn)、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xu)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3443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5568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


展开全文